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

时间:2019-05-12 05:4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

第一篇: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

学习写得有文采

授课教师:牟和义 授课班级:高二(33)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对增加文章文采的作用; 2.培养学生写作讲究文采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通过比较认识“有文采”的作用,通过练习学会如何把文章写得有文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文章写得有文采。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

1.出示小故事(通过对诗人所写句子的揣摩,明白“有文采”的意义):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问: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参考答案,明白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胜在哪里?(运用反衬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盲人的悲哀,更能激发人的同情心。)2.作文评分细则展示:

(1)出示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发展等级”计分的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2)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文章“有文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有文采”的界定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评判: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词语生动:

(1)选用形象、新鲜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2)平常的字,运用得好,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句式灵活:

(1)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等等灵活搭配,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陈述句、疑问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精心设计问句,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问句,更有加强语气,引人深思的作用。

(3)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能突出、强调某个句子成分所负载的语义,更有一种特别的美。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是指句子富含哲理,有文化底蕴,有言外之意,有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思、议、展、评、练。

[过渡句]写文章首先必须有个好的思想,继而找到使这种深刻思想得以彰显,得以成熟的优美文字,即为自己的心灵、思想寻找到一个有温度有力度的字 眼,这样写成的文章就具备了“文质兼美”的特点。这里的“文”就是文章的文采,“质”就是文章的思想,那么什么样的文章能称为有文采呢?就是要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厚。(板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厚

下面我们就以上面四句话为纲,从精彩的语段理解文采,从文采的角度锤炼语言。

(一)词语生动

[导]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河畔,那一片沙漠荒原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它的名字叫胡杨,胡杨树不畏风沙干旱,严寒酷暑,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比生长出地面的枝叶还要庞大,据说胡杨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地一千年不烂。

例句1: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

[思]与[议]

思考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展] [评] 语段描写的是胡杨树在风沙的卷裹下,周身都是破损的树皮,皴裂着粗大的口子,“扭曲”一词不仅写出了胡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而且可以使我们看到胡杨树与风暴斗争的痕迹,狂风袭来,胡杨被吹弯了站起来,狂风再一次袭来,胡杨树倒地后又爬起来,逐渐成了扭曲状,如果换成“弯曲”,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偶尔遭遇一下风雪,路旁的树都呈现出一种顺势而倒的情形,那就是弯曲。再看“绷开”一词,用得很有力度,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就像一个钢琴家甩开臂膀大开大合的演奏,也像运动员挥动球拍给出的致使一击,“饱绽”一词呼应“绷开”,更是体现出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这里仿佛有个有趣的情形,肆虐的狂风本意要撕破胡杨树的衣服出一下胡杨的丑,谁知反而被胡杨饱绽的生命给震慑住了,在这里,作者要向我们展示的是胡杨树的力量之美,可文段不着一个“力”字,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

[小结] 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绘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练]以黄山的奇松为话题,仿写一句,注意词语的生动性。[展] [评](板书2)

写景状物——绘声——→穷形尽相 写人叙事——绘色——→惟妙惟肖 抒情言志——绘态——→情理畅达

(二)句式灵活

[过渡句]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苏武就是其中之一,他曾作为汉使被派往匈奴,但由于受谋反事件牵连被定罪,苏武威武不屈,杀身效忠,匈奴首领单于被感动,提出只要苏武肯投降屈服,就可以封地为王,苏武始终不降,单于一气之下把苏武送到贝加尔湖(今俄罗斯境内)去放羊,苏武无一人相伴,饿了、渴了就吃草根,喝雪水。他被派往匈奴时,手持一根代表朝廷的旄(máo)节,日子一久,旄节上的穗子全掉了,回汉时,须发全白的苏武就是持一根光光的旄节出现在长安人民面前,没有人不为苏武这种大丈夫气节所感动。下面就是一段描写苏武的文字。我们看看,好在哪里。

例句2: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上。挟一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汉使谋反事败;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惊诧,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做高山雪莲,执著而圣洁地守望。

[思]与[议]

思考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展] [评]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两组整句:“擎一支……奔走于……挟一支……游荡于……”“哀叹……正气……惊诧……执著……”再现当年历史,表达自己的爱憎,这就远比历史故事中的叙述精练生动了许多,作者又用散句高度概括苏武的功绩,衔接两组整句,这种整散结合的变化造成一种顿挫的效果,读起来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第二组整句中,长短交错,短句短到一个词,于停顿间歇处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韵美。

[小结] 追求文采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是否相间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还可以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被动句等,表达出丰富的语气、情感。

[练] 在秦始皇、司马迁、苏轼中任选一个人物,进行仿写,注意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

[展] [评]

(三)修辞灵活

[过渡句] 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风格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然而宋代词坛上的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前后作品风格迥异,她的前期作品清丽明快,后期作品凄凉沉痛,更多表现出一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她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看下面的文字

例句3: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作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同情理紧密结合的。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了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思]与[议]

思考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展] [评] 文段的画线处用到修辞中的设问,问后再答,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语段中的两个问句使材料很好地与话题相呼,与文题相合,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适时地用到修辞中的反问、设问,不仅能造成句式上的变化,还能让人随时明白文章的主题所在。同时,后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意外比作“浮涌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将发生在李清照身上的“意外”的神秘、朦胧感说的非常到位。

[小结] 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使事物生动具体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

[练] 在友谊、激情、信念中任选一个为话题,仿写一句话,注意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展] [评]

(四)意蕴丰厚 [过渡句]所谓“意蕴丰厚”就是文章的某些关键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或饱含睿智的生活哲理,或有着独特的人生感悟,请看下面一组句子。

例句4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我们要尽力做事,不必在乎什么结果。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南方周末》 ☆我们的文章能引起你的共鸣。

[评](先出示带“☆”的一组句子)这些话语,很直接,看过了也让人明白,但很快就忘了,(再出示带“★”的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再看与之对应的一组句子,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任何的修辞,却体现了语言的精练美,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语言表意的形象性和流传性,读罢令人终生难忘。

[小结]使一篇文章的语言有意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引用名言,蕴含哲思,巧设悬念,字词巧排,幽默讽刺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或唤起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练] [展] 人与幸福就好像猫与它的尾巴。当猫拼命追逐它的尾巴时,尾巴总是跑得比它快,当猫决定一直向前走时,尾巴总会紧紧跟着它。——手机短信

三、小结课堂:美文欣赏,整体感知

第二篇:议论文作文教学教案【刘希国】

语文教学:议论文事例分析中的概念分析和因果分析教案

让说理更让人信服

——议论文事例分析中的概念分析和因果分析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了解分析说理的基本要求。2.掌握议论文事例分析中概念分析和因果分析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提升分析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概念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的要点,并在说理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培养逻辑思维品质,提升分析说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在最近几篇论述类文本的练习中,我们了解到,要使说理更让人信服,就要紧扣论点,充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议论文事例分析中的概念分析和因果分析两种方法。

2、多媒体展示高考作文议论类文体评分标准,了解分析说理的基本要求。一类卷(63—70)深入分析 二类卷(56—62)能够分析 三类卷(49—55)略有分析 四类卷(42—48)堆砌事例 五类卷(28—41)观点加材料(注:满分70分)

高分议论文要求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刻分析,透彻的说理。如何让分析深刻?

“深刻分析”的含义:把一件事或某种现象分解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

部分,通过合理的议论让人能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结论。(举例:鲁迅《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如何让说理透彻?

