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垄断竞争关系(范文模版)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垄断竞争关系及特点
文法学院广告101班薛业建23号
中国移动语言中国联通的竞争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之间的竞争不同,这是因为从网络规模上看,中国移动比中国联通大得多,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差距要小;从竞争地域上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几乎在所有地区展开竞争,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基本上还是各自割据的局面。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比固话要好得多,因此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虽然有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客户的现象,但更多的是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步伐,刺激现有客户增加消费,以及吸引更多新的用户入网。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显示出来的竞争特点更象管理学上的垄断竞争,更多的是新技术的采用,更多的是不断推出新的市场活动、新的营销方式,新的品牌策略。也就是说双方都在积极创新,都在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快速模仿或采取应对措施。这也是垄断竞争的特点。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仍不会改变。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还采取了不同的相互制约措施。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向中国联通手机用户发短信,每条要比其他方向的短信贵5分钱。在广州移动的单向收费政策中,既包含了移动的手机,也包含了固定电话,就是没有包含联通的手机。一些其他优惠措施,两个公司也纷纷把对方屏蔽在外。
当然还有更直接攻击对方的方式,例如出现了割断对方的电缆、收购对方的手机、购买对方电话卡通话高峰期长时间占用线路攻击对方线路少缺陷,等等。但这些初级方式的竞争,将随着对方采取应对措施而失效。另外,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竞争双方管理、营销能力有缺陷的一种表现,这种直接攻击的方式将随着双方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少。
此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攻击方式,例如中国移动在广告中声称它们专注于移动业务,其实是在说联通除了移动业务外,还有寻呼、固定电话等业务,由于联通不如它们专一,所以不象它们好。而中国联通的CDMA的各种特点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是针对GSM的弱点的(虽然联通也有GSM网,但其发展已经受到
了各种限制),又被中国移动抓住了网络覆盖区域缺陷,在广告中大力攻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实际上更多的是默契),例如针对小灵通的态度上,在广东两方不约而同采取了单向收费。两方一直保持了很好的价格差异(联通的价格可以比移动低一些)。两方在各地的资费政策非常相似。两方都不与小灵通短信互通……
总之,由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潜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垄断竞争仍将持续下去。由于垄断竞争是各种竞争模式中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因此也会给广大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垄断竞争们可以看出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一下特点。首先,垄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完结,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此其一;其二,从现实的经济主体看,垄断现象和垄断组织只在某些领域或某些部门存在,同时还并存着尚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和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甚至垄断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其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大体上有局内竞争(垄断组织之间)、局外企业竞争(垄断组织和非垄断企业)、垄断组织内部企业的竞争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再次,垄断条件下竞争出现如下变化:一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是竞争的手段更加残酷;三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四是竞争的空间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而由于垄断导致的寡头出现,使得竞争又由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第二篇: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市场调查表
主题:关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校
园市场的认知度 所在城市:
性别:
年龄段: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专业:计算机——
通信——其他理工科——文科—— 对于移动通信是否了解—— A.十分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谢谢您对我的支持,下面开始您的做答:
1、您正在使用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为您提供的服务?
A.中国移动B.中国联通C.两种卡都在使用如果您选择A选项,
2、您使用中国移动哪种卡?
A、全球通B、神州行C、动感地带
3、您使用中国联通哪种卡?
A、GSM卡(130****,131****)B、CDMA(双向收费)C、CDMA(单向
收费)
4、您在选择移动通信服务商时,主要看中哪点?(可多选,按重视程度顺序填写
选项)
A、话费价格B、短信价格C、通话质量D、通信质量E、网络覆盖F、品牌效应 G、其他优惠(如买卡赠话费,正在开展某项优惠活动)
5、您遇到过计费错误的情况吗?
A、遇到过B、没遇到过
6、您觉得下面两个选项哪个更吸引你?
A、单向收费B、低廉的网内双向话费+短信费
7、怎样选择移动卡?
A同学都在用,我就选了B、比较钟情于某家移动商,无论怎么不划算我都选
他 C经过反复计算,看哪种卡更适合自己
8、是否因为周杰伦成为动感地带的代言人而更加坚定做M-ZONE人了吗?
A是B、否
9您周围的同学,使用____的多?
