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庙山小学品生 品社课堂常规要求
庙山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一)准确把握课程特征。新学期开始,任课教师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二)提前制订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之后,各年级品生、品社教师要根据校历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学期计划和单元主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全面准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针对各年级儿童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2、根据学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年龄特点,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
3、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联系,根据当地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加以整合、重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由于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的作用,善于搜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好整合,提高教学效益。
4、担任品德课程的教师,无论专职或兼职,进课堂之前必须备课。备课要考虑本地学生实际,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后记等方面。教学目标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和过程与方法全面考虑;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准确恰当;教学过程要以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每课教案后面要留有教师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后记。
二、课堂教学
(一)学校要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自行减少课时,不允许教师擅自将品德课程挪作他用。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三)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历过程,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实效性,体现活动性、生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他们在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五)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促进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活动化是品德课程中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能给予正确引导,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启发学生情感体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贴切,行为文明,仪表端庄,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指导
(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品德课程的活动化综合性特点,对于课堂上的活动要提前作好准备。根据当地实际组织进行资料搜集和社会调查等,并及时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活动,活动的趣味性强,能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展示活动过程,暴露矛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三)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关爱学习信心不足和困难学生,多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关注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活动情况,要准确评价、善于赏识。
(四)要与家庭、学校德育基地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要考虑就近,重视安全问题,要提前安排,有序进行,取得实效。
(五)课后实践活动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记载、有评价。
四、教学评价
(一)品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二)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能力与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教育的作用。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特长展示、成长资料袋等形式,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以达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目的。
(四)每学期、每学年结束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庙山小学 2014.9
第二篇:品社课常规要求
枣乡街小学
2014——2015学年品社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集备活页的使用
课型要求:本册教学计划、单元备课、新授课、复习课(共3节,每单元1节)讲评课(中段期末各一节)注意事项:
1、认真落实“听课、说课、上课”三课制度。不能照搬照抄课程标准新教案,应在文本吸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2、备课可详简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学设计要有实效性。在使用电子备课时,要注意和教学设计相结合,在使用时,尤其要加强修改和反思部分,要有针对性。
品社作业:作业每课一次,要求全批全改,并做好批改记录。每单元一次手抄报,以单元主题为主题。
第三篇:小学品生与品社
《说 声 “ 谢 谢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情感目标:愿意送出自己的感谢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谢。能力目标:能用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谢。
(评析:目标制定是任何行为的关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会打折扣,而目标的准确定位必是每位上课教师应刻意追求的细节。本节课目标的设定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实现,克服了目标大而空的浮躁之风。准却恰当的预设目标是当前每一节品德课甚至是各门课程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备课环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激发情感的故事,串联课堂的课件;学生准备情景剧表演。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讲笑话。
师:大家笑得可真开心啊!当同学的笑话博我们大家开怀一笑时,我们该怎么样表示呢?
学生有的用掌声,有的大声说“谢谢”。
师:让我们在欢笑声中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上课!【活动一】你说过谢谢吗? 师:刚才咱们送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份感谢,他让我们知道,当别人为我们带来快乐时,当观众给自己掌声鼓励时,我们都要说声谢谢。(板书课题:说声谢谢)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的。你说过谢谢吗?给大家讲讲你说谢谢的故事吧?(点击课件一:你说过谢谢吗?)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病,给我做好吃的,病好了以后,我对爸爸妈妈说了声谢谢。他们非常高兴和激动。师:你得到并感谢了家人对你的关爱。
生:我生病时,妈妈带我去医院,一位阿姨给我看病,我说了声谢谢。师:你把谢谢送给了为你治病的医生,做得很好。
生:我摔倒了,朋友们把我扶起来,送到卫生室,我对朋友们说了声谢谢。
师:感谢了朋友的帮助,才能得到朋友更多的帮助。生:超市服务员帮我拿包,我说了声谢谢。
生: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回家,我忘了拿水瓶,司机叔叔叫住我,把水瓶给了我,我说了声谢谢。
师:好,要对为我们服务的每个人说声谢谢。… …
师: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我们还会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得到家人的关爱……这都是别人为我们付出的一颗爱心,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随时随地对他们说声——谢谢。(老师总结板书:服务帮助 鼓励 关爱——用一颗红心把字圈起来)
(评析:通过老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回顾自己说谢谢的情形,既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为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向善的人际关系提供范式。)
【活动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师: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当时的情景吧。
(点击课件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生:小虫子掉到同学的身上,我帮他拿了下来,他对我说了声谢谢。师:你真是个勇敢的大哥哥。
生:我借给同位一支笔,他对我说了声谢谢。
师:你是个会帮助同学的好孩子。当同位对你说声谢谢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高兴也很满足。
生:我帮妈妈洗脚,妈妈对我说谢谢。师:你是个值得长辈疼爱的好孩子。……
师: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谢谢。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评析:从“你说过谢谢吗”到“你得到过谢谢吗”,教师巧妙的对学生文明行为落实进行了提升。它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得到别人关爱的同时,还要为别人付出自己的关爱行动,这样的世界才是和谐的、可爱的、美好的。)
师: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
生:同学把球踢到墙的外面,我用飞檐走壁的功夫,帮同学捡起了球,他没说谢谢。
师:“飞檐走壁”的功夫多危险啊,这可不是我们该做的,你可以想别的办法帮助同学!
