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夹竹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夹竹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现根据《公安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我们对照考核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90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
自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中,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相关规定为信息技术人员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任命了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安排了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学校制定了教师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考核措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之中。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20分。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进行。
学校自创建均衡教育发展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到专款专用。2017年我校就投入万余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逐步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我校所有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能做到维修及时,专用设备做到无挪用现象,并且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或网络故障问题,能正常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公共电脑方面,全校共有办公电脑约40余台,机师比约相对不足。
学校于2014年配备的各种教学终端设施完好率均在95以上,其中“班班通” 设备运行维护经常,教师备课电脑使用次数多,老师使用频繁,熟练。
学校的网络建设逐步规范化,每学期期初,学校会组织专人对校园网络进行维护,保证教室上课畅通无阻,随时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正常需求。
另为宣传我校,特在网上申请了学校专门的网站,并适时更新网站内容,努力利用网络宣传我校。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19分。
三、应用推动教学,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授课、学生学习成绩的核算、学籍管理、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方面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本学期,我校制订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研、上课的电子备课制度,并严格检查教师按规定参加上述活动的各种记录,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我校在上周申请了所有老师的云平台应用空间账号密码,预备本周下发给各位老师申请好云平台应用空间。本学期已经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任教学科的整合、课件制做、网上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的注册及资源应用等,有力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收集了很多老师的课件,但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收集办法。
本项指标共10分,自评得分10分。
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学校安排老师做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校园网信息发布、网络软硬件维护、教育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并负责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定期培训。目前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基本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培训活动,我校专任教师100%已经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这标志着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逐步升级提高,也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在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可以经常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基本能自制简单教学课件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正常授课,多媒体使用率很高。每位任课教师在办公电脑中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存放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微机课正常授课并坚持正常授课到每学期末。保证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计算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项指标共40分,自评得分31分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关注下,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教师都摒弃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乐于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老师教学有激情,学生听课有热情,教学效果空前。
五、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需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倍努力,敢超先进。我们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奖惩考核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添置,配置符合标准的专门的资源服务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分门别类存储我校各部门信息资料,做到积累丰富,能够快速方便的检索查找,保证在教室内可以随意调用。
总之,对已有的经验,我们将继续保持,对新的挑战,我们充满信心,力争以创新求发展,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夹竹园小学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第二篇:茅箭区二堰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茅箭区二堰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现根据《十堰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我们对照考核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86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
自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以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中,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自创建均衡教育发展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到专款专用。2013年我校就投入2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逐步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本项指标共12分,自评得分10分。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进行。
