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黄桥实验小学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实验小学 马树民 朱凤男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打造。每年9月,我校总有新教师的分配加入,他们的到来无疑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从大学毕业到跨入教师行列,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还是要有个艰苦的适应与学习的过程。为了让新教师尽快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学校建立了“以老带新、优化组合”的师徒结对的帮教体系。每年9月,由学校指定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新教师结为对子,师傅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这项活动在每个学期都开展得较为扎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转变观念
传统的师徒概念就是师傅把自己掌握的技艺本领传给徒弟。但我们认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专业思想,树立终生从事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青年教师一进校,工会、教导处就联合起来举行座谈会,听校领导介绍情况,提出希望,请老教师进行传统教育,对师傅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用他们乐业敬业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影响感染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的观念。
二、加强指导
在转变青年教师观念的基础上,学校于9月中下旬举行拜师会,由师傅与徒弟共同签约,为期三年。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我校在强调严格规范教学程序、强化“六认真工作”过程的同时,更强调给青年教师传带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站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从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高度去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既要继承我校优秀的教学传统,更要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每学期制定的帮带计划中,总有教材研讨、课堂探索、课后反思、论文撰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徒弟们对教学的任务、目标、方式、手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通过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徒弟们逐渐成长,并走向成熟。徒弟们谦虚好学,进步很快,所任班级学风良好,学科成绩不断提高,到三年期满时,基本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为他们今后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争创成绩
“师徒结对”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其作用在很多出师的青年教师身上已经凸现。这个活动既强化了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又使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让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一年站住讲台,二年站稳讲台,三年站活讲台”的培训机制。
我校青年教师杨征燕师范刚毕业时,拜胡国花为师,结对三年中,她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不断钻研。师傅胡老师倾自己所能,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刚出师时,杨征燕就参加区第二届评优课获语文组一等奖,然后她又多次参加苏州市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获二等奖;教数学的张晓娟老师拜区学科带头人张文丽为师,张晓娟热爱学生潜心钻研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多次获市、区评优课一等奖,今年被评为相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吴文群老师尽管教英语没几年,但在师傅张萍茹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她自己肯学苦干,所任教的双语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好评。她参加区评课选优获一等奖,参加苏州市双语学校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还荣幸地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唐玉婷老师执教刚满三年,在师傅胡静老师的指导下,多次执教公开课,尤其是在上学期举行的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中,她所上的《碧螺春》一课也得到了黄桥中学领导的好评,她刚送走的毕业班成绩过硬,每一位学生均顺利地升入初中。我们还欣喜地看到青年教师金岚、金燕、孙晓娟、吴天福等许多徒弟在结对活动中发展较快。徒弟们普遍感到:有师傅的感觉真好,在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引路人、辅导者和朋友,在专业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上有了一种依靠和力量,又多了一个榜样。师傅们也谈出了心里话:做师傅真幸福,多带一个徒弟,如同多了一个知己,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承担责任的时候多了一份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愿我校的“师徒结对”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我们也一定会继续为造就一支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而不懈努力。
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 实小三办 沈红英 浦丽华
刚送走了一批六年级的学生,这学期又迎来了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一开始看到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我还真从心底里喜欢他们。可是一个星期下来,我的情绪马上有了360度的大转弯,除了发现他们有天真可爱的优点之外,我找不到他们有什么优点了。或许是自己刚带完六年级的孩子,我对他们的要求也从看六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了,所以总觉得孩子们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会。不管是打扫班级卫生,还是做一般的抄写词语之类的作业,他们真的离我的要求差远了。作为教书多年的我不免心中有些抱怨:这帮“小屁孩”,怎么什么都不会?哎!烦人„„可是抱怨归抱怨,毕竟是当了10多个年头的教师了,我也已经有了作为人师的那份耐心,已经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烦躁不安,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分析处理和解决事情上。
