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龙岗校区6月份第三周工作总结
《八大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但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法。通常来说,英语有八种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包括: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和理解性问题。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其教学步骤为: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三、听说法
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其教学步骤为: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四、交际法
交际法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交际法有时称为功能法或意念法。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能同等重视。学习不仅要知道语言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交际法呢?(1)利用真实生活材料开展讨论:(源于材料)题目辩论、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组讨论、总结(2)连环图片做交际性练习:抽出图片——猜测前后内容(3)设置生活背景进行交际:按照角色身份、年龄、地位、性别说出不同的内容。
五、静授法
静授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沉默,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活用语言的方法。其教学步骤为:(1)用教鞭指着图上的符号,发出一个声音,然后教师不出声地指着图上的一个个符号,监听学生的发音。(2)教师也许发出一个单词声音,让学生猜测包含在这个单词发音里的符号。教鞭可用来表示重读、停顿和语调(3)教师听学生发音,重新示范或叫另一个学生来发音。
六、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教学的方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气氛轻松、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整堂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口头复习。第二阶段,引进新材料并展开讨论。第三阶段一开始,所有对话停止一两分钟。师生一起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听了几段音乐后,老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或背诵新课文,学生一边看着课本一边听音乐。
七、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是一种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法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来学习语言。教学步骤为:教师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一听到英语指令就作出相应的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从一组词过渡到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八、群体商谈法
群体商谈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方法。学习者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成几组交谈。教师站在学生身后,随时提供帮助,最后把录音内容重放。其教学过程为首先问候和自我介绍,接着教师陈述该课的目标及要求,然后学生形成一个圆圈,用外语进行会话。学生可先用本国语和旁边同学交换信息,教师站在身后把这段信息交换翻译成外语,然后由学生重复。接着再叫另一个学生讲,并把话录在录音机里。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谈出各自对此学习的感受。
实践证明,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的教学法并存,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交流和探讨,提高各种教学法的综合教学效果。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法,英语教学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贯彻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即语法原则、交际原则和文化原则,如果一味地机械重复使用一种英语教学方法,这就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场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
----龙岗校区冯璐璐----2015.6.20
第二篇: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1840—1940年代间大行其道,之后便被许多学者群起围攻。看来,当标的语只被用来执行其阅读功能时,语法翻译法确实有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学习者对标的语的需求不仅限于阅读,而期待达到听无障、说无碍的境界时,语法翻译法这套祖传秘方就必然被打入冷宫,被时代潮流淘汰了。
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一些大学的必修英文课继续沿用这样不敷时代所需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讲台上传来英语教授句型、词类变化和翻译的讲解声,台下则一片死寂,然后为提高听说能力的学生又再去社会上的语言学校上课练习会话。究其原因,则为应试英语。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教师采取渐进式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此外,教学的初期不依赖课本进度,而依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来搭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则必须专心地“停、看、听”,善用老师所示范的标的语以及其他相关背景信息,然后学习用标的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标的语唯一的示范者,所以教学时一律不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而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身体语言和辅助教具来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能用极初级程度的标的语来了解新的标的物,并学会用口语来表达。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没落。基本上来说,它在规模较小的语言学校推行得非常成功,因为当老师用标的语直接进行教学时,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反映与需要。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Richards和Rogers(1986,2001)指出: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参战后需大量派军前往海外,为搜集情报,美军乃请驻地当地人提供重要情境所需的语言词汇与句型,请考古学者提供驻地的文化习俗,请语言学者协助设计编排教学对话及督导学习,指派学习动机强烈的人员,接受密集训练。此为军中教学法(theArmy Method),成效斐然。当时参与的语言学者,大多是结构语言学派的重要人物,主张语言结构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也主张语言学习是习惯的形成,应不断地作句型练习;当时也盛行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提倡学习需经由过度练习,将刺激与反应紧密连结,形成正确习惯。