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内乡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农业农村工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依照“扎实推进,逐步完善,发挥职能,有效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注重充实信息员队伍,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宣传政策、传输技术、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主要建设成效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局先后购买了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以“北京农信通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单位,建起了“内乡县农业信息网站”,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电话,并与移动公司结合,在全县建起乡镇信息服务站12个,培训基层信息员50多人,培训农村生产经营大户100多人,健全了服务机制,充实了人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内乡农业局党委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内乡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创新机制。为更好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果,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一是以“内乡农业信息网站”为依托,以“三农政策”、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农村典型经验为重点,定期制作网页,发布实时动态信息,不断强化网站互动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上连省市业务网站,下连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二是及时编发农业信息,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生产实际,以宣传好经验、好典型,推介新成果、新品种为重点,年编发各类《内乡农业信息》50余期,编印各类技术手册、宣传页、技术明白卡30万余份,加快各类现代农业信息传递,适时服务农业生产,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三是与气象和移动通信部门联合,根据不同季节,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及时向全县农民朋友发布良种、化肥、农药、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价格及气象信息。四是充分发挥“12316”服务热线功能,实行专家技术科技人员坐席接听,及时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相关咨询服务,架起专家与群众、技术与生产、产品与市场的“惠农桥”。
(三)强化队伍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的根本在于服务“三农”,服务水平高低,取决于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此,经局党委研究,由农业局系统3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种子、栽培、植保等六个农业专家服务组,研究制定重大规划方案、会商解决重大生产问题;成立以局办公室为主、各二级单位选定2—3名专职农业信息员,组成专业化农业信息队伍,定期开展信息编写培训,不断提高信息人员素质,年组织培训先后3次以上,同时,县农业局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乡村级信息员50人,产销大户100多人。
(四)搭建有效平台。按照省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整体部署,我县结合本县实际,由移动公司负责,对乡镇信息服务站进行设施完善、人员培训,确保全县16个乡镇级信息网站达到“六个一”标准,全部正常运转,服务三农生产。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农业化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信息服务不完善。二是投入不足,农业信息服务设施落后。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
四、2011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工作机制。确保我县农业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
二是继续搞好“内乡县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制度,健全定期采集上报制度,强化责任,努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增强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重点采集推介宣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我县茶叶、食用菌、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在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提供积极的信息支持。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农民增产、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利用信息化培训基地对乡、村基层干部及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信息化认识水平,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内乡县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
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
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
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时间不长,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刚刚启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尚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乡(镇)级要明确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负责人,并设立专门的班子,明确责任人,配合区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推进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
实。
加大督查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培训,建设队伍。
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村
级信息服务点负责人的培训加强乡村两级的信息员队伍,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我区初步建立和健全一支为农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五)加大投入,出台政策。
鉴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
四、两点建议
(一)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开辟电视农业栏目。
农业信息化工作存在着“政府急于想把信息送到农村,农民苦于得不到信息”的矛盾。电视是目前农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建议省、市级电视台开辟农业栏目,通过电视频道,把信息送到农村,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业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等进入千家万户。
第四篇: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10月24日,我市99个乡镇分别从市农业局领到了电脑、打印机及其他上网相关设备,有关人员还接受了简短的农业信息业务知识培训。这标志着我市农业信息化工程已全面启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我市有关部门从7月份开始筹备此项工作,四个月来,开展了方案论证、设备招标、信息员培训等前期工作,终于让全市99个乡镇政府全部用上了电脑,并可以通过因特网了解和发布农业信息。此次发放给每个乡镇的包括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以及上网的相关软件和设备,总价值7000元。其中,市政府补贴3000元,四市二区政府补贴3000元,乡镇出资1000元。
××市海南镇是我市的水产养殖大镇、蚕桑生产大镇,前来领取电脑并接受培训的该镇党委副书记、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总经理苏俊香告诉记者,市政府的此项措施解了乡镇和农民的燃眉之急。他说,近年来,农民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市场信息,基层干部在指导农民调整时也显得办法不多。镇政府曾考虑通过上网打通信息“瓶颈”,但由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实现。现在在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镇政府实现了上网,将能更好地发挥水产养殖和蚕桑生产的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乡镇领导都表示,回去以后,将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和发布,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网络知识,真正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生产。部分乡镇还准备设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促进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业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启动,将能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农业信息并应用于生产经营,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研究
(张鹏08128040)
1:农业信息化概述
1.1 农业信息化定义
农业信息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农业科技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有效传播的过程。
狭义上说农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吧科技成果、生产技术、农产品供需关系、三农政策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
1.2 农业信息化软件
农业信息化软件主要有MapInfo、ArcView、ArcGIS、MapGIS、ArcMap等。以下主要介绍其中的两种。
ArcMap是一个用于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的地图数据的以地图为核心的模块。它包含一个复杂的专业制图和编辑系统,它既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编辑器,又是一个完整的数据表生成器。
MapGIS是中地数码集团的产品名称,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唯一的搭建式GIS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实现遥感处理与GIS完全融合,支持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真三维一体化的GIS开发平台。MapGIS产品的体系框架包括:开发平台、工具产品和解决方案。
1.3 农业信息化应用领域
农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很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区划;土壤适宜性评价;开展农业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对作物种植的适宜性评价;农业资源的清查、核算、评估和检测;农作物估产和检测;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精细农业。在当前,触摸屏的发展使得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更为简易,在旅游景区、地质灾害上应用较为普遍。
2: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2.1 回顾农业信息化的过去
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发展较迟。在1993年农业与农村研讨会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随后,农业信息化浮出水面。
2..2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已逐步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一方面,以资源与环境的国家国家规范和标准来解决信息共享与兼容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全国性的资源与环境、国土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模式研究,开展水土保持、洪水预测、城市生态等方面;第三方面是研制和发展软件系统和专家系统,建立了一大批数据库。
2.3 展望农业信息化的未来
