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时间:2019-05-12 22:2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一篇: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03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03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03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3.分析中国石油供给的垄断体制在经济效率方面导致的损失。

第二篇:中国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研究

摘要

伴随我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完成及3G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体的三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三大运营商也进入了全-业务竞争的时代。根据寡头竞争理论,当市场上的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厂商的数量少且市场份额较大,厂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谋进而控制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单个厂商产量或价格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每个厂商的利润,因此,各个厂商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厂商都要时刻关注其他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近年来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但其实是为了能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而且,移动行业巨大的价格下降空间来自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

在市场结构和市场关系的问题上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Stigler认为,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不能像哈佛学派那样简单。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竞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是像哈佛学派所说的那样是通过大厂商之间的合谋而来的。认为,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而不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

关键词: 通信产业;垄断竞争;竞争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构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动机

在过去的年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年我国产生第一个移动用户到年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亿,早己位居世界第一。在这期间,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年之前的完全垄断到引入联通再到年引入电信,对市场结构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经历了垄断定价、政府定价以及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价格竞争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移动的从年第一季度的兀降低到年上半年的元,降低了,而中国联通的从年的元降低到上半年的元,下降了。与市场表现出的激烈的价格竞争相反,根据寡头理论,寡头在合谋时制定的价格与利润都高于无勾结行为下的价格和利润,因此,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往往都有合谋的动力,在我国移动运营商由国有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合谋似乎更容易达成。年我国正式加入,按照相关协议,我国的电信市场也将逐步开放。入世年内,初步开放网络服务;入世第年,逐步放幵增值服务的地域限制;入世第年,有线网及光缆幵始放开,全面取消增值服务的地域限制;入世第年,允许外资在基础电信中持股比例由放幵初期的逐步提高到在寻呼业务、数据压缩转发等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外资持股比例由放开初期的逐步提高到以内;入世第年,逐步取消外资在寻呼机、移动电话进口,以及国内固定网络电话服务等领域的地域限制。完成开放网络服务;入世第年,有线网及光缆完成全面幵放,中国电信服务业传统垄断格局基本打破,形成竞争性市场。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兑现这些承诺,但是可以预期我国电信市场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外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我国电信行业在过去的十年里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重组,每次重组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激烈讨论,而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是否提升,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国外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变成一个日渐重要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以中国移动通信业的竞争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业竞争行为的研究,了解行业内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形态和行业的市场势力,为我国移动通信业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对行业竞争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为例验证了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范围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以及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通过对联立方程组的估计,求出行为参数,以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行为;根据行为参数与勒纳指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勒纳指数,以比较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垄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在范式下研究绩效和市场机构之间关系,结合结构方程估计的行为参数,验证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符合程度。

1.3研究方法

根据寡头竞争理论,当市场上的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时,一方面,由于厂商的数量少且市场份额较大,厂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谋进而控制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单个厂商产量或价格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每个厂商的利润,所以,各个厂商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厂商都要时刻关注其他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世纪年代,博弈理论的发展为经济学家研究寡头竞争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理论工具。如模型、模型、模型、模型等经典的经济学模型都是在博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此之后,对寡头竞争旳竞争进入了更加纵深的阶段。为了研究我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本研究以产量竞争模型为基础,对行业内厂商的竞争行为进行建模,并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此夕卜,为了研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验证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与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本研究采用范式对市场绩效进行了建模,并结合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结论,对这两种假说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符合程度作出判断。

2.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2.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中国电信1987年于广州开始办理移动电话业务,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己有25年。我国电信业经历了数次以政府为主导的重组,其中,对移动通信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下:中国电信1987年于广州开始办理移动电话业务,是我国移动电话业务的第一家运营商;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联通公司同时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完全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帷幕。1999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业务从中国电信独立出来,新组建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进行了第四次重组,此次重组中,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开始经营移动电话业务。国内电信运营商由7家重组为3家,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并且这三家都获得了全业务经营许可,同时经营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

2.1.1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是根据国家有关电信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原中国电信公司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控股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997年9月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后改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之后再次改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同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首次发股募集约42亿美元,分别于纽约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8年6月4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江苏省移动的权益;1999年11月12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福建、河南和海南三省移动的权益。

2000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同年11月13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北京移动、上海移动、天津移动、河北移动、辽宁移动、山东移动和广西移动的权益。

2001年6月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在中国内地发行了总额50亿元人民币债券,并在2001年10月23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2002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安徽移动、江西移动、重庆移动、四川移动、湖北移动、湖南移动、陕西移动和山西移动的权益。

2004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购内蒙古移动、吉林移动、黑龙江移动、贵州移动、云南移动、西藏移动、甘肃移动、青海移动、宁夏移动、新疆移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移动通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权益,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经营移动电话业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企业。

2006年5月29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2.1.2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是在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之后,由原中国联通和甲国网通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国联通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支机构。目前,中国联通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固定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有限公司。

