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第二单元音乐《田野在召唤》教案
第二单元《田野在召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2、通过乐曲的欣赏,了解柳琴及其表现特点,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和乐曲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柳琴及其表现特点,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能够初步分辨乐 曲的分段。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说起沂蒙山,如果去过山东旅游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沂蒙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而 沂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
二、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1、看沂蒙山风光,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听后请学生说一说感受、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沂蒙山的风光,沂蒙山不但山美而且水美,这节课我们将欣赏一首乐曲
4、揭题
三、新授
1、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2、认识柳琴
a、介绍柳琴相关知识 b、区别柳琴与琵琶的外形
柳琴介绍: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像柳树的叶子,又名“柳叶琴”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 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c、分别听一小段柳琴与琵琶的乐曲,区分他们音色的区别
3、完整听赏《春到沂河》
a、带着三个问题初听,注意听柳琴的音色,乐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 每段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b、学生听后回答
c、小结 1 2 3 4 散板 快 慢 快 引子 A B 重复 A 这种形式叫做:“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4、复听《春到沂河》
a、分段欣赏,欣赏时发挥自己的想像听一听歌曲描绘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说一说听到每一段的内容)b、老师小结。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 曲的感受与理解
四、总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五月的夜晚》 《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标:
1、指导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 热爱。
2、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欣赏童声合唱《美丽的村庄》 教学重、难点
1.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2.学会欣赏童声合唱《美丽的村庄》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播放歌曲《花之圆舞曲》迎接学生进课堂坐下与学生一起随歌曲节奏拍手。师:这首曲子叫什么?乐曲的风格?
2、听《五月的夜晚》歌曲比较和《花之圆舞曲》歌曲风 格上有什么不同?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看看它与《花之圆舞曲》相比。
3、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是一首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歌曲赞美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感知歌曲
1、(出示一副春天夜晚的风景图)师: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2、出示匈牙利地 图及若干画面,介绍匈牙利。
师:匈牙利位于欧洲的中部。传说是由七个兄弟创建的。在9 世纪末,在近匈牙利境内的七个部落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推举马扎尔部落的首领为国王,建立了匈牙利,从此,“七个兄弟创建了一个民族”的说法流传至今。
3、出示画面。匈牙利人属 于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又称“马扎尔人”使用匈牙利语约有 1000 万人。
4、出示 画面。匈牙利人要以农牧业为主,果园也特别发达,直到现在农业仍是匈牙利的主要生产部 门,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5、出示画面。匈牙利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富有特色。著名诗人 裴多菲和被称为“键盘魔王”的著名钢琴家李斯特都是匈牙利人。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五月的夜晚》。
让学生找一找相同的乐句,发现有趣的规律。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五月的夜晚》。
3、随着歌声和琴声比划出旋律线,从而发现规律。
学生分乐句有感情地演唱:第一、二乐句都是八分音符开始,要求唱得短促、轻巧,力度弱。第三、四乐句保持音时值唱足,音色饱满,气息连贯,力度中强,结束句:“树上”唱得短促。“花”的时值要唱足。
4、随钢琴轻声演唱。
5、有感情地演唱,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四、表现歌曲
1、全班学生唱歌,以小组形式讨论创编。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表演。
3、全体同学边唱边打小乐器伴奏。
第一、二乐句每小节击一下,第三、四乐句用棒在三角铁内震荡。结束句击一下。
五、欣赏童声合唱《美丽的村庄》
六、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晓风之舞》《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欣赏《晓风之舞》(钢琴独奏)学生通过听、动结合等方式,先行熟悉,再听全曲时,通过标记、身势动作等,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旋律的出现做出反应,进而把握乐曲结构。
2.学习、巩固切分节奏和前半拍休止节奏;进一步感受、了解“三部曲式”这种音乐作品中常见的结构形式。
3.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能听辨《晓风之舞》中三条旋律出现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良 好的听辨能力。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1 2 3 4 5— 5 4 3 2 1—M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I YA MI 二.音乐听赏
1.老师介绍音乐作品《晓风之舞》:钢琴独奏《晓风之舞》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于1954 年创作的钢琴组曲《春之旅》中的第四首。2.分片段欣赏:
3. 比较乐段之间的不同:说说在音乐表现和情绪上有什么差异。
4.师生共同结论:按照老师要求记忆乐段 完整听赏乐曲,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到了和自己小组相应的音乐片段 ,比较这三段旋律的不同 之处,和老师一起得出结论:这部音乐作品全曲短小精悍,充满动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平前途的憧憬和向往。
三、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我们的田野》伴奏音乐,让学生律动进教室。
2、教师出示书本上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的田野风光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一 大片的油菜花让你们想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也 将带给人们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 的?
