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6: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篇: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研究问题

在人类教育史上,义务教育的出现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果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仿效西方强国在我国城乡推行义务教育制度算起,中国政府推行义务教育已超过一百年。从发展历程来看,在我国引进和推行义务教育制度的一百多年中,一方面,不同时期的政府大都能从政治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其中关于义务教育普及的问题更是被不断地提出。但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推行一直相当艰难,无论是清末民国,还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前,甚至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困难重重。

时至今日,系统梳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简明扼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不足,是深入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当然,无论在什么样空间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性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本质上城市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是没有区别的,本文之所以要区分出“农村义务教育”,一方面,就现实而论,农村在推广义务教育制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着“双轨政治”的传统,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我国义务教育的推行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教育资源(信息、资金、人才)基本上沿着首都——省府——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村不均匀地向下流动。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式的推行体制中,农村学校很少能得到体制内的资源补充,因此,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对于解答本文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甘肃省地处祖国内陆地区,从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和东中部地区比较,甘肃处于劣势。武山县属于其管辖范围内,气候干旱,地形崎岖,人口众多,尤其是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0%左右(总人口约44万人,非农人口仅占4万人左右)。常言道:发展经济,教育为先。摆在武山人民面前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农村的孩子上好学,如何使农村的孩子通过学习知识走出武山,或者用知识的头脑服务于武山。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看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带着这样的问题,作为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分子,试探性的用自己所学知识来了解家乡的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或措施。2.文献综述

吕国光,黄未未在《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成就、困境和出路》一文中指出:要走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困境,具有实现可能的选项其实并不多。首先,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上,应尽快制定国家扶持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长期计划,建立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增加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其次,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基层民主化的政策措施,形成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供给体系。城乡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是许多损害农村利益的教育政策轻易出台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全面深入检讨和探索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创新体制。在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者方面,政府垄断了绝大多数教育服务的供给,缺少竞争对手,没有生存危机感。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中关于“集体选择”、“公共物品分类”、“政府职能”和“公共事务民营化”的观点,在理论上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在义务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教育属性的多样化、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和公共事务民营化趋势,要求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教育运作模式应该是政府选择、公民社会选择和市场选择的合理平衡。政府及其附属机构、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分别利用不同的选择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实现各自的目的。教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实现各自的目的。教育活动完全可以与市场机制联系起来,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途径之一。

吴德刚先生研究指出,我国城乡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影响,又有现实的原因,它是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之,造成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直接原因,经济发展影响该地区支持教育发展的经济能力,直接影响该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受教育程度的愿望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也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层次和结构)。第二,自然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地区间差距的重要客观因素。

司福亭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中指出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城乡差别较大;质量不高,课程改革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较差;财政经费普遍短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急需解决。在归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 2 入保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学校校长遴选机制、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胡映兰教授在《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一文中认为,目前应重点加强的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长效投入机制,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物质需求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逐级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制,以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从组织保障上得到加强;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如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关目标任务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通过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和奖惩机制,将教育督导对办学情况的评估结果直接纳入地方政绩的评价指标之中;建立并笃行城乡义务教育统筹机制,如实现办学条件和教师工资等在市级以上区域内的城乡统筹、建立教师城乡补充与交流的新机制、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和轮岗制度等等,通过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曾新博士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出路》谈到: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状况暴露出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此,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建立城乡统筹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模式,加大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教育投入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王贤教授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二十年研究状况之研究》讨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其一,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配置欠缺一个全国性标准,难以实现均衡分配;其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而现行的财政体制又未能对义务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给予足够关注;其三,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中承担的财政份额偏低;其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未能建立起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五,公用经费支出范围规定欠妥农村中小学债务负担沉重;其六,县级财力有限难以保障经费拨付,同时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不健全;其七,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增大,费制改革使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大幅度削减;其八,农村义务教育自身存在着公共投资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

李庆伟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诸如县相关领导观念错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领导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以及学校校长要彻底转变观念;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监督制度;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教育投入。

李菲在《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文中从义务教育财会方面解析,他认为:目前,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政策尚未明确,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现象,由于市、县级公务员绩效工资大都已经落实,因而一些地区出现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另外,教师住房条件差,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严重紧缺。经调查了解,不少农村教师没有享受到国家的相关房改政策,已有的教师宿舍基本是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修建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大都年久失修,条件十分简陋。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比较分散,为了管好学生,一些教师需在学校住宿;近年来新建的寄宿制学校需要一些生活教师在学校住宿;城镇支教教师、志愿者等也需要在学校住宿,这些均造成教师周转房严重紧缺。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许多农村教师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职后培训严重不足,“教非所学”现象严重。由于长期不能接受培训,农村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需求。很多农村学校存在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培训经费不足、高素质教师得不到补充等问题。

