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辕北辙评课稿
南辕北辙一课评课稿
陈慧琴
听了《南辕北辙》一课,我有以下感受: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来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领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杜老师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辕和辙的教学,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到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杜老师虽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但没有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还是有些模糊。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还需商榷: 1.学习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如:第一项学习任务出示后没有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就直接进入了第二个学习任务。两次让学生合作自主填写完成表格,却没有展示交流。试想留给评委和学生的是什么呢? 2.教师的讲解过于高年级化,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太多。备课时考虑缺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接受能力。3.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训练重点把握不够准确。本应该识字教学要作为重点去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本堂课中杜老师却将词语单独提出来让学生解释,不是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无疑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4.对文中关键词没有找准,致使设计问题时用词不恰当。如文中“硬要”这个词非常关键,抓准它展开讨论,提出问题“他硬要的理由是什么”?围绕它理解“南辕北辙”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对“固执己见”一词的意思也无需费口舌。5.评价不及时,朗读不到位。一节课多次合作学习都没有读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点评,我觉得过于平凡合作就有些乱。6.课件制作背景色差过暗,字体颜色太接近,造成视觉效果太差。篇二: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
渊泉第二小学 王芙蓉
一、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远行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楚国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朗读引导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是个特殊时期,很快由低段的识字教学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阶段,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的积累,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前我已经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时学生是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抓住课文南辕北辙中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说学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以纯对话形式呈现,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进行讨论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课件太花哨,就会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只顾欣赏了ppt,思维就不在课堂里,所以选用单色的ppt背景,ppt仅供呈现要求与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堵绝个别同学上课没事干的现象出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感受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时我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1.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学习新的寓言故事做了铺垫。)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首先来看两个字。板书“辕”和“辙”。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简要介绍“辕”“辙”的意思。然后出示图片形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内容和直观的图片有力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难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巩固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b、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自学检查
1.自学检查1,认读词语。2.自学检查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去,本来应该往()走,他却()地认为自己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往()走也能走到。(设计意图: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以读代讲,理解内容 1.快速读课文,知道季梁的朋友要去哪里?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2.快速读课文,文中的楚国在哪面?那人向哪边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所找内容。3.快速读课文,那个去楚国的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小组合作完成)找出他的有利条件,并根据“固执己见”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并板书:固执。4.季梁的朋友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拿出第二张表格分小组讨论)教师板书:方向错,越离越远。5.快速读课文,理解季梁的态度怎样?你是通过那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分析板书:诚恳。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和合作学习、讨论,加上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和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进一步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结束语不但使学生的合作讨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时补充完整课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六)拓展延伸
假如季梁的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感悟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五、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并接受老师的检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在辕和辙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以备需要时使用,故事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感受到寓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积极性。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不足: 1.教学要求落实的还不够扎实,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讲、练,但因课堂速度较慢未能补充进去。
2.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结构显得不是很井然,有些环节还有些措手不及。3.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很多,也使我的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扎实,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篇三:南辕北辙说课稿 篇四:《南辕北辙》说课稿 一文档
《南辕北辙》说课稿
焦东路学校 苗可琴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我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重点)2.我会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3.我能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难点)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时间预设】 自学 5 合作10 预展7 展示 15 检测 3
三、说教法(重难点)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双向五环探究教学法。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看ppt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安静、读得好,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导学案的编制要针对学情,明确重难点,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有问题提示、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重点突出、方法灵活,力求基础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一)说学法
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情而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为使“教师导学和学生预习”双边活动有机衔接,我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课前预习方法。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小组展示,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小组合作愉快。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根据双向五环的模式教学,设计以下5个环节:
一)、课前导入、解读题目:2分钟
1、师生一起板书题目认识“辕、辙”.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2、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辕: 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辕。
笔画数:14;部首:车;
辙: zhé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办法,主意:没辙了。途径,门路。