生:小同学的四驱车坏了,我帮他修好,还把两节新电池给他安上,他没说谢谢。师:那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难过。
生:我觉得他们不太有礼貌。师:以后还帮助他们么? 生:该帮还得帮。
师:奥,你真是个宽容的孩子,也是个真正助人为乐的孩子。师:如果自己付出了或做了什么却没有得到感谢,心里肯定会很难过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时,要对别人说声谢谢。因为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谢谢会让人遗憾终生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点击课件三:故事1)
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这时,一位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他一直想当面致谢,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这一心愿。三年后,他专程按照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时,万没有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
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他精神上永远的负担。他含泪在白纸上写下一万个“谢谢”,点燃在恩人的坟前……
而一位山区农民为了感激收留他走失的孩子并将孩子送上回家汽车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县城里挨家挨户地寻找了几千家,只是为了当面向那位好心人说一声“谢谢”。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生:别人帮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生:他虽然没能对恩人说声谢谢,他可以把这句谢谢换作对别人的帮助。
师:你真了不起,能想到把谢谢化为行动。
(评析: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公倍的效果,师以“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感谢”的设问,把学生与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设问后的小故事进一步触动学生的心灵,懂得应该为别人的付出及时送上自己的谢意,切末成为负担,甚至是遗憾。)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
师: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上课前,你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她说声谢谢呢。(走到班主任刘老师跟前,握手并说:“谢谢您的帮助!谢谢您!”)(学生主动鼓起掌来)
师: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要对在座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学生再次鼓掌。)师:现在你想对谁说谢谢? 生:我想对王雅洁说谢谢。师:那就到她跟前去说吧。
生:(生下位走到王雅洁跟前)我不会的题你教会了我,谢谢你!师: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我刚才也有这样的感觉,终于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说出来,心里长长的舒了口气。那大家现在也行动起来吧。
(点击课件四:谢谢大行动)
(把你没来得及说或忘记说的感谢现在就送给你要感谢的人吧。)
1、送出感谢(播放音乐,学生行动)(评析:经过前面两个认知活动和一个故事的点拨,师生都已进入到“感谢”的情景里,情感的展示也渐渐从表面挖掘到内心深处,向老师适时推出的谢谢大行动,给自己与学生以释放情感,实践良好行为的绝佳契机,师生在课堂上都能把这种美好的品德继承和传播开来,是一项值得称道的行动,也是让学生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崇尚美好行为的,更让听课者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情感为之动容。情感丰富的成年人和一些学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想这就是品德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是实践的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由衷地为向老师的设计拍手叫好。)
2、谈感受
师:说出了谢谢你有什么感受? 生:心里很舒畅。生:说出谢谢很高兴。师:得到感谢了吗?心情怎样? 生:我很激动。生:我很幸福。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哭了,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于瑞瑶摔倒了,我把她扶起来,当时她忘了说谢谢,今天她对我说了谢谢,我很高兴,也很自豪。
师:终于盼来了那声谢谢,心情真得很不一样啊!所以感谢一定要及时哟!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有的虽然挂着泪花,但却是高兴的泪。我真的觉得这一声谢谢太神奇了:她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如果你想说“谢谢”,就马上说出来吧;如果你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及时把它表达出来吧!再不要让一声谢谢成为永远的遗憾!这儿有几个小同学也在说谢谢,大家看他们真的会感谢吗?
