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生涯感悟篇--牛开亮
支教生涯感悟篇
今年又再次踏上贵州支教的旅程,一路上既有欢欣,又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忆往昔,今年和老乡田景茂把中国矿业大学“筑梦支教团”一手成立起来,这过程中我们带着大家挤出我们大学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全身心奉献给筑梦支教团,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今年暑假的西部支教能顺利的开展,把支教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减少到最少,也为支教团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前提基础。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筑梦支教团每个成员的共努力同下,我们筑梦支教团取得巨大发展,短时间里从一个小队伍发展到现在拥有45名支教队员的大团队,今年胜利拿下申报江苏省省级社会实践团队称号。这些成就说明今年我们团队前往贵州,四川两地支教达到了成为了可能,暑假的到来之时,便是我筑梦支教团支教开始之际。
2012年七月十五日下午,我们做好了前往江苏徐州火车站乘坐火车的准备,作为领队的我当时确实倍感压力,因为我要带着18名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生开始贵州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民族小学的支教征程,负责全队支教的一切事项,要为全队支教事务负责,要为每位队员的安全行程负责。在前往火车站之前,突然一些不起眼的网站报道徐州开往贵阳列车在湖南怀化出现了安全事故,列车可能难以正常到达,会晚点11个小时,为了再次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通过打电话和浏览铁道部官方网站两种方式进行正式,确实没发现有什么特殊变动,看到时间离开车时间越来越近,我立马当机立断,叫上大家带着自己沉重的行李往火车站赶去。,刚到徐州火车站外面和大厅。一切似乎正常,没有任何关于这车的变动通知,但当我们进入徐州火车站候车厅,突然传来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语:“乘坐K491的旅客,火车由于事故将可能晚8-11个小时左右、最好做好退票的准备”。听到这个噩耗,每个队员都露出一副淡定而从容的表情,回学校是不可能了,我们就等吧。看到大家这种为了支教什么都不怕的精神,我很受感动,我想大家真是来的值得,作为队长我为你感到无比的骄傲。但为了让大家能早点顺路安全得到达贵州,不打乱支教的一切计划安排,我还是决定做好改签的准备,可谁知道这几天的火车连站票都一售而空。想到这里,从我角度,这对我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辛苦准备好的支教不能就因为火车问题就放弃我们的支教梦,所以我又安定大家说我们只能静静的火车站等上10个小时左右吧,这是我们唯一支教的出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为了去贵州支教,去贵州奉献自己,我们还是静静的等,等到火车„„。
虽然晚点时间一改再改,但火车还是在大家的耐心等待中朝我们驶来,那时那种大家激动的场面真是让我难以言表,可见大家为了能坐上支教的列车是多么的高兴而欣慰,因为他们心中一直还存在一个从未实现的梦—为山区孩子带去知识和微笑。上车后,火车拥挤的场面难免让大家顿时高兴的心情大打折扣,带去给山区孩子的物品行李始终找不到落脚的地,不过一听说我们是去贵州支教的矿大学生,那时火车上也出现了许多好心人,他们把能让的空地给我们留了点,让大家能把行李放放,我们也能找个位置和大家挤着坐了下来。时间的流动,火车开始了它的艰难之旅,并发出了一声嚎叫,我们在火车的载动下也开始了我们的支教人生之旅。在火车上我们每个队员和乘客们谈论风生,支教的各种话题,他们有时赞扬我们有这种精神真的难得可贵,希望我们好好坚持发扬,听到这些我内心里顿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并在心里强调自己这一切的不幸和遭遇都是值得的,我们没有后悔,说到这里,我队队员张伟那出了他心爱的吉他,在火车上展示了他小有的一点才艺,让火车上疲惫难受的乘客们抖擞一下精神,洗涤一下耳朵里火车咔嗒咔嗒的噪音,这一切举动更是赢得乘客们的好评,还说你们现在的大学生真是多才多艺啊,支教过程山区孩子肯定喜欢。
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指针里流逝,晚点的火车也快接近我们下车的终点,但有件事当时让我很纠结和犯愁----凌晨一点我们才能到达玉屏县城,当时我就想对于我和其他支教队员来说,玉屏对我们都是陌生而恐惧的地方,因为大晚上我得带着十八个队员在陌生的深夜摸索寻找一个可以投宿的落脚点,休整休整大家疲惫的身躯,可大家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谁也不敢保证啊。可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在快下车的半小时左右,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让我看到了安慰的希望,听他一说才知道他是贵州玉屏县城人士,现在贵州凯里铁路八中当教师,刚出去旅游回来。这么好的机遇,我就和他说了我们支教的状况及火车晚点给我们带来的诸多问题,他说:“我对你们支教的事业很支持,你们的这些都是小问题,你们真找对人了,我是当地人,下车后我帮你们找家既便宜又安全的住处,你们就放心吧。”听了这些话我顿时如释重负,压力轻了好多,我们真是幸运的人儿。凌晨两点,火车停了,我们也该到站,我叫上支教队员们收好自己所带的物品行李,跟着这位好心的大叔一起下车,下车后大叔带着我们在深夜了摸索,摸索中他帮我们找到一家既便宜有安全的旅馆,安顿我们住下后,我询问了他的名字,才知道他姓万,并记下来了他的手机号码,之后他放心的一人离开了那里,消失在黑夜中。我想说声,万老师,真的谢谢你,我们会好好把支教工作中做好,不辜负你对我们所做的一切。