1994年7月,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中国联通的成立对于我国电信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完全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也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经济改革正式开始。

2000年2月8日,中国联合通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同年6月21日和22日,中国联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2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收购吉林等9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公司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2003年,公司完成收购山西等9省、自治区分公司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2004年7月19日,公司移动用户突破1亿户;2007年12月31日,公司收购贵州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及资产,至此,中国联通实现集团分公司整体上市。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重组,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同年19月15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正式合并,公司更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中国联通获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WCDMA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1.3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邮电部,当时国家实行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中国电信既担任“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这在当时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条件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这种运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币场的要求。1994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和中信集团四家公司联合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在市话和移动通信领域同时与中国电信竞争。我国电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1995年,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中国电信不再担任“栽判员”的角色。1999年,月,中国电信的移动电话业务和资产整体剥离出来,组建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从此,中国电信只专注经营固定电话业务。2002年,为继续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方案最终确定。新中国电信集团管辖原南方和西部21省、市、区的电信业务,北方十省市的电信业务由中国网通经营。2008年5月23日,工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知》,中国电信行业的第四次重组正式拉开序幕。此次重组和发放3G牌照相结合,中国电信获得经营移动业务的牌照,并以1100亿人民币收购联通CDMA网络及相关资产,开始经营移动电话业务,自此,中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迈入全业务竞争时代。

2.2 移动电话取代固定电话的趋势

从电信业的发展历程看来,电信服务趋于移动化的趋势明显。1991年世界拥有手机的人还不及总人口的1%,具有蜂窝网络的国家也不到1/3。到2001年底,90%的国家建立了移动网络,世界手机普及率几乎达到1l6 } 100多个国家的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据GSM协会发布的报告,2006年6月全球GSM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20亿,GSM用户从技术商用服务推出到10亿用了12年时间,而从10亿到20亿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截止201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9.}6亿,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而固定电话下降为2.85亿,己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

3.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绩效分析

3.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994年之前,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务由中国电信独家经营,此时的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或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此时的市场结构为双寡头,但是移动一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2000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独立经营移动业务;2008年中国电信业第四次大规模重组,中国电信也获得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牌照,此后中国移动通信业变为三寡头垄断的局面。虽然经历了历次重组和政策的调整,但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一直不均衡,中国移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过高。本研究将从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市场集中度这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3.1.1 进入壁垒

关于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Bain(1955)将进入壁垒定义为:进入壁垒是行业的在位厂商相对于潜在进入者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大小反映在在位厂商能在多大程度上将价格定在竞争水平之上而不会吸引潜在进入者进入。贝恩认为规模经济就是一个进入壁垒。Stigler(1968)并不认为规模经济是一个进入壁垒,他将进入壁垒定义为一种成本,这种成本由试图进入行业的厂商承担的成本,而在位厂商并不需要承担。规模经济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无是在位者还是进入者,在他们扩大其产量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享有一样的规模经济。因此,根据Stigler的观点,规模经济并不是进入壁垒。Ferguson(1974)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使进入无利可图同时会使在位者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的因素,这种因素会使在位者持续的获得垄断利润。Ferguson认为,在长期,由于厂商之间价格与非价格竞争,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并不足以让厂商获得超常利润,在位者只有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之上才能获得超常利润,而Fisher(1974〕将进入壁垒定义为:当进入对社会有利时能够阻碍进入的任何因素。

3.1.2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最早由张伯伦提出,在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中,产品差异化是指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以使其对特定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产品差异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果消费者对现有产品有着很强的忠诚度,那么潜在进入者很难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他品牌的产品,首先,新进入者需要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其次,他可能需要比在位者花费更多的广告、营销费用。产品产异化可以分为横向差异化(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和垂直差异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横向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性改变后,一部分消费者收益,另一部分消费者受损。横向差异化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外观等非质量因素的差异。纵向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性改变后,消费者均收益或受损,比如一种产品质量的改进,使得所有使用这种产品的消费者都觉得这种产品比以前更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拥有最多的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由于消费心理,购买习惯、收入水平、知识层次等原因,不同消费者对移动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异。加上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因此,电信运营商很难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某些特征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制定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中国移动下设三个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全球通”是中国移动的旗舰品牌,主要针对经常漫游、本地通话费较高的中高端客户,这部分群体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对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中国移动为这部分客户在各营业厅设立“全球通”VIP客户通道,以及在机场设立“全球通”VIP休息室。“神州行”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话业务品牌,其用户数量占据中国移动总用户的76%,收入占比也超过70%。神州行面向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农村群体,其资费较低,办理快捷方便。“动感地带”是中国移动为年轻群体精心打造的移动通信业务品牌,其客户大部分为16-30岁的学生,这部分群体对价格及其敏感但是数据业务使用量较大。

