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最终版)
如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
摘 要:化学这一学科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名称变而形式未变,因为化学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后续延伸,当“化学”二字新颖地摆在学生的课桌上时,出于人类求知和探索欲望,学生肯定都非常想去一探究竟。化学究竟是学什么,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化学中有些什么神奇有趣的事物?此刻如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让学生一接触就喜欢上化学,就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新课改理念环境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遵从新课标的要求,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初中化学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二字,保证每堂化学课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
一、“有效”源自新的教学理念
1.教师教学理念要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课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做实验时,教师先不告知实验现象的结果,而是让学生明白实验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后,自己动手做实验,并找到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对找不到正确实验结果的学生作一定的指点,看看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并以这样实验失败的例子告知学生,在做这样的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失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只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即可,因为化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科学的学科,贮藏有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领悟科学的真谛,进而明白学习化学的非凡意义。
2.教师教学方法要新
众所周知,一个苹果的落地成就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苹果可能砸中这个地球上无数颗头颅,只有砸在牛顿头上才砸出了万有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只有牛顿去发问、去思考,并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要善于思考,要勤于实践。而对化学这样同属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目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是否能思考和得到实践机会的多少是由教师这位课堂的主导决定的,这就要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提出问题,对即将学习的章节和将要做的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和思考,下一节课,教师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再进行当天的学习,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比如人教版中有个钠溶于水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做实验的前天,带一小块钠到课堂上,然后问学生,把这种白色的物质放入水中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让学生猜想。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有效”源自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眼中全新的科目――化学,是让学生乐起来还是眉头皱起来,关键是看兴趣能否提得起来,所以兴趣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用实验激趣,比如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可以从化学课本中选一个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开学的第一堂课就用来演示这个有趣的实验,再把化学这个科目的总体情况向学生讲解清楚,这样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胃口吊足之后,学生肯定会非常想一探究竟,迫切想要学习化学。(2)形象的讲解激趣。在讲到化学元素表时,教师如果死记硬背,学生往往很难将整个化学元素表记住,而教师将每种化学元素表作为一家家的人,谁是谁的邻居,形象比喻地去讲解,学生就容易明白,再编上一些顺口溜,学生就会容易记住。
三、“有效”源自良好的课后巩固
化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的同时,它还作为一门考试的科目存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掌握情况也是通过考试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研究和思考怎样上好课的同时,还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长留于学生的脑海。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做好对旧知的巩固。比如在当天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昨天所学习过的内容,可以是化学的公式、可以是做过的实验、可以是学过的化学元素等。在每学完一个章节,教师可以抽点时间来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对该记住的内容加强记忆。良好的教学还应该辅之有效的复习和巩固,温故才能知新,因为再好的教学,学生也不可能将所学永远保留在脑海中。只有通过不断巩固和复习,才能让学生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化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多少初中化学教师辛勤研究和实践都是为了初中化学教学早日实现“有效”,只要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课后的巩固和复习,初中化学教学实现“有效”的梦想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施莉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09(10).[2]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1版.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武有伦.我对初中化学的认识[J].中学化学参考,2007(4).编辑 段丽君
第二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 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
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三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
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上教版第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
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更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演示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竞争激励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设疑引导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4)实施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实施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动力。新课程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
第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发展和创新。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设计开放式和多样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因为开放的教学可使学生从多向的解题策略,多维的问题答案,多元的条件设置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生发出新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生命体得到发展。
第三、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经验中感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四、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现问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做好课后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贯通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实验探究,使课堂的氛围更融洽
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
1、开足实验
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做好实验
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整体提高。
第五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最终版]
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靖江外国语学校 倪宇桥
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们学校现有学生的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寻求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上教版第三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 1
成顺口溜,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二.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
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我觉得要在心理上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在你的课上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希望听到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忽略。只有跟学生多做交流,在教学中多思考,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
学生课上在想什么,这是每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的洞察学生的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比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时,学生观察到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 2
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2.要知道学生怕什么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老师看来都很简单,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考一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如何更快的掌握,如何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学生去理解,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比如,在讲化合价时,面对十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麻烦,而这个内容又是初中化学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及以后更多更复杂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朗朗上口的口诀的形式教给学生,同时还可以与原子的核外电的排布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实现知识点由难到易,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3.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
平时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什么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那就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所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做好每一个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危险性不高的实验尽可能由学生去完成,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做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在实验中,教师也可以主动出一点“丑”,故意在一些动作上或步骤上做错,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由学生来进行分析,以达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结束时,我们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让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虽然我们损坏了一支试管,但这个知识点却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以后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一定会记得要先移导管,后灭酒精灯。
4.要知道学生在哪里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多做总结,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不但要及时的进行讲解,纠正,还要经常进行巩固,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帮学生纠正错误不需要通过教师直接指出他的错误的方式,而是可以引导他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细碎,所以学生的遗忘率会比较高,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节奏,设置好情境,注意经常性的对已有及易错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三.精心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①主讲: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②合作交流:由每位教师发言交流。③整合:由备课人根据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完成集体备课教案—讲学稿。
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3.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4.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四、精讲多练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4 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靠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