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
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发展,深化中学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建设逐步引入轨道。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门学科的改革势在必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数学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因此,在新课改要求之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本文在本着中数数学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之上,根据笔者自身学习数学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在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教育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传统中学数学教育的存在误区
1、重视授课过程而轻视学习实践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当前老师通常只是把授课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里,老师通常以完成计划的授课任务为目的。经常存在着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因而出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情况。
2、繁重复杂的数学题目使学生无力应对
高中的许多数学题目复杂、繁琐,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很高。鉴于高中生的心理和智力的发育程度并不完善,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对学生 严密逻辑思维有着重大考验和要求。使许多学生对此难以适应。而老师枯燥无味 的讲解使学生对此依然一筹莫展。
3、一味关注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教育中,只重视成绩提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学数学教育亦然。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势必会导致教学乏味可陈。学习成绩固然是表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然而一味的重视成绩的提高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沉闷和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第一良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质量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二、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1、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
①理性思维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全面的把握事物的普遍规律。②数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能够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使人能够对事物或问题进行比较、分类、综合、抽象与概括的分析。③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数学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意义巨大。
2、数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
①数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中闪烁的理性思维始终脱离不了数学缜密逻辑思维的光环。②数学与美学等人文科学关系紧密。数学之美表现在数学的统一之中。比如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符合勾股定理,所有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都富有各自美的表现。③数学与经济学紧密相连。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在经济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比如数学中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运用数学建模来分析经济问题等。这也说明了许多数学家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并不足为怪。因此,鉴于数学的广泛性和应用型,学好数学对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的方法
1、重视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①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
当从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生活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和概括,从而理解知识的抽象过程。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数学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贯彻育“以人为本”的原则
①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自卑感的同学总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为了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要逐渐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内心力量。“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努力,方法得当,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②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与“好奇心”的培养有关。好奇心代表喜爱接触新事物,当一个人对新事物接触的越多,他的求知欲就会慢慢增强。而求之欲和好奇心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③ 尊重学生的兴趣。注意把学生原有的兴趣与学习数学的实践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④鼓励学生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成功感。成功是使学生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⑤试着让学生创造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⑦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学习意愿。做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统一。⑧“以人为本”是新课改下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两个方面。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着功利性的缺陷,要建立真正的数学教育体系,就必须对中学数学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3、加强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①老师要相信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不偏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尤其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加强人文关怀。由于中学生群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新课改下更应该减少对成绩较差同学的批评,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笑容,不仅维护了学生自尊,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老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③创设教学情景。老师应当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幽默的语言使枯燥的数学教育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之下,轻松的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获得乐观积极的学习体验。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①首先,要做到教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转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②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聪明才智。③加强学生之间学习数学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分组探讨问题,在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取长补短、深入沟通。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团队交流意识,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④鼓励老师融入到学生交流的群体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交流中查缺补漏,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缺点,从而更好的开展中学数学的人性化教育。
5、拓展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①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②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数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并且学会了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③拓展生活实践,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增强他们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自觉的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④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⑤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⑥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细细观察就能发现。比如:建筑施工的规划、市场调查与分析、运动会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⑦观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明确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的概括。自然和改造社会,更好的适应生活、提高自身全民发展。⑧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善于提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老师认真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6、把数学方法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
