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

时间:2019-05-14 15:1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

第一篇: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

xx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

学生姓名

xxxxxxxx

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

层次年级 201x秋专升本

学号 xxxxxxxxxxxx2 指导教师

x x x

职称

讲 师

学习中心xxxxxxxxx学校

成绩

2016年10月07日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中国电力产业面临严重的垄断问题,垄断造成了多方面负面的经济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而垄断的根源是在于行政性垄断,传统上政府对电力产业的计划控制是形成电力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虽然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已经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新的管制机构、管制目标和职能的重新定位等,而且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却仅是“改体不改制”,还需要在电价管制、市场结构管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所以,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关键词:行政性垄断 电力垄断 产权多元化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1.引言..............................................................1 2. 电力产业的垄断..................................................1 2.1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1 2.2电力生产和供应活动的垂直一体化...............................2 2.3电力生产集中度很高...........................................3 3. 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中的难点及成因................................3 3.1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3 3.2电力产品准公共品的特点......................................4 3.3电力体制的市场化难以解决行业的外部性问题....................4 3.4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与政府管制的矛盾............................5 4. 现有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方案评述..................................5 4.1“1+6”方案.................................................5 4.2“0+4”方案.................................................6 4.3“N+1”方案.................................................6 5. 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建议..........................................6 5.1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宜快不宜慢................................6 5.2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建立必要的政府管制..................7 5.3对于原有的体制下形成的问题..................................7 6.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 谢..............................................................10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引言

中国电力产业面临严重的垄断问题,垄断造成了多方面负面的经济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传统上政府对电力产业的计划控制是形成电力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已经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新的管制机构、管制目标和职能的重新定位等,但还需要在电价管制、市场结构管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2.电力产业的垄断

中国电力产业体制与市场虽历经变革,其管理体制等等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电力产业的垄断特征却长期如故。中国电力产业的垄断表现在多个方面。

2.1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

改革前,中国电力资产为全民所有,国务院是其所有者代表,各级政府不仅拥有而且对电力工业有直接经营控制权,为数众多的电力企业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形成所谓中央级(大区)、省级和地县级电力企业,电力产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在国有经济主体手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推行“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中国电力产业逐步改变了国有资本一统电力的局面,电力资产所有权开始出现多元化,现在15000多个电力企业中,国有电力企业约5000多个,集体企业8000多个,股份制企业140多个,其他类型500多个,但是电力资产和生产能力仍然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主体手中,经营权仍然集中在国有经济主体手中。而且各级电力管理机构和国有电力企业排斥非国有经济主体进入电力产业,如不愿承认其他电力投资主体的产权或股权,在办电项目上排斥其他投资者,在燃料采购管理上排斥非国有独立电厂,在与合资电厂合作中不按合同履行“电量、电价和电费”三到位的合约,占用合资电厂的折旧和利润等等。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2电力生产和供应活动的垂直一体化

电力生产和供应活动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等四个环节。如果这些活动是统一经营和管理,就是纵向一体化或垂直一体化。2002年以前,中国各级电力公司的这四个环节均为垂直一体化经营。从原国家电力公司到各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都是集电力输送、电力供应和相当一部分电力生产于一体的全国或地区垄断型企业。特别在国家电力公司范围内,所有层次上都有投资电力行为发生,整个电力供应系统形成纵向集中垄断、横向部门分散的复杂结构.改革以前,中国电力生产和供应在结构上表现为:地区不存在竞争性发电商,用户只能向垂直垄断经营的电力公司购电(见图1)。改革以后,在发电环节出现了多个发电主体,除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发电厂之外,还有地方合资电厂、中外合资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地方小火电和小水电等。尽管发电存在竞争,但是发电厂所有的电必须卖给购电机构(电网),然后购买机构将电卖给供电商(见图2)。这时,如果电网公司同时拥有发电厂,它就无法在电力调度上容忍公平竞争,而这正是国家电力公司垄断的杀手锏。

图1 电力生产与供应的完全垄断模式

图2 电力生产与供应的单一购电机构垄断模式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3电力生产集中度很高

在发电领域,原4大电网公司各发电装机容量均已超过4000万千瓦,它们是:华东5666.3万千瓦、南方5138.7万千瓦、华中4556.1万千瓦和华北4276.9万千瓦。而华东、华中、华北、东北4个公司在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等方面也占到国内市场的33%以上,原最大的八家电力公司(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广东、山东、西北、川渝)的相同指标超过50%。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30%≤C4<35%属于寡占V型市场,45%≤C8<75%属于寡占Ⅳ型市场;而按照植草益的标准,40%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中的难点及成因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形成了以国有投资为主的状况,加之上一轮电力体制的影响,使其在市场化改革中存在几大难点。3.1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

多年以来,虽然电力行业的投资出现了外资、民营资本、股份制等,但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体。这样,在对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的影响方面,国有资本的发言权要远远大于其他资本种类。另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代理制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国有资本的实际控制权,从而使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天然偏好在今天仍然难以消除,这就使不同性质的资本在政策层面上处于不平等地位。虽然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但无论如何改、选择哪一套方案,无论改革的主导权由谁掌握,国有资本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这也就是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

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引进竞争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有资本投资之间的竞争。但由于我国的政府体制是中央集权体制,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国有企业竞争失败的后果最终需要政府来承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担。为维护政府的整体利益,政府要限制竞争,至少要限制比较剧烈的竞争,以避免经营失败的国有企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样,电力行业国有资本占有较高份额的现实,将在一定程度上与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引进竞争存在较大的矛盾,给改革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较大的难度。3.2电力产品准公共品的特点

电力产品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不能储存,生产、消费行为必须同时进行。是电力产品的终端用户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电力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到较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一准公共产品特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准公共品价格变动涉及面较广,公众敏感性较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必然引起政府对价格的管制。这样,电力产品在售电侧的价格就形成了管制价格,即使引入市场化因素以后,其价格变动也同样会受到较多限制。但是在发电侧,当进入限制取消以后,在电厂变为独立发电公司以后,“竞价上网”比较容易实现。这样,发电侧的市场化价格对应着售电侧的管制价格,使得电力行业的风险主要由发电商、网络运营商等承担。如果电网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机构垄断,则电力行业的风险将大部分转嫁给发电商。发电商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将会大大影响电源建设。当电力供应不足时,上网电价就会上涨。但由于电力产品的价格属于管制价格而难以提高,必然造成配电/售电环节的亏损。在居民(包括商业用户)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为维持发电商和网络运营商的正常运行而提供补贴。但补贴额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时,电力危机就会爆发。这正是美国加州电力危机中所反映的问题。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点给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大大增加了难度。3.3电力体制的市场化难以解决行业的外部性问题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附属的环保项目的投资并不产生效益,而且环保投资通常要占到总投资的20%以上,压低投资的首要目标便是削减环保投资,或者缓上配套的环保设施。这样,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成为影响电力环保的消极因素,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另外,由于电力项目一般都投资规模较大,需要较大的融资规模,从而带来较高的财务成本。这样导致还贷压力较轻的老机组的竞争力要高于还贷压力较重的新机组,再者,从水、火电电源建设的特征来看,水电建设巨大的初始投资和较长的建设期限也会大大增加水电项目融资的财务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费用,再加上运行前期较大的还贷压力,相对于火电,水电将难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与优先发展水电的产业政策相悖。3.4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与政府管制的矛盾

