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表演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
xi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科学歌唱状态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
姓名:樊诗阳
指导教师:石校昆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年月日 / 13
论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状态
摘要:对嗓音危害最大的是用错误的发声方法。声带是非常有弹性的肌肉,它的拉长和缩短用之于发低、高音,是很自然的,若你使劲不对或者歌唱方法不正确便会加重它的负担,所以必需使它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环境中,不刻意让它负重工作。若要嗓音健康,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发声,使声带在正确的呼气支持下吹动发声,声音要始终唱在气流之上。这种感觉就好比彩票摇奖时那个有数字的乒乓球一样,被气流吹起不停转动。那气流正像我们的肺、肋肌、腹肌所控制的气息,那乒乓球就正像我们的声音,球的转动正如声音在振动。唱在气流上的声音有弹性、轻松、婉转、优美。
关键词:发声原理美妙声音的标准科学方法嗓音健康
用人的声音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演唱方式叫声乐,声乐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的艺术。经过自己多年对声乐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知识与经验,现在来把它们一一整理出来供交流与分享,目的也就是要秉承一个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每个专业学生与人士不容忽视的关键!我会从歌唱的气息,共鸣腔体,咬字等方面来论述科学的发生,希望每一位学习声乐与爱好声乐的人们用最科学的方法唱出最美妙的歌声。
声乐的原理:
咱们都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而物体的振动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如:风吹动树叶沙沙响;玻璃被石子击碎;钢琴因为有人弹奏等等。人的声音则是由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发出来的,声带振动发声所产生的声波,由空气传播到耳朵里,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了。那么歌唱的原理就是:肺中的其通过小支气管、大支气管和气管,推进到喉,吹动声带振动成声,声音从喉进入到咽再从咽进入口腔形成嗓音。同时声音上入头腔、下入胸腔形成宏亮的混合共鸣,使声音通畅、明亮、更加动听。
每个人自呱呱落地起,就无时无刻不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符号来同这个世界取得联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但这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的本能的声音。而作为一个话剧演员,在舞台上面对千百观众,要把每个词清晰地送人他们的耳朵,要把每一种内心情感通过语言传达给观众,只凭自然的声音,没有科学发声的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朗诵和念词都要尽先天的资本——声音的质和量……但在这先天条件之外,应该尽后天的技巧或方法。寻求这种技巧与方法的活动便是科学化,这些方法和技巧如被阐明起来,使大家可以知道,先天条件充分地可以增加他的光辉,即使稍不充分,也可以补尝他的缺陷,诗歌与台词的效果,便能保持着他们一定的难度,这种科学化的工作,我们目前正感觉有迫切从事的必要。我们戏剧学院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即寻找阐明舞台语言发声上/ 13
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最终达到清晰、洪亮、起伏跌宕的发音和符合各自人物的声音造型,从而淋漓酣畅地表达人物情感,为塑造各种舞台人物形象服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一样,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可遵循,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我们教师来说,主要是解决怎样把科学发声结合到舞台语言实践中去。
一、美妙歌声的五条标准:声音的好坏应如何来评定,有没有标准?听人唱歌总是说某某好而某某不好;你说这个好而他说那个好,大多是凭感觉在评价的,这样常常会失误。那么,声音的好坏究竟有什么标准呢?我总结了五点,即为五个字:点、润、灵、透、通。五个字便于记忆也便于与五个要素形成对应。
(一)集中点
歌唱状态的五个点:呼吸支点——丹田;声音支点——口咽;集中点——前额;提起点——后背上部;声音释放点——硬腭前端上唇处。
1、呼吸支点——丹田(小腹)
呼吸时声音的动力,没有强劲的动力是不能支持震撼人心的歌唱的。丹田的准确位置约在脐下三个手指的地方,通常说的“中气”、“底气”就是来自这个地方。这部分肌肉要练的很有力量,再配合横膈肌、肋间肌等用它们来支撑气息。有了底气声音就有力度,也为声音的上下贯通奠定了基础,但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气必须吸得深,否则大田用不上力。
如果没有丹田的支撑,气就会吊在上面,这就谓之“中气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中气是衡量一个人身体好坏的标准之一。可见气息对于歌唱和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故从事歌唱职业是世界十大长寿职业之一。
2、声音支点——口咽
世界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西班牙人加尔西亚(m•Garcia)一八九四年就曾说过“歌唱家真正的嘴应是口咽”。著名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凯萨利Caesari也认为口咽是歌唱家的嘴。大师们的认同,使我们认识口咽腔对于美好声音形成的作用很有帮助。
歌唱是咽腔要向后上方张开,后颈部要坚挺,声音要贴着咽后壁进入头腔,从头顶至前额的上方穿透出去。同是一个脖颈,前面的喉部肌肉要放松,后颈部、咽后壁却是要用力张开,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喉部肌肉弱小不堪重负,而声带又在喉腔里,声带需要轻松自如的工作,故喉肌不得用力;另一方面因后颈部肌肉较强大,又不担任发声任务,由于力量后移致使喉部负担减轻。由于口咽是调节的共鸣腔体,通过调整变化使它成为声音的着力点,所以它是歌唱声音的支点。
有人认为声音的支点在上前胸,即穿上衣时第二颗纽扣的地方。从理论上讲凡是支点一定是着力的地方,如:一座楼房它的钢筋混凝土大柱/ 13
子就是支点;一张桌子它的四条腿就是支点„„不是着力的地方不可能是支点,上前胸应该是比较松(挺而松)的地方,它不可能是声音的支点。要是说这儿是声音的支点的话还不如说喉头是支点,因为声音是从这儿发出来的,也因为喉头是要完全放松的地方,所以它不能成为支点。(练习:在下巴、喉咙、两肩放松的基础上将上腭连同上唇向上提起打开,并将小舌头向上提缩,又打哈欠之感,这时口咽就打开了。做此练习时要用小镜子照着做,检查小舌头是否提上去了;口咽腔是否打开了;舌根是否像“小山坡”一样太高了「舌根要放下去,否则口咽腔是打不开的」;下巴如果紧了则会包起来「变形」;上颌「颧骨处」向上提起就会成微笑状态。)
3、声音的集中点
从头顶至前额是声音的集中点,将身体各共鸣腔的声音集中于此,向上前方穿透出去,这种高位置集中的声音结实、干净、清脆、穿透力强。如果要让学生们辨别集中与散的声音概念,可将手掌拍击桌面听其“嘭嘭嘭”的声音;然后用一个食指勾起来用其第二个关节的顶端敲击桌面听其“叮叮叮”的声音,他们马上会告诉你后者是集中的声音。可以做这个练习:深吸气,运用“丹田”支点支撑气息,两肋保持吸气状态,放松下巴、喉咙、两肩、面部,让声音从口咽腔后部上头至前额(集中点)。
