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别化教育资料收集
个别化教育资料收集 尹戈 一、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引领,继续坚持“育残成人、育残成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一、认真设计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2.落实“送教上门”方案,并组织实施。(康复部教导处)
3.讨论制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各处室)
4.按照市直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召开教代会,撰写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并适当修改相关制度。(学校各处室)
二、加强教学科研常规管理,确保教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6.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使“控辍保学”落到实处。(教导处政教处)
8.做好迎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备资料。(教导处)
16.开展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育人机制。开展好节假日主题教育;加强学生会的监督协管能力。抓好“两操一课”,把大课间活动打造成我校特色活动课。(政教处教导处)
19.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信息资料,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及时对一些“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各处室)
24.深入加强“六灾”安全教育。(各处室)二、六枝特区寄宿制学校
办学理念:针对“三残”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多种形式补偿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三残”儿童、少年的办学模式,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打好基础为办学宗旨。
三、盘县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是盘县面向全县招生“三残”学生唯一一所学校,学校以“尊师爱生勤奋进取、自尊自立自强自信”为校训,以“补偿身心、挖掘潜能,让每个残疾学生获得生存技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技能,传授知识,补偿缺陷,育残成才”为培养目标。
对象:视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听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智力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
四、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展示“生存教育”的办学成果,更好地展现听障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备战2016年由省教育厅、省残联共同举办的助残日活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作品展示及义卖活动,于12月5日在毕节市爱民广场举办了学生职业技能作品展示暨义卖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在钩织、刺绣、缝纫、绘画、剪纸等方面的作品500余件,刺绣、钩织、缝纫组的学生还进行了现场技能展示,学生们精湛的技能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活动共卖出300余件作品,收入一万一千余元。待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义卖款进行统计梳理,发放到每位参与制作的学生手里。
此次活动,是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对“产学结合,以职养职”办学之路的一次尝试。把学生作品变产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在2015年11月6日下午举办了数学趣味活动。
该活动以趣味游戏和生活数学知识抢答赛为主,按学生年级分为小学低段(一年级)、小学中段(三至四年级)、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七(1)班)、初中段(七(2)班、八年级、九年级、高一(2)班)、高中段(高一(1)、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共五个段进行,其中小学低段和中段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其他各段以数学知识抢答赛形式开展。
本次活动从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围绕数学学科中的趣味知识,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目的而开展。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作答,动脑动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举办此次数学趣味活动的目的。
五、纳雍县特殊学校
科研交流,增特教活力
六、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学生151名,全部为聋哑残疾儿童。目前从学前班到初三年级共有11个教学班。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教育为方向”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多元发展聋生潜能,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多次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兴仁县特殊学校
教育教学:主要对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的少年儿童进行小学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缺陷补偿等工作。
第二篇:个别化教育总结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学困生在每个班集体属于需要特别关心的人群,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等问题.下面我将本学期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一提到个别化,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个别化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他们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态的滋生,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爱学生,是个别化学生教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个别化学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做英语教师,对他们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确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他们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多运用,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个别化学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他们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五、老师要宽容忍让,塑造美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对个别化学生的宽容是指教师能客观认识与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宽容不是迁就,教师对他们的宽容态度是使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础。他们是发展的,并在发展中成长,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没有过失,有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横眉怒目、厉声训斥,或反唇相讥、挖苦嘲弄。简而言之,就是难以宽容学生的过失。有的个别化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批评、体罚下,口头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但从根本上讲没有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退避三舍,有时甚至嫉恨教师。因此对学生缺乏宽容忍让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真正情感关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定的宽容忍让比直接训斥更能感化学生,使学生接受教育。即令是学生当面顶撞或表现出一些有辱自己身份的行为,也应不失长者风度,仍心平气和去说服教育,这样才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疚感和自责感,从而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育。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个别化的转化工作。
第三篇:个别化教育实施方案
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努力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适合的优质教育,促进各类残疾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二、目的意义
1.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落实“三全”质量观,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提高部分学校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2.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倡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理念,实施“扬长补短、合作共育”策略,努力实现“提升质量、走向成功”的目标,是小学教育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求的务实之举。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方式,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实际而制定并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是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补充性和支持性的“生本发展”计划。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1.组织建设
