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75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办理
提 案 人:程萍 主 题 词:农产品,安全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安康、政府形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至关重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逐步向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仍然薄弱,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惩处力度不够,执法队伍不强。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农产品分布广泛、品种复杂、产业链长、影响因素多,管理体制不顺等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还易产生监管交叉领域。从食品安全管理的治理结构看,多主体协同治理食品安全的格局尚未形成,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管理的制度空间不足,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渠道不畅,社会舆论监督空间有限等。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依然以散、小、乱的分散经营为主,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基层,但目前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难以满足监管需要。如很多省县级以下基本没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地级以上市平均编制3人左右,县、乡(镇)一级大部分没有专门监管机构;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的县(市、区)也不多;特别是镇一级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从仪器设备到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均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既缺少专职检测人员,也缺少专项检测经费,少数地方甚至连购买检测试剂的经费都无法落实,难以正常开展监管工作。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关乎百姓的食品安全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切实增加投入,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形成“政府保障有力、部门监管到位、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社会舆论有效监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促进法治爬坡防止道德滑坡,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建议
(一)健全与完善农产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国家抓紧研究制修订和完善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从国家层面统一规范食用农产品的概念、界定食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监管的职责分工。健全农产品生产区域分类管理,明确产地分类的标准和划分权限﹔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规范投入品使用﹔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和追溯制度,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完善检测和标识制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二)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和相关考核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调研,全面建立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模式,以动态监测和预警为技术依托,完善预警日常运行机制,提高监管效能;规范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制度,及时通报部门监管信息,强化联合执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堵塞监管漏洞,实现全程无缝监管,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综合监管水平。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行政体制改革,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资源,理顺管理模式,消除分段管理所存在的职能交叉与职能缺失的不足和弊端,全面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统一协调、全程监管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制修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相关主体的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进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推动企业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一旦发现,坚决依法惩处违法行为,让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全国性的问责法律,依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哪些情形需要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由谁追究、如何追究以及问责对象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实现依法问责。
(四)切实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保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认真分析和预测与实施法律法规相应的执法资源,切实保障省、市、县和乡镇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主体在“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等执法资源能落实到位,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力推进镇级监管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农产质量安全管理投融资管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产质量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发和应用农产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和服务。逐步建立对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者直接补贴制度,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引导农产品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设立农产质量量安全应急基金,用于补偿因农产质量量安全突发事件而受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五)全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食品质量的诚信体系建设。密切与经信、银行、海关、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诚信经营体系,将食品质量信用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健全企业质量诚信分类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约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违法生产和经营,确保食品安全。强化培训和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送法下乡和知识竞赛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农户、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解决违禁药物使用和非法添加等当前制约农产质量安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强化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树立全民良好农产质量安全意识,包括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生产者的道德意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将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透明度,动员各方力量关心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54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农业部研究办理 提 案 人:温思美 主 题 词:农产品 质量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重视与加强我国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是目前亟待各级政府重视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环节把关不严。食品安全隐患首先是生产环节把关不严。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35%的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经过农业技术人员指导,64%的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
(二)市场管理不严、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目前,市场管理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不明晰,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综合宏观监管;加上市场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让某些有害农副产品在市场上有机可乘,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
(三)政府规制失灵。造成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另一深层动因,就是政府规制失灵。同时,由于政府功能定位不当,对于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本应通过政府规制来调节的领域,政府规制没能及时跟进,如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标准的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和问题处理机制缺位以及有关引导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产业政策欠缺等。
二、建议
(一)规范农药的合理使用。农药残留是导致食品受污染和不安全的根源,因此,解决源头产品安全是关键。在农药的使用上,要做到:一是严格规范农药合理的使用范围与方法;二是加大农药合理使用的宣传、推广与示范力度;三是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素质,完善施药器械;四是健全农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做到农副产品优质优价;五是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化、制度化。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1)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议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我国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建立劣质产品召回制度。(2)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涉及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必须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配合。建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更加合理、明确的分工。在这方面,深圳和上海等地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深圳市2004年成立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上海市2004年底出台的改革方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将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职责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不再承担包括发放《卫生许可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职责,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流通和消费环节、逐步实现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模式。(3)建立通畅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议政府要完善食品公共信息发布机制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4)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包括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确定有害物的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内容及办理
