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11
【网络综合-河南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A)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B)
A 发展中小城市
B 城乡发展一体化
C 发展农村经济
D 乡村发展一体化
3.《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我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D)A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B 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C 稳步发展义务教育D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4.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C)
A 教书育人
B 为人师表
C 热爱学生
D 严谨治学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也是评价其高低的标准
5.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D)
A 杜威
B 赞科夫
C 布鲁姆
D 苏霍姆林斯基
6.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B)
A 物质前提
B 内部动力
C 主导作用
D 外部动力
【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的是(D)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手段
D 教育目的
【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C)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解析】这两句话的内容是教学不应超越学生的等级,所以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性原则
9.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D)
A 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B 输送运动员 C 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 D 增强学生体质
【解析】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0.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C)
A 团队活动
B 课外校外活动
C 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 班主任工作
【解析】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B)
A 学生学的活动B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D 传授知识的活动
【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2.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C)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把课上好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织班级活动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3.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B)
A 感知
B 应用
C 理解
D 巩固
【解析】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14.教师板书设计时利用色彩对比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一做法运用了感知的(B)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解析】教师板书设计时利用色彩对比就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差异性来突出直观对象,故选 B。
15.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C)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解析】初中年级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级分化的关键期
16.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存在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短暂时期是(A)
A 关键期
B 成熟期
C 青春期
D 发展期
【解析】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某种刺激特别敏感,通过适应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较为容易,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17.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当学生面对重要考试时教师应使其紧张和焦虑程度控制在(C)
A 较高水平平
B 较低水平
C 中等水平
D 极高水平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得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18.根据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调试性辅导和()
A 发展性辅导
B 小组性辅导
D 个别性辅导
C 整体性辅导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两大目标:学会调试和寻求发展
19.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C)
A 标本
B 挂图
C 网络教室
D 模型
【解析】略
2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问题的不同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这是(C)
A 知识经验
B 定势
C 问题表征
D 心理准备
【解析】问题表征就是问题呈现的不用知觉方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解析】√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为的活动。()
【解析】√
4.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由物质条件所决定。()
【解析】×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是由精神世界所决定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解析】√
6.中小学教师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解析】√
7.《教师教学课程标准(试行)》强调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解析】√
8.班级物质文化体现在教师墙壁的名言警句、板报、班级舆论以及班风等方面。()
【解析】×以上具体的几个方面属于班级的精神文化方面。
9.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解析】×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习的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10.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课程,应该在教学计划之内。
11.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解析】√
12.运用实际锻炼法眼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相融。()
【解析】×运用说服法眼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相融。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体现了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
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与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关系。
1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新型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解析】√
15.与学校相比,家庭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重要的场所。()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建构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16.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少,效果越差。()
【解析】√
17.教师教学时需要配合使用正例和反例,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反例。()
【解析】×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正例。
18.儿童期的智力已经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转化。()
【解析】×儿童期的智力未达到成熟,应该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
18.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
【解析】×过度学习50%效果最好。
19.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人的学习策略之一。()
【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刘老师发现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还穿着单鞋。下课后,她就把这几个同学叫在一起,询问了同学们的鞋码。中午,她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镇上给这几个同学一个买了一
双棉鞋。四年来,刘老师资助了 26 个学生,这些学生都亲切的叫她“刘妈妈”。
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在刘老师教的班里就有几个女孩因家长不支持而将要辍学。刘老师知道后,就主动到这几个学生家中,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白受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终留住了这几个学生。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1)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
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刘老师不但在生活而且在思想上都对学生进行关爱,符合教师职业道德。
(2)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案例中的刘老师能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资助学生,不让学生辍学,甚至还去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刘老师一直努力洁身自好,不但资助学生还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符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4)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案例中刘老师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符合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
2、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书稿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扳手腕,女同学输了。接着老师又拿出起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个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为主颈身部分,各自用力想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我非常赞同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因为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几种教学原则、教师职业素养,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的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皆属于启发式教学原则。
2、直观性教学: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案例中的老师运用游戏的方法给同学们主观形象的呈现在眼前,能直观感知谁赢谁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中的老师按照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素养。能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把教师看成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的引导学生向问题的答案不断的迈进。
5、案例中还运用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案例中的老师自始至终注重的课程的不断开发和创生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非常赞同这为老师的做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题,共 15 分)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调控课堂气氛?
