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关于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景科发〔2008〕22号
签发人:苏毅
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关于 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全
-1-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技项目的争取及实施、科技培训、科普宣传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报上,请审阅。
一、2008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我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项制度”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契机,以建设一支“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科技干部队伍为目标,加快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使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1、加强学习,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每周二、五学习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严格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和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行政执法责任状》开展各项科技工作,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保障了科技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到目前为止,我局已有5个人取得了专利执法资格证。
2、实施“四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为确保“四项制度”-2-贯彻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以苏毅局长为组长(主任)的“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和“行政问责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推行服务承诺制 首问责任制 限时办结制实施意见》、《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服务承诺制 首问责任制 限时办结制》、《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服务承诺制 首问责任制 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问责任登记、挂牌上岗等制度。并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重新修订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将相关制度装订成册,印发到每位职工,以制度管事管人,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改变。自“四项制度”实施以来,我局共受理涉及服务承诺事项74件,涉及的服务承诺事项数3项;共受理限时办结事项63件,限时办结率100%,其中首问首办数59件,首问首办率100%。到目前为止,未收到任何投诉,也没有启动问责程序。
3、公开政府信息,推行“阳光政务”。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序推进信息公开,将科技局工作职能、内设机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工作动态等内容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3-
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社会公信度,严肃了工作纪律,提高了执法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我局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以来,除在办公地点公开服务承诺、工作职能等内容外,在信息公开网站建立了10个公开栏目,公布了93条信息。
(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1、加强科技项目的申报。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省、市的申报要求,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申报了“景东彝族自治县烤烟、蚕桑、核桃科技辅导员培训行动”、“林街乡千亩紫胶示范园建设”等科技项目4项,其中“林街乡千亩紫胶示范园建设”获得市科技局的列项支持,项目经费已拔到林街乡人民政府。
2、实施好在建科技项目。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联合实施的“黄草岭村水果实蝇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管理,按合同要求开展防治指导,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今年黄草岭村的桃、梨果实蝇危害率由原来的30%—50%下降到3%以下。
3、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与监督。认真按照省、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强化项目实施与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突出服务与监督实施并重。特别在县级科技项目安排上,我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重点,-4-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关键环节上,努力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这些项目的带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技术创新。
4、加强科技项目的储备工作。在科技项目储备方面,围绕我县产业发展和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列项重点,开展了涉及蚕桑、畜牧、紫胶、茶叶等产业的项目调研,丰富了科技项目储备库。
(三)围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是结合“三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的开展,组织有关部门采用开展培训、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各类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共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20个部门、80名科技者参与了活动,接受群众咨询260人次,发放《景东农村林业技术实用手册》、《无公害茶生产技术手册》、《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等科技书籍4327册,《科技活动周宣传专刊》等技术资料21000份,参与群众达3.5万人。据统计,全年共举办大型科普活动3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5560份,参与群众达7万余人。
二是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的开
-5-展,与农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开展技术培训。与畜牧局联合到太忠乡开展了腺鸡养殖技术培训;与县蚕桑办联合到景福等乡(镇)开展了蚕桑技术培训;结合县关工委开展的 “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县民宗局开展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程”等工作,针对青年农民,少数民族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据统计,今年我局共开展科技培训19期,共培训农民5466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750份(册)。
(四)开展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创新
1、对《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和《景东彝族自治县专业技术人员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修改。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 “两个奖励办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局认真总结实施经验,并根据新颁布的《普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普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组织有关人员对“两个奖励办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两个奖励办法”已于8月上报县人民政府。
2、认真做好科技成果的评定工作。今年共组织有关专家对县林改办、县林业局申报的“GPSG与南方CASS6.0、AUTOCAD软件对接应用技术”、“Visual Foxpro6.0软件开发与林权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技术”、县茶叶试验站申报的“高档烘青绿
-6-茶生产工艺技术应用”等6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定。
3、组织好省、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推荐。今年共向普洱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推荐了由县农业局完成的“景东县2万亩双高糖料综合技术示范园建设”、县保护局完成的“FCCD项目促进景东无量山社区发展与森林保护的管理研究”等科技成果7项,其中佳浩公司完成的“景东县省力化蚕台、纸板方格簇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06—2007年度普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受到了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五)围绕知识产权宣传,促进专利申报
今年我局将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放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专利申报、专利成果转化上,专利申报工作大有进展。一是针对全县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差的实际情况,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识产权社会影响为出发点,以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组织开展了规模较大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同时,以“三下乡” “科技活动周”为契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在工作中,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与科技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景东银生福林