中国联通包括“沃3G”、“沃家庭”、“亲情1+1”、“新势力”等。“沃3G”是中国联通针对联通的3G用户开发的品牌,其客户基本特征是语音通话费用较高,同时数据业务使用量也大;“沃派”是联通首次统一发布的青少年品牌,“沃派”代表青少年精彩的族群式生活,“沃派”主要面向青年群体和学生。“沃家庭”是中国联通在“亲情1+1”的基础上面向家庭客户提供的宽带、固话、手机、增值应用的全业务通信方案。“亲情1+1”是原中国网通面向家庭用户推出的满足全家人通信需求的服务计划:2008年10月l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红筹公司正式合并,并统一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因此2009年“亲情1+1”基础套餐由原来的固定电话、宽带、小灵通更改为固定电话、宽带和移动通信业务以及其增值服务的通信组合产品。

中国电信在2008年获得经营移动通信的牌照后,也推出了“天翼”、“天翼飞YOUNG”等移动品牌。

3.2 结论

关于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认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市场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又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他们认为集中度高的行业,由于厂商数量少,垄断力量大,厂商之间更容易合谋控制价格和产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以Stigler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则否认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竟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币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

本部分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2004年至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结合前文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即,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结论

4.1.1 关于市场竞争行为

检测币场上的竞争程度一直是实证产业组织学中最热门的研究之一。本研究应用新实证产业组织背景下的结构模型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存在相当程度的市场力量,其行为参数达到0.22,处于完全竞争和三寡头古诺竞争之间。同时,行业的勒纳指数为0.2938,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41%,说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我国电信行业,包括移动通信行业经过了数次重组,但是由于市场没有对外开放,竞争主体少,币场仍然缺乏竞争,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今年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然而根据平新乔(2003)基于移动公司相关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弹性分析看,移动公司处于降价能增收的阶段上。移动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其实是为了能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而且,移动行业巨大的价格下降空间来自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为了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应对国外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应进一步引入竞争,增加市场竞争主体个数。

4.1.2 关于绩效与市场结构

关于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认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币场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又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他们认为集中度高的行业,由于产商数量少,垄断力量大,更容易合谋从而控制价格和产量,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以Stigler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则否认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大,规模经济显著,同时又拥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生产更有效率,行业的高额利润并不是来自反垄断或是合谋,而是来自效率,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利润的增加又使得厂商在竞争中更占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部分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绩效和市场结构之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但这一正向关系并不是厂商通过合谋引起的。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各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合谋,因此,本研究拒绝哈佛学派的共谋假说,从而支持芝加哥学派的效率假说。

4.2 政策建议

4.2.1 放松行业的进入管制

为促进移动通信行业的有效竞争,降低市场力量,应进一步放松行业的进入管制。首先,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民营资本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它们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增加市场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放松外国运营商进入我国市场的准入条件,以构建不同的潜在进入者对在位者的进入威胁,实现真正有效的竞争。同时,还应把握正确的市场准入原则,由于电信行业具有投资规模、沉淀成本非常大的特点,大量的退出必然会产生社会成本的损失,最后这些损失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减少社会福利,因此在市场主体进入时,要充分考虑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沉淀成本等特性,适度控制进入者的数量。

4.2.2 加强对市场力量的监控和惩罚

虽然移动运营商在局部地区因争夺客户资源而发生过激烈的竞争,但总体上由于行业竞争主体少,单个运营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大,有很强的作价能力,因此运营商往往会将价格定在远远高于边际成本的位置,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且,一些运营商在某些业务市场拥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他们可能会运用市场力量排斥竞争对手,进行不公平竞争。因此,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强市场力量的监管,加大《反垄断法》的实施力度,对滥用市场力量的企业进行合理的惩罚。

4.2.3 实施不对称管制

从移动通信业务在我国开办以来,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一直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中国移动一直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用户数市场份额曾最高达到73.9%。实施不对称管制,培育相对均衡的市场结构,也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规制的重要方面。

由垄断市场演变为竞争性市场主要由两条路径,第一是市场的自发演化,由市场自发演化为竞争性市场是一个理想且缓慢的过程;第二是政府的干预。政府的干预是短期内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开放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前提下,要在短期内提升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的干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回顾我国电信行业历来的几次重组,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形成电信行业相对均衡的市场份额。我国对中国联通的价格不对称管制,也是为了形成移动通信行业内相对均衡的市场结构,但可惜的是,价格不对称管制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相关部门应继续研究新的不对称规制方案,扶持市场上相对较弱的企业。如2008年工信部与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电信基础实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规定电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此举可以提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网络质量,缩小与中国移动的差距。此外,从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经验来看,单向携号转网等措施也能有效的扶持弱势运营商的发展。