市场化的目的是引进竞争,打破垄断,提高效率。像我国电力行业这样的行政性垄断是政府管制的结果,要打破这样的垄断只需解除政府管制即可,特别是价格管制。但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并非解除管制了事,市场化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对于投资者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除非政府进行价格管制,使其有稳定、合理的回报。加州电力改革解除管制,电力公司成为普通公司,失去了吸引投资者的优势。因此,电力改革路径选择的关键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这一对矛盾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电力市场的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般竞争性市场,电力市场的监管、保持发电装机容量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均需政府发挥作用。

4.现有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方案评述

自2000年10月国家计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来,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电网,成立国家电网公司,由其维持对电网的自然垄断,在发电领域减持国有股以形成自由竞争,逐步开放配、供电市场,创造一个电力供应竞争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套方案。4.1“1+6”方案

该方案主张建立国家电网公司,并在全国成立6大电网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是其余6大电网集团的出资人,7家公司同时成为国家计划单列重点企业。在此基础上,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这-方案实际上维持了目前的大区电网分割独立局面,不利于形成完整互联的国家统一电网,也不利于打破省间电力壁垒,“省为实体”所带来的问题仍难以得到解决。该方案已被有关方面否决。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2“0+4”方案

该方案参照了美国3大联合电网电力市场模式,主张取消国电公司,按照国家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西电东送”的格局,组建4大电网公司,直属电厂与电网公司脱离隶属关系,与独立电厂一样,实行厂网分开,然后将全部发电厂(站)组建成几个电源公司,实行竞价上网。这一方案业内认为比较合适中国国情,但是随着美国加州能源危机的加剧,也逐渐被否决。4.3“N+1”方案

这一方案主张彻底剥离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将其重组为中国惟一保持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运营商,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的时候,继续剥离其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在输电领域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该方案不排除外国资本以非控股性质进入电网运营领域。这一方案汲取在全国分设多家相对独立电力网络的美国模式经验,基本破除了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还在技术及综合开发方面做出了一定尝试

5.对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建议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5.1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宜快不宜慢

国际公认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条件一是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二是电力处于买方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市场,三是有降价空间。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基本满足这些条件,而且国家正在大力投入电网建设,大力改善电力消费环境,潜在的电力需求将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目前的体制状况下,这一状态难以维持较长的时间。因此,目前可以说是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最佳时机。5.2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建立必要的政府管制

市场化无疑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但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必须是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相结合。任何经济政策实际上都是在市场与政府之间互相权衡的结果,是在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以及二者之间不尽完善的组合间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市场失灵的补充。加州电力市场模式的失败具有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的双重原因。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征使其无法摆脱政府管制,电力行业市场化以后面临的外部性问题只有依靠政府管制才能解决。过分依赖自由竞争来提高市场效率,将电能和输配电服务看做是一般商品,减少管制,去刻意“反垄断”,未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实际情况看,电力企业的垄断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管制决定的,因此对于电力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政府管制的改革,也就是说电力体制的改革是在政府管制基础上的改革,而不是“另起炉灶”。5.3对于原有的体制下形成的问题

尤其是国有投资问题必须有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帕累托式的改革比“零和游戏”式的改革更容易成功。像其他行业的改革一样,电力体制的改革也不能忽视历史因素,必须立足行业现实。无论选择哪一套方案或者再出台新的方案,对于电力这一特殊行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问题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如对于电力行业以国有投资为主的现状,在引进竞争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够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或安全退出的安排,否则,以损害国有资本利益为代价引进竞争因素来提高电力行业效率,在改进国民福利方面会得不偿失。另外,由于电力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以及巨大的人员负担也需要有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新一轮改革必须客观面对电力行业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脱离现实、貌似合理的理想方案设计往往是导致改革失败的根源。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总结

电力体制改革带来了电力市场的兴起,建立发达的电力交易市场是世界电力改革的最终目标和趋势。发达的电力交易市场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电力公司/电力资产价值评估提供了市场的机制,在从自然垄断到市场竞争的转轨过程中,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的自我纠错能力,信息是市场决策中最重要的资源,电力公司/电力资产价值评估必须着眼于电力行业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电力资产建设与运营成本为基础。从改革开放之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家办电、集资办电”的方针为缓解缺电局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行业自身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电力行业内部及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当这些问题最终被归因于体制问题时,追求效率与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林卫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路径及竞争策略.改革,2005年第12期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3]李虹.电力市场设计理论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4]邓向荣.投资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王元京等.中国私营经济投资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6]王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推进电力企业发展.《北方经贸》 2009年04期 [7]王金塔.电力体制改革下晋江市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 2006年 [8]张明 《电力体制改革》 吉林电力出版社 2003年4月 [9]卢建昌 《电力企业管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2月 [10]段进鹏 曾健 赵卓.《论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

xx大学201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论文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x讲师对我论文撰写的种种帮助。在此谨向我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

本论文的完成远非终点,文中的不足和浅显之处则是我新的征程上一个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前行!

第二篇: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冯凌

中国特色电力体制改革之路

姓名:冯凌

学号:1140319080 前言

电力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影响极大,在结构上又十分复杂的基础性能源产业,由于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该产业长期实行一体化垄断经营和政府严格管制。在关于“私有化是不是国企的改革方向”的课堂辩论上,正反双方都就电力产业和电力体制改革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其一在于我们的专业与电相关,更重要的是电力行业是国家最基本的基础产业,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成果。改革是为了发展,解决电力改革与发展中涌现的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总书记在今年6月份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对发改委提出要求,在今年底拿出新电改方案。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再次组织召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专家研讨会,研究改革思路。这是继发改委6月密集向各方征求意见后,开始新一轮征求意见,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力工业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国内外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通过对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以期有所收获。

一、中国电力工业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同中国工业发展一样,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1882年,英国商人戴斯(C.M.Dyce)、洛(G.E.Low)和韦特莫尔(W.S.Wetmore)三人投资五万两白银在上海乍浦路老同孚洋行住房后的仓库里创办了上海电光公司,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诞生。八年后,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电灯公司——广州电灯厂诞生,从1882年到1911年的30年正是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扩张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期。截止到1911年,中国电力生产能力约为2.7万多千瓦。1911年到1949年解放前期,中国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到1949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184.84万千瓦,排在世界第21位。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历经解放初的艰苦创业、文革时期的逆境求生、改革开放后的振翅腾飞,电力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交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亿千瓦,2005年突破5亿千瓦,2006年三峡水电站竣工,2013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5亿千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伴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三步走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冯凌