-7-塑料制品厂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并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申报了“松脂、橡胶汁收集杯”专利成果转化项目,使该厂获得了20万元的资助,促进了该项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按有关规定,落实好省、市知识产权局在专利申请年费资助方面的政策,为专利权人办理有关手续,切实服务于专利权人。
今年我县共申报了“环保苍蝇诱捕器”、“高效稻谷脱粒机”等专利4项。全县累计申报专利10项,获得授权6项。
(六)挂钩扶贫工作,常抓不懈
挂钩扶贫工作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安排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协助工作,全体干部职工人人联系贫困户,做到挂钩帮扶工作组织、资金、人员、措施落实。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51800元,支持该村的产业发展及村委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促进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虽然逐年增加科技投入,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科技
-8-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缺少资金投入,严重制约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二是科技综合实力较弱。我县科技整体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拥有自主知识权的核心技术极少,创新体系没有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
三是科技人才队伍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尽管我县人才队伍总量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规模以上企业中,专职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所占比例极低。在现有人才队伍中,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业科技人才,新兴产业人才。
四是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特别是与省院省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2009年工作要点
(一)围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致力于科技与经济结合 一是加强由安定乡老仓福德茶厂申报、省科技厅列项支持的“绿色无公害良种茶叶丰产示范”项目的实施管理,保证项目按合同要求实施;二是落实好2009年科技项目计划,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省市下达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得到1
-9-—2个省级科技项目支持;三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进行新的科技项目储备,为今后的申报做好准备。
(二)围绕科技成果管理,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
改进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方法,走进相关单位和企业对科技奖励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挖掘科技成果,改变等科技成果上门申报的局面,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时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进行评定,增加我县申报省、市科技成果的数量,提高申报成果的质量;组织好2007—2008年度“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奖”、“景东彝族自治县先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评审、评选等有关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围绕科技试验示范,致力于科技成果推广
多渠道争取资金,围绕我县当前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碰到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问题。结合科技项目实施,开展蚕桑、核桃、紫胶等产业关键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
(四)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致力于科技自主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对专利申报进行鼓励和引导,大幅度提高全县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确保专
-10-利申请数量计划指标的实现。并根据《普洱市专利申请奖励办法》,提出我县专利申请的奖励办法。
(五)围绕科技示范村(户)建设,致力于典型示范 以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我县重点产业的发展开展科技示范村(户)建设,并对示范户给予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结合科技示范村(户)建设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加大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及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六)围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致力于科技素质的提高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条例》、《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科技行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科技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落实;结合“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开展规模性科普宣传,采取发放科技资料、开展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 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相关单位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广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2008年△
总结
报告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市科技局。
景东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
2008年12月15日印发
第二篇:科学技术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落实各项工作,全年科技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科技项目申报及实施工作
根据国家省州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认真整合科技项目资源,慎
重优选科技项目。2009年,共向省科技厅申报项目7项,列项支持3项,补助经费80万元。特别是经过多方努力,经相关部门调研、评审,我县被省科技厅、省药监局授予首批“云药之乡”称号。向州科技局申报项目6项,列项支持4项。全力组织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总体部署,2009年我县被省科技厅列入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经费40万元,并由县科技局组织实施。从2月份起,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层层技术培训、及时就位配套农资、集中防治病虫、入户下田指导,2.16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进展顺利。9月10日经省州专家实地验收,百亩方亩产达988.77公斤,创楚粳28号世界记录。
(三)积极搞好科普宣传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做好“解五难三项建设”。以“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普长廊为有效平台,开展有声有色的科普宣传普及工作。5月16日—22日,××县2009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在全县全面展开。活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大理科学发展——携手建设创新型大理”为主题,以科技成果展示、科技知识宣传、青少年科技创新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活动、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培训、卫生计生义诊医疗等为主要内容,采取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一是在县城、乡镇集市,人流量大、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并以寅街一中、弥城二小实施知识产权进校园试点。二是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共有219人参加服务活动,展出科技成果展板109块;发放各种科技资料59种49957份,发放避孕药具1856盒;播放电视广播27次,接受义诊健康咨询1027人次,接受科技咨询服务5789人次,悬挂粘贴宣传标语27条,出科技宣传专栏24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8期;组织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3次;参加科技活动周的人民群众达2万多人。共创建村级科技活动室22个,科技示范村4个,补助经费17.2万元。
(四)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工作
县知识产权局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四进”、“二送”、“一咨询”: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送科技、送法律,解答咨询等活动。共申报专利6件,其中发明1件,实用新型2件,全县目前为止共有专利43件,居大理州第三位。
(五)修改完善科技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1、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三月份,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公民、组织给予评审奖励。
2、年初召开了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对2008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布置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大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快创新型××建设步伐。
3、加强对乡镇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年初,在总结往年对乡镇进行科技工作考核的基础上,重新修定了考核标准,制定了新的考核办法,并强化日常管理。
