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 屋 建 筑 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日 期:
目录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1.1.1 建筑物 1.1.2 构筑物
1.1.3 建筑三要素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 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前言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的内涵、功能、分类等,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建造生态、节能及可 持续性的建筑进行了详尽论述。以一个具体的实例结尾并展望未来。正文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 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1/17 1.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 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例如:主宅、办公楼等。1.1.2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 油罐等。1.1.3 建筑三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① 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② 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 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③ 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 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 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 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2)建筑技术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 要因素。(3)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 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 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 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 用房、仓贮等。(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 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2/17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 ①居住建筑:如建筑、宿舍、公寓等; 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 15 类之多。a 文教建筑;b 托幼建筑;c 医疗卫生建筑;d 观演性建筑;e 体育建筑;f 展览建筑;g 旅馆建筑;h 商业建筑;i 电信、广播电视建筑;j 交通建筑;k 行 政办公建筑;l 金融建筑;m 饮食建筑;n 园林建筑;o 纪念建筑。如图 1.图 1 居住建筑(左)公共建筑(右)
(2)按规模与数量分 ① 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 布面广的建筑,如建筑、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 厂等。② 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 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 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 大。(3)按建筑层数分类 ① 建筑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4~6 层为多层;7~9 层为中高 层;10 层以上为高层。②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 24m 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 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③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m 时,不论建筑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3/17 ① 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② 砖(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承重墙柱和楼板的建筑。这种结构 便于就地取材,能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③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具有坚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 优点,故应用较为广泛。④ 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 好,便于制作和安装,工期短,结构自重轻,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 采用。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采用钢结构的趋势正在增长。⑤ 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由砖墙、木楼板构成的砖木结构建筑;由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的砖混结构建 筑;由钢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构成的钢混结构建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 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5)按建筑物等级划分 ①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主要根据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基建投资和 建筑设计的依据分为四等,如表 1.表 1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 耐久等级 耐久年限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100 年以上 50~100 年 25~50 年 15 年以下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如纪念馆、博物馆、国家会堂等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如城市火车站、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剧院等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如文教、交通、居住建筑及厂房等 适用于简易建筑和临时性建筑
② 按耐火性能划分等级:决定与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们的耐火极限。分为:a 非燃烧体;b 燃烧体;c 难燃烧体。如表 2 表 2 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4/17(6)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① 承重墙结构:荷载通过墙体传给基础 ② 骨架结构:荷载由骨架传给基础 ③ 剪力墙结构:荷载通过抗水平剪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④ 筒体结构:荷载由四周围合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⑤ 空间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中屋盖采用的特种结构形式