来,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多次重大变革。从1985年开始,我国实行多家办电,允许外商投资电力项目,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垄断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此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一步。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标志着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一年后确定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思路。2002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该通知标志着中国电力体制迎来了第三次改革。同年12月,在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分拆重组,成立了11家电力公司,包括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

二、中外电力体制改革现状

自电进入到人类生活中后,世界各国对于电力工业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垂直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政府制定统一的电力价格,统一进行买卖,这种模式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竞争,发电商失去了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的动力,企业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政府的过多干预也消耗了过多人力和物力,造成电力建设资金的缺乏。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电力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在上文中已经有所阐述,从目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看,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政企分开、厂网分离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电力企业的活力得到增强,尤其是从事电气二次设备制造和新能源发电的民有企业空前发展,形成了像阳光新能源、深瑞继保、南瑞继保等优秀的民有企业,打破了外企相关设备的垄断地位。此外,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电力法制的加强以及电力监管体制的建设使得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面临这诸多问题。

其一是在实行厂网分开的过程中资产以及债务争议较多,产权变现和转让不彻底,相关利益主体的改革成本未得到及时的补偿,2002年年底实施厂网分离之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资产拆分为电网资产和发电资产以及辅业资产,这一次分离仅实现了中央层面的主辅分离,各省的电力公司层面实施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其二,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中,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体系还不是很完整,国家电力市场还未能正式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区域之间的电力市场规则还不统一,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电价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引导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对电力行业各环节的属性还有待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冯凌

研究。其三,中国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在建立市场条件的科学发展机制上还有许多的欠缺,新型的电力监管体制也还不是很完善,对于电网建设、电价的管理还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

世界上各国都积极探索了电力改革道路,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前后通过电力库、电力交易系统、电力贸易和传输协议一系列改革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电力改革经验,形成了相对健康稳定的电力体制。英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主要经验是通过电厂竞价上网销售,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供电厂,调度和电网只作为媒介,从而开放了电力市场。其次,通过厂网分开,调度独立,使发电单位和中低压配电系统成为独立法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打破了垄断经营,引入了市场竞争。美国电力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能效政策法》、888、889号令以及2000号令的颁布,形成了四个集中的电力市场,从而形成了比较充分而有效的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电力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美国电力产业的运行效率,电力终端销售价格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起始于1992年,经历了电力工业股份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两大阶段,在保证实力雄厚的国有电力企业继续提供可靠、长期而充足的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场化电价制定机制,促进电力行业提高效率和管理意识,改善服务。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力体制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体制必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被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部门垄断的行业,如铁路、银行、电信、电力等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对这些问题逐一击破,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广大用户直接受益,降低电价并确保优质服务;促进“西电东送”,保证用电公平,人人都用得起电;吸引外资,促进技术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产业;鼓励电力生产竞争性行业投资多元化,加速资产非国有化进程。总的来说,就是要促进电力工业生产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厂网分开,逐步推进落实主辅分离,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创造条件稳步实行输配电分开试点和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督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2] 5号)

中国电力工业的未来是由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良好的电力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冯凌

电力工业发展的保障,走中国特色的电力体制改革之路,必须逐步打破电力行业长期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现状,建立电力市场多元化机制,是电力市场结构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结构向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逐步放宽民营资本在电力基础建设行业中的准入门槛,使我国电力工业走向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学年论文 浅论中国石油行业自然垄断

目录

摘要

„„„„„„„„„„„„„„„„„„„„„„„„„„1 一 石油行业与反垄断法的出现 „„„„„„„„„„„„„„„2 二 中国石油行业面临的问题 „„„„„„„„„„„„„„„„3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 1垄断价格行为 „„„„„„„„„„„„„„„„„2 2差别待遇行为 „„„„„„„„„„„„„„„„„3 3排他性交易行为 „„„„„„„„„„„„„„„„3

(二)高福利与低效率„„„„„„„„„„„„„„„„„„4

(三)封锁上下游市场„„„„„„„„„„„„„„„„„„4 三 国外对石油等自然垄断问题的经验和做法 „„„„„„„„„5

(一)美国标准石油拆分案 „„„„„„„„„„„„„„„„5

(三)韩国移动通信垄断案 „„„„„„„„„„„„„„„„5 四 我国石油行业自然垄断的规制 „„„„„„„„„„„„„„6

(一)制订和完善相关自然垄断行业法„„„„„„„„„„„6

(二)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6

(三)培育完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7 五 结语 „„„„„„„„„„„„„„„„„„„„„„„„„7 六 参考文献 „„„„„„„„„„„„„„„„„„„„„„„8

浅论中国石油行业自然垄断

【内容摘要】: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经济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859年8月27日随着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问世,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使用进入了新的篇章,而围绕石油和石油产业所展开的讨论也从未停歇。石油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的地位,这一点在石油工业诞生之处和而后的发展来看,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但是在中国情况又有不同,由于石油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石油行业所创造的利润已差不多是国营企业盈利的三分之一。因此石油行业的结构无论怎样调整都离不开国家调整的框架,带有严重的行政性色彩。其身兼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双重属性,游走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边缘也宣告了其不同于电信、邮政、水电等其他垄断行业的独特性。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问世与我国入世前的承诺的兑现,中国的石油行业不可避免的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增加石油批发牌照以及增加非国营单位进口配额等,都显示了国内石油行业寡头垄断新变局。那么中国的石油企业是否背负了反垄断法的“原罪”?中国的石油行业又将何去何从?笔者将由亲身体会出发,结合经济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值观出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就这一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石油行业、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反垄断法、公共益利、公平竞争

一 石油行业与反垄断法的出现

从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成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至1911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应用1890年谢尔曼法案下令其解体,拆分。期间的40多年时间内,见证了美国石油行业有半垄断向寡头垄断的过度,也见证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Sherman Act)[1]的诞生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首次运用。标准石油公司曾经使得原本美国石油从生产到销售的无序恶性竞争所导致的油价动荡,石油工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并且将石油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在每桶0.5至1.0美元的稳定区间,而稳定的石油价格也使美国石油工业获得了稳定的增长,美国经济也因此受益,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间段。为什么美国要拆分这样一家对美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大公司?