自均衡教育创建以来,在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了十余个功能室,其中就包括能同时供50名学生上课的微机室,全校机生比不低于1:10。每个办公室、科室都配置一到两台办公电脑、打印机一台,每个教室都已安装“班班通”,现如今在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我校的校园网与实验教育城域网相连,网络安全程度高,无网络拥堵的情况。在校园网中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学校教师的办公电脑都以学校网站为主页,积极应用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的功能,达到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学校由网络信息专管员负责在校园网上传我校最新资源快讯等,让更多的教育系统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动态,初步实现校际间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到校光纤带宽为20兆,所有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能做到维修及时,专用设备做到无挪用现象,并且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或网络故障问题,能正常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公共电脑方面,全校共有办公电脑约20余台,机师比约为1:3,略有不足。
本项指标共24分,自评得分20分。
三、应用推动教学,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授课、学生学习成绩的核算、学籍管理、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方面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本学期,在区局领导的支持关注下,我校制订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研、上课的电子备课制度,并严格检查教师按规定参加上述活动的各种记录,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由于我校是十堰教育信息化应用云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学校,上学期我校教师就全部开通了自己的云平台应用空间,本学期全部开通自己的辅导工作室,并有部分教师传上了自己的微课视频,我校一名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十堰市第一届微课大赛,就是通过云平台上传的参赛作品。而且,我校上学期还向市教科院申请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体、音、美等综合学科的应用》。通过这种利用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协作工具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未来一定能有效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还计划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任教学科的整合、课件制做、网上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的注册及资源应用等,有力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部分教师在云平台上传了自己的微课或教学视频,但是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收集办法;而且我校教师上传的微课和示范课例数量还不是很多,学科跨度还比较单一。
本项指标共44分,自评得分38分。
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学校安排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做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兼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校园网信息发布、网络软硬件维护、教育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专业素质高,业务熟练,并负责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定期培训。目前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基本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培训活动,我校专任教师100%已经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这标志着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逐步升级提高,也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在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可以经常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基本能自制简单教学课件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正常授课,多媒体使用率很高。每位任课教师在办公电脑中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存放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能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并坚持每学期写一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微机课正常授课并坚持正常授课到每学期末。保证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计算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18分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关注下,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如今,我校成立了公文流转中心、信息下载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都摒弃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乐于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老师教学有激情,学生听课有热情,教学效果空前,教学成绩突出。
五、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需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倍努力,敢超先进。我们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奖惩考核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添置,配置符合标准的专门的资源服务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分门别类存储我校各部门信息资料,做到积累丰富,能够快速方便的检索查找,保证在教室内可以随意调用。
总之,对已有的经验,我们将继续保持,对新的挑战,我们充满信心,力争以创新求发展,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茅箭区二堰小学 2014年10月12日
第三篇: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基于信息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自2005年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就颁发了《浦东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5——2007学年)行动计划(试行)》,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目标。我校根据计划书制订《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并明确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目标,围绕数字化校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学校现有学生1338名,35个教学班,79名教职工。学校外部办学环境不断优化,校内绿树常荫,鲜花常开,文化积淀不断浓厚,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地不断提升。学校是浦东新区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浦东新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新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校。良好的教育氛围,科学的管理机制,加上浦东新区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学校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评估概况
学校接新区教育督导室将对我校进行信息化工作专项评估的通知后,随即召开行政人员和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人员联席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明确此次专项评估的目的、意义、要求,理清工作思路,作出总体部署。