/ 3
领导小组:
组
长:黄杰 副组长:杜建桃
组
员:赵文贵
陈南春
张仁宝
孙俊召
高 勇
杨梅芳 工作小组:
组
长:杜建桃 副组长:高 勇
组
员:各班班主任
各科任教师 2.制度建设
(1)联系人制度。一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联系一个年级,指导该年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
(2)学习研讨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促进其初步掌握各类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订阅特殊教育杂志,为个别化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每半学期组织一次个别化教育计划经验交流会。
(3)个别化教育计划检查制度。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不定期跟踪、检查、反馈。
(4)评比表彰制度。学期末学校组织评比个别化教育计划先进个人,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对个别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5)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成长袋制度。学校为每个特殊需要学生建立成长袋,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管理,记录成长点滴。
(6)家校联系制度。每月向家庭发放相关调查表,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表现等。
(二)组织学习,进行筛查。
/ 3
1.组织学习将《意见》印发给每个老师,通过集中学习、自主研修等形式,使全体老师理解重要意义、明确要求。通过不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对个别化教育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和家长支持配合、学校积极组织实施、特殊需要学生自觉主动接受个别化教育的局面。
2.进行筛查相关年级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筛选有生理障碍(如弱视、重听)、智力障碍、生活和社会适应障碍等类型学生,提出特殊需要学生的建议名单,经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小组会商,确定服务对象,同时明确1名指导教师为该计划实施负责人。
(三)科学制定,有序实施。
各个计划实施负责人依据“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范式,按下列基本步骤草拟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和现有的能力水平分析;确定学年教育目标;议定提供教育服务的时间、内容和指导教师;商定家庭教育协作内容等。再通过适当方式征询本组成员意见,完善个别化教育计划。
学校和指导教师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保证个别化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实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个别辅导来进行。具体组织形式应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班级的条件、教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特点等因素选择。计划实施负责人要保持与家长积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四)抓好达成,不断修正。
每份个别化教育计划每学期进行两次评估。每学期目标完成后,要评估教育目标是否切合实际,评量方式是否正确,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提供的相关服务是否合适等。当发现实施情况与原来的计划不相符时,要及时寻找原因,进一步对照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调整改进,修正形成新学年个别化教育计划。
/ 3
第四篇:个别化教育教案
个别化教育教案
智力残疾儿童生活适应是以促进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基本生活处理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为基础的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适合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学习或认知特点及个体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以提高个体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生活态度,提高社会生活技能为主。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参与生活劳动、社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学生改善生活质量,树立良好自我形象,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1.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
智力残疾儿童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所谓生活适应能力,是指个体按照生活的要求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能力。为了使智力残疾儿童学生能够独立地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机能
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运动能力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个方面。粗大动作由身体平衡、行走、跑跳、手臂的控制等技能组成;精细动作由手和手指的控制力组成。言语能力分为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综合语言能力三个方面。言语理解由理解语音、理解复杂指令、阅读等技能组成,言语表达由清晰地发音、使用词汇、使用句子、书写等技能组成,综合语言能力由自我情况介绍和交谈等技能组成。
(2)生活自理能力
分为饮食、大小便、衣着、个人卫生、睡眠、外出和综合自理能力七个方面。饮食由使用餐具、获取食物、喝水或饮料等技能组成;大小便由独自上厕所、便前脱裤子、正确使用卫生纸、便后穿裤子等技能组成;衣着由穿衣、脱衣、穿鞋、脱鞋、穿着打扮等技能组成;个人卫生由洗手、洗脸、洗澡、洗头、梳头、刷牙、剪指甲、换洗内衣内裤等技能组成;睡眠由困倦时主动上床睡觉、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被褥、脱衣服睡觉、起床后穿好衣服等技能组成;外出由方向感、安全地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能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到目的地等技能组成;综合自理能力由会接(打)电话、买邮票寄信件、避开危险物、上医院看病、换下湿衣服等技能组成。
(3)居家与工作能力
分为家务劳动、数与计算、对钱的理解与使用、时间概念与利用和就业前工作表现五个方面。家务劳动由做饭做菜、料理衣物、收拾房间、准备碗筷、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厨具等劳务组成;数与计算由认识数字、会数数、做简单的加减运算等组成;钱的理解与使用由理解钱币、会做预算、购物等技能组成;时间概念与利用由理解钟点、日期等组成;就业前工作表现由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组成。
(4)自我管理能力
由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保管个人财物、责任心、业余时间安排六个方面组成。主动性是指主动、有计划地去做自己的事或别人分派的事;坚持性是指把一件事情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自制力是指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食,不吃脏东西,能够等待,不乱发脾气,不乱花钱,定时用餐、学习和睡觉;保管个人财物是指能够照看好自己的财物;责任心是指能够认真地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业余时间安排是指在业余时间里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计划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5)社会交往能力
由认识和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他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合作与分享六个方面组成。认识和了解别人是指见到熟悉的人会表示亲近,知道父母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会用名字和同学、邻居打招呼,能说出某个人的外貌特征等等;关心别人是指对别人的事情表现出兴趣,关心别人的喜怒哀乐,为别人照看好财物,体谅别人的难处等等;帮助别人是指主动提供帮助,或者在别人求助时给予帮助;与他人交往是指能在玩耍或集体活动中与别人有互动;参加集体活动包括组织开展、自觉参加或被动参加集体活动等;合作与分享是指能与别人共用或一起玩某样东西,能把自己的物品借给别人,按要求排队等候,和别人一起玩复杂的游戏,遵守游戏或比赛规则等。
除了培养上述能力外,还要让智力残疾儿童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尽可能地减少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要减少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对抗行为、不可信赖行为、刻板行为、自伤行为、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不良的说话习惯和口腔习惯、古怪的行为、多动和情绪不稳定等。总而言之,生活适应课程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为主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是它的核心。
2.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基础