“透彻说理”的含义:所谓“理”可分两个层面,一是指“事理”和“情理”两种常理,另一层面是指“哲理”,把“常理”升到“哲理”的层次,说理就是“透彻”。(举例:我们对青春不朽这个话题的理解,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家都能理解到的常理,青春不仅是一个生命阶段,而且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这就通过自己常理上升到了哲理。)“分析说理”具体说就是如何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分析说理深刻透彻”与否,就看是否揭示出事例与观点的本质联系,体现出事例与观点的一致性。(用时5分钟,讲析法,使学生懂得写作议论文就要学会说理,不说理的文章不叫议论文,又为能认识事例分析的形式作引导。)

二、实例引路、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两个例段。例一:

人当坚守职责,坚守职责的的人值得敬重。瑞典首都,每天凌晨,都会有一位目光呆滞的老人准时来到街头做“立正、稍息”的动作,态度认真,表情肃穆,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本是皇家骑兵队的一员,一次意外,他被马拖了三百多米。醒来后,他忘记了一切,唯独没有忘记——“为国王守街”。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要将职责放到心的最高处,然而做起来又无比艰难。一个人为自己的职责而死是伟大的,然而他的意识已死去,而他的精神却因放不下他的职责而不愿死去,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伟大啊!

例二:

请由衷地感谢那些逆耳忠言吧,是它们让我们走向完美。莲步轻移,柳腰婉转,梅兰芳在舞台上永远那么顾盼生辉。而这美丽的光芒正是得益于老票友们对他近乎苛刻的挑剔,正是因为跟随着梅兰芳的眼光是苛刻的,所以他的每一种唱腔,每一张脸谱都要不断设计调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台步都要不断改变纠正。这一切,为的是不辜负台下给予他批评和他信任的戏迷。梅派艺术万古常新,正是因为它汇聚的目光太多,收到的批评也多。也正是因为能直面批评,在逆耳忠言中不断自我审视和提高,多以他才在小舞台演绎了大人生!

2、合作探究

(1)指认例一例二中所用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2)结合实例,说说概念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是如何展开的。(3)归纳总结两种分析方法的要点(思路和标志性词语)。概念分析法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结果,沿着“是什么”这条思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使内容富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这里的“是什么”是个“概念”,“概念”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事例含论点)

思路:是什么

标志性词语:这是……(正)是……的体现 实质是…… 说到底是…… 因果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事例是因,论点是果;事例是果,论点是因)

思路:(事例中的行为、结果)为什么——是因为(论点)标志性的词语:1.“为什么……(那是、是)因为……” 2.“正因为……所以……” 3.“之所以……是因为……”

(用时15分钟左右,主要采用相机点拨、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的学习方法。归纳出每种方法使用时的思考思路及标志性词语,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识,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三、病例诊断、当堂反馈

1、多媒体出示学生作文两个例段 点评下面两段文字存在的问题

思考角度:(a)事例分析的形式(叙述与说理)是怎样的(b)事例与论点联系紧不紧密

(1)我们也须向前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后获得了诺贝尔奖。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访,看到居里夫人的女儿正在把玩那个奖杯,居里夫人站在旁边,有时对她女儿笑笑,完全没有把那个别人梦想中的奖杯放在眼里。后居里夫人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这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我不能沉溺于过去,而漠视崭新的未来。”后,居里夫人在镭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对历史更具深远意义的东西,她在有限的人生路上拓宽了宽度,活出了精彩。

(2)向前看才能生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被对手布拉里曝光少年吸毒的往事,甚至被作为话柄一次次提及,奥巴马却不受影响,依然昂首向前看,风度翩翩的演讲,辩论,甚至坦言帮议员端过茶送过水。正是能让旁人觉得不堪的往事,让奥巴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堂堂皇皇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用时8--10分钟,先独立评价,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析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为材料与观点的本质联系不紧,二是缺乏分析,以例代议)

我们也须向前看。向前看就是永不满足,不懈追求人生价值。伟大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访,看到居里夫人的女儿正在把玩那个奖杯,就十分惊讶地问她:“这么重要的奖杯怎么可以随便让孩子玩呢?”而居里夫人却出乎意料地说:“奖杯只能代表着以前的成绩,如果太看重它,就会停滞不前。” 成就面前,居里夫人异常清醒,她放下荣誉的包袱,在放射科学领域不懈研究,指导医学家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癌症治疗,造福了人类。这是科学家对天职的恪守,永不满足,不断探索,以彻底揭示自然界奥秘。她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就是前行不止,创造了推动世界科学前进的不一般的价值。

向前看才能生活,我以为要用目标贯彻思想,用行为完成目标。为什么一个非洲裔人奥巴马能得到白人、黑人的共同支持,脱颖而出?为什么一个“瘾君子”摇身一变就成为今天的美国总统?为什么他奥巴马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不错!是因为目标。奥巴马用自己精彩的“目标思想”——“美国梦”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他精彩的生活。他的梦想就是使美国成 为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层差异的大联合国,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因为目标在前,目标使他具有了去实现它的冲劲和动力。遇到金融危机,他担当,遭遇恐怖威胁,他直面,面对医疗窘境,他改革。他用行动带着人民完成“美国梦”。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非要说相同点,那就是当彼此有自己的目标时,因为那时,彼此都有动力去实现。

2、当堂反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事例分析的要求:

应揭示出材料与观点的本质联系,体现出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

事例分析的形式:

(1)、寓分析于叙述中(2)、先叙述,后分析 事例分析的方法:

概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运用概念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修改学生作文例段一、二

(用时10--12分钟,引导学生巩固、迁移课内学到的分析事例的方法,提高事例运用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分别运用因果分析法和概念分析法修改学生作文例段一、二

六、结语

文如其人,人站直了才有正气,说话才铿锵;文理站直了,文章才会跃然纸上,怦然动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中,能够巧妙使用今天讲的方法,从而做到“深入分析,透彻说理”。

第三篇:校刊管理办法【刘希国】

民乐一中校刊《金色年华》管理办法《草案》

民乐一中校刊《金色年华》是我校师生进行学术讨论和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为了不断规范办刊工作程序,稳定办刊人员队伍,提高办刊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校刊在宣传、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校刊名称:《金色年华》,双月刊,每年六期。

