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语言活动:童谣“小妞妞”
活动目标:
1、在看图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丰富词:家务活。
2、尝试替换童谣第三、第四句的称呼,进行仿编童谣。
3、知道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乐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两幅:图
(一)爸爸做饭,小妞妞洗碗;图
(二)妈妈织毛衣,小妞妞绕线;爷爷、奶奶图片各一;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以请客的方式导入主题,引出童谣的第三、第四句。
1、引导幼儿认识小妞妞。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妞妞。(出示:小妞妞图片)
提问:她的名字叫什么?(小妞妞)小妞妞是谁?(她)
(引导幼儿多说几便:先集体说,然后请个别孩子说,注意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
2、出示图一
师:今天呀,小妞妞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好,现在我们一起去她家参观吧!咦,她的爸爸在厨房里干什么呀?(做饭)她在帮爸爸做什么呢?(洗碗)(引出童谣:爸爸做饭,她洗碗。)
3、出示图二
师:小妞妞不光会帮爸爸洗碗,还会帮妈妈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妈妈在干什么?(织毛衣)她在做什么?(绕毛线)(引出童谣:妈妈织衣,她绕线。)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说一说,并引出童谣第一、第二句。
1、提问:小妞妞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哪些家务活?(洗碗、绕线)
她在做家务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很高兴)(引出童谣:家务活,她爱干。)
什么叫家务活呢?(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爸爸、妈妈每天下班回家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织毛衣、拖地呀等等这些都是家务活,也就是说在家里干的活就叫家务活。
2、小妞妞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了,真能干!那请小朋友猜猜看,小妞妞今年几岁了?(请个别幼儿猜一猜)然后教师很神秘地告诉幼儿:告诉你们啊,小妞妞今年只有三岁半。(引出童谣:小妞妞,三岁半。)
三、幼儿完整学习童谣,并感受童谣的押韵。
1、师一边指图一边有表情地朗诵童谣。
2、根据图片的提示,师幼一起有表情地朗诵童谣。
3、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记忆童谣内容。如:“小妞妞,×××。家务活,×××。”
4、启发幼儿给童谣启名字。
四、鼓励幼儿替换第三、第四句的称呼,尝试仿编童谣。
1、师:在家里,除了爸爸会做饭,还有谁会做饭?(妈妈、奶奶、爷爷等等)
2、妈妈会织毛衣,还有谁会织毛衣呢?(奶奶、阿姨、外婆等等)
3、引导幼儿把仿编的内容念到童谣里去。
五、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师:小妞妞只有三岁半,就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了,那平时我们小朋友在家
里会帮爸爸、妈妈做哪些家务活呢?(放碗筷、擦桌子、搬椅子、仍垃圾等等)
小结:表扬平时在家爱劳动的幼儿,告诉幼儿爱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教育其他幼儿从小也要爱劳动,乐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篇:小班语言活动:童谣《弯弯腰》
【设计意图】
童谣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有韵的母乳”,它与游戏相依相伴,集自由性、趣味性、创造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优秀的童谣对孩子具有性情陶冶、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会使孩子在欢笑的愉悦中,身心健康地成长。但是,目前有些童谣的创作与教学注重了教育性,却忽略了游戏性、娱乐性,因而不受孩子们的欢迎,从而使得一些内容不那么健康、但朗朗上口的灰色童谣从中小学蔓延到了幼儿园,这将严重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本次活动的童谣选自幼儿教师资料手册《语言》,童谣的构思新颖别致,把猫伸懒腰比作“造座桥”,语言形象有趣、简短押韵,节奏感强。选择这个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性较强的童谣活动《弯弯腰》,是想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小班幼儿在感受、体验中轻松、愉快、大胆地学说童谣,从而拓展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谣活泼、明快的节奏与韵律美。
2、大胆学说童谣,体验说童谣(jy135幼儿教育)的乐趣。
【活动准备】童谣背景音乐、童谣内容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着童谣背景音乐愉快进场。
二、说童谣。
1、引题:引导幼儿观看大花猫弯弯的身体像什么?
看,这里藏着谁呀?大花猫在干什么呢?它弯弯的身体像什么呀?
2、幼儿完整欣赏配乐童谣一遍,初步感受童谣的节奏与韵律美。
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童谣《弯弯腰》,这首童谣里藏着一个秘密:大花猫把身体变成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
3、教师清说童谣,幼儿感受童谣的内容。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请你们再仔细听听,大花猫睡觉的时候,谁到这里来玩了?
