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模版)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赴银川培训学习心得 泾源三小 禹永强
11月7日—9日,涉足教务工作不久的我有幸参加了宣明会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参观了银川十六小、湖畔小学、兴庆区回民二小、参与了这三所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第二课堂、校本培训等方面所搞的活动。通过短短两天半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下边我从我的收获及我的思考两方面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我的收获:
1、精细化的管理出成绩。无论是兴庆区回民二小、湖畔小学,还是银川十六小都在全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三所学校都在教师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坚持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设置前置性作业、集体备课等,有力提升了教学质量。我认为学校教务处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订出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案,在争取学校最大限度的支持下,并努力去实践,我相信我们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校园处处是文化。
走近这几所学校,你会发现:无论是湖畔小学的长廊橱窗,植物园旁的生物园地,还是十六小的大课间活动等都集中体现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乐园、花园”三园式学校的构建,在这三所学校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学校是新建学校,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学校内外布置上是不是可以体现我县的民族文化。
3、教师,必须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是湖畔小学的阅读沙龙活动、兴庆区回民二小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准确性”沙龙活动,还是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展示无疑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如何才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呢?我认为以下途径都是好办法,可供老师参考。(1)鼓励老师们进行网络学习。因种种原因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因而老师们的教学观念陈旧也在所难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网上学习是很好的一种手段。我校所有的教师都拥有了家庭电脑,上网学习也方便。网上的知识容量大,只要每天能挤出点时间进行学习,我们的大脑便会得到充实,教学经验便会不断地得以增多。
(2)走出去学习他人经验。要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走出去学习他人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只要有机会,学校领导就派老师参加培训。我们的校长很重视对老师们的培养,建校一年半以来,只有是培训,我们的校长想办法都让教师参加。
(3)鼓励老师们(也包括我自己)要多看书,了解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千万不能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不能穿着新鞋还走着老路。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教导主任要做到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引领者。
4、教学,必须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这次培训看了7节课(2节语文,2节数学,两节音乐,1节美术)每节课除了看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反射出一个信息,就是他们的教师都想方设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十六小马月芳老师的《孔子拜师》、回民二小四年级的数学课《观察物体》都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二、我的思考:
没有走出去,自我感觉还良好,但通过学习,观摩先进的学校的发展,就发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
(一)当教导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说句让人见笑的话,我虽当过几年教务主任,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我对教务处这份工作还很陌生。它使我懂得了新时代教导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与时俱进的品质;(2)开拓创新的品质;(3)高尚的道德品质;(4)做学习的典范;(5)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6)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当好纽带。
(二)教务主任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2)要和老师们坦诚相见、友善相处。老师们都是有感情的,你对他能真诚相待,在工作上老师们再有情绪,他也不会置工作不顾。(3)要热情接待家长、消除老师与家长的隔阂矛盾。
(三)教导主任该怎样做?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加强。因此,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导主任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教学观念的转变;(2)是教学过程的管理;(3)是教学质量的提高;(4)是教学管理的策略。
教务处工作是学校工作“中心的中心”,工作的优劣成败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教务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中枢,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运转的枢纽,因而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热爱我们的职业,用心钻研,不断创新,脚踏实地进行有效的工作,向既定目标奋进。
第二篇: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促进发展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促进发展
我校召开“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动员暨工作部署会
5月20日下午,学校在君武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动员暨工作部署会。校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层机构党委书记、副书记,二级学院院长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校党委书记余瑾传达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解放思想再讨论的有关精神。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富民兴桂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余书记说,解放思想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实基础。现在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广西、广西大学的发展也是一样,在这个时候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非常必要。她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的意义和必要性,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做好此项工作,以思想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最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达到大发展的目的。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全区开展思想再讨论有四个重点内容:强化加快政府职能的意识,强化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意识,强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识,强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意识。余书记说,我校的解放思想再讨论要紧密围绕以上四个重点,并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广西大学的实际,认真讨论四个问题:如何认识和理顺学校和政府、市场的关系;我校在75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办学传统;如何评价我校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如何调整我校的学科布局、资源配置,如何做到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怎样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此次再讨论,我校以学习、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具体分四个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动员和学习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调研阶段,6月中旬至6月下旬的集中讨论阶段,7月上、中旬的总结汇报阶段。余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为保证全校开展思想再讨论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在学习讨论中要坚持正面引导,注重实效。她说,要通过解放思想再讨论,引导全校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开创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唐纪良校长在会上说,在解放思想再讨论中首先要解放我们自己的思想,明确我们学校发展的目标,找好学校的定位,实事求是地规划未来、制定目标。他说,努力创新,办出特色是学校发展大略,在再讨论中我们要牢记。最后他希望全校师生统一认识,团结奋斗,共同实现学校的宏伟目标。
县委书记段春华在县委中心组学习时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2006-8-20 9:48:05来源:宁河信息港浏览 次编辑:佚名
