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织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关于组织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电组字〔2005〕01号)
各赛区组委会、各有关高等学校: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5-2008)组委会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委托,在认真总结前六次电子设计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组织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竞赛的组织、命题、评审与宣传工作由全国及赛区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负责。
1、全国竞赛组委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及部分参赛省市教委代表及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组织领导、协调与宣传工作。全国竞赛专家组由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竞赛命题、评审工作。
2、每个参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组织领导、协调与宣传工作。各赛区专家组由本赛区的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赛区竞赛的评审工作,同时负责组织、遴选本赛区内的征题并向全国专家组推荐所征题目。
3、暂时没有条件单独组成赛区的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参与其他赛区的竞赛活动,或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联系。
三、竞赛内容
1、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竞赛题目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并考虑到目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2、题目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制作、调试)。
3、题目在难易程度方面,既要考虑使一般参赛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要求,又能使优秀学生有发挥与创新的余地。
四、竞赛形式 1、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定于今年9月7日(星期三)8点至9月10日(星期六)20点举行,竞赛以赛区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竞赛、评审和评奖工作。
2、鼓励设有信息与电子学科及相关专业或已开展电子设计科技活动的高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3、学生自愿组合,三人一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赛区组委会报名。参赛队数由学校自行确定。
4、为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参加竞赛,全国竞赛专家组根据命题原则,将统一编制若干个竞赛题目,供参赛学生选用。
5、竞赛所需场地及仪器设备、元器件或材料原则上由参赛学校提供。
五、评奖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仍分为“赛区奖”和“全国奖”两种形式。
1、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评奖工作,赛区奖的评奖等级及各奖项获奖比例由各赛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一活动,建议各赛区设置“成功参赛奖”或类似意义的奖项,凡按时完成竞赛内容、达到基本要求的参赛队均可发给“成功参赛证书”或类似奖项证书。
2、赛区评审结束后,各赛区组委会将本赛区竞赛优秀参赛队的设计报告及有关材料报送全国组委会(报送的具体内容及报送时间另行通知),报送全国组委会评奖的优秀参赛队数应严格控制在本赛区参赛队总数的12%之内(具体比例另行通知)。全国组委会根据全国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全国一、二等奖,获奖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全国参赛队总数的10%。3、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立“赛区优秀组织奖”,对竞赛组织中表现出色的赛区组委会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优秀征题奖”,对竞赛征题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竞赛规则
1、参赛学生应是高等学校中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或专科学生。
2、参赛学生必须按统一时间参加竞赛,按时开始和结束竞赛。各赛区组委会按时收回学生的设计报告和制作实物后,应及时封存,然后按赛区组委会的具体规定交赛区专家组评审。
3、竞赛期间,参赛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计算机网络资源,但不得以任何方式与队外人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和其他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
4、竞赛期间,各赛区组委会要组织巡视检查,以保证竞赛活动公正进行。
5、在竞赛中如发现教师参与、队与队之间讨论、队员与队外人员讨论、不按规定时间发题和上交以及赛前泄题等违纪现象,将取消获奖名次,并通报批评。
七、关于竞赛征题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仍采用广泛征题、全国统一命题的方式。请各赛区广泛发动本赛区高校教师、有关企业,组织好今年竞赛的征题工作,按照《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2 赛命题原则及征题要求》将征题汇总报组委会秘书处。《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与征题要求》将另文发出。
八、经费
1、SONY公司继续赞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的竞赛组织活动(SONY公司简介)。
2、各赛区组委会组织工作经费来源:可以采用争取社会各界赞助,也可以适当收取每个参赛队报名费(报名费与上次竞赛相同,不超过200元)。报名费由各赛区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收取。
3、各赛区组委会可争取社会各界的赞助,提倡社会各界以协办的身份共同组织各赛区竞赛活动。请各赛区组委会及有关高等学校在当地教育厅(教委)的领导下,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好今年本赛区的电子设计竞赛,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鼓励各校积极参与,并正确理解竞赛的目的,处理好组织竞赛与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之间的关系。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 组委会秘书处通信地址: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谷千军
附: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二○○五年四月十五日
主题词:大学生 电子设计 竞赛 ▲ 通知
附件: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一、四月份
1、四月上旬召开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启动工作会议,并由全国组委会发出《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要求》、《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征题通知》和《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2、四月中旬各赛区按《关于组织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精神,着手组建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区组委会和专家组。
3、四月中旬各赛区向本地区高校转发有关文件,制定赛区工作计划,组织指导本赛区各高校竞赛准备工作。
4、各赛区组织各高校购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3年)》,可直接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图书发行部联系,具体通知内容请浏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网站。二、五月至六月
