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安区的农业发展 5
长安区的农业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长安区农业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长安农业的现状,农业面临的环境,以及根据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提出的农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加强和完善长安区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关键词: 长安农业现状
长安农业面临的环境
长安农业发展趋势
政策及建议
正文:
首先说一说我理解的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发展生态农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各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
一、长安区农业发展的现状
长安区位于西安市南部,在关中平原之内,对于农业而言,有着优越的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同时,长安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唯一被确定的区县。获此殊荣的全国共有50家,陕西省仅长安区一家,这标志着长安区现代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长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突出粮食、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建设四大基地:即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设施栽培基地、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度提高。
这都是长安农业发展的一些优势,但是从整体上看,截止到2010低,长安区的耕地面积达到了46780公顷,其中水田1864公顷,旱地44916公顷,水浇地22642公顷,主要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种植作物基本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从人均耕地面积来看,农业从业者人均耕地面积基本是逐年增加的趋势。长安区有2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3万,那些示范点只是一小部分,要实现真正的全面的农业现代化,就要针对这些大部分群体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二、长安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2.1基础设施不健全。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传统的农业以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以及配套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我觉得基础设施的建立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而长安区的基础设施除了小部分的经济好的地区外,绝大多数的农村的基础是设施不完善,比如说:很多地方都是采用的是闷灌的灌溉方式,这样对于水资源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同时,对于种植草莓、黄瓜和西红柿的农户来说,由于浇水的次数比较多,闷灌不仅造成更多的水资源浪费,还给他们每次浇水带来很大的麻烦,减弱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农村的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部分的荒地。
总之,要实现全面的农业现代化,就要对于全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完善。
2.2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问题。[4]
长安区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程度比关中其他地区要好,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数的9l.5%,所以可以判断未来的当地农民可能更容易接受生事物,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会较快。但是从事农业工作更看重的是实用性技术技能的使用,当地农民仍然缺乏技术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据统计,当地农村劳动力中75%没有接受过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培训,94%没有接受过积业技能的培训。这一方面影响了现有的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结合资料数据来看,人力资源质量上的危机则表现在:高质量人才匾乏,短期内可以培养的人才稀少,所拥有的大量劳动力都是质量很差不能胜任现代农业工作的人员,整体质量偏低。
长安区现有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重要的问题是培训效果很不理想,由于很多培训中心只负责培训却不负责培训效果,致使许多培训只是做了无用功,既不能让农民从中学到有用知识和技术反 而浪费了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培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加深了危机。
2.3物价上涨。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随着上涨,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物价的上涨导致的化肥、种子、劳动力资本以及机械设备价格等的上涨,但是主要的粮食作为小麦和玉米都没有涨价,这样农业的投入产出率降低,即物价上涨了,农民的收入却低了,严重阻碍了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因素是无法控制的,是政府出于整个国家利益考虑的结果,但是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农民的利益。
2.4农业特点
农业以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的规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土地的肥力、气候资源、水资源等对于农作物的影响,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幅波动,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更多的人更愿意从事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人才的匮乏。
2.5缺少农业合作组织[3]
由于规模化的经营,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组织,这是少数村镇建立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组织。但是,更多的是散户(这里主要指生产水果蔬菜的农户),他们在进行农产品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很低,获取市场上的信息的能力差,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下。由于地理位置导致这部分农户的在市场中处于劣势,我认为这时候政府应该把这些散户组织起来,或是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按照某种协议组建农业合作社。
三、长安区农业发展趋势
3.1农业的组织形式[2]
除了长安区的少部分村镇的农户组成了自己的农业组织,大多数的农户都属于单干的形式。在今天,“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是农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农户的经济利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扩展的农业组织形式比如说:“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组织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组织形式、“专业批发市场+中间商+农户“组织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性协作实施“公司+农户”,应具备3个条件:一是公司设有专门部门负责基地建设和与农民打交道;二是公司有精干的服务体系,或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合同农户进行系列化服务;三是公司通过保证价格或保护价加市场浮动收购农户产品,确保农户所得。在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以一个组织的身份在市场上竞争,增加自己的话语权,还可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3.2加强龙头产业的建设