列宁曾经对垄断有过一番经典论述:“绝对的垄断带来绝对的腐败”。随着标准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市场的垄断程度不断将强,其利用自身产品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以及不择手段的竞争策略,使得众多的中小型石油公司的生存难以为继,造成其大量倒闭或被低价收购,直接导致了一大批工人的下岗,社会矛盾积聚。19世纪末开始,美国各地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这种反垄断浪潮直接导致1890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的诞生。而《谢尔曼法》的第一个诉讼对象,就是标准石油公司。美国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指出了谢尔曼法的意义,即“谢尔曼法依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将产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同时创造一个有助于维护民主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环境”。

随后反垄断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发展:美国在1914年颁布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作为对谢尔曼法的补充,日本在1947年颁布《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法》,德国于1957年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欧共体理事会于1989年颁布《欧共体企业合并控制条例》„„至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所有成员国都有自己的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我国也于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世界上其他制定该罚的国家一样,我国也致力于通过该法保护自由竞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1]谢尔曼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二 中国石油行业面对的问题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垄断价格行为

垄断价格行为(Monopolistic Pricing)是指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一定的时期内以超高价格销售产品或者以超低价格购买产品的行为。就我国的石油市场来看[2],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每一次巨大变动往往导致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成品油供应紧张。而一旦涨价了,短缺往往又得以很快平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便是在这样一种短缺、涨价的循环中一路高企。而面对垄断企业的这种随意定价的行为,消费者也是苦不堪言。以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的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对比,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首先国内油价同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不相一致,国内油价对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表现不明朗,往往表现为小跌大涨油价跟涨快,跟跌慢。差别待遇行为

差别待遇行为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就其提供的商品的价格或者其他条件给予明显区别对待的行为【3】。差别待遇行为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常见也是危害程度最大的就是价格歧视,而我国于2004年发生的茂化实华停产**就是一个很好价格歧视的例子。在茂化实华**发生后,中石化发言人提到:“茂化实华原是我们的下属企业,当时双方的原料供应价格确实比较便宜,但那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不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在茂化实华不再属于我们以后,就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来供应原料。”对下属企业和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按不同价格供货,这就涉及到价格歧视的问题。价格歧视是指销售商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没有支持该价格差别的明显的成本差异的行为,以及对供应成本不同的客户收取同样价格的行为。对于处于相同的竞争条件之中的茂化实华,中石化的行为明显存在价格歧视。不仅会对同一市场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造成损害,而且会对下游企业造成损害。排他性交易行为

2005年国务院36条,明确表示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商务部于2006年发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 [2]参见徐士英《新编竞争法教程》第51页

[3]邵健东:《竞争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场管理办法》,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提供了融化中国石油垄断坚冰的春风。但是,因为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的“38号”文件中规定除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其他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明文规定将成品油批发权集中于两大石油巨头手中。由此直接导致民营油企一旦同垄断企业利益相冲突,必然将会遭到两大石油垄断企业在供货源头上的打压,这在2009年初的中国石油市场表现最为明显。不少油企因无法得到中石化、中石油的而被收购或者倒闭。

(二)高福利与低效率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从媒体报道来看,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与天价办公大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石油行业目前发展的畸形与腐败。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工作的低效率2009年,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壳牌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率分别是9.8%、6.6%和5.7%,而中石化石油仅1.94%。垄断带来的高福利与高待遇并没有催生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反而造就了腐败的温床和人浮于事的企业风气。[4]

(三)垄断封锁上下游市场

在开采阶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石油三大公司基本瓜分了中国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权。按公开的数据来看,中石油掌握了中国80%的矿权、石油和天然气,海上由中海油控制,南方是中石化,基本上排斥国有和国有控股以外的经济形式进入。

在批发市场,因为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的“38号”文件中规定除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其他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理所当然的将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权交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

在零售市场(加油站市场),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加油站8.4万家,其中国有加油站占53.3%,其他所有制占46.7%,非国有加油站中外投资的占2%,中石化和中石油控制了中国大部分的加油站,垄断了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3]

中国的石油行业从原油冒出地面的第一时间起,就被垄断企业牢牢控制,对原材料、批发、零售市场实行全面的垄断。

[4]中国石油化工网数据 [5]中国石油化工网数据三 国外对石油等自然垄断的经验和做法

以美国为例,作为反垄断历史上不可不提的的经典案例,美国标准石油的拆分案可以说是个反垄断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垄断石油企业,标准石油公司在其成立之后短短的九年时间内就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在石油行业形成了从开采、炼油、成品油的运输、批发和零售的全面垄断。从以下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强大,其控制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然而随着标准石油的不断膨胀,它也成为了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打击对象。1911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应用1890年谢尔曼法案—下令解体了标准石油公司。4个月后,标准石油分解成33家独立的石油公司。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法令使美国石油工业由半垄断进入了寡头垄断的阶段。美国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解散引起带来的是技术革新,提炼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尤其是大量安全可靠的汽油的提炼,为汽车工业出人意料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石油工业自此从美国走向全球,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段。

以韩国为例,同石油一样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移动通信业原来在韩国也是由国有的韩国移动通信独家垄断经营的行业。然而在1992年,韩国政府作出决策,准备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引进竞争体制,除决定将韩国移动通信民营化外,还准备发放第二个移动通信企业(简称第二移动)的经营权。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竞争的行列,1997年,形成了由sk电讯、LG、KTF、Hansol等多家企业的竞争的市场局面,其所带来的结果是: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由1996年时的区区3百万用户,推进到1999年的2300万。

在全世界范围内而言,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美国还是新崛起的新新资本主义国家代表韩国,都曾经经历过托拉斯或者垄断组织的对社会相关行业,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的控制.当其垄断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绝对垄断所产生的绝对的腐败就凸显出来,就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法对相关企业进行规制、拆分、引入新的竞争对手,从而实现该行业的良性发展。其着眼点主要是在相关市场领域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围绕反垄断法有三根基本支柱,即禁止滥用独占地位、监控购并行为和禁止卡特尔(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 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

【6】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对违反禁止条款的企业进行审查和处理。

四 我国石油行业自然垄断的规制

(一)制订和完善相关自然垄断行业法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但是调整石油行业的4规范只有条例和规章,立法的效力层级低,这与石油工业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并且有关石油法律规定都散见于其他法律条文之中,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不仅仅是石油,在我国其他的自然垄断行业规制,也同样存在法律法规的空白。只有将专门调整定垄断性行业的法律法规的行业法和反垄断法相衔接,以反垄断法的规定是原则,行业法的规定则是具体落实与实施,才能使整个治理过程有法可依。特别的行业法应重点关注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政府审批等内容,避免其滥用行业垄断优势,进行不正当竞争,危害消费者权益。事实上许多国家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治理过程中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细致的法律法规。美国政府于1976~1982年仅在交通运输领域就颁布了《铁路振兴和规制改革法案》、《航空货运放松规制法》、《航空客运放松规制法》、《汽车运输法》、《铁路法》和《公共汽车管理改革法》等一系列法案。英国政府1984年颁布《电信法》, 1986年颁布《煤气法》, 1989年颁布了《自来水法》, 废除了这些行业独家垄断经营权。日本政府在推进自然垄断型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制定了许多法律,如《电力事业法》、《铁路事业法》、《电气通讯事业法》等对自然垄断型企业的定价等行为进行约束,并就自然垄断部门的进入进行规制。