听说法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之后便开始衰退,因为教师发现学生在经过无数枯燥严肃的机械式练习后,并不能有效胜任课堂外实际的口语沟通。更重要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提出了足以驳斥结构学派和行为心理学派的学习观点:转换语法(transformational grammar)和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此外,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习并不只是经由背诵、模仿而僵化养成的语言习惯。相反的,人类并不像是学说话的鹦鹉,而是经由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所学习得来。这两个理念严重地削弱了听说法的魅力,从此以后语言教学的领域陷入了百家理论争鸣的世界。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英语900句》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像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作情景法。它的典型教材是《新概念英语》。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语言材料要好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有利于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病。
六、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全身反应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7 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方法,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全身反应法的具体操作如下:教师授新课时先让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根据指令做动作,全班学生反复听教师的指令,看该学生动作。等大多数学生理解了指令的意义后,教师可自己或请成绩好的学生发出相同的指令,并要求全班按指令做动作。由于指令可以滋生出无数的句子,学生就会在行动中边实践边学到很多词汇与句型。
教师是TPR的主导者,提供学生练习、讲话的机会,并像父母般容忍年幼孩子所犯之语句错误。TPR因为将“语言”化为“具体行动”,降低学习的压力,所以也受到一些人热烈的欢迎。不过,TPR的目的只在于培养初级的会话能力,所以必须再搭配其他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应付日常的需要。由于它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的行动,降低了学习的紧张气氛,所以若能多运用于成人语言教学,并把“发号施令”的“特权”多多下放到学生身上,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游戏,一定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七、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 2 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交际教学法主张外语教学不要像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像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交际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但不管怎么说,交际法是现代国外最流行的英语教学法之一,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跟我学》(Follow Me)是典型的交际法教材。
八、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他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任务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九、结语
外语教学法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回顾一下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我们就会更加清楚,随着社会的需要,科学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外语教学法一旦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的多种需要,新的教学法就会产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外语教学法学派也会起促进作用。外语教学法各流派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它同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有产生和生存的原因,各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教师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合理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观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教学信念和原则,并不断实践、检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2)掌握结构句型和词汇。
(3)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的正确肯定有助于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4)本族语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诵对话,扩展练习,链式提问,替换练习、回答提问、对话、转换练习等。
4、评价:(1)《英语900句》、《灵格风教材》
(2)学生学到的句型较少能自如地转化为课外的交际能力(3)“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四、交际法
1、交际法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交际法有时称为功能法或意念法。
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能同等重视。学习不仅要知道语言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
2、示例
(1)利用真实生活材料开展讨论:(源于材料)题目辩论——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组讨论——总结
(2)连环图片做交际性练习:抽出图片——猜测前后内容
(3)设置生活背景进行交际:按照角色身份、年龄、地位、性别说出不同的内容。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结构。
(2)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交际能力(即有效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3)教学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交际。
(4)教师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5)流利性与可接受性是教语言的主要目标。技巧:(1)利用真实材料
(2)重新安排打乱顺序的句子
(3)语言游戏(信息差等)
(4)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5)角色扮演
4、评价:交际法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五、静授法
静授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沉默,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活用语言的方法。该法由戈铁诺(Caleb Cattegno)提出(1972),其特征是使用各种带颜色的小棍,把各种声音与特定的颜色联系起来。三种假设:(1)由学习者发现或者创造将要学的东西,学习会取得良好效果。
(2)学习时有图片等实物辅助,效果会更好。
(3)学习的材料必须实用。
