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基”自查报告
同德县“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知》、《青海省“两基”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我县“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客观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腹地,全县总面积465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50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平均气温在0.4℃--0.6℃之间,年均降水量为371.5㎜。全县辖三乡二镇,7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2万人,居住有藏、汉、回、蒙、土、撒拉等6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3%,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5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45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4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10157名,其中小学生7218名(不含在外就读的309名小学生),初中生2939名(不含县外就读的383名初中生)。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编制640名,实有中小学教职工935名,其中专任教师674名(含特岗教师170名),工勤人员261名(含临时聘用工230名)。
二、“两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2008-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34%、99.55%、99.7%(适龄女童入学率为99.21%、99.75%、99.77%),小学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48%、0.23%、0.19%,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26%、99.6%、99.8%。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8.49%、97.46%、99.78%,初中辍学率分别为1.57%、0.85%、0.7%,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81.53%、87.79%、88.94%。残疾儿童入学率为72.73%、75%、72.22%,残疾少年入学率为73.08%、87.25%、75%。
(二)师资水平
2008-2010年全县专任教师分别为571名、693名、674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分别为450名、465名、451名,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8%、100%、100%;初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21名、228名、223名,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52%、98.68%、100%。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344名(含特岗教师170名),学历合格率为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2008-2010年,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分别为57563、81239、74148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面积分别为46390、61815、42095平方米,生均分别达6.7、8.8、5.83平方米;初中校舍分别为11173、19424、32053平方米,生均分别达4.56、7.15、10.7平方米。2008-2009年小学共有D级危房489平方米,2010年全县中小学无D级危房。全县中小学课桌凳配齐率为100%。小学教学仪器生均值达到44.69元,音体美器材生均值达46.18元;初中教学仪器生均值达到166.1元,音体美器材生均值达135元。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3台,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7台。体育器材的配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08-2010年全县小学图书储量总数分别为73123册、92934册、77456册,生均分别达到11册、13册、11册;初中图书储量分别达32673册、36269册、54772册,生均达分别达到13册、13册、19册。各中小学年报刊经费在1000元以上。
(四)教育经费
2007-2010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3344万元、4822万元、5883万元、794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62%、44.2%、22 %、34.97%。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3995万元、7488万元、10320万元、15289万元,比上年同比分别增长9.51%、71.15 %、37.82%、48.15%。财政总支出分别为16581万元、25929万元、29616万元、53441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6.45%、28.94%、34.91%、28.67%。预算内生均事业费小学分别为3909.5元、4129.2元、5248元、10363元,初中分别4272.7元、5265.3元、6668.4元、12285元。预算生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469.2元、614.4元、766.3元、1489.5元;初中分别为458.2元、586.1元、779元、1854.1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均为451万元,其中教育支出分别为170万元、163.1万元、130.3万元、137.93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37.32%、36.2 %、28.9%、30.6%。2008—2010年应征收城市及地方教育费附加11万元、16万元、23万元、37万元,实际征收11万元、16万元、22万元、32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教师工资逐年有所增长,并足额按时发放,无拖欠现象。
(五)教育质量
2008-2010年,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分别为1097人、1130人、1279人,其中毕业1094人、1130人、1276人,毕业率为100%、99.73%、99.77%。体育合格率分别为98.53%、100%、100%。小学在校生6963人、7252人、7218人,小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实有人数767人、961人、1096人,实际毕业毕业766人、955人、1092人,毕业率为99.87%、99.38%、99.64%,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100%。初中在校生2452人、3160人、2939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六)学校安全管理
2008年以来,结合海南州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工作,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地震、消防、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等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学校安全防范和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全县各校近几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七)扫盲及成人教育完成情况
2008-2010年全县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总数分别为29505人、30243人、31201人(女性分别为14335人、14673人、15147人),其中青壮年非文盲人口数为29110人、29889人、30881人(女性非文盲人数14056人、14423人、14919人),非文盲率为98.66%、98.83%、98.97%(女性非文盲率为98.05%、98.3%、98.49%);15-24周岁人口为10203人、10129人、10199人,非文盲率均为100%。三年来共有1938名青壮年文盲脱盲,其中巩固合格的1862名,巩固率为96.08%。乡镇和村级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分别为5个和73个,办学面达到100%。
三、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落实政府职责,出台配套政策,保证“两基” 工作有序开展。2003年同德县正式启动“两基”攻坚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两基”工作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举全县之力实施“两基”攻坚,确保了“两基”工作稳步、持续、有效开展。2003年,针对全县“两基”底数不清、进展缓慢的问题,全县抽调151名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搞“两基”普查,迅速摸清了教育家底。在建立反映本县“两基”实际档案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适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两基”攻坚工作的决定》和《同德县2003—2007年“两基”教育实施规划》,落实和明确了县乡政府及各部门的职责。2004年根据国家实施西部 地区“两基”攻坚的要求,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客观评估同德县教育现状,深刻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准确研判“两基”面临的形势,重新制定出台了《同德县2004—2010年“两基”攻坚计划》和《关于贯彻<中共海南州委 州人民政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细则》,从“两基”攻坚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等诸方面作了详细的安排,并在具体工作中狠抓落实,于2007年实现了“普六”目标。