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合智力残疾儿童学生的各种生活和精神需要。考虑学生、家长的具体能力和需要,以及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者的要求等各种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看:
第一,要满足生理的需要。饿了必须吃饭,渴了必须喝水,天冷了要盖被子、穿保暖的衣服,困了累了要有地方休息等等,这是一个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要满足安全需要。遇到危险的物品必须会躲避,受伤和生病时要去医院就医,遇到坏人必须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要满足社交需要。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和各种人打交道,例如,去商店购物,去医院看病,拜访亲戚朋友,参加社区活动等等。
因此,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是现实生活对人的一种客观要求。同时,社交也是人的一种主观需要,因为加入到一定的社会团体中,人才会有归属感,才能获得他人的情感支持,学会关心他人并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
第四,要满足尊重需要。人首先要学会自尊,只有自尊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个体还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具有某些优良的品质,如忠诚可靠、诚实守信、办事认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显示出某种出众的才华,如善于唱歌、绘画、书法、烹饪、编织、园艺等。
第五,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自我实现,为此,人必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目标努力学习和奋斗,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以上这些需要都来自生活,所以生活适应课程必须以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基础。
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对于智力残疾儿童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因此,培养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些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常识、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讲解生活适应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
当然,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还需要考虑儿童本身的能力与家长的愿望,建议在教学前能进行至少一次家访和一次以上对与儿童生活亲密人员的访谈,以了解儿童现时和将来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根据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者普遍的要求和愿望,应培养儿童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人与社会的互动是双向的,因此,培智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对智力残疾儿童儿童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注意把一些新的观念和看法,尤其是智力残疾儿童者所应拥有的权利等传达给社会,使智力残疾儿童者被广泛地接纳。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与社区的融合,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
生活质量是与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物质、社会与情感状态等方面发展的满意度相关联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O'Brien等,2001)。它是一个人对一生经历的满意程度,内存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机会(许家成,2003)。
生活质量应该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又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生活质量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其生活是不可能称得上高质量的。然而,光有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很好,但是他们缺乏家庭温暖或缺乏成就感,整天闷闷不乐、抑郁焦虑,感觉不到幸福,这种生活也谈不上是高质量的。当基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精神需要的满足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理的需要外,精神的需要包括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安全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等。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希望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一种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承认;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等。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尊,以及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等等。求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体有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自身的欲望。美的需要是指希望获得审美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等。
为了使个体的精神需要获得充分的满足,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发展三个方面的特性或能力:
第一,独立性或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介人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独立自主,不事事依赖他人,才可能获得人格的尊严和自信。
第二,生产性或劳动生产的能力。通过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个体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成就感。
第三,参与性或融入社会的能力。当人有能力融入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才能和其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发展友谊,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幸福生活几乎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智力残疾儿童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生活适应课程的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导向。
4.兼具发展性与功能性
生活适应课程具有培养实用生活技能和发展社会生活能力的双重任务。实用生活技能强调的是技能的实用性,是对儿童适应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技能,如个人清洁卫生,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居家生活技能,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等。
社会生活能力,主要是从儿童将来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的,通过调查儿童在毕业离开学校后最大可能的生活环境,分析这一环境中所需要的技能而实施教学。例如,对有能力就业的学生提供一些职业适应训练,如认识工作的环境、会遵守时间和规定、会安排简单的活动等。
在教学时,至少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第一种是个别学生的重要技能训练,即对某一项单独的技能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到快餐店购买盒饭”时,要分析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所需要的支持。
如果学生是语言障碍的,要给他/她制作沟通卡;如果学生不会口算,就让他/她带上计算器;如果学生是肢体残疾的,就要给他/她配备轮椅,等等。第二种方式是完整活动的工序分析,即把某一个完整的活动细化为若干步骤。例如,在教“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时,可以分为“插上电源” “打开水龙头” “放进衣服” “关上盖子” “调整程序” “按下开关”等步骤进行。
第五篇:个别化教育计划专题
个别化教育计划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的个体都有着与其它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个别化教育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主要方法。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应知道收集哪些资料以及怎样收集资料。
(一)收集哪些资料
1、听力及健康方面的资料;
2、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3、交往方面的资料,包括语文能力、手语能力、看话能力、交往意识、交往行为等;
4、智方面资料,包括智力、自我意识、爱好、厌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学习成绩资料,包括学习方式、学习成绩;
6、行为表现资料,在校在家的表现、社会能力等。
(二)怎样收集资料
1、查阅记录。查阅病历、听力检测图、其他检测报告(如智商、学习能力检测报告)、学生登记表、成绩报告单、先前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的作业(如练习本、作文、手工作业、录音录象资料、学科考试考查试卷等);
2、咨询。咨询对象包括四类,一类是学生本人,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长处、需要、兴趣;二是家长,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生活习惯等;三是有关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各科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四是其他人员,如学校领导、校医、后勤管理人员和同学伙伴。所有的咨询都要有书面记载。