图 2 高层建筑中加强房屋刚度的墙体和筒体示意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藏类建筑,运输 5/17 工具用房,其它。(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预防虫蛇猛兽的袭击,住住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 原始社会的“穴居”(图3)和“巢居”(图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居住
图3 适合黄土地带的穴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图4 适合沼泽地带的巢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生产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 两种: 一种足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 面房屋(图5):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地区的 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6/17 图5 西安半坡遗址2号大房子(网络资源)人类的房屋模式,不仅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影响。到了近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建筑的舒适度也不断提 高:从老少同居一室到隔代分室;从食寝合一到食寝分离;从起居不分到起居分 离:到关注室内的卫生、日照、通风、选用绿色环保材料等。但目前建筑建筑在 提高舒适性的同时,很多大面积、大能耗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与国内资 源短缺的实际相背离,因此提高建筑舒适性应该在提高面积利用率和节能环保上 多下工夫。进入新世纪,生态建筑的功能划分要更加明晰,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把各 种生态能源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 所,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图6 流水别墅—住宅与环境相协调的典范之作
生态建筑又可以称作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 是 7/17 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空间设计是指在遵 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美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组织,创造一种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 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要素,也涉及到建筑周 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图6)2.1.3 生态建筑的特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 来越长,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态环 境艺术设计也更多的涌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 例如建筑本身的选材、建筑庭院、室内、阳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等。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改善环境质量、空间感觉、视觉审美及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7)。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具有以下 特征:(1)健康 生态住宅也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 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①叠水景墙 ③玻璃平台 ⑤ 叠水 ⑦木平台 ⑨木拱桥 ⒀木坐凳 ⒂块石汀步 ⒄净手钵 ②休闲桌椅 ④小木桥 ⑥叠水汀步 ⑧白沙石 ⑩汀步 ⒁花坛 ⒃大理石铺底 ⒅石灯笼
⑾休闲木平台⑿休闲桌椅
⒆特色植物组景
图7 体现休闲功能的屋顶花园设计(网络资源)生态建筑空间环境首先要因地制宜的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如适宜的温度、湿 度以满足人体本身的需要。此外,生态建筑建设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充 8/17 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具体设计上,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 补充与融合。另外在心理方面,生态建筑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 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要求。(2)高效 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传统的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 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艺 术设计正是要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图8 装饰造型体现严谨的科技美感
(3)美观 美观是生态建筑不可或缺的灵魂。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不仅体现在能 量、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社会文 化相融合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可套用的 模式,它是诸多专业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设计成果。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尊重建 筑材料固有的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美学特征,从不矫揉造作.有时体现出精 确严谨的科技美,有时又能体现出纯朴自然的生态美(图8)。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中国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当初的空白到如今已制定了 9/17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可谓发展迅速。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 院长秦佑国分析指出,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绿色建筑设 计必须做到三条:首先,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技术;其次,要兼顾全局利益与 局部利益,重要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再次,关注普通建筑而非高标准和高技 术的“示范”,并选择被动式的技术,适合实际需求。针对中国国情,他提出出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第一,节约土地要考虑“生态足迹(foot print)”和土地生态价值。普遍 意义上的土地节约只是面积上的,现在的概念应该考虑到“生态足迹(foot print)”和土地的生态价值。减少foot print即减少人均占用资源的总量,这与 国家在2006年6月1日提出的“70%的住宅建筑在90平米以下”的标准有着相似的 意义。应该提倡通过土地利用,尤其是对荒地,劣地,废弃土地的开发利用,提 高土地的生态价值,而不是“建设性破坏”。第二,能源问题。