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该给学生什么
教师该给学生什么?
直面教育
全民族教育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孩子是从他们所看、所听、所想、所触、所做的过程中学习的。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很多孩子的天资却渐渐消失了。当教育充满乐趣时,才会更有效。面对学生的呐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一、学会微笑,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
1999年高考做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的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一位中学生面对记者“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对我们老师的微笑,学生为什么如此渴望?因为在板着面孔的课堂里,学生没有自由;在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师面前,学生就只有提醒自己要当心的份。所以,我们应该将微笑和幽默带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协调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和谐的心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
二、学会呵护,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信心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用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举左手表示错误。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右手,哪是左手。”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对提问的学生说:“请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之后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可以想象,那位学生体面地坐下后,内心一定有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我不禁为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而赞叹,他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自尊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精神就会瓦解。
三、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当周围的人对一个人提出期待和希望时,这个人会自觉地依照别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学业和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周弘先生推行的“赏识——成功”教育,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短短几年时间,他使女儿周婷从“哑女”变为“神童”,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且继女儿之后,又接连成功培养了许多学生,他得出结论:成才不成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可见,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真正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这正如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猴相。”
四、学会布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
空白艺术是“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说,作品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已明确交代的内容去想象,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个“空白”需要开发和利用。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心灵自由的空间,他们焕发出来的就是激情、是灵感、是创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适时地“布白”,从而给学生以消化、吮吸、放纵、驰骋、发现、发明的广阔田地。
五、允许聒噪,给学生以讨论争辩的自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老师应当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唯其如此,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多向交流和合作,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应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讨论争辩的自由,在教学环节上变教师“指令性”的单向强迫为师生“研究性”的双向交流,构建起教室宏观调控下的学生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民主化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一方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各种见解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调整价值取向,完善人格素养。
六、允许说“不”,给学生以挑战权威的勇气 任何一种绝对权威或个人专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气氛,都回造成奴性人格,摧残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让学生破除五个迷信,即对权威、古人、洋人、书本和教师的迷信,这是解放学生,使学生心灵自由的首要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顶撞”,不扮演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而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探讨,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尊重。在学生说“不”时,给他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地抚摸,从而给学生带来惊喜、捎去自信,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有效地鼓起学生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的勇气。
专家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多数具有如下三种特征: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难免有嬉戏态度。可见,那些顽皮固执、敢于说“不”的学生,往往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离奇”的思维、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敢于“冒犯”的勇气。
七、允许插嘴,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舞台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小学生周记:数学课上,胡老师教我们学习时间单位。他提了几个单位的问题,同学们都对答如流,可是好景不长,当胡老师问到“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同学们都有点犹豫了。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我何不显示我的本领呢?“比年更大的单位是世纪。”我得意极了,以为老师一定会表扬我。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却冲着我叫到:“你真是狗胆包天,竟敢不举手就回答,有本事你们自己学吧!我不讲了。”刹时间,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下子全集中到我身上。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都怨我,都是我不好!同学们,请你们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胡老师,请您原谅我,今后我再也不敢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每每想起仍象梦魇般让我莫名地心悸,我仿佛看到学生那惶恐的眼神,忐忑的心灵。是什么使他发出这样的呐喊?我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思维积极运转、发现新知识、产生新见解的时候。因此,我们应摒弃“我讲你听”的单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插嘴,随时插嘴,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自由,让课堂上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八、允许冒犯,给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呢?下面这则故事颇耐人寻味:新来的赵兰老师刚跨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留双辪的人头像,下面写着“赵兰遗像”四个大字。她笑着欣赏了一下画像,转身扫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比较端正,可是多写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了个什么字?”此时,除了王小虎红着脸低下头外,全班同学都注视着黑板……下课前一分钟,赵老师交给王小虎办班报的任务,并特别指出“希望王小虎同学能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第二天,她走进教室,图文并茂的班报呈现在眼前。王小虎面有愧色地走上来,双手递上“检讨书”……