有一天,我骑着电动车回家,看到了有个农民劳作于田头的镜头,我才猛然想起,做教师也要有农夫的姿态。当然有人看不起农民,还常用“小农意识”讽刺人,这“农”字之前加一“小”字,充分表达出对农民的歧视,然而农民却在本质上与教育天然地血脉相通。我甚至觉得,教师也必须是农夫,只有以农夫的姿态行走职业人生,他才可能在教育的田地上获取丰收。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农夫培育庄稼的过程: 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在他心中都有一本帐。经验丰富的农夫甚至精选一天之中的某个时间段进行农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同样,再也没有像教育那样需要讲究时机的事了。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一个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鼓励他站起来发言,时机也很重要。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在寒山寺的壁画上,写着“五随”,前三随是“随遇、随时、随性”,虽是佛门中语,却道破了教育时机的奥秘。教育时机时时皆有,然而蕴藏于师生心灵相遇之中,须随学生之性方可奏效,所以它需要捕捉。
农夫耕作之前十分重视施肥。肥料有两种,一种叫土肥(也叫底肥、基肥),肥力长;一种是化肥,见效快。农夫常常把两种肥料搭配使用,因为他既想求显效,更想求长效。我常想,教师也须有“打基肥”一功,教育的“土肥”源于生活,乃是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的文化氛围,而“化肥”乃是人工合成,是教师唤起学生兴趣的能力。前者着眼于长远,后者着眼于当下,唯有两者整合,才是完整的教育。
择好时机打好基肥,便可插秧。农民插秧,大有讲究,不可过深,深则不发,甚至烂秧,所以农夫常说“浅好”。果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便在农村见到了抛秧技术,将秧苗均匀扔在水田上,不出半月,长势良好,产量颇佳。由此我想,强行规定生长和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的,过早、过于刚性地为学生的生长提供模型,不如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生长。所以教师的职责在于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生长,而不是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当下的教师真该好好学习农夫,因为农夫早在两千年前就坚决抛弃了“拔苗助长”。
在庄稼生长过程中,农妇始终关注着。天天到地头走走,看看这株,摸摸那株,观察这些庄稼长势如何,有无病虫害,甚至还会像老朋友似的与某几株庄稼打招呼。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三年级的孩子好比农夫刚插下的秧苗,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更不应该向《拔苗助长》中的农夫那样急于求成,教师也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孩子,方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对话。
教育,是一门分寸感很强的艺术,在教育中经常会发生好心没有好报的事,这里就有分寸把握的问题。因为和庄稼一样,孩子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是那么的脆弱,需要细心呵护。只有把握好了分寸,才是真正的呵护,要不就有可能成为溺爱,也可能成为伤害。我常常见到农夫有时把田里的水灌得满满的,有时则把田里的水全部放光,让田变得干燥,甚至开裂,有时就打几趟“跑马水”,个中情由,不得而知。但其分寸的把握足以让我们得到启示。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所进行的是一项“物尽其用”的工作。稻谷、稻草、辟谷等被分门别类,各尽其用。农夫不会用一把尺子衡量他所收获的东西,他总想把收获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最饱满的谷子做种子,秕谷可以喂家禽,稻草可以烧饭,草灰用作肥料,没有被忽视的东西,没有被舍弃的东西„„而在我们老师的视野里,总期待所有田野长满稻谷,而不长稻草。
我要好好向农夫学习,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
爱的颜色
李当中学
左君
爱是什么?爱是山涧潺潺流过的小溪,爱是严冬过后的一场场淅沥沥的春雨。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我的“师爱”,它如同五彩花,时时刻刻拥有着美丽的色彩。面对着这一群天真、无邪、稚嫩、可爱的孩子们,我每时每刻变换着爱的色彩。
清晨,我的爱是红色的,它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随着孩子们步入幼儿园新的一天,一串串甜甜的微笑,一声声亲昵的招呼,一个个满盈盈的拥抱,让孩子们感受我的期待,让家长感受到我的诚心。红色的爱包含着亲热、期待与责任。
上午,我的爱是橙色的,灿烂的光芒透过玻璃窗照射在教室里。孩子与我犹如百花园中的花,我们一起开放,在我和孩子们心灵交流中,我发现了他们心中瑰丽的景色,也领略到他们的绚丽多彩。在这里,我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思维,奇思妙想的语言。于是,不知不觉中那一双双充满好奇与信任的眼睛、和着他们的歌声、笑声、游戏声组成了五彩花中的橙色花瓣。它充满着孩子的依恋与信任,满载着我的关怀、引导与耕耘。
蓝色的爱在中午开放。喧闹的半天,因孩子的午睡安静下来,在蓝色而浪漫的维尼窗帘呵护下,孩子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会轻揽着还不能独立入睡的孩子,用我妈妈式的爱安慰着孩子,为蹬被子的孩子掖好被角、摸摸那些熟睡了的孩子,仔细的观察、欣赏着我的孩子们。
下午,我的爱是黄色的,起床后的生活护理,户外活动时看着生龙活虎的孩子们,调节着游戏中孩子们的纠纷,组织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护理着还不能参加集体游戏的孩子。黄色的爱是忙碌而圆满的。
离园时节,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园内恢复了宁静,望着蔓延的春色,我的爱成为绿色的,整理着一天的思绪,回顾着孩子们有趣的举动,一天的工作它包含了幸福与恬静。
深夜中,我的爱是漫天的流心雨,因为我的世界满载一船爱心,在爱心斑斓里放歌,那可爱的笑脸,晶莹的眼睛,透明的心,和我一举手,一投足,一丝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切的话语,萦绕着我的梦境。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美丽的辞藻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曲来咏唱我的岗位;我也不是学者,不想用深邃的思想来写就个人的价值。我只习惯于用我五彩的爱播撒欢乐,收获希望,用五彩的爱将我的人生勾勒出绚丽的图画。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
浅谈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
最近,单位安排去基层学校开展调研督查工作。走过的两所学校的一线任课教师都是以近几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为主体,年龄多为30岁左右,教龄为5年以下。这一批年轻的教师为乡下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工作热情高,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具有较好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可塑性很强。但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特岗教师对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等常规工作还不能做到熟悉和灵活运用,还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更有甚之,和有些年轻教师交流时,干了两三年工作的,竟然也不满足现状,对工作不满,对生活失望,出现了倦怠情绪。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及调研的情况,谈一谈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自身。