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 0 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四、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
3、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3)完整地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 2 遍。
5、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 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词。(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五、表演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
1.欣赏春天的歌曲 2.学习竖笛演奏技巧:演奏捷克民歌《牧羊女》 通过春天的歌曲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竖笛演奏捷克民歌《牧羊女》。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乐欣赏《春到沂河》《五月的夜晚》《美丽的村庄》 2.音乐欣赏《晓风之舞》《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牧羊女》
1、歌曲介绍。(1)《牧羊女》是一首捷克民歌 1=C3/4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2)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奏,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奏。(4)全体跟师正确地演奏。(5)指优秀生跟琴视奏。
(6)指导全体击拍正确视奏歌谱。(7)全体跟师演奏
三、完成成长足迹相关题目要求
四、小结本课内容 教学内容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田野在召唤》
第二单元《田野在召唤》
第1课时
3月 9日 三周四 总6节
教学内容:唱《五月的夜晚》 教学目标
1、指导 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播放歌曲《花之圆舞曲》迎接学生进课堂坐下与学生一起随歌曲节奏拍手。
师:这首曲子叫什么?乐曲的风格?
2、听《五月的夜晚》歌曲比较和《花之圆舞曲》歌曲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看看它与《花之圆舞曲》相比。
3、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是一首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歌曲赞美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感知歌曲
1、(出示一副春天夜晚的风景图)师: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2、出示匈牙利地图及若干画面,介绍匈牙利。师:匈牙利位于欧洲的中部。传说是由七个兄弟创建的。在9世纪末,在近匈牙利境内的七个部落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推举马扎尔部落的首领为国王,建立了匈牙利,从此,“七个兄弟创建了一个民族”的说法流传至今。
3、出示画面。匈牙利人属于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又称“马扎尔人”使用匈牙利语约有1000万人。
4、出示画面。匈牙利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果园也特别发达,直到现在农业仍是匈牙利的主要生产部门,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5、出示画面。匈牙利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富有特色。著名诗人裴多菲和被称为“键盘魔王”的著名钢琴家李斯特都是匈牙利人。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五月的夜晚》。让学生找一找相同的乐句,发现有趣的规律。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五月的夜晚》。
3、随着歌声和琴声比划出旋律线,从而发现规律。
学生分乐句有感情地演唱:第一、二乐句都是八分音符开始,要求唱得短促、轻巧,力度弱。
第三、四乐句保持音时值唱足,音色饱满,气息连贯,力度中强,结束句:“树上”唱得短促。“花”的时值要唱足。
4、随钢琴轻声演唱。
5、有感情地演唱,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四、表现歌曲
1、全班学生唱歌,以小组形式讨论创编。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表演。
3、全体同学边唱边打小乐器伴奏。第一、二乐句每小节击一下,第三、四乐句用棒在三角铁内震荡。结束句击一下。
五、小结。
第2课时
3月 14日 四周二 总7节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的:
1、能够喜欢《美丽的村庄》这首意大利民歌。
2、能够通过观察、绘画、摄影等活动,了解家乡环境现状,能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愿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中。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现力的来演唱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创编歌词,认识家乡环境现状,增强环保意识;热爱家乡,展望未来,参与环保行动,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美丽的村庄》
二、新课教学
1、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首先我们来聆听一遍,在聆听之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
a:这首曲子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歌曲轻快,活泼风格)b:第一个问题,请问这首曲子共分几段?(再现二段式)
2、再次聆听,边聆听边看歌词,这首曲子它描写什么呢?(全歌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
a: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这个乐句以弱起开始,附点节奏要唱准确(唱的时候要有点推动力的感觉)
b: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平均,第一个音是重音,有弹性的演唱,热情的欢快的情绪。强音记号唱出动感,激昂的情绪。
4、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三、简单的介绍意大利民歌的知识,并欣赏作品
1、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人的性格热情豪放,喜欢歌唱,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民歌美丽动人,丰富多彩,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著名。
2、欣赏作品 《桑塔•露琪亚》
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
《我的太阳》帕瓦罗蒂
具有浓郁的拿坡里民歌风格,歌的旋律优美华丽,情绪奔放热情,歌中把爱人比喻成太阳,并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
四、创编活动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成小组,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美丽村庄。(老师给以点评)
五、课堂小结
第3课时
3月 16日 四周四 总8节
教学内容: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的:
1、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
2、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教学重点:
