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15后进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最终版)
高浦小学14—15学年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教师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既担负着培养优秀生的工作,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校根据各班的提名,年级组统一分配,把全校每个后进生的帮教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对帮教对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形成的原因,制定帮教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帮教措施。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现拟定如下,以便下期工作参考。
一、强化矫正法
有些学生从小组织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已成习惯。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造成了知识的脱节。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既要诚心又要耐心。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具体的要求。教师再根据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使他们在思想上绷紧遵守纪律这根弦,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二、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用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激励后进学生不断进取。
比如,一部分学生不但学习不努力,还纪律松散,又没有奋斗目标。班主任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化力气,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师满腔热情地关爱下,这些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这部分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
三、归因训练法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学会归因训练方法。采用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学生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相关因素,并向学生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危害性,使学生既认识自己的问题,又感到成绩差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奋发向上的积极变化。比如,我们五年级有14名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语、数)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由此帮教教师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到学年结束,12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归因于主要是交友不慎,没有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同时肯定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比如,五年级吴晨淦同学,原行为上有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断绝了往来,能遵纪守法,进步较快。实践证明,归因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四、心理辅导法
我们根据心理辅导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使用想像一种厌恶性的或惩罚的刺激,帮助学生摆脱某些行为障碍,预防某些问题的发生。每当节假日、双休日之前,我们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违法犯罪的后果、小偷被抓的情景,使他们对这些行为后果产生恐惧,从而预防后进学生在假日里违法犯罪,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我校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能遵纪守法,而且在寒暑假中、双休日中也能遵纪守法,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五、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更为重要,不仅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而且增强了后进生转化的决心。如在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中,我们请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多次处分,但在老师们的帮教下转化过来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使后进学生懂得人人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每当后进生听到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心灵总会受到震动,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表扬。
六、情感教育法
在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较多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再婚、家庭突变等原因失去家长的关爱而成为后进生的,我校有10多位这样家庭的学生。为了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特困家庭的学生与同龄人一起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教师走进特殊学生家庭至少1次。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制度化、规范化,把此项工作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并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高浦小学 2015年6月
第二篇:后进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
罗军梅
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
怎样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倾注爱心,沟通心灵。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内动力。在教书育人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更需要班主任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为了保护自尊心,他们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善于表扬,培养自信。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在平时的考试、听写中,后进生有进步的,就要及时表扬;在搞卫生中表现好,也要表扬。纪律有进步的后进生,更应该表扬„„我们还可以举行一些后进生也能得到奖的竞赛,使后进生也得到表扬。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表扬其“进步点”。刚接收一个班,我了解到班中一位学生从来不做作业,被同学称为“低能儿”。做第一次课堂作业,我意外地发现他正一笔一划地抄写,我轻轻抚摸一下他的头,当堂表扬了他的字写得不错。他满脸通红,抄得更认真了。当我把他的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时,他满脸的喜悦代替了平时迟钝、冷漠的表情。也许这一次的认真,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他并没有想到会受到老师的重视。一次简单的表扬竟在孩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此后,虽然,他的作文文句不通,练习常有错误,但每次作业都不落下,他已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一次小小的鼓励,可以成为后进生转变成长的契机。在不断的表扬中,后进生的自信心会渐渐树立起来。三.耐心教育,迎接反复的挑战。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允许反复,并在反复中耐心地进行诱导教育。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后进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轨迹。对此,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决不能对后进生揭老底,算旧账,全盘否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否则,不仅会使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使后进生丧失转变的信心,增加转变的难度。
后进生的进步过程是曲折上升的,在这一充满了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到某某老毛病又犯了,认为其无可救药,而丧失了信心。而应反复地、耐心地激励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实际上,后进生想一下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方有可能把他们引上前进之路。