4、提气点
歌唱前,当完成了吸气程序后,丹田向内收与向股沟收拢的臀部肌肉相对抗,与此同时激起发声。这一组对抗肌群共同将“气”从后背提至后背的上端,以保持喉部有足够的气压支持发声。这后背上端的中央(颈椎骨的下方)即是提气点。我国戏曲唱功常有“提气”一词,有的人误认为提气就是气往上吸,造成气浅耸肩,后来又知道气浅是不好的,所以干脆不说“提气”了。其实我国戏曲唱功的用气、用嗓及使用共鸣腔方面与意大利美声学派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黑头唱腔的发声,早几年中央电视台播的十大铜锤花脸的发声真叫绝。遗憾的是我国戏曲数百年来,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未从科学原理上进行研究,全靠师傅传授。
“提气”的目的是为了使胸腔有足够的气压供发声用,讲“气”往后背走是为了将力量引向后背,而使前胸、锁骨、喉头放松。(练习:要用上提气点首先必须学会使用气息支点——丹田,只要运用了呼吸支点——丹田与臀肌对抗才能将“气”运到提气点。首先要按要求站好,要感觉到“气”提到“点”上去了。)
5、声音释放点
此点位于口腔硬腭前面上门牙处。但必须上口盖打开才会形成此点,当/ 13
声音达到此点时,嗓音洪亮并能充分释放出来。当硬口盖稍放下一点,声音就会闷一些,吐字也不那么清晰,嗓音也明显没那么明亮。尤其是高音特别明显,音越高口腔开得越大,硬口盖抬得越高,所以使用好这个点对唱高音有很大的帮助。(练习:下巴放松、稳定「即不往下拉」,将上颌往上充分打开,像打哈欠一样「真打哈欠时下巴很紧」只是要完全放松下巴,后颈部坚挺有力。反复练习打开,甚至完全符合要求才能练唱)
(二)圆润
润,是指声音润泽,一般形容甜美而灵巧的声音为“水灵灵”的。好的声音如珠圆玉润,听着非常悦耳。
没有“水音”的声音是干巴巴的,当然不好听。造成声音干涩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1、没有使用口咽腔共鸣,单靠或大多靠口腔共鸣。
2、没有在唱时带上所需要的感情(要以情带声)。
3、天生音质较干涩,这种情况较少。即使是这样,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有效地改变它。
(三)灵活
灵,是指灵活、灵巧。美妙的声音一定是灵巧的,润泽而灵巧的声音一定是甜美的,让人一听就喜爱。灵,就是有弹性的声音,而要做到声音灵活,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再整个发声系统中该用力的部位一定要用力;该放松的部位一定要放松,否则声音不会灵活。
2、声音一定要在科学的气息支持下运行,气息始终托住声音,气息本身就有弹性,用对了气,声音就会有弹性
3、唱时要始终有激情,激情会带动气息,会使声音灵活。就像你在看小品,看到精彩处自会哈哈大笑,这笑声就很灵活并能感染他人。
(四)透明
透,是指透明即明亮的声音。美妙的声音如同一泓清泉,清澈透明。这种声音清晰度高,穿透力强,听起来悦耳,有助于歌曲吐字、情感的表达。
有的声音虽亮却尖锐刺耳,这是由于共鸣腔没充分打开而挤出来的声音;又未与中、低音区共鸣连通,在头腔共鸣中仅仅使用了额窦;还有气太浅的原因,这种“贼亮”的声音会让观众难受,一定要克服它。要充分打开各共鸣腔,放松紧逼的部分肌肉,用气不要太猛,气要吸得深,这样才能练出明亮、柔和而悦耳的声音来。
(五)通畅
通,是指声音要上下通畅。前面讲了“点”,有了点就有线,通,就是要将五个点连通起来,这五个“点”好比五座城市,要用一个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联通起来,才能互相促进,发展更快。/ 13
身体的各共鸣腔互相连通组成一个庞大的发生管,就会形成“顶天立地”的、宏亮而立体的声音。
二、歌唱的呼吸:在歌唱发声中气息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声音是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而法术来的,气息使声带发声的动力。学习声乐首先就要学习歌唱的呼吸,懂得了歌唱呼吸的原理,还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大量的练习,打好歌唱呼吸的基础。
(一)吸气
1、胸式吸气法
又称锁骨吸气法。吸气浅,吸气时锁骨抬高,胸廓上踢,气息的越多,肩耸得越高,造成双肩,上胸,锁骨,喉肌一连串的紧张。气仅吸在肺上部狭小的地方,其容量小,肺下部有着大容量的部位不但未利用,反而随着胸廓上提而缩小。此法致使喉肌过分用力,发声器官极易疲劳。由于气往上吸使得上胸饱胀,阻碍胸腔共鸣的产生,不能很好的形成“声柱”而影响声音的畅通,从而形成“吊着嗓子唱”的效果。它还能造成声音挤卡和尖锐,实不可取。
2、腹式吸气法
又称“横膈膜吸气法”。此法吸得深直至肺叶底部,迫使横膈膜向腹腔扩张,腰的周围膨胀起来。要求锁骨,双肩,喉咙完全放松,发声器官可以轻松自如的工作,吸气的容量大增。有的同学不能体会,可以平躺在长椅上,像平日睡觉一样放松,这时会感觉呼吸很自然,肩也不耸了,只有独自一起一伏的呼吸。
有人提出“胸腹联合呼吸法”,虽然法不同,其实相差不大。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本来就包含着胸腔与腹腔肌肉在内,说它为“联合呼吸”并没错。但在观念上和感觉上略有差异,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胸式呼吸,提出“腹式呼吸法”有助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下面去,这样气就深了。再则,所有用四肢在地上奔跑的哺乳动物都是用腹部呼吸,如:狗,它天天大声叫个不停,却从不喉咙嘶哑,且声音宏亮。这也足可说明腹式呼吸法的优越性。
(二)呼气
对于歌唱发声来说,呼气比吸气更难理解,更为复杂,比较难以运用。
在人体内有许多肌肉群是作用于吸气工作的,称它为“吸气肌肉群”;另外有许多肌肉群是用作呼气的,称之为“呼气肌肉群”。生活中当吸够了气,吸气肌群便停止工作,由呼气肌群接任,依次反复。这些动作是下意识的不需人为的控制,其目的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已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
在歌唱发声中则完全不同,他需要较慢的呼气以适应歌唱的需要,那/ 13
么如何才能保持住气息使之慢慢呼出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锁紧喉头挡气
当吸气肌肉群吸足气后就停止工作,为了挡气,作为“海关”的喉头将“大门”关起来,只开了一个“小门”让气慢慢放出来,以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以这种方法来控制气息的结果会使喉肌高度紧张,歌唱时会青筋突起,唱得脸红脖子粗,声音呆滞,音色闷暗,高音唱不上去,字、音都不清晰。长此下去定将产生咽喉疾病甚至损坏声带。
2、用吸气肌群来控制气息
在呼气时,吸气肌群继续工作并与之对抗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当吸完气后,吸气肌群仍然保持扩张状态与正积极工作的呼气肌群相对抗,达到共同完成用气息支持歌唱的目的,他们是相反相成的,既对抗又统一。
由于喉头放松而敞开,气息本可顷刻间抛光,但因吸气肌群继续工作致使气息得以保持让其慢慢呼出,已达到歌唱的需要。用一句术语说就是“在呼气的时候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用吸气的感觉来唱。这就使得锁骨,双肩,喉肌能够放松,从而使发声器官能轻松自如的工作,这种呼气方法是正确的,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歌唱的呼吸训练
有许多声乐老师不主张进行呼吸训练,其意思是呼吸只有从声音体现出来才有实际意义,因而主张在练声的同时去讲气息。这对于学习了较长时间的学生或是“天生丽质”的极个别学生(嗓音好,乐感强,反应灵,天生没什么毛病的)是可以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先进行分解训练为好。打个比喻:汽油只有对于汽油发动机才有意义,可是汽油是从地底下抽出来的石油,经多道工序在精良的炼油厂里提炼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些提炼的过程,难道让汽车去用原油不成?
