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ME仓储规则与垄断套利
LME仓储规则与垄断套利
目前,嘉能可、托克等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都已进入了中国的仓储行业。而今年6月份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暴露出了中国仓储行业的众多不规范操作,而行业亟须进一步的强化监管。最近有消息称,高盛欲趁商品骗贷**进军中国仓储业,谋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税仓库的城市设点,与其他国际仓储公司在中国寻找代理不同,高盛将直接管理在中国这部分业务的运营。
自2012年底大手笔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后,香港交易所集团(下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清静日子就到头了,忙于收拾LME仓储陈规留下的烂摊子。由于卷入投行幕后操纵大宗商品价格的质疑中,LME不得不加速仓储体系改革,其新规于2013年11月问世。改革受到了金属消费商的欢迎,但也遭到金属生产商的激烈抵制。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就与LME闹上了法庭,要求撤回新规。
8月6日,港交所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盈利23.67亿港元,同比增长1.68%。LME面临的两项诉讼令港交所的法律费用飙升。其中就包括英国高等法院今年3月裁定,俄铝对LME仓储政策改革提起诉讼并最终获胜,及美国就LME及其母公司LMEH在仓库市场涉及锌价的反竞争及垄断行为的新集体诉讼。
目前与俄铝的官司还在继续,英国上诉法院小组7月30日宣布,在推翻或是维持之前裁决的问题上“保留判决”。最终判决可能要等到10月初。由于英国高院裁定LME的改革“不合理也不合法”,这使得LME的改革进程出现停止。不过,市场人士表示,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否则仓储问题将直接影响LME与现货市场的紧密程度,而与现货市场的紧密程度下降会直接影响该交易所在全球金属市场的地位。套利已成灾
LME是一家与现货市场联系紧密的交易所,通过在全球各地建立金属交割仓库网络,为投资者的交割提供足够的便利性,保证交割活动快速有效地进行。金属生产商、贸易商和终端消费商都可以利用LME的系统来进行各项活动,而仓库运营商将这些市场参与者联系在一起,保持和维护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稳定。
LME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却为何沦落到官司缠身的境地?
根据LME此前的规定,在一个地点持有超过90万吨金属的仓库公司,每天的最低交付量为3000吨,LME仅仅设定了最低交付量,而无其他的要求,因此仓库无需运出超过该数额的金属。由于规定存在“漏洞”,即便在有色金属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金属消费企业想从LME市场拿到现货却需要排长队,人为制造了供应紧张的假象。
富宝资讯研究员陈晓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属铝是有色品种中排队交付时间最长的。”
在LME的一份报告中,最长的排队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年(748个自然日),主要涉及金属铝,这个仓库位于荷兰弗利辛恩港(Vlissingen),由嘉能可的仓储子公司PacoriniMetals运营;排队时间第二长的是位于美国底特律的MetroInternationalTradeServices的仓库,排队时间为683天,该公司隶属于高盛。
陈晓美进一步表示:“全球市场上一直有投行利用仓储进行套利的行为存在。更为关键的是,投行通过购买仓储公司,掌握了出货节奏。”
据了解,金属企业通常会将LME仓库中的现货金属按照一定的利率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而且多数金属企业为了争取更低的融资利率,通常会和投行签订结构性仓单质押融资条款,投行有权按照约定价格向金属企业购买现货库存,而这部分结构性的融资业务占到了LME仓单抵押融资的50%以上,这使得LME金属库存最终集中到了投行手中。
“虽然投行旗下仓储公司租金并不高,而且与投行签订融资协议可以拿到更加优惠的利率,但是这些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金属存入LME仓库后,投行却利用期现套利进一步恶化了价格扭曲局面。”一家外资银行旗下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投行可以赚取两部分利润:一方面,由于规定存在“漏洞”,金属在出库之前,买方每日都需要向仓库支付租金,因此仓库有意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拖延出货速度,而这些隶属于投行的仓储公司可以更长时间赚取租金。另一方面,投行持有库存相当于持有现货,在压低出货量、造成排队后,现货价格就会上涨。投行为对冲这部分现货库存,同时会在期货上持有空仓。这又类似于买现货、卖期货的期现套利。手握LME库存的国际投行还可通过对交易所库存(即显性库存)规模的操控轻易地左右市场供应增加的预期,如交易所库存增加,那么供应预期就是宽松的,期货价格就会往下掉,从而令空头获利。无论是现货价格上涨,还是期货价格下跌,投行都可以从中获利。
创纪录的LME铜、铝高库存和仓库外长达一两年的等候提货的队列引来了金属消费商的不满。多家美国铝消费企业(如Millercoors)因原料成本升高,而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投诉,并向法院提起诉讼,为此CFTC在2013年8月份曾展开调查。同时,在美国多个州,LME多次被列为大投行的共同被告,被指控涉及铝价及仓库市场中的反竞争及垄断行为。新改革在即
在监管的压力和金属消费企业的抗议之下,LME不得不重新审视仓库提货排长队的现象,拟出方案。
2013年7月1日,LME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批准LME仓储政策变化的意见征集》,3个月意见征集期结束之后,经过修订,新规于2013年11月问世。
此次仓储方案的核心是强制要求排队时间超过50天的仓库对外的金属交付量必须超过金属存入量。
该方案计算3个月之内一个仓库的入库金属量,如果排队长度导致有一些提货者等待的时间超过50天,那么这个仓库需要按照一个公式的计算释放出额外的金属。例如,假设某仓库目前根据要求每日出库量为3000吨,根据新的方案,该仓库每日出库的金属量必须比入库量多出至少1500吨。此外,如果目前该仓库的入库率超过了最低出库率,那么该仓库必须释放出超过的吨位。
其实,最初的方案仅覆盖了提货时间超过100天的仓库,在经过意见征集之后改为50天,以更大程度满足提货需求。此外,LME将采取行动,防止不合理的激励机制所导致的提货长队现象。
LME还表示,将会有其他相关的变化:新的透明度报告、建立现货市场委员会、持续致力于减少信息壁垒等;其将通过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现有的现货网络系统;将对仓库系统进行完整的外部物流审查,并审查仓储协议,发现并解决目前仓库系统存在的问题;将创建一个新的现货市场委员会,提高现货团体在LME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继续每隔6个月对仓储系统进行审查,而这个新成立的委员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LME已经开始清理仓库资格,2014年2月,LME取消了部分仓库认证资格,包括瑞士商品贸易巨头托克(Trafigura)旗下Impala公司运营的8家仓库,以及嘉能可旗下Pacorini公司运营的14家仓库。当然也有仓储公司申请了新仓库来弥补这部分空当。不过,LME新政很难两头讨好。像MillerCoors等金属消费企业希望LME彻底消除旗下仓储系统轮候出货的现象,希望LME可以立即实施进一步改革,使LME恢复全球铝价格发现的适当自由市场功能。
但如俄铝这样的生产企业,则提请法院要求LME撤销新规定。
富宝资讯研究员陈晓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修改规则后,LME库存将释放出来,升水(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将下降,铝价也将走低,对生产企业是雪上加霜,将被迫进一步削减产能,以实现新的平衡。”俄铝近年来亏损严重,2013年第三季度,俄铝收益同比下跌5.1%,至24.32亿美元,亏损净额由上一年同期的1.18亿美元扩大至1.72亿美元,去年前三季度亏损净额更是扩大至6.11亿美元。
陈晓美进一步指出:“对比3月3日LME铝的升水程度,8月1日该升水已经大幅下降。目前,期现套利空间已经很小了。”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方俊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推行已经使得市场预期改变,铝价下跌。”
与去年同期及今年第一季度相比,伦铝库存趋势性下降非常明显。截至8月4日,伦铝库存已降至495.45万吨。与此同时,第二季度国内铝库存也在减少,4月上旬达到高点之后,逐步进入下行通道,上期所铝库存从26万吨左右一路下降至21万吨左右。陈晓美表示,新规将使一些铝库存转移,如转移成隐性库存,显性库下降成为资金炒作的借口,此前铝价下跌正是这个因素的反映。但长远来看铝的供应压力没有消失,铝价长期仍要回归基本面。垄断是祸根
李峰表示,LME的“仓储危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行和大宗商品交易商热衷仓储业务时就开始酝酿。
2010年2月,高盛以5.5亿美元收购著名仓储公司MetroInternationalTradeServices(MITS);2010年6月,摩根大通以17亿美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桑普拉能源公司的合资公司RBSSempra的非美国大宗商品交易资产,包括金属仓储巨头HenryBath。LME仓储网络被“四巨头”所掌控,即世天威、Pacorini、MITS和HenryBath。这4家公司现在运营着505家LME注册仓库,占仓库总数的76%。2013年7月,从LME公布的全球认证仓库名单可以看到,在全球共有719个认证仓库,其中HenryBath就控制着77个,而MITS控制着112个。
除投行外,另两家仓储公司与现货贸易商有深厚联系。世天威被视为“独立”仓储业者,曾与实货贸易公司Raffemet之间有过复杂的集团关系。Pacorini则是商品贸易公司嘉能可旗下仓储公司。