3、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关系。观察的具体内容有:学生对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反映;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学生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学习环境中和各种因素(光线、声音、教师的说话速度、师生距离、教室布置、学习时间、活动的人数等)对学生的作用。各种观察都要有记录。
4、检测。根据需要运用有关辆标、仪器、技术等检测评量工具,对学生进行检测,已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二、分析诊断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对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要成立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IEP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诊断学生情况,给出诊断报告,监控和评鉴计划的实施。这个小组要以教师为主,尽可能组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人员、校医、语训教师参加,并争取校外有关专家支持。如果难以成立“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则负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责任。
分析诊断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所有收集到的学生资料;
2、诊断学生听力语言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特点、沟通方式和能力、兴趣爱好、长处和短处、困难和需要;
3、弄清学生的经历、学生的期望、家长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怎样才算成功,为了成功还需要改变哪些环境等;
4、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与服务。
IEP小组对以上的分析诊断要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写出教育诊断报告。
在分析诊断环节,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优先需要,以便把重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上,更准确地制定出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确定学生的需要。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列出在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
2、把每个领域内学习需要按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排序;
3、确定本学最重要的学习需要。
在选择优先需要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年龄的适应性,现实需要性,对学生成绩的可促进性,向其他课程领域的可迁移性,对以后个体发展的实用性等。
三、制定目标
为学生制定目标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使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自觉地配合学校,可以协调各方面人员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一)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描述希望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学年)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是教师对学生在学年结束时,在某一领域里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好预言。
在制定长期目标时,可以先根据学生优先需要,列出领域分类项目,如:
听觉训练
言语技能
阅读
写作
数学
运动技能
劳动技能
社交技能
手工
自然常识
社会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选择其中的几项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在一个学年内期望达到的水平,但有些目标会先期大道,另一些目标在一年后才能达到。因此,对较短时间内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应写出具体的达标日期。当然,当学生有了特别大的出乎预料的进步时,就要对长期目标作调整。相反,如果学生进步很慢,甚至倒退,难以达到长期目标,也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
(二)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学生目前水平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实施。一个长期目标可分为若干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这个阶段目标也就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4—6周,主要依据达标的难易程度而定。几个短期目标的先后排列顺序一定要按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技能的结构有机的安排,要呈现出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四、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教师在每日教育活动中,贯彻个别化教育计划,使短期目标中的每个训练步骤、每个训练要点都能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计划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体阶段,是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现实能力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把这个短期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教学点位,然后把这些教学点位在分配到每日的教育方案之中,最终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在每日的学习进程中逐步增长。
在实施计划时,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排好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案同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中,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在教学时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以分组教学、个别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按计划学有所得。
(二)让学生明确计划要求
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计划要求,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的兴趣,采用最符合学生爱好兴趣特点的方式教学。
(三)随时评估学生的学习
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要能使用各种技术和策略评价学生的进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以便随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教师的评估要能自然地出现在学习内容中和教学活动中。
(四)及时调整短期目标
如果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短期目标不一致,就要调整目标。学习进程比预期快的,就应制定新目标;比预期慢的,就应把目标达标期再延长,或适当降低难度,再分解成多个小步骤。同时也要评估教师的教学策略,如教学策略不妥,应及时修改。对所有更改的目标计划都要记录。
五、评鉴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有两种,一种是阶段评鉴;一种是年终评鉴。]
(一)阶段评鉴
阶段评鉴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进程中,定期进行监控,以对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控制。阶段评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监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进展情况:
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2、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3、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4、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
5、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
(二)年终评鉴
年终评鉴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结束时,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现情况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签定,写出书面报告,以帮助制定下一个的新的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
年终评鉴的任务有两种, 一种是会打出当学生达到各项长期目标后,下一步该怎么办的问题,对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和怎样满足其学习需要给出建议。另一种是当学生的长期目标没有达到时,就要解释出没有达到的原因。这就需要对资料收集、分析诊断、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司各环节逐一剖析检查,看一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后提出矫正方案和建议。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去检验各个环节,找出错误原因:
1、资料收集是否全面真实?