第三篇:电信垄断

中国电信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

2011年11月11日 08:48:40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电信垄断”早已不是新闻,长期备受诟病,公众不满却无能为力。涉及国计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巨大等成为电信资费居高不下的理由。国家发改委近日证实,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在被反垄断调查。这一消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电信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中国电信是如何滥用行业垄断支配性地位的?《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黑白名单”“价格歧视”是中国电信最突出垄断行为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认为,中国电信不仅处于垄断状态,而且有垄断行为,垄断行为中最典型的就是价格歧视。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互联网接入与电信垄断”学术研讨会获悉,目前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62%的国际出口带宽集中在中国电信,网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网络;中国联通的宽带接入用户、内容资源、大约是中国电信的一半,国际出口带宽占33%;其他运营商的市场占比总和不足10%。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基本上是一个由中国电信占垄断支配地位、中国电信和联通两大运营商双垄断的格局。

“自行协商”、“市场行为”等看似公平对等的语句,其下掩盖着的是强者凌弱,弱者只能被动接受、别无选择。电信专家指出,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中国电信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接入价格属于垄断定价,说是所谓“自行协商”结算费用,实际是中国电信单方面决定,中国电信利用了手中巨大的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市场地位,以及IC P网站托管用户的巨大流量占有的市场地位,对弱势运营商制定了垄断价格,涉嫌违反已出台的反垄断法。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信息产业部的规定,维护垄断和支配地位,中国电信制定了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结算标准,以此增加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遏制竞争对手的宽带业务发展,从而最终稳固自身的宽带市场,其具体做法是,在实际操作中设立了“黑白名单”,予以差别定价。

中国电信将高带宽接入用户(45M以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直接受理业务。中信网络和广电机构这两家地域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审批后才可受理业务。除了上述用户外的其他用户属于第二类,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可直接受理业务,但也要进行价格管控,避免为第一类用户提供转接。

由于中国电信给两类用户的待遇差异巨大,第一类用户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 /月以上,第二类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至42万元/G /月,在一些地区,二类客户向中国电信购买带宽的价格甚至低达10万元/G /月。由此造成互联网接入的双轨价差,弱势运营商包括广电网络,通过第三方ISP进行转接,目的在于绕过中国电信的价格门槛,寻求互联网接入的生存空间。

“灭”掉伙伴甚至“家臣”中国电信滥用支配地位

以“第三方寻租”方式获得相对低成本流量的弱势运营商,并未能侥幸多久,中国电信开展了一场“大清洗运动”清理门户。2010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要求其各省公司对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加以清理。迄今为止,已有联通、铁通、长城宽带、地方广电机构及民营互联网接入商遭受冲击,其中强者尚能苟延残喘,弱者则一命呜呼。

所谓“穿透流量接入”是指由于互联网带宽存在规定价格与市场价格差价,一些公司从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转售给弱势运营商的行为,这条路径被称为“流量穿透”。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第三方迂回接入中国电信,是弱势运营商的普遍行为。互联网流量最大,用户最为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是流量穿透最密集的地方,成为中国电信此次清查和打击的重点区域。

在内部通知中,中国电信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要自查自纠,查实违规接入立即清退,并向集团公司报备,不得以其他理由拖延整改。为防止地方公司因业绩或利益搞小动作,中国电信还要求各省对其他省的异常流量进行举报,由集团核查处理。中国电信还出台了惩罚标准:一旦查实,首月加倍扣减违规省级公司业务收入100万元,此后每月按100万元递增扣减。

专家表示,按理说中国电信进行清理是一个内部的清理,但是,由于中国电信占据着互联网接入市场的支配地位,其内部清理的实际结果已经排挤了竞争对手,按照国家《反垄断法》第二条,叫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电信此举的意图是集中权力,加强垄断。当语音业务中心地位不再之后,中国电信重新审视和评价互联网接入作为数据时代核心业务的地位,为维护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不惜“灭”掉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家臣”,重新走上高度集权垄断之路。

电信出此一策,和当前互联网发展环境的变化有关。过去,语音业务是运营商主要业务,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业务成为新的主要业务。人们逐渐意识到,电信改革打破了电信垄断,但没有打破互联网垄断,打破了语音管道垄断,但遗漏了数据管道垄断。如果把基于语音联接的垄断称为一次垄断,那么基于数据的互联网接入就是二次垄断。

电信这场所谓内部的大清理,谁受害谁受益?结论不言自明。

民营互联网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利益都受到了严重损害。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由于中国电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作为合作伙伴的接入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包括中国电信下属公司(电信三产)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业界专家分析,像电信通(鹏博士)、网宿科技等上市企业,业务都收到影响,包括正在申请境外上市的蓝汛科技。

中国电信清理穿透流量接入后,2010年8月12日至9月9日,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件用户投诉,38443用户拒绝缴费,并已有28210用户面临退网。此外,中国电信滥用垄断造成的市场支配地位和支配权力,还会带来损害创新而有违公共利益的问题。

