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5: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篇: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

档案专业20**年度工作总结

20**年度****公司档案专业在北京**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20**年初将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应用于本企业的管理,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多的精力用于管理方面。我们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类别、不同部门或参建单位的信息资源,以畅通的网络为输送渠道,以数字的形式采集、存储,以高度有序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管理,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一、20**年度档案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与OA办公自动化系统作接口,使文书档案管理真正做到了随办随归。**公司档案人员为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的计算机安装了紫光系统的数据录入端,利用紫光系统与OA系统的接口,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可通过网络传送归档范围的电子文件。以数字形式直接全文归档并与纸制文件一一对应;对没有电子版的纸制文件,我们利用扫描仪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全文录入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传阅并办理后,直接转入清华紫光系统的收集整编数据库中。使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随办随归档。

2、充分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功能,加强施工文件的过程管理。**公司将各参建单位作为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的二级用户,并为每一个参建单位设置了单独的数据库,这样各参建单位在MIS基建管理系统中产生的文件流程结束后,可以直接归入为本单位设立的收集整编数据库中。真正做到了各单位之间背靠背管理,避免了技术泄密问题。

3、制定统一要求,使文件包管理与档案管理相衔接。**公司档案人员为各参建单位的项目部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和专业化工地的兼职档案人员的计算机安装了紫光系统的数据录入端。要求施工单位结合文件包管理办法,将单位工程的文件包名称作为清华紫光收集整编库中科技案卷的案卷题名,文件包内的目录作为科技卷内的文件题名,及时将各种施工管理信息录入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中,为技术人员提供与工程同步的技术管理文件。同时各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可以在系统中随时整理已办结的文件,发现不合格项可以及时更改。减少了竣工阶段,因移交集中,工作量大,人员少,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把竣工档案验收转为日常工作。**公司档案主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各参建单位的收集整编库,对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通过网络,实行流程管理,对竣工档案实时检查指导,工作方法的变革得到了各参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4、工程图纸、技术文件实现网络全文查询。建立图纸资料网络全文查询系统的原因,首先工程图纸是技术人员工作的依据,由于档案室人员少,查询工作量大,有时不能及时提供,影响了施工管理;其次基建期档案室新手多,为技术人员提供图纸时查询准确率低;再有厂家提供文件套数少,但查询的技术人员很多,难以同时提供利用,满足各方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档案室利用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的优势,将工程图纸,以及随机文件(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全文扫描录入到系统中。档案人员本着“实用与效能”的原则,将图纸与著录卡一一对应到每一页图纸,每一本说明书。技术人员不需要重新安装软件,仅利用网页就可以看到与档案室保存一致的电子版文件。图纸资料在网络上共享,使各级技术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方便的查阅到所需图纸资料,并且清华紫光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支持模糊查找。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图纸名称、图号、设备厂家等信息,即使题名不完全系统也可利用模糊查询方式查找到相应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图纸资料在网络上共享,也解决了档案室仅有一份图纸资料时,无法同时对多人提供利用的矛盾。这一系统得到了各参建单位技术人员的欢迎。

5、竣工图过程管理。编制**公司竣工图管理手册,并向各参建单位发放。向西北电力设计院提供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记录、设计成品审核单、材料代用、图纸会审、工程联系单、设计交底等资料,为竣工图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并与工程部联合组织设备维护部、生技部、监理部、两家主体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到西北电力设计院对竣工图底图进行审核。

二、20**年度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不到位,竣工文件不能按时移交。

2、生产档案室刚刚成立,制度不健全,不利于管理。

3、照片档案管理不到位,整理、移交不规范。

三、20**年档案工作计划

1、对竣工文件不能按时移交的参建单位进行帮助,并建立考核机制,对其进行考核。2、20**年一季度必须完成生产期相关档案制度的编制工作。需要编写的制度如下:《**公司文件材料归档办法》《**公司文件材料归档目录》《**公司工程图纸复印管理》《**公司档案库房管理》

3、为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工作部、信息中心安装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便于声像、照片等非纸制档案的管理 4、20**年1月前建立生产期档案管理网络,加强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档案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为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安装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并定期进行培训。

第二篇:档案专业基础[模版]

档案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档案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的形式,档案的种类,档案的作用 熟悉:档案定义的表述与含义

掌握:档案的形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定义的表述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形成条件

档案形成的条件:档案是由文件材料有条件转化来的。

1、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在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⑴ 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已处理完了。⑵ 有的指文件所涉及的问题先告一段落。⑶ 有的是指文件完成了文书处理的程序。

2、必须是对日后工作和生产具有一定利用和查考价值的文件

⑴ 指文件所反映的内容和客观事物过程在一定时期内对本机关或整个国家都有用。事务性的文件不需要归档(非隶属机关来的)。

3、必须是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三)档案的形式

档案的形式: 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档案的制成材料、表达方式、名称、形状。

⑴制成材料有甲骨、竹简、谦帛、木板、纸张、化学的合成材料(胶片、录音带、光盘、电子)。

⑵表达方式有文字、形像、声音、形声综合的。

⑶名称有命令、指示、通知等,各种专业档案有专门的名称。如传票、凭证、起诉书等,表达了一定的用途

(四)档案的本质属性 原始记录性

二、档案的种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与旧政权档案

1、从公私属性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公务档案和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是指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如法律、法规、行政公文等。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事务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如日记、文稿、信函、笔记、帐单等

2、从档案形成时间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可分为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 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即对人们的现实工作、生活依然有具体实际作用的档案。

3、从档案记述和反映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文书档案主要指行政管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

☆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指文书、科技以外的所有在专业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人事DA、会计DA、诉讼DA、婚姻DA、病历DA等等。

4、从档案行政管理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建国后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形成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旧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除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5、从档案载体来划分,可分为纸质档案和非纸质档案

/ 21

☆纸质档案是指以纸张为书写载体材料的档案; ☆非纸质档案主要指纸质档案以外的档案,有二种:

☆传统载体档案:如以甲骨、金石、竹简、缣帛为书写载体的档案 ☆新型载体档案:如以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材料为书写载体的档案

三、档案的价值

(一)凭证价值

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分。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档案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二)情报价值

情报价值是指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又一基本价值。档案作为一种情报资源,其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可靠性。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该辩证地理解。档案信息在反映历史活动的客观过程方面是真实的,即使档案内容有虚假部分以至完全违背事实,它还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

(三)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由于档案是历史的凭证和原始的情报材料,所以人们把档案称作真实的历史记录。这是从大量的实践中得出的理性认识。同时还应该指出,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辩证地理解。

从总体上说,档案在反映历史活动的客观过程方面是真实的,在反映史实内容方面也较其他资料可靠。从具体的档案材料来说,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有些档案所记述的内容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与历史事实,有的甚至是歪曲和诬陷。但是,档案是历史上形成的,即使内容不够真实,它还是表达了当事人的意图,留下了当事人行为的痕迹,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就此而言,档案仍不失为真实的历史记录,仍然是有用的。档案是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要辩证地看待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不能因为某些档案内容不真实或有问题,就把档案销毁掉,也不能认为档案内容有错误,就用现实的观点去加以“改造”。对内容有问题的档案,必要时应以卷内备考

/ 21

表或其他形式另外加以说明。总之,档案形成的真实性,并不等于档案在反映社会史实真相上的真实性。档案的可靠性,就是要从档案形成的真实性与档案内容的真实性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

(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惟一性等特点,档案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它的扩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由于价值主体扩展而导致的档案价值扩展。造成档案价值主体扩展的主要原因有:A档案作用从形成机关扩展到社会;B社会机密程度的递减。二是由于档案作用性质的变化而导致价值扩展。档案的作用逐步从单纯的行政、业务的信息支持扩展到科学、文化、教育、司法、休闲等各个方面。

了解档案价值扩展律,寻于处理好档案管理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保密与开放的关系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为:A正确认识单位内部档案机构和公共档案馆的服务方向和职能定位;B确定合理的档案的归档、移交时间,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C在档案鉴定工作中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档案的价值;D坚持正确的保密观念,对具有保密要求的档案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E树立服务观念、依法积极开放档案,促进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是有时限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与利用者需求之间关系的时效性,二是档案价值形态的时效性

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档案利用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各种条件对于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被称为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律。这些条件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

4、机密递减规律:档案机密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变化而日暂减退;

四、档案的作用

1.机关工作的查考凭证; 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 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 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 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第二部分 档案工作概述

基本要求:

/ 21

了解: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档案馆(室)的类型

熟悉: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档案工作的性质 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管理各种类型的档案,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广泛输出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提供服务的活动。