(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本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采取个人学、集中学、相互交流学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进一步夯实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使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较好地完成了整个学习任务。
(七)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廉洁自律,健全制度。结合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我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学习、工作、财务等各项制度。对涉及单位的重大问题如财务开支、科技项目安排等问题均实行集体讨论,增强透明度,接受全
体党员和单位职工的监督。
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认真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党支部坚持做到对党费收缴、发展党员等党务工作及时公布。政务公开重点公开了本单位的职能、办事程序、办法时限等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公开了干部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公开
了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他大宗费用的开支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全县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科技项目存在小散状况;
(二)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三)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服务协调不够;
(四)知识产权宣传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2010年科技管理工作谋划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科技管理要按照“12341”的思路开展工作。一是明晰职能定位。二是抓实两项重点(项目争取实施和实用技术培训普及)。三是强化三项建设(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解“五难”工程建设、科技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四是推进四项工作(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县院校合作、公民科技素质提升、特色产业培引)。达到一个目标:建设与全省同步的创新型××,实现全省中等县的目标。
(一)抓好科技项目储备及申报实施工作
围绕已被认定的“云药之乡”这一机遇,做实药材产业,把以种植灯盏花为主的药材基地争取提高通过gap认证。实现与云南农大、云南农科院的县院校长期合作。做好热区水果开发项目的申报实施。全县争取上报省项目4个以上,经费200万元以上。州项目6个以上。
(二)实施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围绕解决农民学科技难这一重点,认真抓好村级科技活动室、示范村建设及以乡镇为主体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围绕地区产业发展,搞好实用实效科技培训。
(三)做好人才科技与地方优势资源的对接
从明年起,我县与云南农科院、云南农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不断提升我县传统产业,依靠科技,开发特色产业。
(四)强化知识产权宣传保护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进企业,从而不断增强全民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第三篇:科学技术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要点
科学技术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要点
一、xxxx年科技创新工作成效
xxxx年,x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稳步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创新驱动系统布局,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系统研究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全球科技中心的发展演变规律,明确x科技创新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大部署和主要任务,在创新赋能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初步形成“x+N”配套政策体系。在天府新区核心区高起点规划建设x科学城,已建成创新创业载体xxx万平米,集聚院士xx名、青年学者近x万人,中科院x科学中心、x超算中心、清华x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推动x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高质量发展,聚集各类人才近xx万人,年均新增科技企业x万家以上,新经济活力不断显现。
(二)以深化校院企地合作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能级。以全市xx个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抓手,分别与国内xx家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建设、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创新等深度合作。聚焦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制定实施《全市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聚转化,增强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能力。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xxx场(次),组织xxxx余家企业走进清华大学、x交大、华中科大、x大学等知名高校,邀请xxx余名院士专家走进产业功能区,推动全市产业功能区与xxx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推动x市近xxx家企业与高校达成xxx项校企合作项目。加快推进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实现全市“x+x”双一流高校全覆盖。成功举办“蓉”归故里·西南交大校友返校日活动。举办“创业天府 菁蓉汇”英国、以色列、俄罗斯、匈牙利等专场活动,推动塞拉诺、科伦药业等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科技开放创新进一步拓展。
(三)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市、县、产业功能区三级联动培育机制,构建创新团队创业、初创企业成长、中小企业上规的科技企业梯度育成服务体系,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xx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xxxx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助,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xx.x亿元。组织实施人工智能、xG、氢能、重大新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发专项,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医疗健康等民生领域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应用示范。加快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挂牌,清华x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发展。
(四)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出台《x市技术经纪专业技术人员称职评定办法》,率先在国内开展技术经纪职称评定。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xxx场,带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xxx场,服务xxxx家创业企业及团队,xxx家(次)创投机构、超xx万余人参与,打造双创升级版。制定《x市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的若干措施》。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xxx家,面积xxx万平方米。修订《x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为科技型企业发放创新券xxxx万元,实现科技服务有效对接近xxxx次。升级打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制作产业生态圈创新地图,实现创新资源一图尽览。按照“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架构成立x个新经济产业领域业界共治理事会,设立xxxx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探索政府、企业、市场、专家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五)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作用,通过“科创投”联合组建天使投资基金xx支、规模xx.xx亿元,引导投资创新型企业xxx个、金额x.xx亿元。通过“科创贷”为企业增信,助力轻资产科技企业利用股权、知识产权获得信用贷款,资金池规模增至xx.xx亿元,财政资金放大xx倍。通过“科创保”引导带动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与专利保险险种xxx个,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投保科技与专利保险xxxx.xx亿元。
(六)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人才加快聚集。深化“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工作,成功举办xxxx年x外籍人才招聘会,创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一窗式”办理服务,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行政审批事项无纸化办理。组团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获大会最佳展示奖、xxxx亚太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博览会最佳展示奖。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向产业功能区汇聚。
(七)深入推进科技惠民,助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制定实施《xxxx年x市科技治气工作方案》,召开科技治霾现场办公会,实施科技治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xx项。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温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支持国家x农业科技中心、x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深入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和科技帮扶工作。成功举办xxxx年x市科技活动周。加强x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二、xxxx年工作要点