2010年,LME的仓储系统问题初见端倪,引发了一些不满。对此,LME邀请外部机构进行独立评估,根据当时评估的结果,LME推出了若干规定试图解决仓库提货排长队的现象。这些规定包括提高仓库的最低出货率(2012年4月1日生效);提高镍和锡的出库率(2013年4月1日生效);从单个品种的角度对仓储公司提出额外要求(2013年4月1日生效)等。
但是这些举措并未解决某些金属在特定仓库提货时间长的问题。李峰表示,正是仓储的高度集中和垄断阻碍了改革。而行业分析师AndyHome担忧,这个问题目前依然是个阻力。自LME颁布新规以来,在这大半年中,高盛正计划出售旗下仓储公司MITS,目前还没有确定最后买家。瑞士能源贸易商摩科瑞(Mercuria)以35亿美元将摩根大通旗下包括金属仓储在内的现货商品部门收入囊中,该笔收购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行业分析师AndyHome撰文指出,仓库所有权持续向金属市场大户集中,或削弱LME仓储改革力度。截至2014年6月底,四巨头在整个LME仓储系统所占的金属储存比例近96%,Pacorini握有的份额最大,在总量为650万吨的库存中所占比重略超过一半。此外,还能看到更多投行的身影,如麦格理银行和OrionFinance拥有的ScaleDistribution也开设了新仓库,巴西投行BTGPactual的新仓储分支、巴克莱和钢铁贸易商Metalloyd联合拥有的ErusMetals也加入了混战,前者在美国的底特律、欧文斯伯勒,最近还在新加坡开设了仓储单元,后者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增设3个单元,达到6个。大贸易商也在增加份额,亚洲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来宝集团旗下的WWS是底特律第二大仓储商,目前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了安特卫普和荷兰的弗利辛恩。
AndyHome指出,有大宗商品贸易背景的、有投行股权的各类“关系”仓储目前仍在LME注册仓储单元占了62%,较一年前的64%仅小幅下降。
截至6月底,世天威拥有87万吨登记金属库存。其他独立仓储运营商持仓总计仅12.6万吨,多数手中根本没有库存。AndyHome认为,新规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还要看LME对新规的执行力度以及仓库是否会有新的应对策略。当2013年LME提高出库率时,仓储业迅速提高了租金以弥补金属外流增加的损失。外资在华设点
LME新规推行在即,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从严,让仓储公司在欧美大宗商品市场获取利润的难度加大,于是不少企业瞄准了中国市场。
高盛下属的金属仓储公司MITS,正在谋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税仓库的城市设点,与其他国际仓储公司在中国寻找代理不同,高盛将直接管理在中国这部分业务的运营。此前爆发的青岛港商品融资骗贷案暴露了中国仓储业管理的混乱。这场骗局致使青岛当地有近20家银行卷入铜等有色金属融资业务,这些金融机构涉足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融资额在150亿元上下。
有部分人士认为,青岛商品骗贷案给了外资仓储进军中国的机会。
不过,由于中国监管政策较为严格,市场人士预计,即使高盛能够进入中国的现货商品仓储领域,但很难成为中国规模巨大的商品期货市场的一部分。
2008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在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出台前,禁止境外期货交易所及境外其他机构在境内指定或者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以及从事其他与商品期货交割业务相关的活动。证监会2013年10月曾表示,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促进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目前境外期货交易所不得在中国国内设立或者指定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不过,证监会也表示,大宗商品仓储不是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投资的项目,外资可以从事这项业务。但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一般由交易所指定,其与交易所是合作关系而没有股权关系,因此不属于外商投资准入的范畴。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方俊峰指出,短期内高盛进入中国商品仓储领域也无法成为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目前依然不能在中国内地建立商品交割仓库。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机构控制的仓库名声并不好,在境外屡屡受到故意操纵商品价格的指责,这值得市场引起警惕。尽管监管竖起了围墙,但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对中国板块业务兴趣不减,嘉能可、托克等都已进入了中国的仓储行业。
“仓储是大宗商品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下游供应链的渗透程度将决定定价权,未来这块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国企业不能放松。”李峰表示。
第二篇:SHFE和LME铜跨市套利理论
SHFE和LME铜跨市套利理论
跨市套利是指在某个交易所买入(或卖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种商品合约的同时,在另一交易所卖出(或买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种商品合约,以期在有利时机分别在两个交易所对冲手中的合约获利。
由于存在地域、时空上的差距,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期货交易所存在合理的价格差异。一般来说,两个市场的价差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但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异常。在经济规律的调节下,差价最终又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跨市套利正是捕捉这种短暂的异常,运用期货工具将失真的价格差锁定,当市场恢复到正常时,通过平仓或实物进出口来获利。SHFE 和 LME 的期货铜有以下的关联性:类似的交割品质,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的同一品牌在两个交易所同时注册;不同地域的期货交易所,中国的上海、英国的伦敦;商品价格走势有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异常的差价最终会恢复。当不同的交易所对同一种商品的价格预期有较大的差异时,经济规律就会发挥作用,通过实物进出口来调节市场,使市场恢复正常。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两个市场的运行方向与周期非常吻合。所以在SHFE与LME 两个市场之间存在跨市套利的机会。
一、LME 与SHFE 之间铜的价差波动原因和传统的跨市套利机会
如同投资者关注国内铜市近远期合约的升贴水变化一样,LME 与SHFE 之间铜的价差同样会表现出偶发性和波动性,因为除了全球共同的大环境外,各地还有自己的小环境。通常情况下,由于我国是铜的净进口国,国内铜价相对偏高具有合理性,这可保证相对合理的进口利润。但从上海四个月期铜与伦敦三个月期铜的比价关系上看,这一状况并非是持续和一成不变的。如果SHFE与LME 出现价差异常,我们就可以在两个期货交易所同时进行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操作。当价差恢复正常时,平仓获利,这就是跨市套利。
方案一:价差高,国内价格相对于LME 价格偏高利于进口,抛SHFE 买LME。方案二:价差低,国内价格相对于LME 价格偏低利于出口,买SHFE 抛LME。时间周期上,两市价差恢复到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其所需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最多不超过三个月,主要是由实货贸易流动所需的时间决定。由于国内外的经济政策、会计和消费季节性等因素的差异,两地铜价差还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此处假设汇率、利率、财税等方面系统因素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时,大致的规律性如下:
1.每年春节前后。国内一般对节后消费抱有较高期望,消费方囤货备料,多头买盘信心较足;而进口商则由于春节前后时间仓促,资金相对紧张,无法准时到货,致使国内铜价明显高于伦敦价格。
2.每年6-7 月份。西方逐渐进入暑期休假,工厂消费减少,使伦敦铜价格相对下跌,而国内正值生产期,消费正旺,价格坚挺,高于伦敦价格。
3.每年12 月份。西方进入圣诞节长假,工厂消费减少,使伦敦价格下跌,而国内企业则在加班赶进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消费旺盛,价格坚挺。
4.其余的时间两地价差基本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但如果上述某一时间的进口量过大,也会导致国内短期价格相对偏低于伦敦价格。
5.套利的机会还来自于市场主力动向,偶然突发性事件等。比如LME 市场上基金的逼仓行为(如90 年代中期的住友事件);全球重要生产厂家的劳资纠纷与停产检修导致短期供应紧张或中断;我国打击进口走私导致废杂铜等原料短缺;进口铜的集中到货;SHFE 连续同方向停板后的斩仓盘集中涌现;主要产铜国智利等地的地震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等,都会为在两地运作的投资者或贸易商提供绝佳的跨市套利机会。