狭义上的内容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利用。广义上还包括档案管理、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宣传工作、档案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的科学性的工作

一方面,就总的档案工作看来,档案工作是专门负责管理历史文献——档案的一种独立的专业,属于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特定的部门、一定单位的档案工作来看,它又是某种工作管理的组成部分。档案,就其保存和流转归宿的程序,可以分作档案室阶段和档案馆阶段。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是本单位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档案室工作既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机关或单位秘书工作的一部

2、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条件性的工作

2、从档案工作同其他工作的关系来说,它属于一项服务性的、条件性的工作。档案工作虽然也是一项研究性的工作,但是档案部门研究档案、进行编著等活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界的利用需要,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档案材料。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3、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政治性表现在档案为谁所有,为谁服务,受到什么阶级利益的制约。在我国,档案工作不是一般的服务性行业,它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机密和历史财富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档案工作必须把工作重点切实地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上来。

4、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档案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档案工作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

/ 21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统一指导全国档案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和确定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以前常说的“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为前提,并为它们的巩固、发展提供服务。具体地讲,就是:

1、各单位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均由本单位档案室集中管理;档案中需要长远保存的,由各级档案馆集中保管。

2、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地、分层负责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3、全国档案工作统一于党的领导。

第二、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不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残缺短少;另一方面,从质量上,也就是从系统性方面,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或者零乱堆砌。维护档案的安全,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另一方面,要维护档案免遭意外的破坏,不失密。

第三、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规定了档案工作的主要标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并且支配档案工作的全过程

四、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集中式、分散式

五、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

(一)档案馆

1、档案馆的定义、性质、职能和具体任务 ★档案馆的定义

档案馆是统一保管党组织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所以它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机构,是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 21

★档案馆的性质

A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中心 B档案馆又是提供档案档案服务的活动中心 C 档案馆是一个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档案馆的基本职能 A积累和管理国家财富 B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 C承担宣传教育 ★档案馆的任务

A、接收与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B、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C、参与编修史志的工作

2、档案馆的类型

A综合档案馆B专门档案馆C数字档案馆

3、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参照国家档案局发布第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档案馆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所属单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接收和征集具有全国或全省意义的建国前的各种档案;省辖市(地、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本级各机关及所属单位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并要征集和接收本市、县建国以前的各种历史档案。

4、档案馆的功能

(二)档案室

1、档案室的定义与性质 ★档案室的定义

档案室是机关(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从全国档案工作来说,档案室又是国家档案工作组织体系中最普遍、最大量、最基层的业务机构。

★档案室的性质

/ 21

1、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2、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3、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 ★档案室的职能

档案室是机关内具有参谋、助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是维护机关历史面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全国档案组范围织体系中,档案室是先期保管具有长远价值档案的过渡性机构,对档案馆的档案质量决定性的影响。

★档案室的任务

A、对本机关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的监督; B、接收和保管本机关各单位交来的档案材料,进行必要的整理、鉴定、统计、编目、研究,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C、定期把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2、档案室的作用、类型与任务

A、普通档案室也称机关档案室或文书档案室 B、科技档案室是管理科学技术档案的专门档案室 C、音像档案室即影片、照片、音像等特种档案室 D、人事档案室是机关设立的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 E、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的档案室

F、联合档案室,一些机关联合起来设立的、负责管理这些机关档案的机构。G、档案信息中心

3、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参照国家档案局发布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职责 ★定义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如各级档案局、处等,是党和国家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的部门。★性质

/ 21

档案行政机构是党和国家管理档案工作的部门,由于我国实行党政档案统一管理,因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基本职责

档案行政机构的基本职责是:在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层负责地掌管全国档案事务,对全国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

(1)拟订档案工作的规章、办法,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制定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2)指导和监督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规划和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工作。

(3)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4)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5)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

(四)新型档案机构

1、文件中心的含义与类型

①定义: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它的设置一般不像档案室一样隶属于一个文件形成单位,而是按地区按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行程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②类型:A政府性文件中心:由政府拨款建立的,为政府机关服务的非营利性文件管理机构;

B商业性文件中心:由有关机构或个人创办的一种盈利性档案管理机构,它为工商企业或个人提供现代化的文件存储设施

2、档案中介机构的含义与任务

档案中介机构是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管理服务和档案事务服务的中介组织。

第三部分 档案法制与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 21

了解: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职业道德修养,《档案法》的作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熟悉:档案法规体系构成、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掌握:《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档案法》的属性特征、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一、档案法规体系构成:参照2011年6月14日 国家档案局发布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

二、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1.档案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我国的档案工作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是整个社会均需要严格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之一。这也是档案法律同国家的其他法律的共同本质。此外,档案法律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A直接性:同其他非行业性的立法相比,档案法律在调整和规范人们的档案管理与信息开发利用等行为方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B具体性:这是指档案法律内容的具体性。

C综合性:是指档案法律所提供的,调整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相关的行为的手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刑事手段等多种手段,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①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可见,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A制定主体不同:档案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B档案法律具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他是国务院制定档案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就此而言,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要以法律为准绳。

C档案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档案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 21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在于:

A两者制定与实施的根本性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B尽管档案法律高于档案行政法规,但是,从两者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C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均应在宪法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不能违背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②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也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可见,行政规章从属于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或者说是对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具体化的产物,更具特定性与操作性。目前,档案行政规章的数量较多,调整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是我国档案事业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六章二十七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四、《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1属性特征:①社会性:A档案法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档案法的内容具有社会性; C档案法的施行具有社会性

②纲领性和创建性;③民主性;④强制性

2作用:①档案法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 ②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 21

③是保护我国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形成的或保存的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财富的有力法律手段

④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工具 ⑤是加强我国档案行政工作的法律依据 3施行原则:①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②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施行方式:①档案法律的遵守:这种方式是指机关、组织和公民,要自觉地用档案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②档案法律的适用:这种方式是指由国家机关及其组织成员,使用《档案法》来解决各种相关的实际问题。

③依法制定旨在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④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⑤加强宣传教育,增加社会档案意识。

五、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

1.定义: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低于档案法律。

2.类型:①一是对档案行政事务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的文件 ②二是对某一方面的档案行政工作作出部分规定的文件 ③三是地对某一项档案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具体规定的文件 3.档案行政法规的特点

A、权威性和命令性 B、直接性和现实性 C、稳定性和动态性 D、多样性

六、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1.定义:档案行政规章是国家档案行政机关和社会各有关部门,为了执行、解决、说明档案法律、法规以及重要政策而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2.档案行政规章的特点:

A、档案行政规章从属于国家档案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超越法律和法规; B、档案行政规章具有普遍或特定的适用性;

/ 21

C、档案行政规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3.类型:

档案行政规章出了可以依据其制定主体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外,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将其区分为立法性档案行政规章和解释性档案行政规章;根据实际效力和实施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必须遵照执行的规章和参照执行的规章

七、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知识产权的分类、我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 ★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分类: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

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

按照内容组成, 知识产权由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构成,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两类

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即为精神权利;

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相关立法:

(1)、专利法。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依法建立的专利制度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

(2)、商标法。我国商标法自1985年3月施行。1993年2月22日进行了修正,扩大了商标的保护范围,除商品商标外,增加了服务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规定;在形式审查中增加了补正程序,在实质审查中建立了审查意见书制度。

/ 21

(3)、著作权法。我国著作权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进行了修正。

(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2年1月1日实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地图

(5)、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八、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商标的定义、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专利权的定义:专利权(Patent Right),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能取得专利的发明可以是产品发明,也可以是方法发明。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必须是产品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新设计可以是线条、图案或色彩的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产品的立体造型

★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注册人依法支配其注册商标并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排他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续展权和禁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专利权时效: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专利权期限届满前,专利权人可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

★商标权时效: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权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在此期间内未能申请的,可在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续展可无限重复进行,每次续展期10年

/ 21

九、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十、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1.特点:

①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②存在方式的具体性特征 ③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特征

2.含义: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3.内容:

①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②遵纪守法,严守机密 ③博学求进,公证服务

十一、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档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使档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内容,内化为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信念,并付诸于档案管理实践。档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范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档案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义务 2.档案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3.档案职业态度与职业良心 4.档案工作的职业荣誉和职业尊严

第四部分 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发展

了解:档案学的宗旨、档案学科、全宗的构成条件与划分

熟悉: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全宗理论的发展 掌握:全宗的概念、性质,全宗理论体系及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

/ 21

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对档案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认识,如档案的定义、本质、种类、作用及其规律,档案管理活动的性质、规律,档案与档案管理的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等等;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即关于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宏观性理论问题和档案管理基本方法、原则的理论探讨。

