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婚姻法学试题及其答案
婚姻法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我国新婚姻法规定:夫妻应当互相,互相 ;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2.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 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3. 我国新婚姻法规定:父母有 和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 的义务。
4. 我国收养法规定;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 的人同意。
5. 我国新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
得除外。
6. 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的规定: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应当予以劝阻; 应当予以制止。
7. 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应当向 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 之日起成立。8. 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9.在我国,无效或被撤消的婚姻。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10.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 和 两个方面。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 分)
1.下列属于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的应准予离婚的情形的有()。
A.重婚的; B.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C.因感情不和分居满1年的;
D.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
A.不予支持 B.予以抵偿 C.如结婚不满4年的可以酌情予以抵偿 D.如价值较大的可以部分予以抵偿
3.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的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属于()。A.夫妻共同财产 B.复员、转业军人个人财产
C.夫妻共同生活时间在10年以上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D.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4.是()。A. B.C.D.5.按照1989年11月21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以后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如()时,双方均符合结婚条件,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
A.起诉时 B.同居时 C.分居时 D.举行婚礼时 6.有()A.; B.; C.; D.。
7.兄姐对弟妹负担扶养义务的条件是()
A.兄姐有负担能力; B.弟妹未成年; C.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扶养; D.祖父母、外祖父母亦无力抚养。8.王某丈夫的嫂子是王某的()。
A.血亲的配偶 B.配偶的血亲 C.血亲配偶的血亲 D.配偶血亲的配偶 9.是()。A. B.C.D.10.离婚时,女方个人所欠的债务,如女方生活有困难,应()。A.由男方帮助偿还 B.男女双方共同偿还 C.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D.应由女方本人偿还
11.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B.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对第三人不一定有效。
C.夫妻必须要对财产进行约定; D.只能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
12.未成年养子女与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后,与亲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自然恢复 B.不能恢复
C.须经养子女同意后才能恢复 D.须经生父母同意后才能恢复 13.下列属于无效婚姻的情形的有()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C.未到法定婚龄; D.因胁迫结婚的。
14.婚姻家庭关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是因为它具有()A.伦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人身属性 D.社会属性 15.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
A.知识产权的收益; B.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C.生产、经营的收益; D.工资、奖金。
16.甲乙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乙委托丙去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代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依我国法律,丙()
A.可以代理 B.不能代理
C.在甲乙双方同意下可以代理 D.在取得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可以代理 17.有()A.; B.; C.; D.。
18.按照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的包办强迫婚姻的,称为()
A.包办婚姻 B.买卖婚姻 C.变相买卖婚姻 D.借婚姻索取财物 19.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时,()A.由男方负责清偿 B.由男女各清偿一半
C.由经济条件好的一方清偿 D.由双方协议清偿 20.()A. B.C.D.三、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 拟制血亲 2. 家庭暴力 3. 夫妻别体主义 4. 亲权 5. 探望权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1. 简述属于夫妻一方财产的情形。2. 简述被收养人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共计9 分)王某(女)和李某(男)1996年8月自由恋爱,1996年底举行了订婚仪式。但王某的父母发现李某经常酗酒、赌博,因此对这门亲事坚决反对,王某的父母托人介绍张某与王某相识。在王某和张某恋爱期间,张某送给王某父母一台洗衣机,价值2888元。王某亦口头通知李某解除婚约。当王某和张某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时,李某则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和王某的未婚夫妻关系,原订婚约有效,王某单方终止婚约无效;订婚时,王某接受了2000元现金,一个金戒指,应予返还;王某父母有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买卖婚姻的行为,应从法律上惩处。问:
(1)王某和李某的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王某接受李某的财物是否应予返还。(2)王某父母接受张某洗衣机的行为属何性质?应如何处理?