此后,又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旨在推进“两基”攻坚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配套文件和政策,完善了由县政府负总责,各乡(镇)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两基”攻坚长效机制,规范了“两基”攻坚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和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2009年,根据省政府及教育厅提出的同德县提前一年实现“两基”的要求,再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两基”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经费投入、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工作程序、时限要求诸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全县“两基”攻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2011年迎国检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会后通过全面落实政府责任,财政、人事、发改等成员单位切实为“两基”工作尽职尽责、排忧解难;县人大、政协积极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作用,不定期对全县“两基”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重大工作部署全程参与,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攻坚进度、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建言献策,由此开创了全县上下关心、支持教育,齐心协力,合力攻坚 “两基”工作的大好局面,并顺利通过了省级“两基”工作验收。此后,我们紧紧抓住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6和18周岁完成率等刚性指标不放松,切实做到“两基”验收后攻坚力度不减,查漏补缺不停,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为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和今后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狠抓控辍保学,保证刚性指标按计划提升。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两基”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教育,为“两基”攻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在主要交通干线和人口聚集处设臵大型宣传牌,制作“两基”攻坚专题片、展板、宣传画册,编制“两基”宣传资料,特别是利用党训班、农牧民技术培训、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各种机会,深入开展“两基”宣传工作,使“两基”攻坚从政府强力推进的被动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始终把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作为整个“两基”攻坚的中心任务,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村委会、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各寄完小每年都要层层签订保学控辍工作责任书,严格实行乡镇政府包入学率、村和学校包巩固率、学校和教师包合格率的“三包”制度,切实将学生入学及相关指标落实到村、落实到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和学生流动跟踪制度,每年由乡镇中心学校将当年7周岁儿童及应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的入学通知书发放到家长手中,敦促家长送孩子上学。对到异地上学的学生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学生跟踪监督表,每学期到其所在学校进行登记核实,严防在校学生辍学。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由2003年普查时的55.05%和42%提高到现在的99.7%和99.78%,分别提高了44.65和57个百分点。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校舍建设,切实解决“两基”攻坚校舍瓶颈。在国家和省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03-2006年,我县通过实施二期义教、藏区援助、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完成投资3072.39万元,新建校舍29477平方米,全面消除了全县“普六”段的校舍瓶颈,同时极大地缓解了“普九”段校舍不足的矛盾。2008—2009 年,通过实施海南州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一期项目,投资4080万元,新建校舍27269平方米(县民族中学6165平方米、县民族寄宿制完小21104平方米),为全县顺利实现“普九”奠定了校舍基础。同时,通过县级财政自筹、各部门统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1065万元,实施了2所中小学布局调整定点学校校园配套设施建设,学校校园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2010年实施并完成了投资3680万元的青海省未“普九”县“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建校舍17350平方米(县民族中学3974平方米、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13376平方米)。总投资7241万元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二期、教师周转房、部分学校塑胶操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当中,这些项目建成竣工后,可新增校舍面积31300平方米,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并为全县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两基”目标打下坚实的校舍基础。
(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03年,县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贷款23万元和群众自筹的办法,筹资62.53万元,解决了河秀逸夫学校等13所学校的急需校舍及设备问题。2004年-2008年,结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投资160万元(县级自筹20万元),在全县中小学陆续建成光盘教学点15个,地面卫星接收站5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175万元为各中小学配备课桌凳6600余套,高低床600套,图书12.4万余册。通过实施二期义教项目等,为各中小学配备价值290余万元的各种教学仪器、实验设备、体育器材5560余套(组)。特别是近两年,结合海南州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拨款、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学校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780万元,为新建的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和扩建的县民族中学等3所学校配备课桌凳2000余套,阶梯教室全套设备,学生高低床3020套,食堂全套电 气化设备、标准实验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班班通教室42个,使容纳全县农牧区60%以上学生的三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五)提高教师待遇,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我县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以数量上满足“普九”需要,质量上能够适应教学要求,结构上各种专业教师齐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目标,近几年,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教师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教师素质得以切实提升。一是2007年建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贴和乡村教师艰苦地区津贴制度,给被评定的骨干教师每月发放了100元津贴,给偏远艰苦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了50元的边远艰苦津贴。2009年按寄宿生每生每月3元,非寄宿生每生每月2元的标准发放了班主任津贴;按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30元和100元的标准发放了校长、副校长、主任和副主任津贴。同时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认定比例从原来全体教师的12%调整为20%,并将骨干教师的5%认定为学科带头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学科带头人奖励。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努力补充年轻教师,不断扩充和优化教师队伍。针对1995年以来一直未招聘新教师,教师队伍年龄日趋老化和教师数量日益紧缺的实际,2004年—2007年共招录教师174名。2008年、2009年结合国家实施的教师特岗计划,聘用特岗教师170名。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扩充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队伍年龄及专业结构,缓解了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强化在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省、州、县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项目,共组织校长及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575人次。同时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2005年的97%、91.7%均提高到现在的100%。