我们不能不为赵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喝彩!她不落常人暴跳如雷、大动甘火的老套,而是采用迂回、冷却的处理方法,避开对方短处,抓住对方的特长,在学生等待训斥的紧张时刻,出人意料地加以表扬,促使学生在赞许声中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这样做既避免了令师生关系恶化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又激活了一个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真可谓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智,化腐朽为神奇。
第二篇: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余永久
老师们好!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生命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主动性,关爱生命就是让每个生命都有主体精神的焕发,创造精神的闪烁,都享有自由的空间,显示生命的活力。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放松、自由状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迸发思想的灵感,闪耀智慧的火花。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给他们心灵上的自由,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今天的学习我想首先给大家读一封学生的来信,然后共同反思: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亲爱的老师:
知道今年您要教我,我好高兴。在这一年的开始,我想向您吐露我的心声,让您了解我的需要。希望这一年内,我能好好接受您的教导,同时也让我从内心钦佩您、敬爱您。
(一)老师,我希望您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二)老师,请您不仅仅教书,更要教我们学习。
(三)老师,请您把我当一个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薄上的一个号码。
(四)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
(五)来势,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了我的能力。
(六)老师,不要勉强我把求学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至少对我,学习不一定是乐趣。
(七)老师,不要期待我最喜欢您教的课;至少对我,别的课可能更加有趣。
(八)老师,请辅助我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而不仅仅是背诵答案。
(九)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但只有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的意见。
(十)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请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要求。
(十一)老师,假如我有所失败,尤其在大众面前,不要可怜我,可怜会使我自卑。
(十二)老师,在教室内,不要把另一位同学当做我的表率,我可能因此而恨他,也恨您。
(十三)老师,我若有所成就,也不要把我当做别人的榜样,因为那样会使我难堪。
(十四)老师,请您记得,您也曾经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第一?
(十五)老师,请您也别忘记,大学统考您是怎么考取的,您所念的专业是不是您的第一志愿?
(十六)老师,您也需要学;您不学,我怎能从您那里学到更新的东西?(十七)老师,我心中感激;但您不要期待我口头上常说:老师,谢谢您。
最后,老师,您一定希望我学业进步,让我也祝您教学成功,您的成功将是我进步的保证,我的进步也就是您成功的证据。
敬爱您的学生
全民族教育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孩子是从他们所看、所听、所想、所触、所做的过程中学习的。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很多孩子的天资却渐渐消失了。当教育充满乐趣时,才会更有效。面对学生的呐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一、学会微笑,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
1999年高考做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的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一位中学生面对记者“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对我们老师的微笑,学生为什么如此渴望?因为在板着面孔的课堂里,学生没有自由;在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师面前,学生就只有提醒自己要当心的份。所以,我们应该将微笑和
幽默带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协调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和谐的心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
二、学会呵护,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信心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用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举左手表示错误。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右手,哪是左手。”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对提问的学生说:“请 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之后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可以想象,那位学生体面地坐下后,内心一定有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我不禁为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而赞叹,他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自尊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精神就会瓦解。
三、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当周围的人对一个人提出期待和希望时,这个人会自觉地依照别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学业和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周弘先生推行的“赏识——成功”教育,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短短几年时间,他使女儿周婷从“哑女”变为“神童”,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且继女儿之后,又接连成功培养了许多学生,他得出结论:成才不成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可见,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真正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这正如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猴相。”
四、学会布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
空白艺术是“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说,作品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已明确交代的内容去想象,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个“空白”需要开发和利用。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心灵自
由的空间,他们焕发出来的就是激情、是灵感、是创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适时地“布白”,从而给学生以消化、吮吸、放纵、驰骋、发现、发明的广阔田地。
五、允许聒噪,给学生以讨论争辩的自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老师应当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唯其如此,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多向交流和合作,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应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讨论争辩的自由,在教学环节上变教师“指令性”的单向强迫为师生“研究性”的双向交流,构建起教室宏观调控下的学生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民主化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一方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各种见解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调整价值取向,完善人格素养。
六、允许说“不”,给学生以挑战权威的勇气
任何一种绝对权威或个人专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气氛,都回造成奴性人格,摧残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让学生破除五个迷信,即对权威、古人、洋人、书本和教师的迷信,这是解放学生,使学生心灵自由的首要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顶撞”,不扮演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而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探讨,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尊重。在学生说“不”时,给他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地抚摸,从而给学生带来惊喜、捎去自信,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有效地鼓起学生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的勇气。