首先要做到爱我所选。全国模范班主任李凤暇老师说“对于有些老师来说这个职业并不是他的所爱,既然已经别无选择,那就慢慢的发现它的乐趣吧!”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是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在我的理想词典里从来就没有“老师”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纠结中去上班。等有一天我静下心来问了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还有改行的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地位是什么样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上班,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从中发现了很多的乐趣。节日时,收到写满稚嫩话语的贺卡,生病时,听到纯真质朴的祝福,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带过的学生和我在网络上联系着,和我一块回忆着共同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一次电话的问候,一次和学生的聚会都会让我保持许久的快乐心情;还记得当我问起送教下乡的一位上课很棒的老师是哪里人时,种老师回答“是我的学生”那满脸的自豪与幸福„„那么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在哪里?不是为了所谓伟大的教育事业,也不是为了那屈指可数的微薄工资,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自己的学生,是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关怀指导下都能够取得成就。所以,我想对年轻教师说的是,如果说选我所爱是一种眼光,那么爱我所选就是一种信念。如果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又有离开和选择的能力,那就勇敢的离开,如果不爱,可又别无选择,那就努力的去爱,与其怨天尤人,毫无改变,不如努力去寻找教师的幸福所在。
其次,要有“做教师就做最好的老师,做班主任就做最好的班主任”的奋斗目标。我认为新教师上岗的前四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四年需要做的工作是: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中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是学习目标的确定问题,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三维目标缺一不可,这个问题通读课标就可以解决。二是怎么教,这涉及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问题,要按照新课程强调的“学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理念,在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课堂中尽可能动口、动手、动脑,进而全面达成学习目标。三是目标如何去检测,要设计好课堂的例题、练习以及课后的作业,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2、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要熟悉上课的基本程序,灵活驾驭课堂,要明白教到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新教师因为教学内容没有达到熟稔的程度,所以最爱犯的一个错误是上课时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上,而对学生的反应无暇顾及。每一节课教师都得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查看学生的练习作业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以便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及时改进。
3、坚持教学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每节课下来,都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对学习目标的把握是否到位,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是否切合所带学生的实际,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设计的例题、练习难度是否适宜等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如果能做到长期坚持,教师自身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会迅速提高。
4、要做大量的习题。习题训练也是新教师熟悉教学内容,把握考试命题趋势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必须先进入题海,学生手头的所有资料,教师必须全做,从中选择切合教学目标的再布置给学生,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要做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尤其是陕西省的,提高自己把握考试的能力。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研究命题:独立解题(包括下水作文)——再读试卷,解读分析各题的测验目标,体会课标与命题的联系——对照标准答案自批,重点研究开放试题的评分标准,换位思考学生答题。
5、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读书的要义在于理解、吸收、实践应用,只学不用等于没学。这两年教育局配发的几本书非常好,《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陶行知教育名篇》,我们要精读。另外还有魏书生老师的书,李镇西老师的书都值得一读,而且要反复的读,我们关键是从这些书里面感受教育大师们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吸收一些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理念与方法,坚定我们干教育和爱教育的决心,并不断地鞭策和改进自我,获得提升。相比而言,理论性过强以及专业性过强的书籍对于个人的成长作用相对要小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的阅读一些。
学校应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清晰的记得当年的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即将面临倒闭的农村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可想而知,师范毕业的、其它专业进入教育系统的比比皆是,可经过崔其升校长短短几年的管理和培训,个个都成了教学的行家里手,走出山东去全国各地上高效课堂的示范课,做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人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有压力才有动力。作为管理层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帮助新任教师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对于青年教师居多的学校这一点尤为重要,学校教学处就备课的要求、上课的要求、作业批改的要求、班级管理的要求都要有成文的规定,要求教师按章执行。并且实行备课每周教研组长检查签字制度,每两周教务处检查签字制度,指导和督促青年教师尽快学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以及班级管理等常规业务。其次,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学校要遴选骨干教师作为师父,负责1——2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教学业务方面给予全面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对活动要有明确的规定,如师父的职责是什么、每周听评课的数量、青年教师每周要写出成长随笔等等,学校定期督查并考评,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或者先进评选中。另外,结合偏远学校缺少骨干中坚教师的实际状况,从全县范围内遴选学科优秀教师与部分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采取定期送教学习,网上交流等形式促使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途径。