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75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758号提案内容
2013-02-28 案由: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程萍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办理 主题词:农产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安康、政府形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至关重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逐步向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仍然薄弱,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惩处力度不够,执法队伍不强。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农产品分布广泛、品种复杂、产业链长、影响因素多,管理体制不顺等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还易产生监管交叉领域。从食品安全管理的治理结构看,多主体协同治理食品安全的格局尚未形成,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管理的制度空间不足,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渠道不畅,社会舆论监督空间有限等。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依然以散、小、乱的分散经营为主,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基层,但目前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难以满足监管需要。如很多省县级以下基本没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地级以上市平均编制三人左右,县、乡(镇)一级大部分没有专门监管机构;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的县(市、区)也不多;特别是镇一级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从仪器设备到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均无法满足监管需要,既缺少专职检测人员,也缺少专项检测经费,少数地方甚至连购买检测试剂的经费都无法落实,难以正常开展监管工作。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关乎百姓的食品安全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切实增加投入,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形成“政府保障有力、部门监管到位、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社会舆论有效监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促进法治爬坡防止道德滑坡,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为此建议:
一、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国家抓紧研究制修订和完善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从国家层面统一规范食用农产品的概念、界定食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监管的职责分工。健全农产品生产区域分类管理,明确产地分类的标准和划分权限﹔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规范投入品使用;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和追溯制度,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完善检测和标识制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二、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和相关考核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调研,全面建立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模式,以动态监测和预警为技术依托,完善预警日常运行机制,提高监管效能;规范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制度,及时通报部门监管信息,强化联合执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堵塞监管漏洞,实现全程无缝监管,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综合监管水平。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行政体制改革,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资源,理顺管理模式,消除分段管理所存在的职能交叉与职能缺失的不足和弊端,全面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统一协调、全程监管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制修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相关主体的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进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推动企业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一旦发现,坚决依法惩处违法行为,让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全国性的问责法律,依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由谁追究、如何追究以及问责对象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实现依法问责。
四、切实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保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认真分析和预测与实施法律法规相应的执法资源,切实保障省、市、县和乡镇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主体在“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等执法资源能落实到位,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力推进镇级监管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投融资管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和服务。逐步建立对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者直接补贴制度,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引导农产品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基金,用于补偿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而受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五、全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食品质量的诚信体系建设。密切与经信、银行、海关、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诚信经营体系,将食品质量信用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健全企业质量诚信分类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约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违法生产和经营,确保食品安全。强化培训和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送法下乡和知识竞赛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农户、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解决违禁药物使用和非法添加等当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强化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树立全民良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包括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生产者的道德意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透明度,动员各方力量关心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
2758号提案复文 2013-02-28 农业部
2012年8月9日以农办案〔2012〕119号文函复:
程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管理,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做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监管职责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产地管理、农产品包装标识、监督检查等制度。及时修订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配套制订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投入品使用、标识制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山东、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和规章也相继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步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下一步将继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出台更加详细的操作性规章制度,完善过程管控、产品追溯、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管理规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依法监督。
二、关于健全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评估、专项整治、监督抽查、应急预警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例行监测方面,形成了涵盖主要食用农产品品种、覆盖主要消费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获得有效数据300余万个。2011年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9.6%和96.8%,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在风险评估方面,2007年农业部依法组建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2011年组建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规划建立了65个专业性和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启动了蔬菜、水果、茶叶等8大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与专项评估工作;2012年跟进开展了羊奶、草莓等重点产品的专项风险评估。在专项整治方面,农业系统从2007年开始,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力图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深入实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假劣农资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蔬菜和畜禽水产品农兽药超标以及禁用药物违法使用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国务院依法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着力强化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监管工作的有效衔接。下一步农业部门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今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依法加强执法监管的同时,注重体制机制的完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群策群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意义重大。刑法修正案
