第一篇:衡水中学的“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
高考生必看:“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
不少同学存在这样的困惑:我整天忙忙碌碌,费力耗时,但对所学知识仍然记忆不牢固,掌握不扎实,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里推荐一种备受好评的“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建议学生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综合能力上,及时复习,反思总结,这样才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什么是“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呢?
“日清”就是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做到“三不”——“不等”、“不靠”、“不拖”,严格按教学进度复习。
“周结”就是利用周末时间,把一周内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也要把一周来落下的学习任务补上。“月结”是对自己每月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思。
二、为什么提倡这样的学习方法?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24小时内复习所学的知识容易记牢,8小时之内及时复习效果最佳。心理学家也分析,一个英语单词只有在大脑里停留7-12次才能被记住,所以知识不要希望背诵一次就能记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重复复习,才能达到真正的记忆。
(二)现代教育论认为,方法来自对学习行为过程的不断总结,不会总结和不会做计划都是不会学习的表现,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
三、具体怎么做?
1、每天三个时段分别拿出至少十五分钟的时间及时复习:早上用15分钟的时间翻看教材,强化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不看书,仅通过想像就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才是真正记忆牢固了的知识;午休或者午饭后上课前利用15分钟时间,复习完善上午学习的知识;晚上6点到8点是大脑记忆的高潮期,在这个时间段把当天各科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梳理一遍,看还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赶紧利用睡前时间补上。最后合上书,回忆一天所复习的基本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回顾与之相关的典型例题、习题,增强记忆效果。
2、搞好学情周总结。建议同学们采取“知识强化记忆”的方法: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确实想不起来的内容可以翻看课本,重新记忆。
3、重视月考。进入复习阶段,大部分学校会一个月安排一次“月考”,检测一个月的教学情况。因此,月考后,同学们要认真总结和存在的问题。对一个月来的学习要进行“查缺补漏”,属于反思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找出阶段学习和考试技能方面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要制定计划,再“回头看”;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汲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考试技能技巧的培养要从平时做起,而不能仅靠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训练。
四、效果
“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过程,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益。你只有完成了每天每周的学习任务,你在一个月后一个学期后,才能不欠帐,才能胜利完成学习目标。
这样,你才能始终扎实前进,心情也会更加愉快,也才能不断建立自信,巩固自信,从而让自己的学习状态始终良性运转。
第二篇:衡水中学循环式学习法
学生习惯养成材料
“日清-周结-月考”
——衡水中学循环式学习法
“日清”就是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做到“三不”:不等、不靠、不拖,严格按教学进度复习。
“周结”就是利用周末时间,把一周内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也要把一周来落下的学习任务补上。
“月结”是对自己每月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思。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24小时内复习所学的知识容易记牢,8小时之内及时复习效果最佳。心理学家也分析,一个英语单词只有在大脑里停留7-12次才能被记住,所以知识不要希望背诵一次就能记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重复复习,才能达到真正的记忆。)现代教育论认为,方法来自对学习行为过程的不断总结,不会总结和不会做计划都是不会学习的表现,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
那具体怎么做?