电信巨头垄断难题不解三网融合新政恐成空话

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电信市场监管的上位法缺乏,使得国家对电信行业国有企业的垄断状态及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此次中国电信清理行动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了这个问题和矛盾。专家认为,如果宽带垄断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国家三网融合新政可能会变成空话。

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中国电信和联通遭遇的反垄断调查,让业界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反垄断、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决心和不懈努力。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电信和联通此次遭遇反垄断调查,与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电信领域垄断现象的持续关注研究及多篇直指垄断核心问题的深度调研报告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业界普遍认为,电信主管部门多年前制定的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100万元/G /月的上限标准,由于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等原因,已经与当前市场脱节,并已造成当前互联网接入双轨价格的事实存在。

因此,专家们建议,不仅要严查电信巨头的垄断行为,工业与信息化部还应当尽快评估论证这个问题,并及时调整网间结算政策,解决好这个突出矛盾。同时,对于弱势运营商向中国电信、联通进行单向结算的体制,由于中国电信、联通已不是2001年国家制定该规则时的背景和情况,建议应适时作出调整,改为双向结算体制。

姜奇平等电信专家建议,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开放政策,将“穿透流量”合法化,加快开放与竞争的步伐。及时调整网间结算的结构与政策,增加国家交换中心(N A P)点的互联带宽,降低网间结算价格。

鉴于自1997年《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国务院195号令)颁布以来,互联网接入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市场;鉴于目前中国电信和网通已经占有互联网接入、网站内容资源均在90%以上,国际出口带宽95%,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已经形成典型的双垄断局面。

为了打破这个双垄断局面,鼓励竞争,推动技术与应用创新,应当尽最大可能地促使那些仅占不足5%份额、有创新能力的ISP/ID C公司,在国家交换中心互联、骨干网间直接互联之外,发挥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作为更好地解决网间互联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补充解决手段。为此,在加强市场监管和网络安全管理情况下,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第三方“穿透流量”和“高带宽转售”合法化。

专家建议,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放电信网络资源,切实地支持那些在宽带互联网领域中,有路由优化技术、及智能路由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进入这个市场,参与电信资源和市场要素的配置和供给,推动产业升级与业务创新。

宽带垄断瓶颈致中国企业成本高4倍

专家建议治标更要治本

对电信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固然让人欣喜,但要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宽带发展上的差距,则必然要从宽带政策上进行重大调整,否则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10月21日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报告》说,当前移动互联网显现出“25号效应”,即每到月末(通常在25号左右),用户手机上网流量会明显下降,这是PC互联网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资费是瓶颈,省流量很重要。”

数据流量限制多、资费高已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业以及移动互联网业飞速发展、获得国际领先地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显示,国有电信运营商垄断接入市场,严重遏制民营增值服务商技术与业务创新的行为,严重影响互联网的网络连接作为一个重要生产资料和市场配置要素的重大作用,妨碍新的竞争主体的市场进入,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是一系列的。

最为明显的是,尽管中国电信市场存在着多家基础运营商,但是,近十年来,在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中,除中国电信、联通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发展起来。

其次,宽带垄断还影响着IPT V、手机电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扼杀了技术与业务创新,直接损害用户的利益,消费者利益、公众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此外,电信系统基层还大量滋生腐败,双轨价格及中国电信的高压清理,为基层电信要价提供了空间。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损害了民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局,拖拽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直接影响着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损害了国家长期的战略利益。

公众利益被损害,到桌面的接入带宽本来可以达到10M /s,现在到不了;互联网产业的升级被延缓了,现在美国互联网已经深入到视频领域,全球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光速时代”的极度变革。当家庭用户能够应用到1G b/s的宽带速率时,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以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将近一个小时,那时最快只需要30秒,并且在进行视频通话时,声音、画面更清晰,音效和视觉媲美高清电视。

与美国相比,美国已经在推动高带宽计划,未来3年中51个州完成100M到桌面、1G到小区的计划。而我国仍然在使用不足1M带宽到桌面。“这样的差距,令人汗颜。更重要的,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这对整个国家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业内人士评价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等专家呼吁,中国应当警惕在宽带垄断上错误走得更远。因为是在根本方向上与国际潮流背离。宽带越发展、宽带越重要,这一错误的后果也会越显得严重。

同时,在我国现有互联网网间互联不通畅、网络接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宽带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无法完成,这不仅严重限制这个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进一步拉大我们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易路联动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国洪表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电信、联通两网之间不通,或通路比较窄,这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很不正常的事。

宽带瓶颈,即将转化为中美竞争的战略瓶颈。因为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场竞争,中国要比美国多付出4倍的成本,中国在其它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荡然无存。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宽带投入仍会大量增加,但由于规制不当造成的投资浪费也将是惊人的,如果不及早认识这一问题,将犯下堪比欧洲3G牌照发放的大错,在基础设施制约瓶颈问题上重现大炼钢铁时代的错误。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像云计算,我国要达到跟美国同等的竞争力,除非一个前提,我们服务器效率是美国的4倍(即成本高3倍),这是因为我们基础设施价格太高,接入成本太高。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就已经输掉了。