经过一晚的调整,第二天早上我督促大家九点起来,虽然疲惫的我们还想多睡,可为了早点见到贵州巴冶小学的孩子们,我们大家都早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了起来,收拾好行李,吃了早餐,我们乘坐一辆大巴车前往巴冶小学,开始了最后一段乘车之旅。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山路的颠簸下兴奋顺利地抵达了贵州巴冶小学,当我们下了汽车,可呈现的是一副凄凉的画面,学校里就只有一个老师接应我们,校长说是有事把一切问题都推给那个万老师,就说我们来支教一切事情我们自己搞定,还说你我们今晚自己的晚餐试着自己搞定。听到这些心理感觉有时一种莫名的无奈,来这里支教这么不容易,最后还遭遇觉被校方冷落的感觉,这样的打击真让我这个队长吃了闭门羹,难以接受,这该怎样跟我的队员们交代,我把这些情况瞒了起来,不让他们知道校长的态度,免得打击他们支教热情,击碎他们年轻而轻狂的支教梦。为了中国矿业大学“筑梦”支教团的发展,为了巴冶分队的队员们,我还是决定坚持下来,不管校长态度如何。我和当地人杨略队员商量后,再三请求王老师的帮助,希望他能把我们的住宿先安排好。他带着我简单看了他们的宿舍,就让我自己分配我们的宿舍,考虑到我们人多而床少的现状,我就告诉大家要克服艰苦的环境条件,委屈地大家将就挤挤吧!
安顿好住宿后,为了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再次拨通了校长的电话,希望他今晚能抽时间过来,开个见面会,把支教的事大家做个探讨,在我的再三沟通与请求下,校长才答应了今晚过来和我们开个见面会。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校长探讨商量支教的有关问题及须注意的事项,并且我也代表中国矿业大学“筑梦”支教巴冶分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及对支教活动向校长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我们在大家不是很高兴的情绪下达成了一致。
洽谈会后,当地老师为志愿者们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就餐期间,好心的万老师拿出了自家酿造的米酒招待我们,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一路的曲折与不幸遭遇,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克服下,化为了支教奋进的力量,一直激励并鼓舞着我们要坚持到最后,迎难而上,排除万难,始终坚持在基层--贵州巴冶小学历练品质,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我相信在我和每个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把以后的支教工作顺利的开展并取得重大收获。我对这18人的支教团队充满信心,每个支教队员对支教充满信心,贵州巴冶小学对我们更是充满信心与期待。今后的支教日子里,我们会克服万难,今后的支教日子里,我们会„„直到„„„„!中国矿业大学筑梦支教团巴冶分队 加油!牛开亮 加油!
第二篇:我的支教生涯
我的支教生涯
随着岁月的飞逝,执教的生活随之流逝,但支教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2006和2007我先后由镇内交流到镇外支教,回想起这风霜雨雪走过的两年的支教生涯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又岂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历历在目的支教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奉献自我人生价值的体验,还不如说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重洗礼,在这两年里让我看到了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们时刻像一头老黄牛一样耕耘在这片热土地上。他们的奉献,他们的敬业犹如强大的电流不时击在我的心上,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我先来到柳陂镇最偏远的西流完全小学,那里依山旁水、花园式的校园,让我亲吻到山的灵气,花的芬芳,更让我领悟到山里孩子的纯真和朴实,也看到这里的爱子更需要好的教育,好的年轻教师。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五公里以外的村子,还有许多孩子还是留守儿童。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脸庞,感受到他们一颗颗善良纯真的心。看到孩子一对对求知的双眼,心灵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当时我和其他几位教师来到这所学校,我接了六年级二班,共有四十六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让我感受到山里孩子的坚强,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懒惰”从不出现在他们脸上,总是那样勤学好问。记得当时我们班学习最差的是一个叫王祥的学生,刚开始他一遇到做作业他就哭,我问清了原因,原来是不会做着急的哭。为此,我就开始辅导,每天下完晚自习(当时寄宿要上两个晚自习)他就到准时我办公室去给他补课,一年下来他就冲到班上前十名。从他的生上不正是验证了“铁杵可以磨成针”真理吗?