专家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多数具有如下三种特征: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难免有嬉戏态度。可见,那些顽皮固执、敢于说“不”的学生,往往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离奇”的思维、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敢于“冒犯”的勇气。
七、允许插嘴,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舞台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小学生周记:数学课上,胡老师教我们学习时间单位。他提了几个单位的问题,同学们都对答如流,可是好景不长,当胡老师问到“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同学们都有点犹豫了。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我何不显示我的本领呢?“比年更大的单位是世纪。”我得意极了,以为老师一定会表扬我。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却冲着我叫到:“你真是狗胆包天,竟敢不举手就回答,有本事你们自己学吧!我不讲了。”刹时间,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下子全集中到我身上。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都怨我,都是我不好!同学们,请你们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胡老师,请您原谅我,今后我再也不敢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每每想起仍象梦魇般让我莫名地心悸,我仿佛看到学生那惶恐的眼神,忐忑的心灵。是什么使他发出这样的呐喊?我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思维积极运转、发现新知识、产生新见解的时候。因此,我们应摒弃“我讲你听”的单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插嘴,随时插嘴,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自由,让课堂上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八、允许冒犯,给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呢?下面这则故事颇耐人寻味:
新来的赵兰老师刚跨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留双辫的人头像,下面写着“赵兰遗像”四个大字。她笑着欣赏了一下画像,转身扫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比较端正,可是多写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了个什么字?”此时,除了王小虎红着脸低下头外,全班同学都注视着黑板------下课前一分钟,赵老师交给王小虎办班报的任务,并特别指出“希望王小虎同学能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第二天,她走进教室,图文并茂的班报呈现在眼前。王小虎面有愧色地走上来,双手递上“检讨书”------
我们不能不为赵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喝彩!她不落常人暴跳如雷、大动甘火的老套,而是采用迂回、冷却的处理方法,避开对方短处,抓住对方的特长,在学生等待训斥的紧张时刻,出人意料地加以表扬,促使学生在赞许声中主动
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这样做既避免了令师生关系恶化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又激活了一个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真可谓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智,化腐朽为神奇。
三尺讲台上辛苦耕耘的同行们,请放飞孩子们心灵的小鸟吧!只要引导得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你会惊喜地发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就在眼前。
第三篇:园长该给教师什么
园长该给教师什么
■刘宾
中国教育报 2015/3/1 第2版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状况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构成中,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可以通过密集性培训而获得,唯有实践性知识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能建立起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致力于实践工作累积的管理经验,就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许多园长都认为,要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就必须抓骨干教师的培养。然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是靠几位优秀骨干教师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大多数普通教师有质量地开展常态化的一日教育活动来保证。因此,作为园长,应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首先,园长或教育管理者要关注普通教师的话语权,注重发挥教师之间学习、备课和观摩的集体效应。从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角度加以评价和鼓励,园长应建立以引领成长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办法。在评价过程中,设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点滴进步与变化,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要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园长的关注和期待。
其次,园长要注重创设幼儿园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调动教师自主化发展的积极性。幼儿园文化具有强大而持久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园教师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位教师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和行为之中,体现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同时,园风文化中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使教师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不怕困难、追求卓越,会自觉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并达到理想效果。
帮助教师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主张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实施具有科学性、适宜性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要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在反思中学会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活动进行诊断,在诊断中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活动诊断能力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记录课堂、诊断课堂。为了解自己的教学状态,教师需要通过录像或录音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堂,并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看或听,以此分析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能力。
积极探讨,在评价中诊断课堂。自我观察与评价毕竟有其局限性,为了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每次在公开课或听课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将一个教学情境的片段印发下去,或者组织教师集体观看教学活动的录像,让每位教师就这一案例或整节活动展开诊断,形成诊断报告,集中讨论、分析,从而提升对教学行为的理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师幼交流,在沟通中诊断课堂。幼儿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活动是否优异的最好诠释。因此,在提倡多元评价的同时,评价者要针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种种表现进行观察并评价。通常教师可利用幼儿午休或教学活动期间,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通过谈话和观察去探知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想法,从而达到对教学活动整体、客观诊断的目的。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园长应调动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幼儿园园长、教研室人员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以年级组、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为教师创造自主、开放、和谐、互动的大空间。在研究过程中,教研室人员定期进入年级组,给予教师积极的支持、指引、帮助与服务,使教师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研究。与此同时,大力提倡团队的力量,强调集体意识、集体荣誉对个人及团队发展的重要作用,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宽松、和谐的研究工作氛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被完全激发和释放出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只有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才能引导教师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使教师真正走向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作者系乌鲁木齐市妇联幼儿园园长)