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理论认识和剖析 2.对档案管理基本方法的理论剖析

三、全宗的概念、性质

全宗是一个具有社会独立性的组织或个人在其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是档案馆中档案最基本的存在单位和保管单位。

三、全宗理论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作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档案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全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整个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的不断完善和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必将促使全宗理论日益深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全宗理论,在档案的整理和管理以至整个档案学系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般的机关档案室,通常管理一个全宗。某些较大的档案室,有时也管理若干全宗。档案馆则往往保存着很多全宗。区分全宗是档案馆对档案分类的第一步,只有把全宗区分清楚,其后的一系列整理工作程序才好进行。

全宗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在档案室,一个机关在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要作为一个全宗整体进行系统化、编目和保管以至陆续向档案馆移交。在档案馆,它所接收的档案,要以全宗为单位进行分类排列。鉴定也是以全宗为基础来权衡全宗范围内案卷和文件的价值的。在统计工作中,全宗是一种重要单位。

四、全宗理论体系

1.全宗的特征;2.全宗的确定;3.全宗内档案的系统整理

六、全宗理论的发展

/ 21

第五部分 外国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外国档案馆、来源原则理论与实践价值

熟悉:文件管理,档案的整理原则,外国档案的利用和开放,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掌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形成和发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影响,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来源原则产生、形成和发展,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

一、外国文件管理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1.基本内容:

①文件从其形成倒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②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③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2.重要意义:

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为档案部门或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

文件管理是指对进馆前文件的形成、保管、利用和处置的全部管理活动

(三)外国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

文件中心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机关的文件量迅速膨胀,大大加重了文件管理的负担,加之办公空间日益紧张,各部门对自己的文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漠不关心,致使大量文件没有受到有组织、有制度的妥

/ 21

善保管,国家宝贵的档案遗产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这种情况引起美国档案界的焦虑。于是在档案界的倡导和帮助下,美国军事部门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把使用次数不多,但又必须保管一段时期的文件集中存放在造价较低的专门库房内。1950年,美国《联邦文件法》以法令形式肯定了文件中心这种新型管理机构。

和美国一样,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堆积有大量未到移交档案馆年限和未到销毁年限的半现行或处于休眠阶段的文件,并面临着由于没有任何存储和处置这些文件的策略而带来的各种危机,于是开始探索如何将这部分档案文件尽可能更经济有效地保管起来。许多国家档案界认为文件中心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于是,纷纷效仿美国建立文件中心或类似的档案管理机构。

在我国,甘肃省永靖县于1988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文件中心

二、外国档案管理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1、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 P218

2、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1)对档案价值的认识(2)对鉴定原则的认识(3)对鉴定标准的制定

3、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规律

(二)外国档案的整理原则

1、事由原则

是指按照档案的主题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2、来源原则

是指按照档案的来源和形成机关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内容:①尊重来源:档案馆首先应该按照来源标准整理档案,保持档案与其形成者之间的来源联系;

②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同一全宗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全宗的档案不能混淆; ③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性:全宗内的档案整理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尊重全宗在形成机关获得的原始整理顺序和方法,不宜轻易打乱重整

(三)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

/ 21

1、外国档案编目的含义、任务和原则

2、外国档案手工检索工具(1)案卷目录(2)指南

(四)外国档案利用和开放

1、档案利用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2、档案开放原则

3、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时代的档案利用

4、档案利用限制的含义与封闭期制度

限制利用是指国家法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文件保管机关等规定档案文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向公众开放

5、档案利用类型(1)档案的学术利用

1)学术利用,是指利用者利用档案进行学术研究,通过查找和选择馆藏资料来获取和传播知识。

特点:①利用者主要是学术研究人员,以历史学者居多。②利用者的人数占首位,尤以家谱、族谱利用者居多。③利用者对馆藏比较熟悉,要求档案人员的帮助相对较少。④从事学术研究,主要能产生社会效益,⑤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数量大,专题类档案利用率较高。⑥对档案馆来说,学术利用提供的是被动服务(2)档案的实际利用

实际利用,指利用者利用档案为实际工作服务,通过查找和选择馆藏资料来直接帮助工作决策。

特点:①利用者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等在职工作者。②利用者对馆藏不太熟悉,要求档案人员帮助较多。③利用档案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④实际利用要求时效性较强,往往希望立即满足需求。⑤利用效果最能检验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 21

⑥对档案馆来说也是一种被动服务(3)档案的普遍利用

普遍利用,是指档案馆向普通公民宣传档案或是提供主动服务。特点:①利用者多为普通公民,成分复杂。

②利用者一般没有明确目的,往往出于兴趣或闲暇来到档案馆。

③普通利用对档案馆来说是一种主动服务,可以起到宣传档案,提高档案知名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作用

三、外国档案事业管理

(一)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1、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它具体以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为代表。

①俄罗斯型:就是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形成一个层次化的档案行政管理体系,分级掌管档案事业建设,对应领导各级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使整个国家档案事业系统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得到有序管理。这属于层次化的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②法国型:就是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中设立唯一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法国档案局,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事业建设。地方档案机构均接受到法国档案据领导和监督,这属于单一式的集中式档案事业档案管理体制。

③北欧型:即国家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而是将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能授予中央级档案馆——多为国家总档案馆。国家总档案馆身兼档案保管机关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双重职能,对地方档案机构实行领导或监督。着属于兼职式的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机制

2、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它以英国型、美国型、原南斯拉夫型、瑞士型四种为代表。

/ 21

①英国型:是一种最典型的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档案工作分权管理,各自为政,中央和各地区只是分别设立档案馆保管档案,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均未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

②美国型:是一种全局分散但中央集中的分散式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在档案工作上,联邦政府无法行使对各州的行政管理职权。但在联邦政府系统内部,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管理,甚至可以说是高度的集中管理。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就是联邦政府工作指挥中心,对中央层次的档案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

③原南斯拉夫型:是一种借助档案法规来约束全国档案工作的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原南斯拉夫作为联邦制国家,也没有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全国档案工作处于分散状态。

④瑞士型:是一种借助档案工作者协会来协调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关系的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922年成立的瑞士联邦档案工作者协会承担了协调联邦政府与各州档案事务的职责

(二)外国档案馆

1、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建立及其影响

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现代意义的综合国家档案馆,馆址从1808年起设在巴黎的苏比兹宫,馆长由法国档案局局长兼任。国家档案馆的内部机构设置十分健全,由四个部、六个处和三个馆组成

2、当代各国公有和非公有档案馆的类型

/ 21

第三篇:档案专业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公民对政府各项服务提出高效率、优质量、快节奏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无缝隙”服务要求。而政府机关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也要求开展网上施政、优化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电子政务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政府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近20年内的努力发展方向。我国自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网站累计已有过万所。但各地区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更新少、互联互通差,实际应用效率普遍偏低,大多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较少能实施与服务对象的双向互动和“在线事务处理”。今后,我国将陆续投入近万亿元,用于构建门户网站、制订相应法规、统一技术标准,健全电子政务建设。故各级政府急缺懂得电子政务战略和运作的人才。

开展电子政务的高层次教学,有利于拓宽眼界、培养人才,总结经验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民众、企业服务。

本课对报考政府公务员大有裨益。

第一章 绪论

课时:1-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就是:通过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对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业务和服务职能,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集成并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得以跨越时间、空间的制约,突破行政机关的部门分割和地域界限,为社会(包括社会团体、企业、公众、公民个人)以及自身(包括本级政府各部门与其他政府),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一体化、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

简称“网上施政”。

二、电子政务的互动模式与服务对象

从行为者角度辨析,电子政务的类型可区分为: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但如就接受方的角度辨析,三种模式中的后者,分别是电子政务的三个服务对象。

三、电子政务的功能层面与发展程度

根据各行为主体在网上是否进行“交互”,以及“交互”的复杂程度,可以把电子政务区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功能层面:(1)发布层面;(2)单向互动层面;(3)双向互动层面;(4)交易层面(亦称事务处理层面)。

电子信息服务与电子事务服务所基于的功能层面之差异。

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可以从服务深度和服务广度两方面考察。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同异辨析。(1)建设过程相同。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趋于全面和深化,当政府的绝大部分业务项目都已实现了高功能层面的网上作业时,(出于国家安全等考虑而明确规定不须上网的除外),就是实现了“电子政府”。(2)发展程度不同。反之,仅仅实现了少数政府服务项目的电子化;或者,电子化渗透的政府服务项目虽然较全,但未达到高功能层面,只可称为实现了“电子政务”;却不能称之为实现了“电子政府”。

四、电子政务的实施条件与建设内容

主要方面有:

(1)技术基础环境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建设;政府网站建设;安全技术环境;应用技术环境。(2)技术生态环境建设。包括:法律、法规环境;配套的技术标准;人员培训与人才培养;服务对象自身的条件。(3)相关技术环境建设。包括:电子银行的建设和电子帐户的设立;公钥基础设施(PKI)和证书管理机构。(4)行政业务流程建设。

五、正确认识电子政务

将电子政务列入国家整体战略;对电子政务视为三重意义的“行政革命”;把电子政务作为长期建设目标。

六、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1)主流化趋势。包括:主流业务观念;主流渠道观念。(2)集中化趋势。集中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IT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决策(以美国的电子纳税为例)(3)集成化趋势(以加拿大一窗口整合与多项电子服务为例)。(4)整合化趋势(以新加坡的行政流程整合为例)。(5)平民化趋势(以英国电子政务的“平民化”色彩为例)。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电子政务?