四、设目标,感受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班主任在鼓励、表扬后进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时常感受成功的愉悦。因为成功的愉悦是有力的推进器,它能催人奋进。班主任要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踮足可及。在设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设立多层次的目标。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难,感到有成就感。如对一个经常迟到、旷课的后进生,可先要求他不迟到,德育月评成绩合格,就应给予奖赏,就能使后进生长期保持愉悦的状态,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不断努力。
一个后进生得到了微笑、鼓励、表扬,他的心里感受到了温暖、友善,得到了鼓舞,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就会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所以,老师们,不要再吝啬我们的微笑了,不要再舍不得我们的表扬了,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成为一棵茁壮成长的小苗。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经验总结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爱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弃他们,尊重他们,加倍的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正所谓“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转化后进生工作最主要的是研究后进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自己一个三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感觉后进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有个别,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欠缺,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导致这些原因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二、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于是,引起情绪不稳定或忧
1郁,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三、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针对以上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我觉得对后进生的转化大概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一、用赏识催化积极表现。
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引导,它会助长诸如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对于后进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这样,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如我班的某某同学,刚开学时他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是块读书的料,对自己前途毫无信心,而且他的行为习惯很差,同学都有点疏远他。但后来我发现他的画画得特别漂亮,已是就有意识地让参与负责班级的板报、手抄报工作,并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当他在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获奖后,我马上找他谈话,充分肯定他的能力,并鼓励他只要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定也会很优秀,然后在班会上进行表扬。后来他慢慢找回了自信心,一些科目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习惯也改正了很多。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独特魅力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
灵的钥匙。
二、用尊重启发自我认识。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后进生也不例外。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更不能蛮横训斥、惩罚。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当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觉悟,才能从心底里痛改前非、积极向上。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给他们留面子;另一方面宽容后进生的缺点,给他们留后路。
初中生已经萌生了成人意识,很要面子,因此作为班主任只要以尊重和宽容去呵护和关怀,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
三、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班主任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我班的李某某同学,刚开学时曾一度与同学关系紧张,言语伤人,甚至动手动脚,而且得理不饶人,得寸进尺。而每次同学指责他的不是,他却总是恶人先告状,专说别人的不是。同样的情形重复了几次,于是,我决定用真诚来接近他、感化他。接下来,我有意识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问寒问暖。一次,他精神不振地伏在桌上,我走过去
询问,得知他肚子疼得厉害,我倒了杯热水给他喝,并提出送他去医院,他摇头拒绝了,但我能读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感激之情。终于,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了,言语、行为变得规范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委任他做地理科代表,他欣然应允。从此,一个崭新的他展现在了同学和老师面前。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此外,作为语文学科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注,比如在课堂提问一些适应于后进生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或平时的课堂板演也经常让后进生也一显身手等。
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
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四篇: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
理化生教研组:王青平
[内容提要]: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后进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如何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后进生也就是指那些不愿学习,道德品质比较差的学生。出现后进生现象当然与学生自身的因素分不开,但也和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关。我们不断呼唤时代需要理解,希望别人理解自己,那么我们有没有去理解后进生呢?通过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本文就新形式下后进生的心理和教育方法做了一点尝试性的研究,浅略地提出来共同探讨。
[关键词]:浅析
后进生
转化
一、科学地界定“后进生”的概念,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又令人头疼的问题。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教育学、社会学上的概念,系指在同龄人、同一集体中,与“先进者”和“一般者”相比较,其社会化进程落了伍的人。而在教育心理学则把后进生叫做“品德不良学生”,指在其心理发展方面,与同龄人相比、与同一集体的其他成员相比,其品德结构不够完善,有所缺损的学生。在苏联教育学中把后进生叫“个别生”,西方国家则叫做“问题学生”或“难教学生”。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后进”,则是“后来进步”之意。
综上所述,后进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第一,它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第二,它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它的特征是品德不良,即有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第四,它是暂时的现象,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转化的。
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地界定“后进生”的概念非常重要,否则,把不该划入“后进”的划了,不仅委屈了被错划者,而且教育者的“公平”形象会在群众中丧失殆尽;过宽,把该划入“后进”的漏掉了,不仅失去了对应该教育的后进生的教育机会,而且教育的责任感还要经受挑战。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后进生”定性,一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划线,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二是背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衡量成人的尺度去衡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即衡量指标成人化。其实,大雁起飞有先有后,花儿开放有早有迟。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中间和后进存在,这是客观现实。“后进生”只是在品德的发展方面,像后飞的雁或迟开的花一样,迟了一步或几步而已。况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只要教育引导得法,后进生是完全可以向积极方面转化的。