长安区有不少做得很好的农业产业,比如高桥乡的蔬菜基地,黄桥村的草莓产业这都是做得很成功的产业,继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促进加快长安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培育发展壮大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引导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由数量、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建设生产基地,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提升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重视外地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3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农业产品面对的是城市的的消费者,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高、建立具有特色的名牌产品。同时我认为,农产品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政府扶持。政府可以对于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加以引导,还可以对于农产品进行大力的投资,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促进长安区的农业品牌形象在市场的建立。
3.4引进新的品种、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
在之前我已经论述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性,这是进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完善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投资,就相当于“要致富,先修路”。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备水平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新装备,提升农业的装 能力,与相应的农业大学或是农业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培养新的品种。还可以到各地考察,引进最新的技术或是生产方式。
除了以上的四点,长安区的农业还有很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我说讲的是我自己亲身的感受,感觉长安区的农业发展急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政策及建议
4.1政府应重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户的利益,也可以通过监管的手段来对市场加以规范,政府对于乡镇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指导的作用。所以,我建议:农业是基础性的产业,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和扶持长安区现代农业的建立,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将长安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得更加完善。
4.2重视利用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由于长安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长安区的工业发展的还可以,还建立高新经济开发区。工业的发展也一定的牺牲了农业,所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让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工业的支持,比如说:农业装备的机械化和现代化,鼓励和支持各类助农服务企业大胆探索采用多种形式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从而实现了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产、加、销一体化,在整体上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4.3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协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1]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也一样。农户组成的组织可以和一些农业大学或者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与物质资源开展农业研究,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政府应该重视发挥农协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农协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农协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协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种苗和农资服务;二是提供销售和市场服务;三是提供技术与经营指导服务;四是提供农业融资与保险服务;五是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六是提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宣传服务。
参考文献:
[1] 贺贵柏.后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现代农业[J].广西农学报,2012(6):106-107 [2] 沈伟桥.21世纪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9):220-224 [3] 柯柄生.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J].农业经济问题,2007
(2):18-20
[4] 乔磊,张淡.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人力资源危机及应对策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0(9):21-23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农业技术经济学
专业年级:___农管102 学 号: 2010014202
学生姓名: 袁方
2013年5 月
第二篇:长安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纪实.doc成稿贾婷
合理布局 重点发展 全面促进
——长安区农业局用市场引导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这是去长安区踏青的西安某企业白领小钟引用古人诗句对长安区美丽田园风光的赞美。近年来,长安区农业局根据国家农业政策和省市农业发展要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理念,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拉动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等多项产业发展,促进了长安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长安区农业局组织开展了多次特色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实行订单农业促发展和产品专卖创新路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初,农业局举办的“长安首届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展销会”,展示品种80余种,签订销售意向149项,订单11项,并通过马王草莓采摘节、王莽鲜桃采摘节、滦镇葡萄节等推介展销会,向外界展示了该区农特产品,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据统计,马王草莓采摘节实现了2400万元的收入,亩均收益6000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王莽鲜桃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自驾车前往果园观光、品尝、采摘,每亩较2007年仍增收600-1000元,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葡萄采摘节,以“游秦岭山水,采沣峪葡萄、品农家饭菜”为主题,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客商,既增加了果农收入,又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以上展销活动,共签意向合同479项,实现销售产值9030万元。在进行特色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的同时,农业局实行订单农业促
发展的新举措,积极组织联系西饮集团、德发长、好又多超市、翻译学院等企业,超市和高校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牵手,将基地的农产品直接引进超市、酒店、高校。去年6月5日,西安德发长酒店无公害韭菜基地落户长安王曲曙光村,标志着长安的订单农业拉开新的序幕。之后陆续使虫仔蛋进入晶众超市,高桥马务村的双孢菇进入好又多超市,长青苑农产品进入翻译学院等。与此同时,实行专卖创新路子,率先在全区筹建农产品专卖店,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引导商家签约经营农家特色产品。目前,全区已有2家专卖店正试运营,第三家专卖店也即将开业。产品丰富多样,有花花馍、嘴头挂面、虫仔蛋、金绿山野菜等近百种长安自产特色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品牌化建设步伐,积极创建“长安”、“上王”、“王莽”、“周家庄”等新品牌,进一步扩大“助邦”、“春桥”等老品牌的影响力度,争取走出陕西,加速推进农产品商品化。用市场引导生产,用市场推动生产,把产后销售服务做为农业局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服务手段,对农产品从改善包装为突破口,加强订单工作,基地认证推介、产品认证推介,入超上市、专卖销售,通过招商引厂打破加工瓶颈。
