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教育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翁墩中学 任相莉
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
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第二篇: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试题集锦
1、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教师的博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
2、宽容是人间最美好的品德,是师德的精髓所在,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3、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4、信任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5、爱学生是教师在履行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6、真正的教育在于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
7、理解既是一种智慧活动,又是一种体现道德品质的载体。
8、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崇高师德境界。
9、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表现,一种无声的支持。
10、语言沟通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11、目光接触可以传递肯定或否定、提醒、鼓励、督促等信息。
12、尊重是师德的根本。
13、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更是师德利以体现的最好载体。
14、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让他们在每一阶段都有所进步,是职业追求的最高境界。
15、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16、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7、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
18、成为有德之师的行为标准:廉洁从教,拒绝“有偿家教”;爱岗敬业,远离“有偿家教”;为人师表,唾弃 “有偿家教”;
19、诚实守信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种外显。
20、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的重要途径。
21、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2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23、还课堂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24、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5、寓教于“玩”实质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还课堂给学生的具体方法:
1、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2、放手给学生的情景设定;
3、培养学生检查与反思的习惯;
4、修炼好“启发”这一基本功;
5、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包括内容:
1、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2、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3、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4、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5、理解之爱;
6、抓住“犯错”好时机;
7、亦师亦友,让“师爱”成为高尚的爱。
三、心底无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包括:
1、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您的一言一行中;
2、平等之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成功;
3、给予无私的热情——决不放弃“后进生”;
4、言语自由——还学生发言权;
5、以情感人——无私的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心;
6、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急。
四、崇高品德——铸造闪光的人格魅力包括:
1、身正为范——正直的品德凸显崇高的魅力;
2、海纳百川——宽厚的胸怀奏响和谐乐章;
3、廉洁自爱;
4、诚信为本;
5、以仁树人;
6、严于律已;
7、仪表风度;
8、家庭美德。
五、高度责任感,包括:
1、甘于寂寞;
2、以专业化的职业情感关注学生;
3、勇于认错,为学生做表率;
4、勤于家访。
六、不断超越——提升业务素质包括:
1、用创新打造特色教育;
2、挑战自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
4、博古通今——构建多元知识体系。
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信任教育:就是对犯错误,有过失的学生给予充分信任,并以此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进而痛改前非,实现良性转化。赏识之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诚信:首先是一种规范。“诚”是一真挚,诚实的内心态度,侧重于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信”是批自己的外在言行,侧重于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是否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别人是否信赖自己。
仪表风度:批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及修养外化的美好的容貌穿着、举止姿态。
教师的仪表风度:批教师的服饰仪容、言谈举止、行为态度等一系列外在的形、神、体、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学识等各种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和独特风貌。
创新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新的教育范本,是一种智慧本位的教育范本。它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乎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寓教于“玩”:实质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标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法:
1、以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理论探究使专业化教育手段用于现实;
3、知识是专业化的基础;
4、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是才能实现专业创新的保证;
5、及时评价使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得到保障。
二、实行“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
1、尊重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不拔苗助长;
2、注重情感激励;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4、鼓励长处,避免揭短。
三、教师做到“勇于认错”:
1、努力使自己具有亲和力;
2、做“知错就改”的表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努力自省;
5、认清承认错误的好处。
四、实现“有效家访”的具体方法:
1、确定家访对象,明确家访目标;
2、做好访前准备;
3、切实把握家访时机;
4、家访的谈话要讲究艺术性;
5、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五、创新教育“三到位”:
1、创新意识必须到位;
2、创新方法掌握到位;
3、创新能力要到位。
一、“身正为范“的具体方法:
1、为人宽厚,正气凛然;
2、正直是一种信念,需要长久坚持;
3、有荣誉感,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4、良知是正直者的心灵源泉。
二、具备“海纳百川”之德的具体方法:
1、视自己为学生的第二父母;
2、好的心境才能使身心愉悦,包容学生的过错;
3、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4、用婉转的方式避开他人的嘲讽。