(六)落实国家政策,保证教育经费,为学校运转和学生就学提供保障。一是自2006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义务教育经费并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努力保证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建立了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财政、审计部门每年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各中小学财务支出的指导与监督,保证了各项教育经费足额落实到位,有效使用,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全力做到“两免一补”全覆盖,全面解决农牧区学生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学习和生活困难。2007-2008年县财政分别拨付资金13.6、16万元,作为国家免费教科书未能覆盖部分的免除补助,使免费教科书覆盖面达到了100%; 2006年-2008年县财政分别拨付免除杂费补助资金缺口3.3万元、1.63万元、19.05万元,使公用经费补助面达到100%;与此同时县财政不断追加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使之由2007年的5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4万元,县级寄宿生生活补助生均达到300元。2007以来县财政累计拨付资金82万元,免除了全县所有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费。三是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建立了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基金,大力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活动,自2007以来,共支付救助资金39万元,救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403名(其中大中专生134名,高中及职校生269名)。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学校运转经费的保障水平,减轻了农牧民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疏通了农牧民及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道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七)强化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学校管 理的规范化。在全力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同时,我县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和巩固“两基”成果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03—2004年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县各中学和重点寄完小中深入开展了以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2005年6月份开始,又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入开展了为期3年,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强化中小学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中小学管理集中整治活动,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2009年,结合海南州教育大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制定出台了《同德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同德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文件。2010年,为强力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我县抽调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及督导室、教研室人员共15人,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下,制定了《同德县中小学管理制度》、《同德县中小学教职工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同德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地震、消防、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等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学校安全防范和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特别是制度的起草和制定立足同德县各校的实际情况、实际管理经验和实际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与改进需要,逐项、逐条地提出应对性、对策性的制度条款,切实突出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八)调整学校布局,统筹城乡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底,州委、州政府作出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构建“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新格局的重大 战略决策之后。同德县委、县政府针对同德中小学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小,办学成本高、效益低的实际,把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作为推进“两基”攻坚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以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抽调30名干部和20名教师组成5个调研工作组,利用半年多的时间,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符合县情、顺应民意的《同德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等5个《方案》、《同德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定点学校建设规划》等2个规划、《同德县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2个办法。与此同时,县人大、政协积极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加强监督和指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建言献策,热切关心,积极支持;各个施工单位昼夜奋战,抢时间、抓进度、抓质量。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我们不断克服遇到的一个个困难,实现一次次的新突破、新跨越,确保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2010年底,共转移学生4827名,其中由村级学校转移到乡镇学校的904名,由乡镇学校转移到县级学校的3923名(初中生1108名)。将全县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58所调整为12所。通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仅使我县的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且其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巨大、长远而深刻。其促进了群众重教意识全面觉醒,统一了办学思路,规范了学校管理,体现了教育公平,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了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九)加强扫盲工作,拓宽扫盲渠道,确保青壮年非文盲率不断提高。我县始终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并重的方针,将扫盲工作与“普九”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以堵为主,堵扫并举,以提高为目标,三者兼顾,相互促进,在“堵”字上下功夫,在“扫”字上去补救,在“提高”上做努力。一是在督促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有效杜绝新文盲产生 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两基”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将扫盲工作任务具体化、指标化,并把它列入县、乡“两基”目标责任书,确保了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年度按计划递增。二是通过政府推动、基金会资助、民间参与多头并进的扫盲活动,确保了扫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2003-2010年各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协作,共组织12200余名文盲和脱盲人员参加扫盲与巩固提高学习。与建华基金会合作,利用其投资培训扫盲教师156人,在唐干、谷芒、秀麻三乡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规模扫盲教育,共组织4682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受政府大力推行扫盲教育的号召,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成立一些扫盲组织,以募集资金和无偿服务等多种形式自发开展扫盲活动。如秀麻乡部分群众组织成立的“噢宝”扫盲组织,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扫盲活动,自2005年至2009年共组织扫盲活动7期,共扫除(或巩固)青壮年文盲1814人,有力地推动了秀麻乡豆后索片的扫盲进程,且在全县扫盲教育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三是人事、就业、农牧、科技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将农牧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扫盲工作结合起来,近三年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术培训等项目举办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7期,培训人数达31456人次,不仅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农牧民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学文化、学科学的积极性,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青壮年非文盲率由2003年普查时的50.5%提高到现在的98.97%,提高了48.47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德县在国家及省州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顺利实现“两基”目标。但受地方财政困难、教育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大推 进的力度。