【参考答案】: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同一课堂也有可能呈现不同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可以分为三类:对抗的、消极的和积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是失控的课堂气氛,学生反应过于强烈和兴奋,消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过于紧张或懈怠,这两类课堂气氛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是需要
1、转变教师领导风格。在教学中,相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的教师而言,民主型的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交往,同时能够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型教师的带领下,班级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还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只有这样,才是一名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才能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保持积极的课堂气氛。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适当、适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课堂情境的反应,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接受学生的意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给与不同的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通过目光、手势和语言等方法向学生表达老师的积极关注,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有差别,对于不同期望的学生,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进行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破除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耐心和用心回答,保护学生好奇心,传达教师的合理期望,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3、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在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做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学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仅在课堂上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还应该对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谈心、聊天或家访的方式去关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选出班干部,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再次,教师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和校外的教育力量、学生的家庭一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气氛。
4、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正确教学方法的选用,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多采用新课改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是教师调控课堂气氛的另一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题,共 15 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一节课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品德与社会》编排了“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主题单元,其中一节是《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体育比赛失败了;一个愿望未能实现;做事情收到了批评。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在他最初的尝试做电影演员时,曾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但他不气馁。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有一定原因的。每一次被拒绝,他就认真的反省,在寻求机会,后来他又尝试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在恳求当演员。在他遭到多次拒绝后,以为曾拒绝了他 20 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让你当主角,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就断了这个念头吧。”幸运之神终于对他露出了笑脸。他成功,并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的收视纪录!
学生情况:教学对象为某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 45 人。
设计要求:1.请写出本科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3.请简述本课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例: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并能够认识挫折与失败对以后成长生活带来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挫折与失败对成长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与烦恼,那大家能不能各自说说,从中你们又学到了什么?”。
学生作答,教师引入课题——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贝多芬》视频,从感性上加深学生对失败挫折的感悟。
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挫折与失败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美国著名演员多次遭遇拒绝后,扔坚持自己梦想的案例,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挫折与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能够不断激励我们的成长。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
【板书设计】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成长
失败+ 挫折
六、作文题(40 分)
请阅读下面个歌词,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第二篇:2010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10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A)。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C)。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C)。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
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
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
5、×。改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10分)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2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
2、教师角色的变化: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4分)
3、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请分析说明: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1、(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6分)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4分)
六、作文(40分)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严谨施教,精心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2004年3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教,每周讲授10学时必修课,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唐代科考》选修课。一段时间后,他患上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然坚持上课。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近一年来,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鉴于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请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拟,体裁不限,字数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A;
3、C;
4、C;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5、D。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多元智力;建构主义。
2、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分科与综合。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
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改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简答(共10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教师角色的变化: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6分)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
(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4分)
说明: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评卷时可酌情灵活赋分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新教育大纲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标准答案]16.③ 17.① 18.② 19.① 20.① 21.① 22.① 23.③ 24.① 25④ 26.① 27③ 28①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1)共5小题,共24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参考答案]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论述题:
[评分说明](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参考答案]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4)发扬教学民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2014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13
【网络综合-河南教师招聘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 C.君主立宪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三农”是指()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D.农业发展、农民、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原则。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匀加速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
7.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8.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 D.掌握学习法
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作业的布置
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是()
A.自我调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知 D.自我评价
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
13.寻求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
A.基本目标 B.高级目标 C.基本任务 D.基本标准
