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社管通培训试题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社管通培训试题
1.网格员的职责是什么?
答:(1)基础信息采集;(2)社会管理事件的上报;(3)上级分派任务的完成。2.社管通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哪些?
答:事件等级、民情日志、任务处置、人口查询、时间查询、日志查询、历史记录、地图浏览、退出系统。3.事件登记分为哪几部分?
答:事件登记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事件描述、事件处置、多媒体。
4.事件登记时,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照片信息中哪个是必填的?
答:发生地点和发生时间必填;涉及人员可不选,因为某些事件相关的人员不属于本网格内居民,人口查询中搜索不到,可以在事件描述内手动填写其信息;照片信息属于多媒体,属于可选填项。5.问题等级有哪几个?
答:问题等级有四个:日常、一般、严重、重大,分别对应网格、社区、街道、区级别。6.事件登记时,上报方式有哪些?
答:批转和自处置;其中自处置针对的是事件等级为“日常”的网格级别事件,批转针对事件等级为“一般”、“严重”、“重大”的其他级别案件。7.上报民情日志时,分类有哪几个?
答:民情日志分类有三:走访,服务和其他。8.任务处置模块有什么作用?
答:接收上级派发的核实和核查任务,并进行处理。9.核实与核查有什么区别?
答:核实是区中心针对公众举报的案件下发的、要求网格员确定真假的任务;核查是街道或区中心针对专业部门或服务团队处理完成的事件下发的、要求网格员确定事件是受得到解决的任务。
10.历史记录模块有什么作用?
答:查看此时登陆的网格长问题登记和处置任务的历史记录。11.地图浏览模块中地图界面下方有几个按钮?分别是什么作用?
答:地图下方有四个按钮:放大、缩小、全图和定位。
12.退出系统模块,点击进去之后又几个选项?分别是什么作用?
答:点击退出系统有三个选项:取消、退出程序和打卡下班;取消即取消退出操作,退出程序是正常关闭程序,打卡下班是向服务器提交退出信息,收到服务器反馈信息后退出,由服务器记录下时间作为考勤记录。13.简述如何添加处置人。
答:在社管通系统主页面点击手机菜单键,看到手机屏幕下方弹出增强设置页面,点击‘修改处置人’,进入处置人编辑页面,可以实现处置人的添加、删除操作。14.简述如何修改密码?
答:在社管通系统主页面点击手机菜单键,看到手机屏幕下方弹出增强设置页面,点击‘修改密码’,进入密码修改页面,可以实现密码的修改操作。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系统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全面动态掌握网格内的人、情、地、事、物、组织信息,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
通过实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提高社区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实现从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转变,从而提升社区为民服务品质。整合政府、企业、个人及全社会各方优势,实现社区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全新社区形态;整合各职能部门如综治、维稳、公安、计卫、教育、民政、人社、党团等社区相关部门,构建“大平台”网络系统,建立内容全面、丰富、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社区资源核心数据库;
网格化管理实现不受实体办公场所时空限制的社区服务,建立面向市民提供在线社区服务的虚拟服务平台,包括社区成员互助、邻里关系融洽、社区资源挖掘、社区保障完善等功能;实现以文字、图片、触摸屏等宣传方式让社区居民及时感性地接触社区服务信息,了解社区服务情况。
通过网格化管理服务百姓,实现治安管理、区域建设、矛盾排查调解等方面更加高效,快捷。以一格多员为管理方向,把握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最终实现管理方式创新,百姓真实受益,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网格化建设主要特点:
1,主要业务功能
2,网格信息基本元素分类:
3,网格化工作流程
第三篇:网格化社会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
一、平台背景
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他强调,要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期待要求,善于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特点,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进一步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搞好社会管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摘自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讲话
二、平台建设目标
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出发点,统筹规划,以管理创新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通过开发部署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信息化,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从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到“小网格、大创新”。
三、平台特点
1.高扩展性,快速稳定安全构建平台;
2.应用集成,符合中央最新精神要求;
3.人房关联,采用空间技术创新管理;
4.动态管理、时效数据支撑领导决策;
5.六步闭环,业务流程落地办件协同;
6.平安创建,科学监控实现联动处置;
7.监督考评,量化考核制定科学评估;
8.政民互动,建成互动式执政新平台;
9.标准为先,健力健全工作服务体系;
10.信息安全,加密技术保障稳定运行。
三、平台建设内容
运邦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实现对内处理具体事务、对外提供管理服务支撑,运邦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包括“4个平台+18个系统”,(一)运邦网格化工作平台
1、运邦基础资源库系统
2、运邦民情日志系统
3、运邦事件协同系统
4、运邦统计分析系统
5、运邦绩效考核系统
6、运邦信息交流系统
7、运邦系统管理系统
8、运邦自定报表系统
9、运邦工作流引擎系统
(二)运邦网格化地理信息平台
1、运邦地理信息引擎系统
2、运邦网格空间定位系统
3、运邦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4、运邦工作轨迹管理系统
(三)运邦网格移动应用平台
1、运邦网格助手服务引擎
2、运邦网格助手客户端系统
(四)运邦网格化监督指挥调度平台
1、运邦指挥调度中心系统
2、运邦指挥监控中心系统
3、运邦智能呼叫中心系统
第四篇:网格化社会管理