二、办刊宗旨

展示一中办学成果,展现一中师生才华,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奠基学生成才之路

三、编辑机构

1、学校成立《金色年华》编辑委员会,领导校刊的编辑、出版、发行等各项工作。

2、编辑委员会构成 主任:王学舜

副主任:杨明 宋辉儒 张连俊 宋生福 杨海年 杨瑛芳 委员:张平赵生普 张国定 杨兴成 杨继文 主编:孟澄海

副主编:张志栋 臧成才 杨丰水 刘希国 张光元 美术编辑:赵宁普 编辑:全体语文老师

3、每期设责任编辑一人

四、编委、编辑职责

1、主编职责

(1)主持校刊全面工作,把握校刊编辑基本方针。

(2)领导编辑委员会,主持、召开每季度一次的校刊编辑委员会会议。

(3)负责每期稿件终审。

(4)负责编辑委员会内部的建设工作。

(5)负责校刊经费的落实、审批,确保编辑、印刷、发行工作正常运作。

2、副主编职责

(1)协助主编主持校刊常务工作。

(2)主持、召开每两月一次的编辑部编务会议。(3)负责每期校刊的组稿、审稿工作。

(4)承担每期校刊稿件的复审工作,做好终审之前的准备工作。(5)具体组织、落实编辑部人员的分工,负责编辑部内部的建设工作。

(6)确定每期栏目编辑人员。

3、编辑职责

(1)按照分工,承担校刊栏目稿件的组稿、审稿工作。承担栏目稿件的质量把关、格式规范等责任。

(2)对负责编辑审稿的稿件,进行第二次审稿。(3)协助副主编进行稿件的复审工作。

4、责任编辑职责

(1)负责对来稿的一审工作。(2)对稿件提出是否录用的建议。

五、校刊质量监控

1、校刊出版实行初审、二审、终审制度。编辑、责任编辑负责初审,副主编负责二审,主编会同有关人员负责终审。

2、校刊编委会在每年年初提出总体设想和基本编辑方针,编辑部进行具体策划落实。

3、每年采取个别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有关领导和读者意见建议,确保校刊质量。

4、严格把关,保证校刊的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校刊出版

由教研处负责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七、稿酬

1、每出版一期校刊,主编补助400元的编审费;副主编(责任编辑)补助350元的编审费。栏目编辑和美术编辑补助50元编审费,但若在工作过程中不服从安排,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编审任务的,不予发放。

3、教师发表文学作品每篇发放50元稿酬,学生发表文学作品由编辑部发放《金色年华》录用文章荣誉卡。

4、学生和教师在校刊校报上刊登的作品,经编辑部推荐到县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由学校奖励辅导教师或发表文章的教师同等金额的稿酬。八、投稿办法

1、师生稿件由责任编辑初审确定采用的,由撰稿教职工本人修改、录入、校正。报责任编辑再审,并将电子文稿直接交责任编辑或发电子邮件mlyzjsnh@163.com。

2、外来稿件参照教职工投稿办法实施。

第四篇: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

高三作文4---5月考前精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800字。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人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作为“00后”的一员,站在新时代的路口,远方的城市与生活是我们追求的事物,而乡愁则是我们思想的脊梁。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在追求远方和留住乡愁之间,应当有一个平衡点,兼顾二者方能走得更远。

许多人喜欢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现代都市气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城市常常与“远方”和“梦想”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既因为那里有大量市场与机遇,也因为人们对更为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满怀向往。然而,尽管大众传媒给城市生活以鲜活的“包装”,但是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容小觑,离乡背井的追梦者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格格不入,既因竞争压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弃现有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需要乡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说:“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们以为我在向上爬,但其实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乡愁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汲取乡音乡情、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长成一棵树,因为有所牵挂所以更加坚强。乡愁的含义是多元的,它不仅使你负担责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质朴的人情温暖,从而在追逐远方时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因过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质量——不论成败,总有人等你回家。

事实上,远方没有那么远,故乡与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阂。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振兴的大量机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让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在诸多政策支持下,人们突然发现,远方的梦想何必远行千里才能实现?将才能投入于家乡的建设,未尝不是一种兼顾梦想和家人的良策。

作为“00后”,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许我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机,但我愿点一盏牵挂的心灯,让乡愁滋养我的精神力量,远方再远,也不会远离心中的家。

折一只纸船,漂过漫长的追梦之途,寄一封家书,将乡愁久久珍藏。

【点评】审题上,新时代、00后、城市、乡愁、梦想等要素自然糅合呈现;立论上,找到了“远方”与“乡愁”的结合点,并发现了二者的共通处,有过人之处;材料丰富,衔接自然,语言规范且有文采,题目、开头、结尾都有亮点,好文。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城乡的无形纽带。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作为00后,我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

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诸如“先进”“时尚”“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尤其是年轻人的驻足与扎根。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纽带系得愈发牢固。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另一端,还系着乡土。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可正如“爸妈不愿离开故乡”这样的话,乡土承载了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土藏着我们的根。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政府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

这样的乡土,并非指的仅是“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实,每一种社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守护好乡愁,不仅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

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们不应把乡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般难得的年轻,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好根。“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人的”,乡愁在过去千百年风霜中,经由一代代劳动者创造出来,如今,它必能为“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增添几分华夏气息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指引归去的方向。【点评】文章围绕材料的核心任务,开篇即开宗明义的点明,自己的人生愿景在于“守护好城乡纽带”。这一愿景的提出,是基于对第一则和第五则材料的分析,是基于大发展的新时代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而00后的年轻人又更愿意在大城市扎根的现状。文章的立论针对时代问题,对象意识清晰。在议论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了城市化的必然,接着分析了乡土的重要意义。进而作者立足于现实,阐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与影响。继而又进一步分析了守护好城乡纽带守护好乡土本真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简要谈了如何去守护好乡愁。文章的推进逻辑合理清晰。同时在行文上,文章的论据材料丰富,原因性分析能够具体,形象,多元。

扎根城市发展方为青春主流

春节期间,不少外出求学或务工的青年回到乡村,闲聊之余,究竟是在大城市打拼更具前景,还是回老家创业更稳妥这一问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大城市更具国际视野,也有人忧心大城市的现实重压和快节奏。依笔者拙见,乡土固然值得留恋,但扎根城市中打拼方为青春主流。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的新时代。我们00后作为新时代的原住民,理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梦想。00后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标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这恰恰要求我们走出乡村的原点,进入大城市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扎根城市发展为青春的主流,从浅表上看,是基于大城市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而言的。正如材料中青年所言,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具备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与世界互联,无疑使城市更加多元化、全球化,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趋势。当一座城市有吸纳的张力时,它就可以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扎根于城市奋斗,可以开阔眼界,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大发展的新时代的嬗变。

深层地看,是青年一代要求“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之我”的决心。乡土虽然承载着国人根的记忆,但也因其差序格局的局限性束缚了青年人的发展。与此相反,城市正因其崛起年限不长而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吸引广大青年投身其中。

诚然,繁华的都市压力大,节奏快,无数漂泊者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材料中青年所言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假,但这实质上是对青年一代的历练。根据蘑菇定律,青年人迈入社会通常会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遭受压力甚至不公的对待,这是为了磨去他们身上的棱角所设的。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后,青年一代往往能更好适应发展和时代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立足城市奋斗拼搏呢?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具备更高远的视野,化压力为动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迎接这个大发展的新时代。

《少年中国说》中提出,青年人要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要立志做大事。作为大发展的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以时代为己任,更以扎根城市发展为青春主流。(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陈武老师:本文选材较为合理,立意明确,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论述时紧扣主题,层次结构分明,条理较为清晰,能由浅入深,全文语句较为流畅,并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作为结尾,起到很好地呼应。锐意进取,以格局应对挑战 文/常晨

周作人先生有言:“社会不但需要粮食和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比起作为社会基石但缺乏变化的“粮食”,或者在既定领域发挥作用的“药材”,我更愿意做心怀理想而绽放的“蔷薇和地丁”,在快节奏的大都市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格局,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基于材料语境,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选择)

诚然,在大城市奋斗不易,无数人看见了它冷漠残酷的一面,在巨大的压力和快节奏的麻木中退缩,选择回到和平安逸的家乡小城。或是故土难离,心之所念,无非家乡的一草一木,身之所向,当然是村头陌上的春暖花开。(回到情景中,设想很多人不选择城市的原因,直面他们的困境和两个问题)

然而,一如威尔逊所说,机遇和挑战成正比。大城市虽然给予我们重重困难,但它所提供的机会却绝非小城小镇可以比拟。悠闲自在的生活也许好过些,但更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自然没有在大城市打拼来的丰富有趣,不是吗?