2、对资料的分析是否科学,诊断是否客观准确,对学生兴趣、强项、需要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3、目标制定是否妥当合理,优先发展领域确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短期目标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短期目标是否作为了长期目标的一部分或时下位技能?
4、标准制定是否合宜?
5、教师对短期目标的点位分解是否合理?
6、哪些短期目标没有实现,教师是否给予了合适的调整?
7、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否及时反馈?
8、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妥当?
9、家长是否配合教师参与到实现短期目标的活动中去了?
一旦找到未达到长期目标的原因及所在的环节后,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周期(即下一学期)的调适建议。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结果要经合IEP小组认可,并写出书面报告,载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之中。IEP小组所有成员分别签名后,这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便告终结。
参考书目:《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一、分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
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实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服务,教师就可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残疾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心里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也称为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它教育目标。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
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
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办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
7、(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 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祥瑞为他制定的目标。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和形成正式文件三个环节,下面就分别给予以介绍。
一、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
当某个儿童被鉴别为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和特殊教育负责人必须尽快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30天内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个别化教育计划编写完成的时间和表决方式(是举手表决,还是由委员会主席决定)个别化教育委员会一般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基本成员,另一部分是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的其他成员。
基本成员通常包括普通班教师、特殊班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和家长。每个人职责是:
普通班教师____介绍儿童在普通班级学习的表现;提供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料;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特殊班教师____提供与残疾儿童有关的资料;指出儿童参与特殊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指出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特殊教育需要;参与对评估结果的解释。
学校行政人员___负责校内人员的协调和资源的调配;与校外服务机构或提供服务的个人建立联系。
学校心理学家___实施评估并解释评估的结果;说明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家长____说明家长参与的能力和限制;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其他成员包括家长或校方指定的具有某种残疾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如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职业康复顾问和社会工作者等)。这部分人的职责主要是把基本成员所不具备的较深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校外的资源带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中。
二、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
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之后,委员会成员就要着手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其编写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
儿童的成就水平是根据心理评估结果来描述的。因此,在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之前首先应该对儿童实施全面的心理评估。
为了确保心理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在实施心理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用儿童平时使用的语言和习惯的沟通方式来实施测验。
2、所使用的测验要符合测量目的并已证明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主试必须是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并且在施测过程中没有改变测验的程序和指导语。
4、不能仅测量智商,还应该实施其他测验、观察和调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5、对于感觉、动作或言语有障碍的儿童,所选用的测验应该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潜能和成就水平,不能因为有这些障碍而影响他们的测验分数,除非测验的目的就是测量这些障碍。
在实施完心理评估之后,接下来要用简洁、准确和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在具体的学科和非学科领域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及受残疾影响的情况。
在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在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中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还没的掌握。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儿童会做不需要进位的3位数与3位数的加法题,但还不会做需要进位的加法题;在语文的学习中,儿童会听写第二册第1—5课的所有生词,但不会用这些词造句。
在非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的健康状况、感觉和动作技能的发展状况、智力、语言和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
为了突出重点,在描述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出普通教学计划中某个阶段规定要学的内容和与有效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有关的内容。
(2)既要分析儿童在每个领域中发展得比较好的方面,又要说明发展得比较薄弱的方面。
(3)这一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应该和个别化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有一定联系。也就是说,如果这部分指出了儿童的阅读技能缺陷,那么在其他部分相应地应该有教学目标、具体的教育措施和相关服务等。
(二)分析特殊教育需要,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根据目前的成就水平,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可以分析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长期教育目标反映了教师和家长对残疾儿童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的新的成就水平的估计和期待。在拟订长期教育目标时,各委员会成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儿童以前的成就水平是什么;②目前成就水平是什么;③所拟订的长期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④急需满足的特殊教育需要是什么?⑤为实现长期教育目标需要投入多少学时?