(二)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我国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石油产品的价格。但在在目前国内充分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最终实现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批发以及零售各环节的开放,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的基础上,放开油价。政府将着重点摆在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各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市场竞争形成,二是由国家定价。一般说来经济比较发达,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比较完善 [6]阮方民:《欧盟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141—142页 的国家多采取市场竞争的机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及一些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国家,多采取国家定价的方式。但是世界各国,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开放、竞争的市场机制靠拢,如韩国、日本等国都基本上经历了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定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向市场化变化的过程。我国的石油行业也必然将要走过以上的历史。

(三)培育完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

应当逐步引导各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市场,逐步改造现有的石油垄断巨头的产权组织结构。特别是在原有的勘探开采、批发和零售领域突破现有的垄断局面。

在勘探开采阶段。应当鼓励有资质的国内企业在上游领域进行不受地域限制的竞争,打破目前垄断巨头对石油产业的绝对控制。积极促进供应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际集团互利合作,引导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率。

在成品油批发和零售阶段。对成品油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适当逐步放松,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对进入市场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确保有充分资金保障、硬件软件皆备完善、商业信誉好的企业进入市场,并且制定严格的资质审核和行业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确保石油产业向着健康、有序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五 结语

我国的石油行业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油价的不断上涨、石油企业垄断行为的不断升级导致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国的石油行业口诛笔伐不断。而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活力不强,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从法学领域视野出发,结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价值观出发,希望中国的石油行业担负起应的社会责任,提高服务意识。呼吁建立和完善石油市场的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中国石油行业的国际竞。完善相关行业发立法,结合反垄断法,创造出良好的行业风气和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戴维•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回忆录》,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徐士英:《新编竞争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数字商务网:http:// [9]阮方民:《欧盟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版 [10]肖兴志、张曼《美英日自然垄断型企业改革的共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8期。[11]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2]辜海笑:《美国反托拉斯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四篇:电力体制改革试题

电 力 改 革 试 题 库

一、填空

1、电力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和 政企不分、厂网不分 等问题。

2、通过电力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电力行业“ 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机制。

3、山西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中规定,电力中长期交易可以采取 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交易 等方式进行。

4、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市场方向、坚持安全高效、鼓励改革创新、完善监管机制。

5、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 能源安全 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

6、售电公司以 服务用户 为核心,以经济、优质、安全、环保为经营原则。

7、电力市场售电公司准入条件要求,资产总额在 2千万元至1亿元 人民币的,可以从事年售电量不超过6至30亿千瓦时的售电业务。

8、符合准入电力市场的市场主体向 省级政府 或由 省级政府 授权的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9、潞安集团电力中心是集团电力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集团发电、供电、配电、售电管理及光伏和新能源电站管理。对潞安集团电力市场化运作负监督和管理责任。

10、电力市场有序开发用电计划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市场化、坚持保障民生、坚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坚持电力系统安全和供需平衡,坚持 有序推进。

11、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的 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域内拥有与电网企业 相同 的权力,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12、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理顺电价形成机制,还原电力的 商品 属性,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

13、进一步激活省内用电市场,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在现有大用户直接交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 市场主体 范围和交易规模。

14、坚持市场化改革要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 发电 侧和 售电 侧开展有效竞争。

15、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应按照“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严格履行试点手续,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16、按照 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市场交易机构,组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

17、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以及满足各类用户安全可靠用电,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构建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18、创新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认定代替 行政审批,实行“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

19、统筹推动 省内、省外 两个市场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优势,促进“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20、电力市场中,市场主体违反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 的、严重违反交易规则和破产倒闭的需强制退出市场,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市场。

20、增量配电网的试点范围是以 煤矿集团等大型企业自供区和国家、省级园区为重点,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

21、电力市场的交易方式是以自主协商交易为主,集中撮合竞价交易为辅,协商和

竞价 相结合的交易方式进行。

22、电力改革初期,电力交易机构负责提供结算依据,电网企业负责收费、结算,负责归集交叉补贴,代收国家基金,并按规定及时向有关发电企业和售电企业支付电费。

23、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应将 配电 业务和竞争性售电业务分开核算。

24、同一营业区内可以有多个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个拥有配电网资产的售电公司,具有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 保底供电 服务。

25、潞安配售电公司于 2017年1月17日 正式成立。

26、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频率为交流 50 赫兹。

27、售电公司在准入后,需取得电力用户的交易委托代理权,并向交易中心提交委托代理协议后方可参与市场交易。

28、未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继续执行 政府定价。

29、电网企业要严格按照《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西电网2017——2019年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的价格执行,不得擅自 提高 和 降低 电价水平。30、2017年7月1日起,大工业电度电价,110KV电压等级是 0.4582元/千瓦时;35KV电压等级是 0.4782 元/千瓦时。

31、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输配电价水平按山西电网输配电价表执行,并按规定征收 政府性基金 及附加。32、2017年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为50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工业用电量的3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

33、两部制上网电价是将上网电价分成 电量 电价和 容量 电价两部分。

34、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负荷变化情况,将电力系统中负荷的一个周期(一般指一天24小时)划分为 高峰、平段 和 低谷 等多个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35、2016年,潞安集团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实现总交易电量13.5亿KWh,交易电价0.4284元/KWh,比以往购电方式下降0.071元/KWh,全年可为集团公司降低购电成本超过 10135万元。36、2017年集团电力中心电力2—8月组织的直接交易,共完成交易及结算电量 11.16亿 KWh,同比2016年电价水平为集团节约电费支出约7300 多万元。

37、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广泛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而组织开发的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网络应用平台。

38、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功能模块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

二、单选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中发【2015】(B)号文。A、5 B、9 C、280、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A)等级核定。A、电压 B、电流 C、电量

3、电力交易中直接交易双方通过(A)决定交易事项,依法依规签订电网企业参与的三方合同。A、自主协商 B、自由结合 C、相互约定

4、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C)市场交易平台。A、公平竞争 B、公平协商 C、公平规范

5、电力市场售电公司准入条件中要求,资产总额在(B)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不限制其售电量。A、1 B、2 C、3

6、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A)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A、有序 B、逐步 C、统一

7、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三个规范分别是规范交易机构的运行、规范市场化售电业务和(C)

A、规范售电公司管理B、规范供电系统管理C、规范自备电厂管理

8、开展输配电价摸底测算要全面调查电网输配电资产、(A)和企业经营情况。A、成本 B、利润 C、收入

9、山西电网的特点是(B)、送出型、规模型。A、内向型 B、外向型 C、内外结合型

10、建立优先发电制度是以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为主要依据,坚持节能减排和(A)优先上网的原则。A、清洁能源 B、高耗能源 C、燃煤能源

11、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晋政办发【2016】113号文件印发《山西省(A)改革实施方案》。A、售电侧 B、发电侧 C、用电侧

12、售电公司应拥有与申请的售电规模相适应的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经济相关知识、具备(B)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A、1 B、2 C、3

13、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步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第二阶段是2018年——2020年。A、2010——2015 B、2015——2017 C、2016——2017

