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

时间:2019-05-12 23: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

第一篇: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

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

《学校环境制约下合理选择体育教材内容的实践研究》

辅导资料

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因素及改进措施

雷继清 2017年4月 学校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班级数量及班额大小等等。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所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有重要影响,且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实施体育新课程中,各位老师对其的理解和推进都是在不断“尝试和创新”中进行的。其间,在课的内容选择、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上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创新,但是却出现:有些课形式好看却不中用、有些课的内容现实生活中很少涉及、有的学生评价方法传统等教学效果不佳现象。针对现状,在制定科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开发“实用”教材;制定科学学生评价,改善场地器材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体育课的有效课堂。

一、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1、学校的现有条件影响体育课的开展

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设备购置上,投入严重不足,一年难得买一点体育用品,体育设施往往只有一块操场,几个简单的乒乓球台;根本没有任何教学压力,导致有些体育课教师在讲解、示范上只有画饼充饥或敷衍一下,难有实效,或者干脆来个“放羊式”教学。

2、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的年龄性别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

“体育属于年轻人”人们常这样说。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同样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老教师和女教师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体育课的进行。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即使是中青年教师虽然年龄不大,也已是大腹便便,行动有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课堂内容单一化、简单化。

4、领导重视不够

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周开设体育课不少于3节;小学中高年级每周体育课不少于3节;小学低年级每周体育课不少于4节。但在我们这些边远地区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去执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更不要说配足体育器材了。

二、改进措施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人数等有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如器械体操、足球、乒乓球等。但有些内容对体育场地、器材、人数等无太高要求,如徒手操(韵律操)、舞蹈、武术、快速跑、接力跑、各种活动性游戏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那些便于本校开展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那些便于集中练习、辅导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体育教师留出了较大的选择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必须学会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练习方法,有效利用场地器材,让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是在无法实现改变班级授课制度情况下,利用教材特点应对大班额问题的有效策略。

2、改革班级授课制度

一个班由两位教师上课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大班问题的措施,它实质上使体育教学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理想状态。但这种形式对师资力量及教师工作量提出较高要求,短时间内难以大面积推广。改革班级授课制度是实现整体无序状态下的局部有序的有效策略,学校领导重视和体育教师积极投入是实现这一策略的基本前提。

3、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学校环境一时还难以改观,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向学校领导出谋划策,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把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并提高其重要性。对于学生喜爱的、锻炼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要优先发展,以满足学生需要。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中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是按照中学每班48人,小学每班40人的标准设计的,大班教学的学校要根据学生人数成比例的增加体育器材数量,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4、合理运用组织形式 传统体育教学关于分组教学的理论对于解决大班教学问题仍具有重要意义,分组轮换的练习形式可有效缓解人数过多与器材短缺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还创造出一些新的练习组织形式。如在课改实验中,存在大班额现象的学校,有的教师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上课,教师重点辅导其中一组,另一组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练习,下一次课两组再行轮换;有的教师采用多组练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练习统一内容或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内容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辅导,以上形式都有助于解决大班教学的问题。总之,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能缓解人数过多引发的难于组织、练习不足等问题。5、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大家习惯了一种事实,好像体育课应该永远是纪律严明、整齐划一的兵操式的训练,这种观念对广大体育教师影响较大。现代教学理念并不排斥整齐划一的操练,但认为教学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体育课并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呆板的操练。不少体育教师感觉大班特别难教,主要难在不易组织教学,不便统一练习,不易整齐划一。其实,只要学生都在运动场上练习,都在从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教学场面乱一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味追求令行禁止的至上权威,其结果是把自己放到了学生的对立面,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建立。因此,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变生硬死板的体育课堂为生龙活虎的体育课堂,这也是解决大班体育教学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积极推进体育课堂改革

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立——两手向前伸臂——提臀——低头——重要前移——头、颈、腰、臀依次着垫——屈膝团身,两手抱小腿中部——上体紧跟大腿向前滚动成蹲立”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正常播放、慢放、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示范,这样,弥补教师自身缺点或条件限制,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最后一点建议:作为体育教师,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在新课改下的新的体会和尝试,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抓住教改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方法,新思路。

