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自查总结
成都市锦江区金融街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专项督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按照区主题办《关于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区院落自治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委坚持以“三查三摸清”为工作主线,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逐条自查督查内容,认真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狠抓问题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辖区经济事业主体的根本利益,确保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地贯彻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为切实抓好“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各阶段工作任务地顺利完成,我委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科室负责人各担其责,将各阶段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位。针对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开展“回头看、再排查”工作要求,通过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干部交流谈话等活动,认真摸清目前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焦点,坚持边查边改、立改立行的原则,对收集的群众意见和发现的问题绝不拖沓推诿,力争做到实事求是、件件落实,发现一个整改一个、改进一个带动一批。
二、构建推进机制,精心组织部署。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三查三摸清”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化对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认识。
(二)解决突出问题。密切联系实际,重点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尊重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决策不够科学民主、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等影响和制约我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主题活动的现实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利于我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着重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和体制机制,特别要研究解决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探索实践,着重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
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努力为主题活动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三、编制实施方案,稳步有序推进。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落实第一阶段任务的基础上编制了实施方案,我委紧紧围绕“四区”建设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总体目标,突出实践性、可测性和长效性,细化各阶段工作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明确考核复查标准,坚决避免重形式、走过场,以“三查三摸清”主题活动为契机,认真完成全面自查,大力推动管委会各项工作出成果、上台阶。
第二篇:“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实施意见
中共夹关镇委员会
关于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各办所:
为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各项工作中,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以下简称“主题活动”)。现就主题活动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完善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把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贯穿始终,把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 型政府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贯穿始终,把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贯穿始终,把切实加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教育、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贯穿始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二、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少数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处理问题态度生硬、方法简单。
(二)决策不够科学民主、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有的在决策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决策不够科学民主、程序不够规范,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脱离实际,不顾及群众意愿和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土地综合整治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些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关心群众利益不够,政策不兑现,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避实就虚,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解决,致使一些群众生活较长时间没有保障,出现不稳定因素。
(四)基层干部代民做主、办事不公、作风不实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工作大包大揽、代民做主;对群众的诉求敷衍 了事、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两好”现象和庸懒散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方法步骤
(一)分析梳理问题(3月上旬至5月上旬)。突出抓好“三查三摸清”,即:查一查共创共享机制是否得到认真落实,摸清影响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表现形式,明确要整改的重点问题;查一查征地拆迁安臵、土地综合整治中群众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摸清工作底数,找准工作着力点;查一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是否主动、经常,群众意愿和诉求是否得到落实,摸清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抓好“三查三摸清”的基础上,坚持边查边改、立说立行。
(二)狠抓整改落实(5月中旬至8月底)。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督促落实;对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的,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安臵制度,积极探索实现拆迁安臵“零过渡”。
(三)完善工作机制(9月初至12 月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的落实。着力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 要政策和重大事项,都应按照规定程序认真搞好风险评估,未进行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实施。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落实群众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保证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及时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的机制。
四、落实措施
(一)健全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各村(社区)、各办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分析工作,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落实共创共享机制的责任体系。要针对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重点工作开展中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加强协作配合,斗硬解决问题,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认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全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涉及群众利益问题专项督查,近期,由镇纪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对全镇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分析梳理出来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责任,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重点问题,依纪依法、合情合理解决群众的诉求。各村(社区)、相关办所整改落实情况要采取适当形式进行通报,并组织“回头看”。