2、示例:(1)用教鞭指着图上的符号,发出一个声音,然后教师不出声地指着图上的一个个符号,监听学生的发音。
(2)教师也许发出一个单词声音,让学生猜测包含在这个单词发音里的符号。教鞭可用来表示重读、停顿和语调。
(3)教师听学生发音,重新示范或叫另一个学生来发音。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才转入未知,即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介绍语言要素,教服从于学。
(2)学生需要学会互相依赖和依靠自己。
(3)如果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仍替他们做,学生的独立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4)沉默是一种手段。它有助于学生自治以及发挥自身积极性。
(5)错误对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6)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而不是马上达到完善。技巧:(1)声音——颜色图;
(2)教师的沉默;
(3)同伴的更正;
(4)各种小棍;
(5)单词图表;
(6)自我更正手势。
4、评价:
静授法是7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法。非常重视人的整体性,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试图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暗示法
1、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教学的方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气氛轻松、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暗示法最典型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伴有背景音乐,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大脑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作用。
2、示例
整堂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口头复习。前次学习的材料被用来充当讨论的依据。所有出席者围坐成一圈。第二阶段,引进新材料并展开讨论。这包括看一遍新对话材料和用本国语翻译,然后讨论重要的语法和词汇。第三阶段一开始,所有对话停止一两分钟。师生一起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听了几段音乐后,老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或背诵新课文,学生一边看着课本一边听音乐。在两段音乐之间有一阵沉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合起课本听一遍。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方可得到促进。
(2)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学习者。
(3)当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际过程时,学生将学得更好。
(4)教师应容忍学生出错,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改正错误。
(5)在游戏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运用上。
技巧:(1)课室布置充满艺术气氛;
(2)肯定正面暗示;
(3)视听相结合;
(4)选择一个新的形象;
(5)角色扮演;
(6)分二次放音乐(第一次学生看着课本,注意语法;第二学生合上课本,注意听内容)。
4、评价:
暗示法在减少学生焦虑,提供良好学习气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建议语言教师在借鉴该法之前,更多地考虑如何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的气氛,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七、全身反应法
1、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叫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是一种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法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由美国J.阿须(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应法与心理学的记忆部分的痕迹理论关系密切。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及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记忆方式有多种,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根据研究,结合动作的记忆的成功可能性是最大的。阿须也吸收了人道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活动,可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创立一种肯定式气氛,从而有助于学习。
2、示例
在课堂上,教师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一听到英语指令就作出相应的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从一组词过渡到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目的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动作来传达,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以刺激记忆过程。
(2)教师运用命令来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
(3)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身的演示来学习语言。
(4)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和低焦虑情绪结合一起就可促进学习。
(5)口头语言应比书面语言重要。技巧:(1)用目的语发出各种指令指导学生行为;
(2)角色转换(A命令B或B命令A);
(3)动作系列
4、评价:
它强调初期阶段专门进行听力理解训练,该法使得学生对教师用目的语发出的各项指令进行倾听和反应,使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因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上,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该法较多地在初级阶段使用(如儿童、初中、成人入门阶段等)。
八、群体商谈法
1、群体商谈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方法。学习者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成几组交谈。教师站在学生身后,随时提供帮助,最后把录音内容重放。群体商谈法也叫人道法,即该法把学生看作整体的人,关心其情感领域、语言知识和行为技能。
2、示例:
首先问候和自我介绍,接着教师陈述该课的目标及要求,然后学生形成一个圆圈,用外语进行会话。学生可先用本国语和旁边同学交换信息,教师站在身后把这段信息交换翻译成外语,然后由学生重复。接着再叫另一个学生讲,并把话录在录音机里。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谈出各自对此学习的感受。
3、原则与技巧
(1)当学生具备安全感时才会学得最好
(2)教师不站在课堂前面,就会减低学生的受威胁感,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4)教师对学生咨询,这表明他们确实在倾听学生并理解学习。
(5)在小组里,学生可以感觉到一种集体感,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向教师学习。
技巧:(1)录下学生对话;
(2)翻译成目的语;
(3)对学习过程的总结;
(4)不断重复;
(5)小组讨论。
4、评价:
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言学习的人道性和互动性。最好的教学法?