(评析:向老师的小结,使学生找到了描述他们震惊心情最合适最贴切的形容——神奇的谢谢。因此我相信上过这节品德课的同学,谁都不会吝啬自己的谢谢,太神奇,因为谢谢会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因为谢谢会让每个人的心贴在一起,友好而真诚的快乐生活。向老师的转折语,又给激情彭湃的学生抛出了更深入的探究课题——真正的谢谢该是什么样子的?只说出谢谢就可以了吗?)
3、辨析谢谢
(1)、辨析图例中的故事
(点击课件五:学生在文具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片)师:谁来讲讲图中发生的故事?
生:一个同学去超市买练习本,把货架翻得乱七八糟。付钱的时候,收银台的阿姨对他说欢迎下次光临,他对收银台的阿姨说了声谢谢。收银台后面有一位阿姨在那里整理收拾被翻乱的货架。
师:是啊,由于这位同学的随意,给那位整理货架的阿姨带来了重复性的劳动,增添了麻烦,这不是真正的感谢。(2)、辨析情景剧
师:几位同学还为大家准备了两个情景剧,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学生观看情景剧表演。)
情景一:妈妈为小明拿来洗干净的衣服,小明有礼貌地说:谢谢妈妈!草地上,小明一会儿踢球,一会儿逮蚂蚱,一会儿玩泥巴,手脏了,就在衣服上擦。小红说:小明,你的衣服脏了。小明说:没关系,妈妈会给我洗!
情景二:校园里,一个值日生同学正打扫卫生,几米外的地方,一个同学吃完香蕉,到处找垃圾桶,把香蕉皮扔在垃圾桶里。另一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擦了擦嘴后随手丢在地上,而他旁边就是一个垃圾桶,值日生帮他扫起那张纸,他说了声谢谢……
(评析:品德课堂的活动形式有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这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一种活动方式。情景剧表演对于现代的学生,并不困难而又特别得到孩子们的垂爱,但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注意情景创设的生活性和的贴近性,一般不应浪费过多的精力为出课而特意安排难度较高的情景表演,最好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表演出来即可。)
师:表演得很精彩,掌声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评论一下情景剧中的同学他们会真正的感谢吗? 生:第一个情景剧中的小明不会感谢。师:他说谢谢了呀?
生:他说谢谢了,可他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把脏东西往身上抹,又给妈妈带来了麻烦。
生:我也认为小明不会真正的感谢。他一边玩一边把脏东西往身上擦,还毫不在乎,说妈妈会帮他洗,这不是给妈妈增加负担嘛。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如果是我,我不会自己故意往身上抹;不小心弄脏了,我会学着自己洗。
师:奥,要做个懂事而自理自立的孩子。
生:我认为第二个情景剧中小红不会真正的感谢。他虽然说了谢谢,但他乱扔垃圾的表现,没有尊重值日生的劳动,也不是真正的感谢。师:是啊,我们之所以谢谢,是因为尊重他人的劳动,感谢他认为我们的付出。
生:说声谢谢,是从心里和行动上真正的感谢。
师:是啊,我们不仅口头上说谢谢,真诚的感谢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给别人带来重复性的劳动,更重要的是—— 生:用行动感谢。
师:对,我们要把感谢体现在行动上。(点击课件六:把感谢落实在行动上)
3、学会真正的感谢
师:你想用怎样的行动表达你心中的感谢呢?对父母、对老师、对交通警察、对清洁工、对所有为我们服务的人。请小组内交流,再把你们找到的好主意告诉大家吧。生:帮父母干家务活。
生:不给值日生添麻烦,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生:我要感谢老师,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生:我们感谢警察叔叔就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相信大家做得也会特别棒。
小结:同学们,那些为我们服务、给我们帮助、鼓励和关爱的人为我们献出了爱心,付出了爱,让我们把这份爱化作行动,也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吧!把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完成板书:行动 爱)
(评析:“感谢不仅是说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做出来的”,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改以来品德课为追求活动形式,常忽略活动效果的落实和延伸,而本节课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懂得并愿意向他人感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在行动上表示感谢,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收获的不止是认知情感的提升,还有行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便于学生回到生活中能把课堂中的理论应用起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也是倡导课改的专家们最希望看到的,也是落实品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课堂环节,向老师做到了,他的学生也会做到的。)
【活动四】总结升华
师:其实用行动表达感谢并不是人类的专利。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故事二:义鼠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叫古丽娜的小姑娘。古丽娜的父母白天忙着上班,就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一只小老鼠成了她的好朋友,她经常给小老鼠几块饼干。小老鼠吃饱喝足之后,在屋子里窜来跳去,小古丽娜觉得这样很好,至少这屋子里热闹多了。一天清晨,父母正要出门。突然,那只小老鼠窜进来,猛地咬了古丽娜一口,古丽娜尖叫起来,疼得大哭;古丽娜的父亲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的脚上也被咬了一口;接着,那家伙又飞一般窜向古丽娜的母亲,父亲赶紧抓起一根棍子,老鼠机灵,箭一般往门外跑去,父亲正要转身回来看古丽娜伤得怎么样了,那畜生又窜回来,朝母亲死命咬了一口,“嗖”地窜向门口,一家三口追出门外;老鼠跑到屋外的一片空地上,他们追到空地上。老鼠纵有万般机灵,在空地上又如何是人的对手?父亲几步赶上,“啪啪”几棍下去,终于有一棍它没能躲过......小老鼠的小眼睛,没了光泽,它死了。
古丽娜难过起来,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有些站立不稳,啊,不!定了定神,是大地在转动!在抖动!一下,两下......一家三口惊呆了!父亲最先反应过来,他朝村子里大喊:“地震啦!大家快出来!” 太晚啦,大地又是一阵更猛烈的摇晃。他们看见不远处的房屋在拆裂,倾斜,倒塌......举世震惊的古吉拉特邦大地震发生了。师小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几块小小的饼干可以让一只小老鼠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救一家人,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感谢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爱,学会感谢,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所以,让我们把感谢的话语说出来,哪怕是一次磨难,我们也要微笑着说一声“谢谢!”。