(3)王某父母行为是否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强迫婚姻?为什么?(4)婚姻登记机关可否为王某、张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婚姻家庭法学答案(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忠实、尊重; 2.再婚、婚后的生活; 3.保护、教育、民事责任; 4.有抚养义务; 5.有重大过错; 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 7.县级以上、登记; 8.孤儿、残疾儿童、弃婴和儿童; 9.自始无效; 10.结婚自由、离婚自由。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ABD; 2.A; 3.B; 4.; 5.B; 6.; 7.ABC; 8.D; 9.; 10.D;11.AB; 12.A; 13.ABC; 14.B; 15.ACD; 16.B;17.;18.B;19.D;20.。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略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略
五、案例分析题(共计9分)
(1)王某和李某的的订婚不具有法律效力,因而不受法律的保护因为依我国法律的精神,婚约无法律约束力,可由单方的意思表示解除.李某赠与王某的财物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价值较高,可酌情返还。(3分)
(2)王某父母接受张某的洗衣机,属于张某的赠与行为,应受法律保护.王某父母接受赠予后即享有对洗衣机的所有权和处理权;(2分)
(3)王某父母行为未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强迫婚姻,王某父母向女儿提出规劝、忠告是法律允许的;对王某和张某并未实行包办,仅是介绍认识,王某与李某终止恋爱而与张某结婚均是自主自愿(2分)
(4)如果王某和张某符合结婚条件,婚姻登记机关应为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分)
第二篇:婚姻法学1
婚姻法
非婚同居之我见
摘 要近年来,非婚同居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增加并呈与日俱增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目前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规定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视而不见使得非婚同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引发了许多纠纷,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传统文化、法律政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非婚同居现象在我国一直避而不谈。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非婚同居现象似乎逐渐开始接受,但同时在我国法律上,对非婚同居的漠视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西方国家非婚同居理论和制度的构建,我国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规制也有待完善,我认为应立足于正视社会现实和维护合法婚姻的基础上,制定规范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非婚同居 法律规制 必要性
一、非婚同居的概念解读
(一)非婚同居的含义
关于非婚同居的定义,学界对其定义是各有差异,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大多学者认为非婚同居是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长期、公开共同生活在一起,有婚姻的事实,但又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其又可分为有意结婚的同居(指将来有结婚意图而导致的同居生活,即婚前同居)和无意结婚的同居(指双方建立共同生活而又无意结婚的同居生活,即不打算结婚的同居)。对于这种长期的未婚同居关系,即“事实婚姻”在过去的确是受到司法实践保护,但是现在,司法实践已无“事实婚姻”之说,也就是未婚同居关系不再受司法实践保护。我国婚姻家庭法不调整无婚姻关系的同居行为,也没有界定同居的概念,仅在《婚姻法》第 3条第 2 款中做出过如下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其司法解释为“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由此可知,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非法同居关系,显然不属于非婚同居关系,当然也不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二)非婚同居的构成1.同居主体
当事人必须为无配偶的一男一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当事人之间无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强调必须为异性,虽然外国某些立法例也承认同性同居组成的家庭,但同性恋与我国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因此,在本文中大多学者认为同性不能构成非婚同居关系。
2.双方自愿
福建工程学院
即双方都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与第三人也没有婚姻关系。因此,构成非婚同居须双方均无法律关系上的配偶。如若不然则为非法同居,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内。
3.当事人无婚姻关系