2.概述电子政务的互动模式与服务对象。3.辨析电子政务区的四个功能层面。

4.比较电子信息服务与电子事务服务所基于的功能层面之差异。5.从服务深度、服务广度两方面,分析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以及“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6.概述电子政务的实施条件与建设内容。7.如何正确认识电子政务?

8.了解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第一编 效益编 加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 提高政府效益

课时:3-4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电子政务将会建立高效的政府。所谓高效,包括了政府反应的敏捷性、政府决策的针对性、政府执行的有效性、政务成本的低廉性。

第一节 提高政府效能

一、推动政府组织结构转变

在电子政务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将会推动行政组织的结构形态从科层制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

科层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行政职能的专门化与工作分工。其合理性主要表现,是使政府成为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将政府工作人员区分为:职责专一的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和信息传递者;基层的执行人员。以便形成一整套职责行为规范体系,有利于技术性、专业性、规范性地开展职能业务活动。

科层制的不足是:存在一个基本上以上传下达为主要工作内容、充当信息驿站功能的中间管理层,使政府组织架构演变为臃肿庞大的非人格化的机器。我国曾经从两方面作过行政改革的努力:调整条块关系、实施机构人员的精简。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网络给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传统垂直组织中的中间层级信息传递功能,将部分地被网络所替代,从而使中间管理层的存在失去必要。通过减少组织层级、撤除重复的工作职位,增宽管理幅度,大力压缩中间管理层,将从根本上导致政府消肿,为减少机关行政编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创造了可能性。

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电子政务对完善政府决策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拓展决策信息源,改变决策者的有限性。第二、缩短决策周期。第三、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保真率。第四、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应用。

三、网络提升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

在手工抄写、书面传递的传统政务处理模式下,大量行政人员身陷于文牍事务,大量事务性活动必须经由行政人员手工作业来完成。电子政务使大量复杂的政务信息能够得到迅速、及时的传递,缩短了公文运转、处理的时间,增强政令推行的时效性,全方位地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诸如:第一,支持协同和移动办公拓展了管理活动的空间。第二,人机结合,提升了公务人员的办事承载能力。第三,实行自助式服务。

第二节 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过程中所直接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开支,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未来一段时间的间接性负担。

一、降低行政设施成本

较之传统政府的施政模式,电子政务建筑在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基础之上,其行政设施成本的增大不言而喻。

在电子化施政模式下,行政设施成本仍然可以相对地缩小:第一,与传统政府的规模越大、成本越高的正向比例关系有所不同的是,政府电子化的规模扩张与成本增大呈递减趋势。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设备共享。第三,实施电子采购,降低政府的行政设施成本。

政府采购指:为适应日常政务活动的开展或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当今世界的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支出实际由两方面组成。(1)对采购标的物(指所要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支出;(2)采购活动自身的支出。

电子政务对改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是:通过推行政府网上采购,既保留了公开招标会使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支出降低的优越性,又克服了传统的公开招标会使采购活动自身支出增高的缺陷。

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成本巨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规模庞大,人力资源成本的花费惊人,被戏称为“吃饭财政”。推行电子政务的必然结果就是:会导致政府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

第一,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在行政系统内部的普遍运用,许多例行性和常规性的日常事务,可以为计算机系统支持的电子平台编制成标准化的简明程序,由程序按事先设定自动操作,实现无人化管理。

第二,电子政务所营造的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运作环境,预示了对臃肿的机构和冗余的人员精简一大批行政机构的裁撤、省并和行政人员的削减。

三、降低行政活动成本

此外,推行电子政务将大幅度提高国家税收收入。

第二章思考题:

1.什么是科层制?简要分析科层制的不足。试述电子政务将如何推动政府组织结构转变。

2.试论证电子政务将如何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3.网络对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将如何提高政府效能?

4.什么是行政成本?推行电子政务将从哪几方面来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5.如何理解电子政务将会导致政府行政设施成本的降低?

6.什么是政府采购?试述当今世界的政府采购制度。试论政府推行网上采购的优越性。辨析电子采购对改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7.举例分析推行电子政务将降低政府的人力资源成本。

第三章 革新服务模式

课时:5-9周,共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推行电子政务,将促使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化。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现代政府,本质上是为公民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组织;政府行政行为,是直接满足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需要而从事的活动。这为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根本性质所确定,也应是其行政价值取向的最直接体现。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下,行政手段的落后制约着行政目标的实现。

推行电子政务,将从过去以行政职能为重心的“管制型政府”,向以服务职能为重心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应围绕公共服务展开。前述定义中,“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语,揭示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在经济发展上的必要性。

三、技术发展的可行性

既然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我国又没有其它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照搬套用。那么,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探索一条管理模式的创新之路,塑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符合以高新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经济要求。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客观要求。诚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所指出的:“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第二节 实现“一站式”电子服务

一、“一站式”服务的动因

传统政府结构的经常形态和显著特征是:条块分割、等级森严、部门林

立。往往就一个机关主管的多项职能业务分设多个下属机构,让他们各自分管其中一项。作为接受公共服务客户的公民个人或企业法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搞不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处室分工。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他们在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该服务事项属于政府哪个部门乃至其下设置的哪个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know-who”);这些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办公地点在哪儿(“know-where”);以及怎样与他们打交道(“know-how”)。知晓这些行政方面的知识乃至“官僚化”的交往技巧等,以便自己去辨识和寻找所办事项的对口部门。这就在无形中额外地加重了民众或企业接受公共服务所应承受的负担。

二、物理环境下的“一站式”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部门注意改善政府服务,尝试采用以民众为中心的集约化提供方式。围绕企业或公众所需要的一项或密切关联的几项服务,针对政府机构设置和部门办公地点分散的状况,由相关的各政府职能部门派出人员,集中到同一个办公场所(如在同一个审批大厅或缴费大厅),提供“一条龙服务”,流水线地办理面对公众的服务事项。

从理论上具体分析,物理环境下的“一站式”服务,受到两方面的先天性制约。第一,具有不能无限组合的缺陷。第二,仍然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以实体形式在物理环境下的“一站式”办公,虽然存在效果上的诸多不足,但却突出地反映了服务接受者的诉求。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创建一个“完美”的虚拟服务窗口,公民只需一次性地向其提出服务请求和必要的信息,它就能够跨越职能分工,集成式地完成各项政府服务。

三、“一站式”电子服务的机制分析

从机制分析,政府的公众电子服务被分为前台(front office)和后台(back of fice)两个部分。公众电子服务的前台,是政府网站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办事入口。公众电子服务的后台,指政府机关内部职能部门的执行机构和人员,构成实际服务流程的各个运作环节,负责服务的具体执行、处理或审批,并得出服务结果。

传统服务过程机制与电子服务过程集成机制的比较。

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较,电子服务过程集成机制的特点是:强调了电子服务在政府内部的屏蔽化、集成化处理。

第三节 实施政府行政流程重塑

“流程”是一项工作或活动所流经的若干环节组合状态及其先后排序。

政府行政业务流程是根据某一行政事务的性质、内容、特点所设置的各具体办理环节及这些环节之多寡、组合状态和办理的先后顺序安排。

一、“一站式”电子服务两种解决方案的启示

仅就理论上分析,“一站式”电子服务的具体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建立在电子系统管理能力基础上的“强前台”解决方案。第二种,是建立在政府组织自身能力基础上的“弱前台”解决方案。

比较两种解决方案,两者都强调对行政业务流程的重塑。不同点是:他们分别强调了实施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两条不同途径。一条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一条是通过政府实体组织的变革。

二、政府组织变革,不是行政流程重塑的唯一途径

以政府组织结构形式的变革,来显现业务流程重塑时,会遇到诸多障碍。从技术层面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业务流程重塑,阻力势必比前者为小。这说明,不应将政府组织变革,作为行政业务流程重塑唯一途径。因为,行政业务流程重塑,并不总是适宜以政府组织结构形式来显现。