笔画数:16;部首: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读过的许多寓言故事,所以,这节课直接揭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理解,同时加强对难写字、易错笔画强调、理解、第一印象很重要,再遇见不宜出错。)
二)解读学习目标 1分钟
画出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目标。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检查预习,小队长汇报。老师及时加分表扬总结。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并及时纠错。3、同桌互相对改生字词,正确认读书写生字。2分钟 1)、我能给以下生字注音并组词。
盘 缠 硬
()()()2)、我还要认真把下列生字在田字格练写一个,易错笔画用红笔写。
盘 缠 硬 4 盘缠 强硬 更羸 把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5、老师说课文主要内容,有不同意见的举手示意,只要意思相同就可以。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边、楚国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不听劝告)。
6、说一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四)a、【合作探究】7+22分钟
1、小队交流课文内容。
2、小队交流,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行动与目标要一致,目标不对,永远不会成功等)
3、读词语,并交流易错字。
b、【分任务 预展 展示】环节,我根据学情把《导学案》的任务进行了修改。
任务一:读课文
任务二:读词语,并交流易错字
要求:
1、大胆、大声、大方。
2、与同学互动。一生读词语,一生说重点词句的理解,一生说怎么读出这种语气(即有感情的朗读),一生进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其他小组成员及时补充评价,要对有创意、发现他人优点的评价多加1分。展示任务二
1、学写“盘缠、硬”。
a、小组展示、讲解这三个字,并于下面的孩子互动书空。一生: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小口令:记笔顺,我最快!)。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右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一生: 硬,先写石 书空,再写更,书空
一生:缠 书空绞丝旁,书空缠的的右半部,与厘米的厘区分,书空。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课中用小口令规范学生书写的习惯:腰板—挺直!脚底---放平!)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表扬与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非浅。)
学生在展示、补评中没有说出来的我根据学生的展示和教材的重难点作相应的补充。、做朗读指导。
展示任务一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2、指导读出那个人的固执
一生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一生说:硬要的硬字,突出了那个人的固执
一生:再听我读一遍,“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一生总结:听他读出了那个人的固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设计意图:互动是为了突出重点。)
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一生: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一生:我知道这个人很固执。
一生:我知道了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一生: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一生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设计意图:教师的点播,是因为学生没有说到的。)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一生: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1)、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学生自己互动分角色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读,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读感悟,琢磨,加上情境中教师对不同人物语气的指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
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4、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教师对展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设计意图:学生和教师精彩的结语不但使学生的辩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学生在展示、补评中没有说出来的我根据学生的展示和教材的重难点作相应的补充。、做朗读指导。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五)【检测】3分钟
1、用南辕北辙说句话 造句:我们做事情不能南辕北辙,这样就不会能把事情做好。
2、填空:
星期天,我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一上汽车,我才发现方向乘反了。这(南辕北辙)的事可不是头一回了。上次去姑妈家,没看清方向就上了车,结果只能等车到了下一站再往回乘,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时,———我想:只有(盲羊补牢)才能不浪费时间。于是,我赶紧向司机叔叔说明情况,然后不好意思地从后门下了车。篇五: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
1、学生回忆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
生1:我读过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生2:我读过龟兔赛跑。
生3:我读过南辕北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及发展史。
教师:看来,大家真是读了很多,更可贵的是你们还把这些故事都积累在大脑这座智慧宝库中。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师用惊叹的口气说)。听到这,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还以为只有几百年呢。
生:真没想到,它在我们国家已经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了,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你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我听到刚才有个同学说读过南辕北辙,还有谁读过这个故事? [3] 更新时间:2011-3-6 14:55:53 多数学生举手。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寓言的发展史,激起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赞叹之情,使他们更加喜欢阅读这种文学体裁。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寓言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3、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梗概。师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并面向全体学生说:我们大家愿不愿意跟着老师再来了解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
生:愿意。(设计意图: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1、认识“辕、辙”.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c、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
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
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
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文中说“我的车夫
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生:好车夫。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1、学写“盘缠、硬”。a、教师讲解并示范这三个字。
师: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右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b、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表扬与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非浅。)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生2: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第二篇:《南辕北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季梁的朋友要到南方楚国去,而他却朝北走。季梁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富有很强的形象性。虽然短小,但叙述生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了一些寓言故事,所以学生学习这则寓言不是太困难。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任何事行动与目标要一致,要听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采取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去读。力争在本课教学中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头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展开辩论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个环节: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大家欢不欢迎呢?
生:欢迎(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语气为后面的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2.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自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4.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季梁的朋友硬要往北走”。时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楚国的图片)然后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贴上出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还有的学生说: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出示:
(1)、季梁不解地问:“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朋友回答:没关系,我旅费很多!