第二篇:微型课题[小编推荐]

教学叙事

一节找病因的课所引发的思考

建设小学

焦娜平

在我短短的教学生活中,有这样的一次教学令人难忘。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476

× 7

×

×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周灵博:“周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周灵博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他,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他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周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周医生。” 周灵博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他为“周医生”,弄得周灵博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郑召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郑召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郑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汪松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汪医生和郑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郑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多样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育叙事

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

建设小学

焦娜平

本周我教学的是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教育叙事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做法与措施

建设小学 焦娜平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口算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建设小学

焦娜平

在我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听了这样两节课,听后感受颇深,先把自己的感想谈之如下: 【课堂写真】

片段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

师:300×2=600,有反对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3×2=6,然后在6后面加上两个0。

师指着3×2=6,这里为什么可以这么做?(生停顿)

生:3×2=6,加上两个0就可以了。

师:不能说加上两个0,应该说添上两个0或补上两个0,但是老师还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会儿添上两个0,一会儿去掉两个0,给老师一个理由,为什么可以这样?

生:三位数乘一位数,可以把0先放在一边不去管他,算完后在乘积后面再把0补上。

生: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看法?(生没有说话)

师:300代表几个百?3个百乘2就是几个百?(6个百)也就是600。

师:300×5=?

生:300后面的两个0先去掉,算出来后再添上两个0。

生:3×5=15,再添上两个0。

……

片段2:《小树有多少棵》

……

师:都说有60棵,60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同学我们请他写到黑板上。

师:请这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同意的就点点头,不同意的话可以向他们提问。你们谁先来?

生:我是用3×20就等于60。

生:3表示3捆,20表示每捆有20棵。3捆有多少棵是3个20。3×20不好算,就先算3×2=6,然后在3×20后面加一个0,就等于60。(师请学生复述一遍)

生:每捆20棵,3捆就是20+20+20=60棵。

生:你是对的,但是这样太麻烦了。(另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发言)

生: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的还要简便一些。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加起来吗? 师:(师俯下身对着讲解的孩子)你应该说什么?

生: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简单(指着乘法算式)。

师:是呀,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红勾)!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思考与交流】

片段2的课堂比片段1精彩许多,精彩来自学生数学语言的顺畅与完美。

什么原因造就片段1数学语言的欠缺?口算教学顺畅数学语言的表达取决于算理的理解程度,学生算理理解透彻,辅之教师的合理引导,表述起来也就自然、条理。片段2老师让学生写想法就是给时间理解算理,也许此时的学生并非都理解,但其后续的独到引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片段1学生明白300×2要先算3×2,后在6后面添上两个0的算法,但对于3个百乘2得6个百,也就是600的算理并不深知会,教师甚至取代学生揭示算理,给予代替了探究,引起交流不足、理解不够,学生有些“糊涂”又怎会良好表达?会算但不能很好地说,即不能将数学思维更好进行表达的问题普遍存在。

一、会算一定要会说吗?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学段“数学思考”中也提到: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由此,第一学段的口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算,也要让学生说,会个性化,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说出个所以然。会算并不代表理解,数学语言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说”,真正促进算法算理把握、口算快捷的“说”。

二、如何引领学生更好地将数学思维表述出来?

数学思维表述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数学实践才能得以实现。1.努力创设宽松氛围:

片段2老师成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处于“没有老师”的自由舞台的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想说、乐说、会说,他们在相互对话、交流、质疑中碰撞思维、建构新知,自然不断涌现出诸如“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加起来吗?”的精彩语言!一句话,他们占据了课堂主阵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个人一贯坚持“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演绎的很精彩!”的观点,教师尚且如此需要机会,何况学生?课堂及活动,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氛围,利用这种氛围给予、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宽松、民主、和谐有更多机会的学习氛围,无形中为良好数学语言表达立下不可或缺的基石。