①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部过程之中。②数学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它们组成了生机勃勃的知识方法体系。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思想方法又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培养数学观念,促成创造思维的关键。③在教学中若能挖掘出数学概念、定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推理与问题解决中,有意识地展现数学方法,不仅可以开启思路、提高解题效率,还可以强化方法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结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学校的必修课之一,也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必考课,对培养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新课改下开展中学数学教育,是未来任何一层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促进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师数学教育探究——从中学数学教育看高师数学教育改革 德宏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2] 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分析 现代企业教育 2011/23 [3]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渗透优化运筹和科学决策的意识与方法 雅安教育学院学报 1996/Z1 [4] 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教育 新课程(中学)2012/01 [5] 浅析中学数学教育 学周刊 201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探索数学教学规律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综述 中国数学教育 2012/Z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关于我会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 中国数学教育 2012/Z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关于我会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 中国数学教育 2012/Z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二篇: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富县实验中学——王艳玲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传统体育教学是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我校的体育课程标准是从初一年级开始为突破口的,实施一年来,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加强了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我们在新课改下到底怎么上好体育课呢?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兴趣 主体 学习方式 受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不单是教学方式的问题,也有课程内容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教师一定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让每位学生都能好学、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是教学的第一步。《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重要。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
二、多形势,多手段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好动,但当今不少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这是由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太过于成人化,太注意传授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造成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到一定情境当中,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理和情绪体验,提高他们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学的情况如何?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做的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在教法上,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的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动作掌握好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讲自己掌握动作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来,既给了一些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只要你认真练习,同样也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三、教法要灵活多样,学生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练习时,有的学生不太认真,就应该调节一下,变换练习的方式和方法。讲解动作技术要领,要形象生动;做示范动作时要正确、优美;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善于发现学生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鼓励,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要多用美的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师生默契配合。
四、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
基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以及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也有不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就会无法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失败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课程标准》明确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教师对学生要有期望。期望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关于当前和未来体育和课堂表现的积极性推断和预测。教师对学生有了期望,学生才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去努力,去获得进步,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都要去肯定他、鼓励他。并及时表扬和赞美。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教师只要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只要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教学活动势必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
以上就是我在新课改下新的体会和尝试,今后我要进一步抓住教改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方法,新思路。
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富
县 实 验 中
学
王
艳
玲
第三篇:在新课改的形式下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优秀教师引领:从骨干教师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
祁阳一中 李雄
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市第三中学高三班主任鲍方老师遇害后,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查阅了十年来媒体报道十起学生杀害老师的案件。除了一起发生在大学内,案因是行凶学生怀疑被害老师和自己女友有染,其他9起均发生在升学压力相对较大的中学,且多是初三班或高三班。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遇害的老师多半是教之严、责之重、爱之切的优秀教师。因为每起案件背后,都有一个疯狂杀戮的凶狠少年,一个热爱教育的优秀老师,两个悲痛欲绝的无辜家庭,和一滴滴待生如子的师者眼泪。
我甚至不愿得出这样一个残酷又真实的结论:
越是优秀负责的老师,越是敢于管教的老师,越是心中有爱的老师,越是不愿枉对“老师”这个称谓的老师,越容易遭学生记恨,越可能被残忍杀害。
老师们,班主任们,我们的老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禁不住仰天长叹,叱问苍穹:怎么办?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我认为班主任要学会适当示弱。
示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明显,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班主任适当的示弱,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新学期伊始,我发现班上的冯某某同学是一个极为要强,但害怕失败的孩子。她成绩不好,作为一个体育生,她在全班同学中的唯一的优势是跑步。她不会学习,没有好的习惯,精力总是浪费有惹事生非上。她与父母关系处理不好,总让父母担心不已。面对这样一个女生,我也感觉头痛不已。在一次次地与她沟通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方法,那就是给她机会展现自己,让她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同学的认可,让她能够在班集体中快乐地生活,学习。两三个月下来,她作为班上的团支书,班级活动在她的策划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校田径运动会上,她独揽两金,为班级夺取冠军立下大功。更令我欣慰的是,她在与父母沟通碰到困难时,会和她的父母一起来我这里协商。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被欣赏、被称赞的渴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适度示弱,把机会让给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把学生推到前台来进行展示,传递给学生“你是一个不错的孩子,你值得信赖,只要给你机会,你肯定行”的感觉,他们就会挖掘自己的潜力,并逐渐发现自身的能力,最终带来改变。
示弱,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面对挫折、困难和重大选择的时候,情绪都会出现被动。这时,班主任不仅要指导他们积极应对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教给学生调整心态和情绪的方法,更要帮助他们分析面临问题的性质、前因后果、利弊得失等,当好他们的“参谋”,还要避免越俎代庖,让养学生自己解决成长中的问题。面对学生“成长的烦恼”,我长期坚持两项工作:
一是致歉处理法。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我首先向学生们道歉,是我的班主任工作不够细致,考虑不周全,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因为我的工作出现疏漏才造成学生的犯错;其次,给犯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让他撰写“我该怎么办?”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八点:1.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2.你想怎么样?3.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4.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5.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6.你决定怎么做?7.你希望我们怎么帮助你?8.下次碰见类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处理?