A、中国移动B、中国联通C、小灵通
第三篇:浅析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竞争对电信业影响
浅析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竞争对电信业影响
强骏
【摘要】:我国电信行业自从重组后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逐渐形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竞争,两大企业的无序竞争给电信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两方面关系要处理好才能让电信行业的整个市场做大,达到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电信行业有序竞争企业社会责任
自从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以后,其时尚的设计理念、超强的应用程序、灵活的扩展功能、极佳的用户体验受到了全球手机用户的追捧。自从去年中国联通联手苹果将iphone引进中国大陆以来,iphone热一时兴起。作为国内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中国移动似乎被置于这场大潮之外了。iphone的用户大多是高端用户,事实上中国移动绝不会把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拱手让给中国联通。近日,这场iphone大战因为中国移动的一系列关于iphone的动作而更加升级。
其实,经过多年的电信拆分重组,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电信业绝大多数的细分市场上都是双寡头(或准多寡头)型垄断的市场结构, 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市场。近几年整个电信市场格局基本保持为移动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固网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双寡头垄断竞争。各运营商为扩大市场份额, 采用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造成市场混乱、资源浪费、服务不到位、市场绩效恶化, 增量不增收现象越来越突出。这种无序竞争对电信行业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第一, 竞争各方均采用简单的价格战术, 一方降价, 另一方也跟着降低, 形成了反复拉锯式的降价战。在降价战中, 各方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仅使得降价频度变大变快, 同时也把收入和利润降低了, 结果是两败俱伤, 一方面使企业难以做到稳定和可持续地发展,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价值。
第二, 由于企业过分关注瓜分市场, 必然忽略客户服务这一中心工作, 致使企业用于改善服务水平以及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降低了。结果, 客户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 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离网换卡;另一方面, 电信企业不能全面掌握客户心理, 就很难推出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陷入发展瓶颈。
第三, 各方恶性竞争、变相降价的手法之一便是不断推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套餐服务。不但用户搞不懂, 很多时候电信企业一线营业人员也搞不清楚, 一方面造成资费管理混乱, 增加了计费误差和计费系统的故障风险;另一方面, 因客户对资费收取不满, 造成了大量的用户投诉, 企业形象也得以下降。
第四, 频繁降价和各种入网优惠使用户增加了投机心理, 影响了用户的正常消费。一些低端用户往往利用入网优惠频频换卡, 造成电信资源的浪费。
在这次iphone的争夺战中,数据显示,中国联通iphone合约用户数已经超过100万,其中四分之三用户是通信巨头中国移动的客户①。而35%-38%的双网双号用户表示,在半年内会继续使用两家运营商的网络,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免浪费预存话费②。苹果已经让中国移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反击策略。从11月开始,中国移动开始为iPhone4用户提供免费的剪卡服务,并且在10086客服热线设置了专门的“iPhone专席”,抢夺iPhone用户的态势明显。有移动市场部的人士表示,联通目前的增长态势说明终端对用户的吸引力太大了。此外,中国移动山东
济南分公司本月针对其网内全球通用户开展了一项“存话费送iPhone手机”活动,并推出了三种型号iPhone的共三档 “移动版iPhone资费套餐”。对此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李刚强调“只有中国联通才是合法销售iPhone4的运营商。”因为只有中国联通拥有与苹果公司正式签订的iPhone4授权协议,并且中国联通与苹果公司共同使iPhone4获得了商务部的进口许可证。11月29日中国联通公布了新的 《中国联通客户3GiPhone合约计划业务协议》宣布从12月1日起,所有新入网的联通iPhone用户,必须绑定使用所购买的通信服务、USIM卡、用户号码以及iPhone终端,即机卡不分离使用,否则中国联通将有权取消对用户的优惠政策(优惠购机资费套餐),并有权对用户号码作停机处理、对iPhone终端进行锁定。
“这次联通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套利行为,但对移动来说没什么影响。另一方面,它对联通自己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王煜全(Frost&Sullivan总裁)说③。王煜全认为,一方面,此事的起因在于联通自己当初制定政策时有漏洞,用户的机卡拆包行为并不违规。事后再出台政策限制用户行为,会受到部分用户的反对。“这就好比某个电视企业卖出电视给用户后,突然发布公告称,如果用户不收看某个频道,将锁死用户电视一样。”另一方面,许多原本只是想买一个iphone手机而不愿意使用联通号码的用户可能转投其他渠道,其结果是造成苹果直营渠道的增长。这种情况如果导致用户从联通渠道流失,也有可能促成苹果与移动的合作,毕竟苹果与联通的合作并未承诺排他性。而这一点正是移动极其渴望的。