评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广泛组织教职工学习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方案,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自评过程,主动积极接受新区有关部门的专项评估工作指导,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明确职责任务。第二阶段:信息收集处理阶段。各评估组参照评估要点,多渠道、多方法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撰写相应的《二级指标自评表》,撰写时既有事实判断,又有价值判断;既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与经验,又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第三阶段:综合报告阶段。学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从学校发展的整体角度,对专项评估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判断,完成学校自评报告,报告经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送教育督导室。第四阶段:接受评估。积极配合、协调,确保新区评估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专项评估工作的总结,认真研究落实区信息化专项评估的有关意见。
二、自评结论
学校自评小组根据评估指标,结合学校数字化建设工作现状,对学校教育信息 1 化工作作了全面自评总结。我们认为,学校以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总思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线,从科学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师资校本培训、强化实践活动为操作手段是有效的。主要成效表现为:
1.学校内部管理
以学校门户网站为平台,实施‚一站式‛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文件、要求、活动安排等在前台网页公布,后台体现内部条线数字化管理,如:‚教务管理‛、‚教学中心‛、‚工作中心‛、‚成绩中心‛等,实现了‚文件传输‛、‚通知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成绩分析‛、‚学生成绩跟踪‛等的网络化,初步实现了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化及无纸化管理。
2.教师专业发展
以校本研修平台为载体,实施网上校本研修。学校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包括‚教案范例‛、‚视频课例‛、‚视频案例‛、‚教师日志‛等栏目,有视频研究课,主题视频片段,根据学校教学重点及教学中共性的环节进行研讨。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上传,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扎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3.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四年发展规划,以文兴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网上创建了‚在线投票系统‛,开展了‚班级网页总结性评价‛、‚唐镇小学2008‘十佳好事’网上投票‛、‚唐镇小学2008‘十大新闻’评选‛、‚2009唐镇小学‘阳光教师’评比‛等活动,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共同参与,对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校本资源建设
创建了功能较为强大的校本资源平台,有较详细的学科、年级、类型和格式分类,有按学科、年级、类型和格式检索以及搜索和高级搜索项,操作便捷。教师上传资源的积极性高,通过积累资源、共享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
5.现代技术应用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学校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每学期组织校级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使 2 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社区、家庭联动
学校数字化平台,学生、家长可通过登陆后台,查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动态成长轨迹,参与班级博客网站的交流以及‚投票系统‛参与学校相关内容的讨论等。
学校自评分数87分,自评定性为良好。
三、主要经验与特色
1.领导重视 合理规划
组建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抓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学校信息工作,每学期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研究主题、课堂教学整合等,为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作出全面规划。
2.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在新区社发局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完成了现代化教育环境的构建,‚校园通‛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校园网覆盖所有办公与教学楼。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到位,现学校拥有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远程教室、语音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普通多媒体教室35间,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多媒体教室5间,每间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生均比例为13.8:1,师均比例为1.01:1。
学校在社发局统一配置的前提下,每年增大自筹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不断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2006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150386.6元,2007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99164元,2008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147760.5元,2009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96953元。2008年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改版了学校门户网站,构建了学校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班级博客网站系统、网上投票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校本研修平台等,2009年,改版了校本资源平台、建设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同时,每学期配置足量的‚二期‛新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
3.制度健全 扎实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唐镇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唐镇小学远程 3 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唐镇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唐镇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唐镇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唐镇小学音乐教室使用规则》、《唐镇小学美术教室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教师培训 提高能力