(三)严肃查处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办信查案工作力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办理,件件有落实。加强镇村协同办案,集中力量查处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与民争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一批蒙骗群众、推诿扯皮的典型案件,重点查土地综合整治中损害群众利益等案件。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并曝光。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开展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程光辉同志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各村(社区)各办所要把开展主题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出安排部署。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带头分析查找问题,带头抓好整改落实;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工作分工,督促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镇纪委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和落实有关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党政干部问责制,对共创共享机制不落实、整改工作走过场,致使群众反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主题词:群众工作 主题活动 维护群众权益△ 通知__
第三篇:关于严格规范拆迁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自查情况的汇报
关于严格规范拆迁行为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自查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我市立项的拆迁项目共有39个,共需拆迁2884户,需拆除房屋66.3万平方米。其中,2010年结转的项目23个,目前已成功签订协议1429户,拆除房屋33万平方米。2011年新开工项目9个,共需拆迁284户,需拆除房屋6.5万平方米,已签订协议140户。尚有7个项目因安臵方式转变,安臵房正在建设中未实施拆迁。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拆迁,规范拆迁行为,切实保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未发生因拆迁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和强拆案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现将我市的主要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第一个问题:我市在严格依法拆迁,规范拆迁行为,确保群众合法权益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办法。
一、以建立健全拆迁工作机制为龙头,明确责任,确保拆迁工作在规范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拆迁工作的责任机制,明确了拆迁工作的责任在政府,实行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负责制,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领导挂钩指导,项目建设方和开发商不介入拆迁,政府供地均为净地上市。市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住建、国土、规划、公安、发改经信、劳保、法院以及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分工挂钩的领导定期、不定期对挂钩项目的拆迁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现场协调解决矛盾,有效推进拆迁工作的开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各镇
区主要领导为拆迁第一责任人,各镇区作为拆迁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做好本镇区范围内的拆迁安臵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拆迁工作的许可把关制度,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对拆迁项目的项目批文、用地手续、规划红线等手续是否齐全,拆迁补偿资金是否足额到位,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等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实施和发放拆迁安臵通知。
三是完善拆迁实施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拆迁工作的规范实施。凡在我市从事拆迁的实施单位,我们明确规定本市范围的拆迁实施单位必须具有三级以上资质,外市的拆迁实施单位必须具有二级以上资质并经备案审查,方可在我市从事房屋拆迁工作。对房屋评估机构的确定,由拆迁管理部门提供具备评估资质的机构名录,供拆迁户选择。
四是建立拆迁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和公示制度,确保“先补偿,后拆迁”能得到保障。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对各项目的拆迁实施方案都要经过拆迁主管部门审查后,征求被拆迁范围内群众的意见,经多数同意,方可正式进行拆迁活动。
二、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拆迁配套政策为保障,确保拆迁工作有据可依,程序公开,补偿透明。
一是设立相应的房屋征收机构和拆迁管理机构。我市明确由住建局为我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管理部门,下设扬中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和拆迁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市行政区域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
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我市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切实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
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下发了《扬中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扬中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重臵价格参考标准》等六个附件、《扬中市集体土地拆迁安臵房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充分保障群众在拆迁中的利益。同时,为便于各拆迁实施单位、评估机构、各镇区、相关部门的学习掌握,便于向广大群众进行政策宣传,我们将这一系列政策进行汇编,并发至相关单位和人员。
三是切实履行“四公开”,规范拆迁行为,真正体现阳光、和谐。拆迁补偿安臵政策公开。随着公众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我们就房屋拆迁决定、拆迁相关政策、拆迁相关工作流程、参与拆迁的实施单位、评估机构、信访接待、纪检监察等部门及其具体工作人员等等一揽子情况通过媒体、政府网站和在拆迁现场进行公示,并设立监督电话,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履行建议权、行使陈述和监督权。
拆迁补偿安臵过程公开。在拆迁过程中,将评估机构的选择结果、被拆迁人家庭成员、房屋基本情况、房屋及装饰装修和附属物初评情况、补偿安臵情况等公众关注和迫切希望了解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公示和说明,最大限度得到被拆迁人的理解、支持。
拆迁安臵方案公开。每个拆迁项目的安臵方案必须经拆迁主管部门论证后,公开征求被拆迁群众的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进行修改后,方可实施。
补偿安臵结果的公开。拆迁补偿安臵结束后,就分户补偿安臵结果、安臵房的选择结果、享受住房保障户情况、特殊困难户安臵情况等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三、以保障拆迁群众权益为核心,综合平衡拆迁各方的利益分配,确保群众在拆迁中得到最大实惠。
一是确保拆迁群众的居住权益不受损害,确保拆迁群众的现有居住面积不减少。我市实行拆迁安臵方式转变后,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内的被拆迁群众将实行安臵房安臵,为了保证这部分群众的居住权益,我们对选择安臵房安臵的,以合法实有面积实施安臵房的产权调换,安臵面积超过应安臵面积10平方米以内的,按安臵价给予优惠;对实行划地建房安臵,我们采取按市场价格对其房屋进行评估补偿,易地重建,从而保证了拆迁群众的居住水平不会因拆迁而降低。
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时,按当时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补偿。
二是确保拆迁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在拆迁过程中给予群众相应的经济补偿。给予每月不低于800元的临时安臵补助费;因拆迁在过渡房过春节的给予8000-10000元春节补助;被拆迁户在签订拆迁安臵补偿协议后规定的时间内腾空房屋的给予2000-15000元不等的奖励。
对实行安臵房进行安臵的拆迁群众按其合法实有面积给予1860元/平方米的经济补偿(货币安臵补偿金),确保群众拆迁后能买到相应的安臵房。
同时对选择货币安臵的,给予被拆迁房屋合法实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400元的奖励;选择安臵房安臵的,给予被拆迁房屋合法实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
三是注重了特殊困难家庭的保障,对应安臵面积低于80平方米的,按80平方米进行安臵;经相关部门确认的低保特困户家庭,履行审批公示程序后可无偿安排80平方米的安臵房。
四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确保被征地拆迁农民的生活有保障。免费为被拆迁群众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并享受创业优惠政策。
五是被拆迁群众迁入安置小区后,在原村组土地补偿费分配时,依法享有原村组农民的同等待遇。