3月10日上午,县委书记段春华在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县委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段春华同志在学习时中指出: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问题。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最系统、最完整、最深刻的论述。张立昌同志的讲话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并就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段春华强调: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是要统筹城乡,推动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突破,是推进“三农”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大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段春华强调:要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二十字”工作方针,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这五条要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建设新农村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全、深、新、时、特”五大特点。这五条要求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思路、总部署、总目标、总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要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以硬件建设规划为重点,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要求,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高标准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我们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创新机制,整体推进,新农村事关“三农”问题全局,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全方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和推动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尊重农民,引导扶持,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推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规划建设上多征求农民的意见,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新农村;要着眼于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县委书记是一个县全面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和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担负着一方改革、发展、稳定的神圣职责。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忠诚实践“三个代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具备有效驾驭全局的能力。
一、新形势下驾驭全局面临的挑战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民主
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组织和领导县域工作的县委书记,如何有效驾驭全局,无疑面临着时代巨变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开放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展开,对外开放水平迅猛提高。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也不可能脱离国际大环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加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分工组合中去。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县委书记必须与时俱进,具备战略眼光和开放思维,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日益知识化的民众群体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使人类的思维发生彻底革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寻求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全社会文明程度、受教育程度大普遍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实践意识、整体素质在不断增强,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向我们走来。面对日益知识化的民众,作为县委书记,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仅靠现有知识要领导好一方百姓,建设好一方水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博采众长,方能服务,也才能以深厚的“内功”,为县域各项事业发展领飞导航。
(三)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推进民主化的体制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民主实践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民主已成为亿万人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国家的有效形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县委书记,应当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善于听取和集中各方面的意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领导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过去那种“靠经验办事,靠权力管事”的老一套已行不通了。作为县委书记,要讲究领导艺术,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会依法办事、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方法,以理服人。要讲究用人的效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使“智者说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五)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格局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体制交替的社会转型期,呈现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随之,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相对突出。这就要求县委书记必须以积极的姿态顺应改革大势,正确分析和判断各个层面的利益矛盾,用发展的眼光正视问题,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新的利益调整,进而激发和调动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实施驾驭全局应具备的能力
驾驭全局是县委书记的基本素质,也是必备素质。因此,要做到真正驾驭全局,主要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战略思维的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要用开阔的眼界和战略的眼光,去了解世界、熟悉国情、把握大局,善于把本县的改革发展放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大格局、大趋势中去研究、去分析,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战略思维能力最关键的是增强全局观念,最重要的是从理论思维的高度把握客观规律。县委书记就是要善于把主要精力、主要工作放在宏观问题的研究上,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视野中,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和层面来思考、谋划本地区的工作,依托大背景拓展工作思路,寻求发展机遇,抢
占制高点、打造新优势。
决策指挥的能力
决策指挥就是对未来将要实践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谋划运筹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地方定调子、拿盘子的人,是决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决策人。决策指挥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甚至是成败。因此,在决策指挥中,要审时度势。对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果断决策,这样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要立足实际。大事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增强科学决策的实效性;要民主决策。决策过程中,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特别是涉及方向性、战略性的决策,一定要认真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反复论证。这样既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又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识人用人的能力
识人用人,就是选好人,用好人。就是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人选进行科学考察,择优选用,并坚持群众公认。能否有效地选才用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把手”带好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县委书记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必须打破常规选才,冲破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陈腐观念的束缚,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观,坚持凭党性用人,以实绩选才,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使党的各项事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善抓关键的能力
善抓关键,就是要区别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大事,抓重点,抓主要矛盾,避免陷入繁琐的日常事务中。县域工作千头万绪,情况错综复杂,县委书记要善于根据实际,敏锐地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提出明晰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问题、全局工作和宏观决策上,做到有轻重、有主次,集中精力抓大事。如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应把握结构调整、项目工程、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