人的气息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用生活当中的原始呼吸方法去歌唱,需要经过训练的、合乎歌唱要求的气息用于歌唱。如果这单纯的呼吸练习做好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声带练习,就能牢牢的掌握科学呼吸的要领。实践证明采用纯呼吸训练其进度要快得多,效果也好的多。
经过纯呼吸训练的学生,在以后的练唱中凡遇呼吸方面的问题,老师一点就懂了,无需琢磨半天。
(四)呼吸的运用
现代科技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可是还有很多现象尙无法解释,在声乐中的某些部分就是其中之一。
1、声乐重在找感觉
① 胸腔、腹腔的共鸣问题
胸腔中的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内吸气时储满了气,吸气时气息源/ 13
源不断往外流,哪还有腔体去产生共鸣呢?腹腔内全是肠子、肝、肾等器官,仅仅只有吸气后横膈膜下压进入腹腔,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产生共鸣的腔体。可是实际上在演唱中不但有浑厚的胸腔共鸣,而且因底气足声音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音柱”。的确感到声音唱到了脚底下去了。② 头腔共鸣中的脑后音问题
中国传统戏曲的“黑头”在演唱中确有脑后音。如果分析头腔共鸣体,好像在后脑找不到可以共鸣的“窦,而“黑头”的头部共鸣犹如一座敲响的宏钟,仿佛有明显的脑后共鸣。③ 要用吸气的感觉唱
在日常生活中和演唱中气从哪儿吸入还从哪儿呼出,这是客观存在。但在歌唱时要感觉到气息不是从里往外呼出来,而是边唱边往里面吸气。为什么要这种感觉呢?因为这能使各共鸣腔充分打开;能使呼气肌群用力与呼气肌群相对抗,从而使气息得到控制;用吸气的感觉唱还能使鼻道、筛窦等高位共鸣腔张开促使“脑后音”的形成,使头腔共鸣更辉煌。
由于用吸气的感觉唱,中低音共鸣腔撑扩张状态能产生良好的混合音响,以致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声柱”,故声音畅通,色彩丰富。
2、歌唱时始终要充满激情
歌唱用气时,腹、腰等部位及心理状态的感觉要像哈哈大笑那样充满激情,这样唱嗓子不费力。平日人们围在一起听笑话时,只听说肚子笑疼了而从没人说嗓子笑疼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嗓音专家林俊卿博士提到过的“贝诺利氏作用”。贝诺里发现人在大笑时声带靠拢发声是毫不费力的,因为根据气动力的原理,当笑的强烈气息通过喉腔,自然会对喉壁组织产生一种吸引作用,这样就把两条声带吸往中间靠拢来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喉肌是一点也不用力的。
哈哈大笑的激情是非常强烈的,激情不但能充分表现歌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能使发声器官轻松自如地工作,减轻喉头肌肉的负担,真是一举两得。激情从何而来?它是客观事物映入人体的视、听感官,从而有大脑指令有关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反映。一个好艺术家或好的歌唱演员,可以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想象出一种景象而能充满激情,这就叫做“内心视像”。有了它,不论在什么地方去表演都能投入到作品规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得十分真切和生动。
人的发声是由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所致,但声带的闭合却并非气息所为,而是大脑指令喉返神经的作用。歌唱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所以歌唱时大脑指令的结果。
每一首作品都是要为了表达某一种意境,这意境是否表达的深刻就要看演员的素质(文学修养和气质)以及是否有激情。所以每一首作品的演唱者要从头到尾充满激情。从上面哈哈大笑的例子来看,激情不光是能带出科学的声音,也带/ 13
出了科学气息。所以不但要提“以情带声”,还要提“以情带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3、歌唱的气息控制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高多少?搞到让观众一看一听觉得这就是生活,但比真实的生活更有趣一些,也更有意义一些。如果观众说这根本不想生活,那这“艺术”就不成功了,这就是艺术的“分寸”,把握好分寸感才能写出好作品。
歌唱的呼吸也是一样,那一个音有多少拍,需要唱多强,就正好吸那么多的气和使用那么多的气。气太多会使呼、吸肌群僵硬而影响声音的流畅,而且使声音难以控制;如果气太少,则歌未唱完就没气了。
在歌唱中如果没有强、弱、连、顿的处理,就谈不上艺术了,而这些处理又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到底什么是控制呢?怎样来控制呢?简言之,控制就是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对抗的平衡,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控制。这从理论上来讲是很容易懂的,如果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去,却需要进一步的阐明。如:当你发一个没有强弱变化的音,这种平衡比较容易掌握,可是要你唱渐强、渐弱时,会不会失去平衡?渐强唱法的气息状况是:吸气肌群的对抗力量相对逐渐的小于呼气肌群的力量。以达到逐渐增强气势,同时声带的振幅也逐渐增大,达到渐强效果。
4、不同声区用气量不同
音域的宽广与否,也是衡量歌唱家艺术水平的标志之一。音域越宽,对声带的伸缩与闭合能力要求越高,对气息的要求也越高。唱中音时气息用量最少,因为声带变化不大,这一段正好是靠近人们说话的音域,所以唱的也很轻松;唱低音时声带要相对伸长,闭合不紧,所需气量相对增加;唱高音时声带相对缩短,边缘变薄,由原来的整体振动变成边缘振动,所需气量大大增加。若你去吹口琴便会体会到吹中音、低音、高音用力(气量)规律分别是:较小、较大、更大。
所以歌唱家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出的经验是唱中音时的气势犹如说话搬;唱低音时的气势好像谈起一样,唱高音时的气势如同向远方喊人。声乐艺术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音乐、语言、情感、形体等,但作为发生动力的气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5、唱时用鼻还是口吸气好
用鼻吸气的好处是卫生,因鼻孔中有粘液和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还能使空气变得湿润免使喉咙干燥;寒冷的天气还可使空气变得温暖了才进入喉咙。可是鼻道较狭窄,阻力较大,最大空气流量每秒仅2升。而在歌唱时的换气时间极短,光用鼻吸气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歌唱的共鸣:
(一)人体有哪些共鸣腔
若要知道共鸣必先知道共振,前面说到的频率还记得吧?从物理学来说,/ 13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这就是共振,而振动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叫做共鸣。
当我们唱歌的时候,气息吹动声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这声音会使人体内的许多腔体发生共振而产生共鸣,共鸣越多声音就越美,也越宏亮,那些与声带发生共振的腔体就叫共鸣腔。
共鸣的作用
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而发出声音,这时的音量小也不美,当它进入人体的共鸣腔体中,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分振,这许多分振所产生的泛音会使声音变得优美,由于各个大小腔体的配合会产生一种“混合音响”,这共振和混合音响组成了一种立体的混合共鸣,从而使声音的音色丰富多彩,嗓音宏亮。
人体有哪些共鸣腔
人体共鸣腔分为三大类:即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共鸣腔。
1、高音区共鸣腔(头部共鸣)
2、中声区共鸣腔(口咽共鸣)
3、低音区共鸣腔(胸腔共鸣)
(二)头腔共鸣的训练
头腔共鸣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高位置的声音才会明亮;只有高位置而集中的声音才有穿透力。头部共鸣腔好比自来水厂的过滤池,从头腔共鸣出来的声音纯净、清脆。把声音练上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闭口哼鸣,刚开始不要去练音阶,而是单纯的练。首先要站好,深吸气,两肋及腰部要撑起来,在练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吸气状态,丹田内收与收缩的臀部相对抗,口唇轻闭发声。
(三)胸腔共鸣的训练
第一可以练习带声音的叹气“唉”。第二就是气泡音,设想你现在肚子疼,很疼,口里不断发出呻吟,于是你找到沙发坐下来并靠在沙发上,仿佛全身无力,呻吟声变成哼鸣声,似乎想睡觉,疼痛减轻一些了,哼鸣声变成了气泡声,仿佛有一串串的气泡从腹部往外冒出来,气泡要清晰均匀,像摩托车发动的声音。开始练时一般是气泡颗粒太密并在口腔内,这必须打开咽、喉让其下到腹腔去;有的是断断续续,不是气供不上来就是气太多;有的则是通道不畅。此练习主要是放松,气不能多,该用力的部位还是用力,但比唱时力量要小。这种练习对练低音共鸣非常好,而且对嗓子有恢复疲劳的作用。
(四)咽腔共鸣的训练
中声区共鸣的关键是在口咽腔,当你张大嘴巴用镜子照照,会发现后咽壁有许多褶皱,这些褶皱不但不能起共鸣作用,反而会吸收部分声音。如果将后咽壁张开,咽腔腔体会大增,口咽的褶皱被拉平了,此时的口咽腔不但不会吸引,反而会将声音反射出去,使声音变得宏亮而有金属色彩。口要打开,在训练时要将上颌提起向上打开;不要拉下巴以免下巴肌肉紧张和压迫喉肌。用手捏着下巴,使下巴保持稳定而又完全放松,用抬头的方式将口向上打开,这样反复练习。此时你会发现后颈部已经成为一个支点,不论开合都与这个支点有相连。/ 13
如果下巴真正放松了,则硬口盖(硬腭)可向上开得更大些,硬口盖的前端与头部一齐向上提起使口成喇叭状。由于硬腭前端是声音的释放点,这个练习对于声音的宏亮和唱高音有极大的帮助。
四、如何唱好高音:在意大利的米兰市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斯卡拉歌剧院,这里常上演经典歌剧,在这个美声唱法发源地的国度里,许多人都会唱一两段歌剧,正如中国的老百姓许多人都能唱一两段京剧一样,但他们还是愿花钱去买价格不菲的票听歌剧,据说许多年前有一次帕瓦罗蒂在米兰歌剧院演唱时高音破了,观众吼了起来(平常观众的秩序是很好的),因为意大利人认为他们花钱就是来听高音的,由此可见高音对于观众和歌者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所讲的高音,不是正常比较而言的高音,这里所指的是小字二组的a和a以上具体的高音。因为a²是上高音最关键的一个音,如果你的a²唱的很稳,方法正确,再向上进入到降b²就有了基础,如果降b²发声方法对了再向上到c³或以上的高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正确发降b²的音,就是发更高音的方法。
(一)要有高音位置
