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在教师群体中,新任教师是教育岗位的新兵,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对新任教师的培养是优化师资队伍,确保学校持续、优质发展的关键。在新任教师的培养实践中,我们努力突破制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打通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建立新任教师由自然成长到自觉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有效的策略,创新研修、培训载体,使他们尽早进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尽快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探索者、奋进者。
一、遵循成长规律,起好步、开好头
新任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准备期(学生)向适应期(教学新手)跨进的起步阶段,他们储备了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相应能力,但他们毕竟处于“初为人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困惑、问题。对新任教师我们要把好脉、定好位,帮助他们自我诊断、自我剖析,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加快步入发展期。
(一)新任教师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情、世情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不可避免地在青年人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新任教师具有的鲜明特点:他们思想新锐,视野开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思维多元,行为开放,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个性鲜明,充满激情,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民主的观念,乐于接受挑战。新任教师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心气很高,渴望成功,渴望认可,可以说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学校发展最活跃的因子。
(二)新任教师的困惑
作为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兵,面对复杂的教育工作他们同样也存在着天然的不足与不可避免的缺憾。主要表现为:新任教师大部分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没有或很少接受教师的职业培训,缺少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他们偏重理论学习,缺少将教育理论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的能力,面临着高位理念与低位实践落差大的困惑。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对教师角色由想象进入参与,他们往往凭借着学生时代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受,进行机械的模仿。他们想“育”却力不从心、想“教”则不得法,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大多数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模仿、探索阶段。他们虽然学习了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不熟 悉学校常规工作,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沉重的失落感,使得他们有强烈的焦虑感。新任教师初来乍到,没有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职业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当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缺少引领和帮助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孤独感和茫然的情绪,对待工作消极、懈怠,甚至一蹶不振,不思进取。
(三)新任教师的发展目标
针对新任教师的特点,我们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新任教师成长规律,以专业发展为指向,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通过自我教育与培养训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任务驱动”的策略实现目标:一是职业道德的熏陶和职业理想、情感、态度的培育;二是教学常规的顺应和专业技能的日臻成熟;三是促进内涵发展和提升专业品质。
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搭好桥、铺好路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新任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自己描绘出“心灵蓝图”,进行“虚拟实境”的演练,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快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和现实的路径。新任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具体为:对教师职业选择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 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一)搭建成长台阶
新任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离不开学校的策划和组织。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他们的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进行通盘思考,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帮助新任教师进行职业生涯的设想和规划。我们为教师搭设由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由拔尖教师到首席教师,再到特级教师的名师成长“五级台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是彩绘在纸上的未来愿景,而是体现为实践中的具体行动。为此,我们源于实践,立足校本,采取“问题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的行动研究策略,落实教师职业规划的。
(二)建造教师成长册
在实践中,我们以建立“教师个人成长册”为载体,在新任教师教师中开展建立“教师个人成长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成长册具体内容有:1个人情况简介及自我评价;2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为了实现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教师内涵发展”上狠下功夫,进行讲座培训,让大 家懂得: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只有具备了教师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胜任教育工作。让新任教师了解教师专业成长应注重内涵发展。学校还提出,新任教师撰写《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放在个人《成长册》里,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努力。很多教师能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情意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认识。这也是培训的过程);3学历证、职称、骨干、普通话、微机、资格、行政奖励、论文、科研成果、课件等证书;4出版物或发表文章、获奖论文;5个人从报刊杂志选印的文章以及自拟题目的自学感悟;6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总结;7其它所有能展示你进步成长的材料(如公开课、课件、讲座、研讨、竞赛、组织学生活动的光盘、录像带等);8班主任工作手册。在准备的过程中,对自己走过的历程和成长情况加以梳理,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做法;同时又不断与他人进行对比衡量,抓住新任教师不甘落后、争强好胜的“比”的心理,有的教师看到其他教师成长册里证书、论文的数量可观,自感不足,从而激发赶超他人的愿望,比如:有的教师个人成长册有满满的三本,而有的教师,却一本未满(参加工作时间上基本相同),教师看到了差距,对自己是一种触动。建造“教师个人成长册”活动,还使教师不断地“思”,在享受成功、查找不足的同时,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应该提高、怎样提高的问题。