四、以建设高标准安置房为重点,引导群众选择安置房安置,确保安置方式的顺利转变。
我市今年计划新建拆迁安臵房50万平方米,在安臵房的规划选址、设计方案、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都严格按照商品房的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纪检部门全程跟踪监督,各建设单位并派专人负责。目前主城区先期开工建设的中扬康居苑,占地185亩,总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1648套,该安臵小区的地处市区黄金地段、方案设计标准是扬中目前最好的居民小区。一期工程7.69万平方米,352套安臵房将于年底竣工交付,各镇区的安臵房也正在建设中。
五、建立拆迁矛盾化解机制,妥善化解拆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针对拆迁工作矛盾多,问题多的特点,我市积极推行“三多促三少”的举措,坚持重心下移,努力化解拆迁矛盾。
一是“多下访促少上访”。对拆迁工作的热点、难点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明确重点,相关部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重点案件情况,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可能形成的上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是“多热心促少热点”。热情接待来信来访群众,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坚持正确引导,耐心解释,及时答复;
三是“多解释促少误解”。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力争尽快解决;因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无法解决的,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避免其因对法律法规、政策的误解而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通过建立完善信访沟通和协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提前化解信访苗头,有效防范了因拆迁而引的群体事件的发生。
四是对部分不支持拆迁群众,为了不激化和扩大矛盾,我们采取暂缓推进的办法,钝化矛盾,通过大量的说服、解释,慢慢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是对个别在拆迁中蛮不讲理、漫天要价的,我们依法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由法院进行调解和裁决,以求在执行中达到和谐拆迁的目的。
因为我们在拆迁工作中采取了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多项举措,到目前为止,我市未发生一起强拆案件。
第二个问题:我市目前在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拆迁过程中,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把握拆迁政策,加强对拆迁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但拆迁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拆迁难仍然是困扰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
一、我市目前的拆迁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拆迁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做的还不够扎实。尽管我市的稳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但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部门众多,评估内容千头万绪,加上个别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漏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拆迁信访和上访时有发生。在拆迁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关注了可能出现的群访、越级上访的控制,但个别群众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解决,而不通过正常渠道和途径,动辄以越级上访要挟政府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我市群众根深蒂固的别墅情结,部分群众钟情于划地建房,对转变安置方式不理解、不支持,加大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与补偿条例》及我市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拆迁安臵方式,推进居民集中居住的意见”的宣传工作不够深入,绝大多数群众对“意见”的主要精神还不理解,导致部分群众对有关政策的片面和错误理解,致使拆迁工作难以开展。
二是对极个别在拆迁工作中,漫天要价、蛮不讲理的被拆迁群众缺乏有效的司法措施,加之目前媒体对拆迁过程中片面和失实报道,甚至干预拆迁的正常进行,对拆迁群众起到误导作用,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部分拆迁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拆迁协商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吃不透、拿不准,特别是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与补偿条例》颁布后,有关部门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对其文件精神实质还没有真正理会,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
二、我市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中,拆迁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更好地解决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克服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当前拆迁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程序。通过风险评估,看征地拆迁工作是否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会引起群众的严重不满,是否会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见和论证,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效促进拆迁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进一步加大拆迁安置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拆迁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纠正群众的片面认识。了解法律法规,熟悉权利和义务,是推进拆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拆迁安臵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把法律法规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支持拆迁,一是要加强拆迁法律的宣传教育,要向被拆迁范围的群众公示有关政策资料,加深参与拆迁工作的干部对进行相关的政策学习和理解。二是要加大《物权法》、《条例》的宣传力度,让群众充分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的真正涵义,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三是要进一步宣传我市目前的具体政策和安臵方式,特别是要重点宣传转变安臵方式后,市委、市政府给予被拆迁群众的相关优惠政策等等。
3、规范落实公众参与,真正体现决策民主。当前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贯穿房屋拆迁补偿全过程的一条主线。一是房屋拆迁决定征询公众意见。通过媒体、公告,发放征询意见书等形式,对拆迁的范围、目的、依据等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听取各界反应。二是房屋拆迁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房屋拆迁部门拟定拆迁补偿安臵方案,通过媒体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根据征询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拆迁补偿安臵方案。三是由被拆迁人公开选择房地产评估机构,充分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
2011年10月13日
第四篇: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加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
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加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
设——专访中治办主任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
中央综治委是协助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常设机构,是推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怎样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综治部门作用 完善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问:为什么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综治部门在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冀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综治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协调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综治部门在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要运用自身优势,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不仅在人、财、物的保障方面要加强,而且在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要有所突破。这些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没有党委的统揽协调、组
