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育人
教师塑造一个灵魂的同时,也传授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不乏成功运用一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引入一些这样范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在于应用,从而产生渴望获得该知识的欲望。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服务。教师应该灵活应变,善于因势利导,合理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恰当组合,形成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力争教与学双方都达到最佳的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必须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我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多提问,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A、B两份题目,甚至A、B、C三份题目让学生选择。作业面批面改外还利用下午放学后多辅导,用爱心,耐心转化他们。我的工作量增大了很多。但通过努力,优生差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学生都具有可开发的潜能,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但同时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往往想表现,但又畏首畏尾不敢表达。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地探究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解答出来,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示自己,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自我加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
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一条知识的河流,从而奔向知识的海洋。因而我除了认真教学之余,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懂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平时也常到其他班级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我能利用非工作时间去阅读一些书刊,并及时总结心得体会。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概念课的教学特别要讲究概念的形成,通过大量的生活知识的堆积,才能达到理解概念的含义,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概念的灵活运用。比如:在九年级的《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中,就有12个定义,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就得结合图形来分析和讲解;计算题的教学,学生难于理解算理,正确地掌握较复杂的书写格式;应用题的教学,学生难于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其思路,解法及特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学生难于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总之,数学课教学的难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使教学难点明确在教学之前,突破在教学之中。让我们知难而进,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 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为了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升华,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老师更是如此。
学生进入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师时时刻刻给予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其就有强烈的感情,那么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感到“心理安全”,容易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但是,学生和老师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有错误教师一定要指出,让其改正,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到正道上来,同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况且,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创和谐、美好的校园!
工作二十多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把批评和处分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与期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更倾心于老师,更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可见育人中“爱”是如此的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当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特别是后进生更容易遇到困难。
最后,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亲人,不但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与他们共同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福兴.《谈数学课的导言设计》.梧州师专学报,1995.04
[2]梁荣照.《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5)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G],2005年
第二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兰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马廷军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更多要求,这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更好地参与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本人十余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
地把握和深刻地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地掌握。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包含了问题的提出,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地理解。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具有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情景创设的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会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地组织教学,要保证学生合理的、足够的自习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地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
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
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我常常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来了解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和困惑),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要采取有效的帮学手段,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劳动。例如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采取“紧逼顶人”的方法,通过与家长联系配合一定要让他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修,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以便使他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不可想象没有足够基础知识的学生,怎么会在日益加深学习内容的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学习,我们又能怎样地实现有效教学。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我能行!”关键是看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每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第三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曾经一个伟人说过: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而数学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德育渗透进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探索相关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同?r提高学生道德思想层次。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 数学 学习能力
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很多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中加入了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利用好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从而强化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开展学生爱国教育
我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在数学上的造诣也非常深。我国上有名的数学家非常多,都为世界数学的进步做了不少的贡献,比如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通过苦心孤诣地探索,得出了全世界最为精确的圆周率。元代的数学家朱世杰作的文章,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数学发展。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非常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数学历史,给学生普及数学的历史知识和各种数学知识的来源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强大,树立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不停地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影响。