3.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通过自填式,面访式等不同的方式,走访家庭,采访村支书,同时在不同的乡镇发放调查问卷,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相关数据,争取做到调查问卷的真实有效,全面反映武山教育现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达98%。(附:调查问卷电子档)进而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可续分析,尽可能得出反映武山教育真实情况的研究报告。

(2)个案访谈法: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教育的真实状况,我对部分家庭进行了访谈,以此来确保和验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也从农民的一言一行中真正体会农村义务教育的真实发展状况。

4.分析提纲以及过程

(1)根据调查问卷,输入数据;(2)数据描述;(3)结论总结。

5.数据描述

(1)SPSS中数据视图

以上为SPSS软件数据输入后,数据视图的截图。(2)变量视图

以上是变量视图截图。(3)样本家庭经济情况分布状况

结论:由以上表格以及饼状图,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以及偏下的占很大部分,为59.2%,家庭经济情况作为影响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4)家庭收入来源分布状况

结论:在家庭收入来源中,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的绝大多数,分别占21.4%和69.4%,其中外出打工的比率过半。(5)家庭受教育子女数量分布状况

结论:在家庭受教育子女受教育分布状况,一个家庭中在就读的孩子两个和三个居多,分别占49.7%和42.5%,二者累加占百92.2%。(6)家长文化分布状况

结论:家长文化程度形成不统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教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以上的饼图和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家长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的比重最大,占75.6%,其次是小学教育文化水平,而家长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不到10%。由此可见,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7)家长对学校满意评价的分布状况

结论:有上表可以发现,家长对学校评价比较的占绝大多数,高达64.91%,当然认为学校不好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占21.4%。

(8)家庭因经济条件孩子面临失学时候,家长的选择方向分布状况

结论:在因经济条件,孩子面临辍学的情况下,我们从上表和条形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80.6%的家长选择借钱来让孩子继续完成学业,14.7%选择甚至变卖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二者比重累计占总数的95.3%。由此说明,在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条件落后,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观念深入人心。

(9)农村孩子帮助农活以及是否影响孩子学习调查分析:

结论:在农村,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经常的事情,但是是否会因为这影响学习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孩子在家里经常劳动,会影响学习的占调查总数的12.6%,而经常干农活,不影响学习的占绝大数,达46.6%;偶尔劳动,影响学习的占总数的1%,偶尔劳动,不影响学习的占13.9%;家长因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而不用孩子帮助干农活的占12.9%。帮家长干农活而不影响学习的占总数的69.5%,所以说大多数人认为适当的帮家里干一些活是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10)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情况的分析

分析:由以上表格以及饼状图得知,对素质值是听说的过半,占53.1%,对素质教育了解的占28.6%,而对素质教育不了解的占15.3%。所以说加强对素质教育的普及,任重道远。(11)当地高中升学率预估:

分析:在232个样本中(有62个缺失值),最小为10%,最大为94.5%,均值为40.76%。标准差是0.02。所以说当地高中升学率大致为40%左右。

6.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落后,但是农民们非常重视义务教育。依我所见,应当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尤其是学生家长要彻底转变观念。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转变老百姓的观念,引导他们从思想上尤其是行动上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有效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同时学校校长要解放思想、放眼世界,通过学习理解素质教育新理念,掌握教育前沿知识,科学地、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龙腾虎跃的发展空间!当然教师之间要加强团结和合作,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素质和能力、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特长以及新课程理念等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学生家长也要彻底转变观念,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家庭教育培训,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总之,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只有形成坚实的教育合力,我县义务教育才能够长足的发展。7.参考文献:

[1]庞丽娟.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免费义务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2]MartinCarnoy著.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雅克·哈拉克著.尤莉莉,徐贵平译.投资于未来——确定发展中国家教育重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胡瑞文.影响我国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教育经费缺口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1月A期.[5]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实证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刘明慧.城乡二元结构的财政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本文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无抄袭。

本人签名:

附:《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其解决方法(调查研究) 2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其解决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梦想,农村教育是绕不过的坎,农村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教育兴国的成败,而农村教育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零一三年九月份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份间,我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市坪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半的顶岗实习,期间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也有不少突出的问题,此篇即是以在正安的经历为引,谈谈对贵州农村义务教育的看法。

简要而言,正安的农村义务教育呈现出一下积极的态势。

一、农村教师质量极大提高。得益于国家实施的“特岗教师”引进计划,所谓“特岗教师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实施此政策,有知识有文化有视野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中小学,成为特岗教师,这使得正安县近年来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稳中有进,中小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农村老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个人教育事业散发“第二春”。所谓“国培计划”,又称“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贵州省执行的是“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再培训,扩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教育技能与技巧,许多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事业有所发展。正安县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将有助于这一事业的进步。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他们通过互联网接受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教育观念,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农村教育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三、农村基础教育软硬件措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乡镇中小学基本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电子计算机中兴,并与互联网连接。现在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获取新知识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体育训练设备,音乐教学设备大量进入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业余活动更加丰富,这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软硬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学生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单就这方面而言,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四、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边远山村的孩子升学提供便利。近几年以来贵州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极大进步,基本实现了“村村通”,随着农村家庭的收入增加,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摩托车的普及,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我所在的学校就位于县道旁,班上的同学大多数学生都是乘坐汽车返校上课,而不是步行。