二、以实货流通为基础的套利理论基础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若价差达到一般贸易情况下实货进口盈利水平,则可以入市进行买LME 卖SHFE 的套利操作;若价差达到一般贸易情况下实货出口盈利水平,则可以入市进行卖LME买SHFE的套利操作。由于我国是铜的净进口国,一般贸易基本可以自由进口,而一般贸易出口目前要征收5%的出口关税,出口还有进一步限制的可能,实际上目前不太可能出现电解铜一般贸易出口盈利的情况,而铜精矿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已被取消,所以本模型以分析进口套利方式为主,兼顾出口套利方式,具体如下: 1.进口业务相关介绍。目前国内现货铜的进口程序为:询价与货源---〉申请信用证额度---〉国内开具信用证(或担保)---〉国外现货买入(定价可参考LME 现货价+CIF 升水)---〉国内保值---〉落实信用证额度---〉启运与报关---〉入关与入库---〉销售或交割---〉汇兑与还贷。
与进口相关的经济变量主要有:
⑴ 人民币汇率E(人民币卖出价):为方便起见,假定为7.00 元人民币兑1美元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采用适时汇率;
⑵ CIF 中国港口升水C:假定为100 美元/ 吨;
⑶ LME 现货对三个月合约升水B(贴水以负数表示):假定为100 美元/ 吨; ⑷ 增值税率:17%;
⑸ 进口关税税率:目前已经取消进口关税; ⑹ 国内银行开信用证费率:0.12%; ⑺ 商检费率:0.15%;
⑻ 三个月贷款利率(包括期货交易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等)2%; ⑼ 其他费用(包括到岸短驳费、进港费、代理费、销售费用、期货交易手续费、其他杂费等)合计200 元/ 吨。
2.以LME 三个月铜实际价格为基础来建立进口智利铜的盈亏平衡模型。
入关成本(按CIF价格计算):(LME三个月铜实际价格+B+C)×(1+17%)×E;
息税费:入关成本×(0.12%+0.15%+2%); 其他费用:200 元/ 吨;
进口成本= 入关成本+ 息税费+ 其他费用
=(LME三个月铜实际价格+B+C)×(1+17%)×(1+0.12%+0.15%+2%)×E+200 进口比值= 进口成本/国际现货价格
例如,以LME 三个月铜价格8000 美元/ 吨计算:
进口成本=(8000+100+100)×(1+17%)×(1+0.12%+0.15%+2%)×7.00+200=68883 元/吨。
进口比值= 68883÷8100 = 8.50 当国内销售价格大于进口成本,或者说当国内外价格比值(国内价格以人民币计算,而国外价格以美元计算)大于进口比值时,可实现进口盈利,此时理论上即可进行买伦铜抛沪铜的套利操作。4.出口的套利模型简介
以贸易公司的国内采购出口为例,出口的套利模型如下。与出口相关的经济变量主要有:
⑴ 汇率E(人民币买入价):假定为7.00 元人民币兑1 美元不变; ⑵ CIF 目的港升水C:暂定在100 美元/ 吨; ⑶ 海运费F:20 美元/ 吨;
⑷ LME 现货对三个月合约升水B(贴水以负数表示):暂定为100美元/吨; ⑸ 增值税率:17%; ⑹ 出口关税税率:5%; ⑺ 商检费率:0.15%;
⑻ 三个月贷款利率(包括期货交易保证金等):2%;
⑼ 其他费用(包括出港费、代理费、销售费用、期货交易手续费、其他杂费等)合计200元/ 吨。
出口成本为购货成本加出口关税(按FOB 价格计算)、其他费用: 出口成本= [SHFE 价格×(1+0.15%+2%)+(LME 三个月铜实际价格+B+C - F)×5%×E+200]/E 出口比值= 国内现货价格/出口成本
例如,以国内铜价60000元/吨,而LME 三个月铜价格8000 美元/ 吨计算: 出口成本= [60000×(1+0.15%+2%)+(8000+100+100-20)×5%×7.00+200]÷7.0 = 9193 美元/吨
出口比值= 60000÷9193 = 6.53 出口销售收入为(按FOB 价格计算):(LME三个月铜实际价格+ B+C - F),当出口销售收入大于出口成本,或者说国内外价格比值(国内价格以人民币计算,而国外价格以美元计算)小于出口比值时,可实现出口盈利,此时理论上即可进行买沪铜抛伦铜的套利操作。国内外铜价比值达到出口比值当前来看是不现实的,因为若比值在此水平,则会使大量进口的铜精矿加工费为负数,进口铜会产生巨大的亏损,进口贸易基本上会停滞,而出口限制较小的深加工铜材会大量出口,使我国成为铜出口国。而我国当前铜精矿及精铜产量远小于国内消费量,是铜矿及金属的净进口大国,精铜的出口量非常的少,出口比值对当前的套利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当前的情况下对铜的出口套利模型的研究只有理论意义,基本不适合于对买SHFE 卖LME 套利操作的实际指导。
判定国内外铜价比值或价差是否触底,选择出口限制相对不大的深加工铜材出口比值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具体做法是:在出口模型中将LME 三个月铜实际价格和SHFE 价格都加上铜材的加工费、出口关税税率和出口退税率按现行的政策规定修改,其他参数按实际情况修正即可。不过,目前国内的铜材加工出口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以一种铜材为主,多种铜材为辅的经营模式占主流,各自为政,尚缺乏权威的价格体系,铜材进出口对国内外精铜供求关系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也仍然相对较小。SHFE与LME比值或价差的恢复,多数时候是由于当比值低或价差小时,进口缩减,造成国内供应紧张,而国际市场由于对中国的输出缩小,则会使供应相对宽松,以此重新改变国内外的供需形势,影响国内外价格比值或价差恢复上升。由于我国是铜净进口大国,国内外铜价比值大多数的时候应该在进口比值附近波动才是比较合理的现象。
从上述的套利理论及模型可能看出,影响套利的因素较多且不是一成不变的,SHFE和LME两个市场铜价理论比值上限与下限的临界值也会随着变量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过,由于受到经济规律的作用,两个市场的价差必然将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市场价差的扭曲不可能长期存在,从而使得跨市套利成为一种风险相对较小,投资回报可观的投资方式,值得稳健的投资者重点关注与研究。
第三篇: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03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03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03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3.分析中国石油供给的垄断体制在经济效率方面导致的损失。
第四篇:票据融资与套利
票据融资与套利
(2013-06-25 10:08:48)票据贴现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票据贴现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利率低。票据贴现能为票据持有人快速变现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是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一项银行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票据融资时,银行承兑汇票主要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浮5%—10%的水平进行贴现。
票据融资利率一般高于半年期银行存款,否则就会产生套利机会。票据融资属于短期融资,期限一般不长于6个月。
一、什么是票据套利
所谓票据套利,即由于当前市场票据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出现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的情况时,企业利用该利差获得利润的行为就称之为票据套利。举个例子,A企业对B企业有应付货款1000万,A即使有全额存款,也不愿意以现金支付(好处是可以继续存银行获得利息收入),而会通过开具承兑汇票由持票人B企业在银行贴现。具体操作为:A企业存入1000万元的全额保证金,开出面额1000万元、期限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由B企业到银行办理买方付息贴现业务。A企业1000万元的保证金存款在银行按1.65‰计息,同时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按1.3‰支付利息,除去支付的贴现利息和开票手续费,A企业就可以获利1.6万元。
二、票据套利形成的原因
(一)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下降,为票据套利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自从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各家银行的资金头寸由紧张转为宽松,在金融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间争夺票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之经济下滑造成票源紧张,引发票据供求的失衡直接导致票据贴现利率的不断下降,据了解,在当前票据市场上,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票据贴现利率已经降至1.2‰左右,远远低于当前半年期定期存款的月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低迷,资金回流现象突出,各家银行存款增势依然不减,银行资金营运压力增大,同时,加之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企业贷款需求减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和鼓励银行放贷。对银行来说,一方面要完成贷款任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因此银行都愿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能带来一定收益的贴现业务。
(二)企业和银行的双赢,直接推动了票据套利行为。当贴现利率低于存款利率时,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可获得收益,同时银行也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定期存款和利息收入。笔者以实例计算如下:现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月利息),假设票据市场的直贴现利率约为1.1‰,则6个月的利差为3.3‰。此时,如果企业有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贸易关系发生时不直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而是向银行申请贴现,再将贴现的金额以保证金形式申请开票,再将新开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就获得了月利差1.5‰的额外收益。