长安农业走的是产业型都市农业路线,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为重点,同时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是长安区特色,蔬菜和畜产品是主要商品,设施化是主要生产方式,商品化作为发展的特征,先做创新示范,再做规模基地是基本方法,并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措施,把发展都市农业和发展区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来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个长远目标。
2009年是都市农业的一个发展机遇,长安区农业局杨建利局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安区今年将继续根据国家、省、市对农业发展的要求下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加大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创新,以产业型都市农业为龙头,以城市提供农副产品为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畜牧业、循环农业、销售业五大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聘用、培养,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确保09年农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长安农业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贸09
1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对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趋于加快,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了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发展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土地流转本文阐述了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土地流转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该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陕西长安区;土地流转;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对策
一、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
目前,长安区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户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及因非农收入已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农户都不愿耕种土地,也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而是把土地看作是今后生活的唯一退路和保障。通过土地流转既实现保留土地经营权,又使土地不致荒芜,而且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保障,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8.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
(一)长安区土地流转的形式
1.租赁。
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农户将土地租出,大多是村委会将集体机动地和留用地租赁给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这是该区农村土地流转中面积最大、比例最高的一种形式。如陕西嘉艺园林租用郭杜街办杨家湾村、细柳镇荆二村集体用地种植苗木花卉,既扩大了公司种植规模,又为当地村组增加了经济收入。
2.委托经营权。
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村组转包并和村组签订合同,村组再转包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并签订协议,按照协议支付土地承包金。如细柳街办在西户路、韦斗路沿线建设的苗木基地、细柳杜鹃园等,均以这种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再由企业自主经营。
3.土地托管。
有15%的农户与企业合作进行土地托管经营,由土地托管公司代替代农户打理庄稼,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喷药、除草到收割,提供一条龙服务,用户只需每年交纳30元托管费即可,产品收益归农户。据马王村支部书记介绍,在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现在加上周边村子,托管公司托管的土地已经发展到6个乡街17个村的4000多户农民,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
4.土地互换和代管等其他形式。
相互交换承包地块使用权、代管无租金、股份合作等形式在调查中比较少见。
(二)土地流转的去向和用途
1.去向:流转入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
2.用途:大都是种植业,用于良种树苗繁育、高产开发和蔬菜种植。
(三)土地流转的原因和组织
1.农户土地流转原因。
一是外出务工,将土地经营权进行转移;二是自己由于身体上的原因无力耕作,流转给别人收取一定费用;三是响应政策,将土地托管。
2.土地流转组织。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经济项目投资方等进行流转;二是农户间的自由流转,由农户双方、农户与农村二、三产业经济组织之间自由协商达成协议;三是集体统一经营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将部分土地实行村委统一管理、分户核算。
(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和趋势
1.土地流转特点。
一是流转面积不断增加,2008年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5.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2%,到2010年长安区农村土地流转已增长到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二是流转方式多样化,出租、转包、托管、互换、股份合作和其他形式;三是流转的层次越来越多,有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四是群众对流转的认识不断提升,能赋予其相应的价值。
2.土地流转发展趋势。
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土地流转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三是土地流转向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五)当地土地流转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当前土地流转措施。
一是对本村内的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掌握有条件流转的资源和有培养潜力的产业大户等情况,动员农户参加土地流转。二对已有实现流转的土地进行清理和规范,协商确定流转形式、期限、价款和支付方式等有关事项。三是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帮助流转双方解决纠纷。
2.当前取得的成效。
一是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土地流转,使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能够安心在外务工经商。二是解决了弃耕摞荒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三是化解了农村土地承流转纠纷。
二、长安区土地流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安区农村的土地流转,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是健康、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户缺乏土地流转信息。
在调查中发现长安区作为土地托管示范区,却有90%的农户对土地托管不了解。少数土地托管的农户是长丰土地托管公司主动上门劝说的,政府和村委并未大范围的宣传这造成农村土地流转的被动性。
(二)土地供需的信息体系不健全。
调查发现一部分的农户土地只在亲戚朋友之间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处于空缺状态,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网络无法建立,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三)操作不规范。
流转中没有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去办,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没有按照一定的示范文本签订协议,口头协议多,大都无第三方证明,书面协议很少。如一半的农户通过村委集体租赁土地,自己却不清楚有没有立过合同,只知道自己的土地交给村里租出去了。由于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不便于管理。一部分农户认为乡亲之间立合同没有必要,为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留下了隐患,解决纠纷也大都私下解决。