1、各赛区组委会根据《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要求》,以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征题通知》,广泛发动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征集本届竞赛题目,并经赛区专家组初选之后,于六月底之前报送全国组委会秘书处。
2、各赛区将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组委会和专家组名单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赛区组委会及专家组名单请注明所有成员的单位、职称、邮编、电话(办公室与住宅)、手机、电子信箱等,以方便联系。3、6月份各赛区组织学生报名,并于6月底将本赛区报名情况(报名名单)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学生参赛名单以进入赛场时为准。三、七月至九月 1、7月份,召开全国专家组工作会议,审议各赛区征集并经赛区专家组初选后报送的竞赛题目,初步确定竞赛题目基本方向,审议竞赛题目基本框架。2、8月20日至8月29日,召开全国专家组命题工作会议,编制并确定《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报全国组委会审批,同时,制定评分标准及有关评分原则、表格等。3、8月29日至8月31日,召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审批《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部署竞赛事宜,包括宣传《竞赛规则及竞赛期间有关注意事项》;向各赛区组委会发放密封好的《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和《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4、9月1日,根据全国组委会的要求,统一印制并按照规定和规定时间发放《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和《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同时安排竞赛巡视工作。5、9月2日以后,各参赛学校可以启封《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并相应做好准备工作;《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则必须在竞赛当日按要求启封,不得提前。6、9月7日(星期三)早晨8:00时至10日(星期六)20:00时(共四天),举行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7、9月11日至20日,各赛区组织评审工作。8、9月23日前各赛区按全国组委会的要求,将各赛区优秀答卷(文字部分)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并妥善保存本次竞赛全部制作实物及剩余的文字答卷,以备全国组委会和专家组抽调检查。四、十月至十二月 1、10月8日至15日召开全国专家组评审工作会议。2、10月16日召开全国组委会会议,审批全国专家组评审结果。3、10月31日前各赛区将本次竞赛的工作总结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供评选本年度赛区优秀组织奖时参考,赛区优秀组织奖将按规定程序(即申请、答辩)进行。4、11月初公布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5、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适当时间,召开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各赛区组织工作经验,组织申报、答辩、评定赛区优秀组织奖;召开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大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二○○五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时间: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
http://.cn/
第三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
冯林 吴振宇 毛德祥 刘华毅 马幼军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院)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从1994年的首届三个赛区、44所高校、220个队、660名学生参赛,到2003年的第六届24个赛区、426所高校、3029个队、近万名大学生参赛。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竞赛质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可以说逐年提高,方兴未艾,形势喜人。作为每届都积极参与的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个全国性赛事一直非常重视。深刻的体会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推动我国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意义重大。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这些成果和经验,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是同这个全国性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就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之间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关系,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实践教育必须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作为龙头学科。
创新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理论上讲,一个学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应该涵盖该校的主要学科,并且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这一点是必然的,否则就谈不上创新)。但在诸多高新科学技术中,电子信息学科则应列为首当其冲的龙头学科。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从起步阶段,直至现在全面展开、创新实践教育已成为我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的今天,电子信息学科一直是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以其为切入点,结合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共同提高和发展。我校之所以选择电子信息学科作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原因有二点:
第一,电子信息技术在诸多高新技术中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而且对自然科学的其它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在二十世纪后期,电子信息技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发
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故二十一世纪则被人们称为电子信息时代。作为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无论是电类的,还是非电类的,也无论是理科的还是工科的,都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包括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电子视听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近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光电技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都必须掌握和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当然而且必须包括电子信息方面的应用能力。