xxxx年,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动力变革、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等任务,围绕“创新提能年”主题开展科技创新攻坚,着力打造x“双创”升级版。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xx.x%,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xx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x万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xx个,新增国家级创新载体xx个以上。
(一)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和完善城市创新驱动顶层设计。一是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凝聚全市共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汇聚全球创新创业优质资源,激发城市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增强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二是主动对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完成x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规划编制,力争将我市重大需求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争取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在x布局。
(二)加快建设未来科技新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高起点建设东部新城未来科技城。聚焦航空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创新需求,布局建设新兴技术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支持开展无边界城市、人工智能测试场等应用场景试点。二是高水平推进x科学城领先发展。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催生一批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三是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挥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集聚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创新平台、创投机构等高端资源,打造一流的前沿技术创新生态。四是加快建设高品质产创空间。在产业功能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高品质产创空间,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三)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聚焦先进核能、网络空间安全、空天技术等领域,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增强高质量创新源头供给,构筑大城崛起的战略优势。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推动部省市合作共建“双一流”大学,重点支持x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冲刺世界一流大学,鼓励世界顶尖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知名科学家团队在蓉建立高水平新型大学,推动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生院来蓉布局。三是建设引领型科研机构。聚焦航空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重大需求,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一流高校、创投机构、诺奖获得者等联合创建高端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诺奖实验室,抢抓产业革命先机。
(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制度创新“试验田”。一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创新,促进创新资源向产业功能区聚集。二是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转移体系。推动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壮大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步将x建设成辐射全国的国际技术转移枢纽。三是探索“三区”联动创新机制。推动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协同共建保税研发中心,推动“三区”政策、品牌、管理、考核、保障“五统一”,探索构建资源流动、利益分享的共赢机制。四是深入推进科技“三评”改革,加强科技监督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五)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打造创新主体成长涵养地。一是促进科技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引进一批创新活力强、市场前景好、潜在价值高的高成长性企业,建立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机制,抢占产业竞争高地,促进爆发式发展,催生在蓉“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设立专项培育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三是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健全面向小微企业的云服务平台、云制造平台等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筛选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无偿资助、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其快速成长。
(六)优化创新生态,营造国际一流的综合创新环境。一是修订《x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管理办法》,完善我市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企业精准引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创客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培育跨界融合、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营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二是创新科技金融。高标准建设x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大力吸引国内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各类创投机构聚集,打造科创“投、贷、保、券、贴”“五创联动”的x模式,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三是打造x双创品牌活动。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持续办好“创交会”“菁蓉汇”“校企双进”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第四篇:厦门科学技术局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要点2016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
总结及2017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供给改革,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引领新常态,打开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局面,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加速度”。我市获批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入选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和科技服务业区域发展试点,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大奖,全国首家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厦门,湖里区怡景社区成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目前,基于“发展基础、科技研发、产业化”三个关键维度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厦门居全国第13位;区域综合创新指数居全国第16位,其中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分别进入全国前十。全省九大科技创新指标,厦门八项位列第一。
一、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全面启动建设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综合组、招商与项目推进组、政策与体制创新组、火炬组、海沧组等五个工作组,协同推进自创区建设。
二是研究提出了一批创新事项。认真研究,深入对标,研究提出了一批创新事项,主要集中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两岸融合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其中,已试点实施16项,近期准备推出21项。
三是编制厦门片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空间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起草厦门片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突出空间布局规划,初步确定以火炬高新区为核心,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带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带,辐射带动全市各区联动发展的 “一核两带二十八园”;明确了厦门片区未来10年具体任务,提出实施主导产业升级行动、两岸融合创新行动、创新要素汇聚行动等八大行动。
四是策划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条件平台项目。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与信息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针对创新创业链条短板,策划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条件平台项目。首批拟启动“19+20”个重大平台建设,主要包含三大类:一是承载聚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包括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产业测试认证平台与保税交易中心;二是为大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如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扶持骨干企业建设20个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创新平台,如宸鸿科技的触控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五是招商引智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产业科技项目招商,自创区获批半年以来,已落地项目30项,合同投资额135.74亿元;在谈项目69项,意向投资额793.38亿元。开展精准招商,自创办已分别在北京、台湾、深圳设立招商办事机构,瞄准对我市产业链具有补足功能项目开展针对性招商,完善产业发展链条。