再次,学校要多给青年教师创设学习的机会。“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省、市、县组织的一些教学观摩和校本研修活动,学校要尽可能让青年教师参与,开阔他们的视野,以便寻找自己不足并努力改进。另外,偏远学校可以与县域内的优秀学校结成联谊学校,经常开展校际的交流,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大有益处。
还有,学校要给青年教师推荐发放优秀书籍,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加大后勤保障,解决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活跃教职工课余生活,努力创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青年教师热爱工作,热爱学校,幸福成长。
总之,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奋斗努力,当然也需要学校的关怀与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这关乎白水基础教育的发展大计问题。
第三篇: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在此我把笔记整理了一下,与大家共享.第一个关键词——“勤奋”。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活动后,我把活动的第一个话题与第二个话题进行对比,第一个话题,是谈校长对现在青年教师的看法。第二个环节,是校长就自己成长经验谈看法。对比两次题板中的关键词,我发现“勤奋”这个词语在第一个话题中没有出现,但是在第二个话题中三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个词语。有说“勤奋+机遇+感恩”有说“吃得了苦”等。对比下不难发现,我们这些80后的青年教师,大都缺少“勤奋”。在校长们对现在青年教师提出看法时,有这样一些词语“不够耐心”“急于求成”“稍显浮躁”。我扪心自问,这些毛病的确存在在我身上,细细想想,这既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有关,也与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时间里出效果,出成绩。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努力积累,勤为习惯”——只有当勤奋成为了习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积累一些,日久天长,必成大器。史品南校长就张康桥老师的成长经历总结出的是“静心学习,10年、20年必有大不同。芮校长谈到“吃得了苦”后面还有两句话“受得了委屈”“坐得了冷板凳”。“坐得了冷板凳”这个词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睛,马上有老师提出:“一直让我坐冷板凳,我肯定要另谋高就的。”“你就不怕我跑了”等问题。芮校长谈到了他们学校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由于学校安排他做些杂务,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他感到非常的委屈,对芮校长说:“我堂堂大学毕业生,你不让我上课,让我回家都无颜面对父母,回家他们问我你教什么学科啊,我都回答不上来。这就是坐不了冷板凳。”其实芮校长的本意就是让这位老师好好跟师傅学习学习,等上手了再上岗。其实如果有教育就是服务学生的意识,我想不管学校安排你到什么岗位,你就应该积极面对,认真做好,只有踏踏实实地做,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压力”。新教师的成长有个周期,但是走向工作岗位后,工作中的无形压力肯定会随之而来。抱怨,叹息,甚至有人说“做人难,做老师更难。”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呢?芮校长提出了“积极面对、积极应对”。他建议我们更要关注工作过程中自我的提升,而不要太多地去关注结果。同时也要自我加压,自我超越,把压力转化成内在需求。只有当你有主动发展的欲望和需求时,压力自然就转化成了动力。我想这也就是我们黄校长经常说的“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芮校长也提到了他们在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学校有段时间曾经“自作多情”,效果不太明显。后来就转变教师的培养模式为自我成长,努力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服务,并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王舜吉校长提到了他们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几个措施“搭台子”“选苗子”“拔尖子”“带班子”,用泥鳅效应去营造范围,让每个人都去争一点。她谈到了曾经有一位青年教师找到她说:“校长,我觉得你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她的回答是:“我给你压力,是因为我觉得你是值得我给压力的人,给了压力能够向上的人,不是那种一给就垮或者永远要给压力的人。”所以学校在给我们布置任务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把任务看成一次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机会,通俗点说就是“看得起你,我才给你压力。”
第三对关键词“制度”与“个性”。“制度”这个词在我同一天参加的两个重要会议中都被重点提到,回到学校的期中质量分析,校长也提到了制度的重要性。在论坛中,三位校长和青年教师就这两个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有青年教师问:“校长说要提高老师们的创造力,打造个性化的学校,让每个老师有个性,那么在精细化管理下的教师会不会逐渐丧失了自我个性。”王舜吉校长详细介绍了同济中学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如何处理制度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他说制度是保障。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让个性风格化。作为一名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追求时尚,但是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她说比如教师的着装,就一定要符合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教师服装的打扮必须与社会青年区别开来,也许在街头看起来十分漂亮的露脐装就不能出现在校园里,这是一种最基本辨别是非的能力。史品南校长也提到,学校的管理过程是人制——法制——德制——自我管理人性管理。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的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学校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