首先是大力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解决能源问题 应该从能源结构上入手。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还是要以燃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 必须慎用,“煤改电” “煤改气”应该慎行,还应该开发新的能源:太阳能、地热 能等等。第三,采用新的采暖设备技术(如电采暖)应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相结 合。围护结构是耗能的主体,在应用新的技术设备时,充分考虑到外维护结构的 材料和设计,才能真正达到节能效果。第四,建筑寿命问题。建筑寿命不仅仅是牢固,更需要有前瞻性、适应性,适合未来发展,这主要在设计中体现。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建筑往往还未达到 其使用寿命即被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五,二次装修问题。许多业主习惯把刚建好的新房重新装修,这样造成了 材料上、资金上浪费,甚至在建筑安全上也埋下巨大隐患。第六,绿色建材问题。粘土砖以其就地取材的便利和价格的便宜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中国有限的土地面积,已被国家限制使用。木材本来使一种很好的绿色建 材,由于滥砍滥伐使我国森林资源难以为继,并且造成生态破坏,所以被限制使 用。类比之下,加拿大和北欧等以木材建筑为主的国家,他们的木材已形成了投 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可以大量使用。混凝土材料在中国的国情下还不得不大量的
10/17 使用,但其并不是绿色建材,损毁和拆除后难以再利用和自然降解。四川地震后 堆积如山的破碎混凝土成了建筑垃圾,其处理和再利用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一般来讲, 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 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 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 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 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 包括节约土地, 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 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 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 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 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 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 计为着眼点, 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与遮阴, 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 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 跨度轻型结构, 水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 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 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 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当前生态建 筑的建设的技术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建筑主体节能技术 在生态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域环 境、地形地貌、建筑布局、朝向方位等因素。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降低建 筑的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 外,应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 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2)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生态建筑应尽可能实现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含理利用,并 且要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 污染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系统中的利用率,尽可能降低建筑的 11/17 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常规能源的优化利用环 在当前国家能源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生态建筑的地理位置、规模密度、周边环境状况等具体信息,设计制定生态建筑空间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 案,优化组合建筑中的能源设备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在北方生态 建筑规模密度适宜的地区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大型采暖方式,在有合适 的地温热源可以利用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热泵等采暖力式等。(4)水的循环利用与综合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 娱乐景观用水.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滨海地区的生态建筑建设应积极研发合理的 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5)材料与资源的有效使用 生态建筑建设应选择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少,且能持久利 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主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现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 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应尽量避免选择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建筑 材料。在经济条件允许、科学技术成熟的地区可合理的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提高生态建筑空间环境的科技性能。