(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渐显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持续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6年,投入市级科技资金5.25亿元,争取国家科技资金6.94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800多项,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34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42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25家,增长22.5%,占全省48.3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5.3%,实现增加值增速7.6%,高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近半数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超过10%,263家高企增速超过50%,164家高企增速超过100%;542家高企产值或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51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2015享受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户数占比0.29%的比例贡献了全市所得税收入的8.68%。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光电产业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占全省一半强;平板显示产业链实现产值
1118.6亿元,LED产业链增长20%;天马微电子、多彩电子、强力巨彩、龙胜达等光电骨干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幅超过50%。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68亿元,其中生产性企业实现产值421亿元,海沧生物医药港荣获全国工商联“2016年投资服务双优园区奖”。肝炎治疗国家Ⅰ类新药“派格宾”获批上市,成为福建省近十年来首个国家Ⅰ类新药;新获批Ⅲ类医疗器械产品83个,占全国8.93%,其中万泰凯瑞新获批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占全国5.16%。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吉比特、美图移动成功上市,亿力科技入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四三九
九、趣游、绿网等3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新材料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项目加快建设,国内首家单层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落户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厚积薄发,初步形成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的全产业链。清华紫光产业园开工建设,联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三安射频集成电路项目正式投产。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已入驻企业87家,翔安微电子育成中心已进驻企业59家,引进了华硕等知名企业。意行半导体、英迈科分别获评工信部“中国芯”最具潜质产品奖和新锐设计企业奖。
(三)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新增3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新培育市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39家。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机构500家,布点建设了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1个,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支撑体系。
二是创新创业空间不断扩展。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30家,全市众创空间总数达165家(国家级14家、省级23家);新增市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2家,总量增至17家(国家级4家、省级3家),拥有场地面积167.2万余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企业4334个、创客4万余人,其中台湾青年创业团队287个。一品威客、两岸青创基地、云创智谷、宸鸿科技等4家单位成为“全国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三是扶持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创红包等科技政策宣讲培训,辅导企业充分享受各类科技惠企政策。2016年,1355家次科技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额共22.15亿元,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向551家中小微科技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发放“科创红包”1849万元,拉动科技服务投入7981万元;发放科技政策定额扶持资金、众创空间运营补助、小微企业引才补贴等超过1.5亿元。
四是科技人才加速集聚。市“双百计划”第9批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1位,新增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和创业人才、10人2团队入选国家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目前全市已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1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
31人6团队、省“百人计划”人才183人和团队、“双百计划”人才787人,已有各类创业导师1191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70万,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五是知识产权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两岸知识产权经济发展试点加快推进,积极筹建两岸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中心。入选国家“2016年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设立中国厦门(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全国第9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专利执法工作全国排名第7。
六是科技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年企业下载量超过63000次,为企业提供专利检索、统计分析与自建专题数据库服务。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已有可共享仪器设备6775台/套,2016年检测服务补贴增长108%。生物与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领域市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对外服务目录;“厦门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边服务边建设,预计将于2017年全面投入使用。
七是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举办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赛事,吸引676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同比增长18%;28家企业和团队入围全国行业赛;14个项目获得全国奖项,其中1个项目获得团队组冠军。成功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举办中国科技创业人才投融资集训营(海西专场)、亚洲创业大赛、2016创新创业融资路演中国行、科技活动周等系 列活动。科普工作综合成绩位列全国最好城市。
(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成效
一是高水平科技成果加速生成。2016年,全市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28件,同比增长19.9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75件,居全省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29件,占全省42.2%。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大奖,47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5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涌现出全球首个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全国首款柔性AMOLED屏幕、海洋动物抗菌肽、“三维码”、单层石墨烯等一批跻身国内国际先进行列的产品和技术。
二是技术市场交易形势喜人。全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5.16亿元,同比增长33.69%,占全省42.7%。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厦门)示范基地—“科易网”受邀在全国35个省市开展在线技术交易服务;其全国首创的在线技术交易系统—“科易宝”推出一年多来已实现在线签约技术合同4200多份,网上交易额超过14亿元。
三是技术转移转化收效明显。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华为三方共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科院大学厦门微电子工程学院暨厦门微电子产业研究院正式落户。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50多所高校、院所在厦设立了研究院或技术转移机构,其中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材料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厦门北化生物产业研究院等5家机构已在厦转
化成果91项,新注册企业39家,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厦门大学仅公共卫生学院就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19 项,其中在厦转化67项,在厦设立企业3 家,为全球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81项。