4、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你听到谁来这里玩了?根据幼儿回答,逐一演示小图片。
5、多种形式说童谣,进一步感受童谣的节奏与韵律美,体验说童谣的乐趣。
(1)指图说童谣。
(2)拍手说童谣。
(3)配乐说童谣。
(4)表演说童谣。
三、戏童谣。
引导幼儿大胆的创造造桥的动作,在游戏中不断地迁移、运用童谣中的经典句子:“aab造座桥”,比如:“抱抱手造座桥”等,进一步体验说童谣的乐趣。游戏2-3遍。
四、结束:随背景音乐,幼儿说着童谣轻松离场。
附儿歌:
弯弯腰,造座桥,鸟儿飞来歇歇脚,蜗牛桥下慢慢跑,老鼠见了快快逃,不是桥,不是桥,那是一只大花猫。
第三篇:小班唱游活动《小妞妞 摘果果》
小班唱游活动《小妞妞
摘果果》
塘下镇幼
叶静密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快乐、游戏的情境,初步学习唱游。
2、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有节奏地念白。
3、乐意和大家一起唱歌、游戏。活动准备:
1、场地中央用不干胶贴制一只“大花篮”,2、、图谱、果树、音乐、小妞妞图片
3、水果挂牌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跟着音乐进场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啦。老师带你们去果园玩好吗?我们出发吧。做律动。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师:“小妞妞也来了,听,她在唱歌呢。” 提问:小妞妞来做什么呢?
小妞妞把果子放进哪里了?
她摘了哪些水果呀?(念白部分练习:苹果
香蕉 | 柿子
梨|
一个
一个| 放进
来||)
三、学唱歌曲
(一)念歌词
1次:指着图谱念一次
2次:要大声念出来哦。完整念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次我们来试试看 2次:分解唱
提问:
1、这首歌真好听,你最喜欢歌曲中的那一句呢?
四、游戏
玩法:师幼一起唱歌,当唱到“苹果、香蕉、柿子、梨,一个一个放进来”时,“果子”跑到场地中央的“大花篮”里。唱完,果子全部都在“篮子”里。最后,小妞妞说“我要吃苹果(香蕉)啦~~~~”被点到的水果娃娃要赶快逃回自己的果园,不然会被“吃”掉。度。
五、结束活动
现在小妞妞再带你们去外面做游戏好吗?放音乐,边唱边离场。
第四篇:小班语言教案童谣《九月九》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九月九》
目标:
1、会欣赏儿歌,初步学习儿歌。学习词:
2、通过儿歌,懂得要关心老人,要对老人有礼貌。
准备:
1、课前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爷爷奶奶笑哈哈的图片。
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图上有谁呀?(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啦?(他们笑了)
师:他们为什么笑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原来他们要过节了,所以笑得那么开心。
二、欣赏儿歌《九月九》
师:你们喜欢爷爷奶奶吗?(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老师也喜欢爷爷奶奶的,所以呀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2、再次让幼儿欣赏一遍。
3、幼儿学习儿歌。(帮助幼儿矫正个别音)
4、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附儿歌:《九月九》
九月九,重阳到,爷爷奶奶哈哈笑,文档仅供参考
我请他们吃甜糕,妈妈夸我好宝宝。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第五篇:小班语言:童谣——两只羊
小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只小羊
执教:爱心艺术幼儿园
丁丽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了解儿歌内容,2、明白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道理。
3、体验用苏州方言来念儿歌的乐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只小羊的故事、两个小羊的手偶、、每位幼儿一个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播放掉入水中的声音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听,是什么声音?”(掉入水里的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以不同的形式来学习儿歌,并从中体验用苏州方言来学说儿歌的乐趣。
1.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了解儿歌情节.
师:“今天丁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小羊的故事,听好啰!”教师一边出示手偶一边讲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师:“现在你们知道谁掉入水里了呢?”(两只羊)
师:“它们为什么掉到水里呢?”(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
师:“那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不掉进水里了呢?”(一只小羊先走,另外一只小羊再走)
小结: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们小朋友做事要相互谦让,互相帮助。
2.播放用普通话说的FLASH课件,让幼儿初步来了解儿歌内容。师:“这个故事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刚才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一起掉进水里面……)
师:“我们一起来念儿歌,一边念一边做动作,好吗?”(根据儿歌的情境来做手指动作)
3.学说苏州方言的儿歌,让幼儿体验其乐趣。师:“告诉你们哦,这首儿歌还可以用苏州方言来念,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用苏州方言说的FLASH课件。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苏州方言来念儿歌,可以一边念一边来做动作。(根据儿歌的情境来做手指动作)
(1)师:“今天圆舞板宝宝也要来念苏州方言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先示范用圆舞板有节奏地来一边敲一边念,以此来引起幼儿学说苏州方言的乐趣。
(2)播放苏州方言的视频,教师有节奏地敲打圆舞板,同时幼儿边拍手边跟着视频来念。
(3)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拿着圆舞板宝宝来念苏州方言的儿歌吧!” 出示圆舞板,让幼儿一边敲一边看着视频来念苏州方言的儿歌。(4)请个别幼儿上台来边敲圆舞板边念儿歌,其余幼儿在台下敲圆舞板。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可真棒!我们一起到外面去表演吧!
附儿歌: 东边过来一只羊,西边过来一只羊,一起来到小桥上,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这可怎么办呢? 一起掉进河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