三、实现“廉洁自爱”的具体方法:
1、“淡泊名利”才能廉洁自爱;
2、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3、公正,廉洁从教;
4、用廉洁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
四、恪守“诚信”的具体方法:
1、让诚信成为自己立身做人的内需;
2、将诚信视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让诚信成为自己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4、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
5、言必行,行必果。
五、“以仁树人”的方法:
1、坚持以“仁爱之心”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2、树立“仁”的形象要“先入为主”;
3、永远记住”成人就是成材。
一、学会尊重,体现无私的方法:
1、首先要把学生当“人”看,特别是后进生;
2、信任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入口;
3、尊重学生,必须要了解学生;
4、宽容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如何才能做到公平无私,发扬高风亮节的师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呢:
1、对待“后进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要求,2逐步提高,去努力:○恢复其信心;○增强其信心;3故意提高成绩,发展其积极性;
2、对待“优秀生”要做到○1不偏袒,不护短——立足一个严字;○2更上一严、激、活:○
3知己知彼,层楼——注重一个激字;○灵活指导——讲究一个活字。
三、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方法:
1、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
2、唤醒并保护后进生的自尊感;
3、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
4、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
5、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对后进生应注意: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实施博爱教育的具体方法:
1、加强自身建设;
2、理智地引导学生;
3、威信以博爱为载体;
4、视博爱为教育的支撑力;
5、用博爱避免错爱。
二、实施宽容之爱的具体方法:
1、宰相肚里能撑船——由爱而发的宽容;
2、应该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
3、宽容但不消极的接受。
三、实施信任之爱的方法:
1、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
2、时刻以爱为出发点;
3、用尊重体现信任之爱;
4、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
5、用信任接近学生;
6、抱定“朽木”亦可雕的信念;
7、放手并支持学生的决定;
8、给予托付。
四、释放赏识之爱的方法:
1、将赏识之爱用提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2、将赏识之爱用人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3、将赏识之爱用间接夸奖法释放出来;
4、将赏识之爱用动作夸奖法释放出来;
5、承认差异,要留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6、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7、多管齐下,营造赏识的环境。
五、实施理解之爱的方法:
1、营造理解氛围;
2、上好理解教育课,或开理解主题班会;
3、让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
4、兴趣融合法;
5、暗示意会法;
6、角色互换法。
六、用目光传递师爱的方法:
1、倾听时要注视学生;
2、努力使自己的目光实现多种情感交流;
3、巧妙地调控目光接触的次数和时间。
七、运用犯错时机的方法:
1、面对犯错的学生要沉着冷静;
2、错误教育要耐心细致;
3、切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4、切忌居高临下;
5、爱之越深,但别责之太切。
八、与学生成为朋友的具体方法:
1、关爱是建构亦师亦友关系的核心;
2、利用书信构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3、体贴,让你和学生成为朋友。
九、还学生发言权的具体方法:
1、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2、建立良好的提问观,促进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3、培养正确的竞争,求胜意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4、以点带面,变“一言堂”为“满言堂”。
十、以情感人的具体方法:
1、促膝谈心,用真情照亮学生的心灵;
2、允许学生一念之差,用真情使学生铭记一生;
3、打破思维定势,关注学生心理;
4、坦诚相待,以情感人;
5、以情感人要持之以恒。
一、想学生之所想,的具体方法:
1、援助不等于施舍;
2、想学生之所想也要考虑力所能及。
二、严于律已的具体方法:
1、要重视自我管理;
2、昼做到“一日三省自吾身”;
3、用格言警句鞭策自己;
4、为自己制定行为规范;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体现仪表风度的具体方法:
1、努力塑造优雅的风度;
2、高雅的谈吐和举止;
3、要注重自己的仪容端正。
四、教师凸显家庭美德的具体方法:
1、尊老爱幼;
2、从思想上做到男女平等;
3、处理好夫妻关系;
4、勤俭持家,为学生做出表率;
5、良好的邻里关系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益处。
五、教师“甘于寂寞”的具体方法:(P170)
1、多看书,多一些独立的思想;
2、知足常乐,安心乐教;
3、懂得放弃才能甘于寂寞——放弃是一种智慧。
六、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
1、努力培养创新教育的意识和热情;
2、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创新积极性;
3、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七、成为博学教师的具体方法:
1、要博学就要多读书;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实践出真知;
4、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
5、勤写可以使广博的知识得到积累、酿造和提升。
八、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
1、备课;
2、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查漏补缺;
3、心理指导。
第三篇:师德教育
平塘县四寨民族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
《师德教育》培训计划
教师:刘德欧
为搞好十二五小继教学习,使自己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现将本学期的继续教育学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认清形式、拟清思路,加大对新教育技术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宽带不断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改变,书本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冲击着旧有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特别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学习,在学校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教师职业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来解惑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在当今时代,传道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加强学习,努力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三、强新课程学习,以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贯穿着新课程教育理念,我们的课改才能取得成果,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就这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理念始终贯穿着我们的整个课堂教学。