图9 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体现生态和循环理念的资源利用和节能建筑 集成技术)生态建筑遵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以减少因建筑物的建造而对大自然产生 伤害、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空间为出发点。它将建筑看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通 12/17 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内部有秩序地循环 和转换利用。青岛天人生态大厦是按照国际生态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座具有示 范意义的实用型生态建筑!(图9)它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它融入了光伏发电、光导管、风 力发电、生物质能回收利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生态核、热压通 风、太阳能集热、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面遮阳以及外墙保温等十多项新技术 新工艺。它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所 有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外生态建筑标准。是多项循环再生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 技术、节能降耗技术与建筑设计集成的智慧结晶!(1)绿色建材 按照就地取材、减少环境影响的原则,大厦建筑材料采用了多种生态建材 和可回渗地面等新技术。生态大厦建设所需的建材,在距施工现场500公里以 内生产的占建材总重量60%以上;可再循环材料占所用建材总重量10%以上;可 再利用建筑材料使用率大于5%。(2)灵活装修 生态大厦的装修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减少了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充 分体现了“减量化”的原则。办公家具与生态大厦整体风格浑然一致,造型简 洁,具有多功能、可组合、可回用的特点,体现了“再利用”的原则。(3)中水回用 为了实现生态大厦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设计中采用了“自 然 循 环 方 式 中 水 处 理 系 统 ”专利技术。自 然 循 环 方 式 中 水 处 理 系 统 ”是 模 仿 土 壤 和 “ 水 田 对 污 水 的 净 化 机 理,依 靠 微 生 物 对 污 水 进 行 净 化 ,采 用 生 物 炭、木 炭、石 灰 石 等 自 然 材 料 作 为 填 埋 过 滤 净 化 材 料 ,并 通 过 科 学 合 理 的 工 艺 组 合 , 使 生 物 净 化 功 能 达 到 最 佳 效 果。再生水可用作灌溉植被、冲厕、洗 车以及景观用水;使 用 多 年 后 的 材 料 可 以 返 回 土 地 作 为 肥 料(图 10)。13/17 图 10 通过人工湿地净化污水
(4)天然采光 生 态 大 厦 在 室 内 照 明 中 采 用 了 健康、环保、无能耗的光 导 管 绿色照明 技术。它主要由采光罩、光导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 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 射器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图 11)。
图 11 天然采光
(5)自然通风 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加热风道内的空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约 可提高1倍。初步运行效果表明,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前提下,14/17 在夏秋季节春夏季节各缩短空调运行时间近1个月,全年约可减少空调运行时 间2个月。(6)风力发电 在生态大厦的外立面和屋顶设有50kW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屋顶还设有3 台5kW风力发电机。它们所发出的直流电可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满足大 厦日常用电的需要。由太阳能电池阵列、风力发电机、智能管理系统、并网逆 变器和交流配电柜组成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太阳能、风能与建筑一体化(图12)
图12 风力发电
(7)生物智能 在生态大厦内部,设计了一套生物质能回收装置,它采用了先进的全混式 联合消化工艺、柔性双膜气柜等专利技术。在对固体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备 餐间的有机垃圾经粉碎装置粉碎,与粪污一起输送到 CSTR 反应器。在 CSTR 内部设有中心搅拌和加温装置,它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热源,通过高效微 生物产生的沼气,被收集储存到一座干式柔性气柜中。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供地下室沼气灯照明使用;沼渣沼液则用作室外绿化的肥料,变废为宝,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再利用再循环的目的(图 13)!15/17 图 13 天人生态大厦沼气工程
(8)屋顶花园,垂直绿化 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生态 大厦在设计中借助垂直绿化(图13)、屋顶花园(图14)作为过渡,把室内的 生态中庭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相互连通;循环往复的潺潺水流将室内外水景连成 一脉,充分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融、生态补偿的理念。
图13 垂直绿化 16/17 图14 屋顶绿化
生态大厦在有限的空间尺度和投资范围内,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提高了建 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创造出了一个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天人和谐的工作环境。它从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视角,用科技和建筑的“语 言”对建筑的生态节能可持续理念做了独到的诠释。展望未来:循环经济理念与建筑技术的融合,将会催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美好的生活。建筑将被赋予“生命与活力”,它将从大自 然的阳光、雨露和微风的滋润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再生循环实现 高效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将不再是桎梏人们的“水泥森林”,而成为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诺亚方舟”„„ 17/17 1
第二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学》论文
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随着人来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断的发展着。建筑作为名词是指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结构技术手段与物质生产资料,在科学规律与美观艺术的指导下,通过对空间的组织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生产环境。建筑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它是有目的的建造建筑物的活动,是建造活动前的必然环节。它是空间环境的构建过程的前提,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必须协调好人、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当然作为建筑要以实用为准,艺术及观赏价值为辅,那么建筑的质量就尤其的重要,房屋的质量是决定住宅安全性能的关键核心,是住宅建设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现在这个山寨版流行的中国,我们不难知道,建个大桥,剪彩时刚防水桥就塌了,还有郑州的几座天桥在施工完就不行啦,这都是严重的质量问题惹的祸。可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人以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用建筑质量控制的特点,进而探讨了质量控制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质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阶段方法特点施工是形成民用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
5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质量控制的特点由于房屋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
一、质量要求不
一、施工方法不
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易产生判断错误项目施工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二、质量控制阶段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施工准备的范围:(1)全场施工准备;(2)单位工程施工准备;