14.下列属于夸美纽斯着作的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5.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
A.教师的知识素养 B.教师职业道德 C.教师的个人品质 D.考试
16.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 B.赢得地位C.得到物质奖励 D.获得同学赞赏
1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1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
A.对挫折的认知 B.情境 C.个体的性格 D.对结果的预期
19.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
A.幼儿期 B.童年期C.少年期 D.青年期
20.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 1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
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9.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
1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
11.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1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1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14.()
1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16.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7.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18.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19.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
20.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2.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秦牧说的会错吗!”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教育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教育写作(本大题共40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这一“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精神的深刻总结。
请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以“三平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10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政治常识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我国基本常识掌握不全面。
2.D【解析】略。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政治常识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我国基本常识掌握不全面。
3.C【解析】略。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社会常识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国家基本政策了解不全面。
4.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内涵。★★★
【错因分析】考生对各个教学原则理解不到位。
5.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遗忘规律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知识点记忆不牢固。
6.D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将综合实践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改革知识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按照经验或字面意义,A、B、C项都可选。
7.D【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法规的掌握情况。★★★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条文不了解。
8.C【解析】发现法是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理论家的教育思想掌握情况。★★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历史上着名教育理论家的代表思想。
9.A【解析】教师工作(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小,错误大多是由考生不细心造成的。
10.A【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上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错因分析】很多考生误以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1.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认知概念的描述。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自我认知概念的掌握程度。★★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A、B、C、D四个概念。
12.B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考查。★★
【错因分析】考生虽然知道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但不能辨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13.B发展是高级目标。
【命题立意】对心理辅导目标的考查。★★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
14.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着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着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着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的代表作。★★★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教育史上着名教育家的代表作。
15.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错因分析】本题是一个应用型的题目,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16.D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命题立意】考查不同时期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
【错因分析】对学生不同时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不了解。
17.A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错因分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部分考生认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误选。
18.A【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命题立意】对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关系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关系理解不透彻,而且另外三个选项都很具迷惑性。
19.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
【命题立意】对年龄阶段划分的考查。★★★
【错因分析】对知识点记忆不清楚。
20.A【解析】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错因分析】考生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条文记忆不牢固。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考生平时应多关注国家大事。
2.√【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解析】略。
4.×【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
5.√【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6.√【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
4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7.√【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
8.发展。
9.×【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10.×【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11.√【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1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13.×【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14.√【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15.√【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16.√【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7.√【解析】考生要注意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概念的区别。
18.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19.×【解析】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这一观点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主要就是对依法执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对学生的依罚管理。
20.√【解析】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而材料中的李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
5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中王老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另外,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即发的、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该案例中王老师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因其缺乏“教育机智”。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另外,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年青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4)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命题立意】考查影响能力的因素以及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
五、教育写作(写作思路)
首先,考生要对“三平精神”展开论述,充分把握“三平精神”的内涵。其次,考生可以从“三平精神”所体现的本质着手,指出“平凡而不平庸、平静而不贫乏、平常而不平淡”的中心思想。这需要考生能从具体事例着手,以体现和印证本文主旨。最后,应从“三平精神”所体现出的教师职业的特点进行总结,说明自己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与向往,以升华主题。6
第四篇:2014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6
【网络综合-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学课程设置应以()课程为主。
A.分科B.综合C.地方D.理论
2.不属于教师威信结构内容的是()
A.人格威信B.学识威信C.情感威信D.权力威信
3.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也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马克思D.柏拉图
4.因材施教的思想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5.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尊重个人价值B.实现共产主义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综合技术教育
7.“愤悱启发”最早由()提出。
A.墨子B.孔子C.荀子D.孟子
8.讲授法的方式不包括()
A.讲述B.讨论C.讲读D.讲演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来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
10.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不同,基础教育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特色课程D.学校课程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育活动的()