二、依据后进生的心理结构,对其进行心理矫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构成后进生后进的内因,是其不良的心理结构。在不良心理结构的诸多因素中,认识贫乏是基因,不良情感是动因,意志薄弱是催化剂,三位一体,形成锁链。我们鉴定一个人是否后进,应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进行全面考察;同样,要转化一个后进生,亦应就其心理结构进行整体性的矫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知和游手好闲一对孪生子”,后进生队伍,知识的贫乏相当惊人。而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认识上的模糊,也必然导致独立意向的错误,甚至导致对道德和法制的无知,有的简直成了道德盲和法盲。他们是非曲直不分,善恶美丑颠倒,有的还呈现“反社会性”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使品德不良的中学生转化,防止他们向犯罪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对他们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再教育。首先,教育者应持拯救宗旨,竭尽精诚,言传身教,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避免产生“意义障碍”。其次,由于后进生大多是文盲、道德盲和法盲,要形成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从其现有原认识水平出发,从启蒙教育开始,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后进的危害,讲改过的前途,避免空洞说教,搞形式主义。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认识为基础。后进生的不良认识结构,势必导致其情感朝不良方向发展;反之,已形成的不良情感结构又反过来强化其不良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的不良认识结构的同时,必须辅之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感、美感、法制感等。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父母外出打工谋生的多,父母离异的单亲孩子多,因此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爱。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教师工作始终的。在学生思想有疙瘩、学生之间产生争吵、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学生受挫折、犯错误时,更需要爱的“及时雨”。
马克思曾经说过:青少年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我们应当以这种上帝的心肠,关心他们,从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怎样才能动之以情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马斯洛曾说: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同志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美是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人的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所以,凡是聪明的教师,都不会吝惜对学生的赞美。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其是这样。对此,我们也可以从著名的“罗申塔尔效应”这一现象获得充分证明。总之,教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动力,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我们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收获后的喜悦,不断强化其成功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以达自立和自强。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是三位一体的。是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意志为调节仪,三者共同参与,互相促进。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不良的认识、情感结构的同时,必须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意志薄弱。而意志薄弱是制约后进生前进的重大的心理障碍。因此,矫正后进生不良的意志结构,既要着意改变其内部错误观念,还要尽量控制不良诱因的影响以及培养其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同时还必须通过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转化后进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特点,是前进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前进。因此,要想作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耐心、信心、诚心、恒心和责任心,以及不折不挠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总之,矫正后进生不良的心理结构,使之发生转化,就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辩证的和谐的统一。
三、优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重视德性养成
教育世界上没有无因的果,亦没有无果的因。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并不是什么天生劣质使然,而是因为他们经受着不良的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交往影响的结果。一般来说,家庭是土壤,学校是气候,交往是催化剂,三者缺一不可。优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就是要改善其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一种和谐、愉悦、宽松的气氛,使他的心理向积极方面转化。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领域内“片追”之风盛行,不仅依据升学率把普通中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世界,而且依据分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也造成了一部分教师水平低劣、偏离教育宗旨。又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四二一综合症”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在着“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怕孩子学坏、怕孩子不成才、怕孩子不孝顺、怕孩子早逝)心理,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据研究,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大致有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粗暴专制、重分轻德四种类型。这些,都给后进的后进提供了土壤和气候。同时,伙伴因素也是后进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总之,社会风气之于人,犹如染缸染物,松烟熏室,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为使“后进”变“先进”,除了协调优化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为其提供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外,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犹为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为避免学生接受校外不良因素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少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净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而应将“堵”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增强其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而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后进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发现其优点、长处,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好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激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信心,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抱怨教育的特点就是一味指责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一个人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多引导,少说教”要求克服不单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并尽可能以身试教。“多用情,少用气”要求我们在后进生转化过程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尽量达到“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的境地。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走“素质教育”之路