(五)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科技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与21家科技金融机构合作,创立8家两岸知识产权试点银行;新增科技担保贷款11.24亿元,已累计发放26.37亿元;新增科技保证保险贷款1.15亿元。开发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业务,筹建科技保险支公司。目前,科技保险保额已达70亿元,专利权质押贷款授信超8.4亿元。组建了科技产业化集团,筹建种子基金、天使基金。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效果明显。目前基金规模2亿元,已对43家科技初创企业投资1.22亿元;已投企业总收入增长76.5%,税收增长92.63%,新增专利118项,吸引社会资金跟投2.72亿元;已有6家企业实现回购,3家企业市值翻番,其中1家企业市值翻12倍。
三是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扩大。2016年,4家科技企业上市,90家科技企业登陆新三板,全市上市或挂牌新三板企业达到191家,占全省64%。全市已有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211家,管理基金400支,规模达490.22亿元。举办18场次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合计路演项目126个,促成24个项目融资签约3.324 亿元。
(六)“放管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简政放权全面推进。厘清权责,提升服务质量,对权责清单等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全局已明确权责事项136项,其中公共服务事项34项,调整取消了16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首批29个依申请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办理。初步统计,2016年共办理7476件业务,其中网上办理数量达到7197件,比例达96.27%。
二是科技计划体系不断完善。试行企业研发费用补助计划,614家科技企业在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后,再享受研发投入补助2.56亿元,引导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4亿元。改革科技计划体系,市科技计划按我市重点产业布局新设“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出台《关于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即《科技创新二十五条》),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的研发自主权,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起草了《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厦门市扶持引进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细则》等系列配套政策。目前,科技资助资金中劳务费和绩效支出不设比例限制、试行科技经费切块下放、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
十余项改革举措已落实到位。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深圳拥有华为、中兴,杭州拥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世界级国际性的大企业,厦门始终没有产生这种国际性的大企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始终还处于“跟跑者”的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创业苗圃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我们的孵化器、加速器面积仅200多万平方米,而武汉、苏州2015年就分别达536万、390万平方米。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评估、项目论证、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不配套。应用型研发机构不多,缺乏持久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机构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平台仍然不足。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风险包容度不够,对一些真正的原始创新,具有较大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容度还不够。此外,我们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与目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精神,围绕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中心,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壮大新动能、增加新供给,努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力争R&D经费投入增长2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总量突破1400家;技术交易总额达到60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0件。
重点抓好五大方面28项具体工作:
(一)全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加快创新事项落地试行。完善创新事项内容,逐项制定工作方案。继续推进已试点实施的16项创新事项,总结成效并进一步推广;加快推出上半年拟落地试行的21项创新事项;细化、完善正在筹划的一批创新事项,条件成熟的,尽快在自创区内先行先试,争取年底前全部推出。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力争推出更多的创新事项,成熟一项,实施一项。
2.完善自创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空间规划。尽快研究出台厦门片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八大重点行动”。力争上半年编制完成空间规划并上报批准。
3.策划启动一批重大平台建设。细化、落实首批“19+20”科技创新条件平台项目,争取年内启动厦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与公共服务平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及研发创新与产品检测平台、厦门创业园同安孵化基地等10个重大平台项目。大力推进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等一批
已启动平台建设,争取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年内投入使用。
4.加快一批项目建设和实施。推动联芯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电气硝子二期、天马微电子、碳化硅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争取盈趣科技、阳光恩耐照明、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和未名生物“生物经济孵化器”等12个重点落地项目开工建设。跟进、服务一批有增资扩产意向的科技龙头企业,尽快将意向转为实际投资。促进网龙云产业及AR总部、瑞华集团FPC及IC产品、精研集团机器人、金龙豪华汽车、京东智能仓储中心等8个重点产业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5.强化“招商引智”。建立健全“一库、一图、一队伍”,即:建立滚动管理的项目库,制定工作进度图表,突出项目落地;建立专业化招商工作队伍,市、区联动。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跟踪“射频功率放大器产业基地”等69个在谈项目、75家集成电路意向落户企业。依托中国科技开发院(厦门)品牌优势,争取引进哈工程、西电、西邮、中科院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高校院所在厦设立研发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争取中科院大科学装置落户厦门;吸引全国各地的大型基金公司、创投机构入驻自创区。
6.着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厦门生物医药港、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三期、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翔安微电子育成暨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生活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推动厦门生物医药港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谋划建设厦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台湾生技园)、新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等一批特色科技产业园区。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7.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出台《厦门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及扶持办法》,加快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队伍建设;深挖潜力,加强宣讲辅导,提高政策知悉率与覆盖面;因势利导,培育软件企业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认定流程,力争到2017年末资格有效高新技术企突破1400家。
8.实施“小升规”工程。梳理、分析全市已有科技企业,遴选出2-3年内有望实现“规下”转“规上”潜力企业400家。精准施策,集中科技资源,以“组合拳”方式进行针对性扶持,帮扶一批潜力企业加快由“规下”转“规上”。
9.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继续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小微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提前梳理、总结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做好验收准备;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小微“双创”基地城市三年示范期满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区赛,广泛发动众创空间创业团队参赛,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和团队获得国家支持;积极争取举办全国行业总决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争取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家以上,其中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0家以上。