2.极力提升算理理解: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其熟练使用是数学课应承载的内容之一。课堂上学生语言不流畅,表述不严密等现象,更多是与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相关。就口算教学来说,只有算理理解透彻,数学语言表述才能够好、够美!片段1学生会算但不会说,说明在算理理解方面有所欠缺。直观教具、学具更好推进算理的突破,“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探索环节是否可以继续引入计数器,或者在导入环节创设“百元钞”的情境加深学生对“3个百乘2得6个百,也就是600”的算理的理解?是否可以在交流及指导上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相信这样的做法,学生定会易于领会与表达。3.致力加强日常训练:

数学语言是抽象的,纵观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应从日常训练抓起。片段1学生语言表达不顺,原因之一是缺乏语言方面的经常性训练。日常训练,教师要成为规范数学语言的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素材,变抽象为具体,可结合演示操作、合作交流等,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将自己观察或思考的结果进行表述,尝试将“粗加工”的表达,甚至是生活语言,转向规范化、准确性的表述。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表述比较完美,教师充分肯定后发言“你说的很有条理,思路很清晰,谁能来复述下这位同学的发言?”,如表达有误或表述不完整,教师要引领更多学生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反复斟酌,在斟酌中深刻领悟,在领悟中恰当表达,借此不断经历规范数学语言表述的体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案例分析

建设小学

焦娜平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习用简便的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这里面讲究的就是简便二字,当然简便并不是教师说简便学生就认简便的,这需要学生的亲自体验,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这样的妙处。

一、在比较中体验简便 电脑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师:要解决每天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怎么样的条件?

生答。

师:那吸收二氧化碳20克,此时就是一个?

生:多余条件。

说明: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并应仅仅体现在题目开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注意可以开放的地方,象多余条件的问题,在教学时,要多多提醒。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以给我们的条件在解决问题都是有用的。

学生列式,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留心两种不同写法的学生,并让他们上黑板板演。

850

850

通过举手显示下面同学这两种形式也是各占一半。

师:第一种写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那现在请大家看看,第二种竖式可以这样写吗?

生:可以的。我们可以将850看作85个十来进行计算?

师:很好,下面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你感得那一种你比较喜欢,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第二种竖式比较简便,因为这样可以将0不进行计算,只要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就可以了。

师:使用这种方法确实简便,但最后我们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将什么给忘掉?

生:将最后0写在积的末尾。

二、在比较中拓展新知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列式:850×20=

师:请大家注意前后两道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前面是一个乘数末尾有0,而这道乘法算式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

师:一个乘数末尾有0时,我们可以将这个0不参加计算,使计算简便,现在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了,想想看,可不可以简便呢,请大家独立思考。

学生在草稿上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时,统计简便写法。

最后,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两个例题有什么想法?

生:今天学习的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生: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的写法,不过,要注意最后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在积的末尾一定要添加几个零。

师:我们以前写乘法竖式时,要求是个位对齐。学习了今天的乘法,你感得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应该什么对齐呢?

学生讨论。

生:应该将每个乘数去掉0以后的数对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 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

建设小学

焦娜平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

()+38=()+59

24+19=()+()

a+6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304+215=519 85+632=()

215+304=()2.板演: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如引导学生回忆说明,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可以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教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那么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教师指出,如果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出示例2.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

板书:(48+50)+49

48+(50+49)

=98+49

=48+99

=147(人)

=147(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 提问:

(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48和50相加,再加上49;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50和49相加,再和48相加.(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通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可以写成.

(48+50)+49=48+(50+49)(4)观察下面两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里应填什么?

(32+40)+19○32+(40+19)

(75+25)+40○75+(25+40)

启发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里应填上“=”.(5)继续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①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6)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不变)

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7)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结论.

板书:

(a+b)+c=a(b+c)3.教学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特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教学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1)教学例3:计算480+325+75. 提问:

这道题怎么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整百数(400),再算480+400比较简便,这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板书:(2)教学例4.