(3)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准备;(4)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即在将建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5)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的内容:(1)技术准备;(2)物资准备;(3)组织准备;
(4)施工现场准备。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日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
保护有措施;行使质量监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组织通电、试水;(2)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3)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4)组织竣工验收。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及必要的试验等。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6)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①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②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③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④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⑥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
护措施是否可靠。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三种。①观察法。其手段可归纳如下: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例如墙纸裱糊质量应是纸面无斑痕、空鼓、气泡、折皱;每一墙面纸的颜色、花纹一致;斜视无胶痕,纹理无压平;对缝无离缝、搭缝、张嘴;对缝处图案、花纹完整;裁纸的一边不能对缝,只能搭接。墙纸只能在阴角处搭接,仰角应采用包角等。又如,清水墙面是否洁净,喷涂是否密实和颜色是否均匀,内墙抹灰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地面是否光洁平整,油漆成活表面观感,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是否正确等,均是通过目测检查、评价。②测量法。就是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
第三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学论文——浅谈学校教学楼建筑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设计、建筑物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构成系统。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房屋建筑有了一定了解。首先学习了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其中包括了建筑平面、建筑剖面、建筑物体型、建筑物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存在组合关系。再学习了建筑的构造,系统的了解建筑的各个构造是如何做成的,还有具体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一期的学习,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校的教学楼有许多栋,前四栋由中间一个教学大厅连接行成并联式组合,每一层楼由外走廊连接相通,使其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有相互连接,方便了同学们在下课后需要到另外一栋教学楼教室上课。而且还有一个直跑多跑楼梯,直接从大厅连接上三楼。
建筑的立面设计着重于建筑物的各个立面以及其外表面上所有的构件,例如门窗、雨棚、暴露的梁、柱等等的形式、比例关系和表面的装饰效果。A、B、C、D栋教学楼是在立面上都很相似,主体都由一个矩形组成,在顶层有一定的造型。从立面可以看见对折楼梯,为建筑增添了一点特点。而且在教学大厅的正前方有四根很大的柱子,从一层到四层,用圆柱体点缀了外观,使教学楼不全部是矩形那么单调。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也符合建筑所选用的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技术要求。但是这四栋教学楼出了局部有点不一样,其他的给人感觉就是一样,缺少变化。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在外形和颜色方面也很相似,没有什么特色。虽然是符合教育的严肃、严谨的特点,但是却给人呆板的感觉。应该在立面设计时既遵循教育严谨、严肃的特征又同时多加入一些另外的元素,例如其他形状或者色彩的运用,使立面看上去活泼一点,更加具有特色。
建筑物的平面设计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在根据其使用部分进行功能分区时,最重要的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布置同时还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采光、布管等。我校的教学楼的平面根据其功能不同、楼层不同,随之发生变化。四栋教学楼的一楼、二楼大多数是多功能教室,开间和进深度都比较大。其他的楼层的教室随其功能的不同,有的教室比较大也有的教室小。在教室中间还设有教员休息室供老师上课后休息。在教学楼中会根据距离布置了卫生间。这些房间的布置都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设置的。因为教学楼的走廊大多数都是采用内廊,除了A栋教学楼的有一点是外廊,所以教室大多数是采用的单面采光。教室的窗户都开得比较大,在另一侧有的开了高窗。教学楼的顶层没有用坡屋顶,所以顶层有女儿墙并且做了防水层。
建筑物的每一部分的高度是该部分的使用高度、结果高度和有关设备所占用的高度总和。由于教学楼和一般的住宅不同,住宅的层高一般为2800mm。教学楼因为要采光好、通风好而且有的教室还要使用一些教学设备需要占一定的空间,所以教学楼的层高比住宅的层高要高。在剖面上,我校的建筑物采用的是分段式组合。A栋的一边比其他的教学楼都要低一些。
在教学楼中可以看见一些管道,有些是给排水管道还有些是消防管道和排水管道。这些管道一般都设置在不是很明显的地方,一般是靠墙边并用凸出来的墙体做掩饰。每层楼中还设有灭火器和消火栓,走道中间的门也是使用的防火门。我校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开窗都比较大,而且走廊被楼梯所在的地方格个一小段,这样增加了教室的采光和通风,使教室更加舒适明亮。符合现在节能的要求。不过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不好,例如在一段分隔的地方,地砖的颜色搭配不好,本来有一台阶的地方因为地砖的颜色原因,在光线不好时不易看清楚,容易使人摔跤。
学习了房屋建筑学这门学科,使我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建筑。懂得一个建筑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建成的。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要外形美观而且要节能适用,细节方面也要处理得很好,例如采光、通风、消防等。这样的建筑才会让人住得舒适,用的放心。
第四篇:认识实习论文《房屋建筑学》
《房屋建筑学》认识实习报告
对建筑的认识及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目的:
在正式学习《房屋建筑学》前,通过对指定建筑物的参观,力求对不同类型的民用建筑有一个感性的初步的认识,为本学期的授课作准备。实习任务: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初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参观,了解不同的建筑类型。
2、了解同一类型建筑的不同设计手法。
3、对不同建筑的外观设计有一个感观认识。