非婚同居关系完全是基于男女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生活关系,要求当事人双方完全自愿。不是一方自愿,更不能是以非自愿性质的胁迫,欺诈等形式建立的同居关系。
4.同居事实
指当事人须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换言之,同居男女之间的行为类似于已经结婚的合法夫妻的行为,且不是刻意隐藏此种关系。而同居双方是否以夫妻名义相称并不影响非婚同居行为的认定。
5.时间具有持续性
在非婚同居当事人之间,之所以需要非婚同居行为持续一定的时间,是因为这种结合只有持续存在,才能证明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法律规制非婚同居行为的国家,都要求当事人的行为持续一定的期间才能获得非婚同居规则的适用,而且这一期间不能有明显的间断。如美国的某些州规定三个月以上,丹麦规定须三年以上。
二、非婚同居存在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道德舆论环境的宽松以及人们价值观的日益解放,近年来我国非婚同居的现象激增,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婚姻观念的转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要想建立家庭关系、获得性生活,就必须通过结婚来实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西方大量的同居观念涌入我国,加上大众媒体有意无意的宣扬非婚性关系和非婚同居关系,婚姻也开始被青年一辈视为爱情的坟墓、牢笼,非婚同居现象显著增多。非婚同居因其的自愿平等性质,近年来为多数青年男女选择,他们大多都认为自己的同居属于“试婚”性质。由于既渴望婚姻生活又害怕法律的约束、惧怕婚姻的不稳定性,而选择不结婚的同居生活,便拥有绝对的人身自由。同时,在一起生活对于深入了解对方无疑更有效
率,非婚同居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种种观念上的改变催生了非婚同居现象成为年轻人的潮流和趋势。
2.经济根源
一方面,妇女的解放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及经济上的独立,也为女性选择非传统家庭的婚姻关系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土壤;另一方面,由于组建家庭以及养育子女的成本不断攀升,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使得许多人在婚姻的门口却步。非婚同居基本不用承担抚养的费用还可以降低双方生活的成本,因而非婚同居的存在在经济上似乎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老年人的子女及财产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人中的鳏寡比例相当高。虽然老年人寂寞需要陪伴,但是他们的再婚难度相当大,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反对和财产纠纷。而非婚同居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老年人既能相互照应,又能不结婚领证,这样就不存在财产继承和子女负担的问题了,于是“搭伴养老”的非婚同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4.部分人对婚姻认识的模糊
部分农村人,法律意识淡薄,以为举行了传统意义上的结婚仪式便是结婚。这种对法律上婚姻关系的认定知之甚少的人在部分落后的农村仍不在少数,这也构成了非婚同居的一个特殊群体。
(二)法理学基础
从法理意义上讲,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自由的,这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我国现行《婚姻法》以及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并未对非婚同居做出禁止性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中,虽然规定 1994 年 2 月 1日后的非婚同居关系不再按事实婚姻对待,但并未明文禁止非婚同居行为。只要非婚同居不违反法律、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法律就不应该对其进行干涉。
三、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原理》11页、《小逻辑》43页中说道“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我国非婚同居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青年人还
是中老年人中,都已屡见不鲜,而司法实践中,有关非婚同居的纠纷也大量存在。既然非婚同居这一社会现象大量存在,那就表明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法律自然就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否则便不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非婚同居者中,发生纠纷时往往是当女性一方和非婚生子女的利益受到损害,特别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女性在非婚同居关系中往往遭受暴力和虐待,却没有针对性的法律予以保护。当利益受损又得不到法律的帮助时,难免会采用极端的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在对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中,保护当事人的基本利益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对非婚同居法律调整范围的思考
一般来说,非婚同居所涉及的法律范围主要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方面:
(一)人身权利