计算325+480+75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启发学生想出325和75相加可以得到整百,先用加法交换律交换480和75的位置,再计算325加75,这里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板书:

(3)比较例

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例3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例4是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教师概括:

在加法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时要用到交换律,有时要用到结合律,有时既要用到交换律还要用到结合律.无论如何应用,在计算时为使计算简便应考虑,哪些数相加可以得到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要先用加法交换律把这些数移在一起,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些数结合起来先算,最后求这几个数的和.

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提问:

过去哪些知识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例如,做口算加法36+48,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把36+48先改写成36+(40+8),然后算(36+40)+8这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三)巩固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78+46+154 168+250+

85+41+15+59

课堂教学案例说明

学生过去对加法结合律有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例2,通过一系列的启发、讨论,逐步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并掌握它们的特点.

第三部分学习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通过计算让学生懂得加法应用了什么定律,怎样应用的定律.只有真正理解定律的意义,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练习目的明确.围绕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两个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

论文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建设小学 焦娜平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五、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但愿老师们,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结出丰硕成果。

个人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建设小学 焦娜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四年级下册有很多计算教学,这不仅是关键,还是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显得犹为重要。针对二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现象,我本学期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现将其进行一下总结:

一、实验的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计算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3.学生的能力增长快速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试图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数学,并让他们在研究中理解、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等各种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的几点做法

(一)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让学生明确数位之间的算理先乘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脱式计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二)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三)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一般用于复习课中的练习,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地练,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化,除一般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有同学计算错误率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总之,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做好评价,激励学生。

对于计算题的教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了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我们组统一研究了奖励方法:学生取得一次满分就发一张本周表现奖的喜报,集齐四张就可以换一张“计算小明星”的奖状,对每次测试全对的学生所在的小队也加以相应的分数,以此激励孩子认真答题。

(六)搜集错例,辩证分析

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三、实验的二大收获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对计算题的解法进行钻研探索,相互合作讨论,并能及时请教,并能仔细观察,把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拿到班级中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一节数学课按照惯例我们都做两道计算题,有时我忘了学生们就及时提醒,他们对计算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每节课的两道计算我都及时反馈,基本上都是全对,偶尔有一两道出错,平时的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均能控制在10道以内。

四、实验的几点体会: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做出表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总结 建设小学 焦娜平

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快速准确地算出结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我们应该客观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有以下体会:

一、计算能力差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今年我再次在四年级任教数学,几年的教学让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马马虎虎,粗心大意。

(二)乘法口诀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练,造成在计算时出错较多。

(三)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

(四)计算的算理掌握不好,出现错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回顾实践,主要有以下可行的方法: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只有好好学习,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长大了,才能立足社会,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环境。同时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因粗心、不认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计算出错所带来的危害。一般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平时对学生从严要求,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一丝不苟的好的学习习惯。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会抓住时机给学生灌输一些学习习惯上的要求,比如平时我们做练习时,让学生象写大作业一样,垫上专用的垫板,书写上也要求正规,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或物质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书写有了一定的提高,看错题的机率变小,做题的准确率也大大的提高。

(二)重算理和算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意讲清计算中应掌握的各种算理,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都应培养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计算机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的进行计算,我在教授学生进行计算时,要求学生在计算前一定要看清题目,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计算。

(三)加强口算练习,利用每次上新课之前的一、两分钟,准备一些加、减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的熟练程度。经常抽一些计算易错的学生上黑板演算,出现问题,当面指出。平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错误,典型错误及发生错误的名字加以记载,然后分析其发生错误的原因,提出不同的改正方法。

(四)加强估算。估算的结果虽不一定精确,但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有助于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