织领导是难以推进的。因此,突出党的领导就是党委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局工作中。
各级综治委(办)作为党委政府管理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主要是为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当好参谋、做好助手,找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和定位,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组织、协调、推进社会管理的职责。
2010年10月,中央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全面启动了试点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是对重点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去年,中央综治委会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确定了16个试点城市,分别对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青少年等群体开展教育帮助和犯罪预防试点工作。
同时,综治部门深化平安创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综治委(办),机构进一步规范,力量进一步加强。在2010年的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调查中,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86.24%,比2009年略有上升。
今后,综治部门将更加注重发挥各级综治委(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完善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 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
问:面对新增的社会矛盾纠纷,我国建立了怎样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从而化解纠纷维护群众权益?
陈冀平: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目前,“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协调解决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政法综治部门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发挥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特别是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整合力量和资源,“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大调解”还加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不同方式的衔接配合,充分运用教育、疏导、说理,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对于重点领域和多发性的矛盾纠纷,还加强了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黑龙江、安徽、湖南等地推广建立县、乡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明确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北京、吉林、江苏、四川等地建立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各类专门调解组织;湖北、福建等地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积极做好劳动争议调处、维权服务等工作;山西、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甘肃等地出台指导意见,按照“调解优先、全面调解、司法支持”的原则,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更重要的是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公众参与,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还要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服务与政府组织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的社会管理工作者队伍,加强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综治协管员、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社区“五老”人员和党团员等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在群众和政府组织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严格责任追究
问: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在重大决策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过程中如何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陈冀平: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决策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这一工作机制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关键是如何畅通群众意见和诉求表达渠道,尽可能充分反映大多数群众的真实意见。
要着眼于源头预防、源头治理,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建立严格评估程序,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出评估,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要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综治部门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的平台作用,推行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工程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意见,尊重民意,维护民权。
同时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对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没有组织评估,或者不积极运用评估结论,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引发不稳定问题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十分紧迫 加快推进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
问:当前维护社会稳定还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综治部门将如何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陈冀平: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矛盾纠纷呈多发多样态势,主要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等方面;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仍然较突出,特别是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治安重点地区社会管理服务不到位,治安安全隐患突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一些治安形势复杂的地区、一些重要基础设施没有严格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缺乏有效安全防范机制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后一段时期,中央综治委将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以社区为依托,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推行居住证等“一证通”服务管理措施;抓好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重点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必送措施,解决好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人员”的救助帮扶问题;全面总结社区矫正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推动综治工作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延伸;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网上舆论引导;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灵通、共建共享;加强社会管理法制建设,促进依法管理。