1、每天三个时段分别拿出至少十五分钟的时间及时复习:
早上用15分钟的时间翻看教材,强化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不看书,仅通过想像就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才是真正记忆牢固了的知识。
午休或者午饭后上课前利用15分钟时间,复习完善上午学习的知识。
晚上6点到8点是大脑记忆的高潮期,在这个时间段把当天各科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梳理一遍,看还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赶紧利用睡前时间补上。最后合上书,回忆一天所复习的基本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回顾与之相关的典型例题、习题,增强记忆效果。
2、搞好学情周总结。
建议同学们采取“知识强化记忆”的方法: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确实想不起来的内容可以翻看课本,重新记忆。
3、重视月考。
毕业班同学进入复习阶段,大部分学校会一个月安排一次“月考”,检测一个月的教学情况。因此,月考后,同学们要认真总结和存在的问题。对一个月来的学习要进行“查缺补漏”,反思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要制定计划,再回头看。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汲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考试技能技巧的培养要从平时做起,而不能仅靠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训练。
“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过程,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益。最大幅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成绩稳步提高。
第三篇:周循环学习法
周循环学习法
(一)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位的学习计划比每日计划或每月计划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很重要。
(三)周循环学习法如何实践?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计划学习。
根据计划学习量做好每日时间管理,每日结束前确认一下计划完成度,记录学习日志;
3、第三步:周日彻底完成学习计划。
把本周的学习完成情况总结一下。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彻底解决。一周计划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计划。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做过度的计划,以免产生挫折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要空着周日。因特殊情况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周日弥补,并休息。
3、当日未完成的计划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过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更疲惫。
第四篇:周南中学初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周南中学初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一、选择题(36分)
1、如果你要探究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应该去的省份是
A山西B陕西C云南D浙江
2、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种植粟种植水稻加工玉器烧制彩陶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B黄帝C 禹D秦始皇
4、先后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舜—禹—尧B尧—舜—禹C尧—禹—舜D禹—舜—尧
5、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齐桓公D越王勾践
6、长沙在战国时期应该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的管辖范围内
A齐国B楚国C吴国D越国
7、“分裂、战争、变革、百家争鸣”这是说的哪个时期的现象
A夏朝B西周C春秋D 战国
8、中国历史悠久,如果仅以国家的出现为文明的开始,中国文明至少距今已有 A2100年左右B3100年左右C4100年左右D5100年左右
9、“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
10、秦朝的疆域最西到达
A陇西B 临洮C葱岭D嘉峪关
11、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修长城、凿灵渠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大泽乡起义D黄巾大起义
13、某校同学表演历史剧《汉武大帝》,下列各项与历史不符合的是
A破格录用主父偃B在长安兴办太学C派张骞出使西域D大力扶持佛教
14、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汉武帝B秦始皇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
15、“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
A通西域,南征越族B通夷洲,东击倭寇
C通西域,北击匈奴D通匈奴,西征大月氏
16、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D涿鹿之战
17、请问三国时期下列哪一政权版图东西跨度最大
A魏国B 吴国C 蜀国D东汉
18、北魏孝文帝的最大功劳是
A建立国家B维护统一C迁都洛阳D促进民族融合二、判断题(10分)
19、启是通过世袭制建立夏朝的。()
20、战国七雄中地处最东的是齐国。()
21、汉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大秦就是波斯帝国。()
22、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都是以少胜多。()
三、材料题(36分)
24、(18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翦伯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何时完成?(4分)
(2)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分)
(3)材料二中的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长城万里遍烽烟”的局面?结果怎样?(4分)
(4)秦王和汉武是如何对待儒家学说的?(4分)
(5)由秦亡汉兴你认为今天的社会用怎样的理念治理国家好?(2分)
25、(18分)
材料一: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并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材料二: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三国两晋时期哪几种历史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下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材料二所讲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的什么趋势?(2分)
(4)江南地区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2分)
(5)从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中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四、探究题(18分)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改革。请根据史实探究下列问题:
(1)两次改革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假如你是秦国的平民,你对商鞅的法令中哪一项最支持?为什么?(4分)
(3)假如你是北魏的鲜卑族官员,你必须向汉人学习哪些东西?(4分)
(4)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吗?为什么?(4分)
(5)两次改革给你什么启示?(2分)
第五篇: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启用前绝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共56分。)
1.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2.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绝。”这里他反对的是()A.贵族凭借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现权力的现状
3.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④1861年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如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理解不确切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语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8.《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9.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0.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北魏孝文帝曾对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项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迁都洛阳 12.下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A.北魏的均田制 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 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D.中共的土地改革
13.商鞅变法前,秦国举行的一次宫廷会议上,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阐明了变法的指导思想 B.强调变法可取得很大成效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反对变法 14.以下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的叙述,直接变革了当时旧的生产关系的是()A.徙木立信 B.铜方升 C.奖励耕织 D.废井田,开阡陌
15.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16.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17.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8.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
C.保护贵族权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20.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22.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汉武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4.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25.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26.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
28.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0.改革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生命力,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
(3)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
农
桑,兴
富
民
之
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共56分。)1.C2.A3.C4.C5.A6.D7.B8.B9.A10.A11.B12.A13.D14.D
15.D16.B17.B18.D19.B20.A21.B22.A23.B24.A25.D26.A27.B28.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4分。)
29.(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社会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30.(1)民生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
(2)影响:与汉族融合,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和汉化;汉化过程导致鲜卑族特色消失。
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为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
(3)矛盾: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制度和文化。
31.(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