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业务学习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组业务学习
计划
本学期,三年级组将以学校领导和学校各个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教学精神,调动全组教师的工作热情,齐抓共管。全面培育学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巩固文明礼仪、卫生等常规教育的成果,狠抓诚信教育,提升师生的文明层次,为造就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而群策群力,带领全组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优质地完成学校各个部门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主要目标 :
1、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创建先进年级组。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实现全体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特色在课堂教学中凸现;组织全组教师积极上公开课。
3、狠抓学风、班风的建设,教书育人两手抓。努力把更多的学生培育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4、在全组教师中开展关爱学困生的活动,深入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最可爱的人,让教师充分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最需要老师的爱。
5、师生爱护公物,没有人为损坏公物的现象。
6、以德育处系列德育教育为主线,巩固文明礼仪、卫生等常规教育的成果,狠抓诚信教育,逐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7、以教务处的学生文化成绩要求为目标,确保达标,力争超标;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积极迎接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
主要措施:
1、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风、校风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从衣、食、住、行到早、中、晚及课间的活动,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要求、管理,巩固文明礼仪、卫生等常规教育的成果,狠抓诚信教育,为学生的终生负责。
2、加强班集体的管理,把全年级班级改成文明班级而努力。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作用,使全年级的6个班级没有乱班,没有明显差距的后进班,提高我们三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班级的常规管理实现规范化,强化学生的坐姿、读写等姿势。年级组将在各班抽调一名工作能力强的班干组建“一日常规检查组”,负责检查每天本年级各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卫生表现情况,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及时反馈,整体提高。
3、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三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在低段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也完全可能改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抓布置,更要抓检查,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要早发现,早处理,不任其发展。强化培优补差工作,实行量化管理,防止后进生队伍的扩大,确保后进生转化
4,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显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从4月底到5月初的之间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说:在数学教学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个月安排一次口算比赛,在母语教学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读书能力,进行写漂亮字比赛和读课文比赛。语文教学方面,进行朗读比赛。
5、认真抓好安全工作,突出服务特色。
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重要。年级组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点燃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强化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帮助学生识别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全组实行“微笑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突出服务特色。
6,加强全年级组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教学常规工作----本学期,带领全组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教务处的“常规”细则,加强检查的力度,努力推进年级组工作规范化进程。
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规范化至关重要,它体现一所学校教师的素质与风采。常规教学工作如果管理得力,教学效果就会好上加好,所以随时抽教师的备课情况查。在全组教师中树立教学质量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质量意识,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多媒体使用的频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定期地检查本组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并做好记录。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组
业 务 学习计 划
2012-2-19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组业务学习
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为促进广大教师更快地融入课改的大潮中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良性发展,特别制定本计划。新一轮基础课程较之原有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大的突破和创新,要更好地适应这样的状况,必须打破多年来所形成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对自己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改变以往习惯模式,掌握进行课程开发的技术。基于这样认识,本学期的教师业务学习突出理清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路,以促进教师群体以更有效的方法打破思想禁锢,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学习目标;
结合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目的。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使全体教师目标明确,立足课改,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新型教学观,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学习内容:
1、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基本专业技能。
3、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各教育教学刊物的文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积极投搞。
5、体现新课标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缀经验交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6、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掌握相关方针政策。
四、学习重点:
(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1、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始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2、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文化素养。
(2)正确把握各学科教育的特点。应重视各学科对学生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各学科课程。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组
业 务 学习计 划
2011-9-2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组
业 务 学习总 结
2012-1-12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组业务学习
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为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
二、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采用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全体老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本着“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拓宽业务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情况,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并能通过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一位老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学习的主要内容