10.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围绕“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紧扣产业需求,实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应用技术等八类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1.促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培育面向产业技术需求、采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连接高校院所、支撑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定期面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建立滚动管理的企业技术需求目录,牵线搭桥,帮扶企业与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12.深入实施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好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加计扣除政策,力争R&D投入年增长超过20%。
(三)培育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
13.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产业链急需、紧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强创新供给能力。2017年新增市级工程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0家以上。
14.延伸创业孵化链条。加大力度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加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成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新培育市级众创空间30家以上,其中省级众创空间5家以上。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以上,力争全年市级孵化器数量翻一番。
15.积极承接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争取中科院支持我市实施 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STS),重点引进中科院大学厦门创新研究院暨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微生物所厦门研究院以及公安部一所厦门研究院、中电科58研究所厦门技术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
16.主动对接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密切跟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与建设等工作重点,组织策划、引导本市优势力量积极争取产业转型升级大平台、大项目列入国家支持总盘子。力争全年获得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超过400项,经费超过6亿元。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实力雄厚的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全力支持厦门大学争创“能源材料国家实验室”、美亚柏科争创“国家电子数据存取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加强与省科技厅的互动合作。积极推动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认定备案制改革。
18.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进入实质性建设。以亚植所为试点开展职称评定“以聘代评”改革;实施人才编制的机动管理,吸引拥有事业身份高层次人才来厦创新创业;深入实施“人才政策新十八条”、“双百计划”等人才政策,着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19.充分落实《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改革举措。深入“放管服”改革,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全面实现科技服务事项的全程网上办理;修订《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厦门市扶持引进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细则(暂名)》等系列配套政策;启动科技报告、后评价工作。
20.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规模争取扩大到4亿元,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参股海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种子暨天使基金,尽快投入运营;争取设立首期1亿元的人才创业投资基金,专项支持已落地“双百人才”项目。拓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投贷联动、保贷联动、融资租赁等新业务,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基金保障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咨询、上市辅导、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等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继续举办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的无缝对接。
21.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落实发展科技服务业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研发设计、临床试验、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成果咨询和评估等高端科技服务业。促进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平台的开放服务,开展服务考核评价,建立后补助机制;改造提升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提高服务覆盖范围;继续发放“科创红包”,争取 2017年发放红包超过1600万元。加速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科技服务呼叫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加速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等三网融合、厦门市防震减灾教育基地等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2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推进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知识产权银行、质押登记中心等在知识产权经济体系建设中起核心作用的重大项目,带动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体系的建立。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市专利增量提质,重点突出发明专利和小微企业专利数的增长;促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积极培育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推动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23.繁荣技术市场交易。全面落实技术交易奖励政策,争取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超过60亿元。建立科技成果库,试行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成立两岸技术交易转移中心,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海西科技大市场”。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厦门)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新增15个区域市场,全国技术交易服务网点达到50个,实现年在线技术交易额20亿元以上,建成枢纽型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
24.迎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评估。全面梳理、总结创新型城市试点成效,深入自查,以评估促提升,力争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制定、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规划,力争“十三五”
末步入创新型城市前列。
(五)加强自身建设
25.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是本职、不管党治党是失职、管党治党不力是渎职”的理念,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广泛团结和凝聚合力,全力推动发展。一要正确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科技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明确主体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政令畅通。二要加强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全面排查科技领域廉政关键点、风险点和薄弱点,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整改。
26.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拼搏典型,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入开展“每周一学”活动,引导干部准确把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加强干部工作统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和培养锻炼,严格日常监督管理。
27.推进平安科技系统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抓防范,落实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保密、环境保护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 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及时排除隐患,打造平安科技系统。切实履行“金砖国家厦门会唔”情报信息保密、科技保障、后勤保障组职责,按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28.着力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加大效能督查督办力度,强化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健全台账管理机制,强化任务分工,层层传递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促进绩效考核指标落实,定期研究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对局属各单位效能工作的指导,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17年3月29日
第五篇: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科技工作重大部署,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区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连续第二次获得科技进步先进区。现将今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聚集创新要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先后跟踪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重点项目、引进易泰克智能交通系统等10个科