也有人说,家乡的发展正在路上,政策支持下,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回到家乡并不全然意味着放弃机遇。(这一层设想很有价值)只是,小城里能产生的机会总归缺少一份开阔的视野和格局。魏源所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不外乎是这个道理,大城市与世界接轨,与四方联系,在其中奋斗所带来的国际化视角和立足全社会的考量是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也使我们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放大。(以上解决第一个问题)

自然,乡土的亲情羁绊总让我们难以割舍,过去的温暖时光总让我们魂牵梦绕。但是,所谓成长,正是学会在远行之中思念,在思念中靠近。真正的血脉深情,并不会因为天各一方而归于平淡。更何况,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真情和思念永远在线,只要心在一起,真情是不会淡去的。(回答第二个问题)作为“00后”,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中,成长于祖国腾飞、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里。面对这个云谲波诡的时代,我们不只应从自身角度选择自己的生活,为了个人舒适安宁规避挑战,更应立足社会变化,拿出一份勇气与担当,在大城市的广阔舞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与价值。扎克伯格在哈佛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道,我们这代人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意义”,更要帮助所有人找到“意义”。而他自己投身慈善的举动,不正是不只从自身考虑,更以一份格局和担当立足于时代的表现吗?而这样的格局以及回报社会的能力和机会,显然不是留在小城能够获得的。

当然,无论是激流勇进、锐意进取,还是建设家乡、陪伴家人,都只是个人选择,绝无对错之分。只愿世间少年都能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自己偏爱的生活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袁水林老师:文章结构谨严,进退有据,分析合理而有针对性,颇为可学。对真实情景中真实问题的还原比较成功,并能有效地追问探求,推动思考的深入而不停于表面。用例既有古代文化素材,亦不缺少富有时代感的材料。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厦门外国语学校

于原乡中自守 文/黄翘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此语,道出了大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在感受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时,相较于快如走马、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我更愿意在家乡辟一方净土修篱种菊。

诚然,正如青年们所说,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具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紫禁之巅、十里洋场,亦是不知多少外乡人血脉里的情结所在。然而身处其中,青年人过早地被生存所奴役,在现实的苟且中又有几个还有追求诗和远方的能力?披着华服的光鲜,却不是灵魂的栖息地,在浮华喧嚣中日益沉沦,不应该是我们所愿,00后的青春和热血应该用来守住自己最应守住的东西。于原乡中缓行自守,未尝不是我们向这个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的世俗说不的宣言。况且,“振兴乡村”亦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家乡很漂亮,又有新政策的扶持,这些话语不正是时代之东风在青年人心中萌生的绿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愿被我们日益遗忘的乡村、愿那些生我养我们的山山水水、愿正在消逝的乡土文明,能借你我青年之手,焕发出新的生机,愿00后的我们能应新时代发展之契机,于家乡土地上缓行自守,将这精神的故园装点得更加美丽富饶,岂不是好过在大都市里做个永远漂泊的异乡人?

于原乡中缓行自守,也是对父母的一种长情陪伴。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选择了大千世界,就意味着以割舍天伦之乐为代价,去谋取自身的发展机会。而回到家乡,既可以让父母尽享天伦,亦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这较城市发展,是更为两全,更为切合伦理人情的选择,亦是00后应该勇于承担的选择。需要阐明的是,对于原乡的坚守与不渝并不意味着对大千世界的排斥与隔离。在家乡创业的同时,亦需要我们借鉴大都市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让其与家乡的政策“美美与共”。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方显我00后的气度胸怀。

建设原乡,是我穷尽一生将去努力实现之愿景。坚守原乡,使我得以撷野花芬芳,观云卷云舒,在家乡文化的涵育与滋养下投入如火如荼的建设创业当中。林肯说:“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我向往的就是这样坚定缓行的姿态。我将以执着和热忱为画笔,怀赤诚之心描绘一幅“风乎舞雩,浴乎沂”的蓝图。

大千世界,终不及精神原乡。新时代的万股洪流之下,我愿于原乡中缓自守,辟一方净土修篱种菊。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王雪梅老师:小作者紧扣住“00后”主体,以个人的“人生愿景”为线,通过向外发展与回乡创业利弊的权衡比较,阐明自己的人生取舍,有理有据,情理充沛。若能在论证中少一些按部就班,更多地体现个性化思考和少年风貌会更好。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厦门双十中学

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 厦门一考生

曹文轩曾说,人类对“家乡”总是有着某种猜忌与敌意。我们留恋家的纯粹与美好,却无时无刻不想象着逃离。大时代下,无数像我一样即将步入“历史的三峡”般的飞速变革着的社会的年轻人,将面临着去大城市抑或耕耘于故乡一隅的抉择。

而我以为,唯有在大城市发展人生,方能把握时代脉搏,去向更高远的天空和绚烂的舞台。诚然,无人不说家乡好,“西风尽,季鹰归未?”张季鹰的莼鲈之思早已横亘绵长的历史岁月,幻化为中国的民族气质,上升为一种集体记忆或赫拉利所言的“共同想象”。老家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没有功利、绩效的癫狂,没有是非诱惑的云诡波谲。更何况老家能够陪伴家人,这对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人生的价值在于“绽放”于“起舞”,故乡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呢?

答案很多时候是否定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故乡缺乏大都会的国际视野与城市气息,无以为发展中的年轻人们提供更昂贵的社会资源与机会。中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历史的巨变,变化之中,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这个时代需要什么。王充所言:其见浅者见鲜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泱泱中华,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要能窥见时代的蛟龙,必须要有广博而发展的视野。

不仅如此,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还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献力。“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大城市中,不论你是犹如牡丹的雍容绚烂,抑或如苔花一般卑微渺小,你总能觅见自己的一方田地,为时代的前进助力。共享单车在大城市实现了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如今的外卖也正是扣住了城市之中快节奏生活的契机。它们的出现又无一不让这个时代有了微小却又不可忽略的进步。易卜生则教导后辈:“社会是一艘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在大城市中,我们才能紧握巨轮的舵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当然,我并非想说那些偏居一隅踏实耕耘的人们,就无法为时代的发展与前进做贡献;也并不是说,投身于大都市之中,“莼鲈之思”便只是南柯一梦。是啊,“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投奔大城市的怀抱可能意味着与青山绿水、亲朋好友暂时分离,但“他日若遂凌云志”,也是对故乡的哺育恩情的最好回报。

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更大的城市,铸就更养眼的辉煌。(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谢业昌老师:此文行文逻辑清晰:在引出青年人即将踏入社会选择奋斗方向后,提出与众多考生“希望回故乡发展”的违心之论不同的真实声音:在大城市发展人生,方能把握时代脉搏,去向更高远的天空和绚烂舞台。论证观点时先对回故乡发展做让步论证,肯定了故乡发展的表面可行之处,接着从“城市可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还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献力”两方面论证观点的合理之处。最后,补充说明到农村或到城市发展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全文逻辑清晰说理充分,较好地表达在选择城市还是故乡发展上的未来人生愿景。若能在论证的有更丰富的论据做支撑,那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分割线

箭头 动态 莆田一中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文/李林仪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淮,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 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近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作为千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

