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第二季度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第二季度XX村驻村帮扶队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XX村共有452户1748人,其中户贫困户99户,374人。在前阶段摸清村里基本情况,制定村扶贫工作计划和三个工作规划后,第二阶段,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重心是将XX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走访到位,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填写“一户一档”资料,做到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与中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信息一致。在走访中发现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不一致的,做好专门的记录,待中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放时录入更改。历时三个月,将XX村的贫困户信息全部核实更改到位。
二是编制XX村扶贫项目建设数据库。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走访了解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要求,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把XX村需实施的扶贫惠民建设项目编制出来,按项目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报蔡桥乡政府和县扶贫办。编制规划2018年至2020年共18个需建设实施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全村党员组长和群众代表会议上进行通报并公示通过。
三是动态调整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通过调查走访,将XX村贫困户的四类对象重新认定,共清理王海青等有户有车四类对象23户86人,标识为稳定脱贫16户63人,整户
删除7户23人。将3户低保户共12人录入贫困户系统,整户纳入新增104人,核减40人。系统返贫2户8人。通过动态调整和精准识别,XX村现有贫困户79户354人。
四是推进扶贫项目建设。4月中旬,村民强烈要求维修的田心水井项目已完工,村民看到清澈的地下泉水重新流出来,喝一口井水,笑在脸上,甜在心里。XX村6.28KM村组道路路基项目工程已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招投标,村民周祥中标,目前正在修建道路保矿、涵洞。预计路基工程在9月底前完工。新建村级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墙面装修粉刷阶段。村农网改造项目也正在施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已修建好25个垃圾池,安排专人清扫垃圾。尚未动工的项目为人饮工程、光伏电站项目和半山院子的危桥改造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村、支两委领导班子薄弱。全村仅有村、支两委人员3人,其中村支书兼村主任、村辅警。村计生干、妇联主任长住塘渡口,村班子没有青年干部,无人熟悉计算机操作。
2、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3、村民没有特色经济收入,主要收入来源靠务工收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抓好扶贫政策宣传。大力宣传上级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特别是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争取各类到村扶贫项目资金在龙口村实施。入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种植油茶、水稻、养猪、牛、鱼、羊等项目,按上级扶贫政策标准,造册上报贫困户产业生产数据,争取上级产业补助资金。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精准帮扶,贫困户需要什么帮助,结对帮扶人员提供什么帮助,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
4、加快民生工程建设。XX村6.28KM通村、通组公路已力争在年内完成路基建设和道路硬化工程。加快村电网改造新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力争建成一座光伏电站。全面实施人饮工程,实现全村452户群众,户户通清澈安全的自来水。争取半山院子危桥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努力让老百姓期盼的项目在XX村尽快实施,让龙口村群众充分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和村容村貌的变化,顺利迎接年内上级的各项检查验收。
县XX局 驻蔡桥龙口村工作队
2018年7月15日
第二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要求我到吕良镇花园村挂钩帮扶,接到通知后,我能按时到村报到并按要求驻村工作。为期两周调研中,我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部分村组老干部,和吕良镇分工到村的镇领导一起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了解了花园村基本情况,经过认真思考,及时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花园村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此,我能协同花园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现将个人驻花园村的调研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花园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及人力情况:花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0户,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组长5人;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五保户9人,社会困难户15户;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350人。
2、民营经济情况:民营企业3个,其中小型木器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在外承包耕地种植大户4户。
3、集体经济情况:村里无水面资源,无圩堤承包收入,属纯农业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联组前已承包给农户植树(承包期15年),无集体耕地承包收入,无村办集体企业,除村部外(原花园村小),无集体房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欠农户的债务占全村农户的40,这些农户每年以村集体所欠债务来抵冲税费上缴,村委会完全靠借债维持运转,村组干部每年年终都拿不到工资。目前村总债务高达95万元。
4、社会事业情况: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约2万元;无水泥路。有240户还没有接通自来水、320户没有接有线电视。广播通响率低。外围防洪涵闸洞5座,需2万元资金维修加固。新建的一台泵站因资金问题尚未架电。
二、花园村的现状分析:
花园村是吕良镇集体经济特别贫困的一个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由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等因素,地处吕良镇幸福港西边的花园村,地势高,村集体经济处于“四无”状况,即: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低洼田开发,三无工业,四无基础,想发展项目、想壮大无基础。