将安全生产、社区服务、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矛盾调处、社区党建、民生改善等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到城市网格化管理中,以落实责任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街道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把街道23.17平方公里划分为6个一级网格,下辖40个二级网格、1144个三级网格(驻街单位),覆盖辖区各个广场、道路、高校、商业网点、五小行业、小区、楼栋。每个一级网格明确一名街道领导牵头,机关2—3名科长担任负责人,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责任人,同时配备协管员、保洁员、信息员、党小组组长、警员、志愿者等;二级网格负责人由机关科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三级网格负责人由驻街单位责任人担任,定人定岗定责管理网格内的社会事务。
“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将街道所有干部下到具体网格中,确保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安全无隐患、和谐有保障,同时调动了辖区单位积极性,实现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平安法治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帮、科教人才联享、发展平台联办、精神文明联建、区域党建联动。
第五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概述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概述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全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形势,准确把握当前全区维护安全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延伸网格化管理领域,全面构建**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全区社会管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区域平安”的目标,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创造一流的社会环境。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当中务求在以下几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
1.融合了网格化管理、信访代理、综合执法等成功经验。借鉴城市管理网格化理念,移植到社会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网格化社会管理、社会矛盾多元化调解、全面推行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以创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为先导,构建具有***区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单元,将社区划分为若干工作网格,将一定范围内的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网格,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构建区、街、社区、工作网格“四级服务管理”平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社会服务和管理,建立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形成了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
2.设计搭建了三级社会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了社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上传下达更加迅速快捷,各类资源信息实现联通共享、对各类情况问题的掌握和沟通更加迅速准确。
3.突出了社区、网格基层基础的作用。在创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中,采取工作建制下设、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进一步加强基层配置,加强基层力量,力争使每个网格都有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和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组人员,以及各种群众志愿者。为“小事调解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街道”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4.积极探索了社区警务体制改革。为改变现有一社区一民警,基础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把警力配置最小工作单元建在社区,实现一社区一警区的组织体制。每个警区设警长一人,民警三至五人,由一社区一民警变为一社区多警,重点网格也可以是一格一警。这种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重在源头预防,把警区建在社区的变革,体现了固本强基的思想。
5.在街道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更加强突出了对基层主动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的要求,更加强调了对矛盾纠纷的调解和控制,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升级,体现了预防为先的思想。
6.提出了务实灵活的网格划分标准。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依据的是管理对象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体现的是对人的管理,表现出立体化和动态化的特点。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既要遵循以行政区划为边界、范围,更加强调的是要有利于加强服务和管理,并尽量考虑到每个网格内工作量的均衡性。
7.强化了“块”的统筹统管作用。社会管理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委派工作人员加入街道社会管理工作组,融入对社区、网格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体系中,工作绩效由街道负责考评。这种做法,打破了“条块壁垒”,“条”上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工作机制、人员力量和工作手段实现了在“块”上的综合,使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