五、农村学生住宿制度基本建成。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住宿制学校(当然,住在学校近处的学生并不住校),学生住在学校,既方便学习,又减轻不少上学的艰辛。基于此,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扩大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规模,保证中西部学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推进学生“营养餐”计划

贵州农村义务教育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学农村交通建设、学校校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然而,在肯定贵州农村义务教育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发展背后的一些消极因素,在将近三个月的观察与体验中,我个人认为当前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出现以下几种不好的现象。

一、个别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足,师生关系紧张。也许是教师本身的一些特点个性使然,一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呈现出一种莫名的紧张。老师、学生间互相的不理解,学生抬老师的杠,老师不理睬学生的合理请求。我认为这是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原因造成,也是一些老师不理解当前中学生的心理个体状况所致。

二、学生学习氛围不理想。这里所说的不理想,是说农村的中小学学习风气与城市中小学相比而言差距很大。我在实习学校观察了两个半月,发现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就是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课余时间看书的学生极少极少。即便是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很大部分的学生会偷偷的聊天儿,极少数的同学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看手机。

三、学校寄宿制度和管理不完善不合理。这对于很多的学校而言是普遍的,我所在的学校也有这样的问题,没有专门的资金和专门的老师负责监管学生寝室和照顾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日常生活。我认为,农村中小学宿舍管理乱、差、吵是学生学习风气败坏的主要根源。

四、中小学教师管理松散,教师之间人情味淡泊。谈到这一点时,我首先认为这是城市化的必然,可是仔细一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压力并不大,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学家的重视,至少目前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五、学校软硬件设施质量不达标,返修率高居不下。我所在的学校里,微机室里的电脑居然有百分之九十是坏的,而且好很久没有专业人员来维修。这并不是学校师生的问题,而是为学校提供电子产品的商家良心出了毛病。在采购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不得而知,但中小学里的电子设备返修率如此之高,却没有专业人员及时维修这个事儿是不容质疑的事情。

六、学生入学率持续走低。或许是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吧,由于我所在的学校离县城较近,许多学生选择去县城上学,因此就我所在的学校的情况看,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连续低走。这是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问题之一。

以上的问题是我在为期两个半月的观察所得,我认为这是在贵州广大的农村地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予以足够重视,认真分析其原因,逐步解决,为农村义务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做出自己该做的事,基于此,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教育部门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特训,引导农村教师学会关心老师,关心同事。比如定期举办老师联谊会,促进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同时建议教育部门建立有关机构监督执行。

二、实行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禁止教师迟到,早退。并对违反这些规定的教师实行严格的惩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教师资格认证。

三、严格监管农村中小学电子设备采购流程,杜绝次品或不合格的电子产品流入农村中小学。有关部门应组成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管这一流程,一旦农村中小学中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必须追查相关责任人。

四、对于农村的校舍建设,教育部门应当重视,保质保量。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校舍建设是良心工程,是关系到学生生命安全的大事儿,容不得半点掺假。

五、加强学校寄宿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必须下拨专项资金和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学生食宿。每一所寄宿制中小学必须普及这一点,这里如果做得够好,对于提升学校的入学率是有帮助的。

六、对于条件特特殊的学校,应作出具体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该撤则撤,该并则并。合理优化教师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实在贵州广大农村,义务教育总在出现这样哪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有问题而不解决。这才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长期突出的关键症结所在。有时候我们缺的往往是坚决的执行力。只要各级部门认真分析,采取措施,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贵州省的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钟晓娟

100101010096

2013年11月

第三篇:六安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教学质量下降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制改革的稳步发展,普九教育已经进入了新高潮,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的改革乃至义务教育的改革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推出免收义务教育费用,为广大农民带来切身的利益.教育改革的强大效果是值得称赞的,但改革中的不足仍需关注.因为教育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从97年推出的素质教育改革至今改革的成果我们是可以看出的但它的社会价值仍需讨论.在近阶段开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很多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素质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表现在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素质也并没有得到可观的提高.农村教育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才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但农村教育因其历史原因及其地理位置一直处于不受人关注的地位,它经受不起太多的挫折.因此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我们要及时关注改革的效果尽量避免农村义务走弯路.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完善农村教育体制,这里主要讨论义务教育阶段问题.因为它是农村教育的基础.所以在教育改革稳步发展的同时关注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对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现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研究值得.