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贴现业务
银承金额 贴现利率 贴现时间 贴现利息(支出)10000万元 1.1‰ 6月 66万元 第二步:存款保证金业务
存款金额 半年利率 存款时间 存款利息(收入)9934万元 1.65‰ 6月 98.3万元 第三步:开票业务
开票手续费(支出)4.97万元
对企业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为1亿元,第一步:若企业办理贴现,贴现利率1.1‰,贴现时间为6个月,则产生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企业实际拿到的资金额是9934万元(即:1亿元减去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第二步:企业将9934万元作定期存款,存款期为6个月,则企业可获得98.35万元的存款利息收入,第三步,以上述定期存款作为全额保证金可开出9934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以支付货款,开票手续费为0.5‰。因此,企业最终将获得27.33万元的收益(保证金存款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支出-开票手续费支出)。
对开票行来说,除收取开票手续费外,由于企业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这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存款规模,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贴现行来说,通过增加票据贴现业务,获得一定的贴现收益,可增加贷款规模,完成贷款任务。以上例计算如下:在第一次企业办理贴现,并用该贴现金额用作保证金或存单质押,开具新的汇票的过程中,银行既作为了了贴现行,也是开票行,因此获得贴现利息66万元,同时新增9934万元的定期存款,以及获取5万元的开票手续费;若接受该银行汇票的企业继续办理贴现和开票业务,银行则会继续获得贴现利息、定期存款。具体情况如下表: 银行存款增加及贴现利息收入:单位(万元)存款金额 贴现利息 开票手续费 第一次贴现 9934 66 5 第二次贴现 7895 52 3.9 合计 17829 11.8 8.9
此外,针对目前银行承贴现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据珠三角某些走访企业反映,部分行以“买空卖空”方式积极争取该公司业务。具体如下:银行在无保证金下为该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后,以其关联的企业按1.15‰的利率即日贴现,后将贴现资金转入保证金,实现存款、贷款、收息等业务的发展。
三、票据套利的制约因素
在银行严格审查贴现、合规操作的前提下,制约套利的空间主要来自区域市场利率的差异及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全国各地区市场利率的差异直接限制票据套利的发生。据了解,在山东市场,当地直贴利率约为1.6‰,高于定期存款利率,所以不存在套利空间,而企业必须通过询价来找到最低的贴现利率。而在广东市场,直贴利率已经降至1‰,产生了0.65‰的套利空间,企业很容易实现票据套利。
二是,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目前大部分银行对直贴利率都实行窗口指导,若银行明确要求直贴利率要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在此情况下,企业也无法实现套利。不过,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发生可能性较小,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取客户、有效拓展其它业务,一般情况下多数银行是不会给出上述限制的。
四、票据套利的风险提示及建议
在公布的1月份全国信贷数据中, 票据融资高速增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票据套利行为的驱动。对于票据市场而言,若企业认识到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直贴现利率之间的套利空间,引发企业的承兑热潮,既:循环大量贴票,出承兑-贴现-出承兑-贴现……,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大量增多(利息支出增多),银行的贴现利息收入大量增多,企业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资金,并有可能引发滚动开票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一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银行量力而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开办贴现业务。对于资金充足且资金成本较低的银行机构来说,可以运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开展贴现业务,并合理运用保证金存款,这样就算大量的贴现业务也不会出现蚀本情况,反而会带来一定的盈利;而对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资金成本较高,若资金成本高于贴现率出现倒挂,若非为了拓展该贴现客户的其它业务外,在当前利率倒挂形势下大规模开办贴现业务,会导致银行入不敷出。
二是,建议银行加强对贴现业务的审批及企业贴现资金流向的监控,防止企业滚动开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现阶段,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滑,企业信贷需求减少,银行放贷压力增大,为达到增业务和维系客户的目的,部分银行采用实质上的滚动开票业务,以及配套的定期存单质押业务。如此操作,存在业务背景真实性和监管规范性的风险。如:企业通过关联企业交易,或者拿同一份贸易资料在不同家银行开办贴现业务,或者提供虚假增值税发票、货运单据等手段。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银行应在效益、风险、合规三方面寻找平衡,一方面要加强贴现业务的审查力度,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关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流动资金与贴现的规模比例,不能图短期利益而增加风险。三是,建议相关监管部门,组织有关检查,加强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所需资料的核查,严禁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股市等违规事件,确保票据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第五篇: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新常态。本文首先对垄断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反垄断模式和机构作说明。其次重点梳理反垄断法中四类垄断行为的概念、认定与处罚,并分别列举相应案例。最后对经营者应对反垄断提出建议。
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风暴一阵紧似一阵。从合生元、美赞臣和恒天然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6.7亿元,到老凤祥、老庙和天宝龙凤等上海5家金店被罚千万,再到最近奥迪、奔驰和宝马等十余家国际汽车巨头即将领到的巨额反垄断罚单,这一切都表明,垄断和反垄断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新常态。
一、垄断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为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而采取的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集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因在实施这些垄断行为的过程中,会产生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利益、阻碍技术进步等不良后果,所以各国法律都对垄断行为进行规制。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第三条规定,垄断行为主要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三种。此外,为遏制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的严峻形势,促进自由流通的统一市场不断发育成熟,该法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也进行规制。
二、反垄断模式和机构
(一)反垄断模式
从国际实践看,反垄断主要有以欧盟为代表的行政反垄断和以美国为代表的
第1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司法反垄断两种模式。
我国主要借鉴的是欧盟的行政反垄断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授权国务院成立反垄断委员会,并确定其下属有关部、委、局作为反垄断执法机构行使反垄断执法权,赋予其接受举报、现场检查、问询谈话、查封资料、作出并执行处罚决定等各项权力,同时要求被调查人对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行为必须配合,否则将根据情形予以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考虑到反垄断模式长远来看,将由行政反垄断模式向司法反垄断模式过渡,该法也作出了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规定,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部分反垄断案件可由法院受理审判。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规定,提高了经营者参与反垄断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诉讼,因反垄断行为遭受损害的经营者将获得赔偿,有利于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都有助于弥补行政反垄断模式的不足。