2.3.1农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虽然数据库、系统模拟、人工智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单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但是,现代农业对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的需求却日趋迫切,单项信息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GIS与作物模型技术、遥感与GIS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的集成以及作物模型、专家系统、信息系统三者的结合等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成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发源于美国的精确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2.3.2.农业应用软件的专业化
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种具体作物或某一项具体的农艺措施,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例如,美国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为无线局域网络(或WLAN)的新技术,用无线系统连接摘棉机、喷雾设备、受精率的测试设备和在这个区域里的便携个人计算机,使数据和信息迅速双向流动。另外,专业化的农业应用软件还具有可适用于不同生产级别(如地块级和农场级)生产管理的特点,更能经济、有效地确保农业生产。
.2.3.3农业信息网络的全球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信息的获取成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农业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也将成为现实。
2.3.4农业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和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产品的开发应运而生,它将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是农业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方向。
2.3.5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程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业生产过程、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合,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使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原有的劣势逐步被改善以至消失。
2.3.6农业信息应用的系统化
随着网络全球化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由过去的单一性开发和应用向系统化方向发展。通过为农业生产组装“政策系统”、“市场系统”、“开发系统”、“推广系统”、“教育系统”、“预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等整套系列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2.3.7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为农民寻找全球买家提供了的机会。目前,这种新型交易手段已经开始对农业产生影响。例如,2004年美国12%的农业销售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2.3.8农业科学研究的虚拟化
虚拟农业是培养理想作物的新方式。它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而系统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生态过程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虚拟作物、畜禽;从遗传学角度定向培育农作物,改变传统的育种和科研方式,既达到了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也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目前,世界上已开展了虚拟主要农作物、畜禽的育种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在计算机上,猕猴桃树从发芽、长叶、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在一分钟之内就演变完成。3 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通过测度农业信息化水平以及分析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的关系,初步了解了我国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尽管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目前我国农业产 值占GDP的比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虽然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㈣,但不难从中看出,农业的信息化程度与其他产业相比还是非常低的,对农业产值 的贡献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显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这
样那样的闯题影响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贡献。下面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仍然有一些人甚至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偏 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对发展农业信息化过于悲观。一些人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过于落后,与信息化要求的高科技距离太遥远,根本不具备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条件脚。
3.1.2把农业信息化单纯看成技术阀题。
3.1.3走“常规战略”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3.2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从国外看,农业是受国家保护的弱质产业,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3.3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己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农 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 弱,另一方面就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还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
3.3.1网络传输有断层。
3.3.2网络设施成本高。
3.3.3网站建设不发达,总体规模小,分布不均衡。
3.3.4网络利用率低。
3.3.5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落后。
3.4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
3.5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农村一般信息人才非常缺乏;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失;农业信息化研究人才比较缺乏。保障。
3.6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
3.7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农业信息主要是指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在农村经济工作的决策与管理中和农村市 场主体(即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全部 信息。而能够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村市场主体提供农业方面资料和消息的活动 就是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不仅包括提供公共信息服务,还包括为广大农业生 产经营者提供大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和一些基层组织,还有企业、经纪人、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4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农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 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五条第十四款中首次明确 强调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条第十六款“加快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 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 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条中用一整款对农业信息化进 行了强调。从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信息化的强调中不难看 出,中央对农业信息化已经是越来越重视。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通过分 析信息因素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的 精神,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推动现代信 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促进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陋”。农业信 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
首先,通过对农业信息工作的宣传,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真正解决好对农业信息化的认知问题。其次,通过宣传,来加快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对 象主要是农民对计算机网络这一最具潜力的信息传播载体的认知程度。第三,通过广 泛、深入、持久的农业信息化宣传,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增强我国各级农 业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涉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报刊、电台、电 视台、网络等各种媒体是宣传农业信息化思想和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手 段,利用众多媒体的宣传,可以纠正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偏差,使我国农业信息 化构筑在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同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最后通过宣传,来加 强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领导和两级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4.2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 程,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保证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投入,强化对农业信 息化的管理协调,从而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4.3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作用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大大落后于信息网络建设,长期以来有重技术轻信息的认 识误区。为改变现状,必须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高效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功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4.5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高科技事业,未来的发展靠人才,未来的竞争靠人才,人才的短缺是最大的、最长远的制约因素。农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 术,叉懂农业科技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必须从现在就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 农业信息化各方面需要的各层次的专业人才。
4.6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农村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报刊等,对于广大农
村居民来说,电视、广播、电话、报刊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作为现代传 媒的代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相对于城市要慢得多,有调查显示,城市网络普及 率是农村的740倍。另外,农村电话普及率虽然比较高,但存在着严重的“热装冷用” 现象。这些都是制约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