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松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自查报告
松泉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规范科学的管理作为保障,需要学习工作一体化的育人氛围作为支撑,百里镇中心小学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营造严谨、扎实、生动的校园文化,为我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在农村薄弱学校改善中,政府大力投资为我校配备多媒体教室6个,图书3000余册,并建立起实验室1个。我校在配合省市级以及镇中心校的工作同时也大力加速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总结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现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规范组织和管理
1、设立合理校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舒少进校长全面负责。按照要求,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组长刘德清校长带领全体教师正常开展电教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刘德清、王铎)二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在省市县及镇中心校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信息技术中心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1、多年来,学校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部分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成立了校长舒少进任组长,信息技术组成员为组员的检查评价小组,针对学校组织的电子备课评优、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课件评优等活动和教育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2、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等设备网络设备正常使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均设置了专人管理。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使用率。
3、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老师,不断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因此经常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多媒体使用率较高。其中多媒体平均周使用时数占平均周时数的80%以上,平均每天每个教室的设备都能使用,全校任课教师70%以上经常使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并投放于学校资源库,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软件开发不够,造成学生使用的资源尚有些欠缺,也就带来了使用的不便。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7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优,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提升校教师队伍素养
1、加大培训力度:为迅速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我们精心确定自办培训的内容,逐步扩大培训的范围,对校学科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学校每学年都制定出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中采取了校内外结合的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在技能方面,学校提出了 “四会” 培训标准,即会文字处理;会发送电子邮件;会自制课件并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为达到这一培训标准,学校制定了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
2、发挥示范作用: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研究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五、存在问题
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一如既往在省市县及镇中心校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百里镇松泉小学
2014年11月12日
第二篇: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装备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近年来,在市教体局的直接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马光海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和以邵嘉民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小组,分别由总务处主任和教务主任分管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图书室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采购、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学校每学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近几年来,学校紧抓灵武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目标和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技术》Ⅱ类标准,逐步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
1、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改造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了光纤接入,提高了传输速率,添置了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信息化设备,科学合理的布局了学校信息化节点,添置了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全部的班级和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等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各办公室购置了教师办公电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及教学观摩和会议等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
2、各专用教室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按照标准改造了科学实验室、音美教室、劳技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添置了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各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设备,保证了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图书室添置了各类图书,并分类编号,借阅登记实行电子化管理。
三、加强应用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的培训,具体指导各类教学设备设施的操作规范和使用方法;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动画设计等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实验操作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用的培训,积极参加教培中心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网络教研培训等活动,大大太高了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学校为各专用室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对设备设施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对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及时报后勤部门进行维修和处理,保证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还根据学校实际进行电教设备使用开机登记、计算机网络教室使用登记,将教师使用情况与教师考核联系起来。
3、加强教研,努力提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
(1)学校内部建立教师QQ群,全体教师平时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教学工作,或者进行网络资源的交流,发表论坛等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技能。
(2)实名注册灵武教育信息网、银川教研网等教育网站,通过这些网站观看学校以外的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阅读教学著作,了解教育动态,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开阔了视野
(3)学校每学年组织课件制作、论文评比、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自觉性,提高应用意识和水平。
(4)建立自己的资源包,我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教学论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主动整理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包。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教育信息化技术资料积累
每,学校工作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第三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汇报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汇报
平定县岔口联校
学校基本情况
平定县岔口联校地处山西与河北交界处,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40公里。联校辖六个完全小学,服务岔口乡46个行政村学生的就读,服务半径20公里。六个中心小学在校学生603人,教职工83人。
岔口小学属单轨六年制学校,教职工23名,在校学生243人。目前六个年级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配备率100%,实现了互联网100MB光纤接入,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师笔记本电脑全部配备。学校建有微机室一个,有校级资源库,拥有微课程、ppt课件、白板课件、电子教案等各类资源560个,创建有班级微信平台,学校、班级管理QQ群和教师网络空间,实现了学科优质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学校充分利用微机室,在开设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料、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校的微机室进行上网学习,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学生综合素质等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教师应用水平提升
1、学校全体教师利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结构,丰富知识含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全员听评课活动,教师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观察、理解、设计课堂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有效地将网络资源与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努力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利用网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中应用,教师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学校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全体教师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了个人空,2016年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晒课教师20人,晒课数24,有实录3节,上传一师一优课活动,目前进展顺利。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校本资源库 2014年,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全面启动,老师们将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整合,上传到学校资源库。资源库资源按照类型、年级、科目进行归纳整理,方便教师查询、下载。目前,学校的各年级资源库随着教学进度在不断充实之中。
四、利用网络建立交流群体
1、学校建立微信群,设专人为群主,发布信息,交流学习,互动研讨。
2、班级微信群成了大家的“新宠物”
发送互动问题,问需与学生,问政与家长,以前统一建立班级QQ群,建立家校沟通平台。邀请家长及学生加群,教师及时将学生在校的精彩瞬间、优秀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在群相册和QQ空间中进行展示,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访问QQ群和空间。现在微信群成了大家的新宠,教师在本班的微信群里,利用群讨论、视频对话、语音聊天等功能与家长、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培优补差。
五、利用信息化,积极开展信息接受与报送工作,使政令畅通。(教育局电子政务)
六、视频在线教研
1、教育局每周三下午组织开展“教研大讲堂”,以全县组织,每次确定一个学科,以小课题研究、平时下乡视导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老师们提出的教学困惑,作为主题,相关学科教师全体参与研讨和交流。
2、联校定期开展视频教研活动。(典型案例)
七、今后工作建议
1、建立校园信息化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可行性方案,配备精干专兼职信息化教师队伍。
2、学校重视,健全制度,建立激励评价绩效考核体系。
3、加强师资培训,分类辅导,编写信息技术培训手册校本教材,为教师掌握操作信息技术打基础。
4、信息技术设备故障处理不迅速,定期检查保养设备,清理尘渍,做到预见性维护修理,及时汇报、排除故障隐患。
5、进行信息化平台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解决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6、学生个人空间的运作差距大,探讨学生空间的开展应用。
7、学校利用网络进行学生过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需要起步。
第四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激励制度
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2、教师参加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课件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获奖的。
3、教师参加校、区、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中获奖的。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信息化竞赛中获奖的均根据《学校教科成果奖励规定》,给予奖励。
二、考核
1、在学校网站发表教育反思与心得体会。
校级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篇、总结、体会1篇; 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篇、总结、体会1篇;
0—3年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2篇、总结、体会1篇; 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或总结、体会1篇
2、结合师训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并记入师训档案。
3、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多媒体课达到总课时数的15%以上。
4、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不能推荐优质课的评选。以上要求均纳入教师岗位考核评估之中,并列入年终综合考核之中。
第五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我校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
网络信息点: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具百兆到桌机的交换能力,教学区还实现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需求。云课堂网络机房、数码钢琴教室、数字校园移动终端等一系列数字化设施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应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方便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多网融合应用实践,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电话通讯网和安全监控网应用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果。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与应用,校区间的教研问题迎刃而解,两校区教研员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研究的同时,学校鉴于当前电子白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年在全县率先开展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学校于今年为每个教室采购了以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为主体设备的“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装备迈入了交互式技术时代。学校每年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专家引领,为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