生于千禧之年,乘发展之风,愿城市以宏大格局意识容细微之美,愿青年于繁华中逐梦前行并诗意栖息。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刘一兵老师:当我们或都囿于城市与家园的对立之时,林仪同学站在“千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的立场,表达了“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的新的理解:“愿青年于繁华中逐梦前行并诗意栖息”。

作者从所给材料的第二、四两则关于城市的叙述出发,站在城市立场上,反思城市之中压力大、节奏快、孤独冷漠的时代痛点,寻求化解时代痛处的良方:以人为本,重新定义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的环境改善、建筑艺术、便捷设施等给出了自己心中的人居城市,并以此来化解城市繁重的压力,给快节奏的生活以诗意,让人们在逐梦之余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文章主体意识明确,视角独特,富有新意。此外,文末作者更进一步谈到人与城市共荣共生的关系,使文章格局更进一步。同时,本文例证丰富,文采斐然,可见作者较深的写作功力。分割线

箭头 动态 龙岩一中

怀情远征拓路踏歌 文/林子清

信息勃兴,梦想绽放,新时代的洪流奔腾入海,走出象牙塔、奔赴成人路的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三峡:是追逐魔都璀璨的时代梦想还是落叶归根去重塑哺育我们心灵的故乡?依笔者拙见,人生长途当怀情远征,勉力乘风,拓路踏歌。

“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我们追求的宝塔顶尖上的辽远眼界。拓展国际视野,方能丰盈青春羽翼,怀揣青云之志才能弄潮时代浪尖。作为新时代的“00后”,我们渴望新潮,憧憬都市。信息爆炸,文化繁荣的大都会像包容万物的海绵,吸纳了五湖四海的追梦赤子;北京、上海这样的“帝都”、“魔都”更是多样人格绽放,繁盛梦想起航之地。正如梁启超所言“唯有新人才配得上一个新的国家”。大都市,新征程给予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源源不断的机遇,开阔辽远的视野,吾辈当以丰沛的信心于此片壮阔的天地“倒海翻江卷巨澜”,以青春之我,成崭新的梦想,多样的人生。

“初心不因沾衣改”是指引迷航的我们的心之所向。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日新月异的背后亦是弱肉强食。大城市的焦虑和压力将成千上万的“北漂”、“广漂”们挤压到社会底层的泥沼中,快节奏的生活与“骨感”的现实承载不下蓬勃丰满的梦想。于是“零零一代”变成了“迷途一代”,搭不上时代的快车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质问来时的初心。然后作为史怀哲笔下拥有“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我们又怎能对时代的巨澜望而却步,怎能因泣下沾衣而改变最初的梦想。新青年当如南二东射电二十四年般执着,如塞罕坝人守护土地般顽强,乘风破浪,负重前行,纵使经历栉风沐雨的洗礼,也要勇敢踏上生活的刀锋。“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召唤我们回望亲情的温暖守候。当我们整理行囊踏赴征途的同时,也别忘了带上父亲谆谆的劝导和母亲殷切的目光。怀揣理想去世界闯荡的力量来源于千里之外故乡的亲情守候。莫让灵魂断故土,莫让空巢亦空心。故而我们当怀情远征,在梦想和亲情中找寻自己的平衡点,将牵挂和关怀凝结成“常回家看看”的行动,让父母与家乡参与进你我人生的愿景和梦想。

反观当今青年,将亲情置之理想之外,“说走就走”追梦者有之;全无奋斗之志,回乡托关系求人,虚度余生者亦有之。周国平有言“有所投入、有所坚守,才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为了不让回首时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回乡时面对苍颜白发的父母而愧疚,吾辈当拿出年轻的气魄和勇敢,怀情远征,成就一路缤纷此第,高歌而行。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一程欣欣向荣的人生芳华,这是一段雄心壮志的锦绣前程。吾辈当“大鹏一跃成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怀情远征,拓路踏歌,成就圆满无悔的人生愿景。

(作者通联: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兰燕老师:本文以个人兼顾在城市与故乡中的发展为人生愿景,着重阐述在城市打拼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与需要具备的能力。同时直面青年一代在城市打拼时面临的亲情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寻求解决之策。就此还反观现实,进一步明辨个人发展与亲情之间的关系,再次亮出自己的观点,强调“怀情远征”的人生愿景。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南平一中

立于新兴都市,做时代弄潮儿 文/吴颖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昭示着,甚或成就了他的命数。”这是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与我们分享的智慧。吾深与之,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时代发展暗流涌动,我愿身处新兴都市,任时代弄潮儿,开拓人生向度。

或有人言,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父母常伴左右……返乡似乎成为最佳选择。然而,揆情度理之下,新农村政策方才起航,而地处偏远之地的山区农村往往信息资源匮乏。私以为,在既具国际视野又容纳丰富社会性语境的大都市,吾辈诚应高歌猛进,立于新兴都市,领航时代发展。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宋玉的话语警醒世人。时代发展风起云涌,新兴都市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互式经济环境诚应为我们所考量。我国空间站系统总体设计师罗超背井离乡,就职于国家航天局,得以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从而建立为国家效力,为全人类谋福祉之伟业。概之析理,在大都市信息资源推动下,吾辈诚可立于不败之地而达到自我实现。然而,不乏其人发出都市生存压力和负担繁重的追问。诚然,快节奏都市生活和生存法则的残酷仍是不少人的顾虑所在。私以为,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带给我们的压力更多是自身进取心与上升速度不相匹配使然。换而言之,倘若我们在职场砥砺奋进的同时,能够开发自身精神潜质,以良好心态坦然接受进取和落败,诚可各异其面、各适其性而觅得生命的欢愉和可能。

“在既有生活之外相信多少的可能,便可以真切地关注多少身外世界。”简媜所言如此。诚如斯言,来自闭塞山区清华女孩黄斐大学期间为了寻找更多可能,放弃特等奖学金,最终得以入选华盛顿中心实习生。同样,华裔青年安东尼拒绝父亲利润颇丰的农场经营,来到纽约顶级餐厅做洗菜学徒苦练厨艺,成为白宫首席大厨。由此观之,曾经他们的选择或许大异其趣,但在走向新兴都市的繁华路上,他们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臻于充实,光彩熠熠。

鼙鼓已闻,良将安在?于刚闭幕的两会中,农村振兴实为热点。窃以为,立于都市,在与国际都市社会接轨的前沿,我们未尝不可联系都市而福及家乡,新农村科教文卫的发展也诚应借助城市科技的时代力量。正如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李诚以高新科技、创新团队为家乡蔬果打开销路。农村借助高尖人才力量谋发展的新闻已屡见不鲜。与世界交互,与家乡共举杯,这已成为时代青年肩上的重担。林语堂曾言:“我要有敢做自我的勇气,也要有能做自我的自由。”吾深以为是,日新月异的时代,立于新兴都市,做时代弄潮儿。于月明星稀后,携熹微华光,愿与诸君共勉之!(作者通联: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林雪金老师:本文开篇简短有力,立意明确,任务意识强。选择材料一、二和四,先从材料二辩证思考农村虽然政策好,但是起步晚,信息相对匮乏,城市生活更具可行性。接着围绕材料一和材料四,在阐释城市生活的优势条件时,还针对城市压力大、节奏快等不利一面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思考。最后作者不仅仅简单表达对城市生活的选择的态度,更是进一步挖掘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即借助城市的力量去建设新农村,实属难能可贵。此外,文章素材典型新颖,针对性强,富有时代气息,引用丰富,理性思考的同时不乏文采,体现作者良好的文学功底。分割线