(四)土地流转费的标准不统一。
不同的村之间流转费高低相差几倍,如调查数据显示:长安区马王镇街道曹家寨村的一家农户以60元的价格租入土地,而在郭杜街办中祝村有每亩3300元、4000元甚至上万元租金不等。这使一部分农户表示宁愿弃耕摞荒。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致使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要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就必须要明确思路,抓住影响土地流转的关键环节和问题,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一)广泛宣传。
农村承包土地的相关法律政策,努力营造加快土地流转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农村基层宣传专栏、标语、横幅、宣传车、期刊、挂图、印发资料等诸多形式,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广泛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大力宣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形成“让土地流转起来”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体系。
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公室,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工作。各乡镇涉农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信息采集、上报、存储。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负责日常工作,建立流转档案,及时掌握土地流转的动态信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工作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三)要依法制定相应的规范操作程序。
对发生土地流转者,当事人双方必须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合同。对涉及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流转合同,必须到相应的公证处进行公证。对涉及全村农户利益的土地流转,必须经村民代表以上会议通过才能开展。三要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向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完善土地档案,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
(四)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一是土地要分等级。如可以地理条件,土质好坏等因素为依据分几个等级,或根据土地可产出的纯利益分为几个等级来确定统一的土地价格。二是土地流转费要根据物价等因素及时调整,调整的幅度,可按照物价上涨的幅度。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 做到公平合理,使农户的合法利益受到保障。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Z],2005.[3]张红艳,卜永峰.内黄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7(8):15.[4]曾敏,段建南,李师,等.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188-191
[5]余清平.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转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69.[6]刘启营.新形势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2009(4):41-43.[7]李华杰.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2010(7):52.[8]钟迎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228.[9]樊帆.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
实习论文
长安区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系:经管学院
班级:国贸091
姓名:郭珊珊
学号:2009015188
第四篇:农业发展
就日英两国农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11级植物保护二班
学号:1107101056 姓名:邹旭阳
摘要:分析了日英两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日本保全性农业发展模式和英国农业发展经验是农业生产集约化,依靠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实施优惠的农业支出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和注重科技进步,建立完整的农业科研、推广、教育体系等。对我国的主要启示在于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之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经验;启示。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欠缺,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认真借鉴。
日本是一个典型人多地少的发达国家,人均拥有资源相对较少。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在农业发展上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高收益化,但同时也引发水质恶化、土壤性能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严重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重视农业环境问题,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自然农业等多种可持续农业。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在其发布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首次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之后,开始全面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内涵日本将环境保全型农业定义为:发挥农业特有的物质循环机能,持续注意与生产效率的协调、通过减轻由于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造成的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农业。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的立足点,强调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系统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主张以有机物还田与合理轮作为基础,利用农业的物质循环机能,一方面限制或减少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使用,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环境容量内重新构筑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开发与应用,增进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促使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措施日本清楚意识到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应该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因此,日本在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陆续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制定全面实施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环境保全型农业通过杂草、稻杆、家禽粪便、农作物残渣、污泥等有机物质堆肥还田,减少这些有机质不当排放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另外引入绿肥作物等改良土壤肥力下降、盐渍化等问题。针对已经查出的大面积受污染土地,进行排土、添土、转换水源等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化肥减量化措施。环境保全型农业通过使用侧条施肥、深层施肥等改进的施肥技术,施用肥效调节型肥料,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通过使用堆肥还田,施用如骨粉、油渣等有机质肥可以比较久的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施肥另外加强土壤诊断技术的使用,根据诊断准备进行施肥。农药减量化措施。为了健康作物的栽培,进行一系列培土措施,激发土壤的各种潜在的机能,发挥对土壤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净化作用等,减少作物病虫害产生机会;在栽培过程中,采用多孔地表覆盖栽培技术,在播种时就将特制的给作物生长预留孔洞的纸质膜或农膜覆盖于农地,减少农药施用;为了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采用覆盖