实践证明,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的教学法并存,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交流和探讨,提高各种教学法的综合教学效果。
事实上,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法,英语教学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贯彻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即(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相当的地位;(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法和使用的跨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和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如果一味地机械重复使用一种英语教学方法,这就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Wilkins: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场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
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理论
有些教学法,如“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就是建立在某一学习理论(克拉申的监察模式)的基础上的。有些教学法是以某一学习理论和某一语言理论作依据而创立起来的(如听说法)。对语言学习理论的掌握,能帮助我们了解已创立起来的教学方法,也能促使我们以这些学习理论为依据去进行英语教学法的研究。
外语学习理论是探讨外语学习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研究,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心灵主义的习得理论、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学说等属于这类研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华生(J.B.Watson)是它早期的代表人物。华生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刺激和反应。心理学只关心外部刺激怎样决定某种反应。在华生看来,动物和人的一切复杂行为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由学习而获得的。
他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公式:
刺激——反应(S-R, Stimulus-Response)。
结构主义大师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作为其理论依据。
Jack让Jill摘苹果说明S-R语言行为模式:
Jill’s hunger
(S)
“I’m hungry”
(r)
Jack’s hearing(s)
Jack’s action
(R)
布龙菲尔德重视作为声音r„.s言语行为的研究, 他认为r„s是物理的声波,从而得出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即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斯金纳(B.F.Skinner)继承和发展了华生的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人们的言语、言语的每一部分都是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而产生的。这里讲的“某种刺激”可能是言语的刺激,也可能是外部的刺激或是内部的刺激。一个人在口渴时会讲出“I would like a glass of water.”。斯金纳认为,人的言语行为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在某一语言环境中,别人的声音、手势、表情和动作等都可以成为强化的手段。由于言语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孩子们就能逐渐地养成语言习惯,学会使用与其语言社区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不能形成,语言是不能学习到的。行为主义习惯形成的学习模式:
(Stimulus)→(Oranism)→(Response Behavior)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行为主义把研究动物所获得的结论,无保留地运用到复杂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作出粗略和肤浅的见解,它强调环境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决定有机体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必然要忽视人在言语行为中的主动作用和独立作用。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掌握某一种结构复杂的语言。
心灵主义的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是心灵主义心得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氏认为任何发育正常的儿童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母语使用能力,这个事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不了。儿童是不可能根据他们听到的数量有限的句子,通过归纳、推理和抽象概括而习得母语语法和学会母语使用的。乔氏认为,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植于大脑里的所谓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或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按乔氏理论,外部环境和语言输入只有“激活”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母语心得过程:
语言输入→普遍语法→特定语言的语法
心灵主义习得理论强调的是人脑中的内在因素,而不是习得的外部环境和语言输入。对于普遍语法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作用的问题,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博士(D.Krashen)的理论常称为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
1、监察模式由五个假设组成,即习得和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1)习得和学得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培养二语或外语能力有习得和学得。
习得与学得的区别
习得 学得
潜意识的过程
内化隐含的语言规则
正式学习无助于习得 意识到的过程
获得明示的语言知识
正式学习有助于语言知识获得 2)克拉申提出自然顺序假设来说明习得语言规则是有一定的次序的。按自然顺序假设,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或结构是按一定的、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在第二语言学习时有相类似情况。
(3)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设来说明语言是怎样习得的。他认为,只要人们接收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输入又是可以理解的(Comprehensible),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克拉申还认为,如果人们的语言水平为i,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他们的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
(4)克拉申提出监察假设来说明学得的作用。克拉申认为,有意识的学得(知识或规则)只能起着“监察”的作用。这种“监察”作用可以发生在写或说之前或之后。有意识学习的作用:(5)克拉申提出情感过滤假设来说明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情感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动机(Motivation)、信心(Self-confidence)和忧虑程度(Anxiety)。情感因素是过滤器,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输入通过。