A.主体B.主导者C.外因D.参与者
13.古代一般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集体教学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5.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物质前提B.主导因素C.关键因素D.无关因素
1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理性思维
17.中小学“双基”教育是()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育
C.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D.基本能力、基本技术的教育
18.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指()
A.3~6、7岁B.6、7~11、12岁C.11、12~l4、l5岁D.14、15~
17、l8岁
19.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8.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
20.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对象是()
A.家长B.老师c.同学D.兄弟姐妹
21.与别人骑单车竞赛,时速会更快,这是()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利他行为D.责任集中
2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23.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身心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节为每年的()
A.10月9日B.9月10日C.9月1日D.10月10日
25.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学历的公民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的类型是()
A.幼儿园B.小学C.初级中学D.高级中学
2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
A.开展教学改革B.参与学校管理C.要求外出进修D.雇用别人替自己代课
27.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模式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原则D.教学过程
28.“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权B.受尊重的权利C.安全的权利D.生存的权利
29.师德修养最高境界的主要标志是()
A.对教育规律的苦苦求索B.对教学知识的艰辛积累
C.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D.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
3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
A.团结协作B.依法执教C.热爱学生D.为人师表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A.八荣八耻B.以人为本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人的发展主要包括()
A.身体的发展B.认知能力的发展C.心理的发展D.劳动能力的发展
3.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
A.分析B.综合C.比较D.分类
4.人的道德行为包括()
A.道德行为认知B.道德行为技能C.道德行为体验D.道德行为习惯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访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教学策略主要有()
A.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教学D.计算机辅助教学
2.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包括()
A.心理素质B.道德素质C.知识素质D.能力素质
3.智力的主要成分包括()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A.高度的自觉性B.明显的示范性C.强烈的时代性D.严格的强制性
5.下列情形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学校行为有()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D.选用未经指定的教科书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5.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6.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同,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7.教育既传递文化又是文化的本体。()
8.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
9.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10.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
1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本质上是一样的。()
12.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13.“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4.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
15.教师智能结构是由教师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
()
16.墨家主张教育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
17.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1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20.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论述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照样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有的老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过程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第五篇:2014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7
【网络综合-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A)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D)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D)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A)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扰?(D)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C)
A.IQ=MA/CA×100% B.IQ=CA/MA×100%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C)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_教育_____与_生产劳动_____相结合。
2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官学和_私学_____两种。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思想是___教会___教育和骑士教育。
2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启发式_____和_注入式_____。
2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学科课程标准_____。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班级授课制__(或课堂教学)。
25.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单一_____课和_ 综合_____课两大类。
26.教学是__教师教____和_学生学_____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自觉性、独立性______、_创造性_____。
28.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_家庭_____和_社会_____的三结合教育。
2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__教好学生____。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了解和研究学生__。
30.人最原始(或基本)的情绪有快乐、悲哀______、___愤怒___和恐惧。
31.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_记忆_____、_思维_____和想象。
3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_方位知觉_____和__ 深度知觉_。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主要有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_尊重_____、___自我实现___等五个层次。
3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__采取决定(制定计划____和__采取行动(执行决定)__两个阶段。
35.直接兴趣与引起__无意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_有意_____注意有密切关系。
36.成败归因的两个维度是_稳定性与控制性(内外向_____,四个方面因素是能力、_努力_____、运气和__任务难度。
37.自由联想与___疏导宣泄___是_精神分析_____治疗的基本方法。
38.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___展开___,以后再___压缩(或简缩)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要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0.教师如何备好课?
答案要点: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1分)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1分)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1分)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41.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
答案要点:(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1.5分)(2)精深的专业知识。(1.5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5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1.5分
42.德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5分)(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5分)(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1.5分)(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1.分)
43.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答案要点:(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分(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2分);(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44.学生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如下特点:(1)兴趣的指向性(或倾向性)(1.5分)(2)兴趣的广博性与中心性(1.5分)(3)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1.5分)(4)兴趣的效能性(1.5分)
45.韦氏智力测验的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包括哪些项目成分?
答案要点: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词语、常识、理解、回忆、发现相似性和数学推理等(3分)操作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完成图片、排列图片、实物组合、拼凑译码等(3分)
46.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案要点:知觉的基本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案要点:(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分)(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1分)(4)联系实际。(2分)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答案要点:(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