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晓雨的泰国之行看跨文化交际的三大障碍和文化休克
从晓雨的泰国之行看跨文化交际的三大障碍和文化休克
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只身一人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她刚刚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接她的只有当地学校人员,态度也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情,反而十分冷淡,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晓雨发现,学校里其他泰国老师对她的态度并不热情。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教学工作,甚至连主动的招呼也没有。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还影响到了汉语的教学。
晓雨的泰国之行,典型的反应了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三大障碍:认识误区,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
第一个障碍是认识误区。晓雨认为,既然语言相通,学校人员就应该和她多聊聊天,而不是“8个小时的路程几乎没有说一句话”;既然她是客人,主人就应该盛情接待,而不是“对她很冷漠,没有真诚的微笑”。这些都反映出了晓雨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认为对方和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料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甚至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正是由于她有一种“文化都一样”的心理期待,对于接待交际还是一套中国人的想法,以自己的思想揣度他人,又缺乏跨文化意识和经验。所以,她虽然人在异国,但思想还在“倒时差”,这些固有的想法成为晓雨从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
认识误区对跨文化十分有害,必须不断提醒自己: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必须学会观察异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晓雨受挫后,首先是心态很积极,并没有退缩,而且认真的学习请教,发现了“亲吻”治疗法,并慢慢赢得了周围学生和老师的认同。
第二障碍是刻板印象,这在中泰两方都有体现,如晓雨“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而泰国老师“惊讶”的说“中国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旗仪式吗”。尽管我们没有同某一种文化接触,但可能对它已经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努力等。这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叫定型。由这些即成印象出发,再去认识一般情况时,就往往回忽略个别特点,并且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使得人们不能客观的观察另一种文化,失去应有的敏感。在观察异国文化时,只注意那些与自己的刻板印象吻合的现象,而忽略其他。它妨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不利于展开跨文化交际。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国民大都信封“清净”“善缘”等佛家传统,与人为善,礼貌谦和。可能是受诸如此类的固有印象的影响,对于泰国人的“冷漠”,晓雨感到很受挫,真实情况可能是泰国人是热情好客,但没到晓雨想象中的热情。可能他们本来就沉默寡言,对于“新人”本来就有“避嫌”的心理。另一方面,泰国老师对于中国老师的刻板印象,使得刻板“升级”,可能是以前接触过不愿参加升旗仪式的中国老师,便认为所有的中国老师都一样。双方的“双刻板”,使得开始的交流并不那么“友好”。
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条件的变化,人们原有的印象可能随之改变。晓雨认真学习讨教后,找到的问题的突破口,也平和了自己的心态,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而通过升旗事件,泰国的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态度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健康的心态,认真的学习态度,及自觉融入目的社团文化的行动对于打破刻板印象是很重要的。只要不拘泥与暂时的困难,及时有效调整自己,是可以建立目的文化的正确合理的印象,并能为其所接受的。
第三个障碍是民族中心主义,就是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其他文化。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避免它是与文化共生的。留学生在国外常感到孤独,觉得周围的人对自己体贴照顾不够,人际关系冷淡,知心朋友少。这是由于中国人际关系比较密切,人情味浓厚,相互之间的依赖大。以我们所熟悉的人际关系的准则来衡量别的文化,自然感到无助。晓雨到泰国后,发现无论是学校人员,还是老师学生都对她很冷漠,没有微笑,一度怀疑自己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典型的“移情”了。
克服这一障碍,不一定非要摒弃自己的文化理念,关键在于理解并尊重目的文化。经过学习观察后,晓雨发现了“亲吻”治疗法,虽然自己身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还是试着做了,并且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这些都说明,晓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套文化理念和泰国的有对撞,发现了泰国人的方法,并积极的融入,最后收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综上所述,晓雨在泰国的生活,由苦到甜,其实也是她经历文化休克期的体现。挫折期——进入泰国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没有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而引起的疲惫失落,和自我认同的混乱,引发心理上的自我否定,这表明晓雨处于挫折期。调整期——由于乐观的性格和倔强的个性,加之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活动参与,晓雨很快找到了突破之法,慢慢的与周围和谐起来。适应期——经过“亲吻”治疗法和升旗事件后,晓雨对周围的文化气氛有了新的认识和一定的适应能力,泰国的老师和同学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于一名李晓雨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通过上文对案例中提及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要尊重当地问题,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用文化知识。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做到理解和适应。其次应注意分析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异同,多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异部分,提高文化敏感度,多于当地人交流,求同存异。通过多理解,多接触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推动交际顺利进行,第三,我们还应当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性的进行适当的文化依附。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比如李晓雨每周都按时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就是选择性文化依附的一种很适当的体现。他减少了李晓雨同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感,也增强了二者之间的友好和亲密度。另外,还应当注意提高移情能力。移情是人与人之前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的设身处地的领会对方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避免误会和消除隔阂。除了语言交际之外,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从李晓雨亲吻学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来看,适当的非语言交际有时能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及时调整个体心态尤为重要。李晓雨只身一人来到泰国,这就使她十分容易产生孤独、思想等消极情绪,在交际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加应该注意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甚至敌对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克服“文化休克”。
综上所诉,跨文化交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克制、理性并积极补救,定能实现和谐成功的跨文化沟通的。
第二篇: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定稿]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英语频度副词“ALWAYS”主观性嬗变的历时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教育语言学重估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 新闻英语文体分析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苔丝死之谜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试论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评析艾米莉狄更生及其诗歌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罪与同情—论齐林沃斯的悲剧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分析赫索格与玛德琳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解读索尔贝娄的《赫索格》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 《老友记》为例 小说《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 多媒体中学英语教学的优缺点
和谐与冲突: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研究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88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89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90 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 92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93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94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女性推崇观探究 9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96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
