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大全)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
长庆录井Z24队 目 次
目
次...............................................................................................................................................................2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录井条件.........................................................................................................................................................3 4 录井要求.........................................................................................................................................................3 5 录井质量.........................................................................................................................................................3 6 岩屑捞取.........................................................................................................................................................4 7 岩屑清洗.........................................................................................................................................................5 8 岩屑烘晒.........................................................................................................................................................6 9 岩屑装袋.........................................................................................................................................................6 10 岩屑保管.......................................................................................................................................................7 11 岩屑荧光.......................................................................................................................................................6 12 岩屑描述.......................................................................................................................................................7
岩屑录井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岩屑录井的内容及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开发井的岩屑录井。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788.3—1999 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 SY/T 6158-1995 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 Q/SY 128-2005 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 Q/CNPC-CY 625—2002 岩屑录井规程 3 录井条件
3.1 不小于2m的洗砂储水罐安置于锥体罐一旁,便于排污。
3.2洗砂样用水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冰冻期用蒸汽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3.3钻井工程应保证两部振动筛处于完好状态,振动筛出口下设置取样器位置。3.4 照明电供至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另拉专线为烘烤岩屑的烤箱供电。3.5 气体钻进条件下,应在放喷管线的合适部位安装取样装置。4 录井项目
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5 录井井段及间距
5.1 录井井段和间距按地质设计执行。设计中观察录井段分层界限上下20m应取样保存备查。
5.2 现场录井应根据实钻剖面的变化调整录井间距,在非目的层钻遇含油气层及特殊地层应加密取样。
5.3 钻井取心井段,应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
5.4 确保井深准确无误,独立建立钻具登记表,且随时与工程校对,每次下钻、接单根、特别是倒换钻具时必须核实钻具长度与井深。6 录井质量
6.1 一般探井每次取干后样品不得少于500g,区域探井应取双样,重点探井目的层应取双样,其中 500g用于现场描述及挑样使用,另500g用于保存。6.2 岩屑的岩性与测井解释的深度误差要求 6.2.1 目的层小于2个录井间距; 6.2.2 非目的层小于3个录井间距。3 3 6.3 综合解释厚度大于5m的储集层和分层界面为剖面符合率计算层数。6.4 岩屑剖面符合率,按下式计算。
剖面符合率计算公式:
X Ae=—×100%
T 式中:
Ae—岩屑剖面符合率;
X—录井图符合综合解释剖面的层数; T—综合解释剖面的总层数。7 样品的采集 7.1 迟到时间的确定 7.1.1 迟到时间测定要求
7.1.1.1 目的层之前200m及目的层,每1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
7.1.1.2 非目的层,井深在1500m前,实测一次迟到时间;1501~2500m,每5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2501~3000m,每2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大于3000m,每1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
7.1.1.3 每次进行实物迟到时间测定后,对理论迟到时间进行校正。理论计算迟到时间应与实物迟到时间相对应。
7.1.1.4 改变井身结构时,及时测定迟到时间。使用录井仪时应依实测数据修正录井仪提供值
7.1.1.5 岩屑迟到时间测定标志物应为瓷砖片或染色岩屑。要求标志物的大小适中,不得堵塞钻头水眼。
7.1.2 迟到时间的计算
岩屑迟到时间 = 循环周时间 - 钻井液下行时间
循环周时间指从开泵到标志物大量返出的时间; 钻井液下行时间 = 井下钻具内容积 / 排量。
7.2 取样时间的计算
7.2.1 正常情况下取样时间的计算
取样时间 = 取样深度钻达时间 + 迟到时间 7.2.2 非正常情况下取样时间的计算 7.2.2.1 变泵时间早于取样深度的钻达时间
取样时间 = 钻达时间 + 新迟到时间