在大家都在对教育提出新的设想及发展计划的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这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的研究是有利于在改革中吸收经验,促进教育发展是反思性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课题基本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网上的教育,相关资料,从学生现状,教师队伍,学校硬件的问题-------义务教育质量下降.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及经济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措施,如调整学校布局,对教师再培训,鼓励大中专学生到基层学校教学.(三)课题重难点

因为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管理、教师工作质量、学校教学水平等内容,正式的问卷调查可能得不到真实的数据,所以需要通过采用学校以外人员的视角,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这些调查结果无法用定量的数据分析,所以分析时要避免个人的主观因素.(四)论题提纲

1、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结构不合理,各科老师的配备不均衡.(2)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偏多,而缺少青年教师,因此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教师培训的不足,每次教师培训都似乎是一种形式,而教师的基本能力并没有的到提高.(4)公用经费不足,由于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经费得不到及时的补充.(5)硬件设施不足,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很多课程的教学的不到预期教学效果.2、教学质量

(1)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忙于其它业务.(2)素质教育改革中很多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解不够,只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教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没有全面的教学理念.3、对策建议

(1)调整学校布局,重点抓中小学教育,由于人口数量下降,减小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科学合理的编制教师队伍

(3)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4)建立高效的办公管理体系

(5)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中专学生到农村就业

4、教学管理

(1)经费使用不恰当,大量资金没有用到实出.(2)组织管理机构不能形成统一体系结构,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3)教学计划难以按步实施,教师的教学计划由于有时没有相应硬件设施的支持而不能的到预期的效果,(五)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 第四版华夏出版社

<<中国教育绿皮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六)研究进度

(1)从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通过实地访谈-----与老师,同学生的交流了解到现在该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掌握了比较充实真实的资料.(2)在2006年2月至2006年3月通过图书查询及网上资料查询查询到更多此方面的资料.(3)在2006年3月25左右可以完稿.

第四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 闫玉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质量直接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幸福。目前,学前教育阶段仍然是我国各级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更加严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广大农村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投入保障机制”、“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将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让学前教育普惠中西部孩子”,这代表了广大基层民众的心声,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积极研究和探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区域性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也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地处西部地区的金川区宁远堡镇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村镇,如同我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静观其学前教育现状,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可见一斑,因而,本课题研究将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以北,环绕镍都金昌,是市、区党委、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8万人,暂住人口1.2万人。宁远堡镇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金川区特色产业发展重要基地之一。在金昌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现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宁远堡镇率先步入了小康,现正抢抓机遇,以百倍的信心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潮中以展宏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镇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少生优育”的思想观念更加显现出来。近年来,全镇中小学教育事业在改革的浪潮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学前幼儿教育事业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乃至于严重滞后。其存在着学前教育法律地位不明、资源不足、普及率低、管理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小学化”倾向严重等诸多亟待要坚决的困难和问题,成了制约全镇中小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学前教育现状已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此,我们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深入到全镇各有关单位、部门、村组、学校、幼儿园、家庭等,对“宁远堡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并能够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发展农村学前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课题研究将为我镇如何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全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详实的数据和理论方面的依据。同时,对引导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巩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村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研究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课题研究依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教育发展的规律、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遵循目的性、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原则,采取文献法、调查法、行动法、统计归纳法加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调研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村民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及愿望;各行政村幼儿出生率;幼儿入园(班)率、流失率及其流失原因和去向;公、私立幼儿园(班)数及幼儿数;公、私立幼儿园(班)硬件设施建设及幼儿生活环境状况;师资状况;教材来源及其质量;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及实施情况;实践性活动;评价机制;《纲要》实施情况;收费情况;自上而下的行政、政策、制度性管理情况;投资建设情况等。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将对以上诸方面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在甄别、筛选的基础上组织研讨,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和差距,发现优缺点和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成文,汇集成册,争取发表,为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又快又好、顺利稳步发展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好下一代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提高家乡人口素质,进行新农村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组将对宁远堡镇十四个行政村所在的幼儿园、各小学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现状以及全镇幼儿受教育状况展开调研,并结合我市城镇幼儿园现状展开对比、分析、综合研究。

六、研究的步骤

(一)设计调研方案,明确调研任务;

(二)组织成员调研,收集数据资料;

(三)统计调研数据,整编统计资料;

(四)利用数据资料,个案分析研究;

(五)汇集个案研究,上报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宁远堡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调查报告》(2009.06 —2009.11)。

2、《宁远堡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对比分析性研究论证报告》(2009.12 ——2010.02)。

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综合建议性研究论文》(2010.03 —— 2010.06)

八、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性成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兵分三路,分头行动,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了解法、阅览收集法、实地调研法、实践积累法等多种方式,对宁远堡镇十四个行政村所在的幼儿园、各小学学前幼儿班及幼儿教育教学等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展开全面调研。