(二)反垄断机构
1、反垄断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履行下列职责:(1)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2)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3)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4)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上述授权,国务院组建了由副总理为主任,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局负责人为副主任,其他相关各部、委、局、行业监管会等负责人为委员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在商务部反垄断局设立秘书处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并由商务部副部长兼任反垄断委员会秘书处的秘书长。
2、反垄断执法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以下统称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从目前的实践看,上述规定中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有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个机构,分工情况大体为:(1)商 第2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务部下设反垄断局,负责审查经营者集中行为,指导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工作以及开展多双边竞争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协议行为;(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设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价格垄断协议除外)等方面的工作。根据第二款规定,上述三个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厅、发改委和工商局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3、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给私人发起反垄断诉讼提供了依据。201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我国在反垄断审判领域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意味着司法模式反垄断的一些执行问题得到进一步解释和确认。由于反垄断案件的复杂性,司法解释规定,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法院或最高院批准的基层法院管辖。
关于行政反垄断和司法反垄断二者的关系,反垄断法并未明确行政执法程序为民事诉讼的前置条件,最高法在司法解释中进一步明确,反垄断民事诉讼无需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为前置条件。这意味着无论行政机关有没有参与反垄断调查,均可向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
此外,考虑到垄断一方通常较原告处于有利地位,司法解释加重了垄断企业的举证责任:若企业行为属于垄断协议,被告应对该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倒置;如果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院可以根据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的具体情况,认定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司法解释还引进了欧美国家行之有效的“专家证人”和“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等证明方式。
三、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一)垄断协议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根据达成垄断协议的经营者之间不同
第3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的关系,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例如处于同一阶段的生产商之间达成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是指在同一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是有买卖关系的经营者,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例如生产商和批发商之间达成垄断协议。
(二)垄断协议的认定
1、关于横向垄断协议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下列垄断协议将被认定为横向垄断协议:(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2、关于纵向垄断协议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下列垄断协议将被认定为纵向垄断协议:(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3、关于免予认定为垄断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之间或者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虽然具备了前述横向或纵向垄断协议的形式,但是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被认定为垄断协议:(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其中第(1)项至第(5)项的情形,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三)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 第4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为提高反垄断工作的有效性,促使被调查人配合反垄断调查工作,如果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此外,根据各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的实际情况,行业协会有可能组织行业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这种情形的危害性比经营者自行实施该等行为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所以反垄断法对于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垄断协议也作出规定。如果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四)案例
1、横向垄断协议——上海地区黄金饰品价格操纵案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成立于1996年12月,主管单位系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有226家会员单位,行业覆盖面达到85%左右,市场销售占有率达90%以上。该协会2004年牵头制定了《上海黄金饰品行业黄金、铂金饰品价格自律实施细则》,其中规定上海多家金店在对所售黄金、铂金产品进行定价时,均不允许超过协会所约定“中间价”的正负2%或正负3%。
2013年5月至6月,国家发改委与上海市发改委两次约谈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和13家上海主要金店负责人,对上海黄金饰品零售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查。上海多家金店向上海市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递交《自认报告》,承认“企业之间相互串通统一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包括老凤祥、老庙黄金、亚一金店、城隍珠宝、天宝龙凤、周大福、周生生等上海本地及在上海开展业务的黄金饰品企业愿意进行整改。
2013年8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因组织部分金店垄断黄、铂金饰品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据该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处以最高50万元罚款;5家金店因垄断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被处以上一相关销售额1%的罚款,共计人民币 第5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1009.37万元。
2、纵向垄断协议——锐邦公司诉上海强生公司案
该案是国内首例纵向垄断协议纠纷案件,也是全国首例原告终审判决胜诉的垄断纠纷案件。