新迟到时间 = 原迟到时间 · 变泵前的排量 / 变泵后的排量 7.2.2.2 变泵时间晚于取样深度钻达时间,而早于捞砂时间 取样时间=变泵时间+(变泵前的取样时间-变泵时间)· 变泵前的排量 / 变泵后的排量
7.2.2.3 岩屑上返途中,突然停泵时,应记下停泵时间,这时的取样时间应向后顺延。取样时间 = 原取样时间 + 停泵时间 7.3 取样位置
7.3.1 在振动筛下或架空槽挡板前的固定位置取样。
7.3.2 气体钻进条件下,应在放喷管线的合适部位安装取样装置。
7.3.3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样位置,在同一钻井条件下,取样位置必须相同。7.4 样品的采集方法
7.4.1 应按录井间距和迟到时间准确无误捞取岩屑。
7.4.2 样品数量较少时,全部捞取;数量较多时,采用二分、四分法在砂堆上从顶到底取样,若接样器未到捞取时间已满,应将已接岩屑纵向二等分后去掉一半继续接样;每次取样后,应清理余下样品。
7.4.3 每次起钻前,井深尾数大于0.2个取样间距,应捞取岩屑,标明井深,并与下次钻至取样点所捞的岩屑合为一包。
7.4.4 若遇特殊情况,井内岩屑未能全部返出,应在“交接班记录”上标注清楚,在下次循环钻井液时补取;当不能补取出岩屑时应在有关记录中注明原因。7.4.5 钻井取心井段,应正常进行岩屑样品的捞取。7.4.6 井漏取样
7.4.6.1 渗漏时,要根据漏速的大小校正迟到时间,确保准确取样;
7.4.6.2 当出口失返时应立即停钻,进行堵漏正常后,继续取样;若仍不能正常取样,要在相关记录中注明原因。8 样品的清洗
8.1 样品的清洗应充分显露岩石本色,以不漏掉油气显示、不破坏岩屑及矿物为原则。8.2 水基钻井液钻井的岩屑应使用洁净的清水进行清洗;油基钻井液钻井的岩屑应采用柴油、洗涤剂、清水进行清洗。
8.3 岩屑清洗方法分淘洗和漂洗,前者适用于密度大的岩屑,后者适用于密度小及软的岩屑。
8.4 清洗岩屑时,应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如:油味、油花、气泡、油砂、沥青等。8.5 岩屑倒在筛子里淘洗时,筛子下面应用取样盆接收漏下的散砂。8.6 取样盆充满水后应静止片刻,然后轻轻把水倒掉,收集悬浮的砂粒。
8.7 漂洗密度小的轻、软或岩屑时,岩屑倒入取样盆后加水到接近盆口,然后轻微搅动,慢慢倾倒,反复几次即可。
8.8 洗样用水要清洁,不允许油污和高温。9 岩屑荧光
9.1 岩屑洗净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湿照、滴照,肉眼不能鉴定的储层岩屑,必须浸泡定级。发现真实的荧光显示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滴照应保存滤纸。
9.2 岩屑晒干(烘干)后,应逐包进行干照和喷照,发现真实荧光显示,应及时汇报。9.3 对具有荧光显示的岩屑,应及时取样做系列对比,定级。9.4 湿照、干照、喷照荧光显示情况,逐项填写在岩屑描述记录上。10 样品的干燥
10.1 环境条件允许应采取岩屑自然晾干,并避免阳光直射,否则,可采取风干或烘烤干燥方法。
10.2 见含油气显示的岩屑严禁烘烤,只能自然晾干或风干,并把含油岩屑挑出来妥善包好。
10.3 用于含油气实验的储层岩屑和进行生油条件分析的岩屑,不允许烘烤。10.4 烘烤岩屑应控制温度不大于110℃,严禁岩屑被烘烤变质。
10.5 成岩性差的岩屑,应先放在筛子里晾晒一段时间,然后再倒入盘内烘干。10.6 烤干之前,不要翻动,以保持岩屑本色。11 样品的整理、标识
11.1 干燥后的样品应及时装入样品袋及百格盒。11.2 样品袋
标明井号、层位、井深、袋号、取样人姓名、日期,字迹要清楚。11.3 百格盒
11.3.1 正面应白漆涂底,用绘图墨水进行标注,格式如下:
×××井,层位××,井段××××~××××m,第××盒
11.3.2 样品按取样深度依次从左到右,从外向内(涂漆一侧)装入岩屑盒。每5格均需标明井深。
11.3.3 数量装入每格的85% 即可,以利于观察和搬运。
11.3.4 发现少量特殊岩性或矿物,应用小塑料袋装好,标明深度,放回原处。11.3.5 取心井段,可放入代表该井深岩性的小块岩心。11.4 岩屑盒
11.4.1 岩屑盒一侧用白漆涂底,红漆喷明井号等,格式如下: ×××井,层位××,井段××××~××××m,第××盒 11.4.1 岩屑入袋后按取样深度依次从左到右,从外向内(涂漆一侧)装入岩屑盒。12 岩屑保管
装盒的岩屑应移入室内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损坏和丢失,避免沾染油污。13 岩屑描述 13.1 描述方法:
13.1.1 应在白天、室外,非阳光直射下描述晒干后去伪存真的岩屑;
13.1.2 应采用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参考钻时,逐包定名; 13.2 具体要求
13.2.1 挑选真样逐包定名,分段描述。
13.2.2 岩性鉴定应干湿结合分辨颜色,对浅层松散岩屑要干描和轧碎描述结合,系统观察辨认岩性,挑选岩样,反复比较定名,准确分段。
13.2.3 岩性、颜色、含油气性不同时,均要单独分段描述。
13.2.4 对于标志层、标准层等特殊岩性,无论厚度大小,均应单独定名、描述,并照相存档。
13.2.5 对于油气水显示段岩屑或含化石等特殊岩屑应重点描述,并照相存档。13.2.6 电测后,岩、电不符的层段,要复查岩屑,对岩性定名进行修正。
13.2.7 岩屑失真段,主要内容描述之后,要注明其失真的程度及井段,用井壁取心资料或其它资料加以校正和补充。
13.2.8 不能定论的岩屑,要注明疑点和问题。13.3 岩屑描述内容
13.3.1 岩性定名:按颜色(代码见附录A)、含油级别、岩性的顺序进行岩石定名。13.3.2 颜色:描述干燥的新鲜面的颜色,并注意描述局部颜色变化情况。13.3.3 成分:描述主要和次要矿物,以及次生矿物的成分。
13.3.4 结构:包括粒度、圆度、分选、结晶程度、晶粗大小、形状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胶结物成分、胶结类型、胶结程度。
13.3.5 含有物:化石的类型、大小、丰富程度、完好程度及其分布状况,斑点、斑块、闭块、结核的大小、成分、形状、分布状况。
13.3.6 物理化学性质:硬度、断口、光泽、气味、可溶性、水化膨胀和可塑性、可燃性、含灰质或白云质情况。
13.3.7 含油情况:合油面积、含油产状、饱满程度;原油性质(轻质油、油质较轻、油质较稠、稠油)、油味(浓、较浓、淡、无)、滴水情况(不渗、微渗、缓渗、渗)、荧光显示情况。含油级别的划分见附录B。13.3.8 裂缝及溶孔发育情况
根据岩屑中次生矿物种类、含量、大小、结晶程度,对断裂缝发育情况进行描述。岩屑中见到溶孔的,要描述溶孔的分布及密集程度。13.3.9 取得薄片鉴定的分析成果后要及时补充、修正岩屑描述。
第二篇:PDC钻头钻井岩屑录井技术探讨
PDC钻头钻井岩屑录井技术探讨
沈晓燕 凡 刚 张 胜
字体:[大][中][小]
1、前言
随着PDC钻头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高钻速、高时效,进而有利于降低钻井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由于钻屑细小、砂岩和泥岩之间钻时变化不明显,而给岩屑录井带来诸多问题。PDC钻头不仅使录井油气发现率、剖面符合率下降,同时还造成地层对比、岩性归位、油气层解释困难。面对上述挑战,开展PDC钻屑录井随钻岩性识别技术的研究,使随钻录井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快速评价解释技术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2、PDC钻头钻井特点及对地质录井影响
PDC钻头是聚晶金刚石切削钻头(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Bit)的简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石油钻井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我国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生产PDC钻头,90年代得到推广应用,它给钻井技术带来划时代的进步。与牙轮钻头相比,PDC钻头具有机械钻速高、寿命长、成本低、防斜、纠斜以及岩屑便于泥浆携带而保持井底清洁等特点,因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在国内钻井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江苏油田自九十年代引进该技术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钻井时效提高了 30%~50%,无论给钻井公司还是给油田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PDC钻头钻井却给地质录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a.PDC钻头钻进时岩屑特别细小,一部分融入泥浆内造成岩屑捞取量很少。同时,过细的岩屑给清洗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较难获得可靠的、能真观反映地层情况的岩屑。