技项目;重点引进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等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成功促成欧美同学会在我区建立人才工作站。成功推动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升级为省级技术研究院;成立成都经开区汽车科技协会。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8.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共1.3亿元,同比增长6倍;遴选128个优势项目,落实经费予以支持。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51%;全年技术交易额7.3亿元,同比增长200%。
二、培育创新企业,科技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获得国家级项目30项、省级项目67项、市级项目77项;列入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优势培育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院士工作站1个;获成都市专利奖4项;开展汽车技术路线图等专项培训10次。出台《成都市龙泉驿区专利资助实施细则》等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与扶持政策2个,并代区委、区政府草拟《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4个。
三、实施专利战略,科技竞争实力大幅提升。今年专利申请量约2100件,同比增长30%,专利授权量约1150件。专利实施转化产值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3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四、强化城乡统筹,科技富民惠民成效显著。围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集成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项目5项,实施新技术集成应用5项;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现每亩增产20%;新建专家大院9个,科技信息服务站2个。开展“科技之春”等主题科普活动10次。新建科普宣传画廊10座、科普基地2个;新获批市级创新创业载体1个。
五、抓好内部建设,科技服务效能加快改善。以开展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为契机,完成10个专题学习,全年集中学习41次。制定内部管理制度5个。与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联合成立招智引技工作小组,并在我局增设招智引技项目办公室。同时,今年新进人才6名,其中海归硕士2名,国内重点高校硕士3名。
综上所述,2013年,区科技局扎实开展各项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举措、卯足干劲、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与推动本部门各项职能工作。
**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南,以主体培育、平台搭建、载体建设、人才聚集、环境优化为抓手,以建设中外知名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增强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为创造性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城、国际化生活品质城”提供强大动力。
二、主要目标
推动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配套出台创新政策;力争引进10个高端研发项目、5个校地合作项目、1名院士、5名领军人才、50名海外人才、10名创业精英人才;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5家以上;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市级技术中心6个;转化科技成果40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30项;专利申请量达2250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0件,专利实施转化产值达10亿元;新建孵化器30万平米;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科普基地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
三、重点工作
2014年,我们将按照上述思路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开好创新大会。推动召开区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全面部署实施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彰和奖励拥有杰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和企业,弘扬科技创新精神。配套出台《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及《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从资金、人才、税收、土地、市场等方面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二)培育主体骨干。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吉利高原、一汽专汽、华川电装、豪能科技、陵川特工等企业大力实施柴油版SUV、新能源环卫车、汽车电机、汽车同步齿环、燃气排放系统等30个重点项目加快研发及产业化。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创新骨干作用,支持航天技术研究院、原子能研究院、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快推进涡喷发动机、电子控制仪器设备、辐照技术、高性能纤维等一批产品开发及技术转化。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基础作用,加强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
大、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快落实5个校地合作项目。
(三)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引进集聚院士、创新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创业精英人才。依托欧美同学会、德国汽车产业协会、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重点抓好一汽李俊、科学院邱勇、工程院卢秉恒等3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闫全忠、金星等5名领军人才,上海同捷雷雨成等10名创业精英人才及50名海
外人才的引进工作。
(四)搭建孵化载体。抓好区内创业苗圃、孵化器、孵化加速器、科技楼宇等四类科技孵化器的建设。规划建设十大孵化器。组织总部经济港申报省级孵化器,龙凌汽车研发总部、鼎峰动力港、经开科技孵化产业园等5家科技孵化器申报市级孵化器,成都亚环汽车节能大厦申报市级科技楼宇。加快促进龙投工业园、百兴城兴汽配园等30万平米的孵化器建成投用。促进大旗聚力东方、绿地海派中心等孵化器引进科技项目60个。
(五)做强技术平台。即按照“引进一批、升级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加快区内创新平台搭建。全力引进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平台、SGS、德国TUV等5个创新平台。组织孔辉科技、宽和科技等1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航天模塑、宁江山川等5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孔辉科技、玄武岩、川汽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支持联创精密、成都中牧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支持拓利化工、龙之泉科技等6家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争创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
(六)加速成果产出。组织豪能科技、华川电装、陵川特工等30家企业开展成果鉴定工作,全年推出成果40项以上,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30项以上;积极创建省级百亿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促进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增长20%以上,工矿企业专利增长25%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0亿元,新增150亿元。
(七)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支持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天使投资联盟,吸引美川国际、世华财富、上海富毅等风投机构入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挥汽车科技协会作用,成立汽车检测检验技术创新联盟、汽车工业设计技术创新联盟等,提供信息、人才、技术、数据、文献、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服务。
(八)做好统计调研。强化科技统计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区级部门协作,建立完善科技统计体系,为摸清科技实情及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紧密结合“走基层”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创新调研,深入挖掘企业、群众对科技创新的真实需求;对中央、省、市科技相关政策进行汇编,收集整理最新科技动态,为企业畅通信息通道,为工作决策提供参考;积极联合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课题调研,为科技创新工作号脉把关、找准方向。
(九)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科技信息专家大院3个,新建科普基地2个,科普宣传画廊10个,农村科普图书室2个;开展桃有机集成技术推广、实施白肉枇杷示范试点建设,带动茶店、柏合、山泉等4个乡镇,示范面积1万亩;加快开展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农残综合修复等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支持天邦生物、思畅生物建设生物研发平台,开展生物新药、疫苗等的研发与重大成果转化。
(十)提升行政效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抓好服务型、学习型、效能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评审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科技专项经费及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进一步充实科技工作力量,抓好干部培养与队伍建设工作;建好廉政风险防控电子监察平台,抓好党风廉政、目标管理工作,为科技工作开展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