1、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学习新课标,鼓励老师自学自练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了尝试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2、的有关教育法规和文件,上级下发的有关学习材料。切实提高老师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学习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和有关规定,学习有关班集体建设、师德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报道文章。
3、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教学理论,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组织老师结合自学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5、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杂志、报刊,让老师从中学习一些专题性的课教学理论和学科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成果。
四、学习要求
学校鼓励老师积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对积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老师,学校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学校提倡老师善于作“反思型”老师,加强“个案研究”,教师善于留心日常的教育教学事件,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形成问题甚至课题,进行自觉的个案研究。鼓励“即时性”教研方式,同伴养成了互助随时教研的风气。同事间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随时进行研究,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样教学习惯的养成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从教学实际中提高了每位老师的自身素质。
总之,本学期的业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业务学习能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使全体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有利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篇: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单独上柜已有一个月了,当初临柜的新鲜感已被工作带来的疲惫所替代。每天枯躁且略显机械化的工作,让我领略生活的不易。在这个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充满了未知的机遇和挑战,XX支行的前辈们给我们这些新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有用的建议,让我们感受到了XX支行是一个团结、快乐的大家庭。
进银行之前,我简单地认为柜员只要不点错金额就可以了,现在回想前一个月的经历,发现做好现金柜工作真得很难。不仅不能搞错金额,而且面对各别客户可能出现的刁难。前辈们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使我深受感动。
单独上柜让我学到不少临柜经验,我体会到,作为银行一线员工,关注细节的重要性。一个细节的变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在业务处理细节方面。面对大量的系统指令,我还是略显机械化地使用。面对客户提出的多个要求,有时思路不够清晰,思维会有僵持。例如X月X日,客户拿存单来销户,加点钱新开了张存单,半小时后回来表示要减少金额。我一时间没考虑部提指令,而是采取之前的方法,销户再开张存单。这事造成不小的麻烦。让我明白不当的指令操作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事件。
在接待客户细节方面。经历培训和上岗实践,除了简单地做到了四声服务,基本能够在给客户办理业务之前,和客户交流,大致了解客户要求,但笑容还是很僵硬。柜台是银行面向客户的窗口,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个友好的笑容,会带给客户一个好的心情。同时我注意到,对于同一样东西,客户所称呼的和我们所称呼的不一定相同,听懂客户的内容对我们新柜员是学习的内容之一。每天有大量不同的人来办理业务,记住老客户的名字,面容和经常办理的.业务也是学习的内容,这会让客户感受自己是受关注的,进而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一个月说短并不短,学习的内容也挺充实的,也让我体会到业务知识欠缺的严重性。我还要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在工行这个大平台,实现自我价值,为工行奉献青春和热血。
第三篇: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单独上柜已有一个月了,当初临柜的新鲜感已被工作带来的疲惫所替代。每天枯躁且略显机械化的工作,让我领略生活的不易。在这个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充满了未知的机遇和挑战,XX支行的前辈们给我们这些新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有用的建议,让我们感受到了XX支行是一个团结、快乐的大家庭。
进银行之前,我简单地认为柜员只要不点错金额就可以了,现在回想前一个月的经历,发现做好现金柜工作真得很难。不仅不能搞错金额,而且面对各别客户可能出现的刁难。,前辈们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使我深受感动。
单独上柜让我学到不少临柜经验,我体会到,作为银行一线员工,关注细节的重要性。一个细节的变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在业务处理细节方面。面对大量的系统指令,我还是略显机械化地使用。面对客户提出的多个要求,有时思路不够清晰,思维会有僵持。例如X月X日,客户拿存单来销户,加点钱新开了张存单,半小时后回来表示要减少金额。我一时间没考虑部提指令,而是采取之前的方法,销户再开张存单。这事造成不小的麻烦。让我明白不当的指令操作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事件。
在接待客户细节方面。经历>培训和上岗实践,除了简单地做到了'四声服务',基本能够在给客户办理业务之前,和客户交流,大致了解客户要求,但笑容还是很僵硬。柜台是银行面向客户的窗口,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个友好的笑容,会带给客户一个好的心情。同时我注意到,对于同一样东西,客户所称呼的和我们所称呼的不一定相同,听懂客户的内容对我们新柜员是学习的内容之一。每天有大量不同的人来办理业务,记住老客户的名字,面容和经常办理的业务也是学习的内容,这会让客户感受自己是受关注的,进而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一个月说短并不短,学习的内容也挺充实的,也让我体会到业务知识欠缺的严重性。我还要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在工行这个大平台,实现自我价值,为工行奉献青春和热血。《>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第四篇: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银行新柜员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单独上柜已有一个月了,当初临柜的新鲜感已被工作带来的疲惫所替代。每天枯躁且略显机械化的工作,让我领略生活的不易。在这个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充满了未知的机遇和挑战,XX支行的前辈们给我们这些新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有用的建议,让我们感受到了XX支行是一个团结、快乐的大家庭。
进银行之前,我简单地认为柜员只要不点错金额就可以了,现在回想前一个月的经历,发现做好现金柜工作真得很难。不仅不能搞错金额,而且面对各别客户可能出现的刁难。,前辈们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使我深受感动。
单独上柜让我学到不少临柜经验,我体会到,作为银行一线员工,关注细节的重要性。一个细节的变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在业务处理细节方面。面对大量的系统指令,我还是略显机械化地使用。面对客户提出的多个要求,有时思路不够清晰,思维会有僵持。例如X月X日,客户拿存单来销户,加点钱新开了张存单,半小时后回来表示要减少金额。我一时间没考虑部提指令,而是采取之前的方法,销户再开张存单。这事造成不小的麻烦。让我明白不当的指令操作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事件。
在接待客户细节方面。经历培训和上岗实践,除了简单地做到了“四声服务”,基本能够在给客户办理业务之前,和客户交流,大致了解客户要求,但笑容还是很僵硬。柜台是银行面向客户的窗口,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一个友好的笑容,会带给客户一个好的心情。同时我注意到,对于同一样东西,客户所称呼的和我们所称呼的不一定相同,听懂客户的内容对我们新柜员是学习的内容之一。每天有大量不同的人来办理业务,记住老客户的名字,面容和经常办理的业务也是学习的内容,这会让客户感受自己是受关注的,进而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一个月说短并不短,学习的内容也挺充实的,也让我体会到业务知识欠缺的严重性。我还要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在工行这个大平台,实现自我价值,为工行奉献青春和热血。
第五篇:业务学习2012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一、未来教师的角色转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信息时代。要成为适应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未来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
一、“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化。