栽培技术,采用无纺布或农膜覆盖作物,使作物与害虫隔离;使用机械除草和动物除草技术代替农药;发展生物技术,利用天敌或害虫的寄生生物来除虫;通过物理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诱虫灯、太阳热能消毒等技术。上述的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多样化防治病虫草害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日本,人均耕地少,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经过多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农作物(小麦、大麦、燕麦和土豆等)单产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45年后,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1944年,英国有农用拖拉机17.34万台,联合收割机2 500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台拖拉机和0.5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目前使用的拖拉机,多数是大马力和液压传动,并装有电子监测和空调设备。甜菜和马铃薯收获有单行分段作业和多行作业等多种机械,可以适应在多种条件下进行操作。自1973年以来,英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居领先水平。实施优惠的农业支出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因为农业的特殊性地位,尽管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近年来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英国政府仍然十分重视农业。注重科技进步,建立完整的农业科研、推广、教育体系英国农业依靠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和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的支持,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发达国之一。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也都名列世界前茅。目前,英国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科研工作由教育和科学部下设的农业研究委员会统一计划和协调。农业研究委员会有23个研究所,承担农业、渔业和食品部委托的研究项目。农业研究机构分两类。一类是国家农业研究机构;另一类是由私人出资办的农业研究机构。而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由环境食品与农业发展部的农业发展咨询局负责,在国家和地方设有专门负责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机构。
研究了日美两国农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国现状有几点想法: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目前农业领域小规模生产、粗放型经营、分散性组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作用。
二、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健全保障机制,并且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户把闲置的承包土地流转出来。二是提高规模经营质量和水平。抓好政策导向和培训,选优汰劣。三是探索新型经营形式。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
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比其他非农产业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农业技术人才,要整合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组织科技攻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多方面引进农业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继续开展“阳光工程”,使农民熟练掌握l~2项实用技术,真正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萍.英国农业教育的状况、特点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0—73.
[2]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4-6.
[1] 王永作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0,(1):54—56
第五篇:农业发展
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应把握四个方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0-23 12:07:00 ]作者:谢少波编辑:studa090420
摘 要: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给全党上下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指示。虽然学习型党组织已不是新鲜词,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还不是得心应手,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把握好思想认识、综合素质培养、学习的时效性和学习机制的长效性,对于进一步研究、实践,建设、健全学习型党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学习思想认识综合素质培养时效性长效机制
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对我党而言,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学则退。胡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成为我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具体落实学习型党组的建设,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新学习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夯实学习基础,牢固思想认识
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首要问题是牢固党员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只有大家都对学习型党组织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永恒的动力。我们需要贯彻以下五点观念:一是把学习看成是完善自我、创新自我的过程,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二是树立终生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学习作为一项日常活动。三是树立学习与工作“双促进”的理念,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形成相互促进。四是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是倡导积极的“团队学习”,在重视个人学习和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党组织中各个成员互相促进和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把学习变成党组织的一种自觉行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把更新学习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夯实学习基础与牢固思想认识相结合,为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丰富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强化综合素质培养能力
对于党的理论和重要文件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党员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但还远远不够,必须坚持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丰富和拓展学习内容,切实加强学习教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加强形势和政策的学习和教育,使党员能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更好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要加强学风建设的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虑问题,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自己,确保正确的学习研究方向。三是要扩大知识面,特别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修养。四是坚持必要的业务能力学习,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党员始终处于时代前沿,始终保持学习的旺盛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