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 同样中国电信市场也离不开竞争, 但更离不开合作, 不讲规则的竞争只能抑制市场的良性发展。在电信市场上, 公司肯定有大有小, 每个公司所占的份额不一样也是正常的, 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每个运营商都为了一己私利, 不惜以阻挠互联互通来抑制对方发展, 不仅各个运营商的业务将孤立发展, 市场蛋糕永远做不大, 而且还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有序竞争是中国电信市场不断健康发展的前提, 只有政府对电信业制定更加清晰的产业政策和规则,行业内的企业树立有序竞争新理念, 才能使整个电信行业形成互利、互惠、互动的和谐发展新局面。中国联通的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是不尊重用户的表现,让用户感到一种被钳制的感觉,这对中国联通本身没有好处,甚至,导致用户对整个3G市场感到失望。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种种做法都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途径,这本来无可厚非也是整个电信行业的现状。但是竞争规则缺失造成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驱动恶性膨胀,而否定了电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首先,运营商只关注利润增长,企业发展从“服务”到“赚钱”的转变,使为公众提供普遍服务的电信业发展基础被削弱。这从目前电信用户的投诉就可以直接体现,现在公众已经站在运营商的对立面上,大部分投诉都集中在资费不透明或者无故扣钱等问题。显示的在用户心里,运营商就是想方设法骗其花钱的“黑心企业”。
其次,电信业是规模经营和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行业,企业过分关注利润,结果就是垄断思维横行。狂热追求市场规模和占有率,助长了不惜成本打价格战消费竞争对手的垄断思维,尤其已经处于绝对优势的主导运营商必然不惜成本打击对手,直至实现毫无竞争者的绝对垄断。到那时,所有恶性竞争的成本只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电信用户与运营商对立,是企业冰冷的利润导向的产物,也是电信业30多年发展改革的悲哀。电信运营商作为大型国企,本身的社会责任不是喊喊口号就完成了,而是实实在在为用户的真诚服务和关心。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的繁荣都证明,运营商实实在在为用户着想甚至自掏成本为用户做实事,最终为自身创造高速增长的市场空间。电信业需要有远见的发展。
【注释】 ①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
②梁盛-中国广播网-《中国联通四分之三iphone用户此前是中国
移动客户》2010-11-27 21:43:41
③深圳新闻网-《iphone触发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暗战升级》
2010-11-29 17:24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何志毅-经济管理出版社《有序竞争营造和谐电信市场》-许军,范鹏飞-南京邮电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于我国电信行业有效竞争的探讨》-张勇,周违,徐林-
《中国商界》2009 年10 月总第184 期
第四篇: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
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众所周知,零售比批发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内幕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存在一个“省级结算价”,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内的炼油厂与省级石油公司间的成品油结算价格。这个价格适用于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证的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
由于国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都是由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行批发,因此两大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价格转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发价,从而大幅度缩小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使他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却可以通过内部的利润调剂实现生存与发展(即“内部紧密化、外部市场化”)。
据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会议上,其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购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小,让社会加油站业主自感无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销合同中对供货数量的限制,就是两大集团又一招。
据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统石油经销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从中石化进油,承受着很高的“省级结算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加油站点几十座,“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比‘中国石化’还高”。2003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若是在中石化系统内省级石油公司利润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可他们却不敢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因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现在每月还能得到几万吨的成品油,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断了我们的油源,那怎么办?”