第二,二十一世纪既是电子信息时代,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带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度。这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鲜明特点之一。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是以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原子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电子信息技术(理论、方法、手段)又被各相关学科采用来为本学科的发展服务(如提高测量精度、提高自动化程度等)。当前,电子信息学科已成为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焦点,几乎找不到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本学科服务的学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和规律。很多非电学科都在大量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自动化程度,以电测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测量速度、范围和精度,从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很多学科已把采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衡量其是否先进,是否现代化的尺度。这种龙头作用在本世纪将更加明显和突出,故把二十一世纪称为电子信息时代是恰如其分的。
因此,将电子信息技术列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正说明了这种竞赛活动符合当今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因而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大学,创新实践教育开展以来,由于主导内容选择正确,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不仅电类的,而且那些学有余力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都渴望获取有关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将创新实践教育更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2003年,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院”,全面组织和指导全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院下设的各创新实践班中,大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内容,参加的大学生中,非电专业学生约占50%。这些非电类专业学生通过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培训,紧密结合自己的主学专业,使他们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可谓如虎添翼。在2003年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E题第一名的3名学生中,有二名是非电专业学生,这在学生中反响很大。
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平台。
近年来,全国性的高校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很多,但其中尤以电子设计竞赛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我们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些赛事都比较重视,积极参与。尤其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切身感受到确实起到了促进和深化创新实践教育的作用,效果明显。笔者作为多次参与竞赛的指导老师,对下述两点感触颇深。
1. 电子设计竞赛为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年一届的竞赛活动,不仅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对大学生们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从首届设计竞赛,我们就感到竞赛的选题很适用于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选题中既有当今电子信息学科的前沿技术,也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不仅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点,更有对各种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电的、非电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的考核。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故每届竞赛的选题类型、深度、难点调整更新也大,可以说一届一个台阶。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实践教育急需的。这样我们就将对竞赛的备战活动纳入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将二者紧密、有序地结合起来。在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中,我们以备战竞赛、迎接竞赛为契机,对学生开设必要的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对有关技术加深理解和认识;根据总体安排和学生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专题组,每组安排1-2个技术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和研究;在两届大赛间隙,还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这既是演练和备战,也是为大赛做人才选拔。这些措施深受学员欢迎,广大学生争相报名参赛,从而激发了广大学员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呈现出日益活跃、日益兴旺的局面。
2.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来检验创新实践教育效果
由于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竞赛的成绩就是对创新实践教育效果的检验。创新实践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不能仅凭考卷来评定其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是一个理论与实
践结合能力,软件与硬件综合应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的综合效果。电子设计大赛则是检验其效果的非常好的考评方式。参赛者从拿到选题,查阅资料,设计计算,备件到实际动手实验、调试(编程),到最后完成作品并写出论文,这些环节要在短短四天来完成。当方案选择不当,还可能部分调整甚至全部重来。这既是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参赛者品质意志、团结协作精神的大检验。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能力,来不得半点侥幸。因此,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非常好的检测方式。通过竞赛活动,既可发现和选拔出拔尖人才,又可检验创新实践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该项工作中的差距。十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愈来愈深刻。
三、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有力的促进了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电子设计竞赛除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外,也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大有裨益。每次竞赛,都有多名教师参与指导。教师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创新实践教育,而且通过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自己所承担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室,则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找出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参加指导的教师中,实验室老师比例较大,他们的体验尤其深刻。用一位指导竞赛的实验室教师的话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是“一次对实验教学的全面评估”,“对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检验”。笔者觉得这种看法,虽不够全面,但还是够深刻的。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当然也包括其他的竞赛)的成功举办,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成功举办,则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必须继续举办下去,并不断总结竞赛的经验和不足。我们也一定会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以促进和深化我校创新实践教学的发展。