双方当事人的人身关系是非婚同居与合法婚姻在法律上最关键的区别。非婚同居欠缺婚姻的形式要件,因此当事人之间不被法律承认为夫妻关系,不产生任何配偶间的人身关系,也不随时间的延长而自然地转化为配偶关系。当事人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主要就是为了免于承担婚姻带来的责任和摆脱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人身关系的束缚。但如果法律对非婚同居者的人身关系进行保护要求同居者履行类似夫妻关系中的各种权利义务,表面上似乎是保护了非婚同居,实则限制了同居者的权利和自由因此大多学者认为,法律对非婚同居者人身关系应当不予调整,也是对当事人选择自由生活的尊重。对非婚同居当事人的人身关系不予调整,并不代表不对其人身权利进行保护。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可见,如果同居双方当事人生育子女,虽然该子女为非婚生子女,但子女的权利毫无疑问的与婚生子女的权利受到法律同样的保护,也就是说,因非婚生子女的出生所产生的特定身份关系,法律是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具有与婚生子女完全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二)财产权利
非婚同居期间所产生的财产关系既不同于夫妻财产关系也不同于普通的合伙关系,它是由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基础而产生的财产关系。正因为非婚同居含有不同于婚姻的特殊性,大多学者认为在处理非婚同居当事人的财产问题上应当采用契约制来处理非婚同居产生的财产这一民事行为所产生的问题。首先应本着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由当事人双方自愿拟定财产处置协议,将同居前的个人财产及同居过程中产生的共同财产及债务加以分类和约束。具体的财产分割应当先确定哪些是个人财产,那些是共同财产,并确认每一项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不能确认产权的财产,则应综合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过错程度来对财产进行公平合理的分割。由于是自愿拟定的财产处置协议,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法院应认定其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处置双方财产这一民事行为的法律依据。第一,对于个人财产,即当事人双方同居前的财产,无论是动产或是不动产都应约定为“个人所有”,同时应在拟定的财产处置协议中加以明确。
第二,对于共同财产,即当事人双方同居后共同购置的财产,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在拟定的财产处置协议中明确为“共同财产”或者某一方的“个人财产”。在未有明确时,应优先考虑为某一方的个人财产,而当某些财产不能分割或者不能证明为某一方所有时,才推定为共同财产。
第三,对于共同债务,即当事人双方同居后共同产生的债务。
对于能够明确区分的债务,应约定为当事人一方单独承担,而对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债务,则当事人双方应负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当事人双方均对同一债务负全部给付义务。
五、法律与道德的碰撞在社会开放、社会舆论相对宽松的今天,虽然非婚同居被很多
年轻人甚至部分老年人所接受,但它并没有得到主流道德观的支持,即便是在较远的将来,我国也不可能离开法律婚姻来调整两性关系这种常态方式。许多学者认为,非婚同居与婚姻都是两性关系的正常方式,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待遇,也有学者认为,如果通过立法对非婚同居关系进行调整,是否有鼓励同居之嫌。但一种新的法律调整方式必须依赖新的社会道德观的诞生,而这种新的道德观与原有的社会道德系统却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于是非婚同居这种特殊的两性关系就只能在法律和道德的夹缝中生存。法律不是万能的,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调整不能单独依赖法律,同时也不能仅仅依靠道德规范。大多学者认为,非婚同居与
婚姻不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最后,我觉得,在对待非婚同居问题上,我们应该少一些道德上的指责,多一些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法律上的人文关怀。在不远的未来,当非婚同居群体在社会中上升为一个阶层的时候,我们期待一种新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和婚姻家庭制度对非婚同居关系进行调整。
注释: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魏清沂.不婚同居的法理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1).
第三篇:婚姻法学 案例分析
七、案例分析
1.王X婚后多年未生子女。一九六0年收养了一名6岁的男孩,取名叫王甲X。王X夫妇对养子非常疼爱,精心抚养。一九七0年王X之妻病故。王X和养子王甲X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一九七七年,王甲X找了对象,结婚另过。但他对养父仍很关心,常来探望,并帮助做家务,生活上给予照顾。王X单身一人生活,虽有养子常来照顾,仍感到孤单、寂寞,经人介绍,找了一个老伴,老伴过门时带来了独生女儿,名叫赵X,已经参加工作。王X对赵X也很喜爱,一家三口,关系很和睦。王甲X对养父的再婚有些意见,但又不便干涉,所以自继母过门后,便很少来探望养父了。一九八0年,王 X因病去世。王甲X和继母一起办理了养父的后事,把家中的财产一分为二,一份自己拿走,一份留给了继母。继母对此也无异议。一九八二年,继母也病故了。此后,王甲X和赵X即无联系。
一九八三年以后,国家落实私房政策,原属于王X家的祖传的六间房屋发还了。对这六间房屋,谁有继承权?王甲 X和赵X为此发生了争执。王甲X称:这六间房屋是养父祖传的房产,与赵X无关,当然应由他一人继承,赵X称:王 X的财产应由我母亲继承,母亲死后应由我继承,王甲X是王X的养子,不是我母亲的养子,他不能继承我母亲的财产。问:对于这六间房屋,王甲X和赵X谁有继承权?为什么?