通过对以前和目前的成就水平的比较,可以了解儿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没有取得进步;哪些方面进步比较快哪些方面进步比较慢;哪些教育或环境因素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哪些因素没有对学习产生影响等等。在拟订教育目标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外界因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方面,在进步比较快的领域把期望值定得高一点,而在进步比较慢的领域期望值定的低一点。
教育目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残疾儿童的成就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一定要选择那些实际可行的,符合儿童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
在选择了若干长期教育目标之后,委员会成员还需要优先考虑的。一般先把教育目标由简单到复杂排列一个顺序,然后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优先考虑的教育目标。在儿童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考虑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完成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对长期教育目标的拟订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目标定得越高,所需的教育时间就越长。委员会成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多少来拟订长期教育目标,也可以按照各个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如果长期教育目标比较重要或定比较高,所需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那么长期教育目标的数量就应该少一些。
(三)确定短期教学目标
在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与为他拟订的目标之间制定若干细小的阶段目标,即可获得短期教学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制目的是给教师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指导,为编写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
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也用于描述教师和家长期望儿童在某个领域和某个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的东西。但是,和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目标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按周、月或季度来设计的,而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已进一步细化为每天或每周拟完成的具体教学活动等。另外,在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计划中要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教学活动等,而在个别教育计划中一般不包括这些细节。
由于短期教学目标是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因此,在拟定短期教学目标时一般采用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就是把一项任务分解若干按顺序排列的小任务的过程,它包括任务分解、描述和排列等环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1、逆向分析法
大多数目标都可以分解若干按顺序发展的组成部分。如果从某个目标开始向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方向逐步降低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就是逆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掌握需进位的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法”,记为水平A;在儿童掌握A之前,他必须先学会需进位的一个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B;在掌握水平B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数相加,记为水平C;在掌握C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一个两位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D;在掌握D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一位数相加,记为水平E。假设E是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那么对任务A的分解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有些目标不太容易进行任务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进行分解,即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高到低划分为评估、综合、分析、应用、理解和知识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水平。
对已确定的短期教学目标要用具体、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即说明儿童在每个阶段要学会做什么,掌握的标准是什么,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能根据钟表指针所在位置说时间”,短期教学目标可以定为:①能正确地说出时间,如9点37分,11点23分,4点58分,三次测验,正确率为100%;②能以5分为单位说出时间,如6点15分,2点45分,12点35分,三次测试,正确率为100%;等等。
用可观测的行为描述完所有的短期教学目标之后,还要依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
2、正向分析法
另一种制定短期教学目标的方法是从儿童目前的成就开始向目标的方向逐步提高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即为正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能用电子秤测量物品的重量”,那么短期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有轻重的概念,记这水平A;知道把物品平稳地放在秤盘上,记为水平B;认识学用的重量单位,如公斤、千克等,记为水平C;能看懂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并说出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D;知道重量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如1公斤=1000克,记为水平E;能用多种重量单位来说明所测量的那个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F。
正向分析法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先不列出目标。从目前的成就水平开始编制短期教学目标,当所列出的教学任务刚刚满一年的时间,那么最后列出的那个教学任务就是目标。当然,也可以先列出目标。用正向分析法将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短期教学目标之后,如果发现完成这些短期教学目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或不需要一年的时间,可以调低或调高目标的难度水平。
(四)确定相关的服务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还需要给残疾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包括各种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支持性的服务。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对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由谁提供相关服务、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等予以说明。
1、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
相关服务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言语/言语治疗师
当儿童有言语或语言方面的障碍时,一般建议他接受该项服务。包括语言理解或表达的训练,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流畅性障碍的矫治等。这种矫治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进行的。
(2)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
如果儿童的身体或运动方面的障碍,一般建议他接受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物理治疗一般需要使用某些特殊设备进行身体锻炼以便改善残疾整个身体的功能和力量;而职业治疗一般集中在精细动作的训练,如练习写字,用剪子剪东西、拧瓶盖等。
(3)艺术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精细动作技能、情绪调节能力等。
(4)音乐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主动性、社交性、言语和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5)心理咨询
该项服务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某种残疾的性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获得社会支持,如何调节情绪等。
儿童、教师和家长需不需要相关服务、需要那么相关服务与残疾儿童的类别、教育安置形式以及安排了什么课程有关。一般来说,像盲、聋、肢休残疾孤独症等障碍显著的残疾儿童需要相关服务的种类比较少或不需要相关服务。
