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

时间:2019-05-12 06:1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

第一篇: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

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

近日,象山卫生学校与宁海卫校,临海卫校,余姚卫校四家学校自行发起的四校联考决定在余姚卫校落下了胜利的帷幕.这也是象山卫校学校对教育改革的一种的新尝试。即是是检验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仞剑,更是提高教育质量一项有效的措施。.周三,从余姚卫校关于四校联考的会上获知,从今年开始每学期期末考试课程有四家学校的考试课的任课教师集中统一备课出试题,经集体研讨后提交一份试卷进行对四校学生进行考试。统一备课,增强各校老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的绝好机会,也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统一命题考试,不但是检测任课老师的教育水平,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以后的教育积累经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而服务.这也是在四家学校首次自发新的教育改革尝试。

随着人们对医学模式转变,而原来的单一专业护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为了提高护生的教育质量,适应社会的需要,象山卫生学校一直以校长为首,管教务的施勇华副校长为主,在教学质量上不满足于现在那种填鸭式教学,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到多媒体教学,从口头的理论讲述到情境教学,同时把实训与理论象结合。他们不但在教学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实训示教室,还专门有专业资深教师来一对一指导,同时每学期进行公开课教育。还奔赴于各省相对应的学校去取经,不断吸收他人之长,为教育管理上注入特色。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上也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去年在象山县卫生系统招工考试中象山卫校毕业的学生达32人,执业护士通过率达20%好成绩。

象山卫校

第二篇: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尝试

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尝试

洛南县保安中学 王身荣

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常是双方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可效果并不见佳。因而作文教学改革是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以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打破旧例,本着从实际出发,既训练能力,又适应中考的原则重新构想,重新初排——

初一阶段:广读多思,陶冶情感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作文,主要的问题还是无话可写。如果老师一味地按课本记叙文的训练要求去写,辛辛苦苦地评讲,其效果不但不会有多大,而且学生也会因“老生常谈”而厌倦、害怕作文。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初一学生,特别是山区的农村孩子,对社会生活了解不够,加之不会观察生活,还不会发现身边的闪光点。另外,一篇好文章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这些初中低年级学生,在思想感情上还是贫乏的,内心世界过于单纯,写出来的东西常常是枯燥的空话老话,不能感应时代的精神脉搏,其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都患有“贫血症”。针对这一现实,我想初一作文应该这样安排:广读多想,陶冶情感。在多读的基础上,选取在生活中引起自己感情共鸣的东西,放开让学生自由地去练习写,题目、体裁、题材都不限,只求真情实感。另外,语文教师要配合作文教学,多搞一些活动来陶冶学生纯真的感情,如我所在的一个偏远山区中学,学生素质极差,他们不看课外书,课内提及的一些历史大事名人,大部分不知道。这样我就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开设了班级小型图书馆。除我捐出一部分书外,组织学生买、借、找一部分,经过筛选,登记列入班级图书。班上还订阅了一部分杂志报刊,这样课余时间每人每天都可以有书看了。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两个本子(一个摘录本、一个日记),学生每看一篇都要有所收获,实在不会写,可以把自己经历的事和优秀文章对比结合起来仿写。我还组织了一些有益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的读书写作兴趣很快提高了。当时我们班还在业余文学组的领导下自办了每周一期的黑板报。我不但在阅读和作文方面予以指导,还检查日记(日记本是学生的秘密,但学生对我都很信任,我告诉他们:我不能看的可以用浆类推贴住),选出一部分优秀日记,征得学生同意,我作百余字的简评和修改,然后让学生整整齐齐地抄出,贴在教室后面的作文园地中,供学习交流。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效果好,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还陶冶了学生情操。

初二阶段:修改文章,培养悟性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实践训练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这时应对学生有进一步的要求。人们常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花费了不少心血,苦心修改了一大摞作文,可是发下去呢,学业生看也不看,甚至连错别字也不改,更谈不上“悟”了。如此,其功效是微乎其微的。学生的作文除教师批改外,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互相批阅,然后自己批阅。每次批阅都要有百余字的评论或心得,达到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这样就练就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使学生逐渐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文章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其次,批阅别人的作文时自然要想自己写的作文,进行比较,增长见识。学生自己批阅的过程相当于再构思作文的过程,同时也增长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同学面前,谁都想把文章写得更好,都能在批阅过程中悟出一点作文之道。“悟”就是灵感,也就是“心窍顿开”。悟性当然需要平时的积累,也可在作文修改中,在相开对比中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初三阶段:适应考场,学习技巧