第四篇:2013年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知
关于组织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在认真总结历年电子设计竞赛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组织大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竞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组织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作为一个赛场。参赛对象必须是高校中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每3人为1队,竞赛分为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本科生组只能选本科组赛题,高职高专学生组可选本科生组赛题。
各参赛校应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学生的动员、组织报名工作,安排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以及整个竞赛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即在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纸质或网络资料,队内学生可以讨论,分工负责,但不允许他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引导或讨论;竞赛应安排在相对集中的实验室内进行,便于巡视人员巡查,确保竞赛正常进行。
三、竞赛题目及要求
(1)竞赛题目分为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
(2)竞赛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两部分,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设计应用为基础,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DSP、可编程器件、EDA软件的应用。参赛队的个人计算机、移动式存储介质、开发装置或仿真器等不得带入测试现场(实际制作实物中凡需软件编程的芯片必须事先下载脱机工作)。
(3)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仍采用广泛征题、全国统一命题的方式。
四、竞赛规则和赛场纪律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历届竞赛中,全国组委会和赛区组委会都颁布了一系列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应严格遵守。竞赛期间组委会将派出巡视员进行巡查。巡视员要充分了解竞赛规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五、评审工作
评审工作是确保竞赛公平、公正的关键环节,一定要按规定进行。
(1)根据需要,专家库可做适当调整,测评专家从专家库中抽取。
(2)评奖比例:一等奖10%。二等奖13%,三等奖17%。各奖项比例可往下调整,但总数不超过40%。
(3)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分别评奖。
(4)对于同一道题、同一所学校有多队选做时,评审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雷同(采用同校、同题、同测),若发现雷同的作品,一律取消其评奖资格。
六、进度安排及其他事宜
(1)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组委会已向各校征集,赛题的类型参照附件一《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征题要求》,省组委会要求每所院校至少报送一道赛题,征题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20日,征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省组委会,邮箱为:yaozhen405@163.com
(2)专家组调整:个别院校专家组成员需要调整的,要求6月1日前,以信件(挂号信)的方式向赛区组委会报送加盖单位公章的竞赛专家报名表(见附件一)。邮寄地址:福州市闽侯大学城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姚臻收,邮编:350108。专家呈报表见附件一。
(3)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6月25日(报名表见附件二)。各校务必在截止时间前将本校参赛学生的名单(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省组委会,邮箱为:
(4)8月28日上午,网上公布和启封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
(5)竞赛时间:9月4日(星期三)8:00点至9月7日(星期六)20:00点。开赛前半小时网上发题。竞赛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竞赛,赛场要求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巡视。每个独立赛场的参赛队数至少为10队。
(6)实际参赛名单上报截止时间:9月5日20:00。
(7)福建赛区的评审工作,将参照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的评审方式,即:本、专科组分别评奖。竞赛结束后各校先报送本校参评省一、二等奖队(比例控制在20%以内),待省评结束后各校再按组委会分配给的名额,自行评出本校的省级三等奖,还可设成功参赛奖。分配给各校三等奖的名额按下式计算(结果只取整数部分):
某校三等奖的名额该校参赛总队数报送省级测评的队数全省三等奖总数全省未报送省级测评的总队数
送省专家组评审的参赛队,每队由所在学校另交50元测评费,各校不得向参赛学生收取测评费。
(8)9月8日12:00之前上报参评省一、二等奖的优秀参赛队名单(表格同附件二)。
(9)评审时间:9月9日测试专家报到。9月10日——11日,选送的优秀作品测试,9月12日专家组会议。
(10)综合测评参照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行。综合测评时间:9月16日,题目网上下载,开赛前发题。
(11)对于省一、二等奖的获奖队,组委会允许所属院校的教务处推荐1~2名指导教师,组委会将颁发奖状。
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2013年4月24日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文章日期:2007-08-13 11:19:49 文章点击率:260579
(200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5.组织委员会
(1)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学校专家组成,组委会成员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文函形式任命,每届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和赛区组委会任期四年。
全国竞赛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常务副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6.专家组
(1)全国只组建一个全国专家组,主要由来自高等学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国专家组由责任专家、专家和专家库成员三个人员层面构成,全国竞赛的命题和评审工作以责任专家为主体。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高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征题、评审工作。7.参赛单位
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9.辅导教师
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精神,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三、竞赛时间和方式 10.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1.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2.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五、竞赛命题与相关规定 13.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4.竞赛报名
参赛学校应在广泛开展校内培训与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适当数量的优秀代表队报名参赛。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开始竞赛时不得更改。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赛区报名汇总表,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15.评审工作与要求