各地和各综合试点地区还将建立专兼职的社会管理队伍,大力加强和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社会治安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第五篇:如何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浅谈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加快健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为什么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大潮,也不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交融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形态、个体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建设和管理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员相对封闭固定、群体利益平均的模式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户居分离,个体的社会属性不稳定,经济多元化,群体利益差距扩大、搏弈加剧,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呈现多样性、复杂化、强度大、易扩散的特点,而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更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过去那种单位出面协调、集体进行商量甚至请德高望重老同志出来做工作的方式很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水务工作作为政府为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平台,只能解决群众日常关注涉及到的问题,对许多并不属于法律调节范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及群众利益诉求也是无能为力的。就大局而言,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问题、调节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机制,这种机制必须由党和政府主导,这是基于:
其一、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目标是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代表并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如此,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能够引导群众凝聚力量,团结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也是我们党书写光辉历史篇章的力量源泉。
其二、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理应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服务人民群众,政府工作也必须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在制定政策、健全法制、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矛盾利益冲突中,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三、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性要求是始终保持先进性,而先进性的标志之一,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现实当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还比较突出,不但数量大、影响面广,有的矛盾还很尖锐,如决策、政策制定不深入调研,广聚民意,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背离群众利益,引发群众抵触情绪;有的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克扣政策,直接侵害群众利益;有的不依法履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致使以权谋私乃至“三乱”问题滋生;还有诸如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作风粗暴、推诿扯皮等等,既损害群众利益,又败坏党和政府形象,这与先进性要求、与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背道而驰,必须通过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建设来加以解决。
其四、这也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不二选择。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在政治格局中居于核心和领导地位,党除了国家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是利益格局剧变还是调整,只有党才能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他任何组织都做不到这一点,而主导作用本身就是领导作用的体现。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今天,利益格局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等纠集、碰撞,只有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才能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权衡比较,从法规、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上去把握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一手抓好改革发展,一手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如何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也就是要建立畅通的群众诉求渠道,使得群众意见建议和自身利益要求能透过合法的管道得到表达,并为党和政府所了解和掌握。诉求管道的通畅,一方面可以舒缓群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知民情、解民意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问题;二是要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也就是对群众提出问题的解决机制,是对群众呼声的响应,这种响应包括多种形式,如个案性问题的解决、工作的改进、政策的调整等等,其结果一方面可以提升群众的向心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今后的社会管理中少走弯路。表达机制和保障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一)关于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健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要遵循便捷性、完整性、有效性的原则,便捷性是指诉求渠道的便捷通畅,低成本;完整性是指能够全面准确收集情况,即所谓兼听则明;有效性是指群众诉求能够到达相应的层面,并获得响应。在表达渠道的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成果和大众化的方式,在保留原有信访主渠道的同时,创新融合,综合与专项并存,开辟出多样化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要继续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构建大信访格局。长期以来,信访部门代表党和政府,在听取群众意见、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群众的怨气,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及表现形式的变化,信访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比如:信访工作如何改进运转机制、提升有效办结率和工作效率;信访如何与网络及媒体联结,实现信息化;如何与其他的诉求渠道相衔接,实现网络化;如何实行走出去、沉下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如何整合分析信息,提前发出预警、提出建议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的独特作用。政府各部门和各群团组织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工作领域,涉及的人员群体对象范围也相对是固定的,具有政策业务熟悉、人员情况熟悉、联系沟通相对容易等比较优势。要发挥这种优势,在部门、群团组织与特定的群体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和经常性、互动式的沟通管道,并作为大信访的一个组成部分,收集特定群体的意见建议、受理他们的诉求、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及时转达和反映。
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进行政策解读,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判读不正确而引发的上访,引导广大群众采取正确的方式,合理合法有序表达诉求并保证渠道畅通;要特别重视并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报刊、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信息表达作用,关注舆情、及时回应,并采取合法有效措施予以引导,防止幕后推手兴风作浪;要建立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和巡访制度。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要包干包点联系群众,带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做出表率和示范;开展专职巡视(巡访)活动,动态性了解和收集有关反映,以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
近年来,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行了不少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市委市政府开通“12345热线”、“市长热线”等,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市纪委开通免费信箱、举报绿色通道,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领导下访制度,大大方便了群众;在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过程中,除了评议代表要深入基层走访外,还组织政府部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并督促整改;市政府纠风办与市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共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关于健全群众利益的维护保障机制