----------答:对于这六间房屋,养子、继女谁有继承权呢?要处理这起继承案件,就必须追溯到历史:
首先应该明确,这六间房屋是王X家的祖传房屋,是王 X的个人财产,王X于一九八0年去世,当时能继承王X遗产的有两个人,一是王X的配偶,即赵X的生母,一是王X的养子王甲X。赵X虽是王X的继女,但她和继父王X没有形成抚养关系,所以没有继承权,不是法定继承人。六间房屋由赵X的生母和王甲X二人继承,一人应得三间。
其次要解决的是赵X的生母,即王甲X的继母去世后,她的遗产应如何继承的问题。赵X的生母于一九八二年去世,她的遗产应由她的女儿赵X来继承。王甲X虽是赵X生母的继养子,但他们之间也未形成抚养关系,他对继母的遗产也无继承权。所以,赵X是母亲遗产的唯一法定继承人。
所以,六间房屋虽然应由王甲X、赵X二人来继承,但继承的根据是不同的。王甲X是以养子的身份继承养父王X的遗产:而赵X则是以女儿的身份继承属于母亲的那一份遗产,代位继承王X的遗产。------------
2.林(男)与刘(女)于一九**年结婚,双方均系再婚。林有一养女,已出嫁,在外地工作;有一子,年仅14岁。刘有两个女儿,大女已结婚,在本地工作,小女年仅12岁。林、刘结婚后,林之子和刘之小女,均随他们一起生活。文革期间,林、刘均受冲击,一九六八年,林、刘被隔离。在他们夫妻隔离期间,刘之大女及其丈夫常回家照顾弟弟和妹妹。不久,刘被放出,家庭生活由刘负担。林因历史问题,由隔离而被逮捕,于一九七二年病死于狱中。一九七四年,刘又与王结婚。一九七六年,林的问题得到平反,补发了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二年的工资一万五千元。林所属的单位通知林的儿子及刘的两个女儿参加了追悼会,并将一万五知元交给了刘,林的养女得知后,从外地赶回来,向林原属单位质问,为何不通知她参加追悼会,并找刘要求分遗产。刘不同意。林的养女向法院起诉,提出刘现已改嫁,无权继承林的遗产。刘编称,林的养女不是林亲生女儿,且早已出嫁,在外地工作无权继承林的遗产。
----问:谁有继承权及应继承的份额?为什么?
----答:解决本案的关键是搞清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谁有继承权及应继承的份额等问题。
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林与刘是夫妻关系 ②林与养女是养父女关系
(3)林与14岁儿子是亲生父子关系 ④林与刘的大女儿是未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继女关系 ⑤林与刘的小女儿是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继女关系 ⑥刘与林的养女是未形成抚养关系的继母、继女关系 ⑦刘与林的儿子是形成抚养关系的继母、继子关系⑧刘与王是夫妻关系⑨刘的两个女儿和林的儿女之间是继兄弟姐妹关系
谁有继承权?
