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月”工作的解读
关于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月”工作的解读
什么是“评价月”?
“评价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评价活动。它是引导教师在一个月内指导学生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真实性的任务,体验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一、“评价月”活动的意义。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是调整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管理、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评估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促使广大教师尽快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特点与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评价月”活动的具体内容。
以主题活动评价为基本形式,利用主题考察内容和问卷调查两项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实施课程效果进行检测。
问卷调查以抽查的形式到基层学校随机抽选学生和老师统一答卷。主题活动考察内容由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统一确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部分学校在主题确定上理解有偏差,没有改变用答卷形式来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做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继续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削弱了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数任课教师身兼数职,期末实施评价工作量大。
下面就主题活动考查内容及评价做如下介绍: 1.主题活动考查内容的确定。
主题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纲要》,选取本学期3—6年级“资源包”当中内容作为某一活动主题,包含了调查采访类活动、设计与制作类活动、科学实验类活动等多方面。
确定活动内容的说明:在之前的问卷调查过程中与学生座谈了解到,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很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的形式开展活动,出现“说实践”“看实践”的现象,这样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受。所以我们设计的活动主题依然来源于“资源包”,但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经历“准备与策划”、“实施活动”和“总结交流”三个阶段,通过完成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去经历这三个活动阶段,避免“纸上谈兵”。
2.评价形式的设计。
本次采取自我评价、他人(包括教师、组内其他组员)评价、小组评价的形式开展评价。采用真实性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的方式设计量规表。在真实性评价中,学生要应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真实情境中的某项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考察学生问题解决、实践、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捆绑式”评价就是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考核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3.评价工具——量规表的设计。
①设计意图:评价量规表的设计方便学生操作,能体现参与活动的个人和小组的活动效果及能力的展现。
②设计依据: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真实性的任务,我们使用评价量规作为评价工具是符合本次活动目的的。
③设计内容:评价量规的设计采用表格式,有活动不同阶段的个人评价项目和小组评价项目,具体有四个等级评价,依次为:优秀、良好、一般、需要改进,每个等级有详细的评价说明。4.评价内容及方法:
①评价他人:在“活动总结阶段”学生参照“评价量规表”,通过开展组内
评价与组间评价来评价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填在被评价者的“活动评价表”内。
②评价自己:在“活动总结阶段”学生使用“资源包”中的“学习单”反思本次活动,并把主题活动考查卷中的“自我评价”部分填写完整。
③教师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使用“评价量规表”根据各小组在每个活动阶段的表现为每个小组作出相应的等级评价。
总之,我们主题评价设计遵循主题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设计的主题、形式、标准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在通过此主题评价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是,我们今年确定的主题、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也只是给学校提供的范例和参考,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各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今后主题评价还是由学校自己来确定,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三、“评价月”活动的时间及课时安排。
根据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评价周期定为两周,统称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月”。此次主题评价考察时间由学校统一规定。围绕主题利用3—4课时开展活动。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为主题生成及方案设计阶段,第二课时为活动实施及中期活动总结阶段,该阶段重在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三课时为成果展示与总结交流阶段。如果第三阶段总结交流的不够充分或展示的成果不完善,可以增加一课时来完成,旨在关注学生活动体验的完整性。
四“评价月”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建议。
1.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小组,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好评价月活动。
建议:学校根据主题任务完成的期限,统筹合理地安排考察时间,可采用课内加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切记加大学生课业负担。
2.学校要对所有涉及参与考查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施工作。具体操作、管理内容如下:
①负责考查的教师要熟悉了解此次评价月活动目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及要求,认真做好管理与实施工作。
主题考察活动完成期限较长,要避免考查卷的丢失或破损,按照完成期限及时收取学生考查成果资料。
②任课教师要研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评价量规内容,根据评价量规,采用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做好评价工作。
③教师要帮助学生管理好个人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将学生的主题考查卷子与过程性材料一起装入成长记录袋。
过程性材料即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卡、方案(计划)、草图、小制作、实验报告、倡议书等材料,可以以文字、图片、光盘等形式进行收录。
(3)做好质量分析。
每个年级写一份主题活动考查分析报告,要求:分析全面,如实填写、如实分析、不应付。
分析报告的内容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主题与学情分析
第二、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展情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成果展示与总结交流阶段)
第三、活动评价情况分析(学生自评情况、同伴互评情况、小组评价情况)第四、存在的问题
第五、改进措施 3.学校要做好总结上报成果工作
评价月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及时向我部反馈此次活动总体开展情况。
①形成抽样分析报告。
要求:每个年级形成一份主题内容考查分析报告呈报小学研培部。
②提交部分学生考查成果资料。
要求:不同年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考察成果各3份以上,包括活动前的方案、搜集的信息整理表、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及活动成果。呈报形式:上传照片或复印件。发送的文件要标清类别以压缩文件形式放送,发送时注明单位。小学研培部邮箱:najx008@163.com ③做好评价工作总结,将此次评价月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写进期末教研工作总结当中。
材料上报时间待定。
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
2014年11月3日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程评价
盐窝镇十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十南小学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学生评价方案
一、评价理念