三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中考是命题作文,在文体、字数、完成时间上都受制约,也不可能去反复修改。因此,这时学生要着重练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且要书写整洁、清晰。教师应主要传授并指导一些写上的技巧和方法,比如给材料怎样命题,怎样安排各种文体的结构,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怎样开阔思路等。经过一年练习,学业生基本上就能下笔成文,适应考试了。

经过实践,我发现这种作文教改方法还是可行的,不但能提高学业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还能适应中考。总之,作文教学是灵活的,我们应结全实际情况,不断深入地进行教改探索,以期有效地提高学业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改的三点尝试

语文教改的三点尝试

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

王中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时曾说:“凡为教,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怎样学。”两位老前辈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道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笔者在吸取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点尝试,写在这里就教于同仁。

一、分阶段导读

初中六学期分三个阶段:初一上学期为第一阶段,采用的方式基本是“抱着走,教着吃”。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采用“扶着走,试着吃”。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为第三阶段,采用“领着走,找着吃”。

1.第一阶段:

初一上学期是中学生活的春天,是好的思想和规范教学的关键播种期。这时候必须使刚入学的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在这一时期有个质的转变。但是这时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习方法并不习惯,甚至觉得神秘莫测、莫名其妙,于是感到苦恼进而厌学。因此,教学方法上就应尽量采用传统方式,适当进行导读,尽量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把初一课本中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教与学的方法都展示给他们,使他们逐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规律。这一阶段笔者把它叫做“抱着走,教着吃”。具体归纳起来即“讲读”,就是:“老师读读,学生读读,老师讲进,学生练练”。

2.第二阶段

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从这时开始,他们的求知欲开始增强,也有了充分的自信心,理解运用初中语文的能力迅速提高。这就要适当扩大阅读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借助课本上的提示、思考和练习提出反映课文主要思想内容的一些问题(诸如:思想内容、文章结构、选材布局、写作线索、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讨论解决,然后,老师引导归纳总结。这样逐步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起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笔者把它叫做“扶着走,试着吃”,即“导读”,就是“学生读读,学生议议,老师讲讲(重点点拨),学生练练”。

3.第三阶段 初二下学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独立阅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钻研的劲头起来了,争辩的习惯养成了,求疑的胆子壮大了,这时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提出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设置问题步骤引出重点、难点,然后学生主动探究,再统一归纳总结。这个阶段笔者把它叫做“领着走,找着吃”,即“自读”,就是教师引路,学生探究,其基本步骤是“学生读,学生议,师生讲,学生练”。

根据学生思维特征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有所知,而且重在有所思,教会“怎样学”,从“教”逐步过渡到“不教”,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不仅教法活,而且学生情绪高,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知识在实践中真正能得到转化。

二、按体裁导读

在上述基础上,尤其到了第二阶段就可采用按体裁自读导学的方法,即按照课本中记叙、说明、议论等不同体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文提示、思考、练习确定该文教学任务,设置不同问题供学生自读时思考和读后展开讨论。如:

记叙文:理清六要素、确定中心,了解怎样为中心选材组材,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借助哪些辞格、运用哪些准确词语等。

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顺序怎样安排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语言表现了说明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等。

议论文:明确三要素、论证方式(立论或驳论),怎样证明论点?各部分间逻辑关系是什么?运用哪些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作用是什么?哪些语言表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

散文:怎样安排结构,写作线索是什么,运用什么表现形式,怎样叙事抒情,“形散神不散”如何体现,借助什么修辞格、语言特色等。

小说:明确三要素:环境在文中作用、情节怎样安排、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什么形象。哪些辞格形象鲜明、哪些评议准确生动等。

诗歌:诗歌意境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运用哪些联想想象、怎样比兴,它们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什么?用何辞格、作用何在?以及韵脚、节奏等„„

同时,每进行一课教学首先要编织出精美的破题导语,感之以美、传之以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上述提及的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问题按阶段导学,即第一阶段在“讲读”中把各类不同文体课文教与学的方法展示出来,为培养“自读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阶段让学生带着上述各类问题在自读和教师导学中学会阅读、理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导读”中逐步培养起语文学习能力。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己提出诸如上述的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从中引出重点难点,归纳总结。最后消化这种知识——仿作文章,从而完成根据新课标确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每篇课文提出的教学目的。

三、按单元归纳比较

根据现行教材按单元安排的特点和同一体裁文章自然有相似之处的规律,可以同一单元的文章归纳起来进行比较,能使学生更快理解相同或相近文体的特点,更快掌握其写作方法。在教法上,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知识短文的相关常识,精讲单元领首课,再带动其余篇目的研读,然后进行单元同类体裁课文的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篇目的各自特点,了解课文本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怎样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的,进而了解同类体裁的一般特点和特殊情况,掌握同一体裁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掌握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把单元听、说、读、写落到实处。