有时听人唱歌,你好像觉得那个音不怎么高,当你跟着去唱一下,这才发现这个音原来相当高。有的人嗓音是天生的“自来高”,而又未经过严格的训练,没有掌握声音的高位安放。高音从物理上讲是基音的频率数字大,但高音在感觉上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声音位置高。前面说过学声乐就是要找感觉,所以感觉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一个女孩子个子不高,当她穿上一双很高的高跟鞋,再罩上一条长裙,你会感觉她很高;另外一个女孩本来很高,却弯着脊背又穿平跟鞋,你便感觉不到她很高。
唱高音要有高音的色彩,如果没有高位置当然不会有高音色彩。正如一颗钻石上面裹着一层泥,你不会觉得它有何高贵,当它洗掉这层泥,立刻会使你的眼睛为之一亮,若将其交给高级的工匠,经切割打磨做成了钻戒或者项链坠子之类的装饰品,那才真正显出其高贵来。
所谓高位置,即指声音贴着咽后壁上头顶,于前额集中射向上前方。高位置的声音穿透力强,能传递很远;高位置的声音透明而有光彩,它是青春、光明、富丽的象征。
(二)上高音需要高气压
平日家里的卫生间或厨房地面脏了,要用水冲一冲,于是用橡皮管接上水龙头去冲。但有些地方或墙角里的赃物与地板砖结的比较紧,橡皮管中的水冲不动,你会将橡皮管的出水口捏紧些使出水口变小,于是奇迹出现,射出的水流小了,可水压却增大了。由于水压增高而水的冲力增大,故更容易将地板冲洗干净。/ 13
那么唱高音也是同样的原理。
(三)调节中声区的声道
想要唱好高音,需将喉腔、口腔、口咽腔调节成两个喇叭状,才能使其与高音频率一致而产生共振,并增加上头腔共鸣的“高”气压。
当唱高音时将喉结(甲状骨)上方的舌骨后部抬起,向后上方移动,这就会使会厌抬高使喉口变小并与咽后壁形成发音管口。这样一来喉腔下面大而上面的喉口变小而形成一个喇叭状,这就形成了一个基音发音管,有点像吹口哨,外面(唇部)小;里面(口腔)大,吹口哨是靠基音管振动(空气柱振动)。就是说在声带振动(簧振动)的同时,也会出现喉头管口振动,整个声带会出现“双声带”的功效。
如何体会舌骨后部抬高呢?你只需要把一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摸到甲状骨(喉结)与上面的舌骨之间后部的间隙用抬头张大口的练习姿势做一遍,就可感到舌骨的后部抬高了,或者将你的舌头向口外伸出来,舌头伸出越长,舌骨后部抬得越高。
另一方面,当音唱得越高时口腔前端会长得越大,不只是硬腭抬得高,下巴在其肌肉(二腹肌前腹肌和颏舌骨肌)放松的情况下也会向下张开;反之,口腔前端开得越大;口咽腔就会相应缩小,这是软腭会放下来以适应唱高音的需要。这样口腔前端大;口咽腔缩小,形成又一个喇叭形。前面提及过在唱高音时还必须将口咽腔上部的两边肌肉微笑似的向上方拽,这样一来后颈部很坚挺,咽后壁张开将褶皱拉平,就会唱出坚实的高音来。
关于使用腹式呼吸,用吸气状态来歌唱,使用丹田与往中间收紧的臀肌相对抗,并从后背往上到提气点,以保持胸腔的气压,这些方面不变。
(四)激情——唱高音的“火车头”
不论你技术上如何熟练,准备如何充分,若没有激情是绝对不能唱高音的。前面说过以情带声,以情带声的道理;也降到了女孩突然看到窗外的黑影一闪而失声尖叫的例子,那黑影使女孩害怕而激情高涨,才能发出尖叫的高音。哈哈大笑时喉咙轻松腹部用力,这科学的用气方法也是因为有激情(发自内心的激情)。希望大家一定要用激情去唱高音。
五、重视嗓音的健康:
作为一个歌唱者,失去了嗓音,就失去了一切。一个常人若喉咙嘶哑尚且是十分难过的事,要表达的事情讲不清楚,别人听了这沙哑的声音也必然会有一种难过的反应。可想而知一个唱歌演员一旦失去了声音该是何等的悲痛。对于那些天生嗓音条件美好的人,更易忽视嗓音的健康,因为他们的成功多半是由于天赋条件好,若不重视嗓音的科学方法训练,不论你有多么好的天生条件,也会提前“香消玉殒”的。每一个声乐学生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嗓音的保健。/ 13
首先,我认为唱歌的人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来表达音乐的,只要身体任何一处除了毛病,都将影响歌唱,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一举两得!再就是,一定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对嗓音危害最大的是错误的发声方法。声带是非常稚嫩有弹性的,一旦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它的伤害。若要使嗓音健康,首推用科学的方法来发声。其次是不要乱喊乱叫,用嗓要有节制,也不要过多的说话,练声时间也要适度。最后注意饮食卫生,不宜多吃刺激性的食物,注重营养,常食“解热”饮品。
歌唱者无非就是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声带,一个号的乐感和最重要的科学的方法!不管任何唱法任何风格你都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希望每一位和我一样热爱这门艺术学习这门艺术的同学能够科学的发展自己,可持续的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1]陈威廉,声音训练名师指点,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3]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石校昆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石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石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这些年来对我们的教导,也感谢我的所有同学们,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谢谢你们!/ 13
第二篇:表演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论角色与自我的对立和统一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的创作完成的艺术它是演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演员是演出艺术中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无论实在舞台上还是在荧屏或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最终都是要通过演员的创作与观众见面的,体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都是以演员为中心,所以说正是演员创造性地将人的艺术形象从书本搬到舞台上、荧屏或银幕上。表演艺术的创作目的和任务,就是依据作家提供的剧作形象(文学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塑造出真实、鲜活、典型、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演员与角色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职业身份、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精神气质,以至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如何更好的靠近角色,更好的用自身来诠释角色,如何才能完成和更好的完成角色人物的塑造„„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就是我选择“论演员的自我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这一题目的主要原因,并且我认为表演艺术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在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演员一方面作为形象的主人——创作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物形象——角色,两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由于这个因素,也就决定了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必须要过好双重生活,掌握双重人格。这也是演员在表演时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演员要以自身进行创作化为角色,进入到角色的规定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演员作为角色的创作者,又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驾驭表演角色的整个进程,使其沿着正确的创作目标行进,这就形成演员创作角色时的双重生活,即将自己分开作为两个人,自己监督着自己的创作。所以,演员创作角色既不能脱离开自身,又不能偏离剧本刻画的人物去展现自己;因而演员需要克服与角色的矛盾,从自我出发,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体现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求得矛盾的对立统一。而统一的程度决定表演艺术的优劣。自我与角色的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体验派最早的主张者和实践者、著名的意大利悲剧演员托马佐·萨尔维尼说过:“在我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的生活,我哭着、笑着,但同时我又在分析着自己的眼泪和笑声,使他们能够更强烈的影响着那些我要打动的人的心。”在表演术语中,演员作为创作者的“我”称作“第一自我”,所扮演角色的“我”称作“第二自我”,表现派的主张者和实践者、著名的法国演员老科格兰对双重人格的关系也有着这样论述:“演员应当有双重性,他的一部分自我是表演者,另一部分自我是他所操纵的工具。第一自我构思,或者不如说,按照剧作者的构思想象出所要扮演的人物,不管是达尔杜夫、哈姆雷特、阿诺尔弗或罗蜜欧;然后由第二自我把构思实现出来,演员创造人物的天才,就在于这种双重性之中。”也就是说。表演创作是演员的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进行加工和处理,逐步把它变为具体的形象,直到形成区别于第一自我的另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即第二自我为止的过程。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说演员是利用自身来完成他的艺术作品创作的。表演的分寸、表演的魅力、表演的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双重生活”、“双重自我”的微妙的平衡之中。第一自我的支配力越强,演员的表演功力就越深。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任务旨在通过对于演员的自我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进行论证研究,结合我四年的学习实践经验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分析作为演员本身以及演员在创造角色的时候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深入挖掘演员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从而演员进行表演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齐士龙.戏剧中的表演艺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2](苏)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1955年 [3] 李锦云.表演心理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4] 林洪桐.表演分析手册.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5] 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 [6] 拉波泊•查哈瓦.演剧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1950年