4、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观察建筑物的能力。
实习地点:
海大图书馆、桥西教师住宿区、金海岸罗顿大酒店、骑楼老街、明珠广场、望海国际广场。
实习时间:2013年8月26日——30日
实习计划与安排:
26日早上九点,在联谊馆西门集合,老师做实习前的讲解以及注意事项。下午参观学校图书馆:27日,参观桥西教师住宿区::28日参观金海岸罗顿大酒店:29日参观骑楼老街:30日参观明珠广场以及望海国际广场。
来到大学,学习便是每一个大学生自己的事了,不会在有那么一个人总会在身边督促自己学习,因此,在大学里,图书馆便是学习的一个好地方,所以,图书馆便成为学校里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看书学习以及藏书的,所以图书馆的结构必然就会与众不同,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海南大学图书馆比邻社科楼和2号、5号教学楼,座落在秀丽的东坡湖畔,隔湖与学校东大门遥相辉映,其新颖的造型与设计融东西文化精髓于一体,集海南的人文景观与东坡湖自然景观于一身。海甸馆馆舍面积共计33106平方米,阅览座位有3704个。海大图书馆分别由南楼和北楼组成,而且南楼比北楼要修建得早,南北楼的中间通过修建室内走廊连接。南楼和北楼分别各有一个通向二楼大厅的主楼梯,还有其他的室外楼梯通向高层,但是很少有人启用。在北楼,二楼入口处
悬挂一块大的LED显示屏,用于发布图书馆的有关信息,里面有一座含两个升降厢的电梯,同时在电梯旁边有一座室内楼梯。在图书馆里,为了满足采光的需要而设置了较多的窗子,而且都还是长条形的,透过长条形的窗子进去的光不会让里面的物品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影子,这样不影响到读者的视觉。为了防止书籍的丢失,在窗子上都有安装一层铁丝网。
为了满足两校合并搬迁教师的居住需求,根据校园建设规划,海南大学启动建设“桥西教工居住区”项目。居住区项目用地250亩,比邻“海口美丽沙”项目。居住区规划建设3000户住宅和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卫生、邮政、银行、居委会、社区服务等于一体的邻里服务中心。居住区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1200户,第二期建设800户,第三期建设1000户。经过这几年来的建设,现在的桥西校区越来越完善,绿化也越来越好,小区内的树木正在茁壮的成长。校区内的建筑主要是数幢20层左右的住宅楼,总的建筑面积约400,000平方米,楼内都配置有电梯,建筑外墙的材料是使用外墙面砖。
在去白沙门的路上,我们都会看见一个有着欧式建筑风格的酒店,那便是金海岸罗顿大酒店。金海岸罗顿大酒店坐落于海南省首府海口市的海甸岛北端,距离大海仅1000米,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酒店占地面积56亩,主体建筑是两栋高12层、南北对称而立的仿欧式楼宇,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有近2000平方米的大堂。酒店拥有总统套房、豪华套房、高级套房及标准房近400间。在酒店的大门处,只有一条一进一出人车共用的路,虽然其大门高于马路,但是也没有安排一条阶梯路进入其大门,进去大厅,则是由两条半环绕而上的楼梯走上二楼。因为其仿欧式的建筑风格,而且附近也没有这种建筑,所以让人还是有着第一眼就能发现它的感觉。由于建筑风格的不同,所以该建筑的屋顶的设计很独特,虽然没有那种圆形椭圆形的哥特式风格,但是屋顶上垂下的小柱子,看起来就像经过一番精雕细琢的感觉:它的窗子的设计也是很独特的,虽然单调,就那么简单的对立式两扇窗,可是窗子周围的仿木安置与一般的铝合金窗子有着天壤之别的感觉。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又作为一条商业街的骑楼老街,当人走进她的怀抱中时,要是忽略了现代的元素,仅仅看到建筑,那么自己就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那般,也有种走进了老上海的感觉。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
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楼层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虽然现在的骑楼老街的建筑有些破败,没有金海岸罗顿大酒店那般的辉煌富丽,但是她依然有着其独特的味道。
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在经济上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在海口市内,依然像其他大城市那般拥有着一些商业大楼,例如明珠广场、望海国际广场等。明珠广场是海南第一家率先引进地“地产商业”模式的大型购物中心,从 2000年9月开业以来,历经十三年的不懈探索和苦心经营,业已形成为目前全市的商业焦点,是全市商业市场中公认的最具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的商业单位。明珠广场占地4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单层面积1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九层。明珠广场建有1200平方米的大型室内透空中厅,拥有6000平方米的户外前广场和可容纳500个泊车位的后广场。望海国际广场项目于2011年9月份上市,主体为框筒结构的28层塔式建筑,建筑总高度99.5米,业态划分为:地下1、2、3层为停车场,地上1至6层为一线品牌购物中心,7层为望海楼餐饮,8-28层为精装公寓,并提供地下车位972个。海口这两个著名的商业大楼,在修建投入使用有十年之隔,虽然建筑业不想电子产品那般快速的更新换代,但是这十年的差距,还是给商业楼的设计带来了不同的结果。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停车场的位置,明珠是地面停车场,而望海国际则主要是地下停车场,单从这一点来看,望海国际的前面广场就比明珠的干净整洁,清晰爽朗得多。其次,在进门处,明珠的大门有三个玻璃门打开进入一楼,一楼内是各种专卖柜的卖场,给人一种凌乱的错觉,而望海国际则很好的通过门前广场通向二楼的楼梯设置巧妙避免了顾客挤身于那种专卖柜卖场,可以直接通向楼上的各种专卖店。第三,在采光上,明珠和望海国际虽然都有通过屋顶采光,但是明珠用物品挡住了光线,而望海国际则没有,这样就使得即使明珠的中央被环绕的部分虽然比望海国际的那由直径一米左右的六根柱子撑起的屋顶留下的中间部分大,但是没有给人更多的舒服感。因此可见,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建设也会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提升其人性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自己通过一个未来建筑行业工作者的目光经过这些天的认识实习,去认识了这些建筑,让自己懂得了不同用途的建筑要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设要求,这样的的建筑才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第五篇:房屋建筑学课程论文 (完整)
房屋建筑学课程论文
题 目: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简析 姓 名: 郑文凯 班 级: 052136班 学 号: 20131001326
指导教师: 董道军
房屋建筑学论文
建筑,这个词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到遮风挡雨,大至防灾躲难,而作为供人们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场所,建筑随着人类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用途的细化,建筑也随之不断细化,同时随着时间、地域的发展变化,不断的产生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而作为建筑的一个分支的民居,也都自成一方特色。
建筑的发展起始于民居,民居的发展记载着历史,一切建筑追根朔源都可以在民居中找到它的基因,我的家乡山西的民居就十分有特色,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的经典之作,是几个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作为中国民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在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接下来我会从几方面来为大家介绍山西民居的形成以及发展: 1.山西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土地肥沃疏松,而且各种断层纵横 交错,整个高原岭谷交错,且山西地处内陆,多山干旱,所以民居也多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而建造;山西位于北方,气候干燥,风沙较多,导致为了取暖防沙,建筑形式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外观比较封闭。