总之,这样把单元领首课的归纳比较推广到整个单元的归纳比较,从字词句法到表现手法和方式,从篇章布局到辞格,既注意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础知识,又注重“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双基教学落到实处,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相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篇:初步尝试“指导——自学”教改的体会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初步尝试“指导——自学”教改的体会

泉州培元中学 陈蓓璞

本学期,我校在高二年(4)、(6)两个理科班,进行“指导——自学”的教改试验,这两个班上学期期末参加市统考平均成绩分别是65.8和65.3(满分100分),最高95分,最低26分。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两班各有35人是高师预备班的同学(将来高考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有18人是普高班的同学。相对来说预备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学习比较勤奋,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但应变能力较差,不够灵活。而普高班的学生正好相反。如何让他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暑假的理论培训,我觉得只有进行教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半个学期来的教改试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上课积极发言,踊跃提问,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还能对单元学习内容作小结。用自己的语言,分别采用列表、画图、逐条罗列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把单元的知识形成网络。本学期所学《直线》、《不等式》两章,学生均作小结,并且能对教改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次比一次好。

通过调查,两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均支持教改。大家认为教改使他们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开拓了视野。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有梯度,先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自己学,自己自学弄不懂的大家讨论解决,或教师讲解。改变了传统教法的最大弊端,那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学。老师从易到难拼命教,学生拼命学。学生围着老师转,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有复制例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现在学生觉得有了奔头,也相信自己能学好。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指导——自学”教改试验的几点尝试阐述如下:

一、实施教改的前提

“指导——自学”教改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很多教师对教改有疑虑,主要是怕学生没能很好地自习。开始我也很担心,现在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向学生介绍我省实施教改的一些好经验,取得的好成绩,以及“指导——自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让学生认识到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预习,才能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只有自己先弄懂课本,并且做必要的练习,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使学生能在思想上重视预习。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⒈根据学生的建议,在新的一章开始时,安排

一、两节课对整章的要点、重点、知识网络、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等进行指导,并用表格的形式打印提纲发给每个学生。每条要求在课本的什么地方都有明确的说明。学生每课预习时应先看看课本的这些要求,并把预习时的学习心得加注在上面。⒉每课后有一个具体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包括预习问题及尝试作业两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后能回答预习问题,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并把疑难问题写在后面,以便上课提出来。⒊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得快的同学在还没有发预习提纲前,要能独立研读教材,自行解决课本问题,并鼓励他们多看些参考书,自主学习。对于学得慢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能了解课本内容,初步掌握公式,或运用定理解决课本练习题及习题。并把疑难问题都记在书上。这样学生预习各有所得,不会感到学习压力太大。同时,学生有一定的提前量后,就不一定天天预习数学,不会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又能有效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

再者,要有评价预习效果的手段。⒈课前3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及课本(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书上)。课后老师收取一定数量(每班约10本)课前预习本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⒉老师备课时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查学生课前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程度,消除“假如”。⒊安排某些比较宽松的课进行5—10分钟小测,小测的内容可以是课本的例、习题或稍微改造的题目,以检查预习效果。⒋每一单元后在学生小组上评议单元小结的同时,也评议每个同学的预习作业,并且评分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较好。第2单元完成后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评议每位同学的预习作业。通过统计有80%左右的同学超前一周或一周以上。另外20%的同学也提前1节或几节完成课前作业,基本达到预习要求。

二、挖掘教材,集思广益,形成知识网络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除先安排小测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预习程度不同。因此,应力求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老师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如:斜率公式 的教学,学生课前预习后,已经懂得如何代公式求直线的斜率。但这个公式非常重要,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不行的。、,因此要提出:⒈公式的结构:左边是斜率,右边是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商,这个差是有序的。⒉公式的适用范围:因为分母,所以,即、点所确定的直线不与 轴垂直。⒊公式的应用:已知两点可求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⒋公式的变用:因为,所以,因此可通过这个公式求直线的倾斜角。但是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倾斜角的范围是0≤。当 时。二是当 时,此公式不能用。公式还可变形为,因此已知斜率为 的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又可表示为。

同时指出 就是下节课要讲的直线的点斜式,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以上诸问题可由学生自行分析,或老师提问,同学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

通过对教材的剖析,集思广益。从学生预习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结构。使多数同学受益。

三、堂练习是扎实基本功的关键

学生的课前练习都认真做了,但并非人人都做好了,肯定会出现不少缺陷。有的是步骤不完整,解题不规范,也有的是表达不清楚,还有因课本例题比较抽象,一时还没能弄明白,做错作业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必要时调板讲评。练习题可选用书上的原题或变形题,也可另外设计。但难度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能做出来。并尽可能出一点毛病,使学生能在讲评联系的同时,把课前的作业存在问题一并更正,加深对错题的印象。