(五)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学生是开发不尽的资源,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全班几十个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智力水平又会暴露出不同的思维层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对自己尚未想到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法时,要勇于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去迎合学生的新思维。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计算能力,比较能力,合作能力,优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六)、惩罚与奖励并行。计算细心能全做对的同学允许看课外书或提前休息,有时发点奖品,展示作业。粗心不认真敷衍的同学,在做对作业的同时,增加适量的练习,让其吃点苦头,明白计算认真的好处(实质还是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比如,我们采用的鼓励方式有:集过关卡(每攒够十张,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和一张大奖状)、集星星、小队比赛(每周评出明星小队)等形式。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效果自然要好一些。每周的计算小测,学生都非常的重视,其实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计算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七)经常开展“寻找计算中的错误”活动。教师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状况,反思学习方法,反思学习过程非常重要。让学生寻找计算中的错误,就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一次评价,同时,呈现典型计算错误,也让其他没有此错误的学生能吸取教训,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比如,学生在本次小测中因为什么原因出现错误,让他说一说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的同时,也让这个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在下次的计算中可以减少此类错误的出现。有一定的效果,在下学期的实验中将继续尝试。

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验结果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在计算速度和能力方面都有和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计算的时候因有法可依,做起题来正确率提高很多。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乘法口诀及准确率。再者,因为采用了多种激励措施,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本班学生的计算,在20分钟内完成40道计算题,班级错误道数基本能控制在20道以内。

当然,在很多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在20分钟内完成40道计算题,班级错误道数还不能控制在15道以内。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段时间的问题,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一定的成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但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使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理论依据融入到自己教学中的做法 建设小学 焦娜平

“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填空题,还是简易方程等,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学生计算不准确并不是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的“粗心”和“马虎”,而是计算能力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口算,夯实基础。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它是笔算、简算、估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1、注意掌握口算的方法。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在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如:A+B-A+B=2B :A×B÷A×B=B2 等。

2、注意观察数据的特征,根据数据的特点适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如:98+78,可以将98看作100,得出的结果再减2,这样算起来既快又准。

3、口算常练习。每节数学课都抽出一些时间做几道口算题,开始时不要求快,但要按规定时间完成。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日积月累,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口算练习形式多样。由于口算题比较枯燥,所以设计口算题时,要做到形式多样。例如:同桌互算、口算竞赛、接力赛等。学生你追我赶,劲头十足,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赛意识,从而产生口算兴趣。

二、参与推导,明确算理。

很多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算理,因此在推导计算法则、运算定律的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观察、操作,主动去探索,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才深刻,才能自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运用自如。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整数除法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420÷4=1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十位上不够商1要写0占位不理解。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十位上要商0。

三、错例分析,对症下药。

一般说,在新授课初次练习时,学生会产生一些错误,教师可让学生板演,引导其他学生改正,还可以通过改错题的形式进行纠正,防患于未然。

如果同一个学生或同一班级的同学重复同一种计算错误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常见的典型错例进行分析、“会诊”。还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复现此类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训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比如学生常将24×5和25×4、16×5和15×6等混淆,教师就利用早自习时间常出这种对比题。

另外,建立病题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做错的计算题,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学生可以自己在计算中发现和总结规律,有意地进行记忆训练。

四、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学生理解算理,弄清算法后需要一定量的训练才可以提高计算的能力。由于计算题没有情节,比较枯燥,因此训练时,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听算练习、对抗赛、计算小能手评比等。

五、培养习惯,保证正确。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1、认真对数。题目抄题了,结果就不可能正确。所以抄题时,要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2、认真审题。我们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算,必须先审题,看看运算顺序是什么,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然后再动笔。

3、认真书写。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数字间要有间隔。

4、“草稿纸”草不得。要准备专门的草稿本子,打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字迹清楚、规范。

六、熟记数据,提高速度。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学生熟记了一些重要数据,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较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数据。如:25×4=100、125×8=1000、65+35=100等。2、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

3、常见的分、小数互化。

4、π的2——19倍,π×12—92

5、有关“0”、“1”的计算规律。

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七、加强估算,学会检验。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我是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

建设小学 焦娜平

我的“个人课题”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初确定这个研究课题,主要是从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观察、疑惑与思考做出选择的,但在申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茫然,不知道这一课题研究从何处开始。后来,学校教研室先后多次召集教科研会议,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督促并指导我们切实投入“个人课题”研究,还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途径,聆听了许多教科研前辈及同行的经验指导与研究心得,我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才有所领悟。现在把我不成熟的想法与做法,把我不明白的现象与思考同时奉献于各位,以期获得您的惠言雅正。