[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角色演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 [8] 关瀛.演员创作素质训练.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9]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
[10]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 [11]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1992年 [12]格林•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13]王淑琰,林通.影视演员表演技巧入门.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1998年
[14]李冉苒,马精武,刘诗兵,张建栋.电影表演艺术概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1995年 [15]贝拉•依特金.表演学:准备、排练、演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1989年 [16]张明.洞悉性格的深邃内涵_性格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17] 胡导,戏剧表演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 [18]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第三篇: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学海无涯,孜孜求学历经数十年,不敢自诩有超群之才学,但也掌握着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凭借我数十年宝贵的学习生涯与经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独特的沟通理念,以及教师巧妙的授课方式,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明白了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就高,我们都知道知识是基础,重要的是实践;长时间的任教工作还让我懂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高标准的自我修养、高质量的专业知识、高深度的综合素质。
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所以我相信我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会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沧桑巨变,万事俱新。21世纪的到来,又开辟了一个崭新而激烈的竞争时代。机会与挑战,相继并存。对未来充满理想和报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磨练自己的绝好时期!
真诚希望可以得到贵校的接纳与认可。我定会抓住机会,在贵校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尽我所能,展我所学,不负众望,博的众爱,与贵校领导一同努力,为贵校的更加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第四篇: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南京晓庄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音 乐 学 院
专 业: 音 乐 学
年 级: 2014级
指导教师: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中文摘要
随着音乐热潮的兴起,钢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练习。钢琴不仅仅是练习的乐器,更是一种表演的乐器。而在西洋乐器中,钢琴也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这对钢琴的教学与演奏提出了更系统,也更严谨的要求。钢琴的演奏除了有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情感的诠释、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风格特色等等方面的的表达。这些都不是只有纯粹的钢琴练习就能达到的。在钢琴的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有一个词被频繁提起,那就是——乐感。表演者对演奏或演唱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就能称之为乐感。在音乐表演中,作品的诠释是否到位、情感是否贴切都以乐感为体现。这使得乐感成为判断一位演奏者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乐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唱练习、反复的听、反复的唱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具有音乐性的视唱练习,是培养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视唱练习,过于关注音准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旋律表演性以及乐曲整体性的表达。这让视唱练习成为单纯的音准练习,没有达到锻炼乐感能力的目标。在视唱练习中,有许多方面都能够对乐感能力有着锻炼的作用,比如节奏感的培养,和声感到培养,音量、力度感的培养等。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从各个方面锻炼视唱能力,提高视唱水平,才能使乐感能力得到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钢琴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达到练习视唱的目的。
关键字:视唱练习,乐感,钢琴演奏
目录
中文摘要 2
一、绪论 3
二、视唱的重要性 4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一)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
(二)视唱练习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 5
(一)对于音准的培养
5(二)对于节奏的培养 6
(三)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 7
(四)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 7
四、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7
(一)视唱对乐感的帮助 8
(二)音准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8
(三)拍子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
(四)节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
(五)力度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0
(六)和声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1
(七)调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解: 15 参考文献: 15
一、绪论
钢琴演奏的道路上,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科学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以及完美的演奏技术。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练习方法,加以刻苦练习,就能取得成功。而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所拥有的,绝不仅仅只有技术而已;还有充满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力,使听众引起共鸣的音乐魅力。这些都不是一个只有技术的演奏者可以达到的。除了完美的演奏技术,表演者更需要的是“乐感”。有了良好的乐感能力,才能把谱面上音符变成富有旋律性的乐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境,通过乐音表达出来;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准确的理解作曲家的所思所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全面的呈现曲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良好的乐感又需要通过科学的、全面的视唱练习得到。视唱练习所必备的也不仅仅是简单音准而已,还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型,色彩丰富的和声,种类繁多的表情记号和力度变化记号等许多方面。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才能提高乐感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二、视唱的重要性
(一)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