第二年我又来到革命老区——南化塘镇支教。当时我被分到南化君安希望小学,走进校门,我不禁被老区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重视深深折服。一所偏僻小学,竟然拥有水泥球场,校园内道路全部硬化,校园的风景更是迷人,绿树成荫,繁花如星,花坛里丹桂飘香,月季斗艳,两排苍翠挺拔的常青树郁郁葱葱,面带塑像屹立在花正中,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像是在时刻提醒我们“为人民服务”。修缮一新的教学楼与破旧的教师宿舍南北相对,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反差,更让我感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篇:支教总结(个人感悟篇)
支教总结(个人感悟)
我们“阳光志愿者”之队的九名成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刘官乡兴红村开展的爱心支教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我们志愿者的工作主要从全面招生、组织上课、大型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主要调查研究了兴红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采用了课堂授课、课后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学校教育质量较差、上课学生流失状况严重、家长忽视孩子的教育等许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尽力付诸于整个支教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兴红村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集聚的村落,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绝大部分青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仅有劳动力很弱的老人和孩子。目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小学,孩子们要想去上学必须花30分钟步行到邻近的羊保小学去上,或是到更远的凯里市去上,求学之路非常困难。硬软件设施的配置、师资的严重不足,再加上大山的阻隔,使得这里的孩子能获得的仅是书本上的点滴知识,尽管他们聪明活泼。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类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我们决定举行这次爱心支教活动,用爱将孩子们的智慧火花点燃。
2011年7月20日,李应荣、王芳、张杰、延永仁和李亚东五名志愿者组成“阳光志愿者”之队来到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兴红村开展爱心支教活动,考虑到当地学生人数少,学生年级水平参差不齐,故我们在教授内容的选择上趋向于趣味性和启迪性,竟而把所教科目划分为趣味语文、趣味数学、趣味英语、书法、哲理小故事等十科;由于我们支教时间短,学生人员变动大等原因,课程和课时安排上我们采取的是以一天为一个单位的临时制定方针,即今天安排明天的上课内容,明天又安排后天的上课内容,以此类推;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进行和维序,我们在课堂的教学中又安排课一个陪读老师,我们称其为辅导员。为了班级的整体建设和凝聚力,我们也设置了一位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整体事务。同时,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熟悉学生的状况,我们每天都安排了“家访小队”,针对孩子的上课学习性格等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以上的这些活动中,我们渐渐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断代家庭,孩子缺少教育,更缺少关爱
通过家访调查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70%以上,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状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二、德智体三育发展畸形
学生求学动机不明确,在家访的过程中,当我问及学生你们为什么要读书,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他们通常是这样回答的,“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想读书,只不过我不读书的话,我爸爸会打我”,在他们的眼里,读书好像就是为了履行义务,为了让爸妈们不生气而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的地