一、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

城关镇首创的“个人课题”研究,最广泛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研究是为了什么?按照我的理解,“个人课题”研究实际就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我选择的这个课题不是说我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验或者很成熟的心得,而是有些一直没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困扰我,促使我参加“个人课题”研究以求问题的解决。但是懒散的天性又让我找到合理的借口,总是强调教学任务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结果这些困扰我教学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成了永远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参与全镇的统一规划的“个人课题”研究,因为有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时间限制,能够鞭策我改掉懒散的坏习惯,拼命去挤时间,以期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同时和全市众多的同行参与研究,也使我在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时不感到孤独。

二、弄清楚我研究的这个课题到底有什么意义

教育总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一个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另一个是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有一段评论说得很有道理:“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事实就是如此,高中生学习语文没有问题,除了几个生字词之外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了。其他学科除了给定的问题,恐怕也很少会有学生提出新问题,没有问题意识无疑是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格)根源。学习是终身的,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中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念书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单面人、书呆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思考,去获取前人不知道的知识,创造崭新的知识。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从语文教学(“教育”更好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将来一生的专业领域里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寻求这些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条途径的起点就是教会他们质疑,这个方法的要领就是设法解决问题,提高见疑就问的勇气,养成沿着疑问寻找答案的习惯,增强解决疑问的能力,从而获取创新的本领,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三、学习相关的理论,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

我研究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的提出源于对自己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否定。但一旦进入立项研究,我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了。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尽可能多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指导。在阅读一些传统书籍的基础上,更多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杂志,如《建设新课程》系列、《数学教学研究》、《新数学学习》等,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有助于“个人课题”研究。从后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智力教学理论等影响新课程的理论中都能找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理论依据。这使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我的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

四、立足研究现状,提升研究高度

处在网络时代,我不再闭门思考、孤军奋战,而是调动一切手段,采用一切方法,多方收集材料,充实研究内容。从百度搜索,可以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九万七千多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相关网页五百多条。可见我的思考与疑惑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着手进行研究会解决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这么多的研究内容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挑战,更是我研究创新的借鉴。

五、从实际出发,摸清学生现状

1、调查问卷。

详细地设计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最快捷又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提出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发现过问题吗?你经常提出你的问题吗?你的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你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向什么人提出来?你发现过数学老师教的内容有错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展开过探讨吗?你发现过数学书本上的错误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同学展开过探讨吗?你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过问题吗?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你的提问?除了课堂你还在哪些场合提出过问题?等等。

针对对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经常回答老师的提问吗?你与同学之间展开过辩论吗?你有许多疑问吗?遇到问题后你会怎么解决?你认为你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吗?你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吗?等等。

针对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你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吗?你经常很认真地解决问题吗?你完成的问题答案受到最多的评价是什么?你在解决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等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你认为学习文本时带着问题阅读有没有必要,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等。然后是尽可能深入地分析问卷。不仅是从中发现浮于表面的现象,还要深入地探寻造成这些表层现象的心理因素,为有针对地展开研究与实践找准出发点。

2、行动观察。学生很配合,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但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答案中必然有部分不是真实的反映,所以问卷不可以完全相信,不能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数学情况的唯一手段。于是,我就从作业的布置与任务的完成上去观察、分析、研究,作为问卷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不仅是横向的,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互相比较,而且是纵向的,记录个体的发展变化,因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才是我的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

3、教学记录。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肯定要在课堂的实践中予以展开,不要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在每节课开始前,我都要去思考这节课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必须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活生生的依据,有针对的教学后记就是最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这样做能够把我们在刹那间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记载、分析,并丰富我们的研究材料。

只要在教学我们就会一直在研究。这次“个人课题”研究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时间有限,个人的见识、知识和能力都有限,在研究中有许多的困惑不是我个人能彻底弄明白的,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的探索也仅为一家一时之言。疏漏之处难免,还望在座诸位贤明不吝赐教。

