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郑云芳
2011——2012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郑云芳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给了我很多磨炼的机会,在这短暂而又特别的半年里,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一)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参加学校、年级组内组织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为了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我在课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并用有趣的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探究知识的兴趣。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上课作好准备。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工作重点落在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等方面。
1、注重汉语拼音基础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在本学期一半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拼音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2)游戏参与教学;(3)顺口溜辅助记。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俗语有云:“字乃人之衣冠。”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工作最大的心愿。在写字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三点书写要求:(1)整体看字型。是方的?是长的?还是扁的?(2)笔划到位。看清每一笔的位置,每一笔的起始点,每一笔的特点。(3)写完后,再与范字比较,看看写得像不像。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还把给生字组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用“给生字宝宝找更多朋友”等方式,鼓励孩子组出更多的词语,并及时的进行交流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累词汇的兴趣,也从而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实际中我发现学生写字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忽略了正确的姿势,所以在教学中,我不要急于让学生描写生字,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姿势,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这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其次,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我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认清字形后,让他们按照笔顺规则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要仔细、认真,力争做到手写心记。写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这样做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朗读的训练。
学生能把书读出感情来,说明他已经掌握文中大意了。如何让学生能达到这种境界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如小组读、男女读、小老师范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情感来。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一提醒立即能做到,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忘了。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必须在抓写字这方面多下工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无时无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二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言条理性,完整性,减少地方方言、口语。三是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还需要我不断努力,掌握更多理论知识,注重实践,多虚心请教别人。
以上就是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其他老师比起来,相差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浅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闫云芳
浅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闫云芳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也日趋成熟。但课堂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表演性,虚假性以及严重脱离文本 “拓展延伸”的随意性。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本文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妄议自己的几点思考。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有效性
当前语文新课标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正在实践之中,语文课堂的面貌为之一新,但也存在着一些实践误区,矫枉过正,走向另一极端,语文课堂正在成为幻想的杂货店,成为越来越热闹的童话剧,成为越来越精彩的课堂表演。其实,新课程并不是与过去的分裂,或是和过去的对立,更多的是对传统课程的选择和组合,是对传统课程的转化。因此,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更应注重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决定教学策略的选择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存的一门学科。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有很明确的素质培养目标和知识培养目标,因而教学中应结合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精讲一到二篇精讲篇目,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学篇目。精讲篇目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精彩,为了表演而选择远离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在《盲孩和他的影子》一文就导课而言一教者采用了以做“感官游戏”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看、听鼓槌在桌面与桌边发声的不同,继而进行模仿,学生应对自如,兴趣大增;接着让学生闭着眼睛只凭听力跟着老师做,这下声音噪杂,参差不齐。教者随即趁热打铁导入:盲人的生活会是多么艰难,内心会是多么的孤独与渴望温暖,一起走近《盲孩和他的影子》的故事。这样的导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教者紧扣文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了让学生走近盲孩、理解盲孩的目的,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铺垫。而另一教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副图画,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为“美”,然后导入:这么美的图画我们可以看见而盲孩却看不见。诚然,这样也达到了目的---导入了课文内容,但教者却给我们饶了一个很大的圈子。美景与盲孩之间的距离到底是远了几分。思考之下,我们不应以美不美作为选择教学策略的标准,而应实实在在,紧扣文本以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二、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是权威,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霸权。在文本、教师、学生三位一体中,文本是一极,教师是一极,学生在强势的叙述面前弱化为被动接受的容器,失语症般的梦游在文本和教师之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变成“两脚书橱”,至多是学舌的“人形鹦鹉”,语文教学失去了心灵的驿动而陷入僵化死气的境地。鉴于此,有识之士喊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现在的课堂学生确实是翻身作了主人。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们不到一分钟的热情讨论,经常能听到学生慷慨激昂的演唱,甚至能欣赏到惟妙惟肖的童话剧表演。但是,在这些精彩表演的背后,我们不妨思考思考,这是音乐课还是政治课抑或是表演课,在这些热闹的背后我们课堂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益的辅助教学,但无论是何种辅助手段,都不应脱离文本,都应重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还是《盲孩和他的影子》一课,教者在教学中节选了一个人物众多的片段,在配乐朗诵的美妙声音中,演员陆续上场,各具情态,博得听着的阵阵赞许。这的确是一场不错的表演,但在不错的背后,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场表演有什么样的目的,表演之后我们达到目的了吗?看来我们真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不能忘了文本去进行所谓的表演,而应时时注重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法,那我们是不是每节课都有必要合作一下,没有合作、探究的示范课是不是就是不完整的,是不是就没有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笔者认为合作是要讲前提的,合作的前提就是自主,合作不是拉郎配,不是随意的行为,不能说合作就合作,而要在确实需要的时候,以教学的实效性为指导,合理地组织合作。其实课堂中的朗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甚至于每一个更细 的教学环节的设置,都不应忘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多媒体的使用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基础教育课程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力的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但任何媒体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如此。它无可比拟的长处是便捷快速,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但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语文能力的形成须借助语言文字这一载体而达成,学语文须揣摩玩味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运用之妙,这本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事。而通过形象性的画面理解传情达意的功效那是美术学科的事,语文教学应该自扫门前雪,不要越俎代庖。何况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有具象性的特点,即使是抽象的文字,其形象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和发展的过程。所以,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形象性的功能会削弱语文教学的应有价值。