第四个关键词“角色”,这是一位理想中学的女老师向王舜吉校长提出的问题,她说:“女老师面对着家庭与学校的双重身份,请问您是如何处理这两者关系。”王校长首先很谦虚地说自己做的并不是很好,她说,女教师,特别6-10年教龄的女教师,刚刚为人母,又是学校重点栽培出成绩的时候。一个女教师,面对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角色,要处理好这些角色方法就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如何理解,在不同的地方要能够适应角色的转化,对父母尽孝,对家人尽爱,对学生尽责。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她是如何处理这些角色转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辉的教师形象。有趣的是,我在随后的期中质量分析上,校长总结时也说工作时要保持工作的状态,做好八小时内的事情。下班后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第五个关键词“幸福”。如何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三位校长的建议就是在基本物质条件保障的前提下关键是“心态”。校长不是救世主,老中青三类教师的幸福需求各不相同,只能做到尽量不能作到完全满足,幸福的外显是“愉快”“快乐”,转变对教师工作评价,抓住我们读书人的一个共同“毛病”——士为知已者死,将学校共同愿景转化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有个非洲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他就很高兴了,一个常州人也许买了套新房才非常开心,这就是各为其美。也许作为一个教师来说,“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我们对幸福的最好理解。
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漏了很多,本想昨天趁热打铁,一气呵成。但是懒惰的心理还是让我今天才整理出来,呵呵,看来道理是容易理解,要真正做起来还是要下一番苦功。最后用“勤为习惯”来鞭策自己,也祝每一位蓝天人“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让我们一起珍惜在蓝天的幸福。
第四篇: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计划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正式加入教师这一神圣的行列已经一年多了,一年的时间很短,却让我感触良多。回想起上一学年开始前,内心经过了无数次挣扎,从抗拒到接受,从紧张应付到自由挥洒,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渐渐的感受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喜爱。
如今,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告别了初上讲台的青涩,需要进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因此,我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做了一些规划。在规划之前,先看清过去一年中的自己。
在过去的一年,是辛苦的甚至是煎熬的一年。初上讲台,勉强的微笑,不自信的谈吐,让自己失望也让学生感到多少的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磨合,我才成为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老师。这少不了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更少不了班上学生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总结起上一学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对新课标课程不是很熟悉,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及实际问题,在教学方面只做好了教书但未很好的涉及到育人方面内容,在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鉴于以上问题,我把自己的规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便是把目前能解决的问题尽快的解决。而这些都是涉及我本人的专业化成长的问题。个人专业化的提升非常重要,学校一直在强调这点,而我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自身的提升,而是在个人提升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好处。而在这个短期的目标中,主要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育人。而我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好,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德育教育的问题,而这一点是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因此,在往后的计划中,我会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有关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多看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在教学中做好育人的方法以及可渗透的内容,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课堂上的教书育人相结合。
2、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多听课:除了理论的学习外还需要多于其他老师交流,请教相关方法内容并请求老师对我自己的方法与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多听课,学习课堂上实际的方式方法并认真总结加以运用。
3、课间课后的师生交流: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在课间或课后可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她们的老师也是她们的朋友,让她们相信我,愿意与我真心对话,以此在一些事情或她们遇到的问题上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教学效果。在几次的公开课后的评课中,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效果的问题。在东埔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因此许多同学对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并不能快速接受,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基础差而放弃了学习。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的一些原因。而在教师本身,问题就往往是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在这个问题上,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与反思,以后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让课堂充满阳光与激情: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情绪很重要。教师有激情的声调与谈吐,会让学生也随之振奋起来,这也能让学生在这一整节课中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整节课中都需要保持这一心态,并且在语音语调的运用中要做到抑扬顿挫。