第二天,犯错学生要上讲台朗读他撰写的文章,接受全班同学的审核、建议,并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修改,直到全班同学通过。
通过班主任的示弱,让孩子自己学会分析问题,既可以让犯错的孩子进行深刻反思,也可让其他同学借鉴,还能作为全班同学处理问题的教材,可谓是“一箭三雕”。
二是梳理与学生谈话的路线图。首先,我会发挥“共情”的育人效应,坦诚讲述自己年少时也曾犯类似错误,告诉学生当时自己是如何走出困境。然后,我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给予他们充分地尊重和理解,促使他打开心门,真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寻找对策,制定可行性方案,严格约法执行。最后,请他邀请一位他最信任的同学作为监督人,以便更好地监督方案的落实。
在学习知识遇到困难时,班主任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引导学生动脑筋,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也可以向同学们诉诉苦,比如:说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难题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解决办法,请同学们帮一帮忙……这样,当同学们一番共同努力后,战胜了老师眼里的困难,该有多么的自豪?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班主任的示弱中慢慢提高了。
教育不能仅限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适当示弱能给学生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表现自我、反省自我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
第五篇:在新课改下如何上一年级语文课
在新课改下如何上一年级语文课
上邽小学 杜晓燕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由于在生活中口语的积累,学生已掌握了不少汉字的音、义,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思考,创造性地开展了识字教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听老师讲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识字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从那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为学生树立了信心。看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吧!你的想法真棒!慢慢来,说出你的想法。虽然说错了,但你能积极思考,好样的!这样一句句充满关爱的话语,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着,同时拥有了信心。
二、引导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功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这样,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依赖于任何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运用,持之以恒,不断训练,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常规,让学生在识字中享受快乐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学生实践中积累的识字经验做为学生识生字的基础。汉字造字的规律性,为放手让学生尝试识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学中,我们常常启发学生:“假如让你造这个字,你会怎么造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不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我们还利用归类识字中认识同族字的特点,尝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根据词语,运用规律,自己研究归纳出生字。如教第二册的“识字2”时,我们首先教给学生基本字“青”,让学生掌握音、形、义。再让学生找出带有“青”的熟字“请”,作为例字引导学生发现:“请”是用两部分合起来表示的,言字旁与字的意思有关,“青”与读音差不多。学生借助声旁“青”字,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自己试着创造出几个生字。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创造的字,并说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归类识字课的一般做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运用规律识字,把学生当作探求知识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其意义已超过了识字教学本身,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编谜,让学生轻松记住字形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们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给生字编字谜。我相信,个人的智慧加上同组的同学讨论,这样的结果会令问题变得更有趣味性、创造性。学生主动参与,在轻松的气氛中化解难点,轻松识字。
1、谜语式歌诀
谜语式歌诀是指歌诀式的字谜。这是歌诀法中的一种。这种学习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如:教学“功”字时,有人编了这样的歌诀式的谜语:“出工又出力,工作有贡献”;教学“日”字时,编了这样的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教学“思”字时,还可以编这样的谜语:“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等等。
2、画谜
即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义引导学习者猜字。如:画面上一个人靠着树,猜“休”字;画面上一个人跑到别人家里用棍棒打人的头,猜“寇”字,等等。
五、引导创境,让学生巧妙记住宇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交还给学生。
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都有其规律性,所以在学习中,应让学生自探方法,自寻规律,如学习完“巨”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距、矩、拒、炬、苣”等一系列字形和读音与之相近的形声字,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音,用形旁表义的方法区别这些字的意义及用法,边组词边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字。说得不准确,不正确的小组成员自己补充,自己纠正。这样,学生通过字理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学生悟出了教学形声字就在理解形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声旁的表音作用进行汉字读音的教学方法,并以想象为主线,把一个个孤立的象形字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形成“汉字链”,学习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探究情景,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种种新的学习体验,利于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创设迁移情境,拓展学生知识面
即采用各种办法让学生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拓展,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组合出与教材相关的新形象。如:学习“海”字,不仅让学生知道“海”表示水很多,还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可引申为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由此可进行语言重组学会云海、林海、花海、人海、火海、脑海等词。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人。在字理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实现自身的发展。