未来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扮演一个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而应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导者。在教学方法上,未来教师应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以启示,又应给学生适当留下“困惑”,以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教学过程将由传授型变为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和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未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随之逐渐凸现出来。
二、“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化。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未来教师不仅具有某一学科的单一性的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素养,多方面的能力。未来教师不仅要使自己的学科知识达到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而且要不断学习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未来教育要求教师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完成由“单一型”向“全能型”的转化,从而再塑教师的自身形象。
三、“拷贝型”向“创造型”转化。
所谓“拷贝型”,即将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众所周知,21世纪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将是创造性劳动者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想学”(激发兴趣)——“学会”(掌握规律)——“会学”(掌握方法)——“会用”(参与实践)——“创造”(发现新知),从而最终进入新的学习境地。“创造型”教师不仅懂得“科学地教学”,还应懂得“教学的科学”。事实证明: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懂得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创造性实施教学意图,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创造型”教师。
四、“苦干型”向“效益型”转化。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固然与教育考试制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与教师教学中的传统的应试方法也不无联系。未来教育将呼唤“效益型”教师,这种教师讲究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他们不仅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创造性地工作,而且具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具备享受生活的知识修养,具有对美好事物的理解欣赏能力,并适当参加社交活动、文体活动。心情的愉快,需要的满足,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是“效益型”教师不断进取、获得佳绩的最内在最根本的动力。未来教师期待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德才学识的整体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效益型”教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经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剖析和研究。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那么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
2、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法: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能力的发展。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日记不仅记录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教师与自己进行对话,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
列举出这节课的三个优点;
列举出要改变的三件事情:想如何改变?做法及其结果将有何不同? 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问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不太好?为什么?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如何?课的内容有趣吗?我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 关于教学过程的反思问题: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互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互动的效果如何?是否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还有没有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我的提问是否有效?反馈是否恰当?我在课堂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 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遭遇一些对自己内心触动较大的教育教学事例,如果能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教育案例,就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反思。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
二、同事合作——在与同事的对话中发展
1、教师合作的内涵
所谓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
2、教师合作的形式: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能将教师的个体创造性置于群体之中,变静止封闭为互动交流,变内耗为相助,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成为一条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良好途径。
同伴互导:教师同伴之间的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和评课也是教师合作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形式。西方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帮助教师把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合作教研: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们围绕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进行的合作行动研究(在行动中,通过行动,为了行动而开展研究)。在教师们组成课题组、共同对教育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合作成为可能。课题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获得共同的专业发展;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的任务自发地走到一起来的,因而其兴趣和利益有着一致性;在课题组里,教师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大家平等协商,合作共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即使在课题组里也存在着课题负责人等领导者,但他与普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性质仍然是工作关系。具备了这几个核心要素,教师的合作就能顺利进行。
利用博客进行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博客在实践中最受欢迎和最有实效。教师博客(TBLOG)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博客,教师在“发表—回复—再发表—再回复”的循环往复中实现与包括同事在内的外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对话,达到了有效管理个人知识、与同伴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解除职业孤独等多重专业发展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进
1、教学相长的内涵: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应该有机整合。
“教”必然能“知困”吗?——不一定
——如果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授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渔),那么,教师就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认识自己的欠缺和问题。(“知困”与“教什么”有关联)
——如果教师用机械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他们同样也不会看出自己教学的困境和缺陷。(“知困”与“怎样教”也有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发展动机、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等,那么,他们就会不愿意或无能力主动查漏补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消极、沉默的状态,即使教师拥有单方面的热情,也难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知困”与“师生二者各自的状态及其关系”相关联)
“知困”然后一定能“自强”吗?——不一定
现实中,很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自身发展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病,但他们接下来却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没有改进教学的实际行动。这主要表现为:
——缺乏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无法针对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缺乏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和内在动机,对教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致使教学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缺少解决教学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知困”未必能够“自强”,“知困”只是“自强”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自强”既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解摆脱教学困境的责任感、动机、能力等素质,也需要外部条件和环境作为支撑。
“教学相长”并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代教师发展研究也已经向我们揭示了,教师发展并不是直线的,教师发展历程中存在“停滞”现象,甚至是“倒退”的情况,因此,“教”然后未必“知困”,“知困”然后未必能够自强。因此,我们不应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无需努力就可实现的状态,而应将其理解为教师主体应有的一种理想追求。教学相长中的“教学”是有条件的——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
——雅斯贝尔斯:“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金生鈜:“师生交往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师人格精神必定对学生的精神发展产生启迪的影响。”
2、师生对话与教师发展
学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精神报酬)
师生对话使可以教师在学生的视界中重新认识自己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儿童从而进一步重新认识自我,实现对“主体自我”的新发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以儿童为“镜子”,在发现学生中发现自我:发现学生的美好与天真,从而发现自己的活泼与热情;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得失;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喜爱与不满,从而发现自己的人格个性与品质特征;发现学生所做出的每一件令你所惊奇的事,从而发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创造性;发现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发现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
3、实现教学相长的策略:
(1)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终身学习来说,自主学习与发展是核心。自主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目的层面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二是过程或手段层面上的自主性。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实践,很难期望有自主性的形成和发展。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强化主动思维,在学习技能上强化自学、自评、自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一旦被培养起来,就会成为教师发展的催化因素。要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提出问题,老师也要提出有挑战性、有高峰可攀、有未知东西待开发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接受提问,共同求解问题,从中得到合作感、互动感、成就感。(2)选择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林格伦在《课堂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描绘了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第二种是教师试图与全班学生发展来回的交往;第三种是教师跟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也有交往;第四种是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所在集体的所有成员中,有来回的交往。——只有第四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有三个等级:最低级的是服从关系:靠纪律约束学生,使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或用取消考试资格、不能毕业来管制。中间等级的是认同关系:凭教师自己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像崇拜影星、球星一样崇拜老师,把上课当作享受。最高的等级是同化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双方互相成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人才智慧的资源。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技巧,善于与学生一道探索;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智慧资源中的闪光点,设法让学生对教师的创新有来自他们创新的回冲力。
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所有的教师都不要习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而是更经常地鼓励学生:“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师生之间你不限制我,我不控制你,你尊重我,我信任你,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敢想、敢问,创造的欲望才有可能被激活。
三、教师课堂教学学习
我们经常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把这句话再拿出来说好像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其实不然。因为我们教师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已经由原先的知识的收集、积累的**旧模式变成了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工具,所有学科的知识都重新编排了体系,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不是短时间的事。而且许多教师接触到的学生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这两方面的变化,做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进行二次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只有进行了深入的备课活动,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那么,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创设好情境,精彩导课
导课要巧设情境,激情荡趣,引发思考,进入状态。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
例如在上学期评课活动中,**老师的政治课堂导入,**老师将当今政治形势与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实际相联系,导课时语言生动,态度可亲,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也让我的心为之震动,有一种血脉上涌,急于知道内容的感觉,这就是导课的精彩之处。再如徐美老师的英语课堂导入,严肃中不乏活泼,严谨中蕴含生动,顺理成章,让人耳目一新。
二、教师思路要清晰,正课教学要流畅
正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充分体现,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效实施的展开与深入,因此正课的实施要围绕学生展开,做好以下四点:
1、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这句话也可能被认为是官话,不切实际,但是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例如数学课堂中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立体图形的视图问题以及平面图形的镶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当中只是纯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教的苦燥无味,而且学生学的也是头晕脑胀而不得要领。我这样说并不是真的让咱们教师领着学生走出校门去亲自参加实践,而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尽量寻找教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密的切入点去引入课题,并增加生活实践在课堂当中的分配。当然,其它学科如外语,语文等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平台才能在一个层次而不至于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了。
2、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所规定的。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教学内容详细的进行了设计,是否能在课堂当中按照预计的去进行,这就是要看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实施方法的能力了。教师只有真正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这一方面来说,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对教师整体素质进行全面检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以应对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而对教学过程中这些突发问题的正确、及时的解决才能更加让学生另眼相看,才能对教师深信不疑,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这里面所说的过程和方法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的过程和方法,而是对整节课的运行的控制能力和引导策略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一定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带来的新问题。