三、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奠好基、打好底
(一)师德为根、道德为本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 正如温总理所说的那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具有务实勤奋、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赋予教师更高的道德期待,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不仅是业务水平高,更应该在道德上成为社会的楷模。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的职业灵魂,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尚的师德引领。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新任教师的职业培训的首要任务。在新任教师的师德建设中,我们围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三个核心进行师德建设,促使新任教师实现职业道德的内化和职业情感的升华。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积极性。那样,不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在对新任教师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中,我们开展了“讲 述成长经历,书写华彩人生”的系列活动,以“教育叙事话人生”为主题讲述身边的教育故事,通过演讲的形式与同伴共享,感动讲述者,启迪聆听者,用身边的人影响人,用身边的事感动人。在讲述的过程中,新任教师从他人的教育经历中体会教育、品味人生,珍惜教师职业,热爱教育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追求、创造、感受幸福的教育人生。新任教师通过讲述,透视人生,学会了寻找自己的生命亮点,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奉献,而是享受;不仅是重复,而是创造;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真。引领新任教师从文化的传承者走向科技人才的催生者,从工作的奉献者走向生命价值的追求者。
2、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只有从心灵的深处迸发出爱岗位、爱学生这样的情感,才能成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只有让爱的阳光,充盈于职业行为的全部,内化成为情感中的本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才是最真、最实、最美的,才能表现为对事业的尽心,对岗位的尽职,对学生 的尽责。在对新任教师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实践中,我们开展以培育忠心、爱心、匠心、虚心、童心、雄心为主题的“六心立德”活动,重视“道”的修炼。我们开展“脚踏实地,成就自我”的教育活动,从“关心学校、关怀学生、关爱生命”三个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凝聚于事业、丰富于职业、发展于专业的职业教育,学校每年度都要评选“感恩——责任——付出——回报”年度感动人物,并致“颁奖辞”。
3、加强职业态度教育。教师的职业态度就是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同的职业态度成就不同的教育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牵引生命之舟不断前行。积极的职业态度往往表现为:自觉进取的思维方式,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勇于挑战的行为,倾向于主动而不是被动,乐观而不是悲观,行动而不是空想,创新而不是保守。对教师来说,积极的职业态度就是:对待教育事业:敬业、勤业、乐业;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关爱;对待所教学科:好学、严谨、创新。要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并使之持久,关键要不断满足新任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并引领他们追求职业幸福,让他们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大为提高,智慧大为增长,抱负充分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为此,我们抓住教师的发展“需求”去激发教师的热情和活力,给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搭建各种平台提供优质环境资源,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搭建业务进修,外出参观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 一位新任教师都有崭露头角,尝试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充分施展才能,当新任教师“从生计的驱使走向生命的自由”,“由牺牲性的付出走向主动的创造”,他们的职业态度便会积极向上,才能有无尽的力量源泉。
(二)读书丰盈心智、内涵提升素质
我们立足于专业品质的提升,倡导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
1、提倡作有思想的教师
思考是前行的火把,理性思考源于理论修养,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用共识的思想凝聚人、用独特的文化塑造人、用人文的理念启迪人,用互动的策略发展人,打造一批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搭建与名师对话的平台,实现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定期开展理论研修活动,以活页日记的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书的交流,让每个教师都“染上”学习思考的气质。
有思想的教师源于学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倡导工作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理念,围绕教师发展所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新学习机制,打造有效“学习链”,唤醒新任教师学习意识和工作激情。我们设计多种学习策略,构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学习模块。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四个方面,设 计十一项学习培训内容,丰盈教师的理论素养。我们倡导“不学习等于拒绝成长”的教师发展观。开展“核心学习”,领导班子带头读书作表率,干部先行一步,骨干紧跟一步,以此带动教师的学习;“模范学习”,重视典型的挖掘,鼓励积极的学习行为; “互惠学习”,创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分享资源优势,使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引领学习”,邀请专家作专题培训,与大师对话。通过学习方式的不断创新,促进教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一时学习为终生学习,学校在共同的学习、交流、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凸现优势,创学习型学校、塑学者型教师。我们倡导教师工作化学习、学习化工作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个教育理念可以支撑多个教育实践,只有教育理论内化为教育实践,凝炼为实践智慧,才能体现出教育理论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引导教师“学中做,做中思,思中辨,采取“学习反思—对话互动—实践感悟—引领提升”的教研策略,做到八个一点:学习一点,设计一点,研究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改变一点,提高一点,积累一点。教师通过专业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个人潜心学主动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终身学习成为职业习惯,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亮点频现,使自己的教育生命永葆活力
2、提倡做有反思力的教师