锐邦公司是强生公司医用缝线、吻合器等医疗器械产品的经销商,与强生公司已有15年的经销合作关系。2008年1月,强生公司与锐邦公司签订《经销合同》及附件,约定锐邦公司不得以低于强生公司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2008年3月,锐邦公司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的强生医用缝线销售招标中以最低报价中标。2008年7月,强生公司以锐邦公司私自降价为由取消锐邦公司在阜外医院、整形医院的经销权。2008年8月15日后,强生公司不再接受锐邦公司医用缝线产品订单,2008年9月完全停止了缝线产品、吻合器产品的供货。2009年,强生公司不再与锐邦公司续签经销合同。
为此,锐邦公司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被告强生公司在经销合同中约定的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条款,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因执行该垄断协议对原告低价竞标行为进行“处罚”而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439.93万元。
该案上诉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该院二审认为:本案相关市场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用缝线产品市场,该市场竞争不充分,强生公司在此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主导力,本案所涉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在相关市场产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同时并不存在明显、足够的促进竞争效果,应认定构成垄断协议。强生公司对锐邦公司所采取的取消部分医院经销资格、停止缝线产品供货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强生公司应赔偿上述垄断行为给锐邦公司造成的2008年缝线产品正常利润损失,据此判决强生公司赔偿锐邦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3万元。
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一)概念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又称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是经营者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位后,滥用这种地位,对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不公平交易或排斥竞争对手的行为。
(二)认定
第6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1)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2)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3)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5)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6)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1)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2)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3)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第(2)、(3)项情形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此外对于根据该三类情形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以下情形将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三)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四)案例
1、盈鼎公司诉中石化拒绝交易案
第7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拒绝交易纠纷一案,是云南省首个反垄断案件,也是全国石油系统首个涉及拒绝交易的反垄断案(目前还未宣判)。原告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诉称,其经过多年研发,以“地沟油”为原料,经过有效加工,使“地沟油”变为可供使用的生物柴油。被告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具有绝对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收购原告提供的生物柴油,致使原告的生物柴油难以进入市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阻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将原告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柴油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300万元。庭审中,原被告就案件的事实与证据进行了质证、辩论,原告还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就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了说明。
被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辩称,被告已将生物柴油纳入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其未销售原告生产的生物柴油,是因为在诉讼之前原告未能提供该燃料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效依据,也未提出完整的交易条件及请求。此外,被告系云南省数百家成品油销售企业之一,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本案不符合拒绝交易的法律特征,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汽车反垄断案首开罚单——湖北宝马汽车4S店垄断案
2014年1月23日,湖北武汉的鄂宝、中达江宝、汉德宝、宝泽4家宝马汽车经销4S店联合召开会议,就PDI检测收费(俗称新车检测费)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并随后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进一步沟通,达成每车每次检测收取1800元的协议;今年2月至6月,上述4家4S店中的前3家执行相应协议标准。
物价部门表示,这种通过统一PDI检测费标准达成并实施价格同盟,操纵市场价格的方式,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利益,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四家经销商已分别收到93.79万元、34.16万元、19.72万元和15万元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自2011年以来,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今年持续发酵,国家反垄断部门最近将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对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和配件生产企业开出罚单,宝马、奔驰、奥迪、克莱斯勒等十余家国际汽车业巨头无一幸免,据悉仅奥迪一家的处罚金额将达到2.5亿元,各家车企总处罚金额可 第8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能高达数十亿元。
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一)概念
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资产,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
经营者集中,可能具有两种效果:第一种效果是,经营者集中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积极效果并不对竞争产生排斥和限制;第二种效果是,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对于前者,反垄断法并不禁止;对于后者,即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则为反垄断法所禁止,除非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干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二)认定
1、经营者集中的情形
经营者集中包括以下情形:(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2、须经审查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标准
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1)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2)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经营者集中未达到上述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上述标准中营业额的计算,应当考虑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特殊行业、第9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领域的实际情况,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3、可以不申报的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1)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2)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4、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因素
