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信息化自评报告
学校信息化自评报告
学校信息化自评报告 从建校以来,结合密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目前我校的实际,在教委对信息硬件设施的统一规划和配备下,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树立“加快信息技术学习,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我校教师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全面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为使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适应密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证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常稳步的开展,经学校研究,成立密云五小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和协调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长:刘萍
副组长:任利峰
组员:王海生、杨致民、郭振刚、赵桂英
二、自评过程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学校实行计算机定位卡。教师办公机、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展台的品牌、型号、配置、ip地址、操作系统和所装软件、以及责任人记录在案。
在日常的使用中实行信息化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我校共有电脑95台、服武器3个。各位班主任和专人教室教室教师是本班多媒体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做到每次使用计算机有记录,出现故障发现问题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反馈,各项设备有维修记录,计算机机房作到教师、学生使用机器有记录。定期对校园网络、展台、投影机、计算机、摄象机、照像机、编辑机、刻字机、打印机、速印机、一体机、监控设备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今年 9月中旬,校长投资6000
元买了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给校园的每台机器都装了正版杀毒软件。同时配合上面要求,给每台进入网络的计算机贴标、改名;大大提高了校园网的网络环境。
定期进行校园信息化培训。
每学期初制定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并且按部就班的实施。学校单周是信息技术培训时间,采取机房集中培训,校长每次都亲自参加。培训内容以教学设备的使用、校园网络安全、计算机的应用自我维护、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每次培训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委、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校园网和骨干教师网站评比活动中,王万霞老师的个人网站被评为了十佳网站。在县级教学课件评比中我校也有多人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我校的校园网站也从建校的静态网站已经升级到现在的动态网站。教师活跃在校园论坛的各个版块里,每天发贴数量都创新高,学校对每月发贴高的用户进行奖励,期末分别对发贴
前3的、点击率最高、最为精华的帖子、以及登陆次数最多的用户进行奖励。
三、信息化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在教育资源卡的使用中,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作到有卡的老师会买资源,下载资源,利用资源卡买到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在本学期我校绝大多数人都用光了自己的资源卡点数。同时在使用资源卡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充实校园资源库的建设,每个人每周至少上传到资源库2条优质资源。利用上传到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优质资源评比,然后同步到县资源库。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师课件的评比。存在不足和措施: 1、学校整体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从学校的培训做起。新教师培训——师徒结对,快促成长;青年教师培训--分担重任,做主力军;骨干教师培训--发挥潜能,再创新高;老教师培训--激发激情,发挥优势。培训要全员参与,团队学习、自主学习
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校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上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奖励和激励;同时对教育资源卡的利用进行激励和奖励。对校园网站的使用已经初见成效,要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3、学校数字化的使用和开发有待提高。应该有专人负责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尽快形成校园内部的如:邮件、vod点播、视频会议、校园资源库、校园聊天室、校园网络电视等服务的开发和运用。
4、以课题促发展,“跨越式语文”不单培养学生的成长,也促进教师的发展。建议领导赶紧给学生配一个机房。每个班主任都应登陆校园服务器http:// 或http:// 在这里维护自己的班级日志。这里是全封闭的。可以在家直接登陆的。可以方便与家长沟通,而不被别人看到谈话内容。
5、进一步完善加大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建设健全各项信息化规章制度。
第二篇:学校信息化自评报告
从建校以来,结合密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目前我校的实际,在教委对信息硬件设施的统一规划和配备下,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树立“加快信息技术学习,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我校教师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全面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为使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适应密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证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常稳步的开展,经学校研究,成立密云五小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和协调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长:刘萍(校长)副组长:任利峰 组员:王海生、杨致民、郭振刚、赵桂英二、自评过程
(一)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
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学校实行计算机定位卡。教师办公机、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展台的品牌、型号、配置、ip地址、操作系统和所装软件、以及责任人记录在案。在日常的使用中实行信息化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我校共有电脑95台、服武器3个。各位班主任和专人教室教室教师是本班多媒体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做到每次使用计算机有记录,出现故障发现问题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反馈,各项设备有维修记录,计算机机房作到教师、学生使用机器有记录。定期对校园网络、展台、投影机、计算机、摄象机、照像机、编辑机、刻字机、打印机、速印机、一体机、监控设备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今年 9月中旬,校长投资6000元买了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给校园的每台机器都装了正版杀毒软件。同时配合上面要求,给每台进入网络的计算机贴标、改名;大大提高了校园网的网络环境。(二)定期进行校园信息化培训。
每学期初制定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并且按部就班的实施。学校单周是信息技术培训时间,采取机房集中培训,校长每次都亲自参加。培训内容以教学设备的使用、校园网络安全、计算机的应用自我维护、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每次培训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委、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校园网和骨干教师网站评比活动中,王万霞老师的个人网站被评为了十佳网站。在县级教学课件评比中我校也有多人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我校的校园网站也从建校的静态网站已经升级到现在的动态网站。教师活跃在校园论坛的各个版块里,每天发贴数量都创新高,学校对每月发贴高的用户进行奖励,期末分别对发贴前3的、点击率最高、最为精华的帖子、以及登陆次数最多的用户进行奖励。三、信息化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