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远程教育教室如何使用的培训、‚浦东新区教育专网运用‛的培训,组织了‚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 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教师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培训‛等。每学期聘请有区、署关专家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课例撰写等进行辅导,聘请金英小学、六师附小、王港中心小学等老师来校作运用讲座,为技术服务于教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2008年9月更新、改版了学校校本研修网络平台,08年12月,实施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网络版,教师能认真参与,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为教师专业的成长留下了扎实的足迹。09年,改版了学校资源平台,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5.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 4 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加强课件(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广大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制作课件活动,有66名教师从自己制作的课件(课例)中选出最佳作品参与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课件(课例)比赛,在校园网上进行评选,从中筛选出10位教师的作品为获奖作品,在教师会上逐一说课展示。通过这样的练兵活动,教师们制作课件(课例)水平明显提高,多位教师的课件作品在比赛中获奖,3位教师的作品:《珍珠鸟》、《行进到普罗多里亚》、《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入选浦东新区教学资源数据库,学校教师优秀作品入选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制作课件,参与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评比。上学期收到教学反思70篇,其中13篇选为教学反思集萃中,教学个案200多篇,其中6篇被评为学校优秀个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论文,经验文章66篇。张琼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促我专业成长》在《浦东教育》2008年第1期中发表;张琼老师撰写的‚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乐于上英语课‛方案在上海市教育学会组办的第二届‚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优秀方案评选中获鼓励奖;张琼老师撰写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在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上发表;姚洁瑛老师撰写的《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效应》,张琼老师撰写的《英语课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王洁老师撰写的《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均在《浦东教育》2008年第6期中发表。通过教科研活动,教师们不但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促进平时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提高。
6.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w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镇、教育署等各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还有三位学生制作的电 5 脑小报分别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1位学生的作品入选浦东新区学生作品数据库。
优化整合,谋求发展。利用双休日对学生家长进行‚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通过‚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努力提高家长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谋求学校整体发展。我校唐敏、余凌风老师荣获‚百万家庭网上行‛区优秀培训教师,学校(第172教学点)被评为新区优秀教学点。
7.数字文化 促进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努力构建校园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各办公室电脑联网,数据传送网络化,积极推进管理过程无纸化。同时,逐步建立唐镇小学教育、教学资料数据库,创建学校网站,建立学校网站管理网络,加强与社会的信息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学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上不断进行深化。2008年6月对原有学校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版栏目涉及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校务公开、党务工作、课程教学、教育科研、德育之窗、雏鹰天地、家校互动、教工之家和资源库等。同时,学校主页上链接了新区教法院教研部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平台、‚浦东教师研修网‛及‚新区教发院资源平台‛,使教师能更方便地进入相关平台,为教师参与网上研究,查找资料提供了便利,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新增设了‚校本教研平台‛,校本研修注重教学范例、案例的研究,强调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上传,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配合
开发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通知管理系统、教学质量分析系统、行为规范主题网站、班级主页博客系统等,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网络化、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同时,家长(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不仅能了解大量的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信息,还能与班主任进行网络交流、沟通,进入网站后台查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等第),并查看‚学生分析‛相应栏目内容。为广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6 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本地区属新区农村地区,近几年,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不满10%,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浦东新区唐镇小学
2009.4 7
第四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全校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结合我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教育现代化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的,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校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围绕各项评估指标及权重体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组织了自评自查,现将我单位的自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国办农村完全小学,现有学生1104人,教职工49人。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信息化的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教育信息化管理员及校委会成员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经过几年的探索。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方面学校已经建成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18间,学生电脑室1间,安装交换机8台,实现了班班通。计算机室有电脑51台,其中学生用机50台,生机比达到22:1。购置了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2台。
2.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建有教师Q群,方便教学生活的交流。外网于2012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实现了10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为此,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课件制作;(3)班班通维护管理。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网上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100%的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学校有电脑83台(含手提电脑2台),其中学生电脑51台,价值373500元;电子白板18套,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价值360000元;安装交换机8台,价值40000元;复印打印一体机15台,有大型打印速印机1台,价值45600元;摄像机一台、照相机各3台,价值14000元。共计833100元,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