第四篇:教师该如何批评学生
教师该如何批评学生
瞿靖中兴小学滕兴伟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要想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的批评要充满真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
1、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当你提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论。批评学生时要把受批评学生的人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
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3、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学生犯了错误,批评的场合与效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然而许多教师喜欢把办公室当作批评学生的场所,认为办公室里气氛严肃,对犯错的学生具有威慑力。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办公室里当众受责,会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常见到教师唾沫横飞的训斥,学生低头不语的接受。最后好象被老师说服,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此与老师产生心理隔阂,对教师产生偏见,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有个别性格暴躁的学生当面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了台,使问题严重化。
4、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第五篇:教师该怎样爱学生
教师该怎样爱学生
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作为教师,我想,爱应该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付出!新世纪教师的神圣职责除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而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
教师的爱不仅独特,而是魔力般的神奇。有人说 “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也有人说 “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我们也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所谓大爱之心往往表现为尊重和宽容。
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如果一个教师根本不热爱教育事业,把当教师看成只是为了挣钱,甚至把学生当作捞钱的对象,或者认为当教师只是为了“暂栖身”,一旦有更好的门路“改换门庭”。这样的教师很难对学生真正爱起来。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就会很自然地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在思想上教师要经常不断地用健康的道德观念去熏陶学生的情操,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去引导学生的言行。在学习上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精力去教育引导学生,对学生机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各门功课全面发展,不能只顾自己所担学科,拼命挤占学生的时间,既影响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又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上,教师同样要时刻关心爱护学生:天变凉了,提醒学生添衣服;病了,陪他去医院;甚至学生写字坐姿不端正,教师也要给他一个小小的提示------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渴望得到爱护、关心和尊重,渴求爱抚,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爱护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或”,一方面如父母般地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亲师、信道,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应有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没有偏见的爱,把爱撒向全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是高矮胖瘦美丑,还是学习上的先进和落后,教师都应机智而敏锐地发现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加以引导,避免学生逆反、抗拒、排斥心理的产生。如果只爱那些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的同学,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松懈、品行不太好的所谓“差等生”,教师爱不起来,甚至歧视、厌恶,同学们就会说你“偏心眼”,你的威信就很难在全体学生中树立起来,你的教育过程就很难在那些你认为是较差的学生中实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而那些往往因为学习较差,在家中经常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的学生,在校受到同学们的嘲讽或者欺侮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如果再得不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他们更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用炙热的心暖化他们心灵的冰霜,用真诚的爱心去激起他们心灵的浪花,用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精神上的创伤,用满腔的热情去补救他们学习上的差距。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悔人不倦。自古以来,悔人不倦乃教师之美德。把一个人培养成材,要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循循善诱、耐心教诲。教育的成功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学生最根本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讲究方法。那种整天只是婆婆妈妈的说教是不可取得,然而那种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的看法更是错误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严结合,宽严有度。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理智化的,有原则的,应是严格要求与宽松对待相统一的。如果一味宽松,无原则的放纵学生,只能使学生蛮横自大,混淆是非,对学生品质形成有害无益。所谓“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要求与关怀引导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一个学期,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她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英语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自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欣慰。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田播撒快乐的种子,那么将来你收获的就一定是学生幸福的人生。请记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欢乐之中,他就学会了去创造幸福。显然,“爱生教好”,“爱生”是前提,如果在教育中,教师缺少爱生的正确动机和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但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我心中,一直把高尔基的这句话当作我的信念。因为,如果把学生比作是幼苗或花朵的话,那么教师的爱则是他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阳光和雨露。有爱的浇灌,才有爱的丰收。教师要想不做教书匠,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精力的,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对学生捧上一颗真诚爱心,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学生定会尊重你、信任你,才能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效果,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