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今年,我将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在培训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总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一如既往的参与到中继教学习中去,在学习中提高自己,让自己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去。
2011年7月
第四篇:师德教育
师德演讲稿——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写好师德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个崇高的使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又有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有的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人说教师像园丁,洒下汗水,浇开花朵;有的人说教师像粉笔,奉献自我,成就他人;有的人说教师像航灯,指明方向,照亮前程;也有的人说教师像春蚕,吃的是绿叶,吐的是银丝;还有的人说教师像黄牛,吃的是青草,挤的是甘奶。
平凡之中见伟大,普通之中见崇高,细微之处见真情,危难之时见精神。冰心老人曾说:“教师工作是既光荣又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要立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要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既然说为人类传播文明,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崇高使命,那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拥戴你。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师德与师风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都代替不了的。”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典范,是学生的楷模,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只是一个最浅层次的要求,而德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没有公德,社会就会沦落,没有师德,教育就会没落——师德是爱,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那就办不好教育,育不好学生。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古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用爱心教会学生负责任,用责任唤起我们的爱心。让我们铭记爱与责任,在我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的热潮中释爱心、讲奉献、比责任、育新人!爱就是责任,爱就是奉献,让我们的爱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爱温暖更多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爱造就社会的有用之材。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二、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风都是必要的。
三、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7.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8.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9.熟练的社会工作者。21世纪的学校总要和社会发生密切的联系,彼此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学校发生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学校要和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和组织进行交涉,教师一定要受过良好的社会工作训练。
10.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21世纪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符合他们要走向的社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是一个未来学的学者,具有未来设计者的职能,有教育预见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师德教育
师德演讲稿——坚守一方净土 用爱写好师德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个崇高的使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又有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有的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人说教师像园丁,洒下汗水,浇开花朵;有的人说教师像粉笔,奉献自我,成就他人;有的人说教师像航灯,指明方向,照亮前程;也有的人说教师像春蚕,吃的是绿叶,吐的是银丝;还有的人说教师像黄牛,吃的是青草,挤的是甘奶。
平凡之中见伟大,普通之中见崇高,细微之处见真情,危难之时见精神。冰心老人曾说:“教师工作是既光荣又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要立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要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既然说为人类传播文明,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崇高使命,那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拥戴你。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师德与师风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都代替不了的。”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典范,是学生的楷模,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只是一个最浅层次的要求,而德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没有公德,社会就会沦落,没有师德,教育就会没落——师德是爱,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那就办不好教育,育不好学生。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古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用爱心教会学生负责任,用责任唤起我们的爱心。让我们铭记爱与责任,在我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的热潮中释爱心、讲奉献、比责任、育新人!爱就是责任,爱就是奉献,让我们的爱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爱温暖更多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爱造就社会的有用之材。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二、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
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风都是必要的。
三、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7.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
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8.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9.熟练的社会工作者。21世纪的学校总要和社会发生密切的联系,彼此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学校发生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学校要和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和组织进行交涉,教师一定要受过良好的社会工作训练。
10.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21世纪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符合他们要走向的社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是一个未来学的学者,具有未来设计者的职能,有教育预见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