就总体上看来,同一政府内组织结构的状况通常是:一部分机构按服务项目设置机构(往往集合了该服务项目办理中的专属办理环节);一部分机构不按服务项目设置机构(往往合并了不同服务项目办理中基本相同的一般办理环节)。从而,不可能完全按各服务项目的行政业务办理流程来设置所有机构。

就理论上分析,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实施行政业务流程重塑,政府组织变革与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两种手段往往是并行不悖,经历一个不断地相互调适、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渐进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所提出的要求。譬如,在美国税务信息化的进程中,联邦政府国税局对税务征管流税进行的根本性改革。就是使两者殊途同归。

三、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类型

基于变革的深度差异,可以将政府的行政业务流程重塑辨析为重组、优化、整合三个类型。

四、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指导思想

第一点指导思想: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规划,应以政府业务流为依据,而不是以政府部门为归宿。

第二点指导思想:从电子政务的推进策略考虑,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与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实施,不必坐等所有业务流程行政业务流程重塑完毕。

第四节 公共电子服务的效果

一、快捷方便

在信息社会,政府的各项服务可以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建立的政府将是一个无缝隙的政府。期望达成这样一个理想状态:政府服务将朝 “全天候”、“跨地域”、“跨部门”、“自助式”服务的方向发展。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方便、畅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办事。

二、公正公平

政府公共服务,是社会公众纳税后所得到的回报。这种服务的基本精神应该是:真正做到无偏私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应当贯彻普遍的国民待遇。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对某部分人的身份歧视或特别优待的状况,为公平理念的实现,创造了技术条件。

三、完善周备

公共服务电子化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政府服务透明度,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直接的沟通和互动。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备而引发的政府行为失范。

服务程序透明化,经办人员屏蔽化,办理结果公开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政府公共服务技术手段落后和公共服务难以到位的问题。

第五节 公共电子服务的导向

一、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

一方面,社会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是,服务业高度发达,服务项目增多,社会自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社会公共服务具有特殊性,仍然需要由政府来承担提供的责任。政府可以采用“外包”形式或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等,引入社会服务组织的力量。使他们在政府所应该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中,充当实际的系统设计者、具体操作者和运行维护者,借助于其技术、资金和客户管理经验,更好地完成公共服务。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公众服务为导向”

作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新公共管理的服务化。把企业和公众真正视为政府的“客户”,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基本理念的核心,也是公共管理变革的重要部分。

第六节 我国政府公共电子服务的发展与差距

一、我国政府公共电子服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具有外向型信息服务功能,可以通过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传递政府信息。以快速、方便、廉价、准确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动态、全面、及时的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公共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上海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中国上海”。据有关统计,“非典”期间各级政府网站的人气陡然上升。以上海市的政府网站“中国上海”为例,四月份的日点击率最高达6.2万人次,日页面访问量最高达33.5万页,日均点击率和日均页面访问量分别比以前提高了44%和20%。

二、政府公共电子服务的差距

就世界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水平看,事务处理远远落后于信息服务。

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服务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例)

三、推行公共电子服务满意度的测试

在电子化的信息服务与事务服务方面,应十分注重用户满意度。

美国华盛顿州构建“电子税收申报系统”在系统设计理念中确立了

“32/10规则”。

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国家质量研究中心负责的“全美顾客满意指数”统计。

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子化建设中,公民对省政府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70%。

第三章思考题:

1.什么是政府职能?试从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三方面来论证电子政务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2.什么是“一站式”? 试析我国推行物理环境下“一站式”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3.剖析“一站式”电子服务的机制。

4.什么是“政府行政业务流程重塑”?为什么说政府组织变革不是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唯一途径?

5.解剖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三个类型。6.论述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指导思想。

7.试从快捷方便、公正公平、完善周备三方面,来概述公共电子服务的效果。

第四章 促进政治民主

课时:10-11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权利平等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两大基石。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民主与法治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推行电子政务的角度考察: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政府信息化的核心。它既是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又构成电子政务的一项特定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及所控制的有利于实现公民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政府信息。它既是直接对民众负责的体现;也是用法律手段规范、监督行政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催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诸如:

(1)实现行政权力监控的需要。(2)实现人民知情权的需要。(3)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4)推行引导行政的需要。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是世界各国处理政府信息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行政公开的内容,实质上涵盖三个方面。即:

第一个方面,对行政决策活动的公开。即向社会公开:行政机关就行政事项的决策,所进行的议事活动及其全过程。包括行政决策的方式与程序、阶段,决策的依据、理由等。

第二个方面,对行政决策结果的公开。

第三个方面,对行政执行活动的公开。2.政府信息公开的控制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控制,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

(1)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考虑,对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施以控制。

(2)对涉及个人隐私、企业商务秘密的政府信息施以控制。

就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本身而言,公开与控制既是一对矛盾,又是相反相成的统一整体。从总体上把握,应当做到“二者并重,宽严有理,收放有力,互动有方”。

3.政府信息公开的权衡

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衡包含取舍和救济两个方面。

(1)对政府信息公开与否的取舍

取舍,是当满足申请者知情要求,可能与第三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就要由被申请的政府部门对该部分信息,以国家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就是否公开作出判断和决定:或者决定公开,从而对第三人利益施以适当调整;或者适用“除外”,即决定切实保护第三人利益,从而拒绝申请者要求。

(2)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

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救济”是指:围绕政府信息处理机构就公开申请所作的取舍决定,有关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循一定方式和途径寻求帮助的,从而求得重新审定。

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主要有两种途径:①行政救济途径。②司法救济途径。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 1.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综合国内外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主要有五种。即:旁听、报道与转播、刊载、查阅、网上发布与检索。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

政务公开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规定比较详细、改革举措较大、成绩最为显著的集中于村务公开、警务公开、检务公开三个方面。

以上海市政府为例,加以介绍。

第二节 电子政务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障碍分析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国家所实行的却是间接民主,直接民主还只是遥远的理想,狭义上的公民参与,往往局限于政治活动过程中的投票选举环节,即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而其余政治环节,则交由这些人代行人民的民主权力。尽管代议制民主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存在诸多弊端。

我国传统的政府决策,是典型的领导者决策;而行政下级和社会公众,则往往无缘参与。在以往的政治生活中,公民直接参与的障碍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陈旧观念的阻挠。其潜在假定,一是社会公众无能力治理自己,应将权力委托给官僚;二是官僚们大公无私、客观公正。

第二个原因,缺乏合适的手段。以往的农业技术社会和工业技术社会中,由于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缺乏低成本、大范围、多层面、经常性交流的平台。在行政系统与公众之间、政府系统内部的高低层次之间,双向互动和沟通渠道不畅。决策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下级层层汇报的口头或书面材料,从而历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一,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二,政府高层与低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这就需要从基础着手,推行“网上施政”,改变政府与公众打交道的方式。同时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和范围,增进民众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行政决策更为直接地置于社会舆论的评判之下。

二、电子政务促进公民政治参与

对于政府与民众关系创新的意义而言,网络的开放性本质不仅意味着政务公开和接受公民督促,关键还在于政府的快速回应和公民广泛、深入地直接参与政治生活。将以往社会公众与政府的“迂回沟通”改变为“直接沟通”,增强了公共参与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一定程度地缓解公众的政治冷淡和消极参与,激励公众关注重要政治事件和一系列施政问题,大大提高民众参与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现代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提供了无中心的自由领域。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利于唤醒、激发并充分发挥他们政治参与的自主性,从而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企业、团体等社会组织或公务员、民众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广泛地参政议政,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次性投票。

网络的虚拟性技术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这也是电子政务促进民众政

治参与的独特优势。它减少了实际参与政治的不安全感,使人们可以抛开种种现实的顾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乃至进行网上举报。

电子政务将建立起一种更加合作和谐的新型政民关系。

三、电子政务强化政府民主管理

就施政者的角度而言,电子政务将促使行政组织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实现政府管理、运作方式的民主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避免、减少和纠正失误,推动政策实施,取得具体的政策效果。并方便相关事务的处理,有效地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改进政府工作之目的。

1.行政组织内部运作方式民主化。2.行政组织外部运作方式民主化。

四、电子民主是今后的发展趋向

所谓电子民主就是利用IT技术所体现的民主。具体指:在实现民主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关于价值理念、政治立场或或其他个人意见等的电子交流。电子民主所包括的内容和涉及范围很广。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在线民意调查、在线投票、在线选举、在线立法,以及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电子交流等。此外,政府通过网络向民众公开信息,及公民个人以电子形式提请查询政府信息,都属于政治“电子民主”范畴。从而大大丰富和推动民主化进程。

第四章思考题:

1.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两大基石是什么?