2.山西民居建筑的历史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优越促进原始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自然,形成原始部落,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黄土的柱状和垂直节理最容易被当时的人民利用,在这时,人们利用挖穴洞来藏身,或者会利用掘土来造屋;
在接下来的新石器时代,山西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山西广大山区人民的民居的主要形式都为窑洞;
直到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发展迅速,砖木结构发展迅速,山西民居这才逐步有了木结构,砖瓦房屋;
明清时期,封建帝制达到了巅峰,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稳定期,社会经济相对十分繁荣,山西民居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期,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多种民居形式,在明清时期,烧砖技术得到了十足的发展,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砖瓦结构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同时也创造出了砖砌窑洞和木构建筑相结合的新形式,尤其在晋中地区最为常见。
尤其是到了后来晋商的形成发展之后,商业繁荣,商人致富后,回到家乡大兴土木,追求华丽装饰,高墙深院,雕刻精美,建立了一座座十分豪华的家宅,曾经盛极一时。代表性的建筑有晋中的乔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一系列院落式民居建筑,晋东南的皇城相府、郭峪村老巷老宅、柳氏民居堡寨,晋南的丁村老宅,晋西北的碛口古镇等等。
3.山西居民的民宅主要形式及地域划分
山西的民居主要形式从南到北主要是:一,窑洞;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窑洞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黄土高原土落千丈的的岸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挖进去的窑洞中,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一层白灰、盘上炕便居住下来的。当然门窗是要用木框架做成,上面糊纸安玻璃。另一种便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的。还有一种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这几样,都是挖进去的窑洞;另一种则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分全砖、全石、全土坯和砖石混合砖坯混合几种。
房屋建筑学论文
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当地人之所以要选这种窑洞,主要原因是因为窑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窑洞,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的特点。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几种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这种建筑属于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以砖石独立结构与木构架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构架插廊或者窑洞顶部又附设木构架结构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系。二,砖瓦四合院;大部分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就了它形成的有利条件。这种建筑属于木架结构体系,用木架结构或者砖墙做承重结构,在木构架外围多砌有厚重砖墙,梁架多为抬梁式,适应屋面厚重,荷载较大的建筑。
总的来说,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为一种窑洞式、木构架结构体系砖木混合结构体系共存的情况,几种类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根据地理分布不同进行的民居分类就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的不同,由此,将由于地形、山势气候、人文等所带来的从南到北的山西民间的多种居住方式划分为:
1、晋北民居;
2、晋西北民居;
3、晋中民居;
4、晋东南民居;5晋南民居;
(1)晋北民居
晋北民居以砖木结构和御寒性强的厚层土坯屋为主,多平顶,正面多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而建,呈非常整齐的“一”字形排列,别有特色,故有“排排房”之称;
(2)晋西北民居
晋西北因盛产木材,所以主要存在两种主要形式:山窑洞,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穴洞; 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层楼较高,因为当地雨水较少,所以屋面做的比较平缓,主房大多坐北朝南,前面多设置上下前廊。
再者,晋北、晋西北一带的平房,大体上也分成几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普通农家的平房,即土墙平房和砖墙平房,这类房屋屋顶是平的,顶上可以晒粮食,存放谷物。还有一种是有瓦脊的瓦房,但不是二层楼,所以也可称之为平房。瓦房中,又分为一出水和两出水两种。忻州一带老百姓的旧瓦房,有许多是一出水的。这种一出水的瓦房,是一面瓦,瓦脊的另一面,是切成平平的墙根。无论一出水,两出水瓦房,过去多是富裕人家修建的居多。现在修建的瓦房,大多是全砖到顶,而不是那种半砖半土坯的了。
这种砖瓦房、平顶房,在上述地区一般都喜欢一明两暗。明为堂屋,两暗为住室,一连三间。
(3)晋中民居
晋中民居主要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从一进到三进,多有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院落,较大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由于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密切,故晋中地区的建造技术也最高且极具代表性。
(4)晋东南民居
晋东南居民的住房变化较多,各种民居形式几乎都有,如瓦房、砖房、平顶房、窑洞房,最有特色的要数当地的二层楼房,晋东南的二层楼房一般为一层为居室,二层一般不住人,只是用来存放一些粮食,家具和杂物一类的东西。院落采用独院或者四合院形式。
旧时,晋东南一带平民百姓住房多是平房、矮房、土窑土楼,宅院窄狭,居室简陋,住宅多为正北,建筑结构多数是三间三檩或是五间三檩。间架结构,一般入深为八尺,间架为七尺左右,而且以土木结构房屋居多。在山区偏远地区,住窑洞房者很多。当地的窑洞,一般是顺山势、地势切成平面,而后向平面纵深处挖掘而成,这种土窑洞一般比较简陋。
自然,旧时的乡绅富豪之家也是不同凡响的。晋东南一带的乡绅人家住房讲究几合房屋建筑学论文
几串,院子以四合楼院为主,房屋多达两串三串院子。楼房多数软装、露明柱、施明暗八仙、猫头滴水、屋顶半圆通瓦,五脊六兽,院内设亭、台、楼、阁。“功名”人家,更是富丽堂皇,竖旗杆、挂匾额、装建门面。匾额多数为功名、节、孝、贺、寿之类。
有钱人家室内摆设,颇为讲究。什么抽屉板箱、连三柜、八仙桌、太师椅、案头条几等等。官宦人家,则要摆时辰表、挂自鸣钟、供“金佛牌位”、贴中堂屏对,八景诗书画等。
新中国成立后,晋东南地区的居住情况变比很大,与其它地区一样,新盖房屋多选择干燥、通风、向阳、眼宽的地方。而且,新建房屋结构简单、门窗宽大、室内亮堂,结构、造型、光线、取暖都要考虑到。所建房屋一般坐北朝南,间架一般大约丈余,入深均为两丈多。一般房多为五檩、七檩进深的。这些新建房舍,砖木结构居多。多数都是单门独院,行走自在,出入方便,院子讲究方正,卫生。近年还在许多城乡出现了个人修建的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楼。
如今晋东南城乡,庭院内也讲究起来。院中点缀各色花束,行人过道,室内套间隔舍,设厨房、卧室、客房、书屋等等,现代化家具也进入家庭。这一类型住房,一般是城郊或镇子里居多。