在传统的视唱练习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在音准的训练上,使得学生认为:只要有正确的音准,就等于是学好了视唱。导致了学生们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使视唱成为单纯的模唱。这种学习方法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且也让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理解,认为视唱就是把书上的几百条视唱曲唱下来就好了,甚至背下来,就学会视唱了。而在练习中,学生花太多的精力在“唱名”上,也导致他们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美感,使得视唱曲成为单纯的练习曲,而不是具有旋律性的乐曲。这也改变了视唱练习的最初要求——培养学生乐感的要求。学生通过这样的视唱练习所得来的,不过是麻木的音准和没有乐感可言的句子而已。
(二)视唱练习的重要性
视唱是通过视觉来进行识谱的,它不仅仅是练耳的基础,也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学生视唱的目的是什么。第一:熟练音符间的关系,像掌握语文词汇一样的掌握音符,这样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所有的旋律都是由音符组成的,熟练视唱也就是熟练音符的过程,像这样循环往复,才能达到视谱即唱的目的。第二,就是通过声音作用于听觉,积累听觉经验。听觉经验,是理解音乐的基础,而音乐理解则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达。积累大量的听觉经验,也可以促进对多声部听觉的能力以及对和声音响的理解和分辨。
视唱是一门基础课,其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的拍子、节奏和良好的音准及乐感能力。因此,视唱所要训练的内容是十分的丰富的,包括音准、节奏、表情、读谱等等。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将每一方面单独训练,又要有将他们统一起来的能力。比如说“音准”,在不同的节奏中,音准的准确度也有难易之分,而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下,音准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感。而读谱的敏锐度,是影响视唱是否完整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在视唱练习时,必须将各项的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统一起来,多方面渗透,多方面成长。
视唱除了解决最基础的音准、节奏、表情外,还必须注意培养乐感能力,这是学生在视唱学习时最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传统的练习中,学生将注意力大多都集中在“唱名”上,从而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性,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将每一首视唱曲都当做歌曲来唱,将歌唱的方式和视唱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唱视唱的同时,也注意到旋律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曲子的风格特征。虽然初期接触的视唱一般都以功能性居多,因此或多或少就忽略了视唱练习原本的音乐性,虽然这个时候的视唱曲都较简单,但那种没腔没调的演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视唱练习原本的目的。所以,即便是最简单的视唱练习,也要将其旋律性和音乐性给唱出来,将对乐感的重视,从最简单说视唱练习开始。
在练习中运用科学的视唱方法,要能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也就是说,看一看曲谱的调号、拍号等出现的各种记号;想一想这首乐曲是什么调,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对比该有什么样的处理;把曲谱准确地、富有表情地唱出来;唱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音准、节奏、速度等是否正确;边唱边打拍子,注意拍点的准确性,借助手的动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以及节拍的强弱。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
(一)对于音准的培养
音准,就是人们对乐音高度准确性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听辨能力和唱奏能力。音准取决于音乐听觉和演唱、演奏器官的状态与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要求具有准确地辨别出乐音高低的能力,有同时能在心中把某一音高度“想” 出来, 再与其他演唱、奏器官协调动作, 迅速而准确地唱、奏出来。这就是音准的含义。训练音准与在音准上的表现能力, 分为以下两种。
1.绝对音准感到定义。即凭经验能确定某个音的准确高度。这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或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能做到或必须做到的。但是,有这种绝对音准的人,通常音乐修养较高。绝对音准通常以 a 的高度作为训练标准。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绝对音准能力。他们对某个调性, 某个音特别敏感, 能立刻“想” 出来或唱出来。教师则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条件来发展他们的绝对音准感。
2.相对音准感的定义。即依据某个音的高度, 辨别出其他音高的能力。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音乐能力。但是, 这种相对音准的能力, 不仅仅是根据某音而确定其他音的能力, 更应该具有达到符合调式风格的音准的能力。按照调式音准来要求学生的唱、奏能力和听觉能力, 培养一种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二)、对于节奏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是音长短、快慢、强弱、延长、休止、抑扬顿挫的总和。一个人对于这种现象,能在听觉上分辨出,或者是内心里想象出,并与演奏、演唱器官相配合,所表现的能力,就是节奏感。节奏训练又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内容。学生很反感纯粹的技术训练,要在其中注入新的活力, 就必须在节奏内在的韵律美即“抑、扬、顿、挫”上下功夫。
节奏的训练,既要有节拍,有要有节奏。节拍是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乐感是通过节奏来表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节拍与节奏是统一的。就是在节拍的基础上,演变各种各样的节奏。反过来,各种节奏变化又以一定的节拍来规范;
2.节拍退居其次,主要突出节奏的意义。为了使节奏有流畅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越节拍的规范,使得节拍有了失真的感觉,但节奏是正确的。比如在演奏舒伯特《军队进行曲》的低音伴奏时,如果把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稍微延迟一下,就能获得更加轻巧、更有弹性的表现;如
3.节奏的完整性要从整体去体验,而不能用“数拍子”来完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复杂的节奏反而变的更容易了,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马祖卡等舞曲,就主要是依靠风格来演奏的。如果按照谱面上的拍子来演奏,就显得呆板又困难,但如果是从节奏的风格上去训练,则容易了许多;很多时候,必须依靠节奏的风格来训练,才能演奏出美感来。如演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单纯的数拍子,是不能得到圆舞曲轻盈优美的效果的。如:
4.广义上的节奏包含有速度的意义。没有了速度,节奏就是不完整的,速度的基本要求如下:始终如一的均匀的速度和对于绝对速度的感觉,内心想象和表现能力。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三)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
音量和力度,简单的说,就是艺术的处理音乐中的强、弱、音量、力度的能力。这是在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更高程度的要求。音量由力度控制,它是对乐句处理最基础的能力。要想培养这样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音量、力度的变化是什么。
1.基本力度(由弱到强)ppp
p
mp
mf
f
ff
fff
变化力度
Cresc
很弱
弱
中弱
中强
强
很强
极强 2:基本力度(由强到弱)fff
ff
f
mp
p
pp
ppp
变化力度
dim
极强
很强
强
中弱
弱
很弱
非常弱
只有理解了这些变化的对比意义,才能在丰反复的视唱练习中得到训练,明确这些变化在乐句和曲子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四)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
和声,包括音程和多声部。巴赫的创意曲则是多声部的典型代表。演唱或演奏巴赫的创意曲,也是对和声听觉的一种锻炼和理解。巴赫对于创意曲的操作,并不是把练技术当作最后的目的,而是把声部的清晰、乐意的设计当作必经的过程,把作曲作为最终的目的。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巴赫的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巴洛克时期的色彩。其特点为:第一,在主旋律声部上进行与多条旋律声部的叠加。其表现出一种交替起伏、相互响应的音乐效果。只有能抓住主旋律的痕迹,才能让曲子完整,使曲子的乐感连贯,优美。第二,在主题上叠加不一样的音乐形象,使得同一首曲子中的主题,可以保持同一种音乐形象,也可以是不同的音乐效果或形象。○1
四、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钢琴演奏, 绝不仅仅只是纯技巧的显现, 技巧是载体, 情感才是最终目的, 而乐感, 正是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的表达,。乐感是音乐表演的灵魂,是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它建立在音高、节奏准确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音准的规范,把音响流动的标准形式提升为富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有感染力的音乐。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使他们的视唱达到音量适度,音调乐耳,节奏明确,音准无误,强弱得体,适度恰当的境地,使视唱具备有效表达内容的基础,为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表演和创造创设条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视唱练习对于乐感培养的帮助,那如何将乐感与钢琴演奏结合起来,也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视唱对乐感培养的帮助