教育改革呼唤反思型教师。学校通过行政制约,业务引领,首席教师示范帮带,同伴互助等管理机制,对新任教师开展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的活动,培养具有反思力的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驱动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可以随时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进入一种专业状态,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生成实践性智慧。秋实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反思经常化、制度化,并有明晰的内容要素和明确的目标。每位教师每月的两篇教学反思纳入到学校教学常规检查中。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行为保证了教学进入永续发展的轨道,通过反思,发现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形成改进式的“研究小课题”,打造了高效课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反思意味着进步,反思孕育着成功。教师在反思中修正教育行为,改变教育习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很多教师发出感言:教育无处不在,值得反思的教育习惯、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无处不有,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善于反思的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我们将有价值的“反思”汇编成《反思精品荟萃》,作为教育资源开发好、利用好。
3、提倡做有实践能力的教师
新任教师的发展必须植根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新任 教师发展的肥田沃土。唯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修正才能让教育行为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新任教师强化研究意识,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策略,引导新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中心,以课标为导航,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例为依托,通过行动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修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新任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持和滋养,建设有魅力的教师文化是新任教师成长中需要的力量。
我们建立教师合作文化,形成和谐的竞争机制。教师间自然协助关系的形成,是新任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鼓励多种方式的合作,班、科任间的合作,学科间的合作,个体与群体间的合作,交叉年级的合作等。引导新任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个人竞争,形成和谐的竞争机制。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长。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我们建立教师团队文化,培育校园精神。学校竭力塑造新任教师的形象,培养五种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团体精神、创新精神、突破自我的精神,坚持追求人文管理,倡导讲和谐,齐心做事,讲感情,真心待人的团队 氛围,让尊重信任、宽松和谐、合作关心的精神文化引领校园。
我们建立制度文化,规范教育行为。对新任教师的培养,我们构建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使规范性要求尽量量化,禁止性规定必须明确,奖惩性规定落实执行。制度体系实现闭合,形成发展有目标,工作有要求,履行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行为有规范,落实有措施,检查有依据,考核有标准的工作格局。管理的关键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学校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之后,关键就是严格执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只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坚决地落实规章制度,实践效果则得不到保障。
(四)创新有效载体,涵养专业品质
1、实施“全景式”培训策略,磨练教学基本功 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是新任教师培训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未来发展水平,新教师能否胜任新的教学任务,极大地影响到今后的教育生活,影响着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十分必要。对新教师岗前培训上,我们实行系列化培训,全方位提升新教师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新教育思想的实施能力。通过交流研讨、现场见习、课前演练及专业知识考试等亲历式体验,13 使新教师对即将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全面系统和较深入的了解。
首先科研室为每位新教师印制了《秋实中学新教师岗前参训活动纪实手册》,其中包含了①《新教师课堂见习纪实》、②《新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纪实》、③《“与名师对话”交流纪要》、④《新教师上岗课教案》、⑤《“初为人师”第一课教学设计》、⑥《新教师教学预测与反思改进方案》等六个系列的内容。要求新教师认真学习填写,列为考核内容。
其次我们把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分为六个系列,分别实施。
1、课堂见习:新教师进入课堂,见习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岗前培训正值期末复习阶段学校提出要求:①认真做好听课记录;②注意分析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查找优势与不足,设想自己的解决方案;③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思考今后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理论学习与感悟:科研室分析研究新教师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将相关的教育理论筛选给新教师,组织学习。初步设想有几方面的问题:师生沟通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的管理;如何上好第一课,等等。
3、“与名师对话”交流体会:将新教师安排在相应学科的办公室提前参与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等。与老教师亲密接触随时与名师沟通交流,说,有内容,谈,有体会,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请教。同时学校领导还深入教研组、办公室,有意识地组织相关教师与新教师一同交流座谈。
4、业务学习与考核:规定新教师在上岗之前必须通读初中所有的教材,学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考试测评、情境答辩。
5、教学设计与反思改进:由同组教师为新教师选一节课,让新教师进行设计,再由同组教师提出意见后进行修改,寻找差距。
6、教学实践——上岗课:每位教师在同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个人个性化设计后,进行课堂教学实战演练,学校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听评课,进行必要的点评,校领导、学科名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
2、实施“三格”培养策略,打好专业成长底色
我们依据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为教师搭设由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由拔尖教师到首席教师,再到特级教师的名师成长“五级台阶”。
在新任教师、青年教师、以及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实施“三格”培养工程,即:新任教师的“入格”工程,青年教师的“升格”工程,名优骨干教师的“风格”工程,这里的“格”,就是衡量合格教师的标准,以这种标准作为依据,我们坚持“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察”的原则,构建了“分层整合、个性强化、互动发展”的培养 模式,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对新任教师我们采取“定单给予式”——入格培养。教师处于“入格期”,需要的是教学技能的提高。科研室和教导处梳理新任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秋实合格教师的标准,采取以课磨人“定单型给予式”的培养方式。首席教师对教师备课、教案的设计、习题的配备、课堂的调控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指导。科研室负责,定期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首席教师的帮带工作同时评价,连带考核,促进了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教育技能专项训练:专业知识考试——上岗课——月汇报课——教学技能大赛——双师同堂,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答辩等系列化的考核培训活动,常规与大赛结合,以“训”促“研”,以“练”带“修”,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席教师和新教师必须完成订单(合格教师),二者的考核采取捆绑制,与绩效工资、教师评优、评职称挂钩。在每学期“首席帮带”工作表彰会上,为优秀首席教师颁发证书与奖金。校长亲自颁奖并做校长寄语。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首席教师和新教师讲起他们的帮带故事,时常感动的流下幸福的泪水。在帮带的过程中,这项制度获得了初衷所没有预测到的效果,除了预先设想的新教师专业成长进步,首席教师也在帮带年轻人的过程中,激发了教育活力、生命活力,克服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感,有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紧迫感。年轻教师很快适应岗位需要,胜任高标准、快节奏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爱。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创造佳绩,令人振奋。