按照这种价格和成本结构,云计算不是中国人的天下,而是美国人的天下。因为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的新一代宽带计划,以及电信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为其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我国,传统工业化的弊端之所以顽固存在,新兴产业之所以难以跨越式发展,发展方式之所以难以转变,像宽带垄断这样由于体制造成的基础设施扯后腿现象的广泛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姜奇平等专家建议,我国宽带政策应尽早进行重大调整,打破骨干网对于接入网及增值业务的垄断,以公平竞争促进宽带发展,将电信市场监管的重点,从十几年以来保护国有垄断企业发展,转向监管垄断企业,扶持、培育新的竞争主体。(记者 程士华 南婷)

电信联通认错 央企反垄断第一案或以和解收场

作者:马晓芳 王文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12-05 08:20:00

也许正应了“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句俗语,中国第一例央企反垄断案很可能将以“企业认错,政府终止调查”而收场。

上周五(12月2日)下午,中国电信(00728.HK)和中国联通(600050.SH、00762.HK)先后发布内容和措辞基本一致的声明,称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并将“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

随后发改委表态称,已经收到了两家公司中止调查的申请,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一度剑拔弩张的反垄断调查,不出意外的话,将以这种双方各退一步的方式收尾。

联通、电信“认错”

“通过自查,发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质量未完全达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实现充分互联互通。同时,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由于竞争和管理原因导致价格差异较大。”中国电信在声明中表示。

中国联通也说,“自查中发现公司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

两家公司的自查结果以及认错态度,甚至对外措辞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基本就是发改委对此事的态度和意见,运营商表示接受和尊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营商人士表示。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自从4月份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下发反垄断通知,到11月9日央视曝光,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两家运营商在宽带市场的垄断调查,并得出初步结论“涉嫌垄断”。

据一位了解事态经过的运营商人士透露,如果要最终确认为垄断,发改委还需要其他政府部门以及更高一层主管单位国务院的共同认定,但在多部门讨论过程中,这个结果并没有获得通过。

“其实20天前(央视曝光第三天),就很明显是这种结果,本来宽带服务就是‘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经济垄断’都存在,表面看是运营商认错,实际是求和谐,最需要改变的还是工信部和发改委的监管。”电信行业资深专家付亮认为。

上述运营商人士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说,与其双方相持不下造成资本市场波动和国有资产流失,不如各退一步,通过运营商整改,更能解决现实问题。

“电信联通声明诚意够不够,理由是否充分,发改委应该组织听证会,请电信行业和反垄断的专家、潜在的利益受损方、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者、社会公众的代表等几方面人士出席,对此事调查表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反垄断专家张曙光表示,发改委反垄断局既然已经介入调查,就要给公众一个清除、全面、透明的交代,要及时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包括初步调查的结论,电信、联通提出中止调查的理由都要及时告诉公众。

或影响运营商收入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所以“不约而同”选择在周五下午4点之后发布公告,主要是考虑到尽量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电信表示将按照市场规则公平交易,适当降低资费标准”。

“降低资费将直接影响两大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影响程度要看降价幅度有多少。”德意志银行一位分析师表示目前对这个结果仍持观望态度。

虽然按照《人民邮电报》的数据,两大运营商的ISP收入每年不足2亿元,但两大运营商都提到了会进一步降低宽带接入市场的价格。根据2011年上半年财报,中国电信的宽带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24.8%,中国联通宽带收入占比17.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提高。

不过,对于中国铁通、长城宽带以及广电等第三方宽带运营商来说,接入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中国电信专门提到将“尽快与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骨干网运营商进行扩容,降低与中国铁通的直联价格。”

更对此拍手称快的,应该是消费者,因为宽带价格降低在即。中国电信说,“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

比如,上海电信日前就表示,将目前已经增速到2M、3M、4M的城市光网客户,将再免费升速到10M或者20M。类似免费升级,其他城市也在陆续展开。

中国联通也作出了类似承诺。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反垄断调查只是告一段落。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五条,“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经营者履行承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反垄断调查距离最终“终止”应该不会太远。“案件下一步的进展方向,我觉得终止调查的可能性更大。”张曙光说。

第四篇:行政垄断浅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行政垄断浅析

摘要:行政性垄断作为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对社会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文中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垄断的现状,指出我国行政垄断的危害,最后提出了预防的对策。关键词:行政垄断 浅析 引言

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的限制、排出和妨碍市场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抽象的行政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鲜明的行政强制性,严重侵害了竞争法法益目标的实现,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研讨这一热点问题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垄断的现状