情感因素的作用:
语言输入→Filter→语言习得机制→习得到的能力
2、监察模式与外语教学
按照克拉申的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应尽量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习得语言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四、斯温纳(M.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
1、斯温纳的输出假设的内容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中心作用(Central Role),而斯温纳则认为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A
More Prominent Role)。斯温纳假设的依据是“浸泡式”(Immersion)教学实验。
浸泡实验表明:尽管她的学生通过几年浸泡,获得的语言输入不是有限的,但他们并没获得如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生能力。她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有限,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她认为她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在课堂环境中使用语言。再者,他们没有在输出活动中受到“推动”(Being Pushed)。
斯温纳认为语言输出有三个作用:
(1)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注意的功能;
(2)提供学习者进行检验自己提出假设机会的功能;
(3)提供学习者有意识反思机会的功能。
斯温纳论证三个功能。
斯温纳的输出假设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语言输出活动能帮助学习者提高其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语言时存在的问题,使学习者能有更多机会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以语言对假设进行反思,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语言输出对外语习得都是必需的。在外语教学中恰当地安排适当的语言输出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教材编写方面,要设计多种交际性的语言输出活动,以促进学生语言产生能力的培养。
五、错误分析
1、一些学者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这就是“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语言学家科德(P.Corder)、理查兹(J.C.Richards)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错误进行研究和分析。他们发现虽然有些错误来自母语的干扰或负迁移,但很多错误是由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理解和消化不够全面而造成的。他们认为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把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规则内在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一种过渡性的语言进行交际,这种过渡性语言即不是母语的翻译,又不是要掌握的目的语,它介乎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可称为中介语(Interlangauge)。中介语随着学习者接收更多的第二语言输入,随着他们不断改变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假设而发展。由于学生使用中介语,犯错误是不足为怪的。
科德把错误总结为三类:
第一类称为形成系统前的语言错误(Pre-systematic Errors)。
第二类称为系统的语言错误(Systematic Errors)。
第三类称为形成系统后的语法错误(Post-systematic Errors)。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原因:母语干扰过度概括、忽略规则的限制等。
认清汉语的负迁移现象,减少英语教学中母语的干扰
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负正迁移有利于外语学习,负迁移则会阻碍外语学习。
负迁移的主要表现:
(1)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英语属“语调语言”,汉语属“声调语言”,book布克,bad拜德,增添音节: Work读成worker, bet读成better。
(2)词汇层面义的负迁移现象
A、词的概念意义(或外延意义)不同或它所指的范围大小不等而造成的负迁移。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
B、词的内涵意义不同引起的负迁移: Every dog has his day.Love me, love my dog.走狗、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屁不通。
C、词语搭配方面,将“公费医疗” 说成the public medical care, 将the man in the street说成“街上的人”。
(3)句法层面的负迁移现象
A、混淆词性造成句子用词错误。
They study good.He speaks English good.B、语法功能词误用、漏用造成表达错误。
I not(或no)went to school yesterday.There is a bird on the sky.C、语序错误造成表达不规范。
You must early get up.D、时态模糊,造成句子表达不规范,句意不明确。
What do you say to him, last night?
They go there with us yesterday.六、第二语言(外语)阅读过程模式
1、自下而上的模式(The Bottom-up Model)
阅读是一个解码(Decoding)的过程(Brown 1997)。作者用文字、符号,应用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阅读者必须把语码进行解释。解释的过程是这样的:阅读者从最少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这就是阅读理解自下而上的模式。
人们发现,在阅读时,语言问题解决了,但对文章的理解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对作者的意图并不一定都理解清楚。这个模式低估了阅读者的主动作用。
2、从上而下的模式(The Top-down Model)哥德曼(K.S.Goodman)心理学阅读模式,把阅读描述为“一个心理的猜测游戏”,按这个模式,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Textual Cues),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这就是从上而下的模式。
从上而下的模式,强调了高层次的技能,即用某些背景知识或文中的提示来对意义进行预测,对较低层次的能力如快速、准确地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识别的能力有所忽视。
相互作用的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相互作用模式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运用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另一种是从上而下的方式。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信息和发现与自己假设不同的信息,从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作出选择。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在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大脑存在着的知识称为背景知识,这种知识的结构又称为图式。一个人在大脑里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在阅读理解时被调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有可能保证对文章意义的正确理解。
Mary heard the ice cream man coming down the street.She remembered