①刘有继承权。刘与林一九**年结婚,他们的婚姻关系是从一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补发的一万五千元是林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二年的工资,是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一万五千元中有一半是刘的财产,另一半才可作为遗产继承。刘以配偶身份继承是对的,至于她一九七四年又与王结婚的问题,并不影响她继承前夫林的财产。②林的养女有继承权。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与亲生的父母子女关系相同。林的养女虽已出嫁,并在外地工作,但这些不妨碍她以养女的身份继承林的财产。③林的儿子有继承权。婚姻法规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的继承权。④刘的小女儿有继承权。刘的小女儿在刘与林结婚时尚未成年,林与她形成了抚养关系的继父女关系,依法应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⑤刘的大女儿无继承权。刘的大女儿在刘与林结婚时就已经出嫁,林与她未形成抚养关系。但是,因她在林和刘被隔离期间,曾回来照顾年幼的弟妹,可以考虑分给她一定数量的遗产。
3.赵X(男)和李X(女)是N市技工学校毕业的同班同学,读书期间建立了恋爱关系,并于一九六五年毕业,一同赴边疆工作。文革开始后,因赵X 和李X在政治上分歧很大,双方终止了恋爱关系。
一九七二年,李X经人介绍与N市中学教师王X结了婚,虽然两地分居,但你来我往,夫妻关系较融洽。一九七五年,赵X 和李X同路回N市探亲,赵得知李正愁于夫妻分居,无法调回N市,便权李与丈夫王离婚,与他重归于好,并一同努力调回N市附近的S市工作,以便回N市方便。李X调回N市心切,听信了赵的一番劝言,回到家里便向丈夫提出离婚,丈夫不同意,她就故意制造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并拒不回家,公开住在赵X家里,迫使丈夫起诉离婚,于一九七六调解离婚。李X离婚后,与赵X在边疆的工厂里以恋爱关系公开往来,经常同居,李两次做人工流产手术,李催赵尽快办理结婚手续,赵以双职工一起调动不方便为由进行推托。一九八一年赵接到了调往S市的调令,临行前李要求去登记,赵又推托说要赶去报到,让李自己去办结婚证。赵走后,李在单位开了双方的结婚证明去登记,登记人员问起男方为何不亲自来时,李说赵公务出差,等她前去举行仪式。登记员看他们是一个单位的,又有组织证明,便发给了结婚证。李写信给赵,告之已领结婚证,赵却写信说不承认他俩已结婚,十年前就终止了恋爱关系。这使李受到很大打击,不得已向法院起诉,法院中一部分人认为:赵插足李的家庭,使之夫妻关系破裂,后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双方一直同居,形成事实婚姻关系,因此,李补办结婚登记应视为有效,双方发生纠纷应按离婚处理。也有人认为赵X与李X的婚姻关系无效。
问:你认为哪种认定对呢?依据是什么?
答:①赵与李的关系不属于事实婚姻关系。二人以恋爱关系相待,明确在赵调动后再结婚。虽多次发生关系,李还做过人工流产,但仍是一种不正当的婚前性行为,他们未组成公开的家庭,不以夫妻名义,群众也认为他们是恋爱关系。
②结婚登记是确定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必须双方当事人亲自
履行,不得委托一方或他人代理,这是法律所要求的。一方当事人不到场,登记机关不应办理登记。案中登记机关未严格审查而发给结婚证的行为是违法的,登记无效。
第四篇:法学视角的婚姻与爱情
法学视野的婚姻与爱情
——《廊桥遗梦》观后感
《廊桥遗梦》故事情节简单,叙事节奏舒缓流畅,像一首田园诗。
一个浪迹天涯,缺乏稳定的家庭的摄影师;一个生活生活单一而缺乏新鲜梦想被压抑的家庭主妇。强大的磁场让他们在短暂的四天中用爱情建立了一生的信仰。
我们常常对爱情极力美化,歌颂,但是如果这个爱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变了态度,哪怕它再真诚,再浓烈,我们还是不会给予祝福。所以,在婚姻上,从精神到肉体,直到整个情感各个阶段分别出轨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关键一步的人总是很少,以私奔这样绝决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艰难。正如弗朗西丝卡所说,哪怕与丈夫没有了感情,但是对善良的丈夫她并不忍心伤害,她更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离去,让家人蒙受耻辱。
当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挣扎总是难免。何况小镇已经有一个出轨女人的“示范”。弗朗西丝不愿家人蒙休,不愿孩子们痛苦,她选择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犹豫,但是却已经无法再赶上罗伯特远离的车痕,这痕迹,带走的是她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幸福的一种可能。
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是粗俗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和谐社会,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
欲,被我们认定为一种动物性。而爱,则是一种对这种动物性经过抑制、权衡、牺牲、奉献等等人为精加工之后,相对稳定和宽广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爱要自律。对家庭深怀责任感令弗朗西丝卡在私奔的最后一刻斩断情丝,罗伯特金凯许下承诺,决不再来打扰她的生活。
真正的悲剧,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美。这种撕心裂肺的力量在于:一面是激烈的爱,一面是巨大的克制。当这两种力量短兵相接,便汹涌澎湃,惊心动魄,犹如燎原之火和倾盆之雨,犹如世界之初和世界之末。宇宙爆炸之后,将是一片无边的静,直至归于永恒。
现代社会的我们,道德力量在减弱,人性的份量在加强。很难说这是一种幸还是不幸。社会在进步,还是文明在退化。
社会要协作,一些人性的东西势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体系来了,我需要它来将一对对男女以法律的名义结合在一起,这样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是有很大益处的。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许它的本质不是为了让人幸福,而是为了维系社会组织。从弗朗西斯的故事中,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婚姻是反人性的。