二是教师专业化建设滞后,教师学科结构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需进一步补充。
三是因受地域、经济、教育基础等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缓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两基”迎接国检工作为契机,在党中央政策扶持与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促进“两基”巩固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把教育发展作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地区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头戏”来抓,切实消除县乡之间、各乡镇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并尽快缩短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彻底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和所有孩子“上好学”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抓紧、抓实、抓好教育项目建设,加快校舍建设进度。加大对校舍建设的督查力度,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认真、细致的检查与监督,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按期完成校舍建设任务。
三是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从中小学布局调整转移到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全面推进中小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工作,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全面消除学校安全隐患,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不科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教育 综合改革需要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认真开展“两基”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消除影响“两基”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篇:两基自查报告
新联小学“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学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学“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
一、自查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小学学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均为100%。在校学生总人数分别为380人、339人、308人;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2、辍学率:学年初在校生总数分别为380人、339人、308人,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3、毕业率: 3个学的毕业生分别为77人、71人、71人均毕业,毕业率为100%。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分别为19人、19人、21人;学历合格者分别为19人、19人、21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分别为18人、18人、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
94.7%、94.7%、95.3%;校长1人,经过校长岗位培训后上岗。
(三)教育质量
(1)、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上学年毕业班实际毕业71人,体育达标率、各学科合格率均达100%。
(四)办学条件
(1)、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生均4.81平方米。
(2)、图书室藏书4260册,生均13.83册,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基本齐全,演示实验开出率为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的高效实施
学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负责“两基”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定期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占地面积11963㎡,生均面积 38.84㎡,校园布局合理,校园绿化面积600㎡,生均面积为 1.95㎡。校内道路平直,为水泥
路面;操场平整,分别设有篮球场架一副。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1)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队部作用,每两周定期更换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的学习园地,及时宣传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中队、少先队员和学校在社会上参加的大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开设了校园广播站,少先队广播员每天中午播放反映少年儿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儿童散文、诗歌、科学小品文、歌曲、音乐,丰富了全校学生的午间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表率。
为提高我校教师师德水平,学校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三观”(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教育为内容,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铸师魂、育新人”活动,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禁三热爱”。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禁:一禁不讲文明、二禁歧视后进生、三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三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自觉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已成为我校人人自觉的行为。
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是:首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学校现有20名教师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岗业余自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习。
(四)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领导重视、率先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举措,建立相应课程管
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研、课改领导、跟踪小组,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统一加强管理,促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将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了以往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逐步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互评,家长、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一专多能等诸方面对教师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加大“普九”工作宣传力度、努力保持辍学率为零任务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普九”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
(六)其他
1、为确保“两基”实效,加强“两基”管理,学校组织专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健全“两基”档案材料,使“两基”工作规范化。走进社会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学校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洞悉每位在校生
家庭情况,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保证了适龄儿童入学率。
2、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学校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变完成义务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活动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600米土围墙存在安全隐患,120平方米厕所也存在安全隐患,急需维修。
四、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