3、教学活动要关注细节
教学细节之处往往是学习的重难点,细节问题通常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可以分为情感细节和知识处理细节两个方面。情感细节是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昵的手势,一个尊重信赖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玩笑等。这些细微的行为刺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些花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而知识细节,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某一知识点独到讲授和处理,不同的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侧重点,都有自己对细节知识的认定和处理方法。它和情感细节是相互配合的,教师只有在学生乐意接受的时候才能对其进行知识教育,一个连老师话都不爱听的学生是不可能学习这科老师所讲的课的。
4、教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其实这句话的帽儿也很大,乍一听很难让人抓住脉落。但是我们各位教师细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我们每讲的一节课其实自始至终都在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从而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看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虽然理科注重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数学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文科则注重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对于学生的综合思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课堂教学要有始有终,结课要做到回味无穷
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结课做得好,一节课从头到尾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否则课堂教学就有缺陷,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即我们所说的“虎头蛇尾”。结课的方法也很多,这里我说两种方法:
1、归结全篇,深化主题
这种结课方式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能形成系统的思路,便于回家复习巩固。
2、巧设悬念民,引发思考 这种留下疑问的结课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继续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有利于学习的延续性和拓展性,激发学生再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交流成果,分享感悟
这种方式我们教师用的较多。即在一节课结束时找一名或几名同学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的概述,谈谈收获和感想,这是很值得应用的一种结课方式。学生概述之后再加上教师有启发性、发散性的结束语会让师生双方都感到意犹未尽,绵远深长,创造无限。
四、教育机智(学习)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育机智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为了避免教育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2、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五、教师提问技巧探析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一、提问的构成、类型和特点
(一)提问过程的构成
从教师的最初提问(主问题),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或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师生相互作用,引导出最终希望得到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称为提问过程。提问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人阶段
在即将提问时,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这一问题,可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此,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好,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大家考虑„„”等。
2.陈述阶段
在引起学生对提问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吗?”“请利用„„原理来说明„„。”此外,在陈述问题时,教师应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提示以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依据:“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请注意教材中所提供的时间顺序”等。
3.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帮助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核对或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让学生尽快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暗示答案的结构。
4.评价阶段
教师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回答,主要有: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问题;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二)提问的类型及特点
以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提问,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类型或提问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
1.回忆式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例如,《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吗?这个单词的拼写正确吗?或者要求学生从两个答案选择一个。这类问题不需要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只需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一字不差的。例如,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回忆式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没有提供让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等级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不能使用。一般来说,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通过这类问题,可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材料。此外,通过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2.理解式提问
这类问题又可分为三种:(1)要求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你知道西安事变是怎么一回事?”(2)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你能概括这篇课文的大意吗?”(3)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通过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吗?”。
一般来说,理解式提问用来检查学生对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多用于讲解新课之后或课程结束时。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这是一种较高级的提问。
3.运用式提问
运用式提问是建立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理科教学常用这类的提问。例如,在代数教学中,学生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就可提出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3x+5=20这个方程的问题。因此,运用式提问主要是用来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则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概念或规则给出对问题的解答。
4.分析式提问
分析式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请分析感觉的适应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或“列举清王朝灭亡的几条原因”。因为高级认知提问不具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阅读,理解结构,寻找根据,找出联系,进行解释或鉴别,并组织自己的思想。因此,理解是比运用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参与。通常情况下,年龄较小的学生对这类问题回答较困难,他们的回答经常是简短的、不完整的。因此,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指望他们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师除鼓励学生回答外,还必须不断地给予提示和探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针对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清晰表述。