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3)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4)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5)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经过审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
5、可以附限制条件的不禁止经营者集中
虽然符合禁止经营者集中的情形,但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三)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四)案例
自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至今年7月底,中国商务部共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24起经营者集中案,禁止了1起经营者集中交易。
第10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1、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以结案时间计算)
2008年11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公告, 附限制性条件批准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斥资520亿美金收购美国AB公司。这是《反垄断法》生效实施以来的第一个获得商务部批准并进行公告的经营者集中案件,该并购案对于理解和遵循在中国进行并购交易时如何进行反垄断审查申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009年商务部附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有4件:(1)2008年12月22日,日本三菱丽阳公司(简称三菱丽阳公司)拟收购璐彩特国际公司(简称璐彩特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2)2009年8月18日商务部收到美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汽车)拟收购美国德尔福公司(简称德尔福)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过审查,商务部决定附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3)2009年6月9日,商务部收到美国辉瑞公司(简称“辉瑞公司”)收购美国惠氏公司(简称“惠氏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过审查,商务部决定附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4)2009年1月21日,商务部收到松下株式会社(简称“松下公司”)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简称“三洋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过审查,商务部决定附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2010年4月20日,商务部收到诺华股份公司(简称诺华)收购爱尔康公司(简称爱尔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过审查,商务部决定附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2011年商务部附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有4件:(1)2011年3月14日,商务部收到乌拉尔开放型股份公司(简称乌钾或申报方)吸收合并谢尔维尼特开放型股份公司(简称谢钾)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和相关规定对该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审查,决定对该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2)2011年7月14日,商务部收到佩内洛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佩内洛普)收购萨维奥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萨维奥)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3)2011年4月13日,商务部收到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简称通用中国)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煤制油)设立合营企 第11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业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4)2011年5月19日,商务部收到希捷科技公司(简称希捷或申报方)收购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与希捷合称交易双方)硬盘驱动器(以下简称硬盘)业务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2012年商务部附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有6件:(1)2011年8月8日,商务部收到汉高香港与天德化工组建合营企业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2)2011年4月2日,商务部收到西部数据收购日立存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3)2011年9月30日,商务部收到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4)2011年12月12日,商务部收到联合技术收购古德里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5)2011年12月16日,商务部收到沃尔玛公司收购纽海控股33.6%股权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6)2012年5月4日,商务部收到安谋公司、捷德公司和金雅拓公司组建合营企业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2013年商务部附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有4件:(1)2012年4月1日,商务部收到嘉能可国际公司(Glencore International plc,简称嘉能可)收购斯特拉塔公司(Xstrata plc,简称斯特拉塔)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2)2012年6月19日,商务部收到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简称丸红公司)收购美国高鸿控股有限责任公司(Gavilon Holdings, LLC,简称高鸿公司)100%股权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3)2012年12月31日,商务部收到美国百特国际有限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 Inc.,简称百特)收购瑞典金宝公司(Gambro AB,简称金宝)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4)2012年7月6日,商务部收到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发科技)吸收合并开曼晨星半导体公司(简称开曼晨星)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 第12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截至8月8日,2014年中国商务部附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有4件:(1)2013年7月3日,商务部收到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收购立菲技术公司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2)2013年9月13日,商务部收到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案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US, 简称微软)收购芬兰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 Finland, 简称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Devices & Services Business)案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3)2014年1月15日,商务部收到默克公司(Merck KGaA,简称默克)收购安智电子材料公司(AZ Electronic Materials S.A.,简称安智)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4)2013年12月31日商务部收到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力远)、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丰田中国)、Primearth EV Energy 株式会社(简称PEVE)、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中源)和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简称丰田通商)拟设立合营企业(称本案)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2、被禁止的经营者集中交易