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 98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99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 101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 103 论双性同体思想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体现 104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05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106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107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08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11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 113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116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19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21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 123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125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Beyond Language, Toward Nature: A New Reading of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28 解析《丽姬娅》中的哥特美学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 131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Reflected in Oliver Twist 133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35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37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
Jane Au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9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140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142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43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45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47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48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151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52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153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154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155 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 156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57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
158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 159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160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olite Expression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 161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162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16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 16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65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 166 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67 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 168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169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 170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71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172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74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175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76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177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78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
179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 180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181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182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83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184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
185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186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187 网络英语资源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88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189 论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
190 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英汉习语研究 191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192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193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94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195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 196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197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98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199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200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第三篇: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秋秋:一七五 五六七 一二四八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 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以迪士尼为例分析美国文化在全球扩展这一趋势对其本身影响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汉语被动句的英译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试论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131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151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5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53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
154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
155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156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57 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
158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159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60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61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162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163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164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
165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166 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
167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
168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69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170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17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172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73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174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
175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17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
177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178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179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180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181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82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83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184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85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186 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论《道林.格蕾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
187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8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189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190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1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92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193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194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
195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196 苔丝形象浅析
197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198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99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200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四篇:跨文化交际论文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姓名 学号
【摘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中国戏剧是话剧、割据、秧歌具、以及京剧、越剧、评剧、沪剧、黄梅戏等一切地方戏的总称。而西方戏剧则由话剧、歌剧和芭蕾舞剧组成。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最根本的、最有决定性的差异,是戏剧观念上的差异。【关键词】程式化 非写实 背景 障碍 1.西方戏剧与东方戏剧 1.1话剧(Dramma)、歌剧(Opera)和芭蕾舞剧(Ballet)是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其他还有哑剧、木偶剧、音乐剧等)。它们都诞生于欧洲,广泛流行于全世界。
1.2东方戏剧包括了中国的京剧、昆剧和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包括了日本的能乐、狂言、歌舞伎和古典傀儡剧‚文乐‛;包括了朝鲜的唱剧,越南的嘲剧、改良戏;包括了印度的卡塔卡利舞(一种传统舞剧)和失传已久的梵剧;此外,还有泰国的‚孔‛剧,印度尼西亚的格多柏拉戏和鲁德鹿戏。以上这些东方戏剧有的相互接近(一般东亚的与东亚的接近,南亚的与南亚的接近),有的相互差异较大,但差异再大也大不过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间的差异。
东方戏剧有两大特征:一是表演的程式化,一是高度的综合性。所谓表演的程式化,就是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人们的语言、行为、思想、情感加以分类,再以种种被提炼过的,更加简练和规范话的角色形象与语言、动作、旋律、去表现那种种特定的分类。而在西方戏剧中,除了芭蕾舞剧的舞蹈动作有一定的程式外,其他表演都是写实的、非程式化的。
1.3东方戏剧的另一特征是它高度的综合性。早期的西方戏剧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它们表现的都是希腊神话和史诗所提供的故事,只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就被承认是戏剧了。而东方的戏剧的原始形态多以歌舞为主体,在发展中有陆续把武打、杂技等特技表演融会进去。虽然西方的歌剧也综合了歌唱和表演,芭蕾舞剧则综合了音乐舞蹈和哑剧,但都不如东方戏剧综合得广泛。1.4唯一一个和东方戏剧比较接近的西方剧种是形成时间不长,但现时在欧美许多国家流行颇广的‚音乐剧‛,它有说话但不是话剧,有歌唱但不是歌剧,有舞蹈但不是芭蕾。这种音乐剧虽非出于对东方戏剧的有意模仿,但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文化本来就是一道割不断、扯不开的洪流,东方与西方尽管起点不同,差异诸多,但总有一些不期而然融会于一体的结合点,尽管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一直是相当巨大而明显的。2.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
2.1世界上所公认的三个最著名而古老的戏剧系统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
2.2中国戏剧早经13世纪的《马克〃波罗游记》和17世纪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描述,使欧洲人有所见闻。在西方,割据、话剧、芭蕾舞剧共同构成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话剧以对白与形体动作为表演手段,歌剧的表演手段以音乐与歌唱为主,形体动作为辅,芭蕾舞剧则以音乐舞蹈为表演手段,既无歌唱又无对白,或者说她是音乐舞蹈加哑剧。总而言之,以上三者都与中国戏剧截然不同。中国戏剧不仅唱、做、念、打兼备,还穿插着大段的歌舞哑剧以至杂技与功夫表演,并且拥有一套独特的戏剧表演的符号语言。包括程式化的角色塑造——行当;程式化的化妆——脸谱;程式化的表演——做功、身段和固定几种套路的曲式、唱腔。
2.3中国戏剧最令西方人感到新鲜的,是它那高度程式化的写意传神的表演,如兰花指、水袖、圆场、起霸、走边,以及整冠、甩发、亮相等等。此外中国戏剧表演中还穿插着一些像‚变脸‛、‚翎子功‛、‚翅子功‛等令人拍案叫绝的绝活儿。2.4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切程式化的表演,以表演绝活,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现实依据,但却比现实中的动作更美更传神,刻画人物更加入木三分。所以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哪怕最细微的举动,都是现实的提炼。‛
2.5中国戏曲的表演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意趣的挥洒,神韵的深远,以虚代实,以形传神。再加上它的独特的艺术化的化妆和脸谱,无布景的舞台,象征主义的道具,都极大地激发着观众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艺术普遍倡导的‚神会‛、‚悟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一切略去的细节都由想象补充得更为尽善尽美。2.6中国传统戏剧从表演到服装、化妆、道具、效果,都是写意的,都简化得近乎抽象的符号,这样不仅使演员能以表演代替道具,并能凭借演员在台上唱做念打的浑身解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丰满、充实的特定意境,使庞大而沉重的布景道具黯然失色。
由于洋人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词与念白,也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腔,他们的兴趣便自然地转向做功方面。他们欣赏的剧目,不是类乎哑剧的《三岔口》,就是以做功见长的《拾玉镯》、《秋江》,以及以武打见长的《闹天宫》。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戏剧一向是听重于看,北京人总是说‚听戏‛而不说‚看戏‛,我们也习惯地把戏剧演员叫‚唱戏的‛,尤其是那些真正的‚戏迷‛,无一不是‚听戏‛的。这一点对于西方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他们去大剧院欣赏Opera时,不仅没有人闭眼,还要特意戴上望远镜,把舞台上的演员从头到脚看个一清二楚。2.7如果我们以西方写实主义的传统的话剧、歌剧为参考系,在比较中去发现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征,大体可归纳出以下三点:
第一,动作舞蹈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块文章的载歌载舞,也有称之为‚身段‛、‚做工‛的许多极其优美的程式化的形体语言。中国戏剧可以说是‚无动不舞‛。第二,语言音乐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段的唱,又有既不是唱又不是说话的音乐性极强的语言——‚念白‛,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有声皆歌‛。所以著名的戏剧专家齐如山先生曾说:‚国剧的原理,有两句极扼要的话,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凡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唱的韵味,凡有一点动作,就得有舞蹈的意义。‛
第三,布景抽象化。中国戏剧舞台上最常用的道具是一桌两椅,有时则全然空无一物,即或有道具如茶壶、酒杯、一本书、一张画,也绝对不用真实器物,目的就在严格遵守非写实的特征。
2.8以上种种特征如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非写实主义‛。从西方戏剧史上看,古希腊的戏剧也是非写实的,那时的演员戴着面具,吟唱着诗句,舞台的背后永远是固定的一个死景,所以等于没有景。这与中国传统戏剧非常接近。到了莎士比亚时代(1564~1616),写实逐渐抬头,但莎士比亚的剧作中角色有大量的独白、旁白,又一场接一场地更换地点,并用对话说出环境与布景,这仍然是非写实的。只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才完全发展为完全的写实主义。
2.9中国的戏剧与西方的戏剧,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写实‛与‚非写实‛,以及动作、语言、舞台的许多具体差异外,至少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中西戏剧诞生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西洋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传播至全欧洲,大体正当文艺复兴到巴洛克风格的时代,当然以崇尚奢靡追求富丽为时尚,所以大歌剧的演出,从剧场建筑到舞台装臵,都展现出一派缛丽之风,追求豪华的景观,奇巧的舞台机关。但纵观我国戏剧的诞生至成熟发展,从唐大曲、宋金杂剧到元杂剧,戏剧发展的主流一直深入民间,并与奢靡缛丽之风无缘,并不器重于舞台背景的烘托,全无西方大歌剧的一派豪华气势。其次,中国的戏剧除了可作演出的一剧之本外,还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供人阅读欣赏。但是西洋歌剧并不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只具有独立的音乐价值。最后,西方歌剧独立的音乐价值极高,一部歌剧的所有曲段,都出于音乐家的创作。可中国的戏剧虽然也包含了许多大段的唱段,但都是选用既成的曲式,创造一出新戏,完全无须音乐家参与,无须进行音乐创作。这在西方人来看,简直不可思议!
3.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存在的障碍
3.1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双方的欣赏趣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许多中国人赞赏备至的,恰恰是洋人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对西方的一般观众来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欣赏障碍。简单归纳一下,这种障碍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唱法。中国戏的旦角和小生都有假嗓唱,欧洲人认为怪声怪气难以接受。西洋唱法特别重视字母和忽视子音,中国的唱法则子母两音同时注重。对于一向奉西洋美声唱法为正宗的西方人来说,下意识地会对中国戏剧的这种传统唱法加以排斥。
第二,乐队。京戏的乐队称场面,分文场与武场,文场用丝竹乐器,武场用打击乐器,合称文武场,又称场面。这样一支乐队自与西洋歌剧沿用的乐队大不相同,所以京戏音乐洋人是听不惯的,由于听不惯,进而认为它是一种噪音,吵得人头痛。
第三,历史典故。京剧的剧本多取材于历史。中国人最善话天宝旧事,或可说是个有历史癖好的民族,再加以文化之老大,祖宗崇拜之无比强烈,中国人就像是肉体生活于现在而精神永远生活于历史中的民族,所以中国的戏剧舞台永远为死去的人所占据着。
第四,大团圆。西方人崇尚悲剧,希腊悲剧是西方精神的最高境界。他们推崇悲剧为‚绝对理念的胜利‛,认为它可以提高、净化人类的精神。反之,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并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事事皆求中庸而不走极端,故绝对排斥悲剧的发生,而奉‚大团圆‛为最崇高的理念。