二是发展没有空间。花园村有1362人口,农田仅有3180亩,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无其它产业,属纯农业村。为了谋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劳务打工,本村中所谓的“种田大户”的农田承包面积最多的只在30亩左右,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吕良至孙集的公路边加工生产。
三是债务负担重。由于村里无集体收入,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债务年年在扩大,目前花园村还有95万元左右的债务。村里无集体收入,更无还债能力,村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社会事业相对落后。16座涵闸均有不同程度隐患,要逐步改造、检修。自来水入户率只有
35、广播通响率
15、有线电视入户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况较差。
三、帮扶工作主要措施:
帮助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村委会制定规划,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到2007年改变经济落后村面貌,进入市中等村发展水平,顺利完成预定帮扶任务。
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确定以工促农发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资,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唯一出路。村委会要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内扩外引,主动联络在外经营经济实体的本村人,请他们回村兴办工业。村委会抢抓机遇招商,主动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经常和有关负责招商引资领导联系,请求教育局引进一到两个进不了园区的工业项目给村里。
帮助发展社会事业。花园村需急办的社会事业很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逐步有序进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决自来水和涵闸有关问题,2006年主要解决村部维修和有线电视问题,2007年主要解决村级道路维修和铺设水泥道路。三年内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体系。
帮助建设文明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花园村”主题活动,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编印“花园之窗”小报,及时宣传本村新人新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介绍致富信息。
帮助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并贯彻党的有关农村政策法规;协助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决策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讲民主、创业有门路、发展求实效、“双带”有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帮助农民增收。首先做好加固圩堤,维修涵闸等工作,确保旱涝保收。其次,合理利用农用开发资金,修建高标准水利设施,实现自流灌溉,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入。第三,积极主动和农科院、农牧林业等院校联系,转化高新科技
第三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中共平昌县委:
自担任元石镇黄梅村第一队长以来,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党组要求,坚持“不越位、不缺位、一定工作到位”的原则,积极推动黄梅村脱贫工作,宣传社会公德,树文化新风,传递正能量。现将驻村帮扶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组织,重保障,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攻坚堡垒作用,不断加强黄梅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召开“两委会”,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支部全体委员各司其职;二是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后备干部,截止目前黄梅村发展党员1人,确定后备个干部2人;三是坚持做好“三会一课”制度。明确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相关政策。
(二)稳步推进精准帮扶。一是全覆盖入户了解,扎实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座谈、全覆盖入户调查等形式宣讲惠农政策。最大限度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二是理清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建议群众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动心思,求发展,提高群众发展理念,截止目前黄梅村发展特色花椒产业1017亩,林下养殖土鸡3000余只、散养蜂蜜100余桶;通过走访群众,发现四社群众用水非常困难,帮助协调资金6000余元,用于改善4社群众用水困难、协调市体育局帮扶资金3万余元用于装修村办公室,截止目前帮助解决具体问题4件。三是现场抽查和入户了解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情况。了解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情况、是否吃住在村、是否做好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截止目前督查在岗情况3次。入户调查了解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及工作满意度5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困难群众未真正打成一片,交流简单,甚至有部分贫困群众不认识帮扶干部或者不知道帮扶干部是谁。
二是部分群众未充分理解党的惠农政策,心理始终怀着“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思想”。什么惠农政策都想得到,没有得到政策照顾的就有怨言,心怀不满,一定程度上等靠要的思想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照双“七有”目标,逐项验收,补齐短板,确保到年底如期实现户脱贫、村摘帽。
二是培养贫困户感恩意识,正确认识脱贫工作,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和开展第二轮孝敬之星、公益之星等“五星”评选活动,探索支部+党小组+四比四看模式。
三是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栽植花椒,发展林下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花椒产业。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种植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通过示范,带动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市文联 刘*