方大人赌博成风,孩子也跟着学。有些孩子经常赊账购物,无形中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有的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发现这些孩子犯了错误,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而需要家长配合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的“监护人”,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性格特点等了解不够,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针对以上来自于政府、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各种问题和原因,我们通过访谈、小组辩论等形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家长:努力承担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本次调研结束后,我们组织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最后的汇总和总结。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明显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学习成绩一般、不善于参加课外活动。主要原因有政府不够重视、学校不够负责、家长不够关爱、孩子不够努力。但是通过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可以逐渐得到解决。本次课题研究给了我们一次深入农村教育、来到留守儿童身边,切身面临教育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路径、感受奉献的快乐和回报的幸福的机会,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更加深入了一层,对教育的感悟又多了一份,对未来的责任又明白了更多。虽然在本次调研中叶有许多不足,例如组织策划仍有疏忽、团队凝聚力有待加强、反思总结工作还要完善等,但这是我们关注农村、关注儿童、关注教育的开始,我们以后将会沿着已有的奋斗足迹,发现新的问题,继续研究有关留守儿童在未来社会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和未来的教育发展前景。
第四篇:2014支教感悟
2014支教感悟
——心灵洗礼——
柳江土博中心校寄宿部胡江挺
我原来在农村出生,在农村生长了十年。1996年毕业分配到进德中心小学,97年调入壮校附小至今。期间曾经支教四年,99年在福塘小学,08年到土博四案小学,09年到百朋五九小学,13年至今在土博中心小学寄宿部。
99年还年轻,在支教点只懂得和别的老师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学习。时常跟随老师领导走村串户,看到学生生活的艰辛,了解学生的疾苦,体会到农村家庭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伟大,老师用钱的态度和对钱的珍惜,支教补助110块都能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有老师连续两次教学应用题例题抄的条件不够也能顺利上完一节课)
08年到四案小学这是土博的南大门,是一所沿着公路边上的农村小学,沿着公路边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应该还过得去吧。经过调查研究学生早上七点就要从家里出来走到学校九点钟上课。差不多十二点放学。放学后是不能回家吃饭的,条件好的就用矿泉水瓶装一点玉米粥或者几个芋头和红薯来,这些就是他们的中餐。绝大部分同学是饿着肚子,上完了下午的课又走很远的路回家还自己煮才能有东西吃,这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做工。我问过他们:你们中午饿了吃什么?他们说:到水龙头前面喝一点水就饱了。这是08年的感悟。寄宿制学校迫在眉睫。
09年在百朋没有评为优秀支教队队员,也不做什么具体的工作,没有什么具体感悟。只知道离县城近生活条件不差。
13年到了土博中心小学的寄宿部感悟最深,心里为之震撼,也得到了洗礼。这是一所只成立半年的学校。我的感悟如下:
1学生有了免费的午餐,没有餐桌学生在树脚球场边蹲着吃饭,而且仅仅有一个菜。我的家庭也不富裕,我每餐三个菜是正常的,有肉有菜。我女儿今年7岁就是不吃,吃的很少很少像是在养猫。前几天我爸爸还说带我女去检查看看是不是缺什么微量元素或者有病,有病提前发现及时治疗。我又问学生这菜怎样?学生说很好锕。有的跟我说在学校可以天天吃肉,在家里一个星期只能够吃一餐肉。
这是一个震撼
——民以食为天
经过我和后援学校的沟通,后援学校从有限的经费里拿出三千元支持受援学校买了餐桌。学校领导到鹿寨考察回来后,加一个素菜,变成如今的一菜一汤。
2寄宿制学校与走读制学校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学生在校时间不同,老师的责任不同,寄宿制学校从周日晚上来一直到周五下午才回家,在校时间是走读制学校的三倍。相应的老师的责任也大了三倍。每天晚上还有晚自习,老师都要下班指导学生。还有生活老师负责生活起居,还有应急老师负责一些上课期间有病的学生送医院。老师的工作量多了很多。老师的工资还是那么多。老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坚守自己的岗位。班主任每学期初收钱,每周分每人多少车费,每月要多少伙食费。点点滴滴零零散散的工作做得一个认真。我真是佩服五体投地。壮校附小有老师为搬桌子跟领导谈价钱。
这是第二个震撼
——崇高的敬业精神
如果在拉堡的几所学校如果没有家教那部分收入的老师还是这工资,老师们绝不会每年的各个季节都进商场购买所谓的牌子的衣服。土博这里的老师一件衣服穿三五年的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夏天的衣服几乎没有超过每件100块的。
经过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调查,这学期改变成周一早上九点中学生到校,因为周日学生早早就来学校,早上十点就来学校,生活老师下午五点上班。存在着七个小时的管理真空,谁来负责谁敢负责?因此调整到周一早上学生回校。