第三篇:两基自查报告[范文]
“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扫除,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的工作原则,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强化政府行为,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狠抓落实,使学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自然、经济、教育状况
天生炕小学位于天生炕村四队,学校共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数依次为360人,辐射天生炕村和康盛村。
二、自查达标情况(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小学学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均为100%。
2、残疾儿童入学率
残疾儿童1人入学,入学率每年均为100%。
3、辍学率
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分别为27人,全部具有中师学历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100%。校长1人,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三)教育质量
1、毕业率
所有毕业生全部毕业,毕业率、升学率4年均为100%,所有学生全部就近升入初中。
2、毕业年级体育合格率
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人数分别为108人、91人、100人、106人合格率4年均为100%。
3、行为规范合格率
各年学生行为规范合格人数分别为587人、601人、599人、621人,合格率分别为99%、99%、99%、99%。
4、其他
学校配备了数学、自然教育箱,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微机课,学校被定为市级生物特色学校、市级标准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四)办学条件
学校校舍总面积为3186.02 m2,危房无,危房率为0,课桌配齐率4年均为100%,教学仪器配齐率为100%;图书总册数分别为5289册、5495册、5766册、5922册,生均图书占有量为8.9册、9.1册、9.5册、9.5册。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的高效实施 学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负责“两基”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定期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二)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占地面积7903.10 m2,生均面积13.6 m2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与运动区分区明确,校园绿化面积384 m2,生均面积为0.6 m2。校园内有各种宣传橱窗,校内道路平直,干道、甬道均为水泥地坪或彩砖路面;操场平整,分别设有足球场、篮球场沙坑各一个,跑道全长150米,直道60米,另外设有体育器材单、双杠、爬梯等。学校有8个活动室共计420 m2,生均面积为0.7 m2,行政用房齐全,教学办公设备达到了市级标准化水平。档案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室、生物室、器材室、医务室等都已设置且做到了专室专用。
学校教学学具共31个种类115件;自然教具76个种类536件;药品重量5.8kg,音乐教具12个种类22件;美术教具3个种类共17件;电教设备11个种类54件;劳动教具15个种类37件;体育器材32个种类411件;卫生器材25个种类23件;学校共有图书5922册,人均藏书量达9.5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576册,共计投资10万余元。图书室有专人进行管理。
为办出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着力抓好二化:
1、抓基础建设的标准化
学校采用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于2003年8月竣工完成了造价35万元的校门建设和教学楼维修,及造价4万元的花园建设和彩砖主干道铺设工程并设计汉白玉雕塑一尊;2003年11月投资52万元对学校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完成了煤改气工程;2004年3月投资5万元购置档案柜、学生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教学楼维修近4万元。以上举措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铺路架桥。
2、抓校园氛围的教育化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1)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校园中设置了五个形式不同的学习橱窗、宣传栏,并充分发挥美术室、大队部、团支部、工会作用,每月定期更换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时宣传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中队、少先队员和学校在社会上参加的大型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开设了校园广播站,团员教师每天中午指导各中队播音员代表,播放反映少年儿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儿童散文、诗歌、科学小品文、歌曲、音乐,丰富了全校学生的午间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谈话》精神:“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表率。
为提高我校教师师德水平,学校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观”(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教育为内容,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铸师魂、育新人”活动,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禁三热爱”。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禁:一禁不讲文明、二禁歧视后进生、三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三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评选“师德标兵”,省、市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自觉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已成为前小人人自觉的行为。
2、抓业务能力提高 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制定了《前营街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前营街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实施意见》等,所采取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是:首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学校现有18名教师具备大专学历,3名教师具备本科学历,15名教师正在自修大专和本科,至2004年7月,大专、本科学历教师可达60%;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岗业余自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习。学校全体教育参加了全国公务员办公自动化微机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改革工作通识培训、WTO知识培训等,并都获得了证书;其三,要求学校教师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由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安排进行高级教师对一、二级教师,学科代头人和教育骨干对教学新秀的帮扶活动;第四,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看一本现代教育专著,发表一篇高质量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第五,要求每位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捕捉教育新信息,及时积累并总结经验,撰写科研性成果报告,向科研型教师发展;第六,走出校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加上外出机会少,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所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去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或兄弟学校考察、学习,提高教师素质。通过以上途径,我校现已培训出市级学科代头人2名、骨干教师7名、全国巾帼模范2名、十佳优秀辅导员2名;省、市、区级优秀教师十三名、教育明星三人;三位教师参加全国课堂教学比赛获一、二等奖。