驾驭自己的能力
驾驭自己,就是要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党性纯洁、人格高尚,赢得班子成员的支持,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县委书记既是领头人,又是大家的榜样,必须先要管好管住自己。要保持廉政操守,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荣与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当好人民公仆。
三、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途径
县委书记不断增强统揽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锻炼和修养。
不断加强学习,扩展知识层面
县委书记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职责,其领导水平、决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尤其在当今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不仅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做到有远见、有卓识,运筹帷幄,而且要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会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拓宽知识层面,增强理论功底,以提高自己驾驭全局的综合能力。
深入实际调研,吃透下边情况
深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工作作风。作为县委书记,就是要始终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领导决策和落实决策的全过程。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从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查中,既要把握上情,又要吃透下情,经常思考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主动权,才会有成效,才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
坚持党性锻炼,做到廉洁自律
“打铁先要自身硬”。县委书记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素质修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过硬的工作作风、勤奋为民的公仆形象、鲜明的党性和人格力量凝聚人,以非权力影响力取得领导的主动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特别是在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上,要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一班人,进而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民主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作为县委书记,应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为群众服务。要带头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参与作用,树立平等、民主观念,居高不自傲,总揽不包揽,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种和谐顺畅的民主氛围。
搞好班子团结,形成整体全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县委书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原则,正确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切实搞好与各套班子及其成员的团结和协作,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的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搞好团结,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不搞无原则的“和稀泥”、一团和气。在非原则问题上,要心胸宽阔,不计个人恩怨,真正做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善于将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目标上来。
第三篇: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衡东县吴集镇新民学校尹益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学校校长,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是否有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对课改相关材料的学习和理解,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教育人性化,教学生活化,因材施教,整体提高”的办学理念。
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在学校教师周前会上,我经常这样强调:教师资源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关系培养具有什么素质的学生和学校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再先进,如果没有一个较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去操作,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就会走形走样,就会大打折扣,只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几年来,我非常注重对学校团队精神的挖掘和培养,用团队精神凝聚人心。“众人划浆开大船”,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为了学校的集体目标齐心协力,都清楚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形成上下联动,那么学校的工作就会进入步调一致的良性互动工作局面。
二、抓控流保学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学校学习
控流保学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尺度之一。自从事农村学校校长管理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摸索控辍保学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把各班的控流保学工作分配到学校行政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身上。全员参与到学生的控流保学工作之中,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到班级积分管理和教师量化积分考核工作当中。
其次,我极力提倡教师采取“一防”、“二找”、“三留人”、“四留心”的做法,来做好学校的控流保学工作。我要求教师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再加以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疏导。对于已经流失的学生,我要求包干行政和教师要多次前往学生家中不断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使其能够重新回到课堂。留住心才能留住人,我还要求学校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意志,增强自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留住每一个学生。
三、狠抓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作为学校校长,我与学校教师一同参与新课改精神的学习与实践。要求学校行政都要深入教学一线,及时认真督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每一位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1、鼓励创新教学,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好坏,应“以学论教”,而并不仅是看教师的行为表现。课堂教学应关注是否发挥了学校的主体地位;是否面向每一位学生;是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体验;是否关注学生的过程参与;是否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和交流合作。
2、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认知过程。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情味特别浓,对学生的认知过程给予了充分理解和认同。如果个别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遇到了学习障碍或迷惑,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和解答,因为我们除了“传道、授业”,还有“解惑”的责任。
3、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快的身心交往中提高学习技能。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动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四、搞好教学评价工作,完善师生业绩考评制度
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动力。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是学校工作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措施。现在,我校也制定了一套规范、操作性较强的教学量化积分考核方
案,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检测,我们采用难度不等的检测手段,学优生用A卷,学困生用B卷,因材施教,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科学、公正地考评,效果也很好。
五、狠抓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抓校本培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业务学习,每期要有1000字个人自学笔记,每节课要求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同时期末考试后写一篇自己任教科目的试卷分析。
2、抓教研活动。几年来,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在上教学研讨课前,都由各教研组成员先进行集体备课,搞课前的备和导,听后评课。这样的教研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也以此作为岗位练兵,选拔教学骨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只是我对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我将一如既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潜心学校各项管理,积极向专家型校长迈进!