根据竞赛评奖模式,竞赛评审分赛区和全国两级评审,按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的相应标准分别开展评审工作。赛区的竞赛评审工作由赛区组委会组织、赛区专家组执行,需严格按照全国专家组制定的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并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个测试组至少由三位赛区评审专家组成,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审专家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全国竞赛评审工作原则上由一个专家组在一地完成。全国竞赛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全国竞赛组委会负责组成全国竞赛评审专家组,对各赛区按比例推荐上报的优秀代表队的作品,按照命题时制定的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参考赛区评审原始记录进行初评。
全国一等奖候选队一律集中在一地参加复评,原则上不再另行命题,以原竞赛题目为基础,由专家组确定测试内容和方式,参加复评的代表队名单以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公布的有关通知为准。16.上报全国评审的比例
赛区和全国对参赛规模进行统计时,一律以实际参赛队数量为准。实际参赛队是指已经正式报名并按时向赛区组委会上交参赛作品(含制作实物和设计报告)的参赛队。在赛区评审、评奖的基础上,赛区组委会应按时向全国组委会推荐本赛区的优秀代表队参加全国评审,推荐的队数分别不得超过当年本赛区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实际参赛队数量的10%,逾期未上报的不予受理。17.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赛区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也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奖”或“成功参赛证书”。
(3)由于各赛区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制定的竞赛命题和测试评分规则,赛区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原则上为“XXXX年XXX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赛区(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
(4)全国分组设立一、二等奖。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获奖队数量分别不超过当年实际参赛队的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原则上为3:7。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全国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为“XX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18.异议制度
为保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对全国和赛区的评奖初步结果坚持执行异议制度,“异议期”自公布评审初步结果之日起为期15天,过期不再受理。异议期间,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受理参赛队有关违反竞赛章程、竞赛规则和纪律的行为等。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并加盖公章。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必须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严格保密。
全国竞赛组委会充分尊重各赛区的评审及评奖结果,赛区评审中出现的异议由各赛区组委会协调解决。
七、竞赛经费 19.关于报名费
全国竞赛组委会不向参赛单位和参赛队收取报名费。赛区竞赛组委会应积极办理收费许可,适当收取报名费。参赛单位统一向赛区竞赛组委会交纳报名费,每队的报名费金额由赛区竞赛组委会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自行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报名费只限用于当年竞赛的组织工作。20.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八、其他
21.全国竞赛组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性专题邀请赛章程有另文细述。22.本章程的具体解释权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199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也要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及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领导全国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
5.组织委员会
(1)教育部教高司函[1999]41号文件公布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组成名单,任期四年,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项事宜委托本届组委会具体组织。本届全国组委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委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全国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市、自治区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市、自治区)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
6.专家组
(1)全国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命题、评审工作。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赛区征题、评审工作。
7.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参赛学校可以独立组织不超过20个参赛队。
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的9月份,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今后凡逢单数年号时举办全国竞赛,其他时间赛区、校、系间可开展小规模竞赛或群众性科技活动。
10.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1.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五、竞赛命题
12.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命题过程应广泛开展征题,拓宽题型。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3.竞赛报名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格式的报名表,报名表一式两份,一份留赛区组委会,一份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审工作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竞赛的评审工作,需按照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赛区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阅人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15.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各赛区级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证书”。
(3)各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报全国奖的参赛队比例由全国组委会届时通知,全国组委会在全国专家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全国评委会,评选全国奖。全国设立一、二等奖。
(4)按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的指示精神,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包括赛区级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七、竞赛经费
16.报名费
参赛队按有关规定向赛区组委会交纳竞赛报名费。
17.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