(四)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领导重视、率先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举措,建立相应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正、副校长为首、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研、课改领导、跟踪小组,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统一加强管理,促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学校已完成了“学困生的诊断与矫治”这一课题实验,较有成效地实施了市级科研课题《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撰写了科学的课题设计方案,设计并填写了合理的调查表,进行了学生个案分析,填写了《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调查分析研究成果表,撰写论文多篇,其中省级刊物发表二十余篇、市级刊物十余篇,参加交流的论文达一百余篇。承担的示范课教学有十余节获奖;自创学校合作性课程——《走进七彩课堂》,即以生物教学活动和其他内容为研究的校本课程得到全面开发,学校各科教师开发的课本已在全校推广使用三个学期。学校、班级二层的艺体活动,多次获奖,其中生物展室多次接受上级单位和兄弟学校的参观,叶贴、纸浆画、生物标本等多件学生、教师作品获奖,其中左公云、姚祖金、庞莲生的作品在城中区工会举办的教师作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选送作品参加城中区艺术节展示活动获得同行认可,尤其是学校根据班级特点设置的班花尤为新颖,它不仅体现了每班学生的喜好、班级风格,还使学生了解了课本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真正体现了学校生物特色。在课改和校本课程的辐射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也日趋成熟,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制定了《前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教师教研制度》,并由年级组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喜爱,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开展活动,跟踪小组则详细记录了活动过程,年终对综合实践课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由学校写出详细的自查报告。现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已深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学校也通过活动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低年级综合实践课《走进植物王国》,教师通过实践调查、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并动手制做了精美的植物标本,而且每幅作品学生都给它们起了主题,展示了同学们的合作、创新意识;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体验教育《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为成功举行活动师生聘请了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并由大队辅导员带领学生亲自观看少年法庭的审判过程,然后对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调查,最后由师生设计、分角色将其搬入综合实践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及道德教育,取代了以往枯燥无味的灌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活动被西宁电视台《阳光地带》录为专题进行播放。综合实践活动《选编作文选》,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在课内外写的较满意的作文,进行整理分类,然后由学生自己充当编辑者、排版者、校对者、设计者对大家的习作进行设计并装订成册,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起一个有创意的名称,在班内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同学们的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个体延伸为群体……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已成为前小学生、家长、教师喜爱谈论的话题之一,这些活动已走入每一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中,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制定了《前营街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实验评价方案》,在评价主体上倡导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倡导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取得了新的进展。将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了以往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逐步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互评,家长、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一专多能等诸方面对教师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加大“普九”工作宣传力度、努力控制辍学率 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普九”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辖区内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
(六)送温暖、献爱心,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为确保每位适龄儿童能享受义务教育,学校动员教师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登记,在缴费上采取优惠,学校近4年免贫困家庭学生杂费人数分别为26人、18人、36人、45人,免杂费分别为1040元、720元、1440元、1800元。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求全体师生献爱心,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将温暖送给每位学生。我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孩子较多,这些孩子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又都
下岗,这给孩子的教育甚至入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求老师多关心这些孩子,多给他们温暖,除了在学习上的关心帮助外,还要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马婷婷没有父母,由奶奶抚养,因奶奶经济困难,没有能力供养马婷婷学习,开学时便没有让孩子来上学,当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由老师带头组织学生捐款300余元,使马婷婷重又获得上学的机会。三年级一班学生马晓娜,从小失去父母,家庭生活困难,在母亲身患绝症时老师带头组织学生捐款,并将生活用品送到了学生家中……诸如此类事情在学校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只要有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有困难,学校所有师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已从书本中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七)其他
为确保“两基”实效,加强“两基”管理,学校组织专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健全“两基”档案材料,抓紧抓细“两基”工作的自查补建工作,每年写出详实的计划与自查,使“两基”工作规范化。
走进社区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学校加强了与社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洞悉每位在校生家庭情况,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保证了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
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和女童学生,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和女童建立了详细的档案,组织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教育,并且制定了《少数民族教育五年规划》,写出了《学校女童教育情况》等资料,在评选“三好学生”、学杂费减免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女童进行优先考虑。
1、采用“控流机制,改革评价”的办法,巩固女童入学率
① 签定控流目标责任书,为了将控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避免将女童辍学任务落到班主任一人肩上,我们把每班女生分成两大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承包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学期兑现一次,学校设立学生巩固率奖,对达标和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奖惩,② 成立动员小分队,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动员任务,一旦发现辍学女童及时走访家庭,了解家庭情况,能解决的当时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学校,由学校出面妥善安排。建立较完善的学生辍学全方位监控系统。
③ 建立女童贫困生档案,每学期学生报到时,教导处及时落实女童贫困生情况,建立贫困档案。学校实行杂费减免,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希望工程”援助,动员家境好的学生开展捐资助学“的义举,多方面多渠道的使贫困女童完成义务教育。
④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有些学生由于厌学导致辍学。因此,学校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变完成义务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⑤ 宣传动员做到家喻户晓,根据我校女童多来自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点。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既动员、又宣传,宣传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宣传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家长转变观念,重视教育、懂得“男女平等”。
⑥ 学校每学期初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动员,利用黑板报、标语进行宣传,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提高,增强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使被监护人完成义务教育。