现代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一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新的价值观念。许多国家都把开发人才、引进人才和合理地使用人才以及防止人才外流,列入了长远规划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措施。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必须立足于人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学校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要认清“优生”是人才,但并非唯一的人才,升大学、成名成家的人固然是人才,没考上大学、没出什么名、没成什么家的人,只要能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并不可能说明他们一无是处。作为教师应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长处,以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总之,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需要用爱心来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信心来使学生扬眉吐气,用专心来使学生聚精会神,用恒心来激发学生的斗志,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乐观估计他们的天性,在充分挖掘他们的智商(IQ)和情商(EQ)的同时,促进他们道德智商(MQ)的发展,以使他们成为体、智、德、美、劳、身心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五篇:后进生转化工作
辛集镇于村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责任是重大的。教师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既担负着培养优秀生的工作,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
工作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校根据各班的提名,年级组统一分配,把全校每个后进生的帮教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对帮教对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形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帮教措施。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现拟定如下,以便下期工作参考。
一、强化矫正
有些学生从小组织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已成习惯。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造成了知识的脱节。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既要诚心又要耐心。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具体的要求。教师再根据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使他们在思想上绷紧遵守纪律这根弦,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如因经常逃课、打架而多次转学后来到我校就读的一部分学生,老师就用强化矫+法规范了他的行为,并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二、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用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激励后进学生不断进取。
比如,一部分学生不但学习不努力,还纪律松散,又没有奋斗目标。班主任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化力气,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师满腔热情地关爱下,这些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这部分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
三、归因训练法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学会归因训练方法。采用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学生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相关因素,并向学生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危害性,使学生既认识自己的问题,又感到成绩差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奋发向上的积极变化。比如,我们各年级8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语、数)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由此帮教教师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到学年结束,8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归因于主要是交友不慎,没有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同时肯定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比如,四年级于纪梅同学,原行为上有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断绝了往来,能遵纪守法,进步较快。实践证明,归因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四、心理辅导法
我们根据心理辅导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使用想像一种厌恶性的或惩罚的刺激,帮助学生摆脱某些行为障碍,预防某些问题的发生。每当节假日、双休日之前,我们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违法犯罪的后果、小偷被抓的情景,使他们对这些行为后果产生恐惧,从而预防后进学生在假日里违法犯罪,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我校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能遵纪守法,而且在寒暑假中、双休日中也能遵纪守法,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五、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更为重要,不仅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而且增强了后进生转化的决心。如在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中,我们请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多次处分,但在老师们的帮教下转化过来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使后进学生懂得人人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每当后进生听到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心灵总会受到震动,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表扬。到期末了给全国的广大教师整理一些实用的材料,使我们网站的宗旨,坚决反对其他网站而已采集。
六、情感教育法
在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较多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再婚、违法服刑、家庭突变等原因失去家长的关爱而成为后进生的,我校共有10多位这样家庭的学生。为了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特困家庭的学生与同龄人一起健康成长,每年我们召开特殊家庭学生和特困家庭学生茶话会。在茶话会上,没有长篇的讲话,更没有训话,而是用身边生动的事例来感化学生。例如,请本校特困生演讲《逆境中奋斗靠自己》,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家庭变化的现实,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起。同时,通过师生共做游戏融洽师生关系,并对特困家庭的学生在经济上给予援助,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好几位同学激动地说:人间确有真情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不辜负学校老师的期望,争做“四有”新人。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制度化、规范化,把此项工作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并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于村小学 教师:郭明亚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