3土博地域辽阔分别与流山,里高,三都,宜州,来宾大唐接壤。属于柳江县尾也是柳州市尾。远离城市造就农民的纯朴学生的纯真。山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一批批出去打工的农民走出深山,留下的是一批批留守儿童,女同志出去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精彩,想着自己边远偏僻的家乡,曾经流出打死我不再回来的豪言壮语。有些男同志出去打工受伤老婆抛弃家庭改嫁的都有。因而出现了在校学生中孤儿占三分之一,留守儿童三分之一,父母在身边的也有三分之一。因此存在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出现过分溺爱或教育的缺失,学生存在性格的缺陷。九月份刚刚进学校晚上经常有学生哭泣,要找爷爷奶奶的。壮校附小留守儿童应该不到百分之五。
这是第三个震撼
——有父母才有家
4学生的卫生习惯让我震惊:学校刚刚成立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学校的一些水龙头,不会冲厕所,拉屎拉尿以后留在那里不冲,导致厕所都不能进人,蚊子苍蝇到处是。吃完饭不洗碗的,不洗澡,不洗衣服,夏天一套衣服穿一周的现象都有。竟然在四年级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就带一套衣服来学校,不知怎么拉尿在裤子上没有裤子换,第二天还是穿这有尿的衣裤上课,老师走过旁边顶不住那股骚味。教师一半摆着桌子一半留着垃圾。随手扔的现象非常严重。
这是第四个震撼————健康第一。
经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现在卫生习惯已经好了好多。
5一个学校十二个班三年级三个班,四年级两个班,五年级三个班,六年级四个班。493名学生,我上了六个班,在运动会的入场式前,培训每班的导航员,原地踏步走,齐步走都不会先抬哪只脚,不知道121的口令1是对哪只脚。体育技能水平三比不上壮校附小体育技能水平一。
这是我第五个震惊
——老师自己肚子里没有料
6整个柳江县青年教师赛教中,土博派出九个人参加比赛只有我一个人获得体育二等奖,其余都是三等奖。不是老师们没有水平而是老师们看的太少,学习太少。平均一个人一学期能够到县城听课没有一次。当然也有机会去南宁。有老师跟我算算账:车费只能报销全部,住宿费100块一晚。报销每天25块。自己添75块。两个晚上添150块。伙食费最少每人每天50块(一餐粉两餐饭)。报销10块。每次出去都在贴钱。再算算夫妻俩的工资。每月收入4000块。房贷还1000块。伙食费小孩在拉堡上学500块,还不能订牛奶。自己两夫妻200块,手机费两人100块,水电费100块。液化气100块,三个人的衣服每月花200块。人情来往双方的每月300块。过年过节两边走平均到每月500块。交通费每月200块(拉堡到土博单程票价13块)。父母兄弟姐妹家庭不能出任何意外。小孩不要参加任何学习班。自己两夫妻和小孩不能出现病痛,不能进医院,不能出去旅游,不能逛柳州,衣服在拉堡买。不能抽烟喝酒的情况下能节约出800块每月。
这是我第六个震撼
——老师口袋里没有料
总之,一年的时间眨眼即逝,为我的这一年支教所体会到的所有的震惊震撼感到高兴又感到可悲。高兴是我每次下来支教都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新的震撼,可悲的是在我们身边还有这种现象的存在。通过几次的震撼我的心灵就得到了几次的洗礼。洗掉了城市的喧嚣,洗掉了十几年进入职业倦怠期的疲沓,洗掉了我身上的铜臭味。我发现每间隔几年下来支教一次都发现新的的东西新的共鸣。每次共鸣都拨弄到我心底那根脆弱的神经。
第五篇:支教感悟
支教感悟
一年一度的支教工作展开了,终于还是轮到了我们10级。对于我来说,有喜也有悲。喜得是我们有机会可以证明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参加社会工作的预备。悲的是,我们要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结交新的朋友。以前,习惯了一直听课,这次,要去体验讲课,对我而言,也是一种锻炼。
坐上大巴,和同学一起奔赴支教的地方,在车上,我们一干人等被分配到各个点上,我所在的是一个叫做甘河子中心学校的地方,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打开手机找百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色的两层楼图片,而后介绍的是甘河子是距离乌苏市最近的一个小镇,甘河子以农业为主等等,这个距离现在我还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一下车,校长接上我们从高楼大厦一路驰骋过广袤的棉花地,拐过弯过了一个小树林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是一间师生公寓楼,环境优美,学校还给我们配备了一切厨具,为我们解决饮食的问题,这样的招待让我们欣喜若狂,少时安顿,校领导带我们饱餐了一顿,让我们奔波的心有了暖暖的感觉,想着今后的生后的生活和工作就要在这个淳朴的,美丽的小地方展开,内心既激动又期待。
接下来,我们参加了学校的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仪式之后,王副校长给我们分了教学组。我们四个其中一个被分到了中学组,其余三个则加入了小学组。进行了简单的听课之后,我们就走马上任了,走在了一边学一边教的路上,对于我们这些新兵来说,有些忐忑,又充满刺激。
我们的课堂草率的开始,问题也不停的涌现出来,我们不停地听课,不断地改正缺点,终于有所改进,可离一个合格出彩的教师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信心满满,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我们站在教师岗位上。
一点一滴,一日一夜。都是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