14、售电侧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中要求完善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机制,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B)A、20% B、30% v C、50%

15、开展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试点要求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B)控股,拥有配电网运营权。A、相对 B、绝对 C、参与

16、供电设备计划检修时,对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用户的停电次数,每年不应超过(A)次,对10KV供电的用户,每年不应超过三次。A、一 B、二 C、三

18、供电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周期校验、轮换计费电能表,并对计费电能表进行(B)检查。A、定期 B、不定期 C、经常

19、山西省电网销售电价表中规定大工业用电的基本电价部分,按最大需量是(C)元/千瓦••月;按变压器容量是(C)元/千伏安•••月。A、24、36 B、40、20 C、36、24 20、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使电网企业的收入来源不再是原来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A)。A、过网费 B、政府性补贴 C、附加费

三、多选题

1、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包括(ABCD)

A、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B、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C、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体系 D、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2、市场交易价格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确定(ABC)

A、双方自主协商确定 B、集中撮合C、市场竞价 D、政府定价

3、推进售电侧改革的组织实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

A、分步推进 B、加强组织指导C、强化监督检查D、加强协商管理

4、电力交易机构在山西省能源监管办和山西省电力管理部门和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BCD)的电力交易服务。A、开放B、规范C、公开D、透明

5、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是(ABCD)A、坚持市场方向B、坚持安全高效 C、鼓励改革创新D、完善监管机制

6、电网的基本供电任务是履行确保(ABCD)等用电的基本责任。

A、居民B、农业C、重要公用事业D、公益性服务

7、对按规定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的企业,不得借机变相对其提供(BC)A、降低电价B、优惠电价C、电费补贴D、照顾补贴

8、鼓励发用电双方建立(AB)的交易关系,科学规避市场风险,防止出现非理性竞争。A、长期 B、稳定 C、短期 D、融洽

9、用电计量装置包括(ABCD)

A、计费电能表B、电压互感器C、电流互感器D、二次连接线导线

10、在电力交易中各有关交易主体应按照交易规则要求,平等协商,自主交易,诚信为本,严禁(ABC)

A、串通联盟B、形成价格壁垒C、干扰交易秩序D、恶性竞争

四、判断题

1、此次国家电改进入“厂网分开”时段。(√)

2、此次国家电改现在进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阶段。(√)

3、潞安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经营与管理职能分离”。(√)

4、参与国家及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是潞安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5、从事配售电业务不需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需要】

6、电改形势下,职工思想和职业技术素养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7、电网企业是指拥有输电网、配电网运营权(包括地方电力公司、趸售县供电公司),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企业。(√)

8、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低于其总资产的 30%(╳)【20%】。

9、发电公司、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应根据有关电力交易规则,按照自愿原则签订 双方(╳)【三方】合同。

10、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形成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11、对于历史形成的,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和晋能集团有限公司以 内(╳)【外】的存量配电网资产,可视为增量配电业务。

12、山西省放开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方案中纳入电网建设计划中包括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的新增配电网和 110KV(╳)【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

13、电网企业应履行的职责和相关业务有基本供电、普遍服务、信息报送和披露、交易结算。(√)

14、电力市场售电企业的合法主体是的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工商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售电公司。(√)

15、电力市场的电力用户企业和准入条件包括用电项目手续齐全、能源消耗达到国家标准、环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信用良好、拥有自备电源并满足微电网接入系统条件的用户。(√)

16、电力市场主体的准入步骤是“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一(╳)【两】备案。”

17、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以及办理用电申请时双方认可协商一致的相关文件签订供用电合同。(√)

18、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对2016有违约记录、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和上交易合同兑现较低的企业,适当扣减2017年交易总量上限或取消交易资格。(√)

19、国家需求侧管理平台目前主要具有门户、业务两类功能。(√)

20、潞安集团抓住新一轮电改机遇,将对现有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实现潞安煤—电—化、煤—电—油产业成本优化、协同发展。(√)

五、问答题

1、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安全可靠,坚持市场化改革,坚持保障民生,坚持节能减排,坚持科学监管。

2、现有电力体制下售电公司分哪三类?

答:第一类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第二类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第三类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底供电服务。

3、山西省电力体制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哪些?

答:一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基础;二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需求;三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共识。

4、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①开展输配电价摸底预算;②做好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③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④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

5、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答:①完善省内直接交易机制;②开展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③适时建立有效竞争的现货交易机制;④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分担机构。

6、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和交叉补贴)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

7、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应该满足哪些要求?

答: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信用良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8、2017年山西省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有哪些?

答:普通交易、重点交易、长协交易。对重点交易和长协交易,同一发电企业只能选择其一,不得同时参加。

9、省电力交易平台发布的交易信息公告包括哪些内容?

答:电量规模、输配电价、线损、政府性基金、交易政策及电网的主要约束条件等。

10、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具有哪些功能?

答:具有信息发布、在线监测、核查认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有序用电管理、网络培训、经济分析、需求响应等功能。

11、峰谷分时电价的意义是什么?

答:提高高峰时段的电价,降低低谷时段的电价,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削峰填谷,提高系统负荷率和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12、为了保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电力市场应该具备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答: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市场价格、市场规则和市场监管等。

第五篇:如何打破电力体制改革僵局 消除电网垄断权力的路径选择

如何打破电力体制改革僵局 消除电网垄断权力的路径选择

(作者供职于国家能源局,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2012-5-2

3近些年,煤电矛盾愈演愈烈,局部“电荒”此起彼伏,社会各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议论颇多,其中要求电网企业打破垄断、输配分开、调度独立,实现电力市场竞争和电价市场化的呼声较高。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以上改革震动大、成本高,会危及电力供应安全,带来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后果,不宜盲目推进。还有人认为,电力是关系我国经济命脉和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电力体制不应照搬国外模式,而应强化国有资本控制和政府管制,甚至对2002年以来厂网分开的成效和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电力体制改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要从以上众说纷纭的争论中拨开迷雾,达成对电力改革方向和路径上的共识,找到积极稳妥、操作性强、成本较低的改革办法,关键是要理清目前电力体制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到底遇到了什么根本性障碍,是不是必须对电网拆分才能形成电力市场竞争?