三、资源建设
1.教育资源丰富
学校网络覆盖校内所有教育、教学场所,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结构。并且了电子监控系统。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按标准配有18间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100%,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2.信息资源丰富
学校构建开放性的校本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资源容量达100GB以上(视频以外资源容量达到35GB),并动态更新。
3.人力资源丰厚
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2016年教师参加山东远程研修的培训,达到全部合格以上等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现在,全校教师已经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师会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实现了教师电子化办公,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互动。
四、应用水平
1.课程实施有保障
学校贯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学校的信息技术现状,结合我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我校在三至六年级中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
2.管理服务有时效
学校始终把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点之一,常抓不懈。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网络文明规范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心智得以快乐、健康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
五、管理与服务
1.组织规划有序
学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面指导、检查、督促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
2.制度建设有效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使用规定》等。为了调动教师进行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热情和潜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3.经费投入充足
学校多年来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不断完善,学校进一步开发、完善校园网,初步建立了资源库,对原有的设施设备进行添置及更新,不断增加对教学软件的投入,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三年来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经费60万元,系统、应用软件经费和日常维护等经费投入5万余元。
4.维护保修及时
学校在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同时十分重视设备的维护工作。各类设备都有专职或职维护人员,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畅通。学校所有联网电脑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使学校的网络设备正常运转,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六、特设与创新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近一年来,我校老师撰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论文20多篇,近10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22位教师上传了“一课一优”课堂实录。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1.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2)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城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学生家庭有电脑很少,配置率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2.解决措施及建议
(1)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建设到位,合理设置。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微机室、并拟建图书室、实验室和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等。投入一定办公经费,配备实验器材、购置图书,购置实验课桌,为教师配备电脑,添置音、体、美、数学、科学等教学器材。
(3)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成立由吕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由校长室、信息中心、教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装备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教育装备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负责教育装备的管理保养及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服务,各教研组、教科室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将发挥优势,取人之长,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小学
第五篇: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节能常态化”的要求,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有效保障了县委县政府机关的安全、有序、高效运转。现将主要工作自查自评如下:
一、坚持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压实主体责任。
我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的领导,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
(一)履行领导责任。明确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紧抓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组织召开专题会议4次,抓好责任分解,班子成员和科室(中心)每半年向党组报告履行“一岗双责”情况,逐级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机制,完善党风廉政约谈提醒制度,确保主体责任全面到位、严格落实。
(二)坚持集体领导。在重大问题上坚定不移的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党内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实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始终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通过党组会议、周一例会等议事制度,通报有关情况,研究重点事项,部署阶段工作,涉及“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一律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邀请派驻纪检组列席或结果函报派驻纪检组备案。组织班子成员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经常谈心,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切实维护整体和谐增强班子凝聚力。
(三)落实制度建设。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找了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紧密结合后勤工作实际,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廉政风险排查、评估、预警等相关制度,查找廉政风险点32个,制定防控措施32条,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10项,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坚持教育引导,强化局自身建设。