(3)、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朋友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边读边琢磨:季梁是怎么问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5、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季梁,一人扮演朋友,在两名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人物的语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加上表演中教师对人物语气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同时突破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季梁的朋友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让生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的同时,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让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不管条件多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不但使辩论圆满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升华认识与感受。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企图依靠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南辕北辙》现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故事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增强了认识,还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王与 《南辕北辙》赛课 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之
《南辕北辙》
深圳市大鹏中心小学 王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这个故事。
2、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硬”,通过生生交流了解故事大意。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心理,从而明白故事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朗读并尝试背诵古文版《南辕北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古文版《南辕北辙》,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引故事
1、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咱们就来讲故事,(板书: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的题目有些奇怪,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解题: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图了解“辕、辙”(老师给你参考字典查出来的解释,请你用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尝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也是培养自己读书能力的重要方法。)
(2)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辕向南辙向北,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二、展示交流——读故事
1、认识主人公
这个人呀,真是挺糊涂的!他要去的地方是楚国,而楚国在南边,他要往北边走。(幻灯)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减词对比读)从这个词看出来这是个怎样的人?
(奇怪、固执己见、顽固不化、一意孤行、自以为是„„)(指导书写“硬”字)
2、师: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他为什么不听别人的劝告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去看看。
3、出示自学导航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2)找出坐车人不听别人劝告的原因,用 划出来。
4、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1)联系上下文理解把式、盘缠,(幻灯出示相应的句子)
(2)说文解字 “盘缠”: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叫一吊钱或一贯钱。古时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
积累词语:腰缠万贯
(3)指名说一说坐车人的理由并板书
5、对话朗读
师:看来这个人的理由很充分啊!难怪他的朋友怎么劝说他都不听。(幻灯:对话)(1)师生合作分角色读一读:重在引导学生读出坐车人的固执、自以为是的语气(随机走到学生旁边,引导学生读坐车人。
(2)男女生分角色读:现在女生就是这位朋友,男生就是这位坐车人,你们想想该如何说,可以加上动作,配上表情。
读后点评:是否读出朋友劝说的诚恳,坐车人的固执
(3)结合刚才老师的提示,你们读得绘声绘色,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幻灯出示需要填空的对话,分两大组完成不同角色的对话提示语)(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朋友的语气:关心询问、疑惑、着急、担心„„
坐车人的语气:肯定地、不以为然地、固执地、自以为是地、满口不在意„„(4)互换角色挑战读:指名读旁白,演坐车人的坐着说话,演朋友的起立说话。
6、突出体裁特点
借助同学们加进去的表示人物心理的词语,你们更加读得有声有色了,让我们真实而强烈地感受到了朋友着急而担忧的心情和坐车人的固执,可是课文中没有„„没有„„,(擦掉板书),为什么呢?(幻灯出示课文原对话)
请想一想,没有了提示语的描写,这样的对话会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感觉呢?很简洁。我们刚学完的《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中的对话也是这样的,(幻灯出示该对话),难道是作者不会写吗?没有我们写得好吗?
这就是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读者一定的道理或教训,这就是寓言。所以寓言又称为“理智的诗”,“穿着外衣的真理”。
7、故事的结尾也是简洁明了的。(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1)出示最后一段第二句话读一读:“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2)五个“越”把南辕北辙的害处说得一清二楚,那就是——(再读,教师板书)
8、看来坐车人的朋友劝说不成功,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再来劝劝他?让他明白道理不再犯错。一两个人先说说,然后写一写。
(方向不对,实现不了目标。)(背道而驰)
(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巡视,随机指名交流。
三、复述课文——说故事
1、读完了这个故事,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
2、学生接力说故事。
四、古今对照——还原故事
1、古今文对照学习,以读代讲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就是它的古文版。老师把它和刚学的现代文版对比出来,一起来试试。
(1)学生读现代文,教师读古文;(幻灯:强调的字词 加红色字体)(2)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古文。
2、古文朗读
师:当时魏国的大臣季梁用这则寓言巧妙地劝说了他的君王——魏王。魏王一直想成就霸业,想在天下取得威信,如今却想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用武力去攻打弱小的赵国首都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季梁认为魏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越得不到天下的尊重,那么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就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了。你看,季梁来劝魏王了——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齐读
3、填空式背诵
五、活学活用——用故事
1、用故事
师:季梁就是这样劝说魏王停止了企图用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季梁的劝说十分有效,魏王听了这个故事后感到自己做错了,因此停止了攻打赵国的想法。现在你能否学一学季梁,用南辕北辙的故事来劝一劝这位阿姨?
例:小明的妈妈很胖,她下定决心要减肥,可是天天吃冰激凌,又不爱运动,你能用《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劝劝她吗?
2、推荐阅读——积累故事
同学们,希望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阅读国外的寓言——《伊索寓言》《莱辛寓言》等,国内的古现代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你会被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折服,更深地感受寓言的魅力!