健全群众利益维护保障机制要遵循及时性、针对性、权威性的原则,及时性是指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要及时做出反应,不能久拖不办或不了了之,从而激化情绪;针对性是指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追求解决一个,息访一片的效果;权威性是指提出的解决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措施办法要有保证并切实可行,而不是临时应付。为达到上述效果,必须从多层面、多方面来做出努力。
要建立权责对应的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责任制是维护群众信访权益的根本保证,也是群众诉求得到解决的必要保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主要是要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责任分工、部门协调、考核评估等制度,形成党政领导负责、信访部门牵头、部门分工协作的解决群众诉求工作机制;同时强化信访工作问责制,明确信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做到对上访群众热情接待、坦诚相见,从登记、解答、处理到反馈和建档,整个过程都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程序管理。同时,为强化问题的及时解决,要赋予信访工作部门相应的权力,如督办权、协调权、考核权、建议权等,以协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合力解决信访问题,并予以考核评价,防止信访机构仅仅成为“收发室”“传声筒”。要始终把解决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信访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及时促成矛盾化解,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要建立维护保障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利益分配矛盾冲突增加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调节和化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党和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作用,充分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利益约束、调整利益导向,促进社会财富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充分考虑和维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使用税收杠杆、进行房地产调控、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工资协商和增长机制、工伤和劳动保护制度、价格调节和补贴制度等都是这方面的例证;要引导和鼓励通过诚实合法的途径获取正当利益,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大力倡导扶贫助弱的良好社会风尚。
要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和群众维权机制建设。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调解力量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格局,建立起从矛盾纠纷预警、受理、交办、联办、督办、跟踪、回访各环节相衔接、规范有序、全程通畅的快速调处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要大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各级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基层司法组织、法律援助等机构都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为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加大维护群众利益监督检查力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保障民生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中发现问题,纠正违纪违规行为,提出改进建议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一个时期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采取阶段性专项集中治理措施,遏制和纠正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如近年来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专项清理、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政策落实、查纠了违纪违规问题、规范了行为、健全了监管机制,有效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对党政机关工作及干部素质提出的要求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和党政干部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才能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群众利益的需要。
要增强群众意识,提高预测判断能力。“一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才能有助于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做好群众工作,在处理涉及群众权益的问题上不至于迷失方向。同时还要提高预测判断能力,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又能防止问题的升级。是主动还是被动地维护群众权益,体现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否健全。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必须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当前,要把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尽早、尽快、尽量推动矛盾与问题的消解,努力在分析、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等不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体察民情民意、民之所愿所求。尤其是在作决策、定政策、出规则的过程中,更要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通过听证会、政策咨询会、说明会,重大民生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实行建设前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意见,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切实可行、更贴近广大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达到从源头上防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发生的目标,同时也为政策的顺利施行创造好的环境。
要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力操作力。应该说,国家在制定政策、出台有关改革措施时是十分慎重的,经过了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也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比如在征地拆迁和企业改制方面;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还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如强农惠农政策、城乡低保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在改善民生、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执行不到位、违规操作、截留政策甚至违纪违法现象,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些矛盾和问题就由此引发,因此,增强广大干部的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力操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从执行层面上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
要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用法规、制度、纪律来约束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的逐利欲望,解决以权谋私、部门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至上、趋利而为等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二是要通过作风建设解决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欺压群众、漠视群众疾苦等伤害群众、毒化党群干群关系问题;三是要强化机关效能建设项目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等贻误群众、不认真履行职责问题。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序有效的监督,让群众评价机关工作,严格奖惩考核、强化行政问责、严查害群之马,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不断适应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结束语
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考验。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各方面本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态度来积极支持、协调和配合,同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也是一个创新实践、探索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能伴随发展而发展、实践的深入而日臻完善,对此,应充满期待和信心。但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和政府主导的原则不动摇,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