婚姻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的结合,是一种法定的结合。它包含几个意思:第一,从主体上说,是男女双方;第二,是出于自愿;第三,就是互相有权利、义务。结合后就产生了配偶关系,其实婚姻关系也是配偶关系。男的配偶叫妻,女的配偶叫夫。
恩格斯说,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婚姻的成立应该以爱情为基础。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从法律上讲,为了追求爱情而背叛婚姻是违背法律意志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婚姻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它规定的是一男一女的关系,对他们一起生活的权利义务的一种规定。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但是从人性从感情上来说,婚姻不仅是相互的认可,也是被社会的认可,能够给双方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
爱情更多的是权利,而婚姻更多的是责任。有人说“说爱情就象闪电一样,婚姻就是为这闪电付电费的”,一般来说,爱情基本上是自由的,你爱谁不爱谁这是你的权利,但是结了婚之后,就不一样了。如果说,结婚前是在选择你所爱的人,那么结婚后更多的是你得去爱你所选择的这个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爱情更多的是权利,而婚姻更多的是责任。
爱情更多的是个人的私事,而婚姻是关涉到他人的。显然对爱情是很难用法律来调整的。法律不可能规定爱情是什么,爱情应当是什么。但是,对婚姻的行为,法律还是应当制定规定的。婚姻更多的是一个伦理实体,它的结合、维持和发展都是与一个国家的传统、风俗等因素相关的,具有很强的本土性。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可能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好的婚姻应当以爱情为基础,当没有爱情的时候,这个婚姻应当被终结。终
结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符合人性的,也是道德的。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样也祈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
新闻0801藏瑾
U200816842
第五篇: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召开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召开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11月14日 浏览: 320
11月9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天世纪大酒店二楼会议厅隆重开幕。本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警官学院承办。
中国法学会秘书长林中梁,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巫昌祯、会长夏吟兰,湖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彭方明,我校副校长刘茂林等一百余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出席本次会议。我院党委书记蔡明辉,副院长麻昌华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龙翼飞主持。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龙翼飞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林中梁秘书长高度赞扬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在2012年到2013年间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在十八大召开以来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等四点殷切希望。
中国法学会秘书长林中梁致辞
我校刘茂林副校长在致辞中热烈欢迎与会人员,感谢各位代表及其单位对我校的大力支持,并对我校悠久历史和近期办学情况作出介绍。他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将对我校婚姻法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号召与会的我校老师能多多汲取会议的精华之处,并带到课堂中去。刘副校长还热情地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前往我校游览观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茂林教授致辞
名誉会长、研究会创始人巫昌祯结合我国婚姻关系现状对现代中国人提出婚前重视情感、慎重择偶等建议,她表示,处理婚姻家庭问题,要在法律方面贯彻,道德方面倡导。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巫昌桢教授致辞
随后,由夏吟兰会长作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2年工作报告。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夏吟兰教授作工作报告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遵循中央”节俭办公”的精神,简化程序,注重实效,将原本一天半的会议时间缩短为一天。与会代表将就“监护制度”、“家庭暴力”和“夫妻财产制度”三个议题进行讨论发言。
开幕式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