社会、机关组成员深入到镇政府、计生局、教育局、村委会、各小学、幼儿园、学生家庭,通过阅览收集、访谈了解、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各行政村幼儿出生率;幼儿入园(班)率、流失率及其流失原因和去向;公、私立幼儿园(班)数及幼儿数;公、私立幼儿园(班)硬件设施建设及幼儿生活环境状况;自上而下的行政、政策、制度性管理情况;投资建设情况等进行了逐项调研。

家长、师生组成员,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了解法实践积累法,深入到农户中,课堂中,师生中,对目标、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真实了解村民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及愿望;掌握师资状况;教材来源及其质量;评价机制;收费情况等。

学校、幼儿园(班)组成员运用对比分析法、实践积累法,对全镇的幼儿园、各小学学前幼儿班的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及实施情况;《纲要》实施情况;实践性活动情况等进行了调研。

之后,课题组又将三个组获取的大量的真实、确凿、有价值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编,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调查研究报告、对比分析报告、综合建议性研究论文和个案研究的撰写工作。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期、顺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金昌市“工业区东扩,生活区北移”的城市发展要求和金川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全镇14个行政村按照三个区域进行了划分,初步形成了城中四村,城郊六村和远郊四村三个区域4:6:4的发展定位格局。自2006年—2011年全镇14个村级小学现已逐步撤并为一所。可以说全区教育和宁远堡镇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目标也很明确,现在应该是加快改革,亟待解决我镇学前教育问题的时候了。

1、幼儿就读的去向问题 宁远堡镇十四个行政村,2003年前,每村均有一所村办小学,各村幼儿的学前教育依附于本村小学的学前班。后来,应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学校幼儿教育由原来的学前一年延伸到学前两年,即各校开设了学前班及幼儿班。幼儿入园年龄也从5岁提前到了4岁。这从经济、时间、精力上大大缓解了家长的压力,从而也使幼儿得到了及时的教育。2006年撤点并校以来,在学前教育原有的困难面前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金川区教育发展趋势,2011年秋季,宁远堡镇所留小学仅有一所(即宁远中学小学部),这意味着宁远堡镇除龙景村和宁远村离校较近的部分适龄幼儿可就近入园(班),其他十二个村的幼儿受教育问题将由家长想办法自行解决。据了解,现在家长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有如下几种:城中四村的部分适龄幼儿家长占着离市区近的优势,靠接送让孩子高价就读于市区私立幼儿园,安全和高收费成了家长的心病;城郊村和远郊村部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直接到市区内租房或买房,再由爷爷奶奶或妈妈专人伺候、接送孩子就读于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有班额限制,很难进去),教学质量暂且不说,高费用已赛过了供一个大学生上学的费用;还有一部分是借住在亲戚朋友家就读于幼儿园的;不管城中、城郊还是远郊村,无条件的只能放弃幼儿就读,留在家中等着上小学时再考虑受教育问题。这无形中加重了村民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到了村民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使我镇原本就不够理想的学前教育更让村民们纠结不已。

2、幼儿教育的软硬件设施配套问题(1)、硬件设施配套问题

历年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主要依附于村办小学开设的学前班,因此,学前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主要看所在小学的具体情况,我镇也不例外。操场、厕所、教室、桌椅板凳、文体设施器材、校园环境资源等幼儿都与小学生共用,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整个校园很难找到幼教氛围,有些学校幼教设施一间教室,一套桌椅板凳足以。由于教室和师资紧缺,大小班的幼儿放在一起进行复试教学。冬天取暖,没有暖气的学校要生炉子,早晨要靠家长轮流生火、搞卫生。可以说,从条件设施与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同标准化幼儿园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2)、师资配备及其培训、考核问题

农村各小学学前班教师配备都是从小学教师中选配,几乎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考核成绩历来都是以小学语、数、英学科成绩和各项管理考核为主,学校只重视小学教育,年轻、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配备到学幼班,即使配备了也只能是兼任或另有原因,主要精力集中不到幼儿教育上。学前班教师大多是由老、弱、病、残、不够稳定的、代课的教师担任,有些学校是由一位或两位老师一包到底,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至于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几乎是空白。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一般不做考核,而是取中间或中下值作为考核成绩,因此,教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不够强,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幼儿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经费问题

幼儿教育自上而下没有专项教育经费,每年从幼儿身上收取的一点书本费和保育费将由学校统筹,共同使用于全校的教育教学中,用到学前教育的部分很少,因此,多年来,幼教事业从软硬件设施到教育教学质量均无大的起色。

4、幼儿教育的科学管理问题

在管理上,学前、幼儿教育自上而下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主要由所在小学自行管理。各项管理中,做得比较到位的则是安全管理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将成为今后我镇幼教事业发展中努力探讨和亟待提高的一项工作。