数学学科教师翟伶俐,教龄2年,她曾代表全区新教师在“新教师培训班结业式”上做汇报课,博得听课教师的喝彩。在哈尔滨市电化教学第10届“探索杯”大赛中,她以其独特的视野、新颖的教学设计、良好的信息素养,一举进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综合场,做汇报课表演,成为历年获奖年龄最小的教师。
英语教师冯妍,教龄3年,多次在全区作教学展示,她纯正的语音面貌和学科素养令人折服。参加三省四市英语课堂教学初赛,取得了哈尔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昆明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上,代表黑龙江省参赛,荣获了全国初中英语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和最佳教学单项奖(全国仅有八位教师获奖)。
科学学科教师张宪辉,教龄5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秀实践者,深受学生的欢迎。在“黑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经过激烈的角逐,她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全省特等奖。
英语教师苏欣在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风采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是历届龙江选手获得的最好成绩。
数学教师杨玉鑫在哈尔滨市首届几何画板大赛中获一等奖。
首席帮带互动发展,点燃了老教师的教育激情,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有效课堂教学质量。“
3、实施“一课三摩”研修策略,点化教师教育行为。对新任教师的技能培训,我们坚持“教学常态化”,聚焦“自主—生成—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引领新任教师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标准,最大化的使用教材,回归学生。“一课三摩”研修策略依托教学商会,通过观课议课提炼教学思想,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升新任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课三摩”的研修模式:一观摩,在学习中反思的过程(摩出先进的课题思想)。个人课堂实践,组内观摩,观摩发现问题,形成研修主题。二研磨,在揣摩中生成智慧的过程(摩出科学的教育智慧)。听课后,组内教师或首席教师与授课教师的集体研磨,针对问题修正教学行为,锤炼教育思想。三建模,在实践中提炼优化的过程(摩出优化的教学策略)。备课组二次备课,思维碰撞,集体攻关,形成教育智慧和优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课三摩”的研修模式,摩出了先进的课题思想,摩出科学的教育智慧,摩出优化的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课三摩”研修策略依托教学商会,坚持五项听评课制度,(五项听评课制度,即:领导干部听评课、教师同伴互助听评课、追踪听评课、示范听评课、首席帮带双师同堂听评课)通过观课、议课分层次、多角度的关注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监控课堂教学。听评课要高起点、全景式指导教学,采取短时间集中听课的方式,在教师的同课异构中监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课堂反馈、课堂绩效,以课堂为信息的交汇点集中检查常规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效果。议课要高起点、小角度、重落实、抓反馈。领导干部听评课后召开的教学商会,要梳理出典型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策略,教师要及时反思和修正教学行为。教学商会后,领导干部还要追踪听评课,追踪教师落实教学商会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效果。追踪听评课过程中,要再次梳理问题、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示范听评课与追踪听评课要同时进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这三项听评课是以领导干部为主导组织开展和实施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坚持五项听评课制度,端正新任教师听评课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少一些浮夸,多一些思辨,同时有效的将量化考核与质量评价结合起来,实践互动与反馈交流结合起来,严格严谨、做实求活,为新任教师会好诊、把好脉。
在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我们 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收获,引发了新任教师的“头脑风暴”,催生了实践智慧,不仅提升了新任教师素养,发展了教师专业,提高了课改执行力;也进一步打造了学校软实力,铸就了硬品牌,发展了学校内涵,提升了教育品质,促进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的形成和育人效益的提高。
第二篇: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学习、实践、研究、反思
——探寻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摘要】
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少年的素质;而一个学校发展的希望则在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质量.“三年而立,六年而秀,十年而名”这是每一位有志青年教师给自己定下的努力方向.如何让自己能够尽快地站稳讲台、熟悉课堂教学,成为教学领域的行家能手?“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将成为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关键词】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正文】
何谓“教师专业成长”?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命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不断实践、锤炼自我;不断研究、提升自我;不断反思、修正自我的过程.是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的过程.1.学习——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它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教学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
1.1向书本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首先,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该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其次,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学习论等社会科学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德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尔曾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化学家如此,教师亦然.教师应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的众多领域,逐步积累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做到“一切东西懂一点”,既“专”又“广”,以求触类旁通之功效.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最后要强调一点的是教师不可忽视报刊、杂志的订阅.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我们可以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人成功的教育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可以体验到别人的科研视角,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向书本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文章中精辟的理论、精美的语言、精彩的案例、经典的论述复印下来,或记录在笔记本上,写进自己的教学札记中,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融进自己的血液里.1.2借助网络,领略前沿的教学理念