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最大化,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更有效化。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结构会使整个教学过程丧失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人异化为整个固定程序的一个环节。这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教学,实质上是摈弃了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未必和教师设想好的一致,这些不一致对教师设计好的课堂结构来说好象是一种干扰。但在开放性的教学系统中,需要这种干扰,因为它带来了发展的内趋力,使学生原来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螺旋式上升。总之,多媒体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它已成为一块现代化的黑板,我们不应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而应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非用不可时才用一下,让多媒体的教学有更多的亲近文本的实效性。
四、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激情,还需要智慧,那么如何追求课堂教学的智慧呢?途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反思总结,再实践探索,这样循环反复,积累经验,加深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印证,常教常新。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自觉地反思,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自主地反思,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完善我们的教学理念,提高我们专业素养,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追求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在渭南市组织的“阳光师训”中,一位因停电无法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在自己的总结发言中说道:“这次讲课的经历令我受益良多。本节课是我探讨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实验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真心的鼓励、有效的点评,不说套话,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微笑与呼应。我想对美的体悟,学生是完全可以的胜任的,只有合理性大与小的问题,没有完全的错与对,我抛弃了原先做好的课件,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学生,还语文课本色,让语文课像语文课。”这段教学反思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教学媒体的使用做了深入的思考,正所谓,教而不思则浅,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每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中,才会尽可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某种意义是讲,语文课程改革不但要知道改什么,也要知道什么是不能改的,甚至是要进一步继承的。因此,语文新课标的实践应该是讲实效的,通过对传统的、现代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选择和组合,完成课程理念的创新,进而使每一个实践者都能成为有思想的新课程的积极创造者。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教学设计——肖云芳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书上第60页“做一做”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7÷2=3(盘)„„1(个)
第四篇:实习小结 郑芳
实习小结
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即将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标志,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赤水一中实习的第一个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英语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以及行政工作实习。
在英语教学方面: 按照学校规定,实习的第一个月主要以听课为主。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学生教育环境,我认真听课,记好笔记,认真熟悉教材。在听课的时候,尽可能地记录下其教学过程。这个月,我还批改了学生们的作业。批改作业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要写上激励的评语,让他们在改正自己错误的同时,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体验了正规的英语教学课。真实的英语课堂与我们平日的模拟课堂是完全不一样的。实习期间试讲时,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每位同学都非常的优秀。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不一样。而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人。
要想讲好课,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也要求要改变传统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不要老是束缚于老的教学方法中,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独到之处,有新意。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
班主任实习方面:其实,班主任这一职位很不好做,不仅辛苦,而且责任、义务、工作也很多。比如,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如何与学生的家长打交道等等,这都是班主任的工作。但作为实习老师,我发现我的身份的不同之处。第一,我毕竟不是真正的任课老师,与学生沟通过起来要方便许多。第二,我与学生年龄相近,不像班主任那样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代沟,这也是我的优势所在,所以应当加以利用。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年前的高中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
行政工作方面:其实,这个月并没有涉及太多的行政工作。主要是早上中午合理着装迎接学生,给学生以亲和的形象。
仅是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西南大学2010级英语师范专业郑芳
第五篇: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张继云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师张继云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这个学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实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无限感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每堂课后重视课后反思,从角方面、多角度去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查阙补漏。为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前,我认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夯实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首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以课
外知识为必要补充。要求优生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新课程》报或其他资料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给他们能“吃得饱、吃得透、吃得丰富”。在教学中重视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后再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能将书本知识消化掉。
2.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写字本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3.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进行范读,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
4.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词句积累入手,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记好词好句。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5.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肯说会说才会写作。因此我重视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机会。在每一节上,要求学生说话完整、围绕主题。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带领同学们创设交际情境,全员参与交流,重视说与听的训练。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班的学生呈两极分化状况较为严重。当发现学困生对知识点难以掌握时,就给他们开小灶,反复指导。在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彰显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本班学生调皮捣蛋不服从管理的特点,我决定让他们人人来管理,人人受管理。每个星期按照座位次序表执行组长轮流制,这样促进了学生自学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经过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五、积极反思、认真批改,做好教学的后续工作。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除外出听课外,我还积极坚持向平行班老师听课学习。每一课我都认真撰写了教学反思。从多方面反思教学效果。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完善自己,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团结协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