第三篇:龙山四小2017资助工作总结

龙山县第四小学2017教育精准脱贫

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发展脱贫工作是实践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一位贫困学生、是实施教育科研和实现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2017,在县教育和体育局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校党支部、校长室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设立了专用资助办公室,与关工委密切配合办公。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紧紧围绕捐赠助学解决困难工作目标,以实施“免”、“ 补”政策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走学校救助与社会助学相结合的模式。一年来,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构建学校、社会、家长联合助学的服务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7学生助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为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我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张光明校长任组长,其他五名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余治文主抓学校资助工作,资助主任向加文、专干雷继清负责落实实施具体资助工作任务,以总务处李发猛、黄海燕、杨绍军、刘本义为资助后勤保障,并聘请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及各年级组长为监督审查小组。有条不紊的全面开展学校资助工作,力争学校资助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二、寻开拓渠道,纳八方支援,施精准资助

一年来,在上级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关怀下,在各处室各年级组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资助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和改观。2017,学校资助贫困学生82人,助学金49372元;仅2017年春季学校为213名城乡低保户学生和486名建档立卡户学生打卡发放救助金524250元;争得社会资助助37名贫困学生,资助金41400元;学校资助45名,资助金7972元。下半年的资助工作已全面铺开,学校、社会的资助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三、规范管理,简化程序,准确及时

1.对贫困学生我们继续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继续实施精准资助。面向所有贫困学生,我们实行资助活动方案及相关政策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做好贫困生的资格审查和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摸底、审核、公示、复查、确定上报等几个阶段,并广泛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资助对象确定、救助金发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坚持原则、简化程序、准确公正;不照顾亲属,不徇私舞弊。贫困生资助均由学生本人或家长提供贫困材料和书面审请,学生所在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班主任签字,资助办公室认真审查和校对信息,主管校长审核签批后进行公示,公示无误后在确定上报资质中心,最后请款发放。避免多头资助,重复资助。

3、对学校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帐务管理制度,实行集体研究、精准透明。严格规范程序,确保救助金发放规范,杜绝救助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代签代领、隔期发放、滞留截留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准确、及时发放。对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整改,确保良好的资助环境和和谐的氛围。

四、扩大宣传,强化监督,增强责任

1、加大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开学给家长的公开信、入学须知、橱窗专栏等以及利用班会、集会等形式向贫困生宣传国家各级部门和学校资助政策、措施,让家长、学生、教职工对有关资助措施应知尽知。另一方面加强资助工作操作程序、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2、本我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学校资助室和办公室曾先后在省州教育和新闻网站上发表了4篇有关龙山四小资助工作落实和体会的文章,向社会及时传递了学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的信息和作为。

3、对于特困生我们给于了极大的关注和关爱,本期我校资助工作室在学校主管副校长带领下调查走访了多名贫困学生,一面送去温暖的同时,一面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勇于战胜贫困,这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被亲人之外的人所关注和重视,使他们增强了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心理上得到了极大抚慰。

五、工作的困惑和今后的打算 国家的总体战略扶贫攻坚已到了关键时刻,贫困家庭下的贫因生资助也到了最后冲刺的阶段,我们肩上任重道远,学校资助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创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之一。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许多不足和困惑,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努力和探讨:

1、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光荣而长期的事情,光靠几个人是无法做得最好的。因此,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宣传,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共同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2、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做好贫困生助学工作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情,每学期需要随时注意数据的更新,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数据库,不漏掉一人。

3、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除了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保证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注意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自卑与顾虑,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4、加强学习,进一步熟悉资助工作程序,认真总结经验与得失,与同行分享工作中的成功。

5、最后一点建议:教体局资助办的走访调查要和学校联合行动,以便及时收集信息;适当时候对学校资助工作人员举办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

2017.11.23

第四篇:小课题培训模块四答案(原创)

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不得不去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问题。请您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谈谈小课题研究是否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何“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回帖字数不少于300字)

“亲爱的,告诉我还有什么不是研究呢?”原来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带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对问题的亲身经历与思考就是一种研究。回过头来思考我们这次培训的主题——小课题研究,其实就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并将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行为过程。所以我认为讨论小课题研究是否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研究。