如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许多同学只知道把求证式拿来变形,得出肯定成立的不等式,而忽视了分析步骤的可行性和可逆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要将例题:“求证 ”改为“求证 ”让学生做练习,必然有的学生会推出“ ”,然后带领同学找原因。

四、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只须点拨,而无须再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因而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老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前后两桌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有时可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问题,或解答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课,课本上只有一个例题:解不等式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不少不等式的解法,结果在小组讨论后,同学提出了许多改造例题的好题。如:⒈把底数改为,变为底数含未知数的不等式;⒉把底数写成,变为底数含参数的不等式;⒊把左边一拆为二,变为:。还可以转化为既有指数又有对数的不等式,或既有对数又有分式的不等式,既有对数又有无理的不等式等。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些钻研课外参考书时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先由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带领大家逐一讨论解决,总结解题思路。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又能得到共识。有时学生在预习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课堂上一点即通。同时所提问题大多对学生都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能力。

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只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对教学、教改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大多数同学的意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即多数同学认为怎样教对他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好处,我们就怎样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真正吃透教材、学生这两头,采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今后,将本着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线,遵循教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结构,总结教改的经验教训,将教改试验进行下去。

(陈蓓璞,男,34岁,数学教研组副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第五篇: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

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百花争艳,但一些教师仍感叹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是最大值地获取书面信息,培养学生对史实材料的分析、理解、概括、表达等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本文就“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中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尝试教学理论历史教学应用教学效果教学创新

尝试教学理论萌芽于1980年开始的尝试教学法实验。尝试教学理论是“尝试成功说”,它系统地提出了学生达到成功的七个条件,从实践上解决了学生达到尝试成功的操作化问题。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是要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试一试,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然后尝试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主体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所在。

近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就进行了这种尝试性教学活动,活动中尽可能地运用尝试教学的新理念,教师不要先讲现成的结论,主张

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这一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中我通常就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置出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究。比如:在高三历史基础复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可以出示思考题: 请回忆:①辛亥革命结束后有过哪两次复辟帝制的行为?结果如何?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几次革命斗争?结果如何?③根据以上两问,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通过问题设置情景,引入本课时讲授主题: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那经济情况又如何呢?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回忆与思考。请思考: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与原因(历史背景)如何?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情况如何?③列举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④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在发展,为什么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结果如何?⑤概述并分析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影响。这样通过出示尝试练习题目,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认定,并进行尝试学习,导学指导。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让学生尝试仔细认真地发掘考点知

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材料的习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等略)。把教材内容尽可能转化为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基础复习与探究。关于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供同学们阅读与观赏(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略)。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等处理能力。通过设疑可以教会学生会思考,把学生摆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使学生感到是他们发现了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从而享受到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动机。通过设疑,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情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通过提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也需要一个教学性的反思。通过设定难度较高,立意较新的模拟题,以培养学生历史审题,立意,作答的能力。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问题,对前后知识形成关联。如:概述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分析中国民资工业的历史地位。在此,还可设置中国近代(1912-1919)出现

几种社会经济形态?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设置尝试练习,进行目标教学,注重精讲,以寻求突破。出示图表,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别现象与本质的能力。最后通过补充练习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形成。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学习的新理念,有力地冲击了注入式教学的旧观念,这种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思维发展的空间。这种尝试教学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具体表现为四前四后: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其教学的模式一般分为七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有一个基本模式。当然,也反对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可以多种变式,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多年来,我从事着尝试历史教学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它给我的历史教学带来良好的效应。具体表现有以下优越性的一面:①有

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我所教的高考平均分逐年攀升。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力,减少课外作业负担。④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不可能是灵丹妙药,十全十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而起作用,在实施中也发现其局限性的一面: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且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力,低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使用,高中生运作的效果较好些。因此,并不是每堂课都用,要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尝试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一论断已被大家所接受。任何创造发明都必须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我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因而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思考空间宽阔。同时也是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历史尝试教学同各种教学法是有机的结合的,表现在尝试教学的理论是开放的,兼容的,具有巨大的理论回旋余地,能够接纳诸多教学法与之结合交融。在教学实践中已产生了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愉快尝

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尝试教与自主学习法,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法,尝试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法等。我们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邱学华专著:《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2. 邱学华专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

3. 上网查询“邱学华尝试教育专线”,4.陕西西安市2002上半年《教师报》出版的有关资料。

下载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象山卫生学校教改尝试新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