目前特殊教育界提倡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尽可以地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如果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那么给普通班教师提供咨询和辅导是非常的必要的,否则,这种教育安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安置在特殊学校,对于一些比较少见的障碍类型,有时也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给儿童安排了哪些课程也决定需要什么种类的相关服务。例如给听障儿童安排语言康复课程,那么相应地要提供听觉评估、助听器佩带、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家长咨询、教师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学服务等相关服务。
2、所需相关服务的数量和时间
除了说明拟订提供相关服务外,在个别化计划中还需要说明给儿童提供每种服务的数量和时间。一般先要说明每一种服务开始和停止的日期、每周次数、每次服务持续的时间,然后确定在每周的什么时间提供该种服务。例如,假设准备给某位孤独症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从2005年3月15日开始到6月15日结束,在每周的一、三、五上午进行训练,每次1小时。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写清楚。
一旦确定了每种相关服务开始和结束的日期、每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原则上这些内容是不能更改的,除非经过委员会开会讨论同意。不过,有时在服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整。例如,原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准备每周给儿童提供
两次咨询服务,分别安排在周二和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后来因为时间上和其它事情的冲突,提供该服务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把时间调到周一和周四下午,每次1小时,不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他就可以做这样的调整。
3、由谁提供相关服务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列出残疾儿童所需要的所有的相关服务,不管学校是否有条件提供这些服务。如果学校有条件,一般先由学校自己提供服务;如果没有条件,例如,学校缺少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就要利用社会的资源,以便使儿童获得所需的服务。
如果打算利用校外资源,那么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与附近的几所学校共同租几位专业人员,让这些专业人员定期到各校提供相关服务。
(2)与某些公共的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等签订长期合同,本校的残疾儿童就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公费的服务了。
(3)与某些私立机构如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训练中心、口吃矫治中心等签订长期的合同,由学校出钱,本校的残疾儿童都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某些特殊服务。
4、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
确定所需服务的种类、数量、时间和由谁提供服务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各种服务以及与教学之间的协调问题。
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特殊教育的效果,因此,各种相关服务的安排必须以促进教育教学为基本的出发点,并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妨碍教育计划中的重要课程的学习。
(2)利用课堂教学强化相关服务的效果
(3)建立一种监控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
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与其他教育和服务人员之间必须定期交换意见,以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所安排的各项和服务产生最大的收益。
(五)确定教育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时间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了大约一学期或一年时,应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了使教育评价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有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就应该明确地提出。
1、关于评价标准
在制定长期教育目的时个别化教育委员会的成员还应该确定什么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标准。如果每个教育目标都用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那么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就可以对这些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测量和评价了。例如,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词汇掌握的标准可以确定为:给学生呈现从本学年学过的生词中选出来10个生词,让他写词义,正确率100%为通过。如果把这10个生词的词义都正确的写出来了,他就达到了该项评价的标准。
确定每个教育目标的达到标准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因为目标若定得太高了,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若定得太低了,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儿童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会耽误良好的发展时机。
目前确定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正确率,二是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三是正确率加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只强调正确率,就采用第一种;如果只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二种;如果即强调正确率又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三种。
2、关于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定取决于教育目标的性质和儿童的特征。
首先,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往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涉及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等技能,所以评价方法一般为标准化成就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例如,为了检查儿童是否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可以让学生做20道两位数的加法题,正确率必须达到80%.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与兴趣、态度、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其评价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和访谈法。例如,为了改变某个儿童的厌学情绪,必须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厌学的程度和原因,然后尽可能地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消除导致厌学的原因,最后再通过观察和访谈评价教育干预的效果。
心理动作领域的评价方法一般使用涉及反应、运动速度、灵巧性、强度和持久性等内容的心理测验。
其次,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还要考虑儿童的残疾类型和性格特征等,例如,对于盲童、聋童和学习障碍儿童等,所用的测验最好没有时间限制;对弱智和孤独症儿童最好使用观察法、而不要自陈量表;对表达能力差的儿童不要用口试;对肢体障碍儿童不要用笔试或动作技能测验等。
另外,对于性格孤僻、容易焦虑和无法配合测验的儿童,不宜采用测验法。对这些儿童最好通过直接观察或与家长和教师访谈来实施评价。
3、关于评价时间
正式的教育评价一般在学期末或学年要结束时举行。不过,适当地增加教育评价次数,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每天都可以做课堂小测验,可以观察儿童在学习具体的任务或参加小组活动的表现。通过这些形成性评价,教师能够监控儿童的进步,保证儿童在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评价,教师还能掌握有关儿童发展变化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准确把握教材和教法,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或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形成正式文件
委员会成员编制完各自负责的那部分内容之后,委员会主席就要召集全体会议,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讨论和修改。
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教师、家长、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等基本成员外,还应该包括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必要时,也请儿童本人参加会议。通过仔细的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一份正式的书面文件。这份文件经家长及其他委员会成员签字后生效。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一)定义: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更具 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教学结果有明显而详尽的陈述。
2、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学业方面的饿所长所短等有详尽而全面的评价和描述。