能把握大跳音准和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前半拍休止。通过歌曲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教学难点:通过听辨、感受、评析乐曲中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2 3
4︳5—
︳5 4 3 2 ︳ 1—︳M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3、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3)随琴视唱一遍曲谱。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3 53”;“0 5 12”。突破难点: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4)完整地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5、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词。(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三、表演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学生讨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习,随后请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第三篇:小学音乐《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教学目标
1.学会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2.认识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能够较正确的使用于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田园幽静美、开阔美,达到对田园的赞美与美的享受。教学重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2.初步了解旋律变化、力度强弱与演唱的关系 3.歌曲弱起小节的节奏把握与准确演唱 4.感受意大利民歌所表现的欢快活泼 教学难点
1.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力度记号(f强、P弱、mf中强、mp中弱)和换气记号(∨)的识记与认识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3.八分休止符和反复跳跃记号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方法:欣赏法 感受法 聆听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导语:田野带给我们很多的礼物,大家看,有金黄的麦穗,广袤的森林,无边的梯田,碧绿的河水。田野是那么的美丽,景色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你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田野》一起感受那优美抒情的旋律。(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
三、新授歌曲 1.初听歌曲,谈感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听听看,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律动
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就让我们背上背包,跟着老师踏着轻盈的步伐一起走进多情、浪漫的田野吧!全体起立。(播放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
3.再次聆听,找衬词
师:坐在这浪漫多情的田野中,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歌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衬词,大家把他找出来,并说说衬词在歌曲中是什么意思?
“梯里通巴”是意大利的音译,汉语意思就是“快快来吧”的意思。表现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想投身到田野的怀抱中的情怀。既然田野对我们发出邀请,就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回应他吧!
4.模唱歌曲
一起用la模唱这首歌曲 5.解决重难点 第一部分
(1)这首歌曲中有很多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大家看第一小节,就有我们需要解决的知识,是什么呢?(弱起)因为是在弱拍上起唱的,所以在演唱时力度要弱一些。听老师范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聆听范唱第一段,田野当中都有哪些美景。这首歌曲不仅旋律欢快热情活泼,连歌词也把田野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那到底歌词中都描写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看。
(3)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迫不及待的想按节奏给大家描述一下,请听
(4)请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八分休止符。他长的就像一个个乒乓球一样,看到他的时候我们就要拍拍他,让他弹跳起来,教师示范。
(5)加入歌词
下面让我们用歌声来描述这番美景。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脸上会露出怎么样的表情?有一个词语叫眉开眼笑,让我看看你们的眼睛真漂亮。还有一个词叫嘴角上扬,笑肌也要提起来,这样你的歌声就会变得更加的优美。做个表情让我看一下,真好,从大家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你们高兴快乐的心情。那让我们用歌声表现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好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唱了哪些内容?一起跟琴演唱。强调八分休止符。(还记得乒乓球吗?好,让我感受一下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俩段一起唱一遍,用欢快的情绪。
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范唱。
同学们的歌声真美,田野也听到了大家动听的歌声,他又在召唤我们了,你听。
(2)学习顿音和重音。
刚才我们说“梯里通巴”是快快来吧的意思,既然我们要召唤伙伴是不是应该拿出真诚的热情,好,让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旋律部分。那在学习之前我们来看这段旋律都有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呢?(顿音、重音)顿音的演唱声音要富有弹性,而重音的演唱力度要加强。把声音送出去,听老师范唱,你们来试一试。
(3)分析乐句的联系以及反复跳跃记号。
第一房子的音符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第二房子的排列顺序呢?二房子这一句是全曲最富有号召力的一句,他把整首歌曲推向最高潮。提示不要挤声带,口腔打开。嘴角上扬。
(4)加入歌词。
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为了表现出我们更真诚的热情,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欢迎你的朋友,那我们加一个什么动作呢?(拍手)
(5)整演唱歌曲
还记得第一部分的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吗?欢快活泼的。第二部分是热情奔放的。让我们完整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强调身体坐直,在让我从你的表情中感受一下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四、综合拓展 德育渗透
1.欣赏多媒体幻灯片《这是我们的未来吗》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
2.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当中,我们的田野不再充满生机。我们的祖**亲正在承受着生态的负重与创伤。我们能够为祖**亲做些什么呢?