第四篇:评课稿
四年级英语《My day》评课稿
洪池中心校 王晓
马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小学四年级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实践我校“学---展---练---清”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扎实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整节课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课标一级目标要求学生喜欢听他人说英语,体现在教师展示自己一日生活时,学生们认真倾听,初步感知了描述一日活动的短语。自主学习时,学生们大声朗读自己会的短语,并通过对子交流,巩固自己所学的短语。在班内展示时,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说短语,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会了短语,体现了用英语思维的水平,落实了课标中能根据简单指令做动作的要求。在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短语记录时间时,并进行对话练习时,学生用拍节奏的形式展示自己,思维水平及自学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人展示,自己倾听时,学生们在用心学,在真正的学习。整节课,学生们在玩中复习了旧知,在玩中学会了新短语;在练习目标句型时,学生们用多种形式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又有玩耍的快乐。
第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课堂驾驭能力强。从课前热身活动开始,教师便以参与者的角色融入课堂中;通过图片及教师自身的一日活动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句型学习中。标准的课堂教学用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课堂之间穿插“Are you ready?Go,go,go!”“One,two,three.Three,two,one.”以及激励性评价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计一日活动的表格及描述一日活动的小练笔,教师将语言学习、信息整理等技能巧妙结合,促进学生多技能发展,也增强了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尊重他人的体验。整节课,张老师很好地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上功不可没。
第三、教学活动多样,教学效果满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节课上,从对子练习读短语,到小组做动作,巩固短语;学生们在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再到后面练习目标句型,介绍自己一天生活的小练笔,可以看出课堂效果令人满意。从领读短语,到抽查个别学生单独读短语;从自己介绍不同时间的活动到对子练习目标句型,并当堂展示;从真实介绍自己不同时间的一日活动,转为课本中Kitty的一日生活,感知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句中动词的用法。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学生不断地在学习和使用语言,学和用 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教学目标中的短语及句型从听、读、说、写各方面都得到了练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总得来说,这节课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用心,教学成效显著,是一节成功的课。当然,再成功的课堂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认为值得探讨的地方:
1、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所布置的任务不够明确,小组活动合作性不强。本堂课中,张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是很丰富。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纵观全课,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自然,新旧知识连接紧密。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说: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紧接着教师利用游戏say time, 在活动中复习了时间的表述,使新旧知识自然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身体语言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马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 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自然有效,分散了本课的难点。老师教得容易,学生学的轻松,提高了实效性。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个人活动、对子交流、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全班交流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4、设计练习形式多样,梯度练习由浅入深。读短语,巩固短语,练习目标句型,进行一日活动的小练笔,使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和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学生不仅很好地操练了新学知识,也有意地使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
第五篇:评课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课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从叫学生上台来叙述,问答开始;新课导入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注意衔接,善于质疑;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1、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应该揭示课题;
3、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操作性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4、信息 小学英语评课用语集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课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入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句型学会询问朋友,家庭成员及老师的一些情况,用游戏,介绍,问与答等多种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调用原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从叫学生上台来叙述,问答开始就为新课的导人打好基础,到最后的巩固都作了精心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般现在时的句型而展开.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层进一层的教学活动中,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
新课导入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Children‘s Day,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生动的电脑画面,听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Free Talk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注意衔接,善于质疑。开头复习了已学过的各种节日,然后利用黄金时间马上进行主要知识的学习,紧扣本节课的重点—Festivals,新旧知识衔接自然。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李 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句型what do you do at Easter?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提前为各组准备了一乒乓球(当作蛋)和大量彩笔,让学生一起合作画出自己的巧克力蛋,各组把画好的巧克力蛋交给老师。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1、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应该揭示课题。
2、教师应加强对重点词和重点句的阅读。
