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一小部分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我让会的同学提问别的同学,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地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第二篇:政治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目前思想品德课出现的新情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提出几点反思。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提供宝贵的经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2
我在经历了多年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后,渐渐认识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1、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
(1)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
(2)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
(3)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
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进行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教育时,我联系到2013年6月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重大时事政治,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视,以及这一事件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比如,在讲到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破除迷信这一知识点时,我联系到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的邪教组织“全能神”2014年策划的5-28山东省招远市麦当劳快餐店命案的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迷信思想的重大破坏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品德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都是把思想品德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完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第三篇: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作为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政治上册课改教学反思
自本学期以来,政治教研组开展新课改活动,我亲身经历了初一政治课改活动,现在我就对我所执教的政治课改来反思一下教学情况。
一、在备课方面。我一直严格认真地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仔细阅读教参,认真钻研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实际(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做到在组织教学时胸有成竹。
二、在课堂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采取读、讲、练、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一学期的课改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不足
1、分组简单
我所分的小组是按前后桌6个人一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讨论变成“闲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你读过那些好书?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这一内容时,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有时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我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我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回顾这这节课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值得我进行深刻地反思。
总之,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教学应该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
识。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
金沙高级中学
谢芳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始的时候我从心理上认为高中生都有了一定的年龄,理解能力也应该可以,再加上我的爱心、我的耐心、我的全心全力,一定能够让我的学生学有所成。我信心十足,仿佛已经看到我的学生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发现政治课教学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轻松,初中政治考试是开卷考试,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翻书去抄,少了很多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环节,高中课堂上就连最简单的常识性知识都不清楚。更别提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了。所以这就给我们的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就我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对教学准备的反思:
尽管每周我们都有集体备课活动,但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又是参差不齐,所以即使集体备课备好了,每个教案我都又认真修改过三四次才拿上讲台,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例如对“生产资料”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工具,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还是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全面,认为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料是生产资料,所需的工具例如土地、厂房、机器就不是生产资料,当然经过解释,学生还是把这个概念理解清楚了,但是因为在这个概念的解释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原来准备的内容没有讲完,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想到的,所以,我认为,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新课导入的反思:
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导入新课,要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例如,有一次在讲“商品服务市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举了身边的事例进行了导入,例如河北铺的标准件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南大堡蔬菜市场就是消费品市场,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这节课的内容也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所以说,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这个环节,它对一节课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例如,在讲“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课题的时候,当时,正是刚刚发生了日本发生大地震,在我们这儿也发生了和我国的某些省份一样的场面,那就是抢盐潮,我就紧紧抓住了这个教学中可用的好材料,设问学生“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办,”,学生非常有兴趣,结合教材知识提出了好多方面的措施,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高调给予肯定,并就教材的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内容、措施等做了总结,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悟,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水平,为我们的教学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