运用科学的研究法就好比我们穿衣打扮,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遮羞保暖,合体的服饰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更能展现个人的气质内在。放在这里,“服饰”就是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在平时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改过多次作文后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欠佳,不会写不肯写不爱写。这就是观察法。发现这一问题我产生了思考,培养孩子的表达兴趣,让孩子爱上表达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怎样培养?通过与同事的探讨,翻阅书籍,观摩名师课堂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路,选择了“我手写我口”“半命题全命题写话训练”等方式进行训练,并把过程延长,以观其效。整个过程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资料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适宜地”使用科学研究法,在培养孩子写作兴趣这一课题中就有了可行性。

第五篇:微型课题研究阶段小结1(小编推荐)

微型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我校立足校本探究“微型课题”,以“微型课题”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用“微型课题”研究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微型课题”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师们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就是“微型课题”研究。

一年来,我校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共同讨论,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微型课题”向中心小学进行申报立项。学校现在已有12个课题,教师都参与到“微型课题”的研究中来,并做到了有问题(微型课题)的确立、实施方案、阶段总结、活动记录、取得的成绩统计。回想起来,我们已逐步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共识: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和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

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微型课题研究在有些地区已经由教师的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并实践了好多年,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的欢迎。微型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尽管微型课题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规范和完善,有待组织化、制度化,但它不失为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

但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另外,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提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微型课题的提法不确恰当,不如用“小课题”或“个人课题”更能说明问题。还有的人认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切口小,过程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最多是一种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

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

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

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

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

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

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

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

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

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

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

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

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

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

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

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巨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

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人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

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

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三、微型课题研究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

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

动。在微型课题研究情境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

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微型课题研究完全是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姿态,具有“属

己”的特性。这种“属已”的特性反映了教师不再只是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教育行

政指令的执行者,教师成为研究的行动者,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中观察研究的过程,收集、分析有关研究资料。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教师从过去的教科研„描试转变为主试,这种转变也意味着

教师由过去教科研的旁观者转变为教科研的中心人物。

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其中“参与”是指教师参与

整个研究的全过程。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构建和利用理论从属巨依赖于这个基本目的。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个人化知识以及内隐知识被当作毫无意义的东西,被忽视了,而微型课题研究关注的正是那些被传统教育研究冷落的教师的“个人化理论”,这种关注将导致教师的专业意义发生变化,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下载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山四小县级微型课题4月份辅导资料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研究模块四作业全五分

    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我感觉其实在教学当中问题是不断有被发现的,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是在不知不自觉......

    小课题研究学习模块四讨论[5篇范例]

    小课题研究也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虽然小课题研究不需要有很高深的理论支撑,但小课题研究也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了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小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先小心得体会黎职梅)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 ——听“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讲座有感 朱河镇先锋小学黎职梅 监利县2012年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在酷暑中热火朝天地进行着。18日上午,我们在......

    小课题研究模块四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5篇]

    《还有什么不是研究》引起的思考 读了《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惊觉自己一直在研究。小课题研究中“小“的特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质朴和简便,原来围绕着课题展开的一切调查了......

    龙泉四小2011年秋季3C课题工作计划 (★)

    2011年2月起,我们进行3C课题的第二阶段"3C知识形成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与运用研究",龙泉四小2011年秋季3C课题工作计划。在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以及课堂研究,讨论并形成了4节......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先小心得体会黎职梅)(精选5篇)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 ——听“以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方法”讲座有感 双河初中张明花 从说运作、说要素、说品质、说生成、说研究、说升格六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的过程,我启发很大......

    《日记(小练笔)对习作教学的影响》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日记(小练笔)对习作教学的影响》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东县洋口小学 张培凤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

    宁州中心校四校小课题通过结题验收(精选五篇)

    宁州中心校四校小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宁州中心校:李丽媛)2012年12月26-----27日,华宁县教科所组织专家,对宁州中心校右所小学、甸尾小学、新庄小学,郭家营小学四所学校的“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