(一)加强思想教育。制订完善2018年党组理论中心组、周一夜学、支部学习以及固定活动日等全年计划,一年来开展县第十三届党代会、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文件精神、党章党规党纪等学习活动20次,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等上主题党课15次,举办县法院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凤卧省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山门挺进师纪念园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进一步铸牢全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二)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及时调整、充实中层干部,今年以来一般干部提拔中层副职1人,先后组织2位同志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年轻干部培训班,发展正式党员2名。另外根据县委统一部署,选派2名中层正职到挂钩联系村任第一书记。
(三)加强工作考绩。制定出台《2018年局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局重点工作到各科室(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工作考绩的激励作用,树立凭工作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三、坚持克难攻坚,有效推进机关事务工作。
(一)注重资源优化,深化公房管理。公房管理一直是我局在全市的亮点工作,我们始终紧扣“资源整合”的要求紧抓不放,尤其是今年狠抓的三项任务。一是推进昆阳镇南门公房拆迁工作。昆阳镇南门拆迁是县重点工作,我局在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提前谋划,搬迁涉及拆迁机关事业单位共计16家,已安置到位;腾空出租公房9处,终止16位租户租凭合同,妥善安置退休老同志10人,下岗职工5户。签订公房拆迁协议2处,共计赔偿金额470余万元。二是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整改自查自纠工作。我局会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暗访督查6次。帮助37个单位完成了整改,通报了7家不达标单位。总体上各单位领导思想上比以往重视,以往老大难单位也开始重视落实整改工作,不过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单位还不够重视,整改不到位,填报数据比抽查数据小、有空桌无实际上班人员。三是推进危旧公房排查。全县危旧公房总共47处,其中昆阳镇有18处、鳌江镇11处、水头镇11处、萧江镇3处、麻步镇2处、腾蛟镇1处、山门镇1处。经鉴定C级危房20处、D级危房27处。总占地面积552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87.89平方米。另外在经营性公房出租方面,共公开挂拍35处,实际成交29处,成交金额820万元。在公房调剂方面,对文明办、科技局、科协、金融办、纪委、巡视组、县府餐厅等9家单位进行了调剂。在公房维修方面。大型项目5个,分别为原房管大楼、国泰宾馆、车辆检测站、昆阳镇昆鳌路50号(老卫生监督所)、县府餐厅和接待中心搬迁装修,总金额230余万。
(二)突出政策衔接,平稳推进公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是我局主抓的重点工作,今年严格落实各项新精神,公车改革稳步推进,公车管理日益规范。一是摸清家底抓车改。此次车改平阳县2018年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涉改单位共计397家,其中医院(含卫生院)31家,学校121家,机关事业单位245家。涉改人员13561人。涉改公务用车187辆,核销53辆,保留134辆(其中执法执勤用车52辆,业务用车39辆,特种技术用车43辆)。车辆保留比例为71.7%。涉改司勤人员共计108人,改革完成后保留88人。改革前平阳县公务交通总支出3296.48万元,改革完成后公务交通总支出2241.32万元,节约金额1055.16万元,节支率为32.01%。二是破解难题抓车改。早在5月初,及时组织召开了县车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公务出行保障、远程交通费管理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全方位开展政策研究、摸底调研、统计测算、方案制订等各项工作。县车改办在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车改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借鉴2016年我县车改经验,出台了《平阳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平阳县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倒排时间抓车改。制订了车改工作进度安排表,以目标任务倒逼工作落实。6月底取消车辆就地封存停驶;7月份一律取消事业人员过渡性公务交通补贴发放,实行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的保障办法;10月完成拍卖、报废处置和司勤人员安置。11月底前完成“一张网”平台软件、硬件建设。四是车辆督查抓车改。通过查询全县公务用车行车轨迹以及实体查看等方式,发现部分单位存在公务用车未定点停放、非工作时间用车、未经审批出县域等问题。县车改办已对39个机关单位及镇(乡)政府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做好情况说明并送交本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同时约谈了部分单位相关负责人,要求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三)创新工作机制,节能管理再升级。一方面,紧扣标准抓常规。抓能耗统计,根据市局考核要求,2018年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水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03%、3.64%、7.5%,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宣传拓面,以“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为主题,开展节能宣传进机关、进广场系列活动,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礼品500余份,现场咨询解答150余人次,营造节约能源、低碳出行的良好氛围。抓垃圾分类。针对大院内机关单位,设置5组分类垃圾桶和4组太阳能分类垃圾桶,在每个楼层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桶,共计90个。针对县各机关单位,下发了《平阳县行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县执法局开展垃圾分类督查,对22家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截至目前,全县机关单位垃圾分类覆盖率80%。另一方面,拓展思维抓创新。抓节能示范点建设,完成1家省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县法院),完成1家市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县教育局),完成1家机关单位能源审计(县水利局)。抓节能监管。多次联合县经信局对全县部分机关单位开展夏季空调温度使用情况等节能专项检查,并对鳌江镇行政审批中心办公室等多家单位办公室部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进行了通报。
(四)灌输服务理念,后勤服务深入人心。今年我局以“机关后勤无小事”为理念,积极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大建大美等县委县府重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如做精会议服务,加强了会务人员培训和管理(练形体,练走姿、站姿、规范动作等),全年服务县委、县政府各项会议活动1900余场零失误。特别是县府小礼堂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会议效率。做细公车服务,从车容车貌、行车礼仪、文明礼貌等各方面入手,提升服务水平,公务用车主、副平台共派车服务1.2万余次,其中主平台约0.5万次,副平台约0.7万次,行车130万公里无事故。做强餐饮服务,在外部环境上,今年县府餐厅搬迁至党校,重新装修以及购置厨房设备(包括厨房内部监控系统,菜价显示系统),极大提升餐厅就餐环境和就餐体验。在内部管理上,严格卫生安全检查,稳定菜肴价格和丰富菜肴品种,提高菜品质量,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就餐需求,提高机关干部就餐满意度。做优大院环境,在大院保洁方面,每月开展两次大院环境整治,做好大院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五)严格执行制度,大院管理卓有成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保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了《县府大院来访人员登记制度》、《车辆出入停放管理规定》、《监控室管理制度》,并将各项制度逐条予以落实,压实责任。二是加强大院出入管理。车辆出入方面,更新置换700多张新的车辆通行证。人员出入方面,新增两台人脸识别机(注册人员2800余人)。同时做好登记、监控跟踪,全年共接待10000多名访客,各级组织明察暗访无发现问题。三是加强信访维稳。各岗位联动配合,全年共接待信访38批次(其中大型上访10批次),共计 2000多人次,无发生重大纠纷冲撞大院事件。四是加强消防管理。定期开展县府大院消防隐患检查,重点对县府餐厅及大院配电房的隐患排查,以减少大院内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