农村里,多数是新盖的平房,瓦房、二层土楼房,山区仍有人住土窑洞,窑洞大多砖碹、土碹。住宿格式未变,但建筑材料,室内陈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晋东南的平顺县境内,农村住宅,以窑洞房居多。而在陵川县内,却是二层楼房居多。近几年,随着农村住宅条件的不断改善,二层土楼房也逐渐多起来。
(5)晋南民居
晋南民居亦多以四合院为主,住房一连三间,北房多为主房,也有明三暗五的住房。并以土木、砖木结构的建筑为主,少数地方也有二层楼,丘陵地带则以“地窨院”式的土窑洞为主。
地窨院,是平地直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坑,坑壁四周掏挖窑洞,主窑洞掏挖在北壁上,其他三面各自掏挖几个小窑,同样讲究坐北朝南,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地面作为出口,称为“门洞”。有很陡的斜坡,出地面处建小门楼,院中央或某一角再下挖一口深坑排放污水或者雨水,窑顶则为平坦场地,作为秋收打粮之地。这种民居是前人因地制宜的创造,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精巧的设计。这种民居主要分布在运城市范围内。
晋南民居中的四合院,这里的民居形式多样,平民百姓家常建一面或两面房,形成“一”字或者“L”形院落,较富裕人家才建三合院或者四合院,一般以单檐硬山顶为主,院落形制严整,规模宏大,代表了晋南民居的最高水平,这些民居多由一至两座四合院组成。较与山西其他处,院落布局更为讲究,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和南房均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房规模尺度严谨,装饰亦有区别。正房体量最大,也为装饰重点,檐下有彩绘或者精美木雕;厢房与倒座装饰朴素,庄严典雅。屋顶多为硬山坡顶,起到隔热及排水作用。山墙多为五花山墙式样,又叫防火墙,既美观又有防火功能,这是晋南民居的独特之处。
4.山西民居的主要特点及总体布局
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建筑立面造型有很强的封闭性,楼高院深,墙厚基宽,有很强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流向院子里面,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四是建筑结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以山西祁县的渠家大院为例,山西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一般最主要的特征为封闭,中轴对称,主次、内外分明,建筑多单坡顶,向内倾斜,正房两层,厢房一层,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建筑沿街部分轮廓线丰满舒展,外院横长,内院开阔,不像北京四合院那样正方开,大多部分为长方形的。
房屋建筑学论文
对于山西民居来说,山西明清时期的城镇较多的采用棋盘式格局,民居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集中设在街坊内,院落一进到三进,各进院落形成独立的狭长空间,各户之间并列设置,互不干扰。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多进四合院,各院落间由垂花门或过厅串联。通过这种基本元素的多重组合,产生了多种合院类型。一般将三至五开间的正房放在正北南向主轴线上,东西布置三开间的厢房,南边放置三开间的倒座,倒座东端设置住宅大门,符合“坎宅巽门”的风水要求。在这其中,山西民居很多是由多进三合院竖向延伸,一般为二三进,大门多居中开,各进院落的室外地坪均采用逐进递增的手法,以加强最后一进主房的气势。
而山西民居村落的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地势平坦的地区较多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布局紧凑、整齐。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民居建筑多应地势而建,大多集中布置在山或坡的阳面,形成台阶式的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定。
5.山西民居建筑的空间组合及“三雕”技术的应用
从空间组合上来看,山西民居楼高院深,墙厚基宽,有很强的防御性,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如城堡般坚固,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屋顶多为单坡顶,向内倾斜,外观极其封闭。以倒座、各级厢房、正房等组成的四合院从空间上来看,结构严谨,疏密有致。但是由于形状各异的宅门、脊饰、烟囱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的共同作用,使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民居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外雄内秀”是山西民居的特色。
山西四合院构成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山西民居四合院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灵活的空间组织,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男女、长幼的等级差别,用空间的差异区分了人群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在四合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且山西传统民居中,木材、砖瓦、石块、黄土是住宅建设的主要材料。并且在山西民居中“三雕”艺术的利用也十分丰富,“三雕”指的是砖雕、木雕、石雕,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它们装饰着斗拱、门窗、雀替、挂落、照壁、帘架、柱础石、门枕石等等。木雕多采用圆雕、浮雕、镂雕等手法,通常分布在门户、窗棂、屏风、隔扇、挂落、匾额、垂柱、雀替、勾栏、梁枋等建筑构件上。由于木材易于雕刻及拼接,木雕使用的范围及表现的题材最广泛。砖雕则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剔凸雕等表现手法,主要分布在屋脊、屋檐、神龛、门脸、影壁、墀头、烟囱、女儿墙顶等建筑构件上。此外,石雕的应用也非常普遍,艺术手法上或浮或镂或阴或阳,吸收众家雕技和工艺之长,形象饱满而庄重。三雕的图案构思精巧,手法细腻,面积大小不同,小面积的具有局部的点缀作用,大面积的给人整体和谐的美感,增添了建筑物的景致且象征意义突出,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借此,山西人民表达出了
一、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二、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礼制观念;
三、祈求福、禄、寿、喜愿望的生存观念。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三雕艺术充分反映了山西人安土重迁、消灾免难、与世无争的心态和社会意识。三雕建筑装饰题材丰富大胆,形式多样,纯朴儒雅,寓意吉利。由此可见,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当时人们喜好的、有较强地域性的一种艺术形态,是山西传统民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山西民居作为中国民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沉积,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
房屋建筑学论文
魅力,山西民居造型风格极具美学价值,在现代建筑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借鉴作用,为研究山西风俗、商业文化、清朝制度等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有着不俗的历史价值,作为传统民居的窑洞也好,四合院也罢,也今天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仍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山西的民居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人们起居生活的场所,希望山西民居可以变得更为合理开放,更具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