而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油荒”发生时,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处于无油可卖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却依然照常经营。对此,中石化广东省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规定,按常量供应民办油站,也就是说,如果该加油站平时每天向中石化入货100吨,则现在也是供给100吨,超过则自寻进货门路,中石化不予解决。
“省级结算价”、油品供销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为支持两大集团上市和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目的给予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建设权和特许经营权,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继续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了。
被诟病的“98定价机制”
据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国原油产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石油产品销售企业自行决定的。那时,各地石油销售企业自行采购成品油、自己决定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中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是市场化的。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和原属地方的石油销售企业上划至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中国无法继续维持过去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的模式,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推出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
具体来讲,就是以目标市场的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旗下石油销售单位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为保证油价的平稳,制度规定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不是很剧烈时,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波动成本。当然,什么时候调整价格,幅度多少,还要受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状况而定。
然而,这个定价模式却有一处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专家介绍,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直接挂钩,就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即国内市场价格的确定必然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根据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国家规定这个滞后期为一个月。
但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既然价格已经事先确定,就必然起调节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价格上涨,就会出现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的市场行为,放大甚至有时过度地放大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进一步上涨趋势;反之,价格下跌,就会相应出现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减少购买的市场行为,缩小有时甚至过度地缩小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
“现在中国油品消费者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2003年长三角地区发生的‘油荒’,虽然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紧张,企业大量采购柴油发电,但国际油价高企和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使市场产生强烈的价格继续上涨预期,从而引发抢购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也许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不会那样大了。”
据了解,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近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息,但由于石油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对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较早进行油价波动研究的上海源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现在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经常会出现对未来油价波动预测的失误。
两大集团的“商业理性”
两大集团在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中,承担着维护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任”,然而它们却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还是维持一个“商人的本色”,两大集团面临抉择。
有学者认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太远。前期壳牌因为每桶原油开采成本达到7.9美元,股票遭到抛售,而中国石油企业开采成本却
比这还要高许多。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9美元一桶时,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国的成品油价却依然维持高位,这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现在国际油价高企,几大国企也应为国分担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场中,这种善良的期待能实现吗?
据了解,2003年中国共进行了两次成品油零售价调整:一次发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价向下调整;另一次发生在下半年12月,油价上涨。
而这两次价格调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油价已有较长时间的同向调整,为此两大集团承受了巨大的国际油价波动成本。
有不具名的两大集团旗下炼油厂老总坦言,“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我们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场价却还维持不动,这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被稀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我们也有利润考核指标啊,这怎么能有生产积极性呢?”对此,那位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炼油厂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国内自己供应的,且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分流改制的推进,两大集团的吨油加工成本实际上还在下降。此时选择涨价不过是两大集团的力量使然罢了。毕竟两大集团垄断着油源,而油源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1.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油价是怎样拉高的?怎样看“98定价机制”?
2.中国石油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有什么特点?与油价上涨有什么相关?
3.分析中国石油供给的垄断体制在经济效率方面导致的损失。
第五篇:央视曝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全文字号
http://tech.hexun.com/2011-11-09/135045712.html
央视曝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全文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02011年11月09日12:55 来源:和讯科技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和讯科技消息 11月9日中午,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发改委反垄断局证实,已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进行反垄断调查,查明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若事实成立将被处数亿至数十亿罚款。
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不及美英日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业内评论指出,作为中国最大宽带接入及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商,中电信自身战略如因反垄断调查进行调整,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格局将带来巨大影响。
以下为节目实录:
不久前,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可以说令我国亿万网民大跌眼镜。这份名为《2011年蓝皮书的中国信息化形式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排名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1兆每秒网速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到四倍。
今日有消息称,相关部委已就宽带接入问题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对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处罚。就这个社会普遍的问题,我们的记者也独家专访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
李青告诉我们,今年上半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到举报后,就立刻启动了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案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监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
李青:基本查明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在互联网接入这个市场上它们俩合在一起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肯定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是利用这种市场支配地位对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给出高价,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它给的价格就要优惠一些。这个在《反垄断法》上我们叫做“价格歧视”。
李青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直连宽带为261.5G,仅占两公司拥有1078G国际出口宽带的24.3%。从互联质量看,两公司2011年1至9月骨干网互联时延为87.7至131.3毫秒,丢包率为0.2至1.9%,均不符合原信息产业部《互联网骨干网兼互联网服务暂行规定》时延不得高于85毫秒,丢包率不超过1%的要求。这也就表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
李青:相当于这两张网没有合到一起。那么我作为用户,我接入一个ISP服务商,通过它我接入网络,我不可能再去接,那么就需要它把两个大网都接起来。那么光是这一下,我觉得作为接入成本来讲,它就是双份的。再一个它没有互联互通,网民的上网速度也受影响。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够推动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未来五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至少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到150亿元。
记者:如果事实成立的话,依据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处置呢?
李青:处以上一营业额的1%至10%的罚款。那么对中国电信来讲,它的互联网接入的收入是相当高的,一年大概有500个亿,对于中国联通来讲,大概一年不到300个亿。如果最后经过我们案审的话,如果事实成立,定性准确,我们处罚大概在1%至10%罚款的范围内。
记者根据初步推算,如果事实成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此将遭到数亿到数十亿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