【参考文献】 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第五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 3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4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 7 中西方常用标语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12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英语新词的发展研究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42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 43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 44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
Cooperative Learn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Junior Students’ Integrative Language Ability 4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 47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 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0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 61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 62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6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67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8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69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70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72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74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75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77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79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81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东方主义”和“美国梦”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从“看上去很美”和“Little Miss Sunshine”两部影片浅析中美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中英婚姻观对比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Mouse:A Study 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96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98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 9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101 一个女性的悲剧—从人性角度浅析苔丝的悲剧 102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 104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 105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107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08 英语教学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 110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12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113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 114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116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 117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119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 120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 121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122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123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5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126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127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 128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129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131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132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134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135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 136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38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139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140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141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142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14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 144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146 On Symbolism in D.H.Lawrence’s The Rainbow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 148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149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151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 152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
153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154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55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156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157 透过美国环境类电影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158 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 159 马尔福的嫉妒
160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分析 161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
162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163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4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165 外国商标的中文翻译策略及其产品营销效应研究 166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
167 从《辛普森一家》析美国儿童基础教育的理念 168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169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 170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171 对《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分析 172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173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74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175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176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177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78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179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80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81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 182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183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184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185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 186 觉醒的灵魂——解读《兔子归来》中的女性主义 187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 18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18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190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191 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192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 193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94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195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196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97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98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199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