1: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风格特色和音乐形象
每首曲子,都有其最基本的情绪和最基本的速度。而掌握一首曲子的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是掌握曲子主题音乐形象、音乐风格的前提和依据。就比如说:Allegto energico(坚定有力的快板)就不能唱成Adagio(柔板),这不仅使曲子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也不能正确的理解曲子的音乐形象,这是其一。第二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艺术风格、音乐特点等。现代印象派的乐曲就少了古典主义的优美,而东北的大秧歌也少了江南丝竹的婉约,更不用说傣族的乐曲自然就少了蒙古民歌的雄壮、浑厚。只有对这些内容有所掌握,才能正确的把握整体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特色。第三,我国的民间音乐,更有着浓厚的地区特色。如东北民歌,它的节奏、吐字、旋律、行腔上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果仅仅只是追求音高,那就错误的理解了民歌的风格,也就可能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
2:让学生形成固定模式的处理习惯
固定模式的处理习惯,不是刻板的要求和表达,而是通过利用事物的规律,形成一种比较明了的处理方法。具体表现为:
○1通过旋律进行的方向处理音乐音量和力度的变化。上行的旋律通常是开放性的,色彩比较明朗,感情也比较热烈,在没有具体表情术语的情况下,可以做渐强处理。而下行的旋律具有收束性,色彩显得柔和,感情也更平稳,一般可以做渐弱处理。而同音反复的旋律,具有稳定、舒展的感觉,可以根据乐曲的主题情绪做出渐强或减弱的变化。迂回式的旋律通常表现比较委婉、细腻的感情,旋律通过上下的起伏,而富有韵律感。而在视唱练习中,可根据旋律的起伏做出相应的变化。
○2跳音和连音的比较。这是在视唱练习中最基本的演唱方式,连音通常要唱的优美、连贯;跳音要唱的有弹性、轻巧,还不能破坏原本的旋律线条,要能做到音断意不断,点中有连。
○3正确的分句及乐句的处理。这是视唱练习是否理解正确的关键。只有正确的呼吸,正确的划分了句子,才能完整的理解曲子的风格,表达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如果连乐句都划分错了,那也就将曲子的语气理解错了,那还能有多少美感可言了。
(二)音准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音准。音准是旋律的基础,由单音进行构成的旋律在视唱和听音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掌握更多的音程色彩,枯燥的旋律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即便是这样,视唱练习曲本身的起承转合还是蕴含着乐音的美感。这一点,在许多的教材中都能找到,比如:谱例
通过一定量视唱练习的训练,更有利于把握旋律线条的进行以及对曲子风格特色的理解。特别是在加入了调式的色彩之后,音准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大调及小调在色彩上的差异,以及加入升降号之后,音准的要求就更为严厉。所以,准确的音准,不仅是视唱的基础,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之一。钢琴是有着固定音高的乐器,所以在唱法上,我们可以将首调唱法与固定唱法想结合。利用首调唱法理解调式调性的差别,再通过首调唱法巩固音高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种唱法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首调唱法更有利于旋律线条的把握,只有抓住了旋律线条的动向,才能正确的理解乐曲的意义。
(三)拍子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在乐曲的进行中,拍子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稳定乐曲的周期,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拍子对于音乐作品表现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常见的而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例来分析拍子的表现作用。
1:二拍子的表现作用。这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拍子,二拍子的强弱拍交替进行,力度对比在相对短的周期里显得比较鲜明,所以常表现比较刚劲有力、明朗的情绪。所以大部分的进行曲、舞曲和叙事性较强的音乐都用二拍子来表现。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2:三拍子的表现作用。三拍子的强弱关系的循环是不平均的,所以在乐曲中通常表现为优美、流畅的特点。多用于表现喜悦的心情,并常运用在圆舞曲中。如古诺所写的《浮士德》中的一段。
(四)节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必须先认清,拍子与节奏是不一样的定义。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拍子是旋律进行的周期。稳定的拍子,是所有钢琴曲可以完美的重要条件。节奏可以看成是与旋律进行同步进行的一种韵律,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稳定的节奏可以使旋律结构稳定,并可以使分句和呼吸也更为准确。在钢琴演奏中,某些节奏型甚至可以代替单纯的拍子的进行。以完整的节奏型为单位,更容易理解乐曲的风格特色,比如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让节奏成为旋律进行时的律动感,这就使得旋律更加的流畅和完整,乐句更加的清晰、明确,乐曲的整体性也随之提升。如肖邦的《幻想即兴曲》:
某些特定的节奏型甚至决定了乐曲的风格特色,其中以舞曲最为突出。比如起源于古巴的伦巴舞曲。4/4拍的伦巴舞曲,又被称为爱情之舞,舞姿迷人,显得十分的浪漫。伦巴独特的节奏型,让欣赏者有明确的认知。
同样是4/4拍的汉族秧歌却又这显著的不同。
听众或弹奏者不难区分这两种节奏型的差异性,节奏型明确了乐曲的风格,虽然同是4/4拍,但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只有正确的节奏型,才能跟贴切的理解乐曲的风格的差异性。
(五)力度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一首钢琴曲的完整不仅是有准确的旋律进行和稳定的节奏,乐句的层次对比,以及旋律色彩风格的表达才是演奏的重点。力度表情的变化不是为了表现在音量上,而是表现整条旋律的进行上,通过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才能使得旋律有了变化,所谓乐曲的风格才能得到体现。
强力度的色彩通常是明亮、开朗的,一般用来表现好卖、威武、热烈奔放的情绪。如俄罗斯作曲家利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的第一乐章,运用强力度与跳音的结合,表现出热烈奔放、振奋有力的情绪: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弱力度的色彩与之相反,一般都比较柔和、黯淡,通常用来表现平静、恬淡、沉思的情绪。如舒伯特的《摇篮曲》,采用很弱的力度,结合优美的曲调,使音乐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上行的曲调与渐强的力度相结合,表现情绪的增长;下行的曲调与渐弱的力度结合,以表现情绪的减弱。如马思聪的《新疆狂想曲》:
(六)和声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除了旋律线条的变化外,乐曲的风格也体现在和声的组织上。不同时期、不同音乐家在和声的运用及组织上,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和风格。如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及他的创意曲。对于巴赫的创意曲,我们就要先从他独特的对位思路开始了解。对此,笔者有这样的理解。
巴洛克时期华丽的装饰色彩,使得乐曲中多了许多的装饰音,而装饰音的演奏,不仅使弹奏者的技术更加的成熟,也丰富了音乐的效果,使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培养。这有利于音乐表现时的想像。不同的弹奏方法,使得乐句主题和声部的层次更加的分明,比如有的声部需要用连奏表现优美的旋律,有的声部需要用断奏或跳音来表现活泼生动的形象。不同的音乐形象,加深了学习者对于一些旋律固定进行的表现意义,这对理解乐句有很大的帮助。如:
由于巴赫创意曲是典型的对位法创作的,但其基本主题往往只有简单的一个,而当乐句在不同声部中进行时又表现出不一样的音乐形象,对乐句的处理则成为重中之重。而巴赫的创意曲一般不标注表情记号和弹奏方法,于是演奏者要用自己的理解来处理乐句。当弹奏者对乐句进行自己的再处理时,自己的乐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七)调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调式是一种主音和各音级音高关系的机制,其对乐曲的作用只有在曲调风格和多部和声的进行中才能显示出来。任何的一种曲调,只要与音乐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出现多种不同的色彩和功能。
1:大调式的表现功能。大调式的主音关系由三个大音程构成。所以他具有光辉色彩和明朗的性质。常用来表现雄伟、庄严的情绪。当它与4/4拍结合的时候,就有了明显的风格。如《国际歌》:
这是大调式在一般情况下的表现色彩,也有的大调式在节奏和音域上进行控制,使得大调也有了凄凉的情绪。如福斯特的《老黑奴》,因为速度的缓慢,节奏的平稳,音程又少了大跳的进行,音域较窄等因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友离去的悲痛之情。
2:小调式的表现功能。小调的主和弦是由三个小音程构成的。所以具有了黯淡的色彩和柔和的性质。多表现悲痛、凄凉、忧郁的情绪。如法国作曲家马斯奈为戏剧《艾林尼士》所写的插曲《悲歌》,描写了一个失恋者的悲痛心情:
与之不同的有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虽然是小调式,但是采用了与2/4拍子的结合,利用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的连接,是乐曲有了一定的抒情性,表达了游击队队员的坚强意志: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结论