5.综合式提问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温室效应可能会给全球的气候和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适合作为笔头作业和课堂讨论教学。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绚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
6.评价式提问
评价式提问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价值判断。评价提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要求学生对特定对象提出看法(评价他人观点)或评定思想价值,例如“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长处,如“在教育心理学中,请指出讲述法、谈话法、发现法三者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是什么以及各自的特点与不足?”(3)要求学生判断艺术品及文学作品等的优缺点,例如“你认为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在评价提问中,学生最开始的回答可能质量不会太高,教师必须通过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其他人有什么想法?”等进行探询,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事物。
二、提问的设计与要求
(一)提问的专家——新手差异
根据有关针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教学提问所做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在提问这一技能上,专家与新手存在差异,专家教师与新教师提问技能的差异表现为,专家教师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常规,采用鼓掌表扬、举手等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得反馈的机会。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会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过程反馈(即确定学生回答过程中那一步导致错误解答,而不是仅仅说出答案是错的)。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利用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新教师有时也会表现出与专家教师相类似的一些行为,但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没有耐心,而且缺乏适当的解决办法,要么情绪化的解决,如生气;要么不予以处理,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反馈较少。专家教师与新手无论在对提问目标的理解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策略及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提问顺序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会害怕回答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回答可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敢于回答或能够回答问题。(三)提问的要求
教师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注意提问过程中的一些要求,即清晰与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
1.清晰与连贯
要使问题表述清晰、意义连贯,教师必须事前精心设计,尤其是对于高级提问。教师在设计时对所提问题需进行仔细推敲,不仅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某一具体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能表达一个概念或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导致其误解题意或概念、知识上的混乱。如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圆形”或“椭圆型”,显然并非教师希望的回答。另外,问题的措词恰当、表达准确,也会影响提问的清晰与连贯。如“大脑右半球有什么特点”,则不如“大脑左右半脑在思维方式上各有哪些优势”的问题明确。
2.停顿与语速
首先,教师要掌握停顿的时机。要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教师必须有停顿。例如,教师先用诸如:“好,让我们仔细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或“请试着给下面这个问题一个详细的答案”等说法,然后停顿3秒钟左右,以提醒学生对问题注意。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再有一定的停顿,以便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提问前应先说明问题思考的时间长短。如:“我现在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希望能尽快做出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些事前说明可以减少,提问后停顿的时间可变成要求学生做多种回答的信号。
其次,教师要注意安排停顿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例如,学生举手表明他已经思考成熟,或者他愿意积极地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又不愿举手时,他便会嘴微微张开,身体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还抬起头注视着教师。这些都是停顿期间教师可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地做出回答;停顿的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
关于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简单、低级的提问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叙述;而高级的问题,除应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
3.指导与分配
一般来说,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指导学生的回答。根据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回答的积极性,课堂中有这样四种学生: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理解能力强、被动回答;理解能力弱、被动回答;理解能力弱、积极回答。对于这四类学生,教师可分别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是,对于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的学生,可利用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回答问题的带头作用。对于理解能力强、被动回答的学生,注意鼓励措施的运用,如“你对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学生要向他学习”,培养其对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理解能力弱、积极回答的学生,引导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从另一个角度,你再看着这个问题”,但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对于理解能力弱、被动回答的学生,给一些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其正确回答,以正反馈的方式培养其积极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兴趣。
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对提问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指导。首先,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在积极参与活动,谁对参与活动不感兴趣,对不愿参与的要调动其积极性;其次,对于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地赶上去。最后,要特别注意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视。
要想使问题得到合理的分配,教师还必须学会控制学生的回答。对于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在提问时应将注意力对准他们,即有所指向地望着某个学生,但并不一定让他回答问题,主要是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另外,教师不要接受未举手而讲出来的回答。假如有几个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答案,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等于鼓励他们这种无规矩的行为,这样将导致提问和教学都无法控制。同样,如果教师对正确答案不能肯定和表扬,对错误的回答不能提示和帮助,将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从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4.提示与探询
提示是为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性语言表述,通过教师提示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回答问题。当学生应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应答完整,教师也要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产生新的想法,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