比如教师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本章内容学习的是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有关几何的历史史实,比如向学生介绍三国时期的刘徽,他虽然地位低下,但是学而不厌,作出了有关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著作《九章算术》,为我国留下了珍贵的数学财富。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根据课堂内容引入相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得来的艰辛和不易,需要持之以恒进行探索和学习,另外也体会到民族自豪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深入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因子,转变教师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思想,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准确定位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做好整个过程的渗透教学,并且将其纳入整个教学的大纲中。另外,学校这个方面还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时定期为教师开展培训或者讲座等学习的平台,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互相分享在初中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经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让教学更科学、更高效地开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积极挖掘相关的德育因子,找到教学的素材,整理归纳相关的知识框架,争取做到在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品质。数学这门知识,集齐了无数数学家的努力和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这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补充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课堂的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利用数学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强化教材社会联系
初中生对于审美方面和认知上很多因素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数学中蕴含的文化和美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能力各方面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从而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体会简单的美,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出的视频,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感受线条的美……通过这样各种各样美的体验,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渗透相关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和社会实际进行一定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将近几年在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以数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据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有关数字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例题:今年小兰的爸爸收入为5000元,今年的收入相对于去年要高出百分之十,那么小兰爸爸去年的收入为多少?这是一道关于计算的应用题,可以通过引入函数的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入全国的数据,可以知道我国的国民收入不断上涨,可以知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借此进行爱国教育。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将德育教育科学合理地渗透进入数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优秀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第四篇: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邕宁区百济中学
李少宁
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十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智力的、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本人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对于公式、定理,学困生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二是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三是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 ,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 ,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五是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 “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教师通过直观性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 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 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取得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第四,启发式教学辅导,培养学习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还应该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再次,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 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 ,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生,那么教师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 张锦德.《初谈初中数学教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 毛霞琴.《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策略》.科学探究2007年第7期
[3] 石和玺.《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科学探究2007年第9期
第五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诸如数字美、符号美、构图美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通过学生的“ 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数学的简洁与抽象美:数学的简洁美,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的表达形式、数学的证明方法和数学的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公式C = 2πR 就是其中一例。几何中完美的图形——圆,内含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 把它们紧紧相连。
数字和符号美。美好的数字:一是万物之始,一统天下,一马当先,何其壮美;二是偶数,双喜临门,比翼双飞,多么美好幸福;三是升的谐音,表示多数,三教九流,三生有幸,三番四次,四是全包围结构,四平八稳,小四合院独具特色,四通八达,四季发财;对于一个循环小数,可以采用循环节的记数法,简洁准确的表示出来。数学学习中还涉及到许多符号,如四则运算中的“ +、-、×、÷”,比较大小的 “ <、>、= ” 号,还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 等等,这些符号都讲究上下左右对称,如果书写时不注意它们的对称性,错写漏写都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美。
数学中的构图美和组合美。几何初步知识是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和画法等,这些图形,无论他们的简单和复杂程度如何,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美。例如:直线表现刚劲有力,曲线表现轻快流畅,三角形寓有变化之美,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圆等几何形体的对称美,正方形的平稳方正等等。
数学知识中的对称美。数学知识中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美,如等腰三角形、矩形;中心对称美,如平行四边形、圆等;形式上对称美,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等。在教学中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物体结构,如衣服、裤子、人体是轴对称的,揭示对称美,给学生领会对称美的价值,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对称美观念的理解,深化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奇异性是数学内涵美的又一基本内容。它是指所得的结果新颖奇特,出人意料。七巧板拼图是小学数学课常采用的内容。用七块板可以拼成一个最简单的正方形,也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复杂图案:如人形、鸟兽、花草、房屋等。通过七巧板拼图练习,学生感到图案之多,出人意料;图形之美,妙趣横生。数学美是研究者情感深入数学的内在感受,正体现了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精神,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艺术方面的整合。“数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创造了显示人类精神的纯思想的形式和模式”。“没有数学这
门语言,事物间大多数密切的类似关系将永远不会被我们发现;我们也无从发现世界内部的和谐”。数学美的感受需要通过练习、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并非通过对于美的鉴赏的训练所能达到的。数学美并非像艺术美那样完全建立在直接的感官之上,而主要地是一种理性美。数学这种深奥的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理智能够握住它。数学工作者或学习者们追求的应是“在极度复杂的事物中提出的极度的简单性(简单美),在极度离散的事物中概括的极度的统一性(统一美),在极度无序的事物中发现的极度的对称性(对称美),在极度平凡的事物中认识的极度的奇异性(奇异美)。”
综上所述,数学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无尚的美。”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美, 从直觉到知觉, 从知觉到感悟, 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