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分析报告
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分析报告
水东镇中心小学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谦让,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尤其是一些问题家庭(父母离异或因种种事故造成对孩子缺乏管教的单亲家庭)孩子的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友善、融洽、和谐,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厚,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温馨、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研究目标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明细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传承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2、礼仪课与礼仪养成活动相结合,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小学礼仪教育模式。
3、将学生外在的礼貌言行举止内化为文明礼仪规范,初步具备现代文明人的自觉意识,懂得一定的礼仪知识,知晓在校乃至社会不同场合中的基本礼仪常识,从外在的衣着、言行举止到内在的礼仪文化素养都能文明得体,以自觉做现代文明人为荣。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小学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的使用,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特殊场合礼仪等。
2、探索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规律,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实施相应的礼仪教育内容,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方法,力争做到教育、训练的序列化。
3、创新礼仪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校情、学情、社情需要,使教育的策略更新,方式方法更贴近儿童、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感,从而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
4、开发校本礼仪教材,开设校本礼仪课程。
五、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六、研究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二)实验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专家指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科研骨干(优秀班主任)的带头作用与科研成员(一般班主任)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科研骨干班主任为主。
4、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方面: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科研论文;评选德育科研能手,颁发证书和奖金。
学生方面: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星级文明班评比:每周评比文明班级——每月文明班升级——期末评出四星级文明班,举行授奖仪式,组织四星级文明班报告会等,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优生激励:各班评比“每周一星”(周一升旗仪式佩戴绶带表彰)——期中初评“班级礼仪之星”——期末分层级评比“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之星”(班级类每班10名,年级类每班各3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并来期举行“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之星”报告会等,以此扩大榜样辐射的积极影响。进步激励:各班评比每周进步之星(周一班队会上佩戴绶带表彰)——期中初评班级礼仪进步之星(在升旗仪式上佩戴绶带表彰),——期末分层级评比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进步之星(班级类每班3—5名,年级类每班各2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并来期举行“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进步之星”报告会等,以此激励礼仪后进学生也能积极上进,以达到让礼仪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之目标。
5、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14年2月至3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09年4月)
第二阶段: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研究阶段)
——搞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举行课题启动仪式;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地举行两次“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礼仪与生活”、“礼仪你我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良好礼仪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礼仪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
——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第三阶段: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总结阶段)——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八、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实验小组
(一)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戴外权
副组长:王跃明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
舒象智、彭永红、刘喜芳、刘
云、李
慧、石黑仁、贺
杰、陈绍永等为核心参与人,水东镇中心小学小学全体班主任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合肥市锦绣小学 马会琴
摘 要: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自从我校申报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一线班主任,深深认识到学校作为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儿童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我们小学教师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我谈谈自己对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而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许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做。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接受,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文明
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经常说粗话,搞恶作剧、做不文雅的动作,惹事生非等等,针以这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要更注重身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教师不仅经常在孩子面前讲文明礼仪的道理,更重要是以身作则。比如:我班里原来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于是,我经常个别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课堂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课间,我尽量多到学生中,特别是在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面前,我尽量使用礼貌用语。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及其他同学的文明礼貌明显好转。2.让学生守公德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们常常因为玩耍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给班级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如: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跟学生讲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3.让学生守纪
要想使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首先要带 头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4.让学生热爱劳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来不做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学校,不要说什么繁重的劳动,就连一般的大扫除都不肯参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这样,教师的行动和优秀同学的行动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都热爱劳动。
二.在教学中塑造小学生“文明礼仪”新形象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文化意识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中西方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中文明礼仪的差异。从而塑造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新形象。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的运用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时让学生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能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与运用这门语言。我们英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礼仪”要求。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我在十年的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塑造学生“文明礼仪”的形象:
1.挖掘教材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礼仪教育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礼仪的育人意识,做到寓礼仪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这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使交际交流更自然。
2.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礼仪渗透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礼仪教育,然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礼仪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例如“Lady 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条基本准则,也体现了自我风度及良好的修养,培养学生具有绅士风度;“What can I do for you?”不只是客气话,而是看到对方有困难而要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方;“How do you do?”是初次相识朋友间的问候,而“How old are you?”对女士而言是粗鲁及其不礼貌的表现。就这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但是经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在垂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切实抓好学生礼仪养成教育,就一定能为明日之中国培养大批优秀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小议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
于安永
小议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于安永
随着家庭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这本应是件好事,在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精力、财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使他们受到更多的教育,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但是有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满足,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揣在兜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融了”,也是由于这一点使孩子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学校的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父、负面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重点是四个方面:
一、从“坐、立、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训练好的,要通过长期的训练,使他成为一种习惯。
二、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三、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四、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基本品德。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划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是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和训练的最佳阶段,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先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我问好,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学到校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对于学生,我也会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字眼。每次大扫除后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会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比如每当放学时,汤清雅、陈丹等同学都会主动和老师说再见,我马上表扬,说:“汤清雅、陈丹同学真有礼貌,是你们学习的榜样。”让同学们学一学。一会儿,再遇到老师,就会有也同学主动问好:“老师再见”。我又表扬他,孩子听了美滋滋的,再问好的声音更大了。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二、重视教育,形成氛围
训练学生坐、立、行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