3.我们每个同学都说的很好。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地球打扮的漂漂亮亮,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大自然更加美丽。
五 小结
1.最后让我们用活泼欢乐热情的声音来抒发田野对我们的召唤的欢乐情绪,也唱出我们对大自然对田野的热爱之情。
2.教师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后,老师希望你们如山一样坚毅,如海一样的胸怀坦荡,似花一样健康美丽,似鹰一样展翅翱翔。飞向知识的海洋,音乐的星空,飞向我们美丽的田野。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案
李亚娣
教学目标:
1、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用欢快、富有朝气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并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感受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2、通过聆听、学唱,掌握好歌曲的弱起小节、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合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向往,激发走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是农忙时节,田野里的庄家也开始茂盛地生长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看看那美丽的田野„(出示大屏:金黄的麦穗、广袤的森林、无边的梯田、碧绿的河水)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谈感受。
导语:同学们,在这样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欣赏到了田野的美丽和绚丽多彩,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置身于这美丽的田野中了,真让人回味无穷。你们感受到了吗?
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另一种风格的田园歌曲,听听看,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师:播放《田野在召唤》。生:回答。)
2、介绍歌曲《田野在召唤》
导语: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
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就让我们跟着音乐的步伐,一起走进多情、浪漫的田野吧。
3、看歌谱聆听歌曲,找衬词。
导语:坐在这浪漫多情的田野中,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歌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衬词,大家把他找出来,并说说衬词在歌曲中的意思是什么?(师:放音乐。生:聆听歌曲。)
师:对,就是“梯里通巴”,“梯里通巴”是意大利语的音译,就是“来吧,快快来吧”的意思,表现出田野的热情的召唤,也表现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想投身田野的怀抱中的情怀。既然田野对我们发出邀请,就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回应它吧。
4、学唱歌曲
导语:一起用la模唱这首歌曲。
5、解决重、难点
(1)导语:这首歌曲中有很多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大家看第一小节就有我们需要解决的知识,是什么呢?(弱起),因为是在弱拍上开始的,所以在演唱时力度要弱一些。听老师范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再往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特殊的音符呢?(顿音、重音)顿音的演唱声音要富有弹性,而重音的演唱要把力度加强,把声音送出去。听老师范唱。你们来试一试?
(3)最后一句的处理。(4)第二段最后一句的演唱。
(5)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演唱。(向学生们强调最后一句的曲调不同。)(6)完整随音乐演唱歌曲。
让我们随着音乐完整的把这首歌曲模唱一遍。前部分用lu演唱,后半部分用la演唱。
6、读歌词
导语:这首歌曲不仅旋律是那样的欢快、热情,连歌词也把田野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第一段,看看田野的美都有哪些?(师生一起读歌词,不按节奏读)
(1)导语:你们的声音真棒,让老师都陶醉其中了,就用这么美的声音轻声唱第一乐段好不好?(教师:钢琴伴奏,强调演唱状态,要有渐强讲解)(2)第二段又描写了什么呢?玫瑰花上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展翅飞翔。这么美丽的景色你能用歌声表现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七 情感处理:
1、听音乐,说说歌曲的情绪有何变化?
2、师生讨论:前面跳跃、动感,活泼;后面部分热烈、欢畅,情绪高涨。
3、为什么会这样呢?
4、师生小结:前面曲调很多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第二声部节奏固定用“啦”伴唱,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再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后面节奏变得较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梯里通巴”仿佛师美丽的大自然再热情的召唤着小伙伴们,旋律逐渐向上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的心情。尾声指导演唱,要求音准、声音嘹亮、挺拔,似把声音传至远方。5 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3)
8、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第五篇: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比较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感受音乐中春天的气息,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实践中掌握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习:
1、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1)媒体播放小雨的录音片段。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导入:伴着破土而出的颗颗嫩芽,抚着柔和的阵阵春风,淅淅沥沥,飞舞着三月的小雨,在春风中一阵接着一阵,那么当小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3)“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时高时低充满节奏感的雨滴声吧”!(媒体显示雨滴的图形谱)学生练唱:4/4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2、模仿春风的声音。
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唱着歌,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春风啊?(媒体显示春风图)练唱:
(1)柔和的春风1 2 3 4 |5| 5 4 3 2 1 |1—— —|50 40 30 20 |1—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3 5—5 、4 |3 5‖
10 50 10 50 |70 50 70 50|10 50 10 50 |70 50 70 50|10 50 10 50 ‖
(4)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入: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着,要是我们背着背包,带着好吃的零食,一起到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郊游,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意大利少年朋友的歌唱吧!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心情怎样?(显示美丽的田野风光图)
2、复听歌曲,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前进。第二,比比谁最能表现出郊游时的快乐心情。
3、学生随琴声学唱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1)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请大家再听歌曲,想想:最令你感到激动兴奋的是哪个乐句?