her birthday money and rushed into the house…
“…and locked the door”.按图式理论模式,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涉及的主题熟悉的程度,而形式图式指的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相互作用模式对外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掌握。
七、第二语言聆听信息处理模式
第二语言聆听和阅读对信息处理有着相同的过程,即其理解都是自下而上和从上而下两种方式对信息处理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由于聆听接收到的信号是声音,它不同于阅读接触到的文字符号,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声音切分为章节和单词,然后才能把声音信号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处理。
理查兹(Richards)把自下而上的聆听过程总结为以下的四个步骤:
(1)查寻语言输入,辨别熟悉的单词;
(2)将语流切分为成分(Constituents);
(3)使用音位线索辨别语句中的信息重点;
(4)使用语法线索将语言输入组织为成分。
要掌握连续、弱化、同化、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的特点。培养聆听理解解码的技巧。与阅读理解一样,在聆听理解教学中要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培养他们“激活”有关“图式”来理解的能力。
第四篇: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2)掌握结构句型和词汇。
(3)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的正确肯定有助于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4)本族语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诵对话,扩展练习,链式提问,替换练习、回答提问、对话、转换练习等。
4、评价:(1)《英语900句》、《灵格风教材》
(2)学生学到的句型较少能自如地转化为课外的交际能力(3)“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四、交际法
1、交际法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交际法有时称为功能法或意念法。
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能同等重视。学习不仅要知道语言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
2、示例
(1)利用真实生活材料开展讨论:(源于材料)题目辩论——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组讨论——总结
(2)连环图片做交际性练习:抽出图片——猜测前后内容
(3)设置生活背景进行交际:按照角色身份、年龄、地位、性别说出不同的内容。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结构。
(2)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交际能力(即有效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3)教学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交际。
(4)教师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5)流利性与可接受性是教语言的主要目标。技巧:(1)利用真实材料
(2)重新安排打乱顺序的句子
(3)语言游戏(信息差等)
(4)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5)角色扮演
4、评价:交际法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六、暗示法
1、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教学的方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气氛轻松、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暗示法最典型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伴有背景音乐,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大脑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作用。
2、示例
整堂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口头复习。前次学习的材料被用来充当讨论的依据。所有出席者围坐成一圈。第二阶段,引进新材料并展开讨论。这包括看一遍新对话材料和用本国语翻译,然后讨论重要的语法和词汇。第三阶段一开始,所有对话停止一两分钟。师生一起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听了几段音乐后,老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或背诵新课文,学生一边看着课本一边听音乐。在两段音乐之间有一阵沉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合起课本听一遍。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方可得到促进。
(2)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学习者。
(3)当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际过程时,学生将学得更好。
(4)教师应容忍学生出错,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改正错误。
(5)在游戏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运用上。
技巧:(1)课室布置充满艺术气氛;
(2)肯定正面暗示;
(3)视听相结合;
(4)选择一个新的形象;
(5)角色扮演;
(6)分二次放音乐(第一次学生看着课本,注意语法;第二学生合上课本,注意听内容)。
4、评价:
暗示法在减少学生焦虑,提供良好学习气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建议语言教师在借鉴该法之前,更多地考虑如何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的气氛,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七、全身反应法
1、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叫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是一种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法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由美国J.阿须(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应法与心理学的记忆部分的痕迹理论关系密切。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及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记忆方式有多种,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根据研究,结合动作的记忆的成功可能性是最大的。阿须也吸收了人道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活动,可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创立一种肯定式气氛,从而有助于学习。
2、示例
在课堂上,教师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一听到英语指令就作出相应的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从一组词过渡到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目的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动作来传达,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以刺激记忆过程。
(2)教师运用命令来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