在教育资源卡的使用中,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作到有卡的老师会买资源,下载资源,利用资源卡买到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在本学期我校绝大多数人都用光了自己的资源卡点数。同时在使用资源卡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充实校园资源库的建设,每个人每周至少上传到资源库2条优质资源。利用上传到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优质资源评比,然后同步到县资源库。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师课件的评比。存在不足和措施:1、学校整体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从学校的培训做起。新教师培训——师徒结对,快促成长;青年教师培训--分担重任,做主力军;骨干教师培训--发挥潜能,再创新高;老教师培训--激发激情,发挥优势。培训要全员参与,团队学习、自主学习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校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的整体水平。2、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上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奖励和激励;同时对教育资源卡的利用进行激励和奖励。对校园网站的使用已经初见成效,要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3、学校数字化的使用和开发有待提高。应该有专人负责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尽快形成校园内部的如:邮件、vod点播、视频会议、校园资源库、校园聊天室、校园网络电视等服务的开发和运用。
4、以课题促发展,“跨越式语文”不单培养学生的成长,也促进教师的发展。建议领导赶紧给学生配一个机房。每个班主任都应登陆校园服务器http://myw.myedu.gov.cn 或http://61.50.213.210 在这里维护自己的班级日志。这里是全封闭的。可以在家直接登陆的。可以方便与家长沟通,而不被别人看到谈话内容。
5、进一步完善加大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建设健全各项信息化规章制度。
第三篇:信息化自评报告
大滩乡完全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基于信息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落实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和运用的“事半功倍”。我校根据学校基础和整体规划,相应制订了《大滩乡完全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并明确提出了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总目标,以信息化来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一、评估概况 学校接到教育局对我校信息化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后,随即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明确此次考核的目的、意义、要求,理清工作思路,作出总体部署。考核评估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课堂观摩、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广泛地收集考核对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情况。
二、自评结论 学校自评小组根据评估指标,结合学校各方面建设工作现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全面自评总结。我们认为,学校以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总思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线,从科学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师资校本培训、强化实践活动为操作手段是有效的。
1、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信息化主要以校本研修平台为载体,结合教师空间,课改计划等实施网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工作。“教师空间”中大家通过对课的反思,积累一点教学随感,无形中实现着自我教育素质的发展。学校的空间建设积累了各式各样的教案、反思、课件、主题视频片段、论文等,通过不断地资源网建设与发展,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扎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2、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 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多功能的校园网平台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校园网开展各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制作校园安全警示标志” 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修养。举行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家长及教师共同参与,对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学校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每学期组织校级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主要经验与特色
1、领导重视 合理规划 组建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分管教导主抓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学校信息工作,每学期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研究主题、课堂教学整合等,为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作出全面规划。
2、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在教育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完成了现代化教育环境的构建,设备运行正常。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到位,现学校拥有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远程教室、等专用教室,每间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在教育局统一配置的前提下,每年增大自筹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不断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
3、制度健全 扎实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大滩乡完全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大滩乡完全小学校园网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大滩乡完全小学多媒体、远程教室使用管理制度;大滩乡完全小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滩乡完全小学广播室管理制度;使信息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信息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了网站管理人员的分工,做到职责分明,落实到人。为了调动教师进行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还制定了信息化资源建设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并把此纳入教师岗位的考核和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师培训 提高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学校中层参加的“安全教育网络培训”、全校教师参加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员项目培训”、“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5、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的老师,100%都能熟练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水准。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制作课件,参与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评比。
6、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w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7、数字文化 促进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努力构建校园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各办公室电脑联网,数据传送网络化,积极推进管理过程无纸化。同时,逐步建立大滩乡完全小学教育、教学资料数据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学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上不断进行深化。鼓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民勤县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上传,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配合搭建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通知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自主学习、系统等,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网络化、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大滩乡完全小学
2016年12月5日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荆门市XX中学