2.什么是政府信息公开?试析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3.行政公开的内容涵盖哪三个实质性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控制主要围绕哪两个方面?

4.概述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两种途径。

5.试析以往公民政治参与的障碍。剖析电子政务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6.为什么说电子民主是今后的发展趋向?

第二编 建设编

第五章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课时:12-13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准备阶段

一、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1.组织准备

在基础准备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组织准备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推进机构、专家咨询机构。

我国政府信息化领导机构的建立、健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综合性机构到分别设置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国家信息化职能部门的过程。而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具体推进机构,则往往设置为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其实际状况,又受前两者相互并合、调整、分工的影响。

2.思想准备

在基础准备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思想准备主要体现在,对信息化建设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从信息化为“四化”建设和国民经济服务,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全面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与本世纪初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行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一脉相承。

(1)首先,是对信息的高度重视。

(2)其次,是对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视和部署。

(3)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二、技术进步和实践积累

1.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的建设

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2.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的建设

在重点建设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的同时,从1984年至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先后重点实施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有43个部、委(局、总公司)先后成立信息机构,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引进了大、中、小型计算机1391台,安装了微机约6万台,用户终端3万台,开发了各类经济信息数据库174个,各类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252个。这些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国家骨干互联网的建设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启动与重点建设阶段

一、“政府上网工程”——我国电子政务全面启动

1.政府上网工程的背景

2.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

我国电子政务全面启动的显著标志是1999年1月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

3.政府上网工程的成就

二、中国电子政务战略框架——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

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重点,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并进一步加快建设政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而政府招标和外包托管模式等,也将逐步进入轨道。

1.“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2.“一站”—— 政府门户网站。

3.“四库”—— 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

4.“十二金”——(1)办公业务资源系统;(2)宏观经济调控系统;(3)金财工程;(4)金税工程;(5)金关工程;(6)金金工程;(7)金审工程;(8)金盾工程;(9)金保工程;(10)金质工程;(11)金水工程;(12)金农工程。

第三节 高层领导的全力推动

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二、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第五章思考题:

1.试阐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划分。了解我国政府信息化领导机构的建立、健全的过程。

2.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启动以什么为标志?试概述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成就。

3.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三次会议为主线,论证我国高层领导对电子政务的全力推动。

第六章 金财工程建设

课时:17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财工程的总体状况分析

为适应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目标,借鉴其他国家财政信息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总结我国财政信息化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套先进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称为“金财工程”。

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金财工程”建设的意义。

“金财工程”建设的关键任务:一是按照高可靠性的业务需求,建成覆盖全国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系统,以提供财政业务应用所必需的运营环境。二是逐步开发对应于各种财政业务的应用

系统;及保障数据转换、互通共享的辅助系统。

“金财工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分期实施总体规划。

第二节 金财工程的具体项目建设介绍

金财工程开发的12个业务管理系统:

一、预算编制审核系统

我国部门预算编制的既往程序与改革,以及对预算编制审核计算机化管理的推动。预算编制审核系统的子系统构成、开发试点、逐年升级与推广应用。

二、国库支付管理系统

我国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的改革。集中支付中所涉及的巨量信息,绝非简单的手工操作所能满足。为此,须建设覆盖全国的支付信息网络。

国库支付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构成、试点与推广。

三、现金管理系统

四、工资统一发放管理系统

推行工资统一发放管理必要性。工资统一发放管理系统的实施、推广与发展。

五、国债管理系统

六、政府采购管理系统

实施政府采购管理的必要性。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构成。

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八、收入管理系统

政府预算内收入系统和政府预算外非税收入系统。构成收入管理系统的两个支系统,又是其主要管理功能。从电子政务建设的角度,看两个支系统的地位。

九、财政经济景气分析系统

实施财政经济景气分析的必要性。财政经济景气分析系统的子系统构成与功用。

十、标准代码库系统

十一、外部接口系统

十二、总分类账管理系统

第六章思考题:

1.什么是金财工程?试从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论述我国建设“金财工程”的意义。

2.概述建设“金财工程”的关键任务、指导原则、分期实施规划。3.试分析我国部门预算编制的既往程序及其改革与效果;阐述预算编制审核系统的开发试点、逐年升级与推广应用。

4.简要分析我国建设国库支付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5.试论我国实施工资统一发放管理的意义。了解工资统一发放管理系统的推广与发展。

6.概述我国实施实施政府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7.从电子政务建设的角度,辨析政府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非税收入两个支系统在收入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8.简述我国实施财政经济景气分析的必要性。9.了解“金财工程”各应用系统的子系统构成。

第七章 金税工程建设

课时:14-16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税工程一期的启动

一、我国的增值税制改革与金税工程一期启动的背景

流通领域环节增多,滋生了增值税这一新税种;针对增值税的监控需求和工商税收制度改革,是构成启动金税工程的特定背景。

二、金税工程一期的启动与设计

1994年3月底“金税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成立跨部门的“国家税控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金税”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

金税一期的设计内容包括三个系统。即: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税控收款机系统。

三、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与效果

承担金税工程一期设计、开发的公司,金税一期工程的试运行,金税一期的实施效果。

第二节 金税工程二期的建设

一、金税工程二期的系统完善 1.金税工程网络的完善

网络的总体结构包括:作为一级主干网的骨干层;作为二级主干网的分布层;作为三级接入网的接入层。

金税网络实施分布式管理模式。

金税网络实施层次化网络结构的优点。2.金税工程的四个软件系统的完善

(1)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功能是:运用数字密码和电子信息存贮技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开票的明细数据。

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由插有企业开票金税卡和微机安全保护卡的普通

PC计算机、税控IC卡、打印机和运行在DOS环境下的开票软件共同构成。

(2)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

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由普通微机、CCD扫描仪和运行在DOS环境下报税金税卡、IC卡及认证软件构成。

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的功能是:可以判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伪,从而能有效地防止阴阳票、头小尾大的发票。

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的具体运作方式。

(3)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子系统

为了保证发票信息的准确性,销项发票信息由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自动生成,进项发票数据通过税务机关的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自动生成。在进项、销项发票信息采集完毕后,就据之进行“票票比对”的发票信息交叉稽核。“票票比对”就是指:同一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项发票信息与进项发票数据进行交叉稽核。

(4)发票协查信息管理子系统

凡发现有疑问的增值税发票及经证实属于虚开的发票,由税务系统内部网络逐级传递信息进行协查。

3.金税工程的四个辅助子系统

金税二期的四个辅助子系统:税务发行子系统;企业发行子系统;发票发售子系统;报税子系统。

二、金税工程二期的进程与建设成果 1.金税工程1998年的正式立项 1998年6月8日,金税工程项目建议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批复、同意立项。

2.金税工程二期的实施

(1)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生成角度着手,大力推广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并将其覆盖到全国所有地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解决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问题。

(2)从税务机关自身信息化角度着手,强化另外三个子系统的建设,以解决全面监控税源的问题。3.金税二期的建设成就

通过对金税二期2001年到2003年实施的总体评价:运行情况良好,已基本实现原定目标。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值税征收率上升;增长数逐年加大;整个国税系统税收的纳入国库总额明显提高。

第三节 金税工程三期的未来展望

一、金税工程三期的提出

从2003年上半年起,由国家税务总局牵头,开始规划“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问题。到2005年金税三期成功立项。

二、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目标与内涵

“金税三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根据一体化的原则要求,用四至五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实现高度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和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交换等应用职能,扩展成为全方位的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内涵是:“一个平台、一个平台、三个覆盖、四大应用系统。”

1.一个平台

所谓“一个平台”是指:通过对国税系统主干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及对地税系统四级广域网的建设,金税三期工程将建设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

2.两级处理

金税工程三期提出的“两级处理”是指:对税收征管的数据信息,依托统一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两级集中处理。其中应注意:(1)税务信息“集中处理”是关乎IT整体战略的重要决策。(2)慎重选择集中模式。(3)稳步推行集中处理。

3.三个覆盖

金税工程三期提出的“三个覆盖”,其内涵是指:税务信息化的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更多的税种,乃至所有税种;税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设计,要覆盖税务管理的主要工作环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范围,覆盖到国税、地税两个系统的各级机关;并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网络实行互联。