一、当前电力改革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从现实情况分析,我国电力体制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由于电网企业拥有独家买卖电的特权,加之所有电价均由政府管制,使电力市场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即发电企业(生产者)和电力用户(消费者)被制度性“隔离”了,不能直接“见面”进行市场交易。发电市场的供给、成本变动和价格信号不能及时传导到用户,用户的需求信息也不能直接反馈给发电企业,市场机制发挥不了作用,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不能及时调整到位,电价水平及上下游产品比价关系被人为扭曲。客观效果是,一方面,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严重亏损、投资缺乏积极性,新增装机减少,为未来缺电留下隐患。另一方面,低电价助长了高耗能企业的过度发展(由于大量低附加值的高耗能产品出口,实质上是间接补贴了国外用户),强化了粗放发展模式的惯性,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步履艰难、积重难返。同时,居民和其他用户由于电价较低,没有节能的压力和动力。

因此,当前电力改革最紧迫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建立电力“多买多卖”格局,使发电企业能与用户直接交易,通过竞争形成电价,电网企业只承担输配电功能并收取相应过网费。其现实意义是,市场机制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煤炭价格变动及其他成本变动因素能及时反映到用户侧,在电力紧张时能为电价“高来高走”提供市场平台和政策空间,避免用户出高价也买不到电的尴尬,在电力富余时能及时降低电价让用户受益,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提供制度保障;能有效调节电力生产和消费行为,避免电力供需大起大落;可克服政府制定电价受宏观调控影响、调价滞后或不到位的局限性,也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众误解或不满。

二、电网垄断特权的成因及改革取向

如何实现电力“多买多卖”呢?由于电网是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产品传输和市场交易的唯一纽带,在现实国情下,关键是要取消或弱化电网独家买卖电的特权,为发电企业与用户搭建直接交易的“桥梁”。为此,首先要剖析电网独家买卖电的垄断权从何而来,又如何打破?

(一)电网垄断的本质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权力的交织结合自然垄断是指电网输、配电业务具有规模经济、网络经济和范围经济特征,并具有成本次可加性(独家供应比多家供应成本更低),从经济学原理看,电网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特征。

行政垄断则表现为电网企业在电力规划、投资、价格、市场准入等方面有较大决策权或影响力,并拥有买卖电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换言之,电网具有排它性的市场控制力。以上行政垄断权是从原来政企不分的电力部、厂网不分的国家电力公司继承和沿袭下来的,2002年以来的电力体制改革并未削弱电网这方面的权力,相反,随着电网规模扩大、跨省区输电增加,以及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等的需要,加上政府有关政策、管理缺失和监管不到位,电网的行政垄断权甚至有所强化。换个角度看,电网企业目前的垄断强势地位,部分是由于政府“不作为”和监管职能不到位造成的。

电网企业借助自然垄断地位扩张市场控制力,使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权力互相交织和紧密结合,就形成了目前电网企业在电力市场中“一家独大”的强势地位,也引发了社会各方面对电网企业的诟病和误解。通过理性分析不难发现,电网的自然垄断是其客观属性,不应也不可能被打破,因为即使输配分开,也只是一个大垄断变成了若干小垄断,垄断性质并未改变。而附着在电网自然垄断特性上的准行政垄断权,如市场准入、标准制定、独家电力买卖权和电费结算权等,才是问题的症结,也是需要改革的主要对象。政府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做好破解电网行政垄断权的文章,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二)电网企业维系行政垄断的主要工具是电力调度权

当前我国电力调度包括指挥、规划、配置、准入、交易、信息、技术等七类职能,电网企业通过下属的电力调度机构行使相应职权,在电力行业和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是组织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安全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支配各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目前,电力行业厂网之间、厂厂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中央与地方企业之间、国有与民营外资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利益博弈。电网企业可以利用调度手段,通过发电计划和利用小时安排,以及对用户拉闸限电和收取容量费等方式,直接影响发电企业和用户等的权益,同时可利用调度专业性强的特点,规避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三是影响政策法规实施。国家的有关政策措施,如上大压小、发电权转让、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等,必须依靠电力调度具体实施,否则难以落实。电网企业正是借助功能强大且无可替代的调度权,制约发电企业并垄断输电和售电权,维系其独家买卖电的市场强势地位。

(三)打破电网垄断的根本举措是剥离以调度职能为核心的行政垄断权

综上分析,电力调度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本质上是一项公共行政职能。电网企业目前拥有的很多行政垄断权力,均是由调度职能派生或拓展出来的。隶属于电网的调度机构,自觉或不自觉成为电网企业“谋利”的工具,使其扮演的角色与其公共职能的本质属性之间出现了偏差。事实上,正是由于电网企业承担了以调度为核心的较多公共职能,造成电力规划、管理等领域政府缺位与企业越位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电力行业一些重大问题缺乏客观评判标准,无形中干扰甚至“绑架”了政府部门的权威决策,出现了是否应该发展特高压交流电网等悬而未决的争议,电力发展周期性波动等积弊也未得到很好解决。

调度机构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类似于执法者,而电网企业是电力市场中的一分子,有其自身的利益追求,让电网拥有调度权,相当于集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于一身,不利于电力市场公平竞争和电力行业健康发展。因此,电力调度权不宜由电网企业掌控,而应由政府主导。调度机构从电网独立出来后,政府将得到一个专业、中立的助手,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力规划和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推动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行。

三、电网改革路径的比选分析

从目前各方面研究提出的改革措施看,打破电网垄断、建立电力市场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输配分开,二是配售分开,三是调度独立。这三种办法各有利弊,从三种办法中任选其一,再辅之以政府对电力交易有关政策的调整,均能实现电力“多买多卖”的改革目的。但毋庸质疑,这三种办法均有其局限性。

输配分开、配售分开都要对电网组织结构、资产和人员配置进行大“手术”,由于目前输配、配售的功能界面并不十分清晰,三者分离从技术上有一定操作难度;更重要的是,分离后将增加电力交易环节,使内部矛盾外部化,加大管理和交易成本;还会由于分离后彼此职责不清带来电力安全等重大隐患。另外,受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城乡区域差距等因素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工农、城乡间的用电交叉补贴难以完全取消,而配售分开过早地使售电侧放开竞争,将使得交叉补贴难以操作,各地农村电网建设、居民生活用电苦乐不均的矛盾将凸显,会引发新的矛盾。

电力调度独立不涉及电网组织架构的物理性分离,是长远必须推进的改革举措,但现阶段,由于电力市场建设刚刚起步,调度机构彻底独立后,电网企业将不承担电力系统安全责任,调度机构又尚未起建立权威的运作体系,容易出现电网运营责任模糊、调度机构和电网企业在安全问题上相互推诿扯皮、电网利用率下降等问题,最终导致电力安全隐患和系统成本增加。另外,调度独立后,由于输配电价和准许收入等新管理模式难以一步到位,电网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会加剧改革阻力和难度。

总体看,以上三种办法均是对现行电网运营模式“休克疗法”式的变革,对既有利益格局冲击较大,改革风险和成本较高,不利于平稳过渡,也将使改革决策难以形成共识,从而延缓改革进程。

四、对开启新一轮电力改革的建议

综上,目前有关方面开出的电力改革“药方”均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另辟蹊径。从现实可行性出发,为促进新一轮电力改革能尽快平稳起步,经权衡利弊,建议采取“渐进分调”的办法,即实施渐进式调度分离的“硬件工程”与渐进式制度调整的“软件工程”相结合的改革举措。