目录
一、优化组织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学化...............................................................2
二、完善软硬件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4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5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7
五、深化教学研究,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全新教研模式...............................8
六、多元应用引领,发展纵深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10
七、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努力的方向.............................................................11
荆门市XX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前身龙泉书院始建于1754年,是湖北最早的“三大书院”之一,1904年改办荆门州简易师范学堂,1907年改制为荆门州官立中学堂。1986年步入湖北省26所重点中学之列,2000年成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校园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60余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16名,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名,“湖北名师”2名,荆门市本土教育家2名。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而不同,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弘扬“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国际接轨”的办学目标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中学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获“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称号。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地位,实施了“规划优先、硬件优先、应用优先”三大优先战略,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关键,以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重点,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荆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龙泉中学家校互联平台为依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形成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深度融合,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家校并举、和而不同、多元发展,创新教育信息化特色”的战略部署。所以,近两年来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250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全校干部教师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我们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应用引领、努力方向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优化组织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副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科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科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校园网站更新条例》,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广播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电教硬件、软件借用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3、树立超前意识,规划发展远景
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中,我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对我校未来五年教育技术现代化及综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我校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及软件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继续营建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据中央、省、市电教馆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组织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攻关,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前行。
二、完善软硬件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近两年来学校在硬件方面投入250余万,完成第二轮更换教师办公用笔记本电脑、第二轮更换教室多媒体设备为交互式一体机、第二轮更换二个网络教室、新建一个高标准录播教室。进一步方便学生上课、网上信息填报、教师微课录制及非线编、晒出高质量的“一师一优课”等。软件建设,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jmxxjs.cn家校互联平台、校园安全监控网(人流密度报警系统开发)、龙泉中学移动视讯课堂的开发、全息多媒体网络实验平台的开发、多媒体电子档案精灵的开发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我校通过各种措施和做法,全校师生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有了快速提高,优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我校100%的老师能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其中80%的老师达到熟练程度;70%的老师能制作简单课件;15%的老师能制作较高质量课件。同时,我校教师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其它教育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育信息化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观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没有现代教育观,也就没有教育信息化。我校近两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教师们教育信息化思想,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强以搞好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优课录制、网上教研为内容的网管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校本培训力度。专家引领式培训与校内教师自助培训相结合,围绕“互联网+”信息时代,采用阶段式年训(集中培训18学时/年;课程培训若干/年)方式,循序渐进开办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培训,学校教育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化系列培训,在理念和思想上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相契合,同时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类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重点抓好“学生科学院”工作。学生科学院主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探索针对高中水平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法,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动脑动手,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实践学习环境,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导师制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从中获取高水平的科研训练,同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特别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培养出在业务、能力、学科专业素质等方面具有龙泉中学特色的品牌人才即:高层次的研究项目,明确的科学目标和成果目标,高水平的论文和善于打硬仗的师生团队。学校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100多名学生的电脑作品在全国、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大奖(二等奖以上)。四名学生因此保送上大学。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一)、建网联网。学校接入了光纤(双出口:电教馆、电信),联通了因特网(二条专线热备份),建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并配置了4台服务器,保证了网速和扩容空间,保证了每个教师用机、学校管理用机、学生机房、电子图书室、电子备课室之间都有效链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资源共享机机通。