箭头 动态 三明二中

顺应时代召唤,投身乡村建设 文/黄紫潇

正所谓“物换星移几度秋”,如今的时代,其奔涌向前之势已非昨日可比。乘着时代之风,正逐渐长大的“00后”也被推到了抉择的风口浪尖。是选择加入大城市的行列,还是选择回归乡村、扎根大地?依笔者之见,回归乡村实乃上策。不可否认的是,拥有广阔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平台的大城市,对青年人具有非凡的吸引力。然而,今日的乡村,上有政策支持,下有宜人景色,其资源优势并非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更何况,不同于大城市高压、高速的生活轨道,在乡村所独有的“悠然见南山” 的自然气息中,我们更能沉静内心,从而获得更明确的目的、更强劲的动力。

除此之外,投身乡村亦是时代的召唤。在大城市已飞速前行、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实语境下,时代召唤着我们不忘乡村,利用大时代优势使乡村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看到,如今的乡村仍有与时代脱轨之处,这些脱轨点不是我们逃离乡村的借口,而正是我们投身乡村的原因。时代的发展不是让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是让城乡“共同进步”。而作为时代新鲜血液的青年人,我们更应为乡村发展注入朝气、勇气和士气。

而且,时下,已有无数回归乡村的青年人为我们迈出“回乡那一步”做出了榜样。“耶鲁村官”秦玥飞在小山村里的坚守,赢得了村民的爱戴,换来了白云村的富裕;回乡创业的张志良在故乡的坚守,使老家的产业重焕生机……种种事迹告诉着我们:时代需要我们重返乡村,在乡村建设中亦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

因此,我由衷地希望自己,乃至于同辈人,在规划人生愿景时,都能有一份“归乡情怀”,顺应时代召唤,投身乡村建设,将满腔热血挥洒于乡村的土地上。但是,无论个人微观选择如何,我们都应有一个共同的宏观愿景:成为时代的积极分子,为时代发热发光,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

(作者通联:福建省三明第二中学高三)名师点评

福建省三明第二中学李伟老师:本文开篇即紧扣情境材料旗帜鲜明点出:回归乡村实乃上策。继而围绕城市与乡村的利弊,在权衡比较中多维度说理,进一步说明“回归乡村”的理由,具有思辩色彩。文末再次重申作者的“人生愿景”,同时呼吁广大青年:顺应时代召唤,投身乡村建设。全篇文脉清晰,思想独特,有较强的说服力。【美文看台】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淮,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 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近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作为千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生于千禧之年,乘发展之风,愿城市以宏大格局意识容细微之美,愿青年于繁华中诗意栖息。【简评】本文笔力纵横,立意准确。首先,作者站在城市立功场上,辩证地思考城市固然存在压力大、节奏快、人情疏远的都市常见症候,但更能从积极的角度,就设计理念、建筑、艺术等方面挖掘城市文明及城市中的诗意所在,富有思辨,古今中外举证丰富,很好地完成第一个写作指令——就材料择取二三,发现关联,准确立意。其次,就第二个写作指令,完美发挥。从千禧年新一代的立场,对理想城市升级版提出美好愿景:那就是快与慢、视野与胸襟、管理与关怀并行不悖,从而使生活其中的人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停留在简单片面地分析城市于人的意义,而是更深刻地挖掘到人与城市共荣共生的关系。前后两个写作着力点呈纵向推进,立意高远,彰显作者写作的格局气魄。同时,文中还多处使用齐整的对偶句、排比句。文采斐然兼具哲思。的确是难得的考场佳作。大城市并非是青年人唯一归宿

站在中国社会“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零零后这一代青春正当时,新时代的发展浪潮汹涌而来。城市与乡村分立两岸,让青年人做出人生图景的路标选择。而我想说,大城市并非实现价值理想的唯一归宿与最优去向。新时代是万物皆变革的时代。社会创新活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大城市里诸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现代化生活方式方兴未艾,而乡村城镇也同样在政策帮扶下开拓出一条发展新道路。青年人是社会结构中最朝气蓬勃的群体,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时代气息在其身上闪耀,注定要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成为新时代的一股清泉活水。在有关城乡的价值取向中,北上广一类的国际都市因其现代化与繁华魅力吸引大量青年人的奔赴。毋庸讳言,城市的确蕴含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平台,但与其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的“城市病”、“时间荒”等社会症结。无论是快节奏所带来的高度竞争压力,抑或是现代都市人情冷漠的交际困境,无一不在冲击着青年人群的生存秩序,纷纷坦言“跟不上大城市的节奏”,由此所引发的青年人快速增长的孤独焦虑心态一旦进一步蔓延,得不到有效缓解,便对社会的精神风貌,造成负向作用。

因此,我认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小镇,亦不失为青年人施展才华的去处。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乡村的社会保障、基础建设以及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优化,生态治理带回乡村的“绿水青山”。于个人而言,我愿意在老家实现人生价值。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更富时代特征的新事物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青年人留在家乡也缓释了家庭中父母盼归的情绪,使孝老爱亲与团圆和睦的传统家风得到更好的延续。诚然,乡村亦不如城市来得国际化、现代化,但只要青年人拥有饱满的拼搏热情与奋斗姿态,就不应使环境因素,成为窄化人生道路的外在限制。乡村也会是各个领域人才展现自我价值,做出社会贡献的广阔天地。迎着新时代的春风,青年人应当在城乡之间做出合理取舍,不辜负十九大上对青年人的殷切期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城市虽好,但并非唯一去向。我愿为家乡建设出力,在家乡发光发热。

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谨。第一段以新时代的就业抉择为背景,明确指出“大城市并非实现价值理想的唯一归宿与最优去向”的观点,紧扣标题。其次,通过论述大城市的优势及其背后存在的“城市病”、“时间荒”等社会症结,以退为进自然引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小镇,亦不失为青年人施展才华的去处”,最后,发出自己人生愿景:愿为家乡建设出力,在家乡发光发热。同时再次强化观点:大城市虽好,但并非唯一去向。本习作关联有效巧妙,而且考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并破解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表达健康的人生愿景,值得点赞。

以“新土地情结”助力乡村发展

时移世易,中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高歌猛进的新时代里,我更愿意扎根乡村,坚守自己的“新土地情结”,为乡村繁荣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曾几何时,中国的城乡结构关系,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乡村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附庸。但当改革的目光投向乡村,中国的乡村地区也迎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农村,扎根农村,担当起自身的“新土地情结”。何谓“新土地情结”?即指人们除了因为土生土长的缘故,还因为乡村具备的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而对乡村社会产生的一种眷恋、认同的心理。这种因为文化与发展产生的情结以担当振兴乡村发展为己任,与旧的乡绅阶级为己营私谋利、求田问舍的土地情结根本对立。毋庸置疑的是,城市的发展有力地主导着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城市也因此获得了比乡村更大更早的发展机遇。城市的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等内生优势一度吸引了大批人才驻足。实际上,国家的发展,不仅要考量城市的高楼大厦,GDP增量等撑起的天际线,也要考量由乡村万家忧乐拼起的地平线。乡村的振兴发展不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后腿附庸,这既要国家政策的倾斜,也要依靠我们年轻一代担当“新土地情结”,坚守乡村振兴之梦。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改革者的目光已经注视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况且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快节奏、高速度、城市病等大都市通病日益暴露,乡村于我们新青年而言更是一块不错的发展沃土。而对这样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乡村发展规律,以踏实稳健的“新土地情结”,为乡村繁荣振兴出力。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乡村社会自身可能存在传统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伦理框架的动力,以及乡村治理滞后等问题,但“现实无非就是问题的解决与消亡”,在乡村振兴的爬坡阶段,也需要社会以宽阔的“试错心态”,“容错心态”,助力国家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乡村繁荣的新样板。