我们提倡的评价理念是: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二、评价方法
1、注重过程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依据之一。
2、尊重多元
我们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我们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离不开学生的反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三、评价的注意点
1、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4)、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教师、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元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1.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过程和体验,各地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中,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如通过活动实施学生究竟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方法的落实和具体实施关注不够,表现在大量的初中生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的调查问卷、如 何进行访谈等方面。
2.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评价过程比较随意。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指导教师不明确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评价主体多元”的理念缺乏实施的充足条件支撑。
3.如何评价指导教师、如何评价学校、谁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等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盲点。从我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果来看,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校长的课程理念和办学理念极大地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没有对学校的评价、对校长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会有许多不利因素。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入中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这也困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突出问题。
学生发展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理论上说,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规定性的内在要求,但从实践上看,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或评价要点、评价制度、评价机构不落实,那就难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调查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政策问题和技术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必须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我建议: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化。如同美国应用学习标准一样,在评价过程中,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若干个基本指标,每级指标根据不同学段(可分为小学3-4年级、5-6年级、初中7-9年级三段),再具体化分出二级指标。美国应用学习标准设计的课程目标就包括“五个目标领域”、“九种基本能力”和“学段目标分解”等部分构成。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具体目标是由各县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根据课程总纲(即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具体设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再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主题,设计可观察、可测量的活具体活动目标。这些目标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的具体化与评价的实施,必须要有目标细化和明确化的再设计的过程。
2.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近两年来,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长沙开福区、广西柳州区、成都武侯区等实验区初步研制了学生发展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
克服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我觉得需要牢牢把握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实施过程各个阶段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自主地提出问题,明确活动主题;制定方案的合理性程度;参与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与交流。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问题解决基本方法(如探究、调查与考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的体验与运用程度;基本技能(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3.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的机制(特别是评价方式、评价制度、评价形式和评价机构)。以教育部的《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思想,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以何种形式进入中考,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状况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的结论。建议各地以教研室为基础,组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构成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以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结论为基础,通过对初中生和学校提供的学生活动过程的档案、活动报告等资料的分析,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素质的等级评价,初中生的升学依据包括学科考试的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4.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的状况进入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因通过对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促进中小学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发展的思路,切实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
第五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一点体会(精选)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一点体会
今天,又一次认真学习了赵玉如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专题讲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赵老师提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活动本身的评价,二是对活动中的个体的发展的评价。活动本身的评价包括活动综述、行动计划的实施、支持性的资料、活动成果、额外奖励;而个体评价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的评价。
尽管赵老师并未就此展开深入的论述,但是,却引发了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思考。在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片面理解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草草设计一张量表,填上ABC就算完事。然而,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意义?是否达到了评价的目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赵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如赵老师所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既关注对活动的整体评价,关注学生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关注活动的资料、成果,又注重对学生个人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评价,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