2、加强民族教育、树立民族大团结思想 ①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采取优先、照顾等做法。无论是学区内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是借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报名时,我校对家庭困难的匀减免其杂费、借读费等费用,使他们不必为学费担扰,对交不起书本费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垫付、或在班集中开展送温暖活动,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② 不歧视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平等相处。
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歧视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分班、排座位、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与汉族学生平等对待。
③
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有宗教信仰自由。
全校师生不得歧视、讽刺、挖苦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得阻碍其宗教信仰自由。在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到来时,学校分别给予适当的节假日,使他们能充分欢度本民族的节日。
④ 通过“民族团结花儿红”、“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等中队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⑤ 将民族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教师们把民族教育分别渗透在语文、思品、社会等学科之中,结合教材使学生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应友好往来,应和睦相处,民族大团结才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国家才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⑥教师经常和少数民族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这些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
⑦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点滴进步,教师及学校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校建设亟待加强
学校仅有一座建于40年前的教学楼,需新建一幢综合教学楼,以改变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活动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
按照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
第四篇:两基自查报告
XXXX人民政府
关于XX镇“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的报告
XXXX:
根据XXX文件的要求,XXXX镇于国庆期间对我镇“两基”迎国检准备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镇政府对于学校的各种资金投入凭证未能有序整理,各种票据急需整理归档。
2.学校门口及周边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各种小食品摊点乱摆等现象。
3.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条件较差的现象,如课桌、凳椅陈旧,照明亮度不足、电风扇数量较少等。
4.部分学校的操场、教室需得到大的清扫、整理,学校的体育活动设备比较欠缺,学生可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少。
5.有的学校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关注较少,没有完备的相关资料。
6.学校和政府的迎检资料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本月中旬将全部完成。
二、整改情况
1.镇政府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配备资金对迎检资料进行完善,归档。
2.对镇政府划拨过的学校教育经费进行了清理。
3.对学校门口和周边的交通、网吧、游戏厅、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4.清理我镇的控辍保学、残疾儿童就学保障情况。
三、下步措施
1.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完成迎检档案建设等准备工作。
2.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清理,成立专人清理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建立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工作机制,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镇政府加大对学校工作的日常督查,镇分管领导将定期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师资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学校尽快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4.进一步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和残疾儿童就学保障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建立起“舆论导向、学校劝学、部门把关、政府敦促”的防控平台,落实对辍学儿童的跟踪调查和原因分析,对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人数和就学情况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掌握一手资料,做好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关心、关怀工作,保障其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5.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镇将认真对照扫盲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扫盲机构、师资、经费,使乡镇成人学校有能力承担扫盲工作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最终使办学面要达到100%,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95%以上。
6.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为确保我镇“两基”迎检工作的顺利完成,要求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举一反三,把工作做好、做细、做深,在迎检工作中,绝不能出现麻痹大意思想。
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第五篇:2011两基自查报告范文
XX镇人民政府2011年“两基”工作
自 查 报 告
为了高标准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高标准迎接国家检查验收。我镇积极开展了“两基”自查工作,根据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成立了“两基”工作自查 小组,工作中明确职责,具体分工,任务落实,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进行自查。
第一阶段。学习摸底,准备阶段。我镇成立了“两基”工作迎国检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镇领导和学校校长为组长,亲手抓“两基”工作,镇政府和学校相关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两基 ”工作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两基”自查工作方案。学习县 “两基”实施安排,分层次学习“两基”工作的各种细则、要求,通过学习、宣传、动员和培训,大家吃透了“标准”,落实了责任,提高了对实施“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自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目的、任务和工作方法。
第三阶段。对照“标准”自查整改、查漏补缺阶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自查整改结果,撰写自查报告汇报材料。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城西南面,距县城24公里,距成都76公里,与XX县接壤,XX路、X路和在建XXX高速路、XX快速通道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70%行政村通水泥路,是成都市南入川东丘陵地区的第一重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新兴工业园区正初具规模且蓬勃发展。辖22个村,1个社区,253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46146 人,其中农业人口 42875 人。
全镇目前有学校3所,其中初中1所,中心小学、小学分校各1所,现有在校学生3009人,其中初中生1197人,小学生1812人。在职教职工 197 人,其中专任教师 191 人,初中教师77人,小学教师 114 人,职员 0 人,工人 6人。
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目前,全镇有6-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2349人,正常儿童已入学2349人,入学率为100%,有适龄女童1139人,正常女童已入学1139人,入学率为100%;有残疾儿童5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0人,入学率为100%;13-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1203人,正常少年已入学1199人,入学率为99.67%,有残疾少年1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0人,入学率为100%。
2、辍学率
目前小学实有在校学生1812人,学年内辍学0人,辍学率为0%;初中实有在校生1197人,学年内辍学7人,辍学率为0.58%。
3、完成率
(1)15周岁人口受完初等教育情况 目前,本年龄段人口为 416 人,小学毕业 416人,完成率为100 %。
(2)17周岁人口受完初级中等教育情况
目前,本年龄段人口 389人,初中毕业387人,完成率为 99.49%。
(二)师资水平