(2)练唱4、3︱26 —5、4︱3 543︱20 50 50 50︱3‖师:歌曲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请带着感情再唱一遍,看谁最能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3)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习,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习反复记号。
(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用歌声来回应它。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学生跟琴练唱。
休止符的演唱处理:请大家想想我们在模仿春风时,哪一遍的演唱显得春风更开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请找找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一起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来唱唱。
(5)如学生的音准有问题,对比学唱:43 | 20 30 40 50 |3—(唱曲谱,画旋律线。)
4、齐唱歌曲。
四、合唱练习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想想这首歌曲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
2、学唱二声部。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看教师手势)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五、拓展欣赏威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1、初听《春》师:美丽的大自然在热切地召唤着我们,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这段音乐你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曲名?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出这是哪个季节?
2、刚才欣赏的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曲《四季、春》中的一个主题片段,《春》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作者维瓦尔第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写了一首诗,用以描述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些美妙的诗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3、朗读诗歌。
4、复听《春》(CAT)播放配有春天动画的乐曲《春》第一乐章。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你能模唱其中的主旋律吗?
5、跟着琴声画旋律线,唱主题旋律、律动。
六、小结:《田野在召唤》、《春》都是意大利的歌乐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大家看它们的旋律线,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旋律的逐渐向上,形象的表现了万物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景象。就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唱《春》主题旋律离开教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2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合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准备唱好这首歌曲的弱起小节、附点音符、休止符及正确运用反复跳跃记号等。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体验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春景图片,感受明媚的春天。
二、寓教于乐。
在画面中初步感知歌曲旋律,走进春天美丽的田野。
再次感知歌曲,复习弱起小节。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前半部分唱歌词,后半部分旋律模仿春风的.声音“呼”来表现。
跟琴学习歌曲后半部分旋律。
完整演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处理歌曲重点。
学习歌曲前半部分二声部旋律,解决难点。
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
三、创造表现
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旋律的特点,在春雨的情景中学习前半部分的二声部旋律。
学生尝试用声音感受春风春雨的二声部合唱,初步感知合唱效果。
进行歌曲前半部分的二声部练习。
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处理歌曲。前半部分用二声部表现,后半部分歌唱歌词。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给人以春的遐想,教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低声部的学习。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倾听,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了四遍歌曲旋律,我想这是学生第一次直接唱高声部就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听给学生学习歌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学习曲调的重点,还是放在学习低声部中的节奏音准上。
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田野在召唤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师:我们一起用“呼”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同学们,像老师这样,面部表情兴奋一点,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持,保持好这个状态一起来。
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你们听,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来了。
(1)师弹琴用“呼”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用动作随音乐来表现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听一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的声音
(1)教师用“滴答”范唱旋律。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教室,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2)唱好曲谱中的休止符。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3)学生随琴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练习
师:我说,春风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我说,春雨也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
看好老师的指挥。师:春风来了。
春雨又来了。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二、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
师:田野在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
走向美丽的田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仿佛看到了什么?
2、领学生踏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节拍,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
好,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回到自己座位上原地踏步。
3、教师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乐。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6、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7、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和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着音乐来唱。
五、合唱练习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师:刚才我们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那我们也把二声部加进来,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是我们练习过的什么声音?(小雨滴)
1、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我们和录音里的小朋友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2、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这组同学唱一声部,这组同学唱二声部,老师来给大家当指挥好吗?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3、随音乐,师指挥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是好极了!我们把声部交换过来,再演唱一遍。
六、随琴学唱歌谱
a师生同唱歌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那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轻声跟老师来唱一唱。
b学生齐唱歌曲曲谱,教师伴奏。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
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5、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
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田野在召唤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习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习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平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习经验,应该能够提出平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习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习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习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习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