“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是电脑,是网络”,这是很有道理的.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如“数学中国论坛”(http:///cgi-bin/leobbs.cgi)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数学前沿性的东西,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数学期刊、数学建模、数学家和数学新闻等,“中国数学会”(http:///)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备课、教学所用的教案、课件、试题等;“中学数学教育人教论坛”(http://bbs.pep.com.cn/forumdisplay.php?fid=9)提供了大量的新课程素材(教材、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设计、趣味数学问题、教师心得体会等).可以说,网络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成长的新舞台,作为当代青年教师要有从网络提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会利用电脑进行资
源管理,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1.3向同行和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帮也就是互助,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与同事进行合作互助.这几年温州的各个学校都招聘了大量的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师之间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所受的教育不同,往往对教育的理解,育人理念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要放弃向同行学习的良好机会.学习,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的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的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师不必贤于弟子”,任何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此时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过失,放下姿态向学生学习.我们要知道,学生的思维有时比老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是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2.实践——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验田
2.1新课程呼唤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教育理论,也只有在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再说,我们现今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青年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要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的意识和决心,通过实践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2.2 处处都是实验田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是青年人.青年人有活力,有思想,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每天在教学这片实验田中耕耘.只要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就能发现处处对我们来说都是考验,处处都蕴藏着很多学问.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思想,我们不能糟蹋了这一片大好的“实验田”.在这片实验田里,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是要思量如何改进教法和学法,让我们的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要敢于在教学中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虽然不一定都成功,但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着重从教学五环节的规范做起,不断摸索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的一般操作方法,从而让自己较顺利地完成了从一名师范毕业生到一名高中教师的角色转化.后来又开始系统整理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中学数学常见课型的授课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授课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每当在书刊、杂志上见到一些好的做法、先进的理念,我都十分珍惜,并努力尝试着把他借鉴过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录》,我将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使数学学习富有意义、富有价值;学习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切行动有目标,向一切行动要效益”的口号,改变了部分同学“学无目标,高耗低效”的陋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课堂上、作业中、考卷上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并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去分析问题、改进教学,努力建构适合实际的教学情景.2.3 实践创造腾飞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我们青年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才智,勇于将自己的教育梦想付诸于教育实践,并长期坚持.我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坚持在改革的风口浪尖迎风弄潮,终将获得丰硕的成果.3.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现代学校鼓励教师研究,现代教师要学会研究,研究已成为现代学校和现代教师的重要特征,成为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3.1 研究意识的树立
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师中,对开展教育科研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如中学教师只需要教学,无需科研;中学教师搞科研,再搞也搞不也什么名堂,科研只是高等院校和教育专家的事情,中学教师只要上好课,管好学生,提高升学率就行了;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搞科研影响教学质量,经验即科研.在教育中凭经验办事,凭经验管理,凭感觉教学;重视经验,轻视理论,强调仿效移植,忽视科学规律的探索,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严重地禁锢着广大中学教师的思想,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进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研究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身边每一个教育事件,试图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每一种教育现象.3.2 研究问题的发掘
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研究课题.比如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一直都很好,但到了高中数学就学不好,这是为什么?这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看起来一天学的很轻松,玩的也很开心,但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同样的一节课,给不同老师上,但结果会不一样,这又如何看待?等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中,会有很多我们所研究的素材,我们要写好学习笔记,进行数据信息的研究;写好教学札记,进行教学现状的研究;写好案例分析,进行个案比较的研究等.