(一)经济性垄断问题。

经济性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技术优势的存在、信息优势的存在、竞争过程中的垄断行为的存在、企业实施垄断策略、私有财产权及其他排他性产权的存在、非产权进入成本的存在及市场非出清状态的存在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性垄断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联合竞争行为、搭售和附加条件交易行为、价格歧视行为、强迫交易行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压价格、排挤竞争对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现象都是经济性垄断的表现。经济性垄断极大地削弱市场自身的调控能力,削弱了竞争活力和效率,加剧了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前面所述的外资购并国内企业,采取联合竞争行为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排挤国内相关企业,显然是经济性垄断的一种典型表现。

(二)行政性垄断问题。

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被政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部门授予行政管理权的企业凭借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我国正处于市场改革的初期,行政性垄断成了我国垄断的主要特色。其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发达是造成行政性垄断的基本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之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阶段,因而行政性垄断的出现有其历史根源,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2)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行政性垄断的根本原因。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等问题还存在,从而导致行政性垄断。(3)行政利益的多元化是造成行政性垄断的动力源。我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利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刺激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由此导致行政性垄断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行政性垄断在我国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化独占地位,热衷于“唯成份论”和“唯系统论”,制造市场进入障碍和市场歧视,保护了落后,打击了先进,阻止了公平竞争的健康发展;二是滥用职权,冲击了市场;三是违规评比,欺骗舆论,制造混乱;四是政企不分、假分,“官商一体”,破坏了竞争秩序;五是公开“设租”、“寻租”,控制信息,排斥公平竞争;六是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了经营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造成了“费大于税”的局面;七是通过参与立法“给自己授权”,采取立法“行政垄断”,获得“合法地位”;八是以行政手段进入垄断弱化和未垄断领域;九是行政性垄断控制资源人为制造短缺和市场摩擦。上面可说是我国行政性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导致的危害有:(1)行政性垄断的特征是条块分割,从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2)行政性垄断由于公权力的介入,公平的竞争秩序被破坏;(3)行政性垄断获得垄断利润,必然损害其他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4)行政性垄断成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合法外衣”,容易导致政治腐败。

二、行政垄断的危害

(一)破坏了竞争机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行政垄断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行政权利的滥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场状态发生了扭曲,危害和弱化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社会进步,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地区和行业经济的长远发展,阻碍了全国统一、开放、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行政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合法权利

消费者有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但垄断行为却往往限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买不到价低质优的商品,因为消费者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一家——国企。它禁止和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民盟中央常委刘光复说:“垄断行业的存在,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垄断企业享受了政策、资源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却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公众期望与企业伦理之间已然产生极大偏差,垄断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阻碍了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生产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1/23,但人力成本约等于美国的4倍。

(三)行政垄断导致有效投入不足,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垄断行业有较高的行业障碍与壁垒,阻止了社会上其他资金进入该行业,另外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它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很多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有限,往往会导致有效投入不足,因此在操作或管理中会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在邮政行业内,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由于有利可图,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EMS目前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另外目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因为超额的利润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但是这些公司在管理环节、运送环节并不是很规范,有的甚至几家快递公司联合运输,这就导致在为消费者和服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运送不及时、货物丢失、理赔的纠纷等等。

(四)行政垄断滋生腐败毒瘤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首先,很多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过高,引起其他群众的强烈不满,由于超额利润的存在,他们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行业腐败现象——“福利腐败”,很多垄断行业经理级别的奖金远远超过他们工资的几倍,有的企业甚至在职工内部发行股票分红,等等。其次,在这些行业内部灰色收入大量存在,比如华中电力原总经理林孔兴与其家人非法牟利高达8286万元,他是依靠了电力系统对市场的垄断造成的,这种依靠行政干预制造的垄断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

(五)行政垄断阻碍国内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我国行政垄断的行业是不允许外资进入的,因为这个行业一旦开放,外资凭借资金实力和灵活性会导致原来这些企业的优势消失。因此那些依靠行政垄断得到保护的企业一旦参与到开放的市场中将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往往会被市场淘汰。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充分地发展经济都必须开放市场,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如果我国经济想要和世界经济接轨,就要求各行业、各企业摆脱行政垄断,有充分的竞争能力,有足够的实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预防行政垄断的对策

1、完善和加强对防止行政垄断的立法和救济。

行政垄断既然是体制转轨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产物,因而它在短期内是不会消灭的。对行政垄断的约束在现阶段我们就只有依靠反垄断立法,在立法和法律救济上我们还可以参考东欧及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的经验。例如,俄罗斯反垄断委员会运用反垄断法的规定,通过宣布地方政府行政垄断行为非法、起诉实施行政垄断的地方政府等执法措施,在制止行政垄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规定统一和有力的反行政垄断执法机关。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行政垄断行为由上级部门责令改正。这种规定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制止行政垄断的执法机关不是统一和单一的,而是因实施行政垄断的部门不同而不同;二是执法机关不具有超脱性。在查处行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科毕业论文