(3)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身的演示来学习语言。
(4)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和低焦虑情绪结合一起就可促进学习。
(5)口头语言应比书面语言重要。技巧:(1)用目的语发出各种指令指导学生行为;
(2)角色转换(A命令B或B命令A);
(3)动作系列
4、评价:
它强调初期阶段专门进行听力理解训练,该法使得学生对教师用目的语发出的各项指令进行倾听和反应,使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因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上,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该法较多地在初级阶段使用(如儿童、初中、成人入门阶段等)。
任务型教学法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优点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2、英语教学法流派
II.教学法
一、国内外主要英语教学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or aural-oral method听说法; cognitive approach认知法; direct method直接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语法翻译法; the natural approach自然法(途径); silent way沉默法;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途径); situational method情景法; suggestopoedia 暗示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集体语言学习法;
二、现今主要英语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2.直接法
3.听说法
4.交际法 5.任务型教学
6.静授法
7.暗示法
8.全身反应法 9.群体商讨法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掌握结构句型和词汇。
(3)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的正确肯定有助于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
(4)本族语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诵对话,扩展练习,链式提问,替换练习、回答提问、对话、转换练习等。
4、评价:(1)《英语900句》、《灵格风教材》
(2)学生学到的句型较少能自如地转化为课外的交际能力
(3)“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四)交际教学法
1、交际法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
交际法有时称为功能法或意念法。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能同等重视。学习不仅要知道语言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
2、示例
(1)利用真实生活材料开展讨论:
(源于材料)题目辩论——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组讨论——总结
(2)连环图片做交际性练习:抽出图片——猜测前后内容
(3)设置生活背景进行交际:按照角色身份、年龄、地位、性别说出不同 的内容。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结构。
(2)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交际能力(即有效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3)教学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交际。
(4)教师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5)流利性与可接受性是教语言的主要目标。
技巧:(1)利用真实材料
(2)重新安排打乱顺序的句子
(3)语言游戏(信息差等)
(4)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5)角色扮演
4、评价:交际法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五)任务型教学法:
1、概念: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谈到任务型教学时,许多教师说它并不同于课堂上的练习,练习侧重于形式,并要求严格控制语言,其被评估的标准是语言形式的好坏,而任务侧重于意义,被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完成。
2、特点:
(1)我们在过去接受教育时,教师大多使用ppp(a.presentation b.practice
c.production)教学模式。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前两个步骤被放在次要地位,而第三个步骤越来越被重视,显然,这样就给了学生众多参与的机会,活动越来越多,学生就可得到更多的合作、交流、讨论、思考的机会,学生的能力无意识地就提高了。从表面上看,似乎任务型教学是把ppp教学模式颠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后练习语言点。但是,ppp教学进行的活动都是练习,侧重于形式,而任务型教学重在交际。
(2)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学生都要完成任务。
(3)任务型教学强调尽可能延长学生时间来准备任务。从任务型教学目的出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讲英语。
3、原则:(1)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2)合理的设计任务活动
(3)合适恰当的任务环境(4)资料信息输入要恰当(5)客观真实的任务结果
(6)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处于主体地位
3、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学生从头到尾都是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语言知识,教师应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缓解紧张氛围,消除学生紧张心理,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任务的设计原则并不孤立的,各原则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师应恰当的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设计出合理的任务活动。
(六)静授法
静授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沉默,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活用语言的方法。该法由戈铁诺(Caleb Cattegno)提出(1972),其特征是使用各种带颜色的小棍,把各种声音与特定的颜色联系起来。
三种假设:(1)由学习者发现或者创造将要学的东西,学习会取得良好效果。
(2)学习时有图片等实物辅助,效果会更好。
(3)学习的材料必须实用。
2、示例:(1)用教鞭指着图上的符号,发出一个声音,然后教师不出声地指着图上的一个个符号,监听学生的发音。
(2)教师也许发出一个单词声音,让学生猜测包含在这个单词发音里的符号。教鞭可用来表示重读、停顿和语调。
(3)教师听学生发音,重新示范或叫另一个学生来发音。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才转入未知,即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介绍语言要素,教服从于学。
(2)学生需要学会互相依赖和依靠自己。
(3)如果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仍替他们做,学生独立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4)沉默是一种手段。它有助于学生自治以及发挥自身积极性。
(5)错误对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6)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而不是马上达到完善。技巧:(1)声音——颜色图;(2)教师的沉默;(3)同伴的更正;(4)各种小棍;(5)单词图表;(6)自我更正手势。
4、评价:
静授法是7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法。非常重视人的整体性,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试图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暗示法
1、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教学的方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的学习发生在气氛轻松、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暗示法最典型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伴有背景音乐,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大脑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作用。
2、示例
整堂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口头复习。前次学习的材料被用来充当讨论的依据。所有出席者围坐成一圈。
第二阶段,引进新材料并展开讨论。这包括看一遍新对话材料和用本国语翻译,然后讨论重要的语法和词汇。
第三阶段一开始,所有对话停止一两分钟。师生一起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听了几段音乐后,老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或背诵新课文,学生一边看着课本一边听音乐。在两段音乐之间有一阵沉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合起课本听一遍。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方可得到促进。
(2)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学习者。
(3)当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际过程时,学生将学得更好。
(4)教师应容忍学生出错,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改正错误。
(5)在游戏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运用上。技巧:(1)课室布置充满艺术气氛;
(2)肯定正面暗示;
(3)视听相结合;
(4)选择一个新的形象;
(5)角色扮演;
(6)分二次放音乐(第一次学生看着课本,注意语法;第二学生合上课本,注意听内容)。
4、评价:
暗示法在减少学生焦虑,提供良好学习气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建议语言教师在借鉴该法之前,更多地考虑如何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的气氛,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八)全身反应法
1、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叫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是一种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法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由美国J.阿须(James Asher)提出的。
全身反应法与心理学的记忆部分的痕迹理论关系密切。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及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记忆方式有多种,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根据研究,结合动作的记忆的成功可能性是最大的。
阿须也吸收了人道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活动,可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创立一种肯定式气氛,从而有助于学习。
2、示例
在课堂上,教师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一听到英语指令就作出相应的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从一组词过渡到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目的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动作来传达,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以刺激记忆过程。
(2)教师运用命令来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
(3)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身的演示来学习语言。
(4)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和低焦虑情绪结合一起就可促进学习。
(5)口头语言应比书面语言重要。
技巧:(1)用目的语发出各种指令指导学生行为;
(2)角色转换(A命令B或B命令A);
(3)动作系列
4、评价:
它强调初期阶段专门进行听力理解训练,该法使得学生对教师用目的语发出的各项指令进行倾听和反应,使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因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上,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该法较多地在初级阶段使用(如儿童、初中、成人入门阶段等)。
(九)群体商谈法
1、群体商谈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方法。学习者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成几组交谈。教师站在学生身后,随时提供帮助,最后把录音内容重放。群体商谈法也叫人道法,即该法把学生看作整体的人,关心其情感领域、语言知识和行为技能。
2、示例:
首先问候和自我介绍,接着教师陈述该课的目标及要求,然后学生形成一个圆圈,用外语进行会话。学生可先用本国语和旁边同学交换信息,教师站在身后把这段信息交换翻译成外语,然后由学生重复。接着再叫另一个学生讲,并把话录在录音机里。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谈出各自对此学习的感受。
3、原则与技巧
(1)当学生具备安全感时才会学得最好
(2)教师不站在课堂前面,就会减低学生的受威胁感,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4)教师对学生咨询,这表明他们确实在倾听学生并理解学习。
(5)在小组里,学生可以感觉到一种集体感,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向教师学习。
技巧:(1)录下学生对话;(2)翻译成目的语;(3)对学习过程的总结;(4)不断重复;(5)小组讨论。
4、评价:
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言学习的人道性和互动性。
最好的教学法? 实践证明,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的教学法并存,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交流和探讨,提高各种教学法的综合教学效果。
事实上,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法,英语教学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贯彻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即(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相当的地位;(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法和使用的跨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和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如果一味地机械重复使用一种英语教学方法,这就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Wilkins: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场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