3.3 研究成果的表达
发现问题,就不要轻易放过,随时记录下来,为教育科研积累素材.并在适当的时候再系统整理,将其升华为科研成果.比如:我在对新课标教材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发现还存在许多不完美的地方,每发现一处,都把他记录下来.经过两年的积累,写成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若干意见与建议》(邮寄给人教A版教材主编,并得到回信);通过对课本习题的系统研究,写成《对新课标教材习题的几点认识》,(发表于《数学通报》并被人大资料转载),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活用,写成《活用课本习题,发挥教材功能》(获市二等奖),通过对教材习题的变式探究,写成了系列文章三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学生数学》、《数学爱好者》、《考试报》、《学习报》、《数理报》、《升学指导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诚然,我们科研的目标并不是单一地为了发表成果,捞取名利.但经过自己长期努力而得到的一些成果如果能够传播下去,并给别的老师和同学带去实惠的时候,我想,这也算是对我们辛勤耕耘的一种肯定吧.4.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诊断师
4.1反思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其量只是经验的重复,无法实现相应能力的转化.他永远地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相反,一个教师具备了反思的意识,就有可能是我们教学中改变单凭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有可能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有“传统型”向“智慧型”教师转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4.2反思的内容
4.2.1教学前尝试对比反思.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如能反思以前上此课内容存在的问题,或反思他人在上此内容时的闪光点,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差异等,都会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4.2.2教学中尝试换位反思.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状况: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好好进行反思:学生为什么昏昏欲睡,学生想不到这个问题是什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否到位,是否难易、深浅、幅度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等.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换位反思,不仅对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而且能进一步体会到教案、学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我们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宗旨.4.2.3教学后尝试质疑反思.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纵深的开始.人们认识事物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则需要不断进行质疑一节教学内容结束后,通过集体交流或与学生对话质疑反思,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差距?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这种差距的?教学中有无令你印象至深的事件?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教学中其他体会和认识等等.4.3反思的方式
4.3.1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通过对反思日记这一工具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提炼,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成长.4.3.2是群体面对面交流讨论.所有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4.3.3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敦促自己及时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跟同行、学生实现最广泛的交流。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任何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的反思;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正确的归因在自我反思时将显得非常重要.【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教师本身来讲必须努力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研究、勤于反思.只有这样我们青年数学教师才可能能使自己形成健全的、个性鲜明的、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自我,实现从一名“教书匠”到“专业教师”的转换.只有这样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有新的希望.【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张思明与课题学习[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3.施良方著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
4.土屋基规 著 鲍良 译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5
第三篇: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实施方案
禹城实验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表之核心,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为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必需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一基本的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努力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长。为此,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是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前我们提倡师德建设,常常提到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提法本身没有错,但是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却是偏颇的,正如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这种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但不是师德核心的全部。“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德与其他行业道德的最大不同,在于师德寓于教师专业素养之中,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道无形”,基于对于师德的科学定位和更准确的理解,我们提出“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旨在把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与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中,探索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摸索一个有明确步骤、可操作性强、能够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机制,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2、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充满热情、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依托市教育局“三名工程”,把培养师德标兵与培养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结合。并力求使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留下可资借鉴的轨迹。
3、以活动为载体,寻求师德建设与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赋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生机和活力。
4、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力争教师人人有课题,根据教师不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承担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以课题辐射每位教师的整体工作。
5、逐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与业绩考评方案,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驱力。
6、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的过程中涵养学校文化,同时又以丰厚的文化来
哺育师生的人格成长和价值取向,从而为打造特色学校甚至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要点)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师实践创新的主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课堂教学观念和质量标准的新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凸显,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教学行为等都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重要性的研究较多,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不足。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为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趋势分析(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中。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生本教育试验等过程中,依托“学案引领、分层教学”的校本研究,更好更快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让教师从教学研究中感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使教师站在受教育者的视角上,多方位地审视自我,强化教师自律,进一步修补和完善自我,能够激励奋进,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用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课题推行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探索与研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建良好师德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预计达到三方面的突破:
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
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多维、综合发展的趋势,但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永远无法脱离道德的规范,专业伦理始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伦理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把师德建设放在对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提拔的整个环节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中,师德建设是一个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该去考虑怎样帮助孩子具有终身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在心理、生理上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要有着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专业观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研修、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浸润着教师师
德的提升。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密切关系来看,教师专业成长伴随着师德的提升是一种必然的过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发展是必要的。鉴于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我们探索这一课题,将有助于确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确保师德建设成为教师全面与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本校实际,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实施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这是一种思辨的提升和理性的思考。本课题研究,对于促进不同层面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寻求新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完备,近几年,学校通过招聘引进了许多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正逐渐形成融合的氛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培训、评比等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每年的教师远程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教师有积极进取意识,青年教师占主体,有一批有思想的骨干教师;班子成员团结一致,有钻研务实的精神;校长教育思想蕴积雄厚,在生本思想与合学教育方面做过研究尝试,尤其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科研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带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所以我们学校具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需求和一定的研究基础。
因此从“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角度考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为着眼点,我校确定了“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从根本上丰厚学校的底蕴,切实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教师专业化
课题中“教师专业化”可以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个体,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队伍的群体成长;“建设”:是指学校采取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专业”:即指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稳定的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建立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校 文化氛围,使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素质全面提升;
2.学校构建符合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主发展的有效模式,促使教师深入到课堂 教学研究之中,在研究与反思中积极探索出具有个人魅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特色;
3.广泛阅读各类教学专著,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到教科研 中去,撰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
4.通过师德教育形成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
七、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我校教师专业结构现状,探索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关因素,剖析这些因素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2.研究对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任用、激励等机制及其如何实施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研究。
3、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探索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策略及操作模式。
4、培养、打造学校专业成长个人典型及优秀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
八、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达成目标、研究内容、成果形式、负责人)
(一、)立题阶段(2013年8月)
1.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2.组织开题及培训活动。3.明确成员分工及职责。成果:《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负责人:司泽军 高秀明
(二、)实施阶段(2013.9——2016.3)
在课题组内广泛开展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成果:《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系列论文,教学反思等;
负责人:王秀江 李军高秀香
(三、)结题阶段(2016年4月-2016年7月)
1、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2、整理文件资料,接受上级鉴定评价,召开结题会。成果:结题报告,《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论文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负责人:高秀明孙敏
九、主要研究方法设计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要和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本课题以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为辅
文献研究法,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比较研究法,寻找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奖惩制度,着力构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保障体系。
(二)、丰富教研活动,壮大队伍,着力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保障经费投入,鼓舞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
(五)、加强教学反思,举办教师论坛。
(六)、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质量,注重课题成果推广,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一)、理论成果: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2013.9)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2016.3)。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编著《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论文集。(2016.7)
(二)、实践成果:(1)增强教师道德素质,使我校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力争培养一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3)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四篇:学习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习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作者:周正利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2年第08期