政垄断行为时上级部门很难避免“官官相护”、“手下留情”,甚至视而不见。为有效地制止垄断行为,必须重构执法机关。

3、强化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规定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责令改正”,这种规定没有威慑中力,不足以处罚和遏制行政垄断行为。在完善反行政垄断的规定时,应当增加罚款等行政处罚(即加重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在反垄断立法中应规定垄断受益方向受害方补偿。最后,在给予受害方补偿后,垄断主体应对市场参与者重新平衡,回复到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市场自发调节的状态,这才是最根本的补救性措施。

结语

在传统行政垄断认识的影响下,我们会面临一个个矛盾困惑的难题,行政垄断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但另一方面却在一些部门领域中又显得无奈和必要,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会导致实践中操作性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个认识上的困惑,对行政垄断做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义和定性,将其加以合理的规制和限定。

参考文献:

[1]汤吉军,陈俊龙,打破垄断新思维.董事会,2011,05.[2]尹跃辉,关于我国电力行业垄断与有效竞争的思考.财经界,2011,12.[3]成明,反垄断与政府管制浅见.中国证券期货,2011,12.[4]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5]陈志成,《行政垄断的多为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

第五篇:垄断人才(定稿)

垄断企业“天价”索赔垄断人才

椿桦

作为员工,如果你想受到老板的“高度重视”,我建议你去石油企业或航空公司找份工作。在那里,你很有可能被标出接近于天文数字的“身价”,甚至你身体欠佳,他们也舍不得让你走。近日发生的两起新闻事件可以证明。

事件一:中石油属下的北京石油机械厂助理工程师唐德连称身体虚弱,提出辞职,但厂方极力挽留。挽留的方式包括:不解除用工关系,不发还人事档案,若执意要走,则须赔款5635.98万元;事件二:某市4名飞行员认为法定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向所在航空公司请辞,公司则以赔钱2480万元的高门槛来“挽留”他们。

两起事件都经历了劳动仲裁与法院庭审,最新的结果是:中石油的唐德连终审被判继续为石油企业作贡献;航空公司的4名飞行员则准备继续走法律途径,以求降低自己的“身价”。原以为垄断企业只是垄断商品市场,现在看来,垄断人才市场的倾向也很明显了。不过这两种垄断其实也是存在因果关系的,理由如下。

——钱袋饱满,但人才贫乏。众所周知,垄断行业基本无需靠竞争吃饭,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最易培养懒汉。即便是个人才,经过熏陶是不难变成庸才的。为什么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形象与中国“500强”们很难扯上关系,就是这个道理。以唐德连的遭遇为例,为何他离劳动合同到期不足17个月却要赔5600多万元?因为他的离职导致厂方出售的机械配套服务跟不上,买家不愿支付合同款,所以企业要他对此负责。那么多的企业高管与工程师干吗去了?非要让一个助理工程师担此重责?企业人才之贫乏由此可见一斑。

——垄断人才的本质也是垄断市场。市场竞争靠人才,否则企业竞争力无从谈起。以飞行员辞职难为例,纵观我国飞行员辞职史,不历经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留下巨额赔偿金,飞行员不大可能拍屁股走人。大家不要以为“爱才”的航空大佬仅仅是在挽留飞行员,巨额索赔实乃针对近年来蹒跚起步的民营航空:想在我这挖人,得出得起钱。

垄断企业强留人才,估计还有维护尊严的意思:这不是私企,进来难,出去也不能太容易,否则我们的脸面往哪搁?

就目前的情况看,法律对这些国企辞职员工的裁决在《劳动合同法》刚颁行的当口,不知让我们该如何理解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精义。

下载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垄断竞争关系(范文模版)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垄断竞争关系及特点 文法学院广告101班薛业建23号 中国移动语言中国联通的竞争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之间的竞争不同,这是因为从网络规模上看,中国移动比......

    电信业的垄断

    中国电信行业垄断行为 垄断行为就是妨碍市场竞争自由的反竞争行为,它的存在必将影响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电信行业作为公用企业从其诞生之......

    垄断协议1

    垄断协议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同一行业的人们很少聚集在一起,甚至也不会一道进行娱乐和消遣;但他们一旦聚集在一起,交谈的内容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或者以某些提价的......

    行政性垄断及其规制

    论行政性垄断及其规制[摘要]行政性垄断是旧体制高度集权、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的产物,也是现阶段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表现。垄断限制了竞争,违背经济规律,妨害了公平、合理、有......

    浅谈我国垄断法

    ***级法三班王珊珊浅谈我国《反垄断法》的执行体制【摘要】: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其执行体制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反垄断调控先进的国家......

    关于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自查报告

    关于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自查报告按照安顺市公用企业行政指导约谈会议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传达约谈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 行为的自查报告 根据工商总局“工商竞争字【2016】54号文件” 精神, 参照《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以及《市工商局关于深入开......

    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拟。解答:1、完全竞争〔1〕完全竞争含义和形成条件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