(八)在修订过程中,明确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规定。据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严惩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强化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办和审理的协作配合,加大打击力度。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正在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主体制度的落实。为规范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中纪委、监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下一步农业部将依照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执法等各相关方面的职责任务和责任分工,实现职能清楚、责任明确。
四、关于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配置
最近一些年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在经费、体系、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中央财政相继安排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和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农业信息预警及信息网运行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投入品监管、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认证、低毒生物农药使用、安全用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布等工作。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上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全部建立,地、县、乡三级监管机构正在加快推进,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央的部署,各级农业部门正在全力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60%的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万余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完善制度、加大投入”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2年底前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基本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您提出的逐步建立对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直接补贴制度的建议很有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财政等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尽快促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和应用。
五、关于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社会环境
国务院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底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达到85%以上。2012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农业部等十部门,在全国统一部署下集中开展了以“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全国食品安全周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多方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农业部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热点问题,组织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及时向公众发布,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同时编写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消费指南》,以提升公众的农产品安全消费意识和科学判断能力,实现科学指导生产和正确引导消费。最近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食品安全工作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争取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公益性宣传范围,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课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科普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对“三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08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农业部研究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农产品 质量 监督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全社会对优质安全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着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三品”认证比重偏低,除生猪、牛奶、茶叶和部分加工食品外,大部分农产品认证率低于1%。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难度在加大。很多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率在达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后,已开始进入缓慢上升和徘徊阶段,个别地区的农产品和个别品种的不合格率还时有反弹,因食用农产品导致急性中毒的事件在个别地方仍有发生。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从国内看,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工作力度,但农产品大部分尚未通过最基本的无公害认证,特别是农畜产品中农(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还没有根本遏制,污染源头远未消除。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监管规律决定了监管难度大。农产品具有生物性,鲜活、易腐、难储藏,产品规格又不易统一。从生产到餐桌,要经过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收割(屠宰)、储藏运输、保鲜、包装等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运用技术复杂,污染源多。这种种类繁多、生产周期长、环节复杂的特性,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要相应增大。二是特殊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农产品质量管理难。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主要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不利于统一品种、品质和规格以及推行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规范。三是投入不足。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等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标准体系、质检体系建设以及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的实施,都是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工作很难正常进行。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步伐,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要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市场主体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基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基地、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带基地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普遍树立信用观念,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构建以企业信誉、产品品牌、信用记录、失信惩罚为重点的市场运行信用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成立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的统一机构,避免卫生部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等多头管理带来的问题和漏洞,统一部署,厘清责权,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加快立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制订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技术、加工贮运、市场准入等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套技术方面的地方法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争取出台各省实施意见。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区域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产地分类的标准和划分权限;规范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保护,明确农产品污染事故的处理。二是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要求制定并执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对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求建立生产记录并按照规定适时收获农产品;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要求农产品生产单位对产品实行自检。三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禁止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范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规范农产品监督性抽查,防止过量取样和重复抽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明确速测法的法律地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救济制度,防止检测结果不准确给监督对象造成损失。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可鼓励社会监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从事农产品生产、运输、经营、销售的相关主体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对因工作不力而发生重大急性中毒事故的,要追究领导责任,注意保护好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