“田园将芜,胡不归?”千年前五柳先生的谆谆告诫犹在耳边。处在大发展的新时代,年轻的我们更应以“新土地情结”担起乡村发展的责任,做一个现代公民的“乡村梦”。

【点评】本文立意新颖,论述深刻,从“新土地情结”,到乡村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再到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不否定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等内生优势,也不满足于乡村的诗意或慢节奏,而是着力论证乡村的发展机会,把乡村发展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的施展抱负、担当社会责任的大格局,表达了积极理性的人生愿景,显示了作者扎实的议论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文字质朴而有力,“新土地情结”“城市的高楼大厦,GDP增量等撑起的天际线”“乡村万家忧乐拼起的地平线”等表达概括力强,在考场作文中十分耀眼。当然,文章整体还是稍逊文采,是为不足。

城乡似棋坪,落子应有方

一方是天风流荡,万籁皆响,巨木俯仰的田野,父母心系桑梓;一方是华灯纵横,京华流云,车水马龙的魔都。青年志在云霄,生于大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千禧一代的我们更应该谨慎执子,与城乡棋坪上谱就新时代风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青年人发自肺腑、出自喉管的热望与心声。恰如青年对上海国际视野与大都市气息的兴奋与陶醉,城市以其独一无二的工业魅力元气淋漓地为公众拓宽了生命的图景,其存在本身即是科技创新与思想碰撞的压舵石,毋庸置疑,“城市情结”的杨花散溢是高速发展运转的时代齿轮的必然产物。

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亦有对人才难以餍足的饕餮胃口。越来越多的人才出走家乡,落户城市;人与现代化的光热贴得越近,一方面彼此供能,相濡以沫;然而另一方面,“回头下望人寰处”,是否已经不见乡愁见尘雾?

诚如诗人麦家所言:“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落在心上”。当我们纵目于城市中流,可曾回忆起童年时清新澄澈的小溪?当我们耽溺于科技所带来的井喷式的生活方式的“大跃进”时,可曾思量过父母牵系一生的乡土情怀?城市的棋坪上,纵然落子应无悔,但仅囿于一方的迷乱痴缠,往往会让本应协调发展的城乡场域失衡,于情于理,都是无法旋身的发展困境、时代迷局。

然而,难道创新与传统、发展与持守保留、衣马轻肥与素怀持守之间就无法探寻平衡吗?答案是否定的。蒋梦麟留洋归来,为建立现代之社会文明而推广对农民的职业教育;胡适由农学院转攻哲学亦是融合城乡理念的考虑。中国之大,一点中华气,吹遍千里的快哉风拂过乡野的稻田亦亲吻城市的高墙;立足新时代,作为00后的我们不仅仅着眼于城市之巍然,毕竟,城乡本一化,城市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乡村亦为“敛翮遥来归”的精神流浪者守一方拙仆桃源。

城乡的棋坪上本没有输赢,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你我既是参与者亦是守护者。“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作为千禧一代,我们要瞭望城市远景,也要书写乡村心声。城乡似棋坪,落子应有方。

【点评】本文对城市的利弊分析合理、充分,思维品质不错。全文以“城乡似棋坪,落子应有方”设喻,构思独特。语言上,整散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手法,特别是诗句名言的引用丰富贴切,语言品质非常高。但本文有十分明显的硬伤,那就是缺乏倾向,没有很好地完成“写出个人人生愿景”的写作作务。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02审题指导

命题老师提供的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以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①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②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③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⑤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这些都可以构成作文的基本立意。文体没有过多限制,但鼓励文体创新。依照高分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本人看到题目后的审题思考:

直观感觉是,将这三个材料放在一块,彼此逻辑关联不是很明晰,加上“‘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的要求,估计很多考生有些不明所以。命题老师提供的审题指导也未对此做出解说。

考虑到题目没有“形成有机的关联”(如2017全国卷乙)的明确要求,能从材料出发,“选好角度”即可,所以不妨化大为小,简单处理,比如抓住副标题“写给2035年”,谈实现中国梦(追求理想),应立足现实,也要着眼未来。或抓住“中国梦”这一关键词(材料一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理解为:将个人梦想放置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每个个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累积成中国梦。

稍微深入点来写:可以谈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是无数的人们的愿景;可以谈中国梦的时间跨度(长期性,持续到几代人)以及空间跨度(广泛性,关联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03主要问题

这个题目材料有较明显的政治倾向,考生普遍反映,这种题比较冠冕,没啥好写的,基本上是说大话、写套话、喊口号,固然这是此类题目的导向性使然,但也体现出中学生作文的一个误区:语言表达过于“刚性”“硬气”,缺乏表达的文艺、婉转与诗性,尤其是理科男们,一旦没有好素材与佳句备用,或者缺乏想象和创造空间,很容易沦为千篇一律,又大又空。

写好这个题目,除了审题基本准确,主要就是语言文采决高下了,应尽量能跳出口号语言的窠臼。比如女生的文艺抒情表达应该占优势。高中同学不妨去读读《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致辞,能以诗意或者灵动的语言外衣,包裹着民生社会的内核,以及短小精悍的“人民时评”,基本为千字文,不唯主题集中,立意深刻,同样不乏语言表达的美感。

提供几个能迅速切入材料且表达相对新颖的开篇:

开篇一:你可能年方二八,或者年届弱冠,你的美好,才开启帷幕。而再过十七八年,你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你预设过,假想过吗?

开篇二:处在戊戌年的伊始,你可能平心静气地穿街过巷,可能起早贪黑地砥砺前行。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在此地启程,十几年后,抵达一个叫做2035的时光小站。而其间的旅程,也可以冠以当下时髦的名称——中国梦。

开篇三:十几年,只是时间长河里一方窄窄的水域,只是人类行程中一串浅浅的脚窝。可之于亿万中国人,则可能旧貌变新颜,可使沧海变桑田。2035年,离我们近吗?它还藏在难于预见的未来,我们尚只能猜想它大致的样子,离我们远吗?它又随着时间指针的律动,在一步一步走向我们。

摘录一段考生切入时政但表达较生动的语段:

鲁迅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人读出责任与担当,有人读出悲悯与关怀,其实也可以读出共享与同行。经济发展,不只是北上广深打了鸡血一样地腾飞,还是青藏贵滇也行驶在高速航道。精准扶贫,不是只看某一个农户的钱包鼓起来,而是使之如星火般照亮一片幽暗再成燎原之势。教育改革,不是几大名校唱唱独角戏或者列出一摞北大清华,而是老少边穷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中国梦不是一枝独秀,而应该是春色满园,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万马齐鸣。

04好题示例

我和未来有个约

春秋鼎盛年,经天纬地事 相约并不遥远的明天 梦想不是遥遥无期 我们来续父辈的梦 我的梦,你的梦

“我的梦”汇成“中国梦” 这是一场接力赛 让我告诉未来 明天会更好

做一个“筑梦师” 几代人的中国梦

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何为中国梦?