5、教材的订购和使用问题

多年来,我镇各校学前教育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有时学校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确定,有时则由所在小学独自订购,教材质量很难把握。由于教材订购良莠不齐,没有大纲、没有教学用书、没有计划,配备的教师又不够专业,常常是两三个月就将教材上的知识讲完,教师束手无策,只好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找点内容,或者索性将一年级的教材搬过来使用,随意性很大,小学化倾向严重。如此以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不能落到实处,因而,对幼儿的科学施教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改革是利民的大事、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改革过程中派生出的民生问题也不是小事。办好我镇的学前教育,关系着我镇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镇每一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镇的前景和未来。办好我镇的学前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问题的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和显现。通过课题组近三年的深入调查研究,这一问题不再是个案,而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管办机制不健全、政府责任没落实、投资主体不明确、城乡严重不均衡、办园目标不明确、常规管理不到位、师资质量不达标、评价机制不科学、监督机构走形式、办学条件落后、各种隐患突出、保教水平低下、园间差距巨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加以解决,才有可能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完善管办体制、明确投资主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建议国家制定与《义务教育法》并列的《学前教育法》。按年龄阶段(学段)划分,《学前教育法》覆盖0~6岁幼儿教育,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举办、管理、发展做出规定,并且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幼儿教育。

2、明确投资主体。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系统。从“国十条”的出台可以看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和责任逐渐明确,但要真正落实还要看各级政府贯彻执行的力度。短期内,以村或联片村建立大型的幼儿园还不可能,幼儿的身体特征和行为能力决定了其必须“就近入园”,所以,要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实属困难,权益之计是:首先把农村学前一年(学前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加以管理,各村级小学附设学前班,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直接负担,重构学前教育的财政投资体制,将学前一年教育的经费纳入教育财政总体经费中,以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方式加以实施,并充分利用义务教育的闲散资源,争取在3年内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确保农村的全体幼儿能享受一年较好质量的学前教育,以此逐渐减小城乡差距。

3、国家应加大教育资金总量的投入。首先是要尽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

4、增加学前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建议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不低于7%。但我国目前这一比例还低得可怜,多年来停留在1.5%左右,而且,就是这个1.5%的经费投向也是极其不均衡的,投向农村学校教育的几乎为零。2011年中央财政向学前教育投入30亿元,虽然按比例算只是杯水车薪,但表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发生变化。

5、增加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例,重点向偏远农村倾斜。同时,积极支持鼓励中档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要在用地、财税、招生、批文、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逐渐扩大规模、科学布局设点、均衡城乡办学条件

1、采用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扩大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及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新建幼儿园应按标准化建设,配套实施设备必须齐全,要注意考虑学前教育场所的特殊性。

2、科学布局设点,方便就近入学。偏远农村特定区域内的幼儿总数可能不足建一间幼儿园的需要,建议联村设置幼儿园,因为上下学路途遥远,最好建立寄宿制幼儿园,一周接送一次。

3、利用政策和资金两大杠杆来调节城镇和农村幼儿园的均衡发展问题。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城镇幼儿园建设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大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建立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特色幼儿园,但农村幼儿园必须全面依靠政府建立和完善。

4、政府出资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中心园在规范管理方面的辐射作用。建议县级政府将“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对乡级政府的责任目标考评体系,强化政府职能。

5、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充分利用普九闲置资源办好学前班,学前班是幼儿园向小学过度和衔接的班级,由小学开办较好。上下学时有小学生一起同行,家长也比较放心一点。当前很多义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大量的教育场所闲置,我镇十四所村小学都是人去楼空。

6、在新农村建设中,镇级政府应该合理规划乡村托儿所和幼儿园,给学前教育留下地盘。

(三)、建立师训体系、增加幼师数量、提高保教人员待遇

1、恢复和建立幼儿培养体系,培养大量合格的幼师。建议国家在二类院校开设2~3年制的幼师专业,开辟政策鼓励优秀男高中毕业生报考幼师;建议在职业技术院校开设2年制保育专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就读。各地市人社局的培训机构和教育局的继续教育机构在短期内也应加强幼儿教师资和保育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对幼师和保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入岗就业上给予政策性的支持。

2、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保教人员的待遇。首先是提高工资待遇,平均工资水平应高于当地社会工资标准,并逐年不断提高,要有最低工资保障和劳动保障,法定节假日应享受带薪假,要进一步完善三险一金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规,做到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同待遇。

3、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使他们完全享有作为普通公民和教师的一切政治权力。

(四)、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1、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建议将所有规范幼儿园常规工作的文件整合在一起,重组为《学前教育机构常规管理办法》,以此,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常规管理。