什么是学习型的教师呢?简单地说,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不断学习、持续发展和勇于创造能力的教师。从广义上说,学习型教师是指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最大需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主动地寻找小西点机会,能把学习和工作系统的、持续的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创造,并把自身的学习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的教师。学习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等同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维度加以界定,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提高,是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学校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学习型教师的特征
学习型教师是在终身学习的理论下产生的,因此学习型教师的特征就带有终身学习的特点。
(1)学习型教师的学习是持续整个教学生涯直至一生的历程;
(2)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且弹性的;
(3)强调自主的学习精神;
(4)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全面的学习。
二、学习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把岗位大练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各教研组与备课组要利用以下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与教师日常工作紧密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活动。
1.实践反思——基于自我反思的专业能力训练
各学科教研组依据此方案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练兵计划,教师个人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个人岗位大练兵计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于教学中,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2.同伴互助——基于团队合作的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建立主要以学年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立足课堂,研究教学,开展有效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开展有效的理论学习,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实际训练等活动,展开岗位练兵。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研读课标、教材解析为重点,加强同伴交流与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沙龙等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网络研修——基于信息手段的专业能力训练
依托UC、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和QQ群等教研培训网,搭设远程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训练共同体。
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各教研组及教师个人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练兵方式,形成岗位练兵活动的不同风格与特色。
三、学习型教师培养的实施措施
1.开展理论学习,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1)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师专业化理论培训”。
(2)制定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教师现状及发展规划”调查问卷,调查我校教师发展的现状,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
(4)“师徒结对”,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袋,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2.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帮助教师自我提高
3.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4.大练基本功,进行岗位练兵活动。
5.建工作室:围绕专题讲座、写作指导、随笔漫谈、读写交流、好书推荐、主题论坛、教学沙龙等活动,引领、帮助教师自我规划,自我成长,做快乐的读书人,做幸福的写作者,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6.课堂展示:相互切磋,多维评课,群体教研,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7.主题论坛:人人参与 内容多样。
通过建立学习、交流、展示三个平台,请专家讲座指导、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网络教研为依托等方式,按照方案和计划的要求逐步实施,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四、学习型教师培养的具体操作内容
(1)设立四级管理网络。一级:实验领导管理小组,负责决策、监督;二级:教务处、教研室,分别是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三级:教研组、备课组,负责组织、实施;四级:教师个人,进行自我实践与反思。
(2)构建活动平台
建立学习、交流、展示三个平台,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后,再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①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提倡教师进行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内容包括新学期开始时对学期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安排,每节上课前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参与的预测等,在备课及教案上反映出来,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鼓励教师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以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的形式记录。
教师观摩式,获得同伴的帮助。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等这些宝贵资源,请他们出示范课、展示课等不同形式的公开课,在教研组内,组织学习和讨论,总结各种优点;其它教师通过借鉴,模仿上课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邀请专家,听取讲座与课例。
②教师与教师的对话。
主题参与式:以集体备课为基础,进行教研组内的模课和辩课环节,将研讨活动“经常化”;以网络教研为依托,参与主题备课的研讨环节;按课型、类别研究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常规课的教学策略。
教育漫谈式:开辟学术沙龙活动,同学科的成员定期开展专题讨论,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每次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思路。
校内互动式:一是 “我展示,你指导;你上课,我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二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活动。
(3)制定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铺设 “外环——入门、中环——成长、内环——自信”的“三环路”培训模式,①重视“入门”。让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快速的熟悉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听优质课例,教学基本功培训,岗位大练兵等方式,使他们对教学工作和业务有正确认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可分为以下几项工作:
利用暑假,对新教师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备课方法指导、课堂教学组织,以及如何上好第一节课、谈好第一次话、做好第一次家访等教学基本功培训,并开展模拟上课活动。
建“师傅组”,跟踪新教师教学过程,及时点评,适时修正,稳步提高。
为新教师创造学习机会,让他们参加教坛新秀、优质课、基本功比赛观摩活动和校内外各种听课活动。
②关注“成长”。这一步主要是让年青教师以“动手写,用耳听,亲自体验”的方式,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方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运用,并内化为他们的自学行为。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论坛,撰写 “听……(名师、专家报告)有感”心得体会,促进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运用“模课、辩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③树立“自信”。
通过“压担子”培训的形式,如开设校级公开课,接待校外听课,参加校际交流,参加学生学科竞赛辅导,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等,让他们在压力中长才干、树自信。
以优质课评比为平台,发挥团队作用,集教研组集体智慧。对青年教师进行“写作、备课、说课、上课、反思”等全方位指导。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教坛新秀、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使他们在集体指导下出成绩,在竞争中自强。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教师要有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能从很多杂乱的知识里面提炼出一种核心的知识来。其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一、传道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
二、授业。授业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者提出了几个教育比喻;①打游戏,②认地图,③学走路。“打游戏”意味着反馈与矫正是重要的;“认地图”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则你会迷路的;“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
三、解惑。“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难,然后教师去引导。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授业,解惑与传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作业所讲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