b.捞取岩屑量少,再加上砂岩岩屑颗粒与泥浆接触充分和岩屑清洗时油气逸失严重,造成常规地质录井油气显示普遍降低。c.岩屑细小,现场挑样极为困难,有时挑样任务无法完成,影响地化分析和地质油气取样。
d.由于钻时较快,传统的色谱分析周期长,常常漏失薄层油气层,给薄层油气层的发现和解释带来困难。e.由于岩屑样细小,特别用小复合片钻头时岩屑几乎呈粉沫状,给岩屑描述增加了困难。f.砂泥岩钻时差别不大,造成现场录井划分岩性界面及岩性归位困难。
3、PDC钻头岩屑录井技术探讨
3.1应准确记录钻时,及时测定迟到时间
钻时是地层可钻性的最直接的反映。传统概念上,正常的砂泥岩剖面使用牙轮钻头应该是砂岩可钻性好,泥岩可钻性差,但使用PDC钻头则不尽然。不同的坳陷或不同的油田、区块及地层的砂泥岩钻时各具特征。总体上讲,西部新疆、陕北地区使用PDC钻头时,钻时基本上能够正确反映地层的砂泥岩变化。例如,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的中央坳陷带、鄯善油田等地区,侏罗纪地层是主要目的层,无论使用牙轮钻头或PDC钻头,砂泥岩钻时变化均较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区内目的地层沉积较古老,泥岩埋藏深,压实性较好;砂岩大部分成分为石英、长石,呈次圆状—圆状,分选好,泥质胶结,疏松—较疏松。而江苏油田由于主要目的层段为下第三系沉积,时代较新,泥岩压实不够。相对而言泥岩可钻性较好,造成使用PDC钻头的钻时与砂岩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像联盟庄地区戴南组地层因为砂岩是灰质胶结,造成钻时反而比泥岩可钻性差的现象。
所以,钻时只能在区分地层岩性时作为重要参考,而不能绝对依靠钻时区分地层岩性。而至于采用30~50cm微钻时区分岩性的观点,笔者觉得不太实用。
岩屑迟到时间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岩屑剖面与测井深度的系统误差,决定着岩屑剖面的合理归位。因此,在使用PDC钻头钻进过程中,要经常实测迟到时间(50m/1次),采用接近钻屑密度、颜色与钻屑反差较大的实物进行迟到时间的测定,以保证捞样时间的准确性。
3.2改进岩屑捞取和清洗方法,确保细小岩屑的捞取质量
采取正确的捞岩屑方式相当重要。传统的二分法和四分法仍在起着作用。虽然采用的PDC钻头牙齿较短,岩屑破碎程度较高,但仍有大小之分。经过振动筛之后较大颗粒的岩屑动能较大,飞跃较远,靠近接样盆的外侧;颗粒小的岩屑动能较小,靠近接样盆的内侧,有时紧贴振动筛布流下。众所周知,较大的岩屑内存在着一定的假岩屑,较小的岩屑真实性较高,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二分法或四分法捞取岩屑时首先要选取靠近振动筛一侧的岩屑,并且每捞取一次岩屑要清理接样盆,以防混样。这样有助于辨别每包岩屑砂泥岩百分比变化情况,以便我们更好的区分岩性分界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至于钻井液性能特别是粘度和切力对正确取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动捞取岩屑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在大振动筛下接一小振动筛,其宽度为大振动筛布的三分之一,然后下接接样盆,定时冲洗即可。存在问题一是需要经济投入和场地的制约,二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受上返岩屑量和均匀程度的影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岩屑冲洗,前提是合理利用捞取工具,在这方面岩屑盆比岩屑筐更具优势。过度地冲洗岩屑对油气显示和显示级别影响较大,相反地对地层岩性确定却有好处。
3.3结合一些工具和手段对细小岩屑进行正确的描述
岩屑在刚清洗干净后,就可以先简单粗描一下,等晒干后再整体细描,远观颜色、近查岩性、参考钻时、分层定名,观察岩性百分比的变化。PDC钻头的特殊破碎机理导致钻井岩屑非常细小,用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借助于放大镜。一般现场要挑有显示的岩样做荧光滴照、浸泡照等,而对于细小岩屑的含油气实验,要及时在岩屑还未晒干的情况下进行,油气级别相应提高一个档次。在很难挑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混合样的方法代替,把盘中的砂样多次晃动,去掉上面的大块,直至下面基本为碎颗粒为止。同时,要注意如果钻井液中混过原油,那么细小岩屑混样滴照可能都会有一点点淡黄色或浅黄色光圈,要区分排除这方面的影响。再捞取岩屑的时候,结合观察槽面是否有油气显示,钻井液性能是否有变化等,这些也是综合判断是否进入油气层的辅助手段。
3.4加强荧光录井、气测录井技术,及时判断油气显示
常规录井过程中荧光发现和荧光级别的确定是采用PDC钻头钻进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白我们所称的荧光显示应该是指岩屑被钻头破碎并被携带至井口,储集层孔隙内残余油气经过处理后或未经处理时在荧光灯下的具体表现。砂岩破碎的程度越低,对应的岩屑含油级别越高;反之含油级别越低,甚至无显示。被PDC钻头破碎的岩屑明显偏小、偏细,相对而言发现油气显示的难度会增大。比如,中砂岩或粗砂岩以上的松散储集层在井下表现为含油层系,经过PDC钻头破碎,中途再经过高温钻井液浸泡冲洗,其中的胶结物和所含油气已经完全溶解于钻井液之内,返回至地面会变成单个石英或长石小颗粒,不存在所谓的孔隙。此种情况下,即使采用有机溶液浸泡对比也不会有明显的油气显示特征。只有那些组成颗粒较小,分选好,胶结较致密—致密或者灰质胶结的储集层在返回至地面仍然保持着片状、块状或团块状,换句话说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孔隙,经过压碎滴照、浸泡,则可轻易地发现油气显示。
跟随综合录井仪的井要判断油气显示则容易得多。如果排除地层向井筒内气体流动的影响,单就井筒内被破碎的储集层而言,岩屑被破碎的程度越高,原储藏在孔隙中的油气进入钻井液内的量就越大,反映到气测录井上就表现为全烃升高,各组分的绝对含量值随着升高。但是,无论是使用牙轮钻头还是PDC钻头,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采用综合录井的气测值一般可以区分岩性界面。泥岩的气测值曲线往往是一条平直的基线,而在即将钻穿下伏储集层时(特别是有油气显示的储集层)时,上覆泥岩段的气测值曲线会有一个缓慢推高的过程。一旦储集层被打开,这种平缓的推升趋势会被打破,出现突然升高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认为钻入储集层。同一个储集层内如果是上油下水,在钻遇下部水层时,气测值曲线会有下降的趋势,这时我们不应该轻易地认为已经进入泥岩地层。参考非烃组分氢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同样可以确定下部的储集层是水层,因为水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值明显升高。
3.5充分利用地化录井评价技术
地化录井是分析泥岩有机质丰度及生油成熟度、生油岩类型、临界温度的有力武器,同样可用来分析储集层内的气态烃、液态烃、及残余重烃含量。同一油田或同一区块如果确定了油、气、水层的评价基值区间,地化录井对于地区的单井油、气、水层评价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采用PDC钻头钻井的岩屑时,由于泥岩相对好挑样,生油指标分析较可靠,但利用混样来进行储集层分析,无疑会给这种精密的仪器造成判断失误,从而引起错觉,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时取细小混合样仔细分析,分析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差,但再结合其它资料综合分析,寻找出这一偏差系数进行系数校正,能将因岩屑细小对录井资料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岩屑细小的录井资料质量。