(二)、建站建平台。学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校园网站、作业网站、家校互联微课平台。目前已在实践探索中。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三)、建库用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建设与应用,四台服务器分别提供网站服务、文件服务、资源服务及教研服务。
1、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如信息化环境下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信息化环境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家校互动,跨地区学校合作开展信息化应用等。
3、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坚持“三项”原则(理论先导、师生协同、科学高效)、“四项路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及个性化编制、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辅导与评价)、“五项措施”(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普及与提高、方法总结与创新、校本课程与活动、实践本土化与深化)。
五、深化教学研究,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全新教研模式
“Jmxxjs.cn移动学习的平台的开发与创新应用研究”尝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校本教研中,将学习与研究活动转移到网络上,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体现了教研活动多主体性、教研活动移动性与异步性及教研资源开放性。使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1、微课(微课程)教研。为了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围绕某个细微为题、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借助“荆门微课”平台和 “荆门信息技术”家校互联平台,持续开展了“强化微课教学研究,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学生来说,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2、课例研究。学校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砺炼教学全面技能,打造自主高效课堂”为主题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研修活动,采取团队研修形式,做到课例研修与集体备课、教学模式改革、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相结合,与自主高效课堂、微课的探索相结合,采取“自主预案—观课评课—小组定案—团队磨课—课堂实录—效果分析—课后反思—视频上传”八段式研修形式,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聚合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2015-2016完成课堂实录100余节)。
3、微信二众三群创新应用。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的应用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学校以龙泉中学微信公众平台、荆门信息技术微信公众平台(简称二众);龙泉中学教工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群、班级群(简称三群)为依托,实践探索微信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平台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益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推进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已在实践探索中。
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形成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顺应了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多元应用引领,发展纵深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和可行。”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的相结合,正在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变革。在接受“翻转课堂”的同时要肯定传统课堂的优势,不能全盘否定,叶澜教授提醒我们:“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 所以抓好常态化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其课例应用,才是本土化实践之道。多元应用引领,纵深发展,只有将“一机二笔五板”和“三通三台三群”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本土化实践。
【一机:教师机;二笔:希沃白板电子笔、粉笔;五板:四块黑板一块白板;三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荆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及荆门信息技术微信公众平台;三群:指三个微信群(龙泉中学教工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群、班级群)】
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重点发展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针对高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法,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动脑动手,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实践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思路是联合软件开发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建成具有龙泉中学特色的、与荆门微课平台接轨的家校互联校园网平台。真正做到家校互动,跨地区学校合作开展信息化应用。措施是:
1、网络改造。
2、将教室所有多媒体设备纳入信息中心统一网络监控管理。
3、校园一卡通,并兼容银行卡,售饭卡系统。
4、微信二次开发,将任课教师的教育云平台空间嵌入到班级微信群,实现家校互动,并让家长了解老师,让学生更好的通过教师空间学习。
5、购置一个班额的“智能终端”,探索“龙泉中学远程视讯课堂”,将龙泉中学优质资源向全市开放、推广。龙泉中学将把握机遇,努力普及教师远程协作意识,探索远程教学模式,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高度关注信化手段的课内外应用,不断适应新技术新思想变革对课堂内外的深刻影响,巩固提升我校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建设水平,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服务。
七、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努力的方向
硬件建设上了台阶,软件建设需要加强。众所周知,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同时,我们也深深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硬件建设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首要条件。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发展,最终取决于“软件建设”。特别是管理和维护工作能否跟得上,特别是教师应用水平能否跟得上。在这个理念指引下,我校通过更新教师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来实现预定目标。
1、争取关心支持。继续争取教育局等领导部门关心支持。
2、学校整体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从学校的培训做起。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3、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上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奖励和激励;同时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激励和奖励。提高使用效率。把提高使用能力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把提高平时使用率落实到实处。
4、学校数字化的使用和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衡量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它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实现。我校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继续创造性地搞好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校将仔细分析原因,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一切向前看,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五篇:信息化规划自评报告
黄淮学院“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自评报告