3、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统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或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4、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
5、教学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
这一点和“个别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而个别化教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个别学习,集体教学等等形式。
6、运用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安排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学习时间。
7、教学过程有及时而经常的反馈。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1、个别化教学可以保障智力落后儿童接受合适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2、个别化可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应有的进步。
3、个别化教学还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定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它既是心智障碍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或规划,又是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情况下0-3岁儿童3个月要调整一次计划、3-6岁的儿童半年要调整一次计划、年龄大一点的一年要调整一次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操作程序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整个过程应该包括三个大的环节:教育评估、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又包括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
1、教育诊断
一个确定入学的学生对我们来讲,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一些量表的评量、观察来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及学习特质,并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通常在我们的操作中教育诊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生档案):
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含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等
②、学生的家庭资料:主要含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家人关系、家长教养态度、居家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
③、学生生活健康资料:视力(含敏锐度、空间与转移、视知觉等);听力(含听力损失值、类型、两耳听力、语言听力、听知觉等);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其它情况。
④、学生的认知功能:含认知发展、认知形态、适应行为等
⑤、学生的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表达方式(单音节、双音节)、语言障碍情形,发音、发音器官结构与功能等。(不能讲话是因为发音器官问题、认知问题还是气力不够导致不能发音。)
⑥、学生的动作能力:含大小肌肉动作、运动能力、关节肌力等
⑦、社会情绪:含不适应行为、学习态度、异常行为、各种环境中之行为等(描述行为,了解背后的原因)
2、课程评量(指导实操):
课程评量:
通过某课程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所做的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可清楚地看到学生现阶段各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
1、会议的主要目的:
(1)从不同人员的角度,家长、教师(正副班主任,相关科认老师)、医疗人员、治疗师、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调查、谈话、评量)了解学生不同层面(生理、动作、感知、情绪、行为等等)的实际情况,并找到影响身心发展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生理、心理),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弱势,为制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尽可能提出准确的理论依据。
(2)挖掘学生的潜力,拟订支持辅助系统的人员,方式和支持程度,确定相关服务等。
(3)让各参与人员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互相沟通,便于各类人员的互相理解和协作。
2、会议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障碍类别:指出是何类智力障碍。
(2)学生学业的优弱势:可以做学生整体的学习起点状况描述,也可从课程领域的角度出发做学生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
(3)障碍影响: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对学习、生活及适应环境的负面影响。
(4)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主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情况做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情况的预估。
(5)建议对策:主要针对其优弱势及需求程度而定,确定对策方法,内容、支持的程度、环境、人员等。
(6)安置:指出安置在何校(机构)何班。
(7)教育重点:根据课程评量而拟订,每个领域均应确立重点,教育重点可作为该生在这一领域一学年的长期目标。(8)其他建议,与会人员及家长的要求及教学相关建议。
(9)会议记录员必须对会议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会议的目的,会议的内容),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必须签名。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意味着教育评估和综合分析会议结束后,教师(含相关服务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训练、治疗目的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形成文字及书面材料,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制定IEP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即选择目标和叙写目标。
(一)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包括选择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学生在某领域在一年的学习重点,其主要依据是:
1、学生的年龄特征;
2、学生在进行课程评量后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及教育建议对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弱势区是否定为发展目标,没有发展的和已经发展的不必作计划,1分和2分做计划要多一些);
3、学生在环境中的首要需求(基本能力: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独立喝水等);
4、家长的意见和需求;
5、学生下一安置阶段的环境需求;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下一步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新生制定计划时,首先根据家长的介绍、意见需求和教师的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弱势、难点入手制定计划目标,往往效果比较明显。短期目标是指达成长期目标具体的细致的步骤和内容,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以学生身心发展、知识能力的基础为标准,随着学生系统知识能力的形成,逐步完善,最后达到长期目标的达成。
主要依据是课程各领域的具体评分及侧面分析图。
(二)叙写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最后要形成书面文件,叙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叙写精练准确,才能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通常
叙写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简洁、具体、可操作、可评量。
长期目标的叙写:
长期目标是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用词较为笼统,不要求很精确.通常是以一个动词加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该课程领域本的长期目标.这些动词一般包括:认识、了解、增进、增强、掌握、学会等等。
短期目标的叙写:
短期目标叙写时,必须是客观的、系统的、具体明确的、可测量的。
叙写的基本要素: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例如:长期目标:增强明明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短期目标:明明能按指令要求找到所需颜色的铅笔(3种颜色以上)。4/5通过
注意:每个长期目标1-2个,最多两个,短期目标2-3个
五、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完以后便是计划的实施,教师要将班级所有学生的计划进行统整分析,安排设计教学,同时教师更要根据IEP短期目标,列出活动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IEP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鉴,一般说来短期目标在一学期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修改和调整,长期目标一般在一学年进行调整,制定出新的IEP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