2、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在课堂中,学生并不会一直都处于一个情绪高涨的状态,而是会有较大的起伏,这在于老师要如何去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点甚至乎一个与课堂内容有些许相关的笑话,不断的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的起伏。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材,选用适中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要适当的照顾,调整授课的方式,解题的方法尽可能让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余时间里,对一些学生也要多加鼓励。
做好以上两个方面,就是我的短期目标。而长期的目标则是让自己成为一位优秀教师。
除了做好以上的事情外,在迈向这一长期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勤阅读,多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及刊物,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2、做好本位研究,认真研讨教师工作的专业性问题,为更好的为人师做好充足的准备;
3、碰撞与反思: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多交流,学习经验,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挥自身优势并补足自身的不足;多进行自身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行为,认清对错,勇于改正;
4、用文本记录自己教学的点滴,随时翻阅,认真感悟;
5、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经验;
6、多参加各类论文评选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为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增添多些光彩;
7、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也要平和。
新课标对专业教师发展的要求是要拥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这些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也是我实现长期目标的必备条件。
要想实现我的长期目标,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正如我所教班上的一句标语所写的一样,我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朝着我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进发。
第五篇:青年教师成长心得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
走进太山一中已经第十三个年头了,回首过去的时光,自己由一名初生牛犊的学生转变为现在的老师,一路走来,其间的兴奋、迷茫、失望、欣喜、收获,点点滴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路走来,离不开师傅的细心督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关怀帮助,离不开进修校的针对指导,离不开孩子们无私的爱,感谢见证了我的成长的每一个人。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为了使我们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设立了教师专业发展部,成立了青年教师进修校,确立了以“老”带“新”,以“中”带“青”,以“师”带“徒”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了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又采取了具体的培养措施:①岗前培训——熟悉课堂教学常规。②师徒结对——确立了一对一的师徒帮教对子。③好课引路—每周听老教师的课至少两节。④师傅督导——每周师傅评徒弟的课至少一次,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设计,学习方法的定位,辅助手段的运用,课后习题的确定等方面做了认真的指导。⑤汇报评课——我们每位青年教师都上一堂汇报课,教研组及时听课和评课,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⑥外出参赛——参加长治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课,展示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⑦理论指导——请我校老教师(樊敬庭老师等)与我们青年教师面对面座谈,传送教学和管理经验。⑧教学大赛——每组选派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大奖赛,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⑨研修培训——青年教师参加我校每周四组织的进修活动、市级以上的继续教育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我们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我们进步快,收效大,更健康地向上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教育是科学,科学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是爱书之人。《给新教师的50个忠告》使我走出了初为人师的迷茫期;《怎样当好班主任》让我了解了班主任的智慧;《我们在为谁工作》让我知道了工作的真谛;《论语今读》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教育更是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我们的恒心、爱心感化每一个学生。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当时柏拉图很年轻,在学识上与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相比仍显稚嫩,但已表现出一个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心理素质。在那些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是的,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甩手固然是易事,但能像柏拉图一样执着做事却是难事。我在《给新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上看到李镇西老师所坚持的“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第一次看到这“五个一”时,我非常佩服李老师的这种恒心,“五个一”工程中的任何一个“一”单独完成起来,难度并不算大,一天做到“五个一”工程也非不能,但是,每日如此,月月坚持,年年做到,则终成大家。是的,看似一桩普通的事,日日做,月月做,年年做,则会有大不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如果能够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坚持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坚持辅导学困生不放弃,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坚持做好平凡的每一件事,那也是不容易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坚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哪怕是再小的事,时日一长,也会有所收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相信,经历过风雨必能见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