在视唱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钢琴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有一样好的视唱能力。学习钢琴,音准是不需要人来监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许多练琴的学生将注意力都投入在技术的操作上,而忘记了旋律线条的把握。或者是学生没有将旋律线条唱出来的经验,先入为主的把技术的操作放在了第一位,听而不闻、听而不想是常有的事。必须认识到的是:视唱练耳和钢琴是两门联系应很紧密的科目,一个是培养音乐思维的基础,而另外一个是对音乐思维的应用。然而,在教学中,教授基础课的教学却常常脱离实际应用,不了解学生在应用中的思维惯性,反之,专业老师又不了解学生的视听水平和思维惯性,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钢琴好的学生,不能有匹配的视唱能力。
面对钢琴学生乐感的缺陷,人们一般都归罪于学生没有乐感。但是乐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所取得的。只有让学生有了足够的音乐语汇,能够预先积极的思考,体验音乐的情感,利用内心听觉来找我音乐思维的发展线条,才能够使音乐思维的惯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取得良好的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就如同学习语文要从大声朗读开始一样。见到生词,首先不是要学会怎么书写,而是要记住这个词的音是怎么读的。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要先将课文读的琅琅上口,体验词句的韵律,积累词汇、语句的结构和表达。当学生有了默读能力时,他们的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进入成熟的阶段。而同样的,内心音乐就是默唱的能力,默唱是视唱的最高阶段,只要有了好的视唱能力,才能有好的乐感和好的思维惯性。只听不唱是学不会内心音乐的。同理得证,一个人如果要将自己的演奏经验升华为内心的默奏的话,就必须学会思考,运用内心听觉来思索曲子的旋律线条、乐句划分等等方面。尽管在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最初总不免要从唱名开始,但是对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当掌握了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后,就要慢慢地依赖于手中的乐器发声,以代替口和心的阅读,因而,对音乐各种因素的判断就只剩下了耳朵这一被动的接受形式。
通过视唱练习培养起来的乐感,也在这个时候的要运用。将钢琴的演奏在思维中得到预先的演练,在演奏时得到确定。当心中有琴,心中有音的时候,手上的钢琴就成为表达自己内心理解的工具。将钢琴的演奏升华到心声的表达,将自己内心的感动表达到钢琴上,我们的钢琴演奏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而这些的前提都是通过科学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视唱练习得到的。所以,在钢琴弹奏前重视视唱能力的培养,在钢琴演奏时注重视唱的运用,这将是提高我们钢琴演奏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是音乐门类里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虽不能成为音乐表演课,但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音乐美感和艺术修养上得到提高,以及为其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途径,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发展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从而达到一种对音乐深层次的认识。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笔者通过长期对视唱练耳陪练经验的积累,总结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传统的视唱习惯,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演奏要求。单纯的音准练习也无法将曲子的美感凸显出来。从笔者本身的经验可知:钢琴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好的视唱能力,但视唱好的学生却有好的音乐表演能力。好的乐感在更高的演奏要求中得到体现。
乐感能力,不仅仅有天赋的原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一样可以取得我们所希望的能力。通过视唱的多方面练习,我们可以锻炼到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音准,锻炼了学生的旋律性;节奏锻炼了学生对于乐句的分析能力;音量和力度的,锻炼了学生对于乐曲风格特色的理解能力;和声听觉,锻炼了学生旋律的理解,甚至于将来旋律的写作能力。想得到良好的视唱能力,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锻炼,才能有最后良好的乐感能力。
在陪练的过程当中,笔者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同的年龄段对视唱练习的接受与成就的不同。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于音准有着天生敏锐,对于听觉练习有着优于成人的能力,但是对于旋律的理解却更随心,不能正确的理解曲子的风格特色;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是后期培养乐感能力的主要对象,但是视唱能力的养成,在个体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早期学琴或小的时候曾经学琴的学生,在音准和听觉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是却不一定有一样优越的节奏感,初高中学琴的学生,只有在练习量足够的情况下,才能有着和别人同样的视唱能力和乐感能力。由于笔者本身的知识有限,对于视唱练习的理解仅仅于此,因此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也无法提出更明确、更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至此撰写本篇论文之际,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指导学生研究相关课题。
致谢:
在这篇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我要感谢翟红景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是她的严谨细致、让我避免了在写作中极易犯得错误。老师在关于我的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等方面的交谈,对我精心的指导,并且在我遇到不解的时候,给我指点,帮助我拓宽思路,是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能顺利的完成我的论文。在此,我衷心的感谢这三年翟老师对我的栽培,不论是从钢琴水平还是在待人接物上,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谢谢翟老师。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辛苦养育;感谢每位专业老师,在这四年里对于我们的教导和培养;感谢我的同学,这四年里对我学习、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你们四年来的陪伴和照顾,谢谢你们!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注释:
○1:出自百度百科:创意曲 一种小型的复调乐曲,大多严格遵循八度卡农,少有属于自由模仿性质,有的与赋格曲或小赋格曲相类似。
○2:出自百度百科: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
参考文献:
[ 1 ]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 2]隗瑞贞.视唱练耳教程[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3 ]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北京:太白出版社, 1999.[ 4 ]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肖安平.视唱练耳课的宗旨绝非只是音高与节奏[J ].中国音乐教育,2000 ,(8),22.[ 6 ]陆小玲.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J].中国音乐学 , 2000,(02).[ 7 ]沈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 ,(04).[ 8]黄明智.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 J ].音乐探索, 2000, 3.
第五篇: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信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叫xiexiebang,是XX师范学院20XX级音乐学系音乐表演专业的好范文。
在校期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胜任乐理、视唱、听音、声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但自认为初出茅庐,实践经验欠缺,希望能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贵校添一分力。此外,我曾在安阳市带过一段时间家教,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通过锻炼,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和涵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面对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争取一个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我真诚希望加入贵校。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很快胜任贵校的教学工作。知遇之恩,没齿不忘,企盼您能给我机会。若有幸成为贵校的一份子,我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与学校所有教学员工一起,精诚团结,用智慧和汗水去创造学校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