覆盖所有税种的必然性;覆盖税务管理主要工作环节的意义;覆盖国税、地税两大系统的必要性。4.四大应用

金税工程三期提出的“四大应用系统”,其内涵是指:通过应用软件开发,及业务流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以征管业务为主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全面满足税务工作多层面、全方位的应用需求。具体内容包括:税收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管理应用系统;外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其中:税收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是四大应用的重中之重;税收业务管理系统应注重功能整合。

三、金税三期面临的三大瓶颈

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形成瓶颈的三方面因素;经过多年的磨合,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的社会环境已经大为改观;税控收款机的产业前景与机遇。

发展电子身份认证,是实施个人网上报税的瓶颈。

拥有经验丰富的战略合作伙伴、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是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税务信息化的瓶颈。

第七章思考题:

1.什么是金税工程?试阐述金税工程在我国启动的特定背景。2.了解金税一、二、三期工程的软件系统完善。

3.简述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原理。4.简述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原理。5.简述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子系统的原理和功用。6.简述增值税发票协查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用。7.概述金税二期的实施与效果。

8.金税三期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什么?试论述“一个平台”、“ 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大应用”的内涵。

9.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三大瓶颈是什么?试加以阐述。

第八章 金关工程建设 课时:18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关工程的总体状况

一、金关工程建设的意义

海关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金关工程”是以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为目的应用系统工程。

金关工程建设的三个领域。

二、海关系统信息化建设综述

海关是国内较早使用计算机的行政执行部门之一。海关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建设。

海关系统的网络建设。“电子底账+联网核查”的新思路。H2000系统的应用。

第二节 “电子海关”建设

一、“电子海关”建设的基础

“电子海关”建设的主要基础。在通关作业网络化方面的建设;在物流监控智能化方面的建设;在职能管理数字化方面的建设。

二、“电子海关”建设的近期目标

“电子海关”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介绍四个应用系统。

第三节 “电子口岸”建设

一、电子口岸的基本状况

“中国电子口岸”的涵义。“电子口岸”的地位与参建单位。电子无纸通关。

二、中国电子口岸的应用项目介绍

“进口付汇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的建设:参建单位;先期试点;全面运行。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心成立;技术人员队伍构成;铺开进度。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系统的特点。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原产地证明联网项目”介绍。

海关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发的项目介绍。

第四节 “电子总署”建设

“电子总署”建设的意义。“电子总署”建设的主要内容。

“电子总署”建设的项目介绍:通关决策参数库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分析和预测监测系统;执法评估系统;关税分析监控系统。

海关总署《“十五”期间海关科技发展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

第八章思考题:

1.什么是金关工程?简要分析建设金关工程的意义。2.比较金关工程建设三个领域的不同性质。3.试阐述海关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4.“电子海关”建设的主要基础是什么?

5.概述“电子海关”建设的近期目标。了解“电子海关”的建设的四个应用系统。

6.什么是“中国电子口岸”? 了解电子口岸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应用项目。

7.试阐述“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的地位、作用、特点和建设状况。8.什么是“电子总署”? 概述“电子总署”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

9.了解“电子总署”建设的主要应用项目。

参考书目 1.(日)白井 均、城野敬子、石井恭子、永田祐一著.陈云、蒋昌建译.陈云、金晓星校.电子政府(中译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 2.周宏仁,唐铁汉主编《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徐晓林,杨兰蓉主编《电子政务导论》.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罗元铮,焦宝文主编《电子政府导论》2002年版

罗元铮,焦宝文《保证电子政府安全运行的基本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5.1版

6.金江军等编著《电子政务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7.(美)霍姆斯(Holmes,D.)著:詹俊峰等译《电子政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8.王浣尘主编《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高级版》.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9.汪玉凯,赵国俊等主编《电子政务基础》.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10.高怡新主编《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11.马吴星伊主编《电子政务网站技术与实务》.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12.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编.2003年4月第1版

13.赵国俊主编《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4.王德成主编《农业机械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与农业装备电子商务》.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5.《朱镕基主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中国信息导报》2002年第7期。

16.李平《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改善》,《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5期。17.张敏聪《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变革》,《决策借鉴》2002年第4期。

18.楼培敏《电子政府:网络时代的政府重塑》,载《改革》2003年第02期。19.《统一思想 做好准备 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税务总局公报》2002年 第6期。

20.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初战成果,研讨下一步工作》,《金财工程简报》2003年第1期,2003年4月15日。

第四篇:2013年终专业档案总结

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县委“六个严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能:

在教学工作方面,上半年我担初中三个年级六个班,高中一年级7个班的信息技术和初中部的生命与健康常识的教学工作。为了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坚持看书,熟悉所有信息技术及相关教材;经常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年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勤:

本,我全年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当要外出学习时,认真履行学校的调课和请假制度,将我的课调整好。于

埋头苦干的阶段,很多时候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今后我还要学会抬头巧干。

三、绩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我服从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完成了对学校全体教师的无纸化学法及考试的培训工作,完成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工作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成功组织了2013年初中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我所教毕业班初中的信息技术上机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5.76%,居于全县兄弟学校优胜行列。其他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成绩良好,所教学科也深受学生好评。所撰写的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档案专业大纲2013

《档案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和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我市档案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档案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档案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档案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〇一三年一月

档案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档案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的形式,档案的种类,档案的作用 熟悉:档案定义的表述与含义

掌握:档案的形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定义的表述

(二)档案的形成条件

(三)档案的形式

(四)档案的本质属性

二、档案的种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与旧政权档案

三、档案的价值

(一)凭证价值

(二)情报价值

(三)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四、档案的作用

第二部分 档案工作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档案馆(室)的类型

熟悉: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档案工作的性质 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五、档案馆(室)的性质与任务

(一)档案馆

1、档案馆的定义、性质、职能和具体任务

2、档案馆的类型

3、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参照国家档案局发布第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4、档案馆的功能

(二)档案室

1、档案室的定义与性质

2、档案室的作用、类型与任务

3、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参照国家档案局发布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职责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

(四)新型档案机构

1、文件中心的含义与类型

2、档案中介机构的含义与任务

第三部分 档案法制与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职业道德修养,《档案法》的作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熟悉:档案法规体系构成、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掌握:《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档案法》的属性特征、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一、档案法规体系构成:参照2011年6月14日 国家档案局发布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

二、档案法律的特点及其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三、《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四、《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原则和施行方式

五、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种类和属性特征

六、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七、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知识产权的分类、我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

八、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商标的定义、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九、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十、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含义和内容

十一、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部分 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发展

了解:档案学的宗旨、档案学科、全宗的构成条件与划分

熟悉: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全宗理论的发展 掌握:全宗的概念、性质,全宗理论体系及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

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全宗的概念、性质

四、全宗理论对档案管理的意义

五、全宗理论体系

六、全宗理论的发展

第五部分 外国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外国档案馆、来源原则理论与实践价值

熟悉:文件管理,档案的整理原则,外国档案的利用和开放,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掌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形成和发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影响,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来源原则产生、形成和发展,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

一、外国文件管理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二)文件管理的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

(三)外国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

二、外国档案管理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1、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

2、档案鉴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3、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规律

(二)外国档案的整理原则

1、事由原则

2、来源原则

(三)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

1、外国档案编目的含义、任务和原则

2、外国档案手工检索工具(1)案卷目录(2)指南

(四)外国档案利用和开放

1、档案利用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2、档案开放原则

3、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时代的档案利用

4、档案利用限制的含义与封闭期制度

5、档案利用类型(1)档案的学术利用(2)档案的实际利用(3)档案的普遍利用

三、外国档案事业管理

(一)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1、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2、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二)外国档案馆

1、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建立及其影响

2、当代各国公有和非公有档案馆的类型

档案专业实务

第一部分 公文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公文的作用,公文撰写的步骤,文书工作的作用,文书立卷的要求

熟悉:公文的概念和特点,文件、文书、公文之间的关系,公文的分类,公文各种稿本的名称和作用,公文撰写的要求,文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文书立卷的定义,文书立卷的组织机构,文书立卷的组织形式,平时归卷和年终调整定卷

掌握:通用公文文种及适用范围,公文的格式,行文规则,发文处理程序和要求,收文办理程序和要求,办毕文书的处理程序和要求,常用公文的拟写和修改(通知、通报、函、请示、批复、报告、决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简报),案卷的组织和整理方法,归档制度文书办理程序和要求

一、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2、文件、文书、公文之间的关系

3、公文的作用

4、公文的分类

(1)按公文来源分类(2)按公文行文方向分类

(3)按公文涉密程度的角度分类(4)按公文的办理时限分类(5)按公文的内容性质分类(6)按公文稿本分类(7)按公文的载体分类(8)按公文的应用领域分类

(二)通用公文文种及适用范围

1、规范类文书: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的用途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规定的下列公文文种的名称与用途: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记要