3.6加强钻井与地质录井的横向协作
由于钻头、钻井工艺、钻具组合与地层的配置等因素影响,当振动筛后难以采集岩样时,现场地质师要认真分析原因。若是钻具结构、钻头选型不合理、泥浆携砂能力差或振动筛网孔径过疏等工程因素,则应建议钻井调整钻头类型、泥浆性能、更换筛布。
在PDC钻头条件下,岩屑的含油气性判定还应结合槽面油气显示进行。比如,洗样时水面是否有油花、油膜,钻井液槽面蒸汽和岩屑是否有油气味(这就严格要求采集工取样时要随时观察),震动筛上有无油花、气泡,钻井液蒸汽气味是否有异常,有无油气味,这些也是综合判定是否进入油气层的依据。
4、结束语
在了解认识PDC钻头钻进条件基础上,岩屑录井关键是强化地层对比、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及岩屑的细致观察、描述,应采用干样、湿样、筛析观察相结合,逐包进行荧光试验的常规录井方法。总之,扎实、认真、仔细的基础工作和严格执行各项录井操作规程是我们作好各项录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点对于PDC钻头条件下岩屑录井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提高地质采集员和技术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责任心,在岩屑录井的每道工序、每个工作环节做到扎实、认真、细致,才能将因PDC钻头影响岩屑对录井资料质量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限度,才能确保在现代钻井技术条件下的地质录井资料质量,确保石油钻井地质录井工作不因钻井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掉
第三篇:PDC钻头岩屑录井识别技术
PDC钻屑录井岩性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由于PDC钻头与3A钻头在制造工艺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其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PDC钻屑非常细碎(粒径最小达0.5-2.0mm或粉末状);同时,由于PDC钻头机械钻速高、米钻时小,地质工岩样采集难以跟上钻头进度,造成岩性识别、分析化验挑样困难和剖面符合率低。因此,目前石油石化录井行业在钻达目的层时往往限制PDC钻头的使用,其原因可归纳为:①PDC钻头机械钻速高,给按地质设计实施岩屑录井带来了困难;②PDC钻屑细碎、岩性难辩,造成岩屑剖面符合率偏低,尤其是当油质轻、显示级别低时,易造成油气显示漏失;③PDC钻头使用井段砂泥岩钻时幅差不明显,尤其是在砂泥岩颜色相近、砂岩泥质含量高、粒径小、地层成岩性较差的层段,给借助钻时分层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开展PDC钻屑录井随钻岩性识别技术的研究,就是要在钻井采用新技术的条件下,保证录井能够不影响钻井技术的进步,齐全准确地收集各项录井资料,使地质录井各项技术指标如:油气显示的发现率、岩性识别准确率、地质剖面归位符合率等满足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需求,使随钻录井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快速评价解释技术进一步提高,提升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一、PDC钻屑成因分析
1.金刚石钻头的分类(国内)
金刚石钻头由国外七十年代初研制成功,并于八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显著的高钻速、低成本特点在实践中被钻井界证实和认可,因此获得广泛推广及普及。目前全国大部分油田都在使用 PDC钻头,具备不完全统计,全国近50% 探井 ,80%的生产都不同程度当地使用了PDC钻头。河南油田自 1987 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钻井时效提高了 30-50%,不论给钻井公司还是给河南油田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近期收集的中石化西部新区钻探资料看,PDC钻头的使用率达80%以上,但大多为非目的层段使用,如征1井使用FM256D型PDC钻头于3020.20-4616.90m井段,连续钻进1596.70m,纯钻进时间231小时,平均机械钻速7m/h,给提高钻井时效、降低勘探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PDC钻头是人造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Bit)的简称,它是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与硬质合金齿柱结合成切削元件镶嵌在钻头钢体或胎体上的优质钻头。国内主要的金刚石钻头生产厂家有江汉休斯和四川克里斯坦森钻头厂,另外还有部分小规模的地方、油田钻头厂及大专院校(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生产的各类金刚石钻头。其钻头类型分类见表。
厂 家
江汉休斯
四川克里斯坦森 R系列 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B系列 TSP(Thermally Stable Polycrystalline Diamond)P系列
S.M.Z系列 D系列 天然金刚石(Diamond)ND系列
2.PDC钻头的主要特点(1)钻头无活动部分(牙轮)。
钻进中无掉牙轮顾忌,可实现高转速安全钻进。(2)不同岩性适应性强。
针对地层情况,PDC钻头有不同的设计,如用于软地层,其钻头冠部外型呈长形或锥形;用于硬地层其钻头冠部外型呈圆形或抛物线形状。所以,适应范围比较广。(3)使用时间长。
采用聚晶金刚石镶齿,坚硬锋利,寿命长;一般一支PDC钻头入井的工作时间是普通钻头的五至八倍,减少了起下钻时间,降低了钻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井时效。(4)硬度高、破岩能力强。
金刚石的硬度最高,钻头强度大,钻进速度快,钻时均匀。
(5)破岩机理以切削和研磨为主。
PDC钻头所钻的岩屑细小,甚至呈粉末状,尤其是疏松砂岩则往往呈颗粒状出现。钻屑颗粒细小,便于泥浆携带,保持井底清洁。
(6)低钻压剪切均匀破碎,能够防斜、纠斜、稳斜。3.PDC钻头破岩机理
PDC钻头按其切削原理分为F型钻头和R型钻头,其中常用的是F型。F型钻头冠部形状分为:浅锥形、短抛物线形、抛物线形和鱼尾形四种形态;齿形多为圆形齿或楔形齿,破岩方式主要有剪切、预破碎、梨削和磨削四种。
剪切破碎:
从岩石破碎强度可知,岩石抗剪切强度远低于岩石的抗压强度(为抗压强度的0.09-0.15倍),PDC钻头正是利用岩石的这一特征实现其高速钻进,其破岩机理见图-3。PDC钻头切削力受力分析(首先做出以下基本假设): ①地层岩石是塑性的;
②井底大体上平行于钻头轮廓面;
③单切削刃和全钻头之间有相似之处:钻速与切削刃吃入深度成正比,作用于单切削刃的法向力与钻压成正比;
④切削角忽略不计;
⑤PDC钻头切削刃的体积磨损与摩擦成正比; ⑥切削刃侧面摩擦力忽略不计。