2008年9月18日,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经过审查,商务部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交易。这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起被商务部禁止的交易。
商务部认定,经审查这项收购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收购行为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收购行为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一)概念
第13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包括服务,下同)。
(二)认定
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1)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2)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3)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4)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5)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此外,下列行为也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1)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2)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3)强制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4)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三)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对此类行为的处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四)案例——广东省工商局纠正深圳市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该案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后,我国工商机关首例依据《反垄断法》建议、纠正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件。
2010年1月8日,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召开政府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落实省政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会议相关决议以“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10年第6期”的形式印发相关部门执行。第14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在会议纪要中,市政府明确指定新时空导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空公司)自行筹建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监控平台为市级监控平台,要求该市其余几家GPS运营商必须将所属车辆的监控数据信息上传至新时空公司平台。此后,该市物价局依据该会议纪要,又批复同意新时空公司对其他GPS运营商收取每台车每月不高于30元的数据接入服务费。2010年5月12日,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强制推广应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全市重点车辆必须将实时监控数据接入市政府指定的市级监控平台。2010年11月11日,该市政府又召开政府工作会议,形成“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10年第79期”,重申了上述要求,并要求交警部门对未将监控数据上传至新时空公司平台的车辆,一律“不予通过车辆年审”。
2011年1月26日,该市易流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汽车GPS运营商联名向广东省工商局投诉,反映该市政府在强制推广汽车GPS工作中的行政行为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3月25日,3家企业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就该市政府上述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
广东省工商局经济检查局收到投诉材料非常重视,经过多方走访调查认定,深圳市政府的行政行为超出了法定权限和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干预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导致排除、限制竞争的后果,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指导下,广东省工商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国家工商总局第五十五号令)向广东省政府正式作出“依法纠正深圳市政府上述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建议。
2011年6月12日,广东省政府作出复议决定,认为深圳市政府上述行政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八条、第三十二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属于滥用行政职权,其行为明显不当,决定撤销其具体行政行为。深圳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决定,纠正了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恢复了该市汽车GPS运营市场的竞争格局。
七、关于经营者应对反垄断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和案例可知,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被视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在我国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反垄断开始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
第15页/共16页
垄断的认定与处罚
新常态。对此,经营者应引起重视。
(一)不触碰反垄断高压线
企业发展壮大达到一定规模甚至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后,在与同业竞争、上下游合作及并购其他经营者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崇拜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应强化法律意识,合法经营,避免因触犯反垄断法而遭受重罚。
(二)涉嫌垄断后应积极主动面对
如已确实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律法规,应积极配合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主动举证证明企业行为不会限制竞争或后果利大于弊,主动采取调增营业行为或商品服务价格等措施,以争取将可能遭受的处罚降低。
(三)因垄断行为遭受损失应积极维权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因其他经营者的垄断行为遭受损失的,可以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上述锐邦公司诉强生公司案中,锐邦公司在遭受国际巨头强生公司的垄断行为侵害后,勇于起诉维权,最终获得赔偿。随着该领域司法实践发展,以及反垄断模式由行政反垄断加速向司法反垄断过渡,这类案件必然会日益增多,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将成为众多遭受行业巨头垄断之苦的中小企业维护权益的选择。
(四)引入专业法律服务
一方面,随着反垄断法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甚至因为巨额罚没收入诱发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执法冲动,反垄断案件将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当经营者作为垄断行为的受害者时,要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是比较专业而复杂的过程,尤其面对行业龙头甚至国际巨头作为垄断者时尤其如此。因此,不论从事前预防还是事后化解的角度,经营者都应尽早引入专业法律服务,这或许会增加一定的营业成本,但是比起可以避免或者挽回的巨额损失,仍然不失为明智而富有远见的选择。
第1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