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晏国文同学坐不正,我就帮他坐正,教他站直,让他把胸挺起来,再拍拍他后背,让他再挺一挺,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启示,有所提高。我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个站直,一个站得很不好,我让学生比较,哪个同学更漂亮?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站直的同学漂亮。”同学们再起立,这次效果最好,个个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爱极了!我目光巡视每一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三、制定制度,评出优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我们就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去做,谁违反了就要被扣文明礼仪分若干,我们班上建立了学生值勤制度,检查督促学生按要求去做。每周评比,每月按成绩颁发小奖品。完善的检查评比制度和良好的集体舆论,保证了文明礼仪教育训练的扎实开展,使教育训练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班级黑板报上有一块是专门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个小花上写上礼仪标兵的名字。现在礼仪标兵也越来越多了。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
学生的礼仪行为不仅在校内,在校外也要做到。这就要充分调动家长这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发挥家庭这一小小“课堂”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来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我相信: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我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礼仪意识淡薄,文明素养偏低的状况,我校特开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开展本课程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1、构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
2、促进了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在我们学校逐渐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的风气,使文明礼仪初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努力使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家庭延伸到社会,从自己延伸到他人,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
4、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及荣辱观。
二、课程内容
1、本套教材分为小学文明礼仪规范,基本礼貌用语,学
校礼仪篇,家庭礼仪篇,社会礼仪篇五部分。重点指导学生的站立坐行等行为规范,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课程实施说明
1、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本套教材主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教师讲授,教师学生示范,及播放资料片等形式组织教学。
2、课时安排
以班级为单位,每双周的星期四第七节课开展本课程,每班主任担任校本课程教师
四、课程评价及考核
1、试卷考核:每学年末教导处出卷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考试成绩划为优、良、可、差四等。
2、日常考核:由少先队定期对学生检查对学生进行评定,计入班级量化成绩。
五、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六、学习时限:20学时
第五篇:浅议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浅议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学校:者海镇大桥小学 姓名:崔庆买
摘要:礼仪是人安身立命与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对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希望与未来,小学阶段是个人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切实加强小学礼仪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礼仪形象、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公民的道德标准和人格规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文明程度的反映。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犹为重要。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涵
所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就是说,不论是对于个人或国家,要有所作为与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讲究礼仪是少年儿童应有的品德修养,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自身形象的完善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收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所有教育机构和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职责之一。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笔者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坐、立、行”起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应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小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活动,更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他对小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影响至深。
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小学生文明的礼仪。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3、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不仅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而且要积极引导他们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同时还应当引导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小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4、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小学生做人的基本品性。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人的勤学好问、热爱劳动。
三、对小学生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子在《道
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做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小学生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文明礼仪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这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有些小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广大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四、当前小学生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小学生文明礼仪状况,虽不像有些人惊呼的“一代不如一代”,但确实令人大可忧虑,而日常礼仪行为的缺失,更是令人扼腕叹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日常谈话过程中,很少听见学生使用“您”、“请”、“谢谢”、“抱歉”、“辛苦了”等文明用语,而一些学生倒是对社会上“流行”的粗俗语言用得得心应手;二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在衣着服饰方面,追求穿戴名牌与奇装异服,不顾家庭状况,盲目攀比等等。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其一,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与众星捧月的殊荣,被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颐指气使,说一不二,从而滋长了孩子们的“娇气”与“骄气”。其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浪潮在荡涤旧的不合理的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冲击着优秀的传统思想。“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想不可避免地污染着孩子们的沌洁。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用钱雇人写作业,打扫卫生,这就使得自命清高的学生变得“俗气”。其三,传统的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实施还不能完全切合小学生成长的特点,特别是没有给礼仪教育应有的位置,这就使小学生的言行无矩可导、无规可循。
五、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和联络人际关系的纽带,懂礼仪是成熟的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生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校作为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抓好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最佳阶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坚持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对理解、训练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开展礼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知识,又要教学生怎么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礼仪习惯,懂得在什么场合应当怎么做。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如何正确运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如何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回答问题起立、进教师办公室喊‘报告””等礼貌体态,怎样是“居处必恭”,怎样是“步立必正”,怎样是“衣冠必整”等等,要通过制订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方便学生对照训练,日久习成。
另外,通过学习如《弟子规》、《颜氏家训》等传统礼仪教育经典著作、摄制音像教材,为小学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声、有色、形象化的教材。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促
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从事的活动牢固确立一种虔诚、敬畏的态度,并最终确证“礼”在发展个人与完善人格方面的重要意义。
2、坚持将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若“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礼仪教育中,榜样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的典范,是为学生提供礼仪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它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优良礼仪习惯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讲究礼仪规范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应该成为礼的化身,在礼仪教育中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即使在同学生交往时,也应讲究礼仪,“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当学生向老师敬礼时,老师一定要积极回应,这既是礼尚往来的规范,也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
在班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等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评选出文明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示范员,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广大学生中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引导其他小学生积极向他们学习,努力争当文明礼仪标兵。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合适场合来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3、坚持将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和学以致用相结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从目前情况看,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还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善待家庭;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遵循。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礼仪教育不同于智育,它具有多渠道、多方面施教的特点。学校礼仪教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交互影响的开放系统。在礼仪教育中,学生既受学校的影响,又受到家庭与社会的综合影响。如果各方面的影响不一致,相互矛盾,学校礼仪教育的作用就会被抵消,甚至
使学生产生逆反行为。为此,要使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控制和消除不良影响,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有着“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的教育优势,因此,小学礼仪教育必须要延伸到家庭中去,要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知道学校各阶段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训练要求,并要求家长在家中自己也要按学校的礼仪要求去做,给子女做出表率,让学生在家庭和谐的礼仪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成为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人。
小学的礼仪教育,仅在校园内和家庭内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创造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青少年学生才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所以,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主动与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各部门、各团体加强联系,形成礼仪蔚然成风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优良礼仪的形成,共同营造文明礼仪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得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使跨世纪的接班人从小接受熏陶,形成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