(点击课件七:配乐诗歌——我感谢)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谢吧!(师生一起大声朗诵)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 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感谢同学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感谢所有关心我们,为我们服务的人。(点击课件八:歌曲——感恩的心)学生静静看着屏幕倾听并跟唱着。
师: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我们的生活吧!下课!
(评析:最后的故事与诗文、歌曲将师生又一次带进情感澎湃的高潮,是落实活动效果的创新设计。教学本可以在前一个环节“感谢落实在行动上”结束,但向老师却发挥语文教师的功底,借用了典型美文教育的优势,以美文(故事、诗歌、歌曲)激发出师生内在情感的升华,用情感的升华来荡涤师生的心灵,那一刻的心灵震动会让每个人牢牢印在心里,也会以此加大行为落实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当课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时,每位听课者眼里都饱含着泪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最后长长的输出一口气:听一节好课,简直就是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灵魂的洗涤。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一直渴望每位教师,都能如此真正、真诚、用心地去上每一堂品德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孩子们性格形成、个性成长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比那些学科课程更有意义,她是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引领国民走进世界不可或缺的教育啊。感谢向老师为我们出示这样一节动人心扉,让我们能好好反思的课。)
第四篇: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内容摘要】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 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 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生活课堂 品社 学习兴趣 参与
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 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一、师生关系平等鲜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拟定教学重点后,我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悲壮的抗争》中(展示课件:丁汝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基地。1895 年1 月20 日,在军舰的掩护下,日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日军占领威海卫 陆路炮台及卫城后,水陆合围刘公岛。被围困在刘公岛上的北洋海陆军广大官兵,在海军提督丁汝昌等指挥下,屡挫强敌。在外无援军,内部出现投降派,军心离 散,拟突围或沉船均不能实施时,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1895 年2 月17 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4 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询问学生:瞧,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他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么?学生对英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崇敬、怀念之情。学生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回到现实当中学生也一定会提高自觉性,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 2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做更多的对社会有利事情。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渗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在教学《辉煌成就》时出示课件2008 年,雪 灾、震灾相继降临,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我们不躁不惊,不屈不 挠,坚忍不拔,顽强应对,用坦荡、豁达、深邃、坚韧,向全世界证 明了自己的强大!我们国 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神五”、“神六”、“神七”的相继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大大提升 了我国的国际声望,正可谓:“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 国之林”。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 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踏实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负历史使命,描画人生彩色画卷。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如学习《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一课,我这样进行引入:同学们,回顾五年的学校生活,你喜欢什么样的班干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标准来选我班的班干部?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 观点。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 4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西青区东兰坨中心小学李蕊
第五篇: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归纳重点,创设情境
拟定教学重点后,我们可以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后,能回答:“纸”,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五、巧留作业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之后,可以让学生使用一种现代的通信技术跟远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体会通信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方便。教学《追求文明》之后,可以让学生组成“文明小组”做一件文明的事,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 :
1.余文森《课堂教学》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 3.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西青区东兰坨中心小学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