1、我镇有小学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 113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取得大专以上学历7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61.9%,2001年起补充新教师20人,学历合格20人,合格率为100%。
2、有初中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 7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取得大专以上学历7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00 %,2001年起补充新教师15人,学历合格15人,合格率为100%。
3、全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4人,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并取得了校长岗位合格证书4人,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1、我镇自2001年对学校的布局作了进一步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我镇的义务教育逐步得到了均衡发展,能满足我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2、我镇学校占地共175亩,其中中学65亩、小学110亩;学校建筑总面积50023.00平米,其中中学22076平米、生均18.44平米,小学27947平米、生均15.42平米,全镇中小学无危害,专用教室达标率为80%。
3、镇中和镇小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均按标准配齐。
4、图书81380册,其中中学35800册、生均29.91册,小学46580册、生均25.71册;建立起了规范标准的师生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正在筹建之中。
(四)教育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新生入学采取随机分班,并接受社会监督,使学生能平等接受教育。3、2008至2010学小学毕业班人数402人,毕业 402 人,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班人数404人,毕业404人,毕业率为100%。
(五)教育经费
1、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六)学校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 学校中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3、积极开展学生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疾病、师生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
(七)扫盲工作
1、目前全镇15—50周岁人口25852人,非文盲25808人,非文盲率99.83 %;近三年脱盲18人,脱盲巩固18人,巩固率为100%。
2、利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教设备,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果蔬栽培、肉牛的饲养、政策法规等实用技术培训,把扫盲培训与帮助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狠抓“保学控辍”工作
1、依法控辍、制度控辍。镇政府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固定标语等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镇、村干部和群众教育法律、法规 的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入学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成立了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实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承包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流失学生复学动员工作。镇督导检查工作组认真抓好全镇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工作,把“控辍”问题作为“两基”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列为“两基 ”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督促各村支两委及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辍学,要求各村(居)将家长送子女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纳入村规民约。
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镇属部门和村主任为“控辍”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新学期开学前向家长送达由镇政府签章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每学期开学后,镇根据学校提供的 未到校学生名单,将任务分解到部门、村的干部职工,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并动员学生及时到校学习。坚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通报制度和“两基”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专题会议的 形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办法,将控辍保学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各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特殊情况及时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镇、村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2、实行扶贫助学降辍。多年来我镇坚持实施“希望工程”、“爱心献学子”等捐资助学活动,政府干部职工带头帮扶贫困学生,对家庭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视其情况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让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3、抓好辅差培优减辍。学校坚持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快进步提高,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不以考试成绩排学生名次。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后进生具体情况进行帮教,让其进得来,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
4、通过督查防辍。镇在与各部门、村签定目标责任时,把控辍作为村、校督促检查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坚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镇要求各学校,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走以研兴教、以研强校之路。使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强化实验室、图书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教学仪器的作用镇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督促检查力度,要求学校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及时填平补齐,配齐学校图书室,图书、教学仪器管理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书籍效益,学校图 书向学生开放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学生实验有实验登记和学生实验报告等。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并用于农村党员和农科技培训,要求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备一支与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认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因地制宜抓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产业调整今后的扫盲工作重点将由扫盲培训转移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上来。镇政府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果蔬栽培、肉牛、猪的饲养及政策法规等实用技术培训班,请市、县科技、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为学员讲课,把扫盲培训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从加强教育入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周边存在的突 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处违规网吧,清理校园周边“三室一厅”、小吃店、道路交通等隐患,给学校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是中央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免课本费、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该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个别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个别薄弱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
总之,“两基”工作是常抓不懈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全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全镇师生员工的团结协作,我镇的教育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实 现新的目标。
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