3、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体系的重点工程建设。要依靠多方努力,加大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的农产品质量七大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同时,各级政府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重大灾害的补助资金,以保证质量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和服务。逐步建立对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者直接补贴制度,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引导农产品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基金,用于补偿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而受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4、科技先导,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通过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攻关,开展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的研究,加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快速检测仪器,深入开展动植物安全生产以及有效防控病虫害的技术研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奠定科学基础。
5、加大宣传,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结合“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送法下乡和知识竞赛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全民良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包括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生产者的道德意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同时对各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整体前进。各地要在认真分析总结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农业系统的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对农户、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解决当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着力加强生产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及质量跟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强化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工作,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林局 2010年4月1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宣传,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林、卫生、公安、监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特别是为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并下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坚决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对相关的监管人员、规模种植与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各企业等有关人员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并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4次,在3月10日-12日开展为期三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4000份。同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常向阳教授开展《农产品安全供应链》的专题培训、邀请市农委专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进行培训,宿豫区农林局相关人员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迄今培训2000人次。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通过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链条,推行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区、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配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2名,并逐步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由挂牌机构改为独立设置机构,2009年10月,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关于成立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批复》(宿豫编发„2009‟16号),明确了单位性质、级别及人员编制与经费保障等,同时加强检测室建设,购置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等,形成以区级检测中心为基础、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速测站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三、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与农业品牌化发展
我们切实加强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基地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与产地准出制度。加强蔬菜产地、农贸市场、与企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督促指导江苏益客、罐头食品等企业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对新建的规模蔬菜基地,要求必须建设有检测室、有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目前正在筹建的华东农业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测人员以及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出具检测报告,市场建成后可以达到每批进入市场的蔬菜都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强化监督抽检,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积极配合市级做好例行监测工作,对全区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城区市场、超市开展每月四次定期抽样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和通报检测结果,以便及时处理和整改。我区检测合格率98.9% ,其中生产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农贸市场取样检测合格率98.4%,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并及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发布通报。四是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产品产地安全、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围绕标准化建设,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共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5件,在提升宿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宿豫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加大宣传与引导,开展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不断加大农产品执法力度,狠抓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批发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时节、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抽查监管,对益客食品、肉联厂派员驻厂监管。特别是在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基础上,还采取了下面两方面措施,确保世博期间入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供沪单位情况。共完成全区39家“三品”生产单位、10家蔬菜生产基地的单位名称、种植面积、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乡镇监管员及联系电话及“三品”认证情况核实,建立了详细的监管档案。二是实现全区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区农林执法大队、农检中心、动物监督所、蔬菜办联合行动,加强对全区49家种植基地监管,按照供沪企业“四有” 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设立区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并逐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建立了田间跟踪档案,详细掌握其使用的投入品品种及其用量等信息资料。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生产基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五、创新机制,有效实现全程质量监管与控制 2009以来年,全区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肉禽规模养殖场107个,目前已建120个,肉禽养殖能力近5000万羽。我区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在肉鸡生产加工上,我们切实履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禽类产品质量水平。
首先是从源头抓起,实行养殖准入制度,符合动物防疫、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及技术标准的才能从事生产。
二是建设监控中心,实现实时视频全程监控。为加强全区肉禽产业监管,按照“政府投入、全面覆盖、集中监控”的原则,宿豫区建设了全区肉鸡养殖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全区120个规模场全部编号存档,予以GPS定位,第一批80个规模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整个系统的应用,可全面、直观、及时、有效地对养殖场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生产、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由被动变主动、由节点变全程。在饲养、饲料、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控制疫病及药残,而重点是控制商品鸡饲养环节。支持、配合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投入品使用种类和程序、数量,对各规模肉禽养殖场,由农林局组织,配合相关部门与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农林局等部门在对农户、企业进行集中和分散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在掌握肉鸡标准化饲养技术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肉鸡生产操作规范,肉鸡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预先分析,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确定控制点实行现场视频和专人监控,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场屠宰,从根本上保证了禽类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加工企业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并投巨资建立起了苏北唯一的现代化的化验检测中心,化验中心在企业内有独立的运作机制,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而且我区已建或正在引进饲料、药品加工企业,并准备联合这些投入品企业与加工、流通企业共同建立起肉鸡产业质量安全网。
四是强化产业配套,消灭一切影响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各养殖场不得随意处置禽类粪便,不得宰杀、出售、乱抛病死鸡,不得随意向场外排污,对养殖场的病死鸡,将安排专人、专用运输工具和设备统一收缴,经湿化处理后用作饲料或有机肥原料。采取养殖前先签约形式,保证鸡粪被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加工厂100%收购,既有效防止环境及产品污染,减少疫病发生,又提升养殖附加效益,提高禽粪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创优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