按照“四帮四促”的相关要求和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受贵阳市文联派遣,挂任中国共产党马铃乡党委副书记兼凯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并结合市文联的工作属性开展帮扶工作。到任以来,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力、尽职当好乡、村班子的助手和参谋。当实人、说实话、干实事。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尽了一些绵薄之力。现将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多渠道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掌握村情,努力将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上来。
1、按要求召开挂帮工作会,及时传达挂帮工作会议内容,让村民了解挂帮工作的重要意义。
2、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按时参加乡政府例会和村支两委办公会。及时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4、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在全村开展走访工作。
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挂帮工作。让群众了解了中央、省、市、区、乡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干部、群众思想行动与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相统一。
二、梳理突出问题,实施重点帮扶。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与村支两委一起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已有的发展思路和存在的实际困难,明确将减贫摘帽工作、自来水改造工程、蔬菜基地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防盗安全等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截至今天,共解决了以下问题:
1、按照减贫摘帽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到市扶贫办、农委等协调资金进行扶贫,到现在为止全村99%以上村民已经脱贫;
2、向村民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500余张。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组和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接群众反映情况电话近百次,处理群众内部矛盾10余起;
4、协助摆茶组自来水工程改造解决了200余人的生活饮水困难;
5、积极投身维稳工作,争取经费为凯坝村安装了平安E家报警系统,解决了全村200余户村民的防盗安全隐患;
6、协调市文联资金对凯坝村30余户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并向困难户发放了慰问品、慰问金等总价为15000余元;
7、组织市文联20余名艺术家送文化到凯坝,现场为村民书写了春联、拍摄冲洗全家福照片、同时还走访探望了困难群众30余户;
8、按照花溪区委组织部、马铃乡政府的要求,积极在村民群众中开展关于“并村”的宣传,广泛收集各种建议。为下一步 “并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现实依据。
9、今年开春,为凯坝蔬菜基地协调到化肥6.5吨,为蔬菜的保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0、为凯坝电机房雷灾积极争取经费,第一时间进行抢修,解决了老百姓的日常用水用电问题。
11、积极参加卫生协调工作,改善了村民的就医条件。
12、书写民情日记、挂帮感言等200余篇,部分民情日记还被省委主办的《贵州基层党建网》、省政府主办的《贵州农经网》、贵阳市政府主办的《万村千乡网》等网站发表转载。部分挂帮感言被《贵州宣传》刊用。
三、积极改善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为组织建设建言献策。
抓好班子建设,是我到村后拟定的又一条工作思路。与村委会的同志一起,制定了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日常值班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使村集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在创先争优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每一名党员做好党内个人分析,排找差距,积极整改,村委会成员率先带头,以身作则,在群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求进步,求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凯坝村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多为青壮劳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凯坝村的全面发展。经反复论证得出一条结论即:“要想留住村民,只有让他们在家里有活干、有钱挣、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村支两委对此达成共识,采用了“支书牵头,村民自愿入股,年底分红” 的工作方式办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28户村民入股。共筹集总资金200余万元。新建了养殖基地3.4万平方米、猪舍6800平方米、母猪定位栏300余个、66立方米高位水池(含自来水设施)1口、办公楼110平方米、围墙260米、消毒房间12平方米、饲料加工设备1套、产床100张、保育舍74张。现养纯种母猪60头、二元母猪42头、存栏生猪400头。初略计算,凯坝养殖场的成功组建,可解决200余名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全村实现“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如何让新建成的养殖场正常运转?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认识到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后,我多次与村委会研究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支部必须带头、党员必须作模范、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制定了可执行方案后,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养殖场成立了周天顺任支部书记、陈克佩、周应国任支部委员,乡机关社保所韦艳梅同志任党建指导员的党支部,使养殖场有了思想上的保障。
2、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了“端正思想、转变认识”的工作,改变了人民群众“等、靠、要”的传统思想,从而使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得到了共识。实现了全村闲散资金的集中,为创造更大财富奠定了基础。
3、“要想出成果,人才是关键”。这又是养殖场总结出来的一条新思路和经验。先后派5名优秀青年赴外地参加科学养殖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来盘活养殖场正常运转。
4、抢抓多元化发展机遇,实现能源再生产。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凯坝村在拓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利用现有猪粪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结合自然生态、民风民俗等有利条件,开辟了蔬菜种植基地200余亩。下一步将在打造绿色蔬菜品牌,逐步实现养殖、种植双盈目标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五、结束语。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凯坝会越来越好,凯坝的明天会越来越美,持续发展的呼声也将在凯坝越来越高亢!这种高亢的呼声和动力,换来的一定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