在钻压P和扭矩力T的合力R作用下,生产一个沿剪切面由合力R产生的分力F(剪切力),当力F等于或大于剪切面积和岩石的抗剪切强度极限强度的乘积时,岩石就沿剪切面破碎。一般PDC钻屑颗粒大于其它类型金刚石钻头的钻屑,其钻头适合于中软——中硬地层。PDC钻头的切削刃是以切削方式来破碎岩石的,它在扭矩力的作用下,能自锐地切入地层、向前移动剪切岩石。在理想条件下,复合片刮切岩石时生成的岩屑会沿着金刚石表面上移,直至与复合片脱离,通过岩石在切削齿边缘处的破碎,钻头的切削能量得到高效释放。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岩屑所承受的压力使其紧贴切削齿表面,从而生产阻碍岩屑移动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往往可以积累到相当高的程度,以至于会造成岩屑在切削齿边缘的堆积。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井底岩石的运移就不再是直接依靠切削齿的边缘,而是通过切削齿表面积累的岩屑自身来完成。这样,岩石的破碎和运移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由此降低钻井效率。目前,PDC钻头制造工艺中采用了“黑冰”抛光切削技术(黑冰齿有高度抛光的外表面,其摩擦系数低得就象闪冰与冰的滑动一样),它是通过降低岩屑与切削齿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岩屑在切削齿表面的堆积,以有效减少切削时的剪切力,显著改善岩屑的运移,提高钻井速度和钻井效率。
根据PDC钻头镶齿形态和受力分析,楔形刀翼设计增加了钻头表面的流道体积,有利于改进钻头水力性能,新的刀翼布齿方式使钻头心部更开放,容屑空间更大,减少钻屑在齿部的淤积,有益于改善钻头的清洗条件。在钻井现场可根据岩石成岩性(致密程度)情况,合理选择PDC钻头类型,一般,中软地层适合长齿,硬地层适合小齿。当钻头选型与岩石硬度不匹配时,有时会造成井筒返出岩屑成粉末状。如:B283井1945-1988m井段,岩屑呈稀糊状,无法捞取、清洗岩屑。
4.PDC钻头钻井带来的录井技术难题
(1)岩屑量少、岩屑细碎、岩性难辨、采样困难
不能准确判断地层岩石的矿物成份和结构,难于进行地层分层,使录井剖面符合率降低。岩屑细碎(粒径在0.5—2mm之间),现场挑样极为困难,挑样任务无法完成,难以开展地化、定量荧光分析化验工作。如下T4-2211井在快速钻进的700—1200m段,钻时一般2—3min/m,岩屑返出量极少,造成采样不足现象。(2)钻时与岩性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砂、泥岩钻时区别不大(图-4),利用钻时曲线划分岩性及分层不再准确,使传统的依据钻时辅助分层确定岩屑实物定名的方法难以满足现场地质录井工作的需要。
(3)岩屑混杂、难以清洗
岩屑混杂,给岩屑描述带来一定困难,特别在浅层影响更明显,利用PDC钻头资料难于进行随钻地层对比。如南阳凹陷的南76井,砂岩含量低,从录取的岩屑实物上看,井段1800—2020m段岩性基本无变化,泥岩含量在85—95%,砂岩含量在5—15%,很难区分岩性。另外,当单根钻杆钻时小,迟到井深与标准井深相差大,井筒内滞留岩屑多时,接单根时易造成岩屑混杂。如张34井:钻进井段1732.32—1741.93m单根时,用时15min,迟到时间为23min/m,当钻至1741.93m时井筒内滞留岩屑6m,接单根用时3.5min,不可避免造成了岩屑混杂、难以清洗。(4)烃损耗重、显示易漏
由于岩屑变得细小,增大了岩屑的比表面,降低了油气显示等级,增加了油气显示发现和评价的难度,使油气显示发现率和解释符合率降低。传统的捞砂方法是根据迟到时间算出岩屑到达时间,通过震动筛滤去泥浆,在振动筛后捞取岩屑、泥浆混合物,用清水搅拌冲洗后晾干。在PDC钻头下泥岩为糊状,疏松砂岩为分散的颗粒状,非常细碎,部分细微颗粒混入泥浆中不能及时在振动处分离,在除砂处直接混入泥浆池中,另一方面,在清洗过程中随剧烈搅拌与冲洗使细碎颗粒容易漏失。因此,录取的岩屑失真较严重,不能如实反映地下地质信息,极易造成漏失油气显示现象。
(5)捞砂洗砂时间与钻井时间不配套PDC钻头平均钻时1~4 min / m,快的时候不足1 min钻进一米,而采集一包岩屑样一般需要2-5min左右,当钻时小于采样时间时,既会造成采样困难,砂样的质量及代表性变差。
(6)钻速快、薄层显示难以识别。
由于钻时小、常规色谱分析周期长,给薄层显示的识别和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综上所述:即便是同种类型的PDC钻头,在不同构造区块,其对各种地层的可钻性也不同,造成岩屑混杂、破碎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下T4-2211井核二段的700—1000m井段,无论是泥岩还是砂岩,钻时一般为2—3min/m,岩石成岩性差,地层造浆严重,返出岩屑基本为泥糊状,砂岩含量很低,砂泥岩岩性很难区分。泌283井核三段的1100—1400m井段,泥岩、砂岩钻时一般为4—6min/m,岩石成岩性差,砂岩常呈分散状颗粒,粒径0.5—2mm,泥岩为糊状,砂岩含量较高,粒度大,砂泥岩钻时变化不明显。
从现场录井观察中发现,造成PDC钻头钻井条件下岩屑细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造成钻屑细小的客观因素——地层。对于地层埋藏浅、岩石成岩性差、胶结疏松的地层,经PDC钻头的快速剪切、研磨破碎,加之上返不及时等造成钻屑细小、甚至为糊状。例如:王集、下二门、张店地区成岩性差的廖庄组、核桃园组核一段、核二段地层,双河地区的廖庄组、核桃园组核一段储集层等,随钻井液返出至地面的岩屑均为分散状矿物颗粒或泥糊,岩屑直径特别细小;另外,当所钻地层岩石致密、性脆,钻进中返出的岩屑也比较细小。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安棚地区的安84井及安2017井,该区属深层系,储层砂岩特别致密,多为灰质胶结、性脆、易破碎,钻进中返出的岩屑呈细碎、分散状。
其二:钻头因素——PDC钻头(前已叙述,略)。
其三:钻井工艺、钻具组合因素——高泵压、大排量、满眼钻进。随着钻井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钻井中普遍采取高泵压、大排量(泵压高达15-20MPa、排量达1300-1500cc)钻进,在大水马力的作用下,加大了已破碎岩石的粉碎程度。另外,为防止钻进中的自然造斜,钻井施工中往往采用满眼钻进的手段来稳斜,钻头上部数十米长的近钻头直径的钻铤、扶正器等,减少了井壁与钻具之间的环形空间,加重了钻屑重复性碾磨的粉碎程度。
二、岩性识别仪矿场试验及应用效果
1.“岩性识别仪”识别岩性原理(1)岩石的放射性
岩石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由铀(U)、钍(Th)、钾(K)等放射性元素组成,所以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取决于放射性元素的类别和含量。238U的半衰期为4.5×109a,232Th的半衰期为1.42×1010a,40K的半衰期为1.25×109a。
一般条件下,按照放射性的强弱可把沉积岩分成以下几类:
放射性物质含量高:放射性软泥、红色粘土、黑色沥青质粘土的放射性物质含高。海绿石砂岩、独居石、钾钒矿砂砾岩等具有高放射性含量。
放射性物质含量中等:浅海相和陆上沉积的砂质岩石,如泥质砂岩、泥质石灰岩、泥灰岩等。
放射性物质含量少:砂层、砂岩、石灰岩等。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硬石膏、岩盐、煤和沥青等。(2)“岩性识别仪”设计原理
利用岩石矿物中的自然放射性(γ射线),借助伽玛射线探测器检测被测PDC钻屑中的自然伽玛射线强度,并依据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强弱变化规律,通过仪器标定,定性鉴别被测样品的岩石类别。以此达到提高岩屑录井技术含量和提高岩屑定名准确性的目的。
2.“岩性识别仪”性能技术指标
①样机体积小(80cm×50cm×40cm 重95kg)、结构简单、易操作,维修方便。②线性好:R2=0.9883 ③样品检测重复性误差小:平均误差<5% ④样品检测灵敏度高:> 10g ⑤样品分析周期可选(30秒、60秒、90秒、120秒、180秒)、分析周期短。由于泥岩的伽玛值高,砂岩的伽玛值低,样机采用岩屑包围晶体,利用金属铅对伽玛射线的屏蔽能力,将岩屑与晶体用铅罐密封,通过光电倍增管将电信号放大并进行伽玛计数,在设定时间段内自动求得平均值。应用表明:尽管同一岩屑每秒的伽玛计数值不一样,但在90s、120s、180s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值重复性很好,误差在一个计数点左右,误差率3—5%,用标准的砂泥岩样自0—100%混合进行检测,线性关系较好,方差在0.99左右。
3.PDC钻屑泥质含量估算方法
首先用自然伽玛相对幅度的变化计算出泥质含量指数IGR: IGR=(GR目的-GRmin)/(GRmax-Gamin)1≥IGR≥0 式中:GR目的——目的层自然伽玛幅度(或混合样品); GRmax——纯泥岩的自然伽玛幅度;GRmin——纯砂岩的自然伽玛幅度。用下式将IGR转化成泥质含量Vsh:
Vsh={(2G×IGR-1)/(2G-1)}×100%
100%≥Vsh≥0 式中:G—希尔奇指数,可根据实验室取心分析资料确定(参考北美第三系地层取G=3.7、老地层=2)。
4.“岩性识别仪” 矿场试验及应用效果 样机经室内调试、检测,分别在下T4-2211井、B283井等二口进行了现场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PDC钻头岩屑录井技术对策
1.岩屑捞取与清洗
从现场岩屑录井过程看,除不可抗拒的钻头和钻具结构因素外,对于振动筛的振动、岩屑清洗时的水冲、搅动力度、频度等也加重了钻屑的粉碎程度,尤其是对疏松的砂砾岩储层和含油砂岩,更减少了有效成分的含量,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岩屑采集量不足、油气显示难以发现等。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对含泥浆岩屑清洗时要用小量、缓冲、缓倒、轻搅拌,切忌急水、猛冲、快倒、急搅拌,从而保证细碎的真岩屑不被人为冲掉,达到保障岩屑具有代表性的目的。
在晒样、烤样时,切忌在岩屑未滤干水分的情况下,过多地翻动,以免造成岩屑表面模糊;在岩屑收样装袋时,应尽量将细小的真岩屑装入袋中,减少各个环节的技术损失。当然,要严、细、全、准地做好这些工作,给地质采集工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特别是使用PDC钻头采用螺杆加转盘复合钻进时,钻时快,一个采集工既要记录钻时,又要按要求取准岩屑,就需要增加人员,进行双岗作业,才能确保细小岩屑录井工作的准确性。
2.岩屑分选筛样描述
岩屑颗粒大小对岩性描述的影响很大,一般2-5mm的岩屑肉眼易观察和识别,而对0.5-2mm或粉末状岩屑则肉眼很难进行观察和描述,一包岩屑中很大的岩屑往往是掉块假岩屑。因此,为了有效区别真假岩屑,B283井采取洗净岩屑过筛的办法,即利用1、3、5mm孔径的筛网分别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首先将大于5mm的假屑剔除,然后根据整包岩屑总体颗粒的大小,用1或3mm的筛网进行筛析,最后对筛析后的真岩屑采用Ι-SCOPE显微镜显微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定名,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PDC钻屑混合样氯仿浸泡荧光定级
B283井2150-2345m、2422-2486m井段,对具荧光显示的粉末状岩屑,用天平称取1克混合样,加入5ml氯仿浸泡,密封2小时后,经系列对比观察定级。实践证实,利用该方法增加了PDC钻屑的油气显示发现率,达到了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目的。该方法使用时要注意,对泥浆受污染造成的假异常要慎重,以避免误导岩屑描述。如在南83井的录井施工中,在井深2186m—2189m气测发现异常,而砂岩、泥岩钻时均在9—11min/m之间变化不明显,捞取的岩屑岩性为呈分散状浅灰色粉砂岩,荧光直照暗黄色,取出砂岩滴照呈黄色不均匀斑点,系列对比为9级;砂岩含量极少,由于该井区距物源区较远,储层整体物性较差,其岩性均为粉、细砂岩,加上使用PDC钻头,返出的砂岩呈极为细小的分散状颗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荧光录井工作,对目的层段每米储集层均进行荧光滴照分析,及时、准确地落实了该井的油气水显示。4.PDC钻屑混合样氯仿喷洒法
针对轻质、凝析油储层粉末状、难分离(湿样)PDC钻屑,可将钻屑置于普通荧光灯或岩性识别仪下,采取PDC钻屑混合样氯仿喷洒的方法进行观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气显示的发现率。
5.加强气相色谱录井
利用气测录井随钻时实检测的技术优势,尤其在各别井、局部井段(如B283井1100—1400m井段)返出岩屑呈稀糊状时(岩屑量极少、难以清洗),利用气测全烃检测有效地检测到二层1-2m的薄层荧光砂岩(岩屑中无显示)。
6.及时测定迟到时间
岩屑迟到时间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岩屑剖面与测井深度的系统误差,决定着岩屑剖面的合理归位。因此在使用PDC钻头钻进过程中,要经常实测迟到时间(50m/1次),采用接近钻屑密度、颜色与钻屑反差较大的实物进行迟到时间的测定,以保证捞样时间的准确性。
7.加强钻井与地质录井的横向协作
由于钻头、钻井工艺、钻具组合与地层的配置等因素影响,当振动筛后难以采集岩样时,现场地质师要认真分析原因,若是因钻具结构、钻头选型不合理、泥浆携砂能力差或振动筛网孔径过疏等工程因素,则应建议钻井调整钻头类型、泥浆性能、更换筛布。
第四篇:录井安全操作规程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录井安全操作规程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00五年
录井安全操作规程 录井准备
1.1搬迁
1.1.1搬迁录井仪、设施时,所有物品应固定牢靠,房内禁放易燃易爆物品。1.1.2吊装、吊放仪器房、值班房、野营房及其它设施时,应有专人指挥,注意安全。
1.1.3仪器房运输时,应有专人押运,平稳行使,以防损坏仪器。
1.2仪器房及传感器的安装
1.2.1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的安装: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应摆放在靠振动筛一侧,距离井口30m之外的安全场地,安放平稳,垫高20cm以上。
1.2.2传感器和脱气器的安装应固定牢靠,位臵合乎要求,与电缆线的连接合乎1.3.2之要求;硫化氢传感器一般只在振动筛之前钻井液出口处安装一只,有特殊要求时,另外增添传感器的安装位臵由甲方或钻井主管人员指定。
1.2.3高处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其正下方不应有人作业、停留和通过;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雷电或暴雨、雾、雪、沙暴等能见度小于30m时,应停止设备吊装及高处作业。
1.3电气系统的安装
1.3.1野营房电气系统的安装应符合SY 5576-93中5.4之要求,进户线应加绝缘护套管,室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及私自使用功率大于1000W电热器具。
1.3.2所有室外电缆线均用密封接线盒及防水接头连接,并用绝缘材料包扎。1.3.3仪器房与发电房之间的供电线路中应装有安全断路(漏电保护、过流过压保护)开关,外引电缆线不得有短路、断路和漏电之处,录井房内的附加电器设备应绝缘良好,合乎额定要求。
1.3.4电缆线及输气(样品气)管线架设要牢固、安全,不影响井场工作,易于检查和维护,仪器房和振动筛之间的线路要集中架设,并用支架支撑,间隔不超过10m。
1.3.5仪器用电须架设专线,用四芯电缆直接引入。电缆线及电源要求如下: a.各单元电源电缆线插头与检测信号传输电缆线插头必须明显区别,不得互换;
b.各单元电源插座的相线、中线、地线及信号插座的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排列位臵应一致;
c.不同信号传输电缆插头相互区别,并标明标记;
d.屏蔽线不得作信号线、中线使用,电源线必须配臵排线机构;
e.电源要求:电压380/220(1±2%)V(交流),频率50±1Hz,波形失真<5%,具有过载、断相及漏电安全保护,并配备续电时间不小于15min的不间断电源;
f.绝缘要求:在工作条件下,整机电力电路对仪器外壳的电气绝缘不小于2ΜΩ,仪器应设臵漏电安全保护装臵。
1.3.6室外报警器和警报灯的架设高度必须超出仪器房顶0.3m以上。1.3.7电热器、烘样烤箱及降温电器(空调)均应根据其负载大小,正确选用供电线、闸刀、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烘样烤箱电源线应单独连接;电热器、烘样烤箱应距墙壁0.2m以远,周围禁放易燃物品。
1.3.7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烘样烤箱等接地良好,接地线应统一接至发电房回零,否则应采用金属导体制作接地体,打入潮湿地下0.5-1.0m,接地体导线与仪器房等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1Ω,并做好记录。