2011-7-19
第四篇: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2008-06-19
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是一次更新教育观念、统一认识、会对我校今后本科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对民族、社会和未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的精英人才。形成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特征的培养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较完全学分制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树立精英教育的科学理念,落实培养精英人才的各项措施,对加快我校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坚持精英教育的科学理念
明确培养精英人才的历史使命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创新文化的发源地。从时代的要求来看,精英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精英教育满足了一部分出类拔萃的学生与杰出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高深学问的需要。
精英教育是国家培养英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优质教育过程,通过整合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向全体本科生实施高水平的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使学生具备在未来成长为精英人才的潜质。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任务和光荣使命。
本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明确了精英教育的理念,是广大教职员工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教育观念上,要提高对精英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精英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要构建学习型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要构建素质型教育,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容面对社会各种困惑、矛盾和问题,让学生“学会生存”,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要构建开放型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与人合作、面向社会的能力,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社会各种资源,让学生“学会合作”,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创造能力。要使学生既领会“立人之道”,又精通“做事之法”,更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创新,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既要注重精英人才共有特质的培养,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既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人才观,明确新的培养要求。强调精英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强调培养精英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
培养精英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研究型大学这种密集型组织中的作用更显突出。研究型大学的内部特征之一就是汇聚知名学者、一流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中坚力量,构成了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也无法提升研究型大学必须具备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创建研究型大学必须还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从总体上看,我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承担了国家许多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科研项目,是国家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上承担的崇高使命,使得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中坚力量,构成了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提升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现有基础上,要把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和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改善学缘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以适应研究型大学对师资建设的需求,也是将学校的科研资源、科研项目和前沿成果更好地融合到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过程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体现的前提。本次会议也明确了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精英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科学规划
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新体系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实施精英教育,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由于在窄口径专业教育体系下的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的模式,不符合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将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要求,实行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而有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于培养质量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和提高要求,培养体系也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因此,本次会议提出了“2008-2011级本科专业大类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照“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实施方案。化工学院近年来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实
践。学院与时俱进,树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和适应国际人才市场要求的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体系在操作层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有效的实践。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出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创造了能够按照研究型、复合型以及工程型人才三种模式进行培养的环境和条件,并制定一套合适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然进行分流,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特长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人才模式。
按照本次会议提出的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以“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层次培养模式,应从制定实施培养计划入手,制订具体、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对于理工学科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进实验室、早进实验室;同时鉴于目前许多实验室的实验指导队伍层次、素质参差不一的情况,除了学校不断改善实验室人员结构和编制问题以外,还应鼓励让更多的、较高层次教师多投入到指导实验的教学环节中去;在经费上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今后按大类招生后,把通识课程打通,有利于学生人文社科和其他“隐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学生加强理想道德教育;今后专业课口径要进一步拓宽,到了毕业设计和论文阶段再确定具体方向;考虑专业教育可以与通识课程贯通,可考虑毕业前两年明确学生研究主方向、下发给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并列出相应所需学习的相关课程,可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的放矢;为了对学生专业分流加强引导,可考虑利用校内网络资源等手段认识学科、导师等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按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调动与发挥教师积极性
通常认为研究型大学的三大基本特征体现在资源投入、组织运作和产出三个方面。在组织运作方面要求学校具备和创造适应研究型大学创新和发展的一系列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按照发展目标定位和实施精英教育的要求,转变招生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符合精英教育特点、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和改进激励教师的相关政策,并有效落实,才能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的基本保障。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精英教育的通识教育体系和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教师队伍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学院都应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现有的教师激励运行机制。通常来说,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就是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原则包括:激励性原则,就是管理上以教师为本,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统一和适度平均与奖优罚劣的统一;针对性原则,就是学校和院系必须依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激励;合理性原则,在措施合理和程度合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激励适度与公平;教育性原则,就是不仅要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而且要重视采取合理的批评性措施与手段,以培育与养成每位教师或教师群体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对应建立的机制在操作上要注意技术和方法,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感情激励和条件支持激励等具体操作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起到实质性作用。
学校在多年的运行和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优化内部环境 构建了研究型大学全方位的动力机制。通过本次会议,又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我校今后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目前,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原则,不断完善教师的聘任、评价制度。如学校设立教学质量奖、化工学院对基础课程教师课时津贴给予配套等。
但也勿须讳言,我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尚需不断改进与逐步完善。从与我国一些高校和国外一些名校的对比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小差距;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服务于本科教学工作方面尚有欠缺;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方面力度不够;部分学科教学和科研梯队出现断层而有后继无人之忧;教学奖项相对科研奖项有较大差异,缺乏吸引性政策;对青年教师发展和提高,现有的教师聘任、评价和考核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
第五篇: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美术作为审美艺术有其独特的作用,美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能使人们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起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促进政治的改善,同时也包括对各种不满情绪的抒发。优秀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认识作用,而且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的灵魂,增强人们改造世界和创造生活的信心与能力,从而使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美术具有教育作用是因为它起初反映,并体现了美术家们的正确观点。例如,齐白石的高风亮节,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无不鼓舞着几代人;集音乐美术于一体的戏剧《白毛女》等都发挥了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美术的教育作用,而且优秀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如今进入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美术教育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为一个新时代、新艺术的美术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而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的问题则是美术教学的改革,而美术教学改革首先应做到教学必须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能够热爱美术,主动 而又自觉地要求学习美术,勇于探索美术领域那神秘而又奇特的理想世界,而那种类似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或硬性的逼迫教学方法,是决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其逆反心理可能会带来对美术的加倍厌倦,美术教育应充分利用大自然本身丰富的色彩,深邃的意志所诱发的神奇魅力,扬美术之所长,改变这种美术课即为画画课的单一型教法,特别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美术的眼睛”,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是美术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关键,把现代化的声光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机等引入课堂(在条件允许下)辅助教学,增加美术课的科学性、越味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在地球村越来越小,文化日趋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美术教育者更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素质迅速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