探询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考虑他们最初的答案,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评论、判断和交流的能力。在探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几个问题:对于因思考不深入、视野狭窄、概念错误或不完全而导致的错误应答,通过探询使其明确哪里错了及为何错了,从而改善应答: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通过左思右想把应答与已学事实联系起来,使问题重点突出;促使学生明确应答的根据,通过再思考修正答案的意义;促使学生根据别人的回答谈自己的想法,说明他的思考与他人想法的异同,对别人的应答进行修正和补充。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其可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提出问题,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六、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的总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劳动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的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呢?我认为:
一、在道德风范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旗帜。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
二、其为人正直,堪称人师。
他们待人接物以公心,在他们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们胸中无世俗之染,他们对待权贵学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鼓励。
三、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他们不因“容”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们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错误,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课程计划的落实名存实亡,尤其是课堂教学还是 “封闭式”,还是基本上遵循着“四部曲”(先是 “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机械地给学生填塞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就成了“板鸭子”)。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1.要树立五个教育教学观念:①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②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④要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⑤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或是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
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在活动类课程中,又只侧重文体活动,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等对立起来。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求。孰不知,素质教育不但不是降低质量要求,而是提出更全面、更科学、更高的质量目标要求。即学校必须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这七个方面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其潜心治学,堪称师表。
他们虽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仍能不断的进取,而且他们应有演学家的口才或艺术家的风采,让学生在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
五、其现在意识强。
他们特别关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他们能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们有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在思维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创造的乐趣。
六、其谦虚谨慎,宽以待人,并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他们为别人的成功而欢欣,对同志的困难鼎力相助,他们时刻激励自己的学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之,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愿我们的教师能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不断的完善自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七、怎样写课后反思
一、什么是课后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就目标的达成、环节的安排、师幼互动情况、教育效果与质量方面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与疑问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提出思考、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活动设计反思的内容
1、对象分析:幼儿原有经验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原方案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活动目标与幼儿实际有否差异?
3、教学顺序:包括对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的反思。
4、教学组织:包括对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等的反思。
5、总体评价:总结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提出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三、反思层面要求:
第一类(针对新教师):
侧重于教学技能的反思。即:不要急于在原有的备课方案上作内容的调整,先可思考、分析教案设计的程序,将问题较大或与本班实际相差较远的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其余可完全参考操作,但也要通过钻研,内化,然后依据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在环节导入、引导、提问或讲解语言、组织、结束等方面的教学技能的运用。课后反思也主要围绕“教学的一般技能”的运用进行回忆、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心得或不足之处,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或是与同事商讨后提出解决方案。反思的内容应详细地注明在原活动方案旁边,以使一目了然。
第二类:
侧重于教学策略的运用。可在以上反思层面的基础上对原备课方案进行认真分析、钻研,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或新的理念、结合原有经验,对原方案以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将要采取的一些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等进行预计的调整,或在课后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心得或不足之处,提出解决策略。反思的内容可标注在方案旁边(调整或反思)。也可写在活动之后。
四、应注意的方面:
1、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以及开放的思想,乐于反思、批判和改造原有的思想观念态度。
2、明确反思性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要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探讨研究,寻找多途径、多通道解决问题的方案。
3、客观、正确的评价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基础。有意或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
八、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 “教学的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实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实物非常感兴趣。但实物的效果要大于图片。
二、恰当地运用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激情不能感动谁。而教师更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才能去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我力求教学语言儿语化、趣味性,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三、运用各种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动爱玩、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就采用游戏教学。但是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要用不同的游戏。年龄小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简单的游戏,年龄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思维性强的游戏。
四、及时恰当地鼓励学生的进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五、运用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点,我们应该及时去观察学生,积极地去尝试,运用不同的奖励方法。例如,在我的英语
(四)班,有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第一次奖励时,我只设置了一个奖,给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我观察到学习不太理想的那几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了。在第二次奖励时,我加了一个鼓励奖,那些学生积极配合我的教学工作,明显比以前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