2、突出几个重点、抓住几个关键。

一是建园标准要严控。政府必须依据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审批并指导各类不同标准幼儿园的建设,方便幼儿就近入学。严禁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开办高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原有的要迅速整改。二是收费标准要严管。政府应制定不同类别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特别要注意遏制部分民办幼儿园高收费乱收费的问题,政府应建立一套幼儿园成本核算体系,对远高于成本收费的幼儿园进行有效控制。三是安全隐患(食品、交通、疫情、治安等)要严查。由于学前教育机构人员的特殊性,应该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四是教材要严审,防止乱用教材,必须使用国家有关机构审定通过的教材,以有利于儿童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制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五是教学方法要严导。目前,幼儿教材教法的研究还很薄弱,所以,各级教科研部门应切实加强研究和指导,确保幼儿游戏及教育活动优质高效。六是师德要严训。幼儿教师和保育人员是幼儿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的除父母以外的老师,老师的言行、性格、品质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幼师的师德是第一位的,必须严格训练。七是伙食要严规。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全面合理的膳食营养,有的民办幼儿园为多谋利,伙食标准很低,严重影响了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所以,必须严格规范幼儿园的营养配餐标准。八是财物要严监。许多民办幼儿园由于是个人或家庭出资开办的,财务和财产管理混乱,经费使用无规章、无计划,浪费严重,未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主管部门应建立一套幼儿园财务财产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各幼教机构的财务运行情况,减少因资金流失造成幼儿园停办的风险。

(五)、加强督导评估、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幼教事业发展

1、建立独立的督导评估机机构,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已有的教育督导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指导监督评估工作,提高督导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杜绝自己独到自己的做法。

2、制定督导评估标准,定期检查评估。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为主体,联合卫生、安全、教科研等部门和幼教机构代表共同制定《办园条件、水平、质量、社会满意度综合评估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办园条件(环境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等)、园务管理、安全卫生、保育保健、教育教学、遵律守法、财务审计、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办得好的幼儿园扩大规模,帮帮助落后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改进园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对那些附属在小学的学前班应加大教学指导和经费扶持力度,只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了,中国的学前教育才算是进步了。

总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明确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村学前一年的毛入园率低下,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任务艰巨,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创新发展思维,才能逐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形成。

第五篇: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 27 号),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校食堂,是指为学生(含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按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间的场所。规模较小,且无就餐场所的简易食堂称为伙房。

第二章 食堂管理

第三条

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

学校开办食堂须提出书面申请,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第五条

校长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是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理。食堂的重大开支和重要事项,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

第六条 学校要针对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七条 学校应根据学生就餐规模,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薪工作,合理配臵人员。学校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臵采购、加工、保管、会计、出纳、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关键岗位应定期进行轮换。规模较小的学校,部分岗位可以由其他人员兼任,兼任人员须符合任职要求。

第八条

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九条 学校食堂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制定成本合理、科学营养的一周食谱,并提前公布每周食谱。

第十条 学校应建立并完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一条

学校应成立由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发挥其在配餐食谱、食堂管理和检查评议等方面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食堂原则上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政府收回,交学校管理。

第三章 食堂布局与设施

第十三条 学校食堂选址应防止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必须远离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距离校园独立厕所、污水池、暴露垃圾场(堆)等污染源2 5米以上。食堂使用面积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的要求和规 定执行。

第十四条 食堂的布局和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原则上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并设臵(伙房除外)。食堂应设臵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食堂应设分餐间(售饭间)并设有洗手池。

第十五条 食品处理区应设臵在室内,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面积满足食品处理需要,配备足够的冷藏设施。库房应设臵货架,符合主、副食分开存放并高墙离地的要求。粗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臵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应独立设臵,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

第十六条 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面积与供餐学生规模相适应;

2.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臵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配备《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其他设施设备。

第十七条 食堂的不同区域应设臵专用墩布池。餐用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水池应使用不透水材料制成,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用餐场所应设臵足够的自来水装臵,供就餐学生洗手、清洗餐具。

第十八条 食堂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免费向学生供应开水。

第四章 从业人员

第十九条 食堂从业人员基本要求 1.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2.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处理食物前、使用卫生间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臵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第二十条 建立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食堂管理人员应在每天早晨各项饭菜加工活动开始之前,对每名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发现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 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从业人员有不良思想倾向及行为、精神异常等现象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第二十二条 学校食堂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累计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政府应为学校食堂配备数量足够的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落实人员工资及福利,组织专业培训。从业人员不足的,应优先从富余教师中转岗,也可从社会公开招聘。

第五章 食品采购

第二十四条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盖有公章(或签字)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查验其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索取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食品购销凭证(电子—票通),做到源头可控,有据可查。

第二十五条 规范大宗食品呆购行为。建立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荆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偏远地区学校或教学点可通过比选质量、价格的办法确定供货对象。