2013年6月27日
第五篇:驻村挂钩帮扶工作汇报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要求我到吕良镇花园村挂钩帮扶,接到通知后,我能按时到村报到并按要求驻村工作。为期两周调研中,我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部分村组老干部,和吕良镇分工到村的镇领导一起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了解了花园村基本情况,经过认真思考,及时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花园村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此,我能协同花园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现将个人驻花园村的调研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花园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及人力情况:花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0户,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组长5人;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五保户9人,社会困难户15户;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350人。
2、民营经济情况:民营企业3个,其中小型木器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在外承包耕地种植大户4户。
3、集体经济情况:村里无水面资源,无圩堤承包收入,属纯农业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联组前已承包给农户植树(承包期15年),无集体耕地承包收入,无村办集体企业,除村部外(原花园村小),无集体房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欠农户的债务占全村农户的40%,这些农户每年以村集体所欠债务来抵冲税费上缴,村委会完全靠借债维持运转,村组干部每年年终都拿不到工资。目前村总债务高达95万元。
4、社会事业情况: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约2万元;无水泥路。有240户还没有接通自来水、320户没有接有线电视。广播通响率低。外围防洪涵闸洞5座,需2万元资金维修加固。新建的一台泵站因资金问题尚未架电。xiexiebang.com
二、花园村的现状分析:
花园村是吕良镇集体经济特别贫困的一个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由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等因素,地处吕良镇幸福港西边的花园村,地势高,村集体经济处于“四无”状况,即: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低洼田开发,三无工业,四无基础,想发展项目、想壮大无基础。
二是发展没有空间。花园村有1362人口,农田仅有3180亩,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无其它产业,属纯农业村。为了谋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劳务打工,本村中所谓的“种田大户”的农田承包面积最多的只在30亩左右,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吕良至孙集的公路边加工生产。
三是债务负担重。由于村里无集体收入,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债务年年在扩大,目前花园村还有95万元左右的债务。村里无集体收入,更无还债能力,村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社会事业相对落后。16座涵闸均有不同程度隐患,要逐步改造、检修。自来水入户率只有35%、广播通响率15%、有线电视入户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况较差。
三、帮扶工作主要措施:
帮助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村委会制定规划,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到2007年改变经济落后村面貌,进入市中等村发展水平,顺利完成预定帮扶任务。
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确定以工促农发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资,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唯一出路。村委会要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内扩外引,主动联络在外经营经济实体的本村人,请他们回村兴办工业。村委会抢抓机遇招商,主动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经常和有关负责招商引资领导联系,请求教育局引进一到两个进不了园区的工业项目给村里。
帮助发展社会事业。花园村需急办的社会事业很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逐步有序进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决自来水和涵闸有关问题,2006年主要解决村部维修和有线电视问题,2007年主要解决村级道路维修和铺设水泥道路。三年内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体系。
帮助建设文明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花园村”主题活动,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编印“花园之窗”小报,及时宣传本村新人新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介绍致富信息。
帮助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并贯彻党的有关农村政策法规;协助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决策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讲民主、创业有门路、发展求实效、“双带”有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帮助农民增收。首先做好加固圩堤,维修涵闸等工作,确保旱涝保收。其次,合理利用农用开发资金,修建高标准水利设施,实现自流灌溉,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入。第三,积极主动和农科院、农牧林业等院校联系,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加大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驻花园村挂扶期间,我将严格执行“三不准”的纪律,不迟到、不
早退;不在上班时间看消遣性报刊杂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在工作日时间饮酒。严于自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回报花园村的父老乡亲,回报上级领导,为花园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挂扶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