“渐进分调”中的“硬件工程”就是将电力交易机构从电网分离。这是对电力调度独立的一种改良和过渡性措施。从国际经验看,各国由于电力工业历史沿革和体制改革路径存在较大差异,选择的电力市场交易、调度和输电模式也不尽相同。基本模式有三类:一是独立系统运行商模式,调度机构与交易机构合一并独立于输电公司,以美国ISO/RTO模式为代表,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也采用这种模式。二是输电系统运营商模式(TSO),调度系统与输电公司为同一个机构,而电力市场交易由独立的交易机构负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种模式。由于这些国家的输、配电业务已经分开,输电公司不参与购售电交易,因此,调度机构隶属于输电公司并不影响电力交易的公平。三是调度机构、交易机构、输电公司各自独立的模式,如巴西、俄罗斯。以上三类模式尽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电力交易机构与电网企业独立。所有电力改革先行国家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组织架构,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从我国情况看,电力交易职能是电力调度的主要职能之一,目前在各省、区域电网公司内部,均有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可考虑将其分离出来,由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和授权,负责电力市场规则制定、竞争报价、合约执行、电费结算等职责。除电力交易外的电力调度职能仍由电网企业行使,主要从技术角度负责电力交易的安全校核。适应我国目前存在区域和省两级电力市场的现状,可相应在区域和省级分别组建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各省交易机构负责本省内的电力交易,各区域交易机构主要负责跨省的电力交易,各省级电网公司可以“特殊大用户”的身份(代表全省电力用户)参与区域电力市场的购电,促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等跨省区资源优化配置。采取这一过渡模式的优点:一是不用通过输配分开,就为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搭建了统一、便捷的平台,有利于降低电网的市场控制力;二是不用另起炉灶,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行管理就有了专业化的队伍和“裁判”;三是电力交易机构独立于电网、电厂和用户,可从组织、制度上保证电力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性和透明度。

“渐进分调”中的“软件工程”就是对现行电力交易、购售电资质、电价等进行制度性调整,改变相应的“游戏规则”,为电力“多买多卖”创造政策条件。主要实施以下政策调整:一是改变电网监管和业绩考核模式,逐步将电网目前依靠购销电价差获利的模式转变为收取过网费或核定准许收入模式。二是政府对电网服务、成本、价格严格监管,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作为电网收取过网费的依据和标准。可实行各区域、省级电网间“对标”管理,按先进水平制定“领跑者”输配电价标准,促进各电网企业主动创新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也防止其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三是按电压等级和用电容量强制分批开放大用户与发电企业进行双边交易,电价由双方协商或政府组织统一竞价形成,中小用户暂维持现行由电网统购统销的办法。同时,赋予全部趸售电企业及其他独立于省级电网的供电企业(主

要为县级及以下农村用户供电,类似国外的配售电公司)直接购电的权力,将开放电力市场与农村供电改革统筹考虑,以避免因当前“单兵突击”孤立解决农村电力体制问题,而为今后建立统一电力市场制造障碍。由于工业等大用户用电占总用电量的70%左右(包括趸售电将达80%以上),实行双边交易后,这部分电量即实现了电价由市场形成,这样就打通了发电与终端用电价格及时传递的渠道,将使困扰多年的煤电价格矛盾迎刃而解。而居民、农业等中小用户在维持电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可通过实行阶梯电价等制度,合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状况。

实施上述改革后,电网企业独家买卖电的特权将自然消除。这使电网企业丧失了部分既得权力,但反过来也会形成一种新的“制度激励”,使其更专注于输配电主营业务的管理,不用费心考虑与发电企业、用户等的利益瓜葛,有利于从机制上提升电网运营和安全保障水平。

以上“硬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改革办法,由于不需对电网实体结构进行拆分,也回避了电力调度独立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总体看改革震动小、成本低、风险可控、是当前情况下推动电力体制改革重启的捷径选择。

在此基础上,改革中后期,可根据电力发展需要和市场发育程度,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适时推行调度独立、输配分离、配售分开等改革,进一步挖掘电网企业细分管理、降低成本的潜力,并逐步放开中小用户与发电企业双边交易,实现发电、售电环节充分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输配分开、配售分开都不是当前打破电网垄断的必要条件,但其实施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也有利于加强监管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未来输配分开、配售分开即使实施,也应与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如鼓励地方政府、民营资本、外资等参控股配售电公司)、同步实施售电市场竞争结合起来,才有改革的价值。若分开后不能配套进行产权重构和市场竞争,则必要性不大,相反会带来电网安全隐患以及交易成本增加等问题,留下类似厂网分开的后遗症。因此,当前不宜盲目、匆忙推行。相比而言,“渐进分调”的改革方法则显现了其现实可操作的优点。

五、政府管理方式的配套改革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电力体制的主要矛盾和症结不是电网自然垄断本身,而是政府相关制度设计带来的行政垄断权。因此,在实行电力交易机构独立、构建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政府自身管理电力的理念、内容和模式进行变革。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将本应由政府行使的电网规划、标准、并网准入等行政权上收,避免出现政策缺位和管理“真空”,使电网回归到企业的本来角色,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去履行职责。

二是规定并监督电网对所有用户和发电企业(含分布式能源、自备电厂)公平、无歧视开放,制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并网标准以及调度

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为其上网消纳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创造条件逐步放开能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电价,如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户的销售电价,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过渡时期,对政府制定的电价,也应建立科学合理、调节灵活的价格机制。

四是统筹制定并预先公布电力建设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能效等准入标准,逐步有序放开新建发电项目的市场准入,简化电力项目审批程序,使项目业主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避免“跑马圈地”等恶性竞争。

五是区分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公共服务职责,实行不同的考核办法。建立政府主导的电力普遍服务新机制,对居民、农业生产及边疆偏远地区用电优惠等政策性、公益性支出主要由财政“买单”,逐步减少交叉补贴,变暗补为明补。

(作者供职于国家能源局,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2012-5-23

下载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自然垄断与电力体制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中国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调控 中国经济发展展望与影响1.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其他转型国家......

    英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与启示

    英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与启示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2014-1-24 ●英国“破碎化”电改的国情背景是:撒切尔政府推崇私有制、市场化和自由化,迷信“市场万能”,这与我国坚持公有制主......

    2015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新解读

    2015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新解读 今年3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印发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抓紧制定了《国家......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情况摘编

    【内容:】孔祥元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2007 澳大利亚电力改革 自1989年推行改革以来,澳大利亚电力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垄断体制被逐步打破,电力生产的发供配三大环......

    电力体制改革[共五篇]

    电力体制改革 我国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历经两个阶段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作为电力业内人士,既见证了电力行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亲历了电力企业为改善生......

    世界电力体制改革大事记大全

    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事记 1982年 智利颁布《电力服务法》,为第一个电力工业结构重组和自有竞争法律框架 1983年 智利实施电力结构重组,基本实现发、输、配分开 英国颁布《......

    电力体制改革背景资料

    王禹民说,电力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

    6个电力体制改革文件

    6个电力体制改革文件 1. 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要构建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