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 雷锋精神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关爱”是指“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位公民都应提倡的道德风尚和志愿者精神,是每个中国公民“人之为人”的崇高的价值追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淇最近在长春调研志愿服务工作时指出:“组织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举措,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公民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重在营造浓厚氛围,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重在进学校、进社区,进一步强化‘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
“三关爱”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化或精神的符号。它不仅仅是60年代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气的表征,而且是动态发展的一种先进的文化精神现象;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历史的记忆。当我们重新唤起这种记忆的过程中,它可以进一步演化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互印证的先进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改变过去“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社会现象,就要从“雷锋精神”中寻找一种内在的价值,找到它根源性、母体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内蕴和根性。这种内在的价值就是一种人心、人道、人性深处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一种大爱。把学雷锋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在“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去,这是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举措。
参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智慧的状态,有利于每个人的心性修养和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淳化。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中,学雷锋活动要有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路径,“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最佳的途径和办法。在大中小学已经开展起来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是抗震还是治理水患,我们的志愿者们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青年志愿者誓词——
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以青年志愿者的名义宣誓:
用我们的勇敢和坚定,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把文明和进步奉献给社会;
用我们的真诚和友爱,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欢笑和希望;
用我们的执着和无私,为社会谱写文明乐章;
用我们的仁心和“悲智双慧”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文明使者,志愿用我们火热的心和温暖的手,书写青春的辉煌,铸就时代的丰碑!
当然志愿者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青年参加,中老年人和儿童都可以参与其间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调动起每个人的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性和美好的愿望。这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今时代的社会现实是,GDP在不断攀升,但人们的道德风貌和行为举止并不一定随之而提升。在复杂的社会转型中,一些人出现了信仰迷惘、价值困惑、道德滑坡等社会现象;有的人丧失了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然的爱心;忘掉了人之为人的表征:即人应有情义、道义和正义感。
第二篇:6-3 雷锋精神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
雷锋精神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
实际上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是心中有他人,有仁爱之心,希望别人像自己一样获得幸福。孔子有最著名的两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关爱他人的中国式的传统表述。
“关爱社会”,是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社会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社会道德风尚、价值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人的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个人的产生来看:社会创造了个人;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个人的需要和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和体现;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看:个人的活动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关爱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爱自然”从本质上讲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倘若“地球得了癌症,致病病毒的名字叫做人类”。在现代性危机不断蔓延的当今世界,“惟科技主义、惟物质主义、惟功利主义、惟享乐主义”冲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有些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用来对付自然的手段,最终竟掉过来对付了自己。因而,人不仅要对自然力加以控制,还应对人类的信念加以控制,这是文化力。
三
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重在营造浓厚氛围,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重在进学校、进社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推进学习雷锋和“三关爱”自愿者服务活动,强调要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把“三关爱”与社区建设、与美化环境,与学雷锋做好事,与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与提高每个居民的人格修养和境界密切结合起来,使志愿者活动成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开展“三关爱”活动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要下功夫让每一位社区的居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去珍爱生灵、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保护动植物。切实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生活简朴,过低碳生活。倒垃圾时做到抵制污染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废物、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邵龙宝/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第三篇:弘扬雷锋精神,社区开展“三关爱”志愿者实施方案
XXX社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明办《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努力形成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决定在管辖范围内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以下简称“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敬老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志愿者采取多种方式,为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
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老有所乐。
2.组织开展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深入推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志愿服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推进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志愿服务,帮助提高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3.组织开展助残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社区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使活动惠及每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在辖区内大力倡导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的精神,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结合实际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感恩回报的精神面貌,感召更多残疾人积极投入工作和生活。
4.组织开展社会秩序维护、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行动。在车站、路口等重点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开展社会秩序维护、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推动形成文明礼让的社会秩序。深入推进“小红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
5.组织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开展“争做志愿者,共建新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构建美丽家园”等活动,组织志愿者采取集中突击与分散行动相结合的办法,深入背街小巷、社区楼院、公共场所等部位,清除卫生死角,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优美怡人的城乡生活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摆在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采取专题评论、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宣传“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引导、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志愿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XXX社居委
2012年2月16号
第四篇:关爱农民工活动志愿者服务小结
关爱农民工活动志愿者服务小结
2013年2月12日,我社区志愿者参加了关爱农民工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活动。此次活动首先是为了帮助农民工更好的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举行的,也为他们宣传了依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志愿服务,并开展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志愿服务,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这次活动这让不少的志愿者们从中锻炼了自己的勇气,也提高了与别人的交谈能力。
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这批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学历文化程度低,大多数只上到初中,对于他们的一些社会保障,如城镇综合医疗保障金的政策,他们许多人都从未听说过。生病时他们也不太会去医院,原因只因医疗费太贵。他们希望社区以后能提供更多一系列免费的健康讲座,让他们能知晓更多的健康知识。
通过此次的活动,我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一些综合能力。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而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应先从身边做起,帮助身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高身边每一位人的素质,一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社会更美好的明天而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每一位志愿者牢记于心的口号。在我们每一人不懈的努力下,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五篇:关爱他人 关爱社会 关爱自然——上海市“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导语
志愿者,近年来社会上最流行的名字之一。从青年学生,到社区老人,从企业白领到机关干部,越来越多的人在业余时间,加入一个志愿者组织,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正成为上海人民重要的公共生活内容。
从学雷锋活动中孕育起来的志愿服务活动,近两年来在上海的得到极大发展。2010年,近200万志愿者以“阳光、快乐、奉献、担当”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城市文明展示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博后,上海志愿服务事业百尺竿头,从群众需求出发,广泛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整座城市洋溢着浓浓的志愿服务氛围。
志愿服务工作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文明办统筹,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力量融汇的合力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基地不断拓展。目前,已建成市区两级志愿服务基地330个,登记各类志愿者组织12855个,志愿服务项目近3.6万个,其中活跃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9000个。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市区两级志愿者总队已达700多支,其中市级志愿服务总队62 支,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10万人。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切实依法规范志愿服务行为、保障各方权益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公益爱心,为注册志愿者免费提供保险、配备服装装备,为基层志愿者组织配备工作装备 ,开展志愿者专项激励活动。志愿者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深深感受著这座城市绐予他们的温暖和荣耀。
都说“志”和“愿”,都有一颗心,志愿服务点亮着人们内心的道德明灯,拨动着人们向善的心弦。志在愿在我在,城市有我更可爱。上海志愿者,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生动演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