几年前,当奥巴马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时,美国梦成为互联网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黑人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勇气与坚持成为全球权力最大的人,这无疑是美国梦的最好注解。

而2012年11月,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也必将激发国人追去幸福、开创未来的无限激情。那么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有“中国”作为限定语,他必定与中国的土地及其上面生存着的人民密不可分。

中国梦至少可以分以下三层。

第一层是基层个体、普通小人物的梦想。我们每个个体,作为普通中国民众的梦想,都应有自己的的梦想。这个梦想并非一定要多少高远,它可以是联系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预想未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点滴贡献。比如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可以是梦想做一个乡村医生,在山区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去践行自己的行医梦;比如针对如今社会的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我希望成为一个食品检验员,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来重拾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第二层梦想是成才成功、有所建树的梦。以中国籍的公众人物为榜样,希望成为他们一样的人物,在某一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他们今天做到的,就是我们明天的梦想。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顶着太阳,蹚着泥水,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出了超级水稻,亩产突破了 900公斤,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比如孙扬,为了奥运会圆梦,在澳大利亚集训的时间里,他每天要游5万米,起早贪黑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但年轻的孙杨经受住了如此强度的考验,也忍受住了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刺骨海风,最终在伦敦奥运会上,他成功包揽了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的冠军,把自己曾经模仿的对象朴泰桓甩在了身后。除此之外可写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网商领袖马云,比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比如对电影执着追求的张艺谋等等。

第三层梦想则是大国梦,强国梦。一方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当今中国如何面向未来。中华民族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也曾经被列强欺凌,但如今她正走向自己的复兴之路,强盛之路。2010年GDP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神九飞天,蛟龙入海;高速列车领先于世界;“辽宁”号航空母舰交付使用,舰载机成功着舰;奥运会金牌稳居前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等。当然我们不能步自封,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问题,对未来要看得更远。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也能大大提高,国家能够尊师重教,期望涌现出大师级的人物,影响世界的发展;两岸三地能真正融合,钓鱼岛、南海诸岛等问题能顺利解决,在国际事务中中国能以更加自信、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中国梦”的内涵极其丰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文明、科技、农村、法治等等都是大中国梦的内容。

有关中国梦的解读与诠释:

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②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③梦想无大小,实干最可贵。④实干兴邦,空谈误国。⑤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很美。

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贵在实干。⑦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⑧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⑨中国梦首先属于中国。我们不做其他国家的梦,尤其不做美国梦。⑩源于中国,属于中国,为了。

第五篇:民乐一中先进集体材料【刘希国】

民乐一中先进事迹材料

我校始建于1944年,1997年过渡为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要目标的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82亩(含分部),校舍建筑面积62305.77平方米(含分部)。学校现有教学班114个,在校学生8200余人。教职工40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136人,助理级181人,市、县管拔尖人才33人,省市县骨干教师102人。学校拥有设备齐全、达到国颁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42个。图书楼藏书24.5万余册,期刊100余种。建成了天网、地网和校园网“三网合一”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学校还建成占地351亩的劳动技术教育实验基地,为学生学农实习和从事劳动技术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孕育出了“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教育方针为准绳,队伍建设为根本,德育为先导,创造教育为核心,教育科研为主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忠诚、爱国、健康、文明”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尊师爱生、廉洁勤政、民主开拓、务实高效”的领导作风,“为人师表、敬业乐群、博学多才、务实求真”的良好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良好学风。近年来有300多名学子相继敲开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开等名牌大学之门,形成了“中国凡有大学处,必有民乐一中的学子”的良好分布局面。2007年民乐一中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前茅,张掖市前列。8名学子进入甘肃省前100

名,600分以上突破百人大关,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独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两千人大关。全市600分以上文科考生共有39人,民乐一中占23人,占全市59﹪;张玉婉同学以659分的高分夺得甘肃省文科第3名、张掖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全市600分以上理科考生共有191人,民乐一中占81人,占全市42.4﹪;刘兴栋同学以680分的高分取得甘肃省理科第29名、张掖市第3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全校600分以上104人;理科重点线(562分)以上283人,文科重点线(564分)以上78人,重点上线率全省3﹪,全市6.5﹪,我校12.6﹪,比全市高出近7个百分点;二本以上理科(516分)698人,文科(503分)314人,音、体、美51人,全校本科上线人数总计1064人,二本上线率全省8.5﹪,全市19.87﹪,我校41﹪,比全市高出21个百分点;独本(440分)以上上线人数总计2121人,上线率全省42﹪,全市50﹪,我校75.91﹪,比全市高出近26个百分点。2008年高考,张睿善、张学仁、刘龙华、朱雪玲、何文君、夏惠娟、尚丁明7名同学进入甘肃省前100名。全校理科600分以上考生79人,文科600分以上考生12人,600分以上考生共计91人;理科重点线(558分)以上考生302人,文科重点线(560分)以上考生76人,重点线以上考生合计378人;理科二本(507分)以上考生799人,文科二本(501分)以上考生401人,音、体、美二本以上考生46人,二本以上考生总计1246人。与去年相比,净增183人。独本线以上考生总计2457人。截止目前为止提前、重点批共录取429人,二本以上(不包括独立院校)共录

取1188人。

我校先后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师的300多篇教育教改论文在国家、省、市的各类刊物上发表,其中国家级论文32篇,省级论文211篇,市级论文57篇。有58项教研教改课题被省、市、县立项,其中省级以上19项,市、县级课题39项。有5名教师参编或出版专著7部。学校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了《民乐乡土文化课堂》、《丝绸之路上的民乐》等10本校本教材。有54名教师在市级以上评优课中获奖。其中3人在国家评优课中获奖,12人在省级评优课中获奖,39人在市级评优课中获奖。有56人获得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奖励。有140名学生在市级以上数、理、化奥赛和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

民乐一中以其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显著的办学业绩,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县的表彰奖励。学校两次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11月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又以952分的高分通过示范性高中复评,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彰。先后荣获“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张掖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张掖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张掖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甘肃省园丁奖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授予“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明星学校”荣誉称号。

下载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写的有文采教案【全套 刘希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高考作文反思【刘希国】

    2018年高考作文反思:五大个体与时代趋势,蓄势2019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高考带给我们新的解读和反思仍在发酵,尤其是全国Ⅰ卷作文在身份代际、历史延展和时代责任上的新型......

    2018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刘希国】

    2018年高考作文题预测: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题目预测】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中国有句古话,“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世......

    2018年4月---5月作文精选【刘希国】

    高三作文4---5月考前精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 锤炼思想 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精选5篇)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 锤炼思想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 【 教学重点】修辞与句式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所起的作用。 【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技巧由日常训练向写作运用的迁移。 【......

    2018年4月语言得体练习题【刘希国】

    语言得体专项练习1.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曲老师捧着一幅字画走到毛不易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笑纳。” B. 在高三教学楼前的台阶上,全体高三班主任正在商讨......

    2018年青桐鸣试卷(二)【刘希国】

    2018年青桐鸣·语文卷(三) 译文: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马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是世祖的封藩地,马亨简政宽刑,不横征暴敛,经过五年,人民安居乐业,赋税充......

    2018年高考语文语境填空【刘希国】(范文大全)

    2018年高考语文最新语境填空(六)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明扼要地阐述“......

    2018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精选【刘希国】

    2018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精选 人这一辈子【石钟山】 ①家是什么,每个人对家的理解或许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个时期,对于家的概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家是藏在心底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