3、公文文种的选用规则

(三)公文的格式和稿本

1、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要素和标识规范按照国家标准

2、公文各种稿本的名称和作用

二、公文撰写的要求和步骤

1、公文撰写的要求

2、公文撰写的步骤

3、常用公文的拟写和修改(通知、通报、函、请示、批复、报告、决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简报)

三、文书工作概述

(一)文书工作的内容、作用和性质

(二)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

(三)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行文规则

四、公文处理

(一)发文处理程序和要求

(二)收文办理程序和要求

(三)办毕文书的处理程序和要求

五、文书立卷

(一)文书立卷的定义和组织

1、文书立卷的定义

2、文书立卷的组织机构

3、文书立卷的组织形式

4、文书立卷的要求

(二)案卷的组织和整理方法

1、文件分类

2、立卷方法

3、填写卷内目录和备考表

4、拟写案卷题名

5、案卷排列和编号

6、编制案卷目录

7、平时归卷和年终调整定卷

(三)归档制度

1、归档范围(以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18日发布的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准)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第二部分 文书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档案检索工作的内容,档案著录和标引的含义、依据的文件、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档案用户需求的构成,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

熟悉: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内容,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和类型,档案检索工具种类,档案馆(室)检索体系建设的要求,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础条件,档案提供利用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档案登记工作的内容,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和步骤

掌握: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档案销毁工作,计算档案检索效率的方法,常用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一、文书档案的收集工作

(一)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文书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

1、档案室收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档案馆档案的来源、收集范围和要求

档案馆的收集范围:(以2011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第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为准)

3、档案馆收集撤销机关档案收集的要求

4、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二、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

(一)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二)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区分全宗

(1)全宗的概念

(2)立档单位的概念和构成条件(3)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

(4)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全宗群的概念

2、全宗内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和应用

(1)分类法(2)组织机构分类法(3)问题分类法(4)复式分类法

3、档号及编制方法

4、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的编写方法

三、档案的鉴定工作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二)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内容

(三)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

1、档案来源标准

2、档案内容标准

3、档案形式特征标准

4、相对价值标准

(四)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五)档案销毁工作

(六)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和类型

四、档案检索工作

(一)档案检索工作的内容

(二)计算档案检索效率的方法

(三)档案著录和标引的含义、依据的文件、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四)档案检索工具种类

1、按体例分

2、按载体形式分

3、按功能分

(五)常用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

1、卷内目录

2、案卷目录

3、全引目录

4、分类目录

5、专题目录

6、主题卡片

7、文号索引

8、人名索引

9、全宗指南

10、专题指南

11、档案馆指南

(六)档案馆(室)检索体系建设的要求

五、档案利用工作

(一)档案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档案用户需求的构成

(三)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础条件

(四)档案提供利用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五)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基本途径

(1)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2)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

(3)综合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提供利用

2、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1)阅览室(2)档案外借

(3)出具档案证明(4)档案复制品(5)提供咨询服务(6)举办档案展览(7)网络提供利用

六、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

(一)档案登记工作的内容

1、档案状况登记的主要形式

2、档案工作登记的主要形式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和步骤

第三部分 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科技文件和科技档案的概念,科技文件工作与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 熟悉:科技档案的特点、种类与内容构成,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与原则

掌握:科技文件鉴别、整理与归档,科技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与开发利用工作

一、科技文件管理

(一)科技文件和科技文件工作概念和基本内容

1、科技文件和科技文件工作的概念

2、科技文件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科技文件的鉴别与整理

1、科技文件形成积累的措施

2、科技文件的鉴别

3、科技文件组卷方法

4、科技文件案卷编目内容与方法

(三)科技文件归档制度的内容

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手续和要求

二、科技档案管理

(一)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与基本原则

1、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3、微观科技档案机构的任务

(二)科技档案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科技档案概念

2、科技档案种类

(1)工业生产技术档案(2)基本建设档案(3)设备档案

(4)自然科学研究档案

3、科技档案特点

(三)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1、科技档案收集方法与渠道

2、科技专业档案馆的接收制度

(四)科技档案整理工作

1、科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分类的基本方法

3、科技档案号的编制

(五)科技档案鉴定工作

1、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

2、科技档案鉴定的原则

3、科技档案内容鉴别方法

(六)科技档案的保管

1、科技档案保管的方法与要求

2、科技档案保管制度

(七)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

1、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

2、科技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

3、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基本类型

4、科技档案提供服务的方式

第四部分 会计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会计档案的归档、鉴定和销毁 掌握:会计档案的整理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三、会计档案的整理

(一)会计档案整理的内容

(二)会计档案的分类标准、方法

(三)会计档案的组卷、编目

四、会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一)会计档案鉴定的依据

(二)会计档案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三)会计档案的销毁

第五部分

声像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录音录像档案的保管要求 熟悉:照片档案的构成,录音录像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掌握:照片档案的整理,录音录像档案的整理

一、照片档案(含数码照片)

(一)照片档案的构成:底片、照片、文字说明

(二)照片档案的整理

1、分类

2、编号

3、存放

4、文字说明的编写方法

(三)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

二、录音录像档案

(一)录音录像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二)录音录像档案的整理

1、分类

2、编号

3、文字说明

(三)录音录像档案的编目

(四)录音录像档案的保管要求

第六部分 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档案的保护要求

熟悉:档案库房的管理,档案修复技术 掌握:档案保护环境

一、档案库房的管理

(一)编号与排架

(二)档案的存放和排列

(三)档案存放位置索引

(四)档案代理卡和全宗卷

(五)档案的安全检查

二、常见档案的保护要求

(一)纸质档案的保护要求

(二)胶片档案的保护要求

(三)磁性载体档案的保护要求

(四)光盘档案的保护要求

三、档案保护环境

(一)档案库房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防盗、防火、防震的措施

(二)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

(三)档案库房灭菌与杀虫的方法

四、档案修复技术

(一)档案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二)档案修复方法

1、纸质档案的去污、去酸、加固、修裱、字迹恢复与显示

2、胶片档案的去尘、去污、消除划伤与折痕、恢复退色黑白影像

3、磁性载体档案的去污、剪接、消除复印效应

4、灾后档案的抢救(1)水灾后档案的抢救

(2)火灾后档案的抢救

第七部分 档案编研工作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熟悉:会议简介、科技成果简介、现行文件汇编的种类和编写方法、档案文摘的特点和编写要求

掌握: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统计数字汇集(基础数字汇集)、专题概要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二、现行文件汇编和档案文摘的编写

(一)现行文件汇编的种类和编写方法

(二)档案文摘的特点和编写要求

三、常见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方法

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统计数字汇集(基础数字汇集)、专题概要、会议简介、科技成果简介

第八部分 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本大纲涉及的电子政务基本知识、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档案网站的含义与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熟悉:电子文件的特点、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

掌握: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与原则、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电子档案的归档方式、电子档案的销毁要求

一、电子政务基本知识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类别

(二)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三)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

二、电子文件

(一)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

(二)电子文件的特点

三、电子文件管理

(一)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

(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1、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2、档案馆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

(四)电子文件的销毁

四、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与原则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

五、档案网站建设

(一)档案网站的含义与功能

(二)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

(三)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六、数字档案馆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二)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

(三)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

下载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档案专业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关于******工程 档案专业验收报告一、 工程概况二、 工程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情况三、 竣工图的编制情况及质量四、 工程档案汇总情况 根据现行档案编制相关要求,该工......

    档案专业学习心得

    档案专业学习心得通过2012年度黑龙江专业技术教育知9识更新培训工作平台学习,使我掌握了更多的档案专业知识,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现将这段时间学到......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一、 广州南沙平谦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1-01号地块工业厂房工程概况 1、 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广州南沙平谦汽车产业园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湘潭市规划建筑设......

    档案专业答辩题

    档案专业答辩题 一、 简述哪些文件应列入归档范围? 答案:只要是本单位在进行职能活动中形成或收到,能够反映这些职能活动并且仍然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即使利用期限很短,将来也不......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一、 腾盈大厦工程概况 1、 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广州市腾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番禺区市桥建筑设计院有......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模版)

    工程档案专业验收报告 一、 峻森商住小区(一期)施工总承包(第3标段)工程概况 1、 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广州峻森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州市设计院 监理单位: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

    档案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档案全文扫描外包工作和条目输入工作。建立多个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进行档案查阅,发挥内网、政府网、网站服务功能作用。加强公开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做好网站改版升级。 2. 加强......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学校:姓名:教师个人信息姓名性别民族照片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QQ号身份证号户口类别户口所在地教师资格证类别及学科教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