第二十六条 建立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建立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减少食品原料采购和流通环节,降低成本。鼓励农村中小学适度开展勤工俭学,以补充食品原料供应。第二十七条 建立食品查验及台账记录制度。采购包装食品时应严格查验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并如实记录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确保食品安全;不得采购质量不合格、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得采购有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二十八条 建立采购人员轮换制度。学校应实行双人采购,人员不足的可由教职工陪买,每次采购应做详细的采购记录备查。原则上采购人员每学期应轮换一次。

第二十九条 建立评议供应商制度。学校应定期对食品及原辅材料供应商进行综合评议,对评议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供应商应列入黑名单,终止供货合同,取消其供货资格。供货商定期与学校进行结算,采购员与供货商之间原则上不得发生现金交易。

第六章 食品贮存

第三十条 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食堂物品的入库、出库必须由专人负责,签字确认。规模较大的学校,应由两个以上人员签字验收。严格入库、出库检查验收,核对数量,检验质量,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的入库与出库。出库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第三十一条 建立库存盘点制度。食堂物品入库、验收、保管、出库应手续齐全,物、据、账、表相符,日清月结。盘点后相关人员均需在盘存单上签字。食堂应根据日常消耗确定合理库存。发现变质和过期的食品应及时清理销毁。

第三十二条 食品贮存场所应根据贮存条件分别设臵,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设,并配臵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离墙、离地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不同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臵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盛装食品的容器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七章 食品加工

第三十三条 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十四条 必须采用新鲜安全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不得向学生提供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

第三十五条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 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与半成品、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第三十六条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并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放臵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4 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 lOO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 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

第三十八条 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及时清洗各种设备、容器和用具,做到定期消毒,归位摆放。

第八章 食品供应

第三十九条 学校食堂实行两种供餐方式: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

第四十条 学校食堂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伙食标准,并报教育、价格主菅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学校食堂应具有明确的洗手、消毒及检查等规定。餐厅设臵洗手池,摆放洗手液或肥皂,就餐场所及设备设施应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洁。第四十二条 学生就餐时,应落实校领导带班、班主任值班制度,加强就餐秩序的管理,做到安全、文明就餐。

第四十三条 食品容器、餐具要按照要求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存放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提倡采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的必须冲洗干净。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用具。

第九章 财务管理

第四十四条 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指导,建立健全食堂财会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第四十五条 学校食堂财务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实行专账核算。对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收支情况必须设立专门台帐,明细核算。

第四十六条 学校必须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学生伙食,不得将补助资金直接划拨食堂集中使用,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严禁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用于食堂运行支出,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四十七条 教职工在食堂就餐应与学生同莱同价,伙食费据实结算,不得挤占营养改善补助资金,不得侵占学生利益。第四十八条 学校食堂收取伙食费应开具合法票据;支出要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按规定办理相应报销手续。

第四十九条 食堂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伙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得将学校的店面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转入食堂收入。不得转移食堂收入。严禁挪用食堂资金或设立“小金库”。

第五十条 食堂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等。要严格区分核算主体,成本核算应以食堂的日常经营服务活动所必须的各项料、工、费为基本内容,不得将应在学校事业经费列支的支出计入食堂支出。

第五十一条 食堂的收支结余实施月度结算,结余款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严禁用于学校教职工工资、福利、奖金、津补贴以及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

第五十二条 学校食堂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学校膳食委员会的监督。学校应定期将食堂收支情况及时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教育部门备案。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 教育部门要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检、发改、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对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相应的责任。教育部门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应将食堂管理,特别是食品安全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第五十四条 学校应定期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名单、人数(次),学校食堂财务收支情况,物资采购情况,营养食谱、饭菜价格等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学校师生和家长的监督。

第五十五条 学校应设立校长信箱,食堂工作人员、就餐师生可以对食品原材料采购、伙食质量等问题进行投诉或举报,学校应定期公布投诉或举报的处理情况。

第五十六条 对违反规定、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导致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对在学校食堂经费中列支教职工伙食、奖金福利和招待费等费用;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营养改善补助资金;克扣学生伙食、贪污受贿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速处理。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有清真餐需求的学校应设立清真灶,灶具、炊具使用、从业人员和原材料采购、贮存、加工等应符合清真饮食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县(市、区)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

下载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武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系别: 理学系 ;年级: 09级 ;专业: 物理学 班级: 物理班 ;学号: 092015010018 ;姓名: 吕庆称 实践单位: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土城中学 实践时间:2012年 3 月 5 日至2012年 7 月 3 日 共 1......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 引 言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整理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 前言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从总体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并有较大差距。 (二)、师资力量......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吕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深入吕四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班级:五0八现代教育技术(1)班 学号:08504230132 姓名:周锐调查背景: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现状 姓名:石冰花院系:动物医学院班级:09级动物医学1班学号:200940307119 摘要: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虽然近几年来 , 国家采取了不少的积极政策,但......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陆伟学号:31022P21班级:31022P [摘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日,农村除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