3、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操作性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4、信息量大,重点内容的教学相对贫乏。教师应该善于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引人入胜,轻松自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5、板书重点不突出,知识点不明确。一堂课板书的内容是突出教学重点,与整堂课中教师的讲授,练习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教师应该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构建知积要点。
6、课堂设计应力求简洁,避免重复。总之,无论从网络课的创新,从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还是从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
张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西。
由于张老师与学生没有时间接触,学生对软件操作生疏,再有时间的原因,人工智能尝试的环节未能深入,我想这部分内容可以缩减,作为课后尝试。
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难上,学生对课题的接触面很少。开头与机器人聊天兴致很高,但由于英语程度不够,后面就兴趣不大。学生对图灵测试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然后讨论过后,再讲解效果会好些。游戏能够进入课堂,我感觉很好,以后我们在Flash教学中也可以加入游戏内容。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学生不能尽兴,没有深入,课堂容量也偏大了些。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软件安装使用的能力不够。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可以举比如自动存取款机,家用电器设置等贴近生活的例子。本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与理论如何更好的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这样的课,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创造性。
我觉得导入很好,学生的英语程度应该是可以的,也能够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图灵测试的讲解至少能让学生记住它。这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我想,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准备得很精心,语言表达和课程设计都很出色。课堂容量大,结构紧凑,达成教学目标。导入部分非常好,能激发学生兴趣,也紧扣本课主题课堂组织有条理,思路清晰,语言自然,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总的来说,这节课不虚此行。
张老师上课的语气和语调值得我们学习,课堂设计很紧凑,每个环节都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导入部分聊天时可以以自我介绍的方式与爱丽丝聊,然后带来新朋友,再让学生聊,就减轻语言困难。课堂上举例子的影片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有意识引导,再在课堂上应用,效果会更好。
(二)一.评王晓燕老师的课。
王老师这节课基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思想,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Let’s sing Let’s guess、快速反应、直观演示等多种活动途径,进行愉快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目标达成率较高。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需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定位恰当且充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课堂的歌曲引入、玩具动物展示、动物图片展示、单词卡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直到最后的课堂表演都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展开,且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2.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课堂驾驭能力强,口语流利,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
3.注意教学细节,主要体现在给学生起英文名字,努力营造一种英语教学的氛围
4.注意到语音教学,将panda cat rabbit 三个单词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字母a 的发音。
5.活动方式多样化,有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 等一系列活动。6.准备充分,有课件、实物、图片、卡片等,甚至学生手中都有玩具动物。
再完美的课也难免有缺憾,特提建议如下:
1.要注意创景和情景的真实性。本节课 除了多媒体中的 guessing game、read after the tape 外,就是用几个玩具进行直观演示,体现交际活动的环节几乎没有,而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交际吗?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多的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必将能激发学生真实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课堂的结尾游戏环节可创设一个小动物们开party 的情景,让学生们去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2.设计活动时考虑不是很全面,比如在look and match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早将小磁铁放在图片或单词卡上,以免学生在贴的过程中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游戏的不公正(老师帮个别学生贴)而在guessing game这一环节中,有些动物的图片根本就没有遮掩好,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还叫猜吗?如果改为听动物声音来猜动物名称是否会更好些? 3.没有考虑到课堂的整合.整个一节课听不出何为新授环节,何为复习环节,明明学生已经会读会演本节课的内容了,却还要折腾一节课,我们拿出这些时间去添加别的框架的内容岂不是更节约时间吗?
4.做不到对课堂的拓展,本节课的主题就是animals ,我们为什麽不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这一方面的情感教育呢?
当然瑕不掩瑜,我不能不为王老师深深的教学功底所折服,本节课让我反思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会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向名师迈进 二.评陈小叶老师的课
陈老师的优点和王老师基本相似,在次不一一细说,特将印象较深 的几点总结如下:
1.呈现新知过程中注意到了创景教学。例如在教学 bathroom 时,以手脏了为由,引导学生思考该去的房间。而在教学kitchen 时以 I ‘m hungry,where should I go 引入,比较巧妙。
2.呈现训练方式多样化。呈现新知在上面以提到不再赘述。在训练单词时,陈老师也是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What’s missing ? find and seek、loud or low voice 等,为课堂平添了不少的风采。
3.整体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最后能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精心把本节课的单词卡在黑板上贴成一个家的形状,板书构思巧妙, 设计新颖。4.能够做到相应的拓展, 如在课堂的结束时打上了字幕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节课不理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虽然注意到了创景,但没有注意到情景的真实性和是否合适,比如在教学bathroom时, 陈老师创设的是手脏了的情景, 可是手脏了我们应该去的是washroom 而不应该是bathroom,创设一个身上脏了要去洗澡的情景不是更真实一些吗?
2.拓展的方式不够新颖和创新,在结尾处如果我们再多提供几个漂亮的家的图片,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并做一下口头描述,然后再设计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家的模型并介绍给大家,或干脆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效果可能会好的多。
3.口语不够流利,口头语ok 太多,重复同一个句子的次数太多,使课堂显得拖泥带水,不利落。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反思、进步,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让学校、社会都放心、满意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