1.4仪器标定:按SY/T 5788-93要求执行。录井作业
进施工作业现场应按要求穿戴好劳保用品。2.1钻时录井
2.1.1钻具、管具应先排放整齐,再进行丈量,丈量时应注意防碰撞、防碾压、防跌倒。
2.1.2钻具、管具上下钻台时,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大门坡道15m以外。2.1.3录井人员上钻台划方入时应站在转盘面以外。
2.1.4收集泵压、排量数据时录井人员不应接近钻井泵皮带轮和站在钻井泵安全阀泄流方向。2.2岩屑录井
2.2.1取样处应安装好护栏、梯子、扶手及照明设施,上下注意防滑。2.2.2捞、洗、晒砂样的场地应平整和方便操作。
2.2.3使用烘样烤箱烘烤岩屑时,应先检查烤箱外壳接地是否可靠,腐蚀性物品及易燃物品不能在烘箱内烘烤。
2.3岩心录井
2.3.1岩心出筒时,岩心筒与钻台面距离不大于0.2m,应用岩心夹持器接心,禁止用手掌直接接心。
2.3.2用榔头敲击岩心筒辅助出心及选样劈心时,应防止榔头伤人。2.3.3岩心下钻台时应将岩心捆绑好,缓慢下放或抬岩心下钻台时防止滑倒。2.3.4岩心封蜡禁止使用烘箱加热石蜡,以免引起火灾;当使用明火加热石蜡时,应在下风方向,远离井口30m以外。
2.4荧光录井
2.4.1荧光灯波长365mm,总功率不大于25W。
2.4.2荧光灯外壳接地应可靠,经检查确认安全时方可使用。2.4.3保持荧光观察室通风良好,试验后的残液应集中处理。
2.5气测录井
2.5.1仪器开机前,应检查各部分电、气路元件,确认安装正确可靠、无断电、无损坏时方可通电。打开电源时,应先打开总电源,后打开分电源。
2.5.2氢气发生器应排气通畅,不堵不漏。
2.5.3启动空气压缩机时,应注意转动方向。当发现旋转方向错误时,应立即停机整改。
2.5.4当检测发现硫化氢时,应立即报警。当在硫化氢含量超过10mg/L的污染区内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器具,并有监护措施。
2.5.5现场做点火试验时,点火地点应在下风方向,远离井口30m以外。2.5.6进入仪器房工作的人员,不应穿带有铁钉的皮鞋,防护服装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2.5.7井场及仪器房内禁止烟火。2.6工程录井
2.6.1录井队负责人应在录井前向现场施工单位提出防喷、防卡、防漏、防斜井段的地质预告。
2.6.2上循环罐、钻台时,应防滑、防跌;进入含硫化氢地层钻进后应防硫化氢中毒。
2.6.3检查、维护、更换各类传感器时,应按1.2.2、1.2.3及2.6.2执行。2.6.4发现钻井液性能、池体积和其它工程参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2.7特殊作业
2.7.1当发生井喷时,应按录井队应急预案及钻井施工单位的统一指挥,及时关闭所有录井用电,灭绝火种,并妥善保管资料。
2.7.2遇欠平衡钻井(含空气、天然气、柴油机尾气等各种介质的欠平衡钻井)、中途测试、泡油解卡、爆炸切割、打捞套铣等特殊作业,应严格遵守钻井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2.7.3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应进行硫化氢监测,并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
2.7.4吊套管上钻台时,核对入井套管编号的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大门坡道15m以外。
2.7.5进行固井、加砂压裂等作业时,录井人员不应进入高压警戒区。2.7.6带电检修仪器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操作时应至少有2人在场实施监控。
2.8仪器的校验:按SY/T 5788-93标准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要求执行。化学试剂的使用与管理
3.1化学试剂、气体标样的存放和保管
3.1.1化学试剂、气体标样必须有标签,化学试剂要按危险性和非危险性加以分类,专人保管。
3.1.2剧毒药品及贵重物品必须有保管使用制度,设专柜加两把锁存放。由 两人保管,使用时严格登记准确称量。
3.1.3化学试剂、气体标样要存放于阴凉、通风场所,注意防火、防潮及防日晒。
3.2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灯体、灯芯有无损坏。酒精灯内液面不得超过灯体2/3,灯体外酒精应擦干。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盖盖灭酒精灯。
3.3点滴试验
3.3.1操作浓酸碱时,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穿好耐酸服。3.3.2可燃物质及有机溶剂不可放在电炉、酒精灯及其它火源附近。3.3.2吸取酸碱和有害溶液应使用吸耳球。
3.3.3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内不应存放非试验用易燃易爆物品。安全设施的配备(应记录在HSE设施清单中)
4.1灭火器:仪器房配备CO2灭火器2只,值班房、野营房各配备干粉灭火器1只,放臵在便于取用的醒目之处。
4.2防毒面具:综合录井队配备5套,地质录井队、试油录井队各配备3套。(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配备)。
4.3空气呼吸器、便携式H2S监测仪:由钻井队统一保管,钻井、录井共同使用。
4.4 可燃气体检测仪:综合录井队仪器房内均配备一套。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时,配备1~2套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当甲方另有要求时,按甲方要求配备。
4.5安全带:录井队各配2根。
4.6安全标示:仪器房、值班房内应设臵禁止吸烟、防火、防爆、防触电、危险化学药品等。
4.7医药箱:每个录井队均应配备医药箱,内装简单急救所需的药品、工具、物资等。
4.8化学药品箱:每个录井队均应统一配备化学药品箱,由专人保管(化学药品)。
5 井控工作有关规定
5.1 井控操作证制度(下列人员应持井控操作证):
录井队:地质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及主要操作人员;
录井工作站:主任、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主任、负责现场生产的技术人员; 院机关:院长、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院长、正副总工程师及负责现场生产的技术人员。
5.2 正常钻进:录井人员按《钻井地质设计》资料录取要求及三类十五种溢流显示认真观察钻时、岩性、蹩跳钻、放空、泵压、悬重、井漏、气测异常和钻井液出口流量、流态、气泡、气味、油花等情况,及时测量钻井液密度和粘度、氯根含量、循环罐液面等变化,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钻井队司钻。(《井控补充规定》要求:钻井生产班必须落实人员坐岗)。
5.3 起下钻、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
5.3.1《井控补充规定》要求起下钻、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时钻井生产班和录井人员应同时落实专人坐岗。坐岗人员应认真观察钻井液池体积变化、钻井液出口情况和防溢管异常情况,并分别准确真实地记录与校核钻井液池体积变化和灌入与返出量,有异常及时报告钻井队司钻。记录间距要求如下:
a.起钻时严格按每起出3柱钻杆或1柱钻铤(高含硫地区每起出1柱钻杆)灌满钻井液1次。
b.起下钻期间每起下3柱钻杆或1柱钻铤记录1次灌入或返出量,如出现中停则按每15min记录1次钻井液池体积。
c.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时,每15min记录1次钻井液池体积。
5.3.2使用钻具回压阀下钻时,应坚持每下20~30柱钻杆向钻具内灌满一次钻井液,采用专用灌钻井液装臵小排量灌注,做好记录。下钻至主要油气层顶部前应灌满钻井液,再循环一周排出钻具内的剩余压缩空气后方可继续下钻。下钻到井底也应用专用灌钻井液装臵灌满钻井液后再循环。
5.4异常报告要求:
5.4.1钻井液总池体积变化量大于±0.5m3应说明原因,溢流应在1.0m3以内发现并报警,关井时溢流量不超过2.0m3。5.4.2钻进及循环过程中,出口钻井液密度减小0.04g/cm以上时应查明原因并报告。
5.4.3气测全烃高于背景值2倍以上,且绝对值大于0.2%应解释。5.4.4“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中的其它显示。
35.5 循环钻井液和短程起下钻
5.5.1 每次起钻前循环钻井液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半,进出口钻井液密度差不得超过0.02g/cm3。
5.5.2 在油气层中钻进起钻前,都应进行短程起下钻,短程起下钻的循环观察时间也应达到一周半以上,若后效严重,不具备起钻条件时,应调整钻井液密度,使之具备起钻条件。
5.5.3 在起下钻过程中,设备检修应安排在下钻至套管鞋进行。若起钻过程中因故不得不检修设备时,检修中应采取相应的防喷措施,检修完后立即下钻到井底循环一周半以上,若后效严重,不具备起钻条件时,应调整钻井液密度,使之具备起钻条件。
5.6坐岗人员培训要求:坐岗人员上岗前应由录井队技术负责人进行培训,达到正确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发现溢流。
5.7钻井现场:钻井队是井控及其它安全责任的主体,钻井队队长是钻井现场井控及其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现场服务的相关单位人员应服从统一的井控和其它安全管理,应执行一切井控及其它安全规定、规程、细则和标准。
附: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
二00五年三月二日 附:
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 间接显示 1.1 蹩跳钻。
1.2 钻时突然加快或放空。1.3 悬重增加或减少。1.4 泵压下降或上升。2 直接显示
2.1 钻井液密度下降和粘度上升或下降。2.2 气泡增多。2.3 气测烃类含量升高。2.4 氯根含量增高。2.5 油味或硫化氢味很浓。2.6 钻屑中方解石含量增加。2.7 出口管返出钻井液量增加或减少。
2.8 起钻灌钻井液困难,实际灌入量小于钻具起出体积。2.9 下钻接单根或停止下放钻具时,出口管钻井液仍然外溢。2.10 钻井液循环池内未加钻井液而液面升高(井漏则降低)。3 严重显示——井涌
第五篇:2014录井计划
2014.。。监督部录井计划
2014年,在。工作量缩减的大趋势下,无形之中给2014年录井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鉴于2013之不足,特制订计划。既往于优良传统,保证录井质量,安全生产,资料收集齐全准确,及时完成工作,做好监督本职工作,其具体计划如下:
一、工作要求
依据。油田工作质量要求和。油田监督手册管理细则,对录井工作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对现场录井资料进行全面监督,对重点井、水平井、钻井取芯、卡层位等重点工序监管到位,水平井住井监管。认真学习“。油田分公司测录井队伍资质管理暂行办法”、“。油田分公司录井工程质量处罚暂行细则”、“操作规程”、“录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有、能、会、可”井控方针、“录井监督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重点是十大禁令及十二字井控方针的学习、并按照。。监督公司的要求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使录井监督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保证录井施工资料质量合格率100%、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完井口袋符合率100%。在监督经验中改良工作方法,更有
效的完成工作。为。油田的开发、建设发挥我们监督的应有作用。
1、设备:摸底搜查,保证设备验收合格,符合采气二厂招标要求,杜绝验收合格后中途更换、调换设备,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2、人员证件:掌握现场真实人员,人证对口,杜绝工作期间私自换人、调人。
3、资料:资料录入及时、上交资料及时准确,杜绝造假资料。
4、掌握现场工况,各道工序不落,汇报及时,杜绝异常情况谎报,瞒报。
二、工作态度
经以往的经验,今年杜绝工作态度敷衍,要求以工作为主,以乐观的态度正视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踏实勤奋、好学求实,对工作认真,有责任感,始终怀有责任、态度、目标的工作思想,干一行是一行。
三、工作方法的改进部分
本新人较多,录井管理模式分为常规井和水平井两个管理区块,两个区块各有专人负责,并将资料汇总到资料员。鉴于2013之不足制定以下方法。
1、完钻资料和完井资料归档顺序一致,完钻未完井的留出位置,完井后按相应完钻资料归档,将资料统一,方便
统计。
2、每日早晨分区管理人将各队工况录入电脑,按日期录入各队工况、进尺,能更好的掌握各队伍施工状况,和整体进度。
3、整改单问题现场备档后,登录到整改单,并与当天将影像资料保存到建立的各队文件夹里。
四、监督管理
今年录井监督人员较去年增加很多,大部分是新人。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为了做到管理清晰,责任明确,工作高效、准确。管理分三级架构,主管(主抓全面工作,向项目组和总监负责),常规井、水平井各设负责人(督促监督人员工作,向主管负责),监督人员日常工作向分片负责人汇报。具体管理如下:
1、加强思想教育,做到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监督日常工作管理,要求每一口井,先要熟悉钻井地质设计,明确钻探任务,邻井地质资料。区域地层油气分布。把好验收关,对录井施工的每个环节,每个数据都进行认真核对,复查。
3、监督日常汇报管理,坚持养成每天早会,晚会习惯。每天晚上开会,要汇报当天井队工况,对第二天工作做部署,早会对当天工作做具体安排。遇到紧急、异常情况要随时向
主管领导汇报。
4、建立资料三级验收制度,监督人员先认真仔细核对资料,再由分片负责二次核对,最后统一交资料员做最后核对后上交项目组。严格贯彻谁核查,谁负责的原则。责任落实的人。
5、监督人员要认真仔细,按要求填写好监督日志。建立好监督管理台帐。
五、培训学习计划
鉴于今年。油田公司各项工作的空前严峻形势。日益完善的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使得我们必须加强监督人员业务学习,提高监督人员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越发严格细致的工作。根据以前经验结合今年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
1、学习范围:“。油田钻井井控细则及井控基本知识基础知识培训”、“。油田分公司录井质量处罚暂行细则作规程” “地质学基础”。
2、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个人员要做学习记录。每个月考核一次。考试试卷要建档保存。
3、针对各人具体情况,制定不同学习内容。对于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弱的人员要督促平时加强学习。
4、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对于工作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强理解记忆。
虽然在大环境的冲击下,2014年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但这不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反而会激发我们的斗志。我们坚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认真扎实的努力。2014年我们。监督部录井组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监督部录井组2014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