依据我校党代会和双代会通过的“学校三大建设规划”精神,在学校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与教务、发展规划、后勤、基建等部门的深入沟通,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所属的“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小组完成了我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特自评如下:
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
我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取胜”的指导思想;遵循互联网和信息社会发展规律,体现高校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体现师生员工对校园网络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化运用能力的要求;力争构建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服务师生员工的新平台。
工作定位: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及驻马店市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校内网络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着重考察信息化建设的三方面内容,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大力发展校内网络用户;注重应用系统建设和整合,加强应用系统推广和培训,提高校园网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活动的信息化。
工作方针: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实用与发展、建设与管理、使用与培训等关系,从而使工作健康稳定地开展。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长期服务的工作。因此在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出发,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基本点,结合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部署。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般学校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建设中必须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资源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资源的组织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利用效率,提高信息化系统对学校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主要发展目标和指标:
总体目标:针对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本科评估的需要,制定我校今后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总体目标(2011----2015年)如下:
以学院发展规划为指导,为建成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数字化环境与服务平台;建成基于一站式服务的信息门户中心,拓展办公管理无纸化的应用范围;建成统一开放的数据标准和工作流程模型,提高工作、管理和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建成高容量的数据中心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加强各级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整合和完善规范的应用系统服务体系;建成安全可靠、全校统一的校园身份认证系统;建成统一高效的一卡通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效益;构建为产学研提供支撑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基础设施方面:高校校园网络采用多出口模式,服务器集中管理,整合专业可靠的数据中心来支撑网络运行。采用高可用的系统架构,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建立综合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强化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基于电子证书的安全认证体系。
数字资源方面:建立基于学科的数字资源库,统一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支持,采用开放的共享平台,共建数字资源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集中的数字资源管理服务和专业的数字资源制作服务。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降低信息化教学门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方便师生使用。
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建设集成化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对教学科研活动提供直接的支持,形成协作学习,协作办公,协作科研的网络平台。从资源调配的角度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信息标准建设方面:寓标准建设于系统建设过程中,重视标准示范推广,重视基础信息编码,重视管理规范,业务规范与运维规范的制定实施。
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深化以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制,重视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完善网络管理机构,充实专职技术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建立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的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
发展重点:
1、网络基础建设和覆盖率。
2、应用系统整合和数据互通。
3、促进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4、网络个性化服务的整合。
三、主要发展任务: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高稳定、易扩展、易使用、易管理的校园网络与基础设施平台,为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学校的全面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包括:
1、主干网络基础建设:
2、校园接入网络改造。
3、校园出口网络改造。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升级和门户办公系统的整合: 对现有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我校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规范、科学,更加符合我校的教学运行规律,实现整个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对我校的办公及门户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把更多的应用系统整合到信息门户中,建立规范可行的业务工作流程,全面实现无纸化,网络化、智能化办公。
建立教学资源平台系统,发展特色教学资源库:
1、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2、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
3、扩充教学资源库,形成我校特色。建设新业务系统,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1、继续建设和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平台:如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综合校情系统、学工系统,就业管理系统、基层党务系统等,并做好与现有应用系统的衔接和整合。
2、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无线网试点,逐步推进无线网建设:
3、规范用户入网认证,实现全网安全运行: 一卡通系统扩展建设及整合:
在全校形成统一管理的数据信息平台;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和费用收缴管理;整合和带动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的标准化,进一步实现学校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
优化现有无线网络,建成全覆盖的无线校园网络:
根据我校无线网络试点区运行情况,经过合理配置,科学论证,规划出我校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将无线网络扩展至全校各个关键应用区域,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和虚拟实验室学习系统: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各项业务和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规范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实现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教务系统、教学仪器资产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实验课程计划、学生实验成